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可控

搜索文档
恒坤新材IPO:以自主创新开启半导体关键材料国产化新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9-05 08:42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深耕光刻材料与前驱体材料领域 产品应用于NAND DRAM存储芯片及90nm以下逻辑芯片制造的核心工艺环节 [2] - 自产SOC BARC KrF光刻胶 i-Line光刻胶等多款产品已实现量产供货 ArF浸没式光刻胶通过客户验证并小规模销售 累计量供款数超百款 [2] - 产品性能比肩进口同类产品 成功替代日产化学 信越化学 美国杜邦等境外厂商产品 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2] - 采用自产+引进双轮驱动模式 构建覆盖光刻材料 前驱体材料双赛道的完整产品矩阵 [3] 财务表现与增长 - 自产产品收入从2022年1.24亿元跃升至2024年3.44亿元 复合增长率达66.89% [2] - 引进产品收入稳定在1.7亿至2亿元区间 [2] 行业地位与市场竞争 - 中国境内少数具备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研发与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 [2] - 成为境内主流12英寸晶圆厂的核心供应商 产品已在多家中国境内领先的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厂实现销售 [3] - 在SOC BARC等细分领域已占据国产厂商首位 [4] 技术研发实力 - 累计获得专利授权89项 其中发明专利36项 [3] - 核心团队汇聚晶圆厂工艺专家 材料学博士等高层次人才 形成工艺理解-材料研发-量产验证的全链条创新能力 [3] - 承接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 发改委专项研究任务并完成验收 2023年末联合承接国家多部委攻关任务 [3] - 为128层以上3D NAND 18nm以下DRAM及14nm以下逻辑芯片等卡脖子领域提供光刻材料解决方案 [3]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集成电路关键材料整体仍以中低端为主 高端材料自主化率不足 [3] - 12英寸晶圆制造领域i-Line光刻胶 SOC国产化率约10% BARC KrF光刻胶仅1%至2% ArF光刻胶不足1% EUV光刻胶完全依赖进口 [3] 市场前景 - 境内光刻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达121.9亿元 预计2028年增至319.2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1.2% [4] - 硅基前驱体2028年将达72.6亿元 金属基前驱体更将突破百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30% [4] 发展战略 - IPO募资用于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布局 拓展产品线 提升产品品质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4] - 规划通过定制化开发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4] - 力争成为国内领先 国际先进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本土企业 [4]
创业板指涨超5%,沪指收复3800点,全市场超4500只个股上涨,新能源产业链全面爆发-股票-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5 06:13
市场指数表现 - 沪指涨0.95%报3801.80点 收复3800点 [1] - 深成指涨3.18%报12503.95点 [1] - 创业板指涨5.43%报2926.96点 [1] - 科创50指数涨2.95%报1263.16点 [1] - 北证50指数涨5.18%报1618.75点 [2] - 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17792.77亿元 全市场超4500只个股上涨 [1] 板块表现 - 新能源产业链全面爆发 固态电池概念板块涨幅达5.57% [2] - 锂电电解液概念板块大涨7.66% [2] - 锂电池概念板块涨5.69% [2] - 储能概念板块涨5.61% [2] - 光伏储能板块继续走强 通润装备实现3连板 [2] - 算力硬件股集体反弹 CPO/PCB概念涨幅居前 胜宏科技涨超15% 光华科技/天通股份/可川科技涨停 [2] 机构观点 - 市场连续调整后获利盘消化完成 或将逐步企稳修复 [3] - 当前处于风格切换敏感期 需关注北向资金流向与市场量能变化 [3] - 防御性配置重点关注新能源发电/化学制药等抗跌性板块 [3] - 科技修复机会聚焦半导体设备/工业软件等国产替代领域 [3] - 利率下行是推动行情重要因素 硬科技领域投资价值突出 [4] - 机器人/半导体/新能源企业正成长为未来市值组合核心力量 [4]
