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

搜索文档
摩尔线程IPO上会!阿里推出全新超节点、基础大模型!:——计算机行业周报20250922-20250926-20250927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27 13:1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但列出了多个细分领域的重点标的[3][50] 核心观点 - 摩尔线程IPO过会 代表国产AI芯片进入规模化商业化阶段 其GPU产品在生态兼容性和集群性能方面表现突出[3][9][11] - 阿里云发布磐久128超节点服务器 采用无中背板正交架构 单机柜可搭载128颗AI芯片 为当前密度最高的国产超节点产品[3][23][32] - 阿里发布Qwen-3-Max等新一代大模型 参数增至万亿级 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超越主流竞品 货币化进程加速[3][34][36] 摩尔线程分析 - 公司四代GPU架构覆盖AI智算/专业图形/桌面图形/智能SoC四大领域 2024年售出3套AI集群(均价6.11亿元) 2025H1售出5套集群(均价1.11亿元)[3][4][20] - 自研MUSA架构兼容CUDA 支持PyTorch等主流框架 KUAE2万卡集群FP16计算效率超国外同代产品[3][10][13] - 毛利率从2022年-70.08%提升至2024年70.71% 接近英伟达74.99%水平 收入从2022年1.24亿元增长至2024年7.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69%)[14][16][17] 阿里云技术突破 - 磐久128采用无中背板正交架构 相比传统Cable Tray方案减少传输路径 提升互联效率[23][25][26] - 计算模块与交换模块分离设计 支持动态配比GPU/CPU 更好适配不同厂商芯片[32] - 成为继华为CloudMatrix384后又一国产超节点范式 有望降低国产卡部署难度[3][32] 阿里大模型进展 - Qwen-3-Max参数达万亿 训练数据36万亿tokens(为Qwen2.5两倍) 在256K长上下文/指令遵循/企业级应用方面显著优化[34][36][37] - 开源DeepResearch模型在HLE/BrowseComp等测试集达SOTA 已应用于高德伴侣/通义法睿等场景[34][40][42] - 发布端到端多模态模型Qwen3-Omini 提升多图编辑和细节控制能力[34][44][46] 重点标的分类 - AIGC应用:金山办公/万兴科技/虹软科技等11家公司[3] - 算力基础设施:浪潮信息/海光信息/中科曙光等5家公司[3][50] - 信创与数据:海光信息/软通动力/太极股份等8家公司[3][50] - 智能汽车:德赛西威/中科创达/道通科技等5家公司[50]
“国产英伟达”IPO过会仅用88天 估值达310亿元
经济观察报· 2025-09-27 02:05
公司IPO进展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申请于9月26日通过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 [1] - 从申请受理到过会仅用时88天 6月30日申请获受理 9月5日更新招股书并披露问询回复 [1] - 此次过会恰逢证监会发布科创板科创成长层政策后第100天 体现政策对人工智能及新质生产力的重视 [1] 行业市场前景 - 全球GPU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3.6万亿元 中国市场规模将达1.36万亿元 占比从2024年30.8%提升至37.8% [2] - 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1425.37亿元增长至2029年1.34万亿元 五年复合增长率超50% [2] - GPU应用场景从传统图形处理扩展至AI计算、数字孪生、智能驾驶、元宇宙及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 [2] 公司技术实力 - 公司成立于2020年 专注于全功能GPU研发设计 是国内少数支持FP8到FP64全计算精度的GPU厂商 [4] - 2021至2024年每年推出一代GPU架构芯片 已推出"苏堤""春晓""曲院""平湖"四代芯片 2024年推出智能SoC芯片"长江" [4] - MTT S80显卡单精度浮点算力接近英伟达RTX 3060 MTT S5000构建的千卡集群效率超过国外同代系GPU集群 [4] 产品与应用 - 公司是国内唯一实现量产的全功能GPU厂商 产品适配性和兼容性具突出优势 [5] - 产品应用于大模型训练推理、数字孪生、消费电子、数字办公、云计算等领域 服务数据中心、智算中心、能源、制造等行业 [5] - "苏堤""春晓"用于专业图形加速及桌面图形加速产品 "曲院""平湖"用于AI智算产品 "长江"用于智能SoC产品 [4] 财务与融资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02亿元 超过2022至2024年营收总和6.08亿元 [7] - 2022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0.46亿元、1.24亿元和4.38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超200% [7] - 上市前估值达310亿元 最后一轮融资投后估值298.45亿元 融资金额超百亿元 [6][7] 竞争格局 - 沐曦集成、燧原科技、壁仞科技等GPU初创企业也已启动IPO进程 [3] - 公司被称为"国产英伟达" 在全功能GPU技术路线中处于领先地位 [2][3] 股权结构 - 无单一持股30%以上股东 不存在控股股东 [8] - 创始人张建中直接持股11.06% 通过一致行动人协议和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控制36.36%股份 [8] 募资用途 - 此次IPO拟募资80亿元 用于新一代AI训推一体芯片、图形芯片、智能SOC芯片等项目 [9]
国产GPU第一股要来了?摩尔线程科创板IPO成功过会!
