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芯片

搜索文档
理想汽车-W(2015.HK):I8上市在即 看好VLA模型上车
格隆汇· 2025-05-31 01:57
一季度业绩表现 - 公司25Q1收入259亿元,同环比+1%/-41% [1] - 归母净利润6.5亿元,同环比+9%/-82% [1] - 25Q1销售新车9.3万辆,同环比+16%/-41% [1] - 汽车毛利率19.8%,同环比+0.5/0.1pct [1] 毛利率与费用分析 - 25Q1整体毛利率20.5%,同环比-0.1/+0.3pct [1] - 单车ASP/毛利分别为26.6/5.3万元,同比-11.9%/-10.0% [2] - SG&A/研发费用率9.8%/9.7%,同比-1.9/-2.2pct [2] 产品与销量展望 - 25Q2预计交付12.3~12.8万辆,营收325~338亿元 [2] - L系列和MEGA智驾焕新款上市后表现平稳 [2] - i8预计7月上市,定价35万元起,目标稳态月销5000台以上 [2] 技术研发进展 - Thor-U芯片增强车端算力 [3] - 自研芯片进展提速,智驾硬件成本有望降低 [3] - VLA司机大模型7月升级,提升自动驾驶能力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5-27年GAAP归母净利103/158/178亿元 [3] - 2025E Non GAAP净利润130亿元 [3] - 目标价140.34港币,基于25年21x PE估值 [3]
理想汽车-W(02015):I8上市在即,看好VLA模型上车
华泰证券· 2025-05-30 02: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调整目标价为 140.34 港币 [1][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一季度业绩符合预期,期待 i8 等新车上市表现,看好 VLA 模型上车提升智能辅助驾驶能力边界 [1] - 25Q1 汽车毛利率同环比双增,费用端同比大幅改善,预计 25Q2 交付 12.3 - 12.8 万辆,营收 325 - 338 亿元 [2] - 产品改款平稳,i8 标配 5C 电池,有望缓解用户里程焦虑,预计定价 35 万元起,月销 5000 台以上 [3] - 理想 L 系列和 MEGA 改款搭载 Thor - U 芯片,自研芯片进展有望提速,VLA 大模型将升级,提升能力边界 [4] - 维持盈利预测,基于可比公司估值调整目标价,维持“买入”评级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25Q1 收入 259 亿元,同环比 +1% / -41%;归母净利润 6.5 亿元,同环比 +9% / -82% [1] - 25Q1 销售新车 9.3 万辆,同环比 +16% / -41%;毛利率 20.5%,同环比 -0.1 / +0.3pct,汽车毛利率 19.8%,同环比 +0.5 / 0.1pct [2] - 仅考虑汽车收入,单车 ASP/毛利分别为 26.6/5.3 万元,同比 -11.9% / -10.0%,环比 -1.1% / -0.7% [2] - 25Q1 SG&A/研发费用率为 9.8%/9.7%,同比 -1.9 / -2.2pct,环比 +2.8 / 4.3pct [2] 产品情况 - 5 月以来,L 系列和 MEGA 智驾焕新款上市交付,新老车型切换平稳,MEGA Home 版表现较好 [3] - 25H2 将发布 i8(7 月)和 i6(9 月)两款新车,i8 标配 5C 电池,10min 补能 500km,CLTC 纯电续航 720km [3] 技术进展 - 理想 L 系列和 MEGA 改款搭载 Thor - U 芯片,车端算力增强,引入专家,自研芯片进展有望提速 [4] - 25H2 双系统架构将升级为 VLA 司机大模型,泛化能力更卓越,赋予自动驾驶强大能力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 25 - 27 年 GAAP 归母净利分别 103/158/178 亿元,Non GAAP 净利润 130/186/208 亿元 [5] - 选取吉利汽车、比亚迪股份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平均 2025E 16xPE,给予公司 5x 溢价,对应 25 年 21x PE,调整目标价为 140.34 港币 [5][13] 经营预测指标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 (人民币百万)|123,851|144,460|182,556|236,094|250,198| |+/-%|173.48|16.64|26.37|29.33|5.97|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人民币百万)|11,809|8,045|10,277|15,813|17,774| |+/-%|0.00|(31.87)|27.74|53.86|0.00| |EPS (人民币,最新摊薄)|5.47|3.75|4.80|7.39|8.30| |ROE (%)|22.49|12.35|13.81|18.26|17.19| |PE (倍)|18.15|26.45|20.67|13.44|11.95| |PB (倍)|3.53|3.03|2.70|2.25|1.89| |EV EBITDA (倍)|30.36|72.56|24.96|10.81|8.45|[7] 基本数据 - 目标价 140.34 港币,收盘价(截至 5 月 29 日)108.20 港币,市值 231,643 百万港币 [8][9] - 6 个月平均日成交额 1,672 百万港币,52 周价格范围 68.65 - 138.30 港币,BVPS 33.55 人民币 [9]
