辅助驾驶

搜索文档
特斯拉也开始挤牙膏了
36氪· 2025-07-31 09:01
特斯拉近期表现 - 2025年Q2营收暴跌12%至225亿美元,盈利暴跌16%至12亿美元,交出十年来最惨烈成绩单 [1] - 上半年全球交付量同比暴跌13.3%,Q2以38.4万辆创下公司史上最大季度跌幅 [15] - 在中国市场市占率从2020年15%滑落至7.6%,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8.8%至65.7万辆,但营收同比下降3.7%至209.4亿美元 [18] 产品策略调整 - Model 3上市6年后首次改款,Model Y上市5年后首次焕新,产品更新节奏缓慢 [4] - 2025年产品节奏明显加快:1月Model Y焕新版上市,7月官宣6座Model Y L秋季发布,Model 3+预计9月上市 [6] - 廉价版Model Y预计2025年四季度量产,取消全景玻璃天幕等设计,保留FSD系统 [8][9] - Model Y L针对中国家庭需求设计,增加车高和轴距,首次推出六座结构 [14]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销量TOP10中,Model Y以1,185,000辆排名第二(同比下降3%),Model 3以595,000辆排名第九(同比增长10%) [5] - 在中国市场面临激烈竞争:比亚迪稳居纯电销冠,小米SU7多次单月销量反超Model 3 [18] - 15万-20万价格带有200余款纯电动车型竞争,廉价版Model Y面临严峻市场环境 [30] 战略转型与挑战 - 从"性能至上"转向兼顾用户体验,开始注重本土化设计和功能补全 [9][14] - Cybertruck上市后反响平平,产能未达预期,被迫暂停出口 [20] - 产品策略类似英特尔"挤牙膏"模式,面临创新不足的长期风险 [1][30] - 廉价车型被视为短期"镇痛剂",公司仍需开发具备爆款潜力的下一代产品 [30]
宣传辅助驾驶 功能介绍和安全提醒一样重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5:18
创新无远弗届,安全合规是一个永恒话题。今年4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出倡 议,呼吁车企严格依据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杜绝虚假宣传与过度营销,确保功能命名科 学严谨,防止驾驶员误用、滥用风险。7月,科技部发布《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明确"安全 优先、尊重生命"为基本原则之一。可以说,有关部门正在不断提升安全监管水平,为辅助驾驶"系好安 全带"。但值得注意的是,法律法规从实施到约束企业再到消费者知晓,有一个传导过程,需要其他力 量参与进来,加速相关知识普及。 尤其是,当下"辅助驾驶"技术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什么场景能用什么场景不能用,消费者该通过哪 些方式去直观了解,仍然缺乏权威的渠道,几乎只能听信车企一面之词。基于此,作为消费者了解汽车 知识、辅助购车决策的重要平台,懂车帝在真实高速和城市道路模拟了辅助驾驶事故场景,模拟结果显 示,在高速夜间遇施工+卡车的场景下,仅有47%的参与车辆能安全避让,有车辆在撞击之前仅零点几 秒提示驾驶员接管,这个时间人类是根本反应不过来的;而在儿童突然冲出过马路这种比较常见的日常 场景下,也仅有58%的车辆能有效刹停…… "对于很多事故来说,不 ...