搜狐财经· 2025-09-26 13:05
9月26日,国产GPU厂商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成功通过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会议审议。上市委表示,摩尔线程(首发) 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根据招股书显示,摩尔线程拟募集资金80亿元,用于摩尔线程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摩尔线程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研发项 目、摩尔线程新一代自主可控AISoC芯片研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作为国内知名的GPU新创企业,摩尔线程目前已有四代GPU,分别为"苏堤"、"春晓"、"曲院"和"平湖"。其中,第四代GPU"平湖"于2024年推出,最大 频率2GHz,拥有8192个着色核心、512个张量核心、光栅操作单元数量为512个、纹理映射单元数量也为512个,片间互联速率提高到了800GB/s,显存 容量也提高到了80GB,该GPU还增加了对FP8精度的支持。 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1-6月,摩尔线程营业收入分别约为0.46亿元、1.24亿元、4.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8.44%,2025年1-6月,营业 收入为7.02亿元,超越了过去三年全年营收。 相关文章:《半年营收超过往3年!摩尔线程:H20 ...
摩尔线程本月26日科创板上会,有望成为第一家完成IPO里程碑的国产GPU新贵
IPO早知道· 2025-09-20 02:21
IPO进展 - 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2025年9月26日召开会议审核公司科创板IPO事项 有望成为第一家完成IPO里程碑的国产GPU公司[2] - 公司于2024年11月6日签署辅导协议 2025年6月30日IPO申请获受理 9月5日更新招股书并披露问询回复[2] 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20年 主要从事全功能GPU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是国内极少数兼顾图形渲染与AI计算的国产GPU公司[3] - 产品布局覆盖从云到端 为AI、数字孪生、科学计算等高性能计算领域提供计算加速平台[3] - 2021年至2024年每年推出一代GPU架构芯片 已推出"苏堤""春晓""曲院""平湖"四代芯片 2024年推出智能SoC芯片"长江"[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02亿元 超过2022年至2024年累计营收6.08亿元[3]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0.46亿元、1.24亿元和4.38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超200%[3] - 净亏损逐步收窄:2022年亏损18.39亿元、2023年16.73亿元、2024年14.91亿元、2025年上半年大幅收窄至2.70亿元[4] - 毛利率显著改善:从2022年-70.08%提升至2023年25.87%、2024年70.71%、2025年上半年维持在69.14%[5] - 每股收益持续改善:从2022年-10.45元变为2025年上半年-0.68元[4] 技术实力 - 产品性能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MTT S80显卡单精度浮点算力接近英伟达RTX 3060[4] - 基于MTT S5000构建的千卡GPU智算集群效率超过同等规模国外同代系GPU集群[4] - 国内唯一实现量产的全功能GPU厂商 产品在适配性、兼容性方面具有突出优势[4] - 累计研发投入超过43亿元 研发团队近900人 其中超过75%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申请专利一千余项 获得授权514项 其中境内发明专利453项[7] 市场应用 - 产品应用于大模型训练推理、数字孪生、消费电子、数字办公、云计算等领域[4] - 服务云计算数据中心、智算中心建设、能源、制造等多个关键行业[4] 未来发展 - 预计2027年可实现较高幅度业绩增长 最早可于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6][7] - 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新一代AI芯片、图形芯片及AI SoC芯片研发[7] - 有望巩固技术领先优势并推动国内GPU产业生态自主可控进程[7]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将于9月26日上会,相关核心标的梳理!