小米集团-W(1810.HK)2025Q1业绩点评:IOT业务高速增长 单季度业绩再创新高
格隆汇· 2025-05-30 01:47
财务业绩 - 公司25Q1实现营收1112.93亿元,同比增长47.4%,创历史新高 [1] - 经调整净利润106.76亿元,同比增长64.5%,同样创历史新高 [1] - 整体毛利率达22.8%,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1] - 经调整净利率为9.6%,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 [1] 业务分部表现 - 手机×AIOT分部营收927.13亿元,同比增长22.8% [1] - 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营收185.80亿元 [1] - 智能手机业务营收506.12亿元,同比增长8.9%,占总营收45.5% [2] - IOT业务营收323.39亿元,同比增长58.7%,占总营收29.1% [2] - 互联网服务业务营收90.76亿元,同比增长12.8%,占总营收8.2% [2] - 汽车业务营收185.80亿元,占总营收16.7% [3] 各业务详细情况 - 智能手机出货量4180万台,同比增长3.0%,连续七个季度增长 [2]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14.1%,中国大陆市场份额18.8%,重回第一 [2] - IOT业务毛利率25.2%,同比提升5.3个百分点,主要来自科技家电收入翻倍 [2] - 互联网服务毛利率76.9%,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 [2] - 汽车业务毛利率23.2%,环比提升2.8个百分点 [3] - 小米SU7系列交付75869台,ASP约23.9万/台,累计交付突破25.8万台 [3] 研发投入与战略 - 25Q1研发支出67亿元,同比增长30.1%,预计全年研发支出300亿元 [3] - 自研3nm旗舰SoC芯片玄戒O1已正式发布 [3] - 开源首个推理大模型Xiaomi MiMo(7B参数量) [3] - 未来五年计划再投入2000亿元 [3] 市场表现与展望 - 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互联网服务收入创历史新高至64亿元,同比增长14.8% [3] - 手机高端化战略持续推进,汽车业务有望成为第三增长曲线 [4] - 预计25-27年分别实现营收5062.65/6052.13/7008.88亿元 [4]
小米集团-W:IoT/汽车业务毛利率超预期-20250530
华泰证券· 2025-05-30 00: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71.2港币 [1][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1Q25收入同比增长47%至1113亿元,调整后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14%至99.6亿元,IoT和汽车业务毛利率出色,手机ASP创新高,高端化推进 [1] - 发布玄戒O1/T1芯片,看好自研芯片助小米扩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维持目标价71.2港币,含手机xAIoT(44.9港币)、汽车(26.3港币) [1] - 调整2025 - 2027非GAAP口径下归母净利润1.1%/-6.0%/-5.0%至410/513/632亿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亮点总结 - IoT业务:1Q25收入同比+58.7%达323亿元,毛利率25.2%,因大家电收入扩大、低利润率产品占比下降,上调全年毛利率预测1.5pct到23.8%,看好国内外持续增长 [2] - 汽车业务:Q1 SU7系列交付75,869辆,创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5亿元,毛利率23.2%,高于预测2.4pct,首辆SUV YU7或7月上市,关注消费者反馈 [3] - 手机业务:年初手机大盘偏弱,公司指引全年出货量近1.8亿,1Q25 ASP为1211元创历史新高,同比+5.8%,毛利率12.4%,看好自研芯片提升高端市场份额和毛利率 [4]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270,970|365,906|495,074|605,814|727,778|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19,274|27,314|40,987|51,321|63,249| |EPS(人民币,最新摊薄)|0.76|1.09|1.63|2.04|2.52| |ROE(%)|12.53|15.49|20.11|21.45|22.20| |PE(倍)|54.66|43.77|29.17|23.30|18.90| |PB(倍)|6.42|6.33|5.46|4.60|3.85| |EV