小米汽车再次强调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呼吁正确理解和使用
新浪科技· 2025-07-30 05:14
小米汽车辅助驾驶系统升级 - 公司宣布1000万Clips版本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已开始向小米SU7 Pro、Max、Ultra车型推送 [1] - 新升级的辅助驾驶系统在高速场景有明显优化,高速领航辅助功能运行更稳定且体感更舒适 [1] - 公司强调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提醒用户正确理解和使用相关功能,确保时刻注意路况并随时准备控制车辆 [1]
首搭VLA司机大模型 理想i8售价32.18万元起
中证网· 2025-07-30 03:15
产品发布与定价 - 理想i8正式发布 含Pro版32.18万元 Max版34.98万元 Ultra版36.98万元 [1] - 车型定位中大型豪华家用市场 竞争对手包括问界M9纯电动版 特斯拉Model X和蔚来ES8 [1] - 理想i8采用MEGA前脸设计风格 尾部延续L系SUV设计 被定位为"小版MEGA Home" [1] 技术配置与性能 - 标配5C三元锂电池组 百公里电耗13.4kWh CLTC工况续航最高720km [2] - 充电10分钟可补充500km续航 搭载"全系5C电池+5C桩"技术 [2] - 首次搭载下一代辅助驾驶架构Mind VLA 配备禾赛ATX激光雷达和英伟达Drive AGX Thor-U芯片 单颗算力700TOPS [2] - 辅助驾驶系统将于8月随车交付 并同步升级至所有AD Max车型 [2] 市场策略与销售预期 - 原计划2024年发布 因MEGA表现未达预期调整纯电产品发布节奏 [2] - 小订环节于7月17日开启 公司承认暂未达到小米人气或特斯拉直销水平 [1] - 华泰证券研报预测理想i8有望贡献5000辆以上的稳态月销量 [3] 基础设施与行业背景 - 超充网络建设加速 截至7月28日超充站数量已超3000个 原计划i8发布时达2500座 [2] - 公司将MEGA表现未达预期归因于自营充电网络不足 [2] - 6月公司交付量同比下滑24% 且已下调二季度交付指引 [3]
1000万Clips智驾与旧版有何不同?小米汽车详解
凤凰网· 2025-07-30 00:25
小米汽车技术升级与功能适配 - 公司升级至1000万Clips版本的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相较300万Clips版本在复杂路况处理能力上实现七大核心优化:加减速更柔和、绕行更灵活、变道逻辑升级、路口通过更顺畅、窄路通行提升、防御性驾驶增强、高速场景优化 [2] - 公司强调辅助驾驶并非自动驾驶,用户需始终关注路况并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3] - 公司计划在下个OTA版本为SU7系列及SU7 Ultra同步更新多项YU7同款座舱新功能,包括车内超级小爱语音交互升级、小米生态互联互通、苹果生态深度适配及行车桌面UI革新 [3] YU7方向盘功能细节 - YU7方向盘右滚轮支持长按自定义功能,用户可绑定"开启泊车影像""启动泊车辅助""保存行车记录"等功能 [4] 纽北赛道合作进展 - 公司宣布已成为纽北高级合作伙伴,将有团队常驻纽北进行测试,未来将持续挑战纽北赛道 [5]
小米汽车:辅助驾驶现阶段不是自动驾驶 请正确理解和使用相关辅助驾驶功能
智通财经网· 2025-07-29 23:20
小米汽车辅助驾驶系统升级 - 公司宣布1000万Clips版本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已开始推送,支持小米SU7 Pro、Max、Ultra车型 [1] - 新版本在高速场景有明显优化,高速领航辅助功能运行更稳定,体感更舒适 [1] - 公司强调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提醒用户正确理解和使用相关功能,注意路况并随时准备控制车辆 [1] 1000万Clips版本性能提升 - 相比300万Clips版本,纵向舒适性提升57%,加减速更线性柔和,驾乘体感更舒适 [2] - 绕行成功率提升67%,绕行更灵活,障碍识别更精准,决策更果断 [2] - 路口通过能力有所提升,但使用辅助驾驶功能仍需注意观察路况 [2]
理想首款纯电SUV上市,i8价格公布:32.18万元起!李想:这给了预算不够但喜欢MEGA的用户一个选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14:46
每经记者|孙磊 每经编辑|程鹏 余婷婷 7月29日晚,理想i8迎来上市,新车共推出3款车型,售价区间为32.18万至36.98万元。值得一提的是,理想i8不仅是理想汽车继MEGA后再次推出纯电产 品,也是其首款纯电SUV车型,售价与采用增程动力的理想L8(32.18万元起售)相同。 "理想i8的设计灵感来自游艇,游艇式设计可以拥有更低的风阻和能耗,更大的乘坐空间,更好的视野。"李想称,理想i8是越野车、轿车、MPV的结合 体。不过,新车当前的造型仍引得不少争议,有不少消费者认为其是一辆MPV。"还在纠结理想i8是不是MPV的朋友,建议换个视角思考一下:这是一辆 35万至40万元的'能越野的小MEGA',不仅有MPV的空间舒适性,还有SUV的通过性和轿车的驾驶感。"李想在微博上如此表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孙磊 摄 在新车上市的同时,理想汽车美股股价也在盘前上涨,一度涨超6%。截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稿时,理想汽车美股股价由涨转跌,跌幅为3.91%。 理想汽车董事长、CEO李想表示,理想i8就是一个小版的MEGA Home,给了预算不够但喜欢MEGA的用户一个选择。 补足功课再战纯电赛道 事实上,理想i8原 ...