搜狐财经· 2025-09-19 12:59
政策背景 - 深交所2025年6月发布《股票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引第8号》重新定义科技企业上市门槛 轻资产标准为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不高于20% 高研发投入标准为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不低于15%或累计研发投入不低于3亿元且平均占比不低于3%[6] - 政策精准匹配半导体 AI 通信等领域企业重研发轻资产特征 上交所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科创板已受理30单IPO申请 超七成为科技企业[3] - 政策推动三大科技IPO进程显著提速 摩尔线程作为头雁企业将于9月26日上会 募资规模或超百亿元[3] 摩尔线程核心价值 - 国内GPU芯片设计头部企业 具备GPU算力全场景覆盖能力与商业化落地速度 被称为中国英伟达有力竞争者[4] - 技术突破方面已推出苏堤春晓全功能GPU芯片 覆盖AI训练推理图形渲染等全场景 图形渲染效率等部分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直接打破英伟达AMD等海外巨头垄断[7] - 场景落地方面产品已进入字节跳动腾讯等互联网大厂AI算力中心 与多家车企合作布局智能驾驶 元宇宙3D渲染领域有深度应用[7] - 政策适配方面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超20% 固定资产占比不足15% 完全符合深交所指引标准[7] 沐曦集成核心价值 - 专注高性能GPU研发 主打数据中心AI推理等高增长赛道[4] - 截至9月19日IPO状态上涨1.19%[4] 紫光展锐核心价值 - 全球少数掌握5G基带芯片技术企业之一[5] - 截至9月19日IPO状态上涨0.28%[5] 摩尔线程关联股票 - 参股企业和而泰持股约1.2% 初灵信息ST华通间接参股 截至9月19日参股企业股价逆势上涨1.34%[7] - 和而泰作为智能控制器龙头与摩尔线程在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算力芯片应用场景存在潜在协同[7] - 初灵信息聚焦通信网络与数据接入 ST华通业务覆盖游戏与云计算 均与GPU算力场景有技术互补空间[7] - 合作企业东华软件浙大网新三六零等近期股价回调1.06% 长期受益于算力生态扩张[7] - 东华软件提供算力中心建设支持 在数据中心运维AI算力调度等领域具备技术优势[7] - 浙大网新与摩尔线程在智能驾驶元宇宙渲染等领域有合作潜力 城市大脑平台可结合GPU渲染能力提升智慧城市算力效率[7] - 三六零与摩尔线程在GPU安全计算领域存在技术协同 合作或强化在算力安全市场竞争力[7] 沐曦集成关联股票 - 关联股票包括超讯通信科华数据优刻得等 因技术或业务绑定被视为影子股[4] - 超讯通信提供GPU算力设备通信传输支持 如高速交换机光模块 技术储备满足高带宽低延迟通信网络需求[7] - 科华数据提供数据中心电源与制冷解决方案 高效电源管理技术可降低算力中心运营成本[7] - 优刻得与沐曦集成在算力资源池化领域协同 云平台为GPU提供规模化应用场景[7] 紫光展锐关联股票 - 关联股票包括紫光国微中电港深圳华强等 因紫光系产业链协同被市场关注[5][9] - 紫光国微作为间接控股股东 智能芯片与5G基带芯片形成芯片设计加通信应用协同[9] - 中电港承担5G基带芯片国内分销职能 2024年全球份额12% 分销规模与技术支持能力将同步增长[9] - 深圳华强依托全国性销售网络与供应链服务能力助力拓展下游客户 华强电子网平台可提供精准客户需求反馈[9] 投资机会 - 政策红利为科技企业上市打开绿色通道 三大IPO上市后将获得资本助力加速技术落地[9] - GPU算力5G通信芯片均为卡脖子领域 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技术壁垒深厚 上市后有望成为科技板块标杆股[9] - 参股企业如和而泰紫光国微直接受益于股权增值 合作企业如东华软件中电港通过订单或技术协同分享成长红利[9]
摩尔线程更新招股书并回复问询:上半年营收已超过往营收之和,亏损收窄明显