EBITDA(倍)|48.61|44.86|26.34|21.06|16.16|[7] 估值方法 - 基于SOTP估值法得目标价71.2港币,对应41倍2025年预测PE [17] - 维持小米现有业务估值25倍2025年预测PE,对应每股44.9港币,因家电等IoT业务增速快及看好AI时代生态价值 [19] - 维持智能汽车业务2.5倍2027年预测PS,对应每股26.3港币,因工厂建设进展好、产能释放、SU7 Ultra销售成功及“人 - 车 - 家”战略助力 [19] 盈利预测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270,970|365,906|495,074|605,814|727,778| |归母净利润(人民币百万)|19,274|27,314|40,987|51,321|63,249| |EPS(人民币,基本)|0.78|1.09|1.63|2.04|2.52|[24]
小米集团-W(01810):IoT/汽车业务毛利率超预期
华泰证券· 2025-05-29 10: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71.2港币 [1][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1Q25收入同比增长47%至1113亿元,调整后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14%至99.6亿元,IoT和汽车业务毛利率出色,手机ASP创新高,高端化推进 [1] - 发布玄戒O1/T1芯片,看好自研芯片驱动高端市场份额提升,基于SOTP估值法维持目标价 [1][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亮点总结 - IoT业务:1Q25收入同比+58.7%达323亿元,毛利率25.2%,因大家电收入扩大和低利润率产品占比下降,上调全年毛利率预测1.5pct到23.8%,看好国内外持续增长 [2] - 汽车业务:Q1 SU7系列交付75,869辆,创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5亿元,毛利率23.2%,高于预测2.4pct,首辆SUV YU7或7月上市,关注消费者反馈 [3] - 手机业务:年初以来大盘偏弱,公司指引全年出货量近1.8亿,1Q25 ASP为1211元,创历史新高,同比+5.8%,毛利率12.4%,看好自研芯片扩大高端市场份额 [4] 盈利预测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270,970|365,906|495,074|605,814|727,778|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19,274|27,314|40,987|51,321|63,249| |EPS(人民币,最新摊薄)|0.76|1.09|1.63|2.04|2.52| |ROE(%)|12.53|15.49|20.11|21.45|22.20| |PE(倍)|54.66|43.77|29.17|23.30|18.90| |PB(倍)|6.42|6.33|5.46|4.60|3.85| |EV EBITDA(倍)|48.61|44.86|26.34|21.06|16.16|[7] 估值方法 - 基于SOTP估值法,目标价对应41倍2025年目标PE [5][17] - 维持现有业务25倍2025年预测PE,对应每股44.9港币,高于可比公司均值,因家电等IoT业务增速快和AI时代生态价值 [19] - 维持汽车业务2.5倍2027年预测PS,对应每股26.3港币,高于可比公司均值,因工厂建设顺利、产能释放和“人 - 车 - 家”战略助力 [19]
小米集团-W(01810):智能手机出货份额重回国内第一,单季营收、经调整净利润再创新高
光大证券· 2025-05-29 06: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2025年一季度业绩出色,收入和经调整净利润创新高,各业务表现良好,自研技术突破完善“人车家全生态”,构筑竞争优势,上调2025 - 26年Non - IFRS净利润预测并新增2027年预测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整体情况 - 2025年一季度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长47.4%,Non - IFRS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64.5%,净利率提升至9.6% [1] 智能手机业务 - 1Q25出货连续19个季度全球前三,国内高端机出货占比提至25%,全球出货4180万台,同比增3%,中国出货市占率18.8%,同比升4.7pct,出货同比增速40%远超行业 [2] - 1Q25手机ASP提至1211元,同比增5.8%、环比增0.7%,受益国补和国内出货占比提升 [2] - 1Q25手机业务毛利率12.4%,较4Q24环比提升0.4pct,受益海外市场产品结构改善 [2] IoT业务 - 