懂车帝不是马斯克的通行证
36氪· 2025-07-29 13:35
行业测试与标准 - 懂车帝"懂车智炼场"对36款搭载辅助驾驶系统的热门车型进行测试,模拟15类高危事故场景,特斯拉Model 3与Model X以83.3%的高速场景通过率表现最佳[3][7] - 测试场景基于近三年全国交通事故大数据提炼,包括"高速突发障碍物""无征兆连续加塞"等,车辆需以100km/h时速进入场景,系统需在1.5秒内响应[7][8] - 行业缺乏统一测试标准,此前多为企业自证,懂车帝测试首次建立横向对比坐标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启动《智能驾驶系统测试场景库》制定工作,预计2025年发布首批标准[8][16] 车企表现与技术争议 - 特斯拉纯视觉方案在缺乏中国路况数据训练下逆袭多传感器融合的国产车,但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20.7%,股价暴跌8%[11] - 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在"夜间逆光"场景中集体失效,暴露"安全冗余悖论":硬件堆砌营造安全幻觉,用户误以为系统永不犯错[10] - 比亚迪质疑测试场景极端性,如"应急车道突然窜出车辆"发生概率不足0.03%,某新势力品牌称测试光源强度达8000流明(正午阳光3倍)不现实[8][10] 用户认知与行业问题 - 2024年全国涉及辅助驾驶的交通事故投诉量达327起,同比增长47%,47%车主开启辅助驾驶后会分心看手机,87%智驾事故源于驾驶员完全放手[5][10] - 消费者对辅助驾驶存在认知偏差,测试成绩公开化可能加剧错位,公安部强调辅助驾驶不能替代驾驶员操作[4][5] - 行业陷入硬件竞赛:2024年63%新车配备激光雷达,算力芯片性能较2022年提升3倍,但硬件配置与实际安全性能相关性仅0.37[16] 未来标准与行业方向 - 欧盟NCAP计划2026年将"人机接管平滑度"纳入评分,中国C-NCAP 2025版拟新增"安全冗余有效性"指标,如暴雨天雷达探测距离需保持80米以上[14][17] - 行业共识转向量化实效:从"比数量"转向"比实效",如暴雨天能看清多少米,倒逼车企从硬件堆砌转向算法优化[16][19] - 特斯拉纯视觉路线若量化标准侧重多传感器融合性能,可能面临调整压力[19]
理想汽车纯电“二番战”!i8起售价32.18万元,美股股价盘前上涨,“小MEGA”有戏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13:33
产品发布与定价 - 理想i8正式上市 共推出3款车型 售价区间32 18万至36 98万元 [1] - 该车型是公司首款纯电SUV 售价与增程动力的理想L8相同(32 18万元起售) [1] - 公司CEO李想表示 理想i8定位为"小版MEGA Home" 面向预算有限但偏好MEGA设计的用户群体 [1]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新车发布带动公司美股盘前股价一度上涨超6% 截至发稿时涨幅达6 54% [2] 纯电战略与基础设施布局 - 理想i8原计划2024年发布 因MEGA市场表现未达预期调整至2024年下半年发布 [4] - 公司加速充电网络建设 计划在i8发布时达成2500座超充站 截至7月28日实际已超3000座 [4] - 全系标配5C三元锂电池组 百公里电耗13 4kWh CLTC续航最高720km 充电10分钟可补充500km续航 [4] 