IPO早知道· 2025-09-06 01:4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02亿元 超过2022年至2024年累计营收6.08亿元 [3]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0.46亿元、1.24亿元和4.38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超200% [3] - 净亏损从2022年18.39亿元收窄至2024年14.91亿元 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收窄至2.70亿元 [5] - 毛利率从2022年-70.08%提升至2024年70.71% 2025年上半年维持在69.14%高位 [5] - 每股收益从2022年-10.45元改善至2025年上半年-0.68元 [5] 产品与技术布局 - 2021年至2024年推出四代GPU架构芯片:苏堤、春晓、曲院、平湖 2024年推出智能SoC芯片长江 [3][4] - 苏堤和春晓芯片用于专业图形加速及桌面图形加速产品 曲院和平湖芯片用于AI智算产品 长江芯片用于智能SoC产品 [4] - 产品覆盖高性能计算、图形渲染、虚拟化、智能媒体及个人娱乐等多个领域 [4] - 智算集群产品可扩展至万卡规模 专业图形显卡服务工业设计和数字孪生行业 桌面级显卡进入游戏和办公市场 智能SoC产品落地边缘计算场景 [4] - MUSA软件栈兼容国际主流GPU生态 降低客户迁移成本 [6]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目前国内唯一实现量产的全功能GPU厂商 [4] - 客户群体横跨政企、科研机构及消费市场 [4] - 国产AI加速计算芯片在国内市场出货率占比从2023年约14%提升至2024年约30% [7] - 第四代GPU芯片平湖完成迭代 产品覆盖从图形渲染延伸至AI训练、推理及智算集群 [6] 行业前景与增长动力 - 中国AI智算市场2024至2029年预计复合年增长率59.8% 智能SoC市场增长率60.6% 图形加速市场增长率38.8% [5] - 大模型、具身智能、智能驾驶等AI应用突破带动国内算力需求提升 [5] - 国产芯片性能提升和生态完善推动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7] 未来发展预期 - 结合历史销量、新产品推出计划和市场空间 预计2027年可实现较高幅度业绩增长 [5] - 基于市场空间、产品研发和客户导入情况分析 预计最早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 [6]
电子行业周报:科创招股书梳理之摩尔线程篇-20250714
华安证券· 2025-07-14 03: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摩尔线程推出四代 GPU 架构,拥有万卡集群智算中心解决方案,在芯片层面基于自主研发的 MUSA 架构,2021 - 2024 年分别发布四代 GPU 架构,产品线丰富能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1][28] - 摩尔线程在 AI 智算、专业图形加速及桌面级图形加速、智能 SoC 三大领域实现商业化和持续迭代的技术储备,2024 年 AI 智算产品收入占比高,各领域均有相关产品推出 [1][2][44] - 摩尔线程拥有国际先进制程量产和国产工艺研发迭代能力,在封装测试环节实现国产化,首创 Chiplet 可扩展架构 [2][7] - 公司核心创始团队经验丰富,股东汇聚诸多知名投资机构,已完成 6 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 45 亿元 [7][8] - 摩尔线程以全功能 GPU 为核心,本次发行并上市募集资金 80 亿元,主力投入新一代 AI 训推一体芯片、图形芯片和 AI SoC 芯片研发项目 [9][1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摩尔线程:国内高性能 GPU 产品的主要领军企业,把握时代机遇助力国产替代 - 历经三个发展阶段,目标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 