1Q25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速59%,科技家电收入同比增速113.8%,空调、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大幅增长,全球平板和可穿戴产品出货表现亮眼 [3] - 受益品牌力、零售渠道和国补政策,2Q25 - 4Q25营收有望延续增长 [3] 互联网业务 - 1Q25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3%至91亿元,广告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0%带动增长 [3] - 1Q25全球/中国大陆MAU分别达7.2 /1.8亿,均创新高 [3] 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 - 1Q25业务收入186亿元,毛利率提至23.2%,经营亏损5亿元,汽车交付量环比提升8.9%至75,869辆,ASP提升1.7%至23.8万元,截至1Q25销售门店达235家 [4] - 5M25小米YU7系列亮相,预计7M25正式上市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2025 - 26年Non - IFRS净利润预测至464/656亿元(上调幅度13%/18%),新增2027年预测849亿元 [5]
小米集团-W:IOT和汽车毛利率超预期,高端化和规模化推高盈利能力(繁体版)-20250529
第一上海· 2025-05-29 05: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目标价67.9港元,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较现价有29.28%的上涨空间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Q1营收和利润超预期,整体毛利率提升,基于良好发展态势,2026 - 2030年研发布局投入2000亿元,今年AI预计投入75亿元 [2] - 手机业务重返国内第一,自研芯片跻身第一梯队,高端化成果显著 [3] - IoT多品类爆发式增长,毛利率创历史新高,互联网服务收入增加 [4] - 汽车业务持续减亏,新车YU7发布后反响热烈,预计提升业务ASP [5] 各业务情况总结 整体业绩 - 2025年Q1实现营收1113亿元,同比增长47.4%,整体毛利率22.8%,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161.0%,经调整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64.5% [2] 手机业务 - 营收506亿元,同比增长8.9%,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时隔十年重返第一,市场份额18.8%,出货量同比增长40%,高端机出货量占比从21.7%提升至25% [3] - 首款自主研发的3纳米SoC芯片“玄戒O1”性能与能耗控制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3] IoT业务 - 收入同比增加58.7%至323亿元,科技家电收入翻倍增长113.8%,平板出货量全球第三,可穿戴腕带设备全球第一 [4] - 毛利率25.2%,同比上涨5.4个百分点,互联网服务收入同比增加12.8%至91亿元,毛利率76.9%,同比增长2.7个百分点 [4] 汽车业务 - 营收186亿元,汽车销售收入181亿元,交付量近7.6万台,ASP达23.8万元,毛利率提升至23.2%,经调整利润持续减亏,本季度经营亏损缩窄至5亿元 [5] - 新车YU7发布后反响热烈,截至5月25日,留资用户量达SU7同期三倍 [5] 盈利预测 - 2025 - 2027年收入预计分别为4956/6270/721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56/578/702亿元 [6] 财务报表摘要 损益表 |财务年度|2023年实际|2024年预测|2025年预测|2026年预测|2027年预测| | ---- | ---- | ---- | ---- | ---- | ---- | |收入(百万元)|270,970|365,906|495,648|627,037|721,354| |研发开支(百万元)|-19,098|-24,050|-30,644|-39,227|-43,201| |经营利润(百万元)|20,009|24,503|48,264|63,111|77,952| |折旧及摊销(百万元)|-4,836|-6,079|-6,646|-8,100|-8,640| |EBITDA(百万元)|24,845|30,581|54,910|71,211|86,593| [11] 资产负债表 |财务年度|2023年实际|2024年预测|2025年预测|2026年预测|2027年预测| | ---- | ---- | ---- | ---- | ---- | ---- | |无形资产(百万元)|8,629|8,153|9,474|10,293|11,131| |应付帐款(百万元)|62,099|98,281|108,360|139,067|162,126| |其他负债(百万元)|22,724|21,289|19,628|18,166|16,888|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266|467|326|144|12| [12] 