银华多元机遇混合:2025年上半年利润5299.81万元 净值增长率9.87%
搜狐财经· 2025-09-05 04:20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基金利润5299.81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487元 [2] - 上半年基金净值增长率为9.87%,截至上半年末基金规模为5.69亿元 [2]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20.52%,同类排名127/256;近半年增长率21.41%,排名96/256;近一年增长率47.00%,排名104/256;近三年增长率-11.20%,排名199/241 [6] - 近三年夏普比率-0.2387,同类排名186/240 [27] - 近三年最大回撤46.04%,同类排名39/242;2024年一季度单季度最大回撤25.68% [29] 投资策略与配置 - 基金属于偏股混合型基金,截至9月3日单位净值0.624元 [2] - 近三年平均股票仓位88.94%,高于同类平均85.68%;2022年三季度末最高仓位91.07%,2020年末最低仓位68.58% [32] - 最近半年换手率144.58%,持续两年低于同类均值 [40] - 十大重仓股包括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思摩尔国际、泡泡玛特、中芯国际、石头科技、中国宏桥、中际旭创、招商银行、恒立液压 [43] 估值水平分析 - 持股加权市盈率(TTM)14.79倍,显著低于同类均值26.16倍 [12] - 加权市净率(LF)1.68倍,低于同类均值2.38倍 [12] - 加权市销率(TTM)1.83倍,低于同类均值2.05倍 [12] 成长性指标 - 持有股票加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TTM)0.09% [20] - 加权净利润同比增长率(TTM)0.1% [20] - 加权年化净资产收益率0.11% [20] 持有人结构 - 基金持有人共计1.92万户,合计持有10.56亿份 [37] - 管理人员工持有129.13万份,占比0.12%;机构持有份额占比0.95%;个人投资者占比99.05% [37] 行业展望与配置方向 - 科技方向看好海外AI产业趋势加速及国内AI追赶机会,关注十五五规划引导方向 [2] - 自主可控方向预计迎来补短板周期 [2] - 传统先进制造产业供给端管控加强,下行风险可控 [2] - 消费领域呈现结构性机会,潮玩、黄金珠宝等新消费赛道爆发 [2] - 低估值方向关注互联网、银行、电力配置机会,回避煤炭、石化等价格承压行业 [3]
分歧出现后,该怎么应对?需要关注哪些重要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9-05 01:00
来源:米筐投资 市场分歧加剧的特征在本周愈发清晰。 这种分化背后是资金调仓的明显迹象: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第16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但较前一日缩量 超5000亿元,显示增量资金入场节奏放缓,存量博弈特征凸显。 北向资金的持仓结构也反映出防御倾向,二季度对金融、工业板块分别加仓446亿元和237亿元,而对消 费板块则进行了减持。 当前市场调整空间的判断需结合估值结构。上证指数市盈率处于近十年86.5%分位,但显著低于2007年 和2015年的历史峰值,整体尚未出现全面泡沫。 机构普遍认为调整幅度不会特别大,中原证券等机构指出,财政政策积极发力与货币政策维持宽松的背 景下,市场底部将呈现逐级抬升趋势。 不过结构性差异明显,科创综指市盈率已处于历史极值,部分科技标的估值与业绩匹配度不足,短期波 动风险需警惕。 后市修复需关注三重信号。政策层面,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进度与设备更新补贴落地效果将直接影响基 建产业链预期; 产业端,半导体、新能源等行业的中报业绩能否延续高增长,以及AI应用端是否出现现象级产品,将 决定成长板块的估值修复空间。 国际层面,美联储降息节奏与美元指数走势也会通过汇率渠道影响A股资金结构。 把握节奏 ...