GPU 领军企业,2020 - 2022 年团队原始积累,2023 - 2024 年高速成长,2025 年至今响应国产大模型新时代 [17][18][19] - 推出四代 GPU 架构,形成多元计算加速产品矩阵,涵盖 AI 智算、高性能计算等应用领域,产品线覆盖不同市场 [25][28] - 在三大领域实现商业化和持续迭代的技术储备,AI 智算产品聚焦前沿模型训练和推理,专业图形加速及桌面级图形加速产品丰富,智能 SoC 产品基于自研架构量产芯片并推出多种产品 [44][50][51] 2 摩尔线程 AI 智算接棒传统专业图形加速助力国产算力高速发展 - 产品线日趋丰富,营收快速增长,业务收入主要来自 AI 智算、专业图形加速、桌面级图形加速领域,2024 年 AI 智算产品增长大,专业图形加速产品 2023 年增长快,桌面级图形加速产品收入呈下降趋势 [54][55] - 汇聚诸多知名投资机构,已完成 6 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 45 亿元,第一大股东南京神傲持有 14.55% [63] - 具备多重竞争优势,包括国产全功能 GPU 领域技术领先性、MUSA 架构生态系统支持、适应中国本土技术能力、专业研发团队与高效研发体系和商业化落地与技术迭代 [66][67][69] 3 摩尔线程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夯实竞争优势 - 核心创始团队和核心技术团队产业经验积累丰富,核心创始人张建中及联合创始人等均有在知名企业的工作经历 [75][76] - 公司持续积累核心技术,实现自研全功能 GPU 架构和技术创新,MUSA 架构优势明显,有多引擎集成技术等多项创新 [80][81][85] - 在芯片制造方面加强国产供应链,同时加强万卡集群可靠性保障,具备全栈式 GPU 芯片自主研发体系,有突破性 GPU 芯片设计技术矩阵,有全周期验证体系和万卡集群级可靠性测试能力 [89][90][92] - 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在部分产品性能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 AI 计算加速、智算集群、图形渲染、智能 SoC 层面均有体现 [101][103][106] - 募资主力投入新一代 AI 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图形芯片研发项目和 AI SoC 芯片研发项目,各项目有明确研发内容和产品方案 [111][116] 4 市场行情回顾 - 行业板块表现:本周(2025 - 07 - 07 至 2025 - 07 - 11),上证指数周涨跌 +1.09%,深证成指涨跌幅为 +1.78%,创业板指数涨跌幅 +2.36%,科创 50 涨跌幅为 +0.98%,申万电子指数涨跌幅 +0.93%;板块行业指数中分立器件表现最好,涨幅为 3.10%,被动元件表现较弱,跌幅为 1.01%;板块概念指数中富士康产业链指数表现最好,涨幅为 2.99%,存储器指数表现最弱,涨幅为 0.12% [120] - 电子个股表现:本周表现最好的前五名分别是新亚电子、金安国纪、东田微、乐鑫科技、长光华芯;瑞联新材、中京电子、宝明科技、南亚新材、好上好表现较弱;今年表现最好的前五名分别是胜宏科技、逸豪新材、旭光电子、隆扬电子、慧为智能;国星光电、国光电器、盛科通信 - U、光智科技、电连技术表现较弱 [138]
190亿,“中国英特尔”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7-06 03:01
公司概况 - 兆芯集成是一家主打国产CPU的上海明星独角兽企业,已申请科创板上市 [4] - 公司完全掌握通用处理器及配套芯片的自主研发和技术迭代能力 [4] - 产品支持国内商用和开源操作系统,兼容x86指令集及Windows等国际主流系统 [4] - 目前估值达到190亿元 [6] 发展历程 - 2013年由上海市国资委旗下联和投资与威盛公司合资成立,重点发展x86 CPU [9] - 2014年牵头"核高基"项目子课题,投入费用约30亿元 [9] - 2017年发布国内首款支持双通道DDR4内存的国产通用CPU [11] - 已成功设计研发并量产六代CPU产品,覆盖桌面PC、服务器等多个领域 [11] 财务与研发 - 