财务分析 |财务年度|2023年实际|2024年预测|2025年预测|2026年预测|2027年预测| | ---- | ---- | ---- | ---- | ---- | ---- | |毛利率(%)|21.21%|20.92%|22.53%|22.90%|23.33%| |EBITDA利率(%)|9.17%|8.36%|11.08%|11.36%|12.00%| |净利率(%)|6.45%|6.44%|8.41%|8.59%|9.20%| |研发费用/收入(%)|7.05%|6.57%|6.18%|6.26%|5.99%| |实际税率(%)|20.61%|16.17%|18.84%|18.84%|18.84%| |股息支付率(%)|0.00%|0.00%|0.00%|0.00%|0.00%| |库存周转|80.0|80.0|78.0|78.0|78.0| |应付账款天数|97.1|100.0|103.0|105.0|107.0| |应收账款天数|15.9|14.0|14.0|14.0|12.0| |总负债/总资产|0.49|0.53|0.50|0.47|0.44| |收入/净资产|1.65|1.93|2.15|2.20|2.05| |经营性现金流/收入|0.15|0.11|0.07|0.11|0.11| |税前盈利对利息倍数|-10.99|-7.76|-16.51|-20.18|-21.37| [13] 现金流量表 |财务年度|2023年实际|2024年预测|2025年预测|2026年预测|2027年预测| | ---- | ---- | ---- | ---- | ---- | ---- | |现金(百万元)|33,631|33,661|55,038|105,094|158,302| |净融资成本(百万元)|-758|-717|-990|-1,016|-831| |营运资金变化(百万元)|41,304|39,299|37,157|67,606|78,300| |所得税(百万元)|-3,012|-3,467|-9,681|-12,512|-15,410| |其他(百万元)|-21,078|-26,400|-44,249|-57,694|-70,367| |营运现金流(百万元)|41,300|39,295|37,148|67,593|78,285| |资本开支(百万元)|-6,269|-7,297|-11,000|-12,000|-12,000| |其他投资活动(百万元)|-28,900|-28,089|-3,683|-935|-4,221|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35,169|-35,386|-14,683|-12,935|-16,221| |负债变化(百万元)|4,086|6,015|743|-2,954|-7,373| |股息(百万元)|0|0|0|0|0| |现金变化(百万元)|5,626|-90|21,376|50,056|53,208| |期初持有现金(百万元)|27,607|33,631|33,661|55,038|105,094| |汇兑变化(百万元)|398|120|0|0|0| |期末持有现金(百万元)|33,631|33,661|55,038|105,094|158,302| [15]
小米集团-W:2025Q1业绩点评:IOT业务高速增长,单季度业绩再创新高-20250529
民生证券· 2025-05-29 05: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集团2025Q1业绩创新高,营收1112.93亿元,同比增47.4%,经调整净利润106.76亿元,同比增64.5%,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推进,各业务有不同表现,且持续投入研发,未来五年再投2000亿元,看好其发展,预计25 - 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 [1][2][4] 各业务情况总结 整体业绩 - 25Q1营收1112.93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47.4%,环比增2.1%;经调整净利润106.76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64.5%,环比增28.4%;整体毛利率22.8%,同比增0.5pcts;整体费用率13.9%,同比降2.2pcts [2] 手机×AIOT分部 - 实现营收927.13亿元,同比增22.8%;营业费用率11.4%,同比降1.4pcts [2] 智能手机业务 - 营收506.12亿元,同比增8.9%,占总营收45.5%,毛利率12.4%,同比降2.4pcts;25Q1出货量4180万台,同比增3.0%,连续七季度同比增长;全球出货量排名前三,市场份额14.1%,中国大陆市场份额提至18.8%,时隔十年重回出货量第一 [3] IOT业务 - 营收323.39亿元,同比增58.7%,占总营收29.1%,毛利率25.2%,同比增5.3pcts;增长源于科技家电收入翻倍、平板产品矩阵完善和国补对可穿戴产品拉动 [3] 互联网服务业务 - 营收90.76亿元,同比增12.8%,占总营收8.2%,毛利率76.9%,同比增2.7pcts;广告业务收入66亿元,同比增19.7%,游戏业务收入12亿元;中国大陆地区收入64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14.8% [3] 汽车业务 - 