0904A股日评:无惧风雨,“慢牛”仍在-20250905
长江证券· 2025-09-04 23:30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A股市场短期调整不改长期"慢牛"趋势 维持看多中国股市的立场 并引用历史牛市经验支持观点 [1][7][12] - 配置方向聚焦科创50指数、创业板指等成长指数 以及非银金融、AI算力、创新药、"反内卷"受益行业等多维度机会 [7][12][13] 市场表现总结 - 主要指数全线下跌:科创50跌6.08% 创业板指跌4.25% 深证成指跌2.83% 上证指数跌1.25% 沪深300跌2.12% 中证1000跌2.30% 上证50跌1.71% [1][7] - 市场成交额达2.58万亿元 较前期小幅回升 [1][7] - 风格表现排序:低估值>红利>盈利质量>成长>高估值 [7] 行业与概念表现 - 领涨行业:商业贸易(+1.63%)、家用装饰及休闲(+1.12%)、社会服务(+1.01%)、纺织服装(+0.83%) 受益于假期消费预期 [7] - 领跌行业:电信业务(-8.14%)、电子(-4.92%)、国防军工(-3.66%) 科技板块集体回调 [7] - 活跃概念:冰雪旅游(+3.99%)、乳业(+3.34%)、光伏玻璃(+3.07%)上涨 光模块、光刻机、稀土等科技概念领跌 [7] 后市展望与驱动因素 - 短期驱动:微观流动性充沛 长线资金入市支撑"慢牛" 居民存款可能转化为股市增量资金 [12] - 中期驱动:科技产业商业化(如AI、机器人)与传统行业"反内卷"政策协同 若供需两端政策配合将推动估值修复 [13] - 长期驱动:房地产止跌回稳、实际利率下降助力地产链企稳 AI算力、机器人等高端制造领域业绩逐步兑现 [13] 配置建议 - 指数关注:科创50、创业板指、深证成指、恒生科技指数等成长型指数 [7] - 行业三大方向: 1. 价值方向:非银金融板块 [7] 2. 科技成长:AI算力、自主可控(芯片/军工) 低位增配AI应用、港股互联网及创新药 [7] 3. 供需改善:"反内卷"政策受益行业如金属、交运、化工、锂电、光伏、生猪养殖 [7][13]
潍柴动力:公司与华为在产业资源共享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证券日报· 2025-09-04 08:37
合作领域 - 公司与华为在产业资源共享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2] - 公司与华为在数字化转型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2] - 公司与华为在自主可控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2] - 公司与华为在创新型业务探索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2] 合作进展 - 各项合作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2]
收评:沪指缩量跌逾1%,光刻机概念活跃,军工板块等下挫
证券时报网· 2025-09-03 07:36
市场表现 - 沪指跌1.16%报3813.56点 深证成指跌0.65%报12472点 创业板指涨0.95%报2899.37点 上证50和科创50指数均跌逾1% [1] -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23961亿元 超4500股下跌 [1] - 军工板块大幅下挫 券商保险石油有色酿酒等板块走低 半导体医药板块拉升 固态电池和光刻机概念活跃 [1] 市场分析 - 市场震荡主因是资金对后市走势存在分歧 [2] - 政策导向明确强调持续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2] - 市场有望在流动性充裕 业绩预期回升 政策利好支持下保持回稳向好 [2] 行业配置方向 - 科技和先进制造等成长方向 PMI数据显示科技成长行业生产和新订单指数高于制造业总体 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较高景气度 [2] - 关注AI+ 自主可控 人形机器人 低空经济 国防军工等细分领域及景气延续方向 [2] - 反内卷政策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关注电力设备 基础化工等行业 [2] - 内需政策发力方向 关注机械设备 家用电器 汽车 消费电子以及两重和城市更新等方向 [2]
马云还有“狠招”!阿里备胎曝光,填补国内AI芯片空白!