2022-2024年三年累计收入超17亿元(3.4亿→5.55亿→8.89亿) [18] - 同期研发投入超27亿元 [14] - 2024年净亏损9.51亿元 [18] - 计划通过IPO募集超41亿元用于多个处理器研发项目 [18] 产品与技术 - 拥有已授权专利1434项、14项软件著作权和53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 [17] - "开先"系列CPU面向桌面PC,"开胜"系列面向服务器 [17] - 与3000多家合作伙伴完成超20万个软硬件适配项目 [17] - 产品已应用于政务、金融、教育、能源等领域 [17] 行业背景 - 国产CPU/GPU企业迎来上市潮,包括摩尔线程、沐曦股份、燧原科技等 [20][21] - 摩尔线程估值310亿元,燧原科技205亿元,壁仞科技160亿元 [23] - 科创板政策调整有望加速半导体企业IPO进程 [23] - 半导体行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23]
募资80亿,科创板最大IPO来了
36氪· 2025-07-01 11:15
行业动态 - 中国GPU行业迎来IPO热潮,科创板一次性受理5家拟IPO公司,其中包括估值210亿的沐曦和估值近300亿的摩尔线程 [1] - 摩尔线程以80亿元募资计划成为科创板今年在审最大IPO [1] - 全球GPU市场被英伟达垄断,中国厂商借助国产化替代需求快速发展 [3] - 2024年下半年以来,包括摩尔线程、燧原科技、壁仞科技和沐曦在内的国产GPU厂商纷纷启动上市进程 [3] - 中国GPU市场逐渐拥挤,尤其在大模型推动下智能算力领域竞争加剧 [7] 公司概况 - 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10月,创始人张建中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 [4] - 公司成立19个月内推出首款全功能GPU"苏堤",2022年推出国产游戏显卡MTT S80 [5] - 目前已推出四代GPU架构("苏堤""春晓""曲院""平湖"),形成覆盖AI智算、高性能计算等多元产品矩阵 [6] - 产品线涵盖政务与企业级智能计算、数据中心及消费级终端市场 [6] - 公司采用"双线作战"模式:游戏显卡抢占消费市场,AI芯片攻克企业市场 [1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608万元、1.24亿元及4.38亿元,呈现增长趋势 [13]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18.40亿元、16.73亿元及14.92亿元 [13] - 2024年AI智算产品线实现3.36亿元营收,占总营收77.63% [15] - 2024年营业成本占比从2022年的170.08%降至29.29% [14] - 2024年货币资金余额达48.96亿元,计划募资80亿元用于芯片研发 [17] 产品与技术 - 产品分类包括AI智算、专业图形加速、桌面级图形加速等领域 [14] - 自研MUSA架构支持CUDA代码"一键迁移",兼容现有GPU应用生态 [17] - 2024年AI智算产品线突破,包括AI训练智算卡、AI推理卡等 [15] - 桌面级图形加速产品毛利率为负,公司将资源集中于高毛利细分市场 [15] - 产品性能已实现中国在消费级GPU领域从0到1的突破 [5] 融资与估值 - 成立不到100天完成两轮融资,估值超10亿美元 [8] - 2024年12月完成52.25亿元融资,投后估值298.45亿元 [9] - 胡润研究院估值310亿元 [10] - 背后投资机构包括红杉、国盛资本、腾讯、联想等40家左右 [8] - 创始人张建中直接持股11.06%,合计控制36.36%股份 [10] 市场竞争 - 英伟达占据全球AI智算GPU市场超80%份额,桌面独立GPU市场近90%份额 [16] - 2024年3月英伟达禁止CUDA转移其他品牌GPU,对国产GPU形成挑战 [17] - 沐曦已推出曦思N系列、曦云C系列GPU,正在研发曦彩G系列 [8] - 燧原科技推出云端AI训练芯片"邃思"和推理芯片"静思" [8] - 壁仞科技壁砺106和110系列已用于商业化解决方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