营收185.80亿元,占总营收16.7%,毛利率23.2%,环比增2.8pcts,经营亏损5亿元;智能电动汽车营收181亿元,其他相关业务营收5亿元;25Q1小米SU7系列交付75869台,ASP约23.9万/台,累计交付突破25.8万台 [3] 研发情况 - 25Q1研发支出67亿元,同比增30.1%,预计全年研发支出300亿元;自研3nm旗舰SoC芯片玄戒O1已发布,开源首个推理大模型Xiaomi MiMo(7B参数量);未来五年再投2000亿元 [4] 盈利预测 - 预计25 - 27年分别实现营收5062.65/6052.13/7008.88亿元,归母净利润357.09/457.75/598.89亿元,对应PE分别为35/27/21倍 [4] 财务指标预测 成长能力 - 25 - 27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为38.36%、19.54%、15.8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50.94%、28.19%、30.84% [8] 盈利能力 - 25 - 27年毛利率分别为22.24%、23.00%、24.38%,净利率分别为7.05%、7.56%、8.54%,ROE分别为15.90%、16.92%、18.12%,ROIC分别为13.61%、15.14%、16.74% [8] 偿债能力 - 25 - 27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2.12%、50.12%、47.18%,净负债比率分别为 - 15.13%、 - 28.60%、 - 40.17%,流动比率分别为1.34、1.44、1.58,速动比率分别为0.67、0.78、0.93 [8] 营运能力 - 25 - 27年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1.16、1.19、1.20,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9.54、28.00、27.60,应付账款周转率分别为3.60、3.64、3.74 [8]
小米集团-W(01810):IOT业务高速增长,单季度业绩再创新高
民生证券· 2025-05-29 04:2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集团2025Q1业绩创新高,营收1112.93亿元,同比增47.4%,经调整净利润106.76亿元,同比增64.5% [1][2] - 各业务表现良好,IOT业务因科技家电收入翻倍高增,手机、汽车业务稳健增长 [3] - 公司持续深耕底层核心技术,预计未来五年再投2000亿元,25Q1研发支出67亿元,同比增30.1% [4] - 看好公司用户和供应链资源优势,预计25 - 27年营收分别为5062.65/6052.13/7008.8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7.09/457.75/598.89亿元 [4] 各业务情况 手机×AIOT分部 - 营收927.13亿元,同比增22.8%,营业费用率11.4%,同比降1.4pcts [2] 智能手机业务 - 营收506.12亿元,同比增8.9%,占总营收45.5%,毛利率12.4%,同比降2.4pcts [3] - 25Q1出货量4180万台,同比增3.0%,连续七个季度同比增长,全球出货量排名前三,市场份额14.1%,中国大陆市场份额提至18.8%,重回出货量第一 [3] IOT业务 - 营收323.39亿元,同比增58.7%,占总营收29.1%,毛利率25.2%,同比增5.3pcts [3] - 增长源于科技家电板块收入翻倍,平板产品矩阵完善和国补对可穿戴产品的拉动 [3] 互联网服务业务 - 营收90.76亿元,同比增12.8%,占总营收8.2%,毛利率76.9%,同比增2.7pcts [3] - 广告业务收入66亿元,同比增19.7%,游戏业务收入12亿元,中国大陆地区收入创历史新高至64亿元,同比增14.8% [3] 汽车业务 - 营收185.80亿元,占总营收16.7%,毛利率23.2%,环比增2.8pcts,经营亏损5亿元 [3] - 智能电动汽车营收181亿元,其他相关业务营收5亿元,25Q1小米SU7系列交付75869台,ASP约23.9万/台,累计交付突破25.8万台 [3] 财务预测 盈利预测 | 单位/百万人民币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 | 365,906 | 506,265 | 605,213 | 700,888 | | 增长率(%) | 35.0 | 38.4 | 19.5 | 15.8 | | 归母净利润 | 23,658 | 35,709 | 45,775 | 59,889 | | 增长率(%) | 35.4 | 50.9 | 28.2 | 30.8 | | EPS | 0.91 | 1.38 | 1.76 | 2.31 | | P/E | 53 | 35 | 27 | 21 | | P/B | 6.6 | 5.6 | 4.6 | 3.8 | [5] 资产负债表预测 | 项目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资产合计 | 403,155 | 470,391 | 543,990 | 627,916 | | 负债合计 | 213,950 | 245,177 | 272,652 | 296,268 | | 股东权益合计 | 189,205 | 225,214 | 271,338 | 