搜狐财经· 2025-09-02 16:49
公司战略与投入 - 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 [3] - 公司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从互联网转向算力依赖AI芯片 [3] 技术研发突破 - 阿里巴巴自主研发新型AI推理芯片进入测试阶段完全采用国产供应链代工 [6][10] - 芯片兼容英伟达CUDA生态支持多模态推理实测ResNet50算力达125TOPS达到H20芯片约90%性能水平 [8] - 平头哥半导体已推出含光800倚天710镇岳510等多款芯片并在RISC-V架构领域形成三大系列处理器IP [8] 行业环境与政策背景 - 美国对中国高端芯片技术持续打压促使中国企业加速自主可控进程 [6][10] - 中国监管机构要求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完全暂停采购NVIDIA芯片 [8] - 官方明确建议国内企业避免使用NVIDIA H20芯片因其存在性能限制和安全风险 [8]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AI芯片市场已涌现华为昇腾910B寒武纪MLU370等国产产品并在多个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 [10] - 阿里巴巴入局使国产AI芯片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推动行业自主创新进程加速 [12]
英大证券晨会纪要-20250902
英大证券· 2025-09-02 02:33
核心观点 - 沪深三大指数持续上行后进入9月行情 市场需要二手准备 一方面留意指数继续拉升可能 另一方面提防阶段回落风险 [2][3][11] - 市场流动性充裕 成交热情高涨 板块轮动 金融股补涨可能带动指数短期快速拉升 [3][11][12] - 沪指上行动能略有衰减 资金面持续净流入是支撑关键 否则市场波动可能加大 [3][12][13] 市场表现总结 - 周一沪深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创业板指涨2.29% 深成指涨1.05% 上证指数涨0.46% 均刷新年内新高 [3][5][6] - 两市成交额27500亿元 其中上证成交12083.48亿元 深证成交15416.13亿元 创业板成交7327.25亿元 科创50成交958.41亿元 [6] - 行业板块方面 贵金属 珠宝首饰 能源金属 生物制品 医疗服务 化学制药 半导体 有色金属等涨幅居前 [5] 板块分析 贵金属板块 - 贵金属板块上涨受五大因素驱动 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 地缘政治摩擦持续 全球央行大规模购金 美元走弱与通胀压力 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变化 [7] - 黄金后市将在降息预期+地缘摩擦+央行购金多重驱动下维持高位震荡 甚至继续冲高可能 [7] - 过去一年贵金属价格显著上涨 不建议追涨 看多不做多 [7] 医药板块 - 创新药 生物制品 医疗服务 化学制药等板块上涨 国家医保局公布2025年医保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名单 [8] - 创新药是医药行业增量领域 国产创新药进入自我造血健康新循环 [8] - 医药板块具备配置价值 调整四年下跌幅度巨大 市盈率处于低位 集采及反腐影响已充分计价 老龄化加快需求旺盛 [8] - 关注创新药 中药OTC 眼科及牙科医疗服务 家用医疗器械 血制品等方向 [8] 半导体板块 - 半导体板块活跃 长期向好逻辑不变 国家政策支持 大基金投资涵盖设计 制造 封装测试 装备及材料等环节 [9][10] - 全球半导体市场2025年预计增长超过15% AI和高性能计算需求继续上升 [9][10] - 自主可控逻辑下 半导体产业国产替代趋势显现 从芯片设计向上游设备领域渗透 [10] - 建议重点关注国产替代及技术领先企业 逢低配置 [10] 光通信模块 - 光通信模块概念股大涨 用于5G 数据中心 宽带接入等现代通信网络 [11] - 2025年下半年行业仍处高景气周期 AI算力 数据中心升级 技术革新(硅光/CPO)是核心驱动力 [11] - 关注头部企业及技术领先的二线厂商 留意政策与全球算力基建进展 [11] 操作策略 - 对持仓进行动态优化 有业绩支撑且形态走势良好的真成长龙头可持仓待涨 [4][12][13] - 对近期涨幅过大且缺乏基本面强支撑标的降低风险敞口 [4][12][13] - 将注意力转向有业绩支撑的低估值板块或防御性板块 调整充分基本面稳健的白马股龙头有望重获资金青睐 [4][12][13]