产品设计与功能特性 - 采用游艇式设计理念 结合越野车、轿车和MPV特性 但造型引发市场争议 [6] - 搭载新一代辅助驾驶架构Mind VLA 配备禾赛ATX激光雷达和英伟达Drive AGX Thor-U芯片(单颗算力700TOPS) [6] 机构观点与销量预期 - 华泰证券研报预测理想i8稳态月销有望贡献5000辆以上 [7] - 国证国际看好纯电新品销量表现及Mind VLA应用前景 [7] 市场竞争环境 - 家用六座纯电SUV市场竞争加剧 特斯拉Model Y L、乐道L90及问界M8纯电版将陆续发布 [9] - 乐道L90以更大尺寸和更低价格形成直接竞争(整车购买27 99万元起 电池租赁方案19 39万元起) [9] 组织架构调整 - 公司整合"研发与供应群组"和"销售与服务群组" 新设"智能汽车群组"由总裁马东辉负责 [9] - 原销售与服务高级副总裁邹良军转任顾问职务 [9] 交付表现与业绩指引 - 公司6月交付量同比下滑24% 二季度交付指引已进行下调 [10] - 销售人员透露L系列焕新版产品升级点有限 影响销量持续增长 [10] - 媒体报道公司正进行全年销量预期下调 但未获官方置评 [10]
特斯拉排第一,懂车帝“不懂车”?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29 06:44
核心观点 - 懂车帝辅助驾驶测试结果显示国产车型与特斯拉存在显著差距,特斯拉在高速场景中表现最优[5] - 测试引发行业对智驾技术安全性和标准化的讨论,官方可能推动更严格的行业规范[13][15] - 测试方法存在争议,包括场景变量不一致、跟车距离标准不统一等问题[17][22][24] - 特斯拉并非在所有场景都表现完美,其纯视觉方案在复杂路况和极端天气下仍有短板[33][35][37] - 行业需要更多客观、权威的测试来推动技术进步,避免营销话术误导消费者[25][26][40] 测试结果分析 - 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X在高速6个事故场景中通过5个,位列前二[5] - 15款国产车型在高速场景中全部挂0,通过率为0[5] - 城区场景中Model X通过8/9,智界R7和阿维塔12通过7/9[8] - "消失的前车"场景通过率仅14%,70%车型直接撞上事故车[17] 测试方法争议 - "消失的前车"场景变量不一致,部分车型左车道有车影响绕行[17] - 跟车距离标准不统一,特斯拉"中档"为60米而部分国产车仅30米[22] - 单次测试难以反映车型稳定能力,通过率统计意义有限[24] - 测试更注重"谁犯错更少"而非"谁更智能"[19] 行业技术讨论 - 激光雷达车型在夜间施工场景表现不佳,存在回波干扰问题[25] - 纯视觉方案在弱光中依赖多帧融合+HDR,表现相对更好[25] - 行业可能将"失效兜底能力"纳入强制标准[25] - C-NCAP计划2025年新增"安全冗余有效性"评分项[26] 特斯拉表现评估 - 测试使用旧款Model X和FSD V13.2软件,并非最新技术[30] - 2月测试中FSD在北京城区出现27次交通违规[33] - 纯视觉方案在阳光眩光、浓雾等条件下存在感知短板[35] - FSD对复杂路况如U型转弯、无保护左转处理困难[35] 媒体评测生态 - 竞技性测试更易传播但引发争议和情绪对立[27] - 行业需要更权威的测试标准制定机构参与[29] - 媒体应避免既做评测又卖车的利益冲突[29] - 消费者难以获取真实信息导致饭圈化现象[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