331,648 | [8] 利润表预测 | 项目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 | 365,906 | 506,265 | 605,213 | 700,888 | | 营业成本 | 289,346 | 393,651 | 466,030 | 530,039 | | 销售费用 | 25,390 | 33,920 | 39,944 | 45,558 | | 管理费用 | 5,601 | 7,594 | 8,957 | 10,303 | | 研发费用 | 24,050 | 33,920 | 41,154 | 49,062 | | 财务费用 | -3,624 | -2,585 | -2,505 | -2,473 | | 净利润 | 23,578 | 35,888 | 46,005 | 60,190 | [8] 现金流量表预测 | 项目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经营活动现金流 | 39,295 | 41,164 | 52,946 | 64,342 | | 投资活动现金流 | -35,386 | -9,752 | -9,053 | -8,398 | | 筹资活动现金流 | -3,999 | -8,505 | -4,487 | -3,460 | | 现金净增加额 | 30 | 23,027 | 39,526 | 52,604 | [8] 主要财务比率预测 | 项目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成长能力(营业收入增长率%) | 35.04 | 38.36 | 19.54 | 15.81 | | 成长能力(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 | 35.38 | 50.94 | 28.19 | 30.84 | | 盈利能力(毛利率%) | 20.92 | 22.24 | 23.00 | 24.38 | | 盈利能力(净利率%) | 6.47 | 7.05 | 7.56 | 8.54 | | 盈利能力(ROE%) | 12.53 | 15.90 | 16.92 | 18.12 | | 盈利能力(ROIC%) | 9.34 | 13.61 | 15.14 | 16.74 | | 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 | 53.07 | 52.12 | 50.12 | 47.18 | | 偿债能力(净负债比率%) | -1.62 | -15.13 | -28.60 | -40.17 | | 偿债能力(流动比率) | 1.29 | 1.34 | 1.44 | 1.58 | | 偿债能力(速动比率) | 0.62 | 0.67 | 0.78 | 0.93 | | 营运能力(总资产周转率) | 1.01 | 1.16 | 1.19 | 1.20 | | 营运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 | 27.37 | 29.54 | 28.00 | 27.60 | | 营运能力(应付账款周转率) | 3.61 | 3.60 | 3.64 | 3.74 | [8]
小米玄戒O1,五个争议问题与解释
芯世相· 2025-05-28 04:27
芯片全球化分工 - 芯片产业链分为设计、制造、封测三大环节,高度全球化分工,涉及EDA工具、IP授权、晶圆代工、设备材料等细分领域[6] - 设计环节依赖新思、Cadence等EDA工具及ARM等IP授权,制造环节需台积电/三星等代工厂及ASML光刻机等设备,封测环节以日月光、长电科技等为主[6][8][11] - 一台EUV光刻机含数万零件,核心部件为蔡司镜片和Cymer光源,美国通过限制光源技术出口控制EUV设备[7][10] 国产芯片定义争议 - 若以知识产权归属定义,苹果A系列、小米玄戒O1均属国产芯片;若以全产业链自主定义,则全球无真正"国产"手机SoC[13][14] - 芯片生产涉及超20个国家地区,日本提供材料、台积电/三星代工、东南亚封测,形成全球化协作网络[8][13] 自研芯片技术路径 - ARM公版IP降低设计门槛,全球芯片设计公司数量从200家增至1000家,企业可选择公版IP组合或定制非公版IP[15][16] - 苹果A6采用自研Swift架构实现性能反超,高通自研Kryo核心失败后转向混合模式,三星Exynos因自研核心功耗问题退出市场[17] 手机SoC研发挑战 - 研发周期18-36个月,需完成架构设计、IP集成、流片等环节,时间与成本压力大,澎湃S1耗资10亿元仅存活6个月[18][21] - 流片成本极高(6nm ISP单次4000万美元),首次成功率仅14%,制程越先进容错率越低[21] - 苹果凭借与台积电深度合作获取制程技术细节,中小厂商难以获得同等级支持[21] 终端厂商造芯动因 - 自研SoC可提升软硬件协同效率,苹果通过定制指令集减少12%晶体管浪费,AI性能提升8倍[24][25] - 第三方芯片通用性限制创新,特斯拉因Mobileye无法满足算法迭代需求转向自研FSD芯片[24] - 小米二次造芯背景为手机全球前三、AIoT收入超千亿,具备长期投入实力[26] 芯片商业化成功标准 - 量产点亮仅是起点,需通过市场竞争验证技术目标,苹果历经A4-A7四代产品才实现性能领先[27][28] - 成功SoC需支撑产品矩阵分摊研发成本,如苹果/三星/华为通过手机/平板/车载芯片复用IP[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