化工行业新材料周报(20250825-20250831):全球首款6G芯片问世,本周SAF、环氧树脂涨价-20250901
华创证券· 2025-09-01 12:05
根据提供的行业研报内容,以下是作为资深研究分析师的专业总结: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覆盖基础化工与新材料领域 [1] 报告核心观点 - 全球首款6G芯片问世,中国利用光子技术实现100Gbps传输速度,为AI原生无线网络奠定基础 [4] - 新材料板块表现强劲,Wind新材料指数周变动2.53%,跑赢大盘及基础化工板块 [8] - 中美贸易摩擦缓和带来90天补库窗口期,化工行业处于盈利与估值双底,ROE-PB回落至6.19%和1.77 [9] - 自主可控与进口替代成为新材料领域重要投资主线,关注ETO、芳纶纸、PI膜等卡脖子环节 [10] - 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00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据近半份额,2024年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出货量已突破10万台 [4][11] 行业价格与市场表现 - 本周价格上涨品种:SAF欧洲FOB(+11.01%)、SAF中国FOB(+5.00%)、环氧树脂(+3.93%) [4][8] - 本周跌幅较大品种:苏氨酸(-3.07%)、赖氨酸(-1.01%)、缬氨酸(-0.76%) [4][8] - 华创化工行业指数71.65,环比+0.59%,同比-21.87%;行业价差百分位为过去10年的0.00% [15][18] - 新材料板块涨幅前5标的:建业股份(+34.4%)、百傲化学(+22%)、爱普股份(+20.1%)、安利股份(+17.2%)、皇马科技(+13.2%) [23][24] 细分领域动态 新能源材料 - 工信部召开光伏企业座谈会,治理低价竞争并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4][27] - 2024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1286.6万辆(+35.5%),占汽车总销量40.9%;新型储能装机达78.3GW/184.2GWh [28] - 上汽MG4半固态电池版定价9.98万元,电解液比例降至5%提升本征安全 [29] 消费电子材料 - 2025Q2中东智能手机出货量1320万部(+15%),为全球增长最快地区 [10][58] - 苹果发布会定档9月10日,预计发布iPhone 17系列;Meta计划发布智能眼镜Celeste [59][60] 机器人材料 -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销量预计超1万台(+125%);特斯拉Optimus年底数千台入驻工厂 [66][69] - PEEK树脂作为轻量化材料应用于机器人丝杠,中研股份为全球第四家千吨级产能企业 [70] 氢能与绿色燃料 - 辽宁计划2026年前建成40座以上甲醇加注站,推进绿色甲醇产业化 [71] - 北京市规划绿氢输送管道,推动内蒙古绿电制氢项目输送通道建设 [11][72] 半导体与合成生物学 - 英伟达拟暂停中国特供AI芯片H20生产 [12] - 韩国通过《合成生物学促进法案》,将其确立为国家核心技术 [12] 生物燃料与可降解材料 - 马来西亚计划2027年起在KLIA国际航班实施1% SAF掺混;Ecoceres工厂投产推动SAF本土生产 [4][13] - 第四届可持续航空燃料大会将于2025年12月在成都召开,探讨SAF技术路径与市场展望 [13] 重点公司覆盖 - 新材料领域关注瑞丰新材、同益中、利安隆、康鹏科技、圣泉集团等 [9] - 新能源材料重点公司包括龙蟠科技、川恒股份、金石资源、永太科技、东岳集团等 [31][32][33] - 消费电子材料标的涵盖国瓷材料、松井股份 [61][62] - 机器人材料领域聚焦中研股份、新莱福 [70][71] 数据支撑与市场预测 - 7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126.2万辆,动力锂电池装机量55.9GWh [46][47] - 6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4.36GW,风电新增装机5.11GW [45] - 2024年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规模超1.8亿元,出货量约2万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