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片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昨晚发布的小米17 Pro MAX,简直太炸裂了!
猿大侠· 2025-09-26 04:12
产品战略与定位 - 公司跳过小米16直接推出小米17系列 包括17 17 Pro 17 Pro Max三款机型 体现产品迭代的重大变革[1] - 全系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芯片 采用台积电第三代3nm N3P节点和Oryon架构 未对标准版进行降配[5][7] 性能配置 - 新芯片采用2+6核设计 两颗Prime核心频率达4.6GHz 六颗性能核心频率达3.62GHz[7] - 相比上一代芯片 CPU性能提升约20% 功耗降低16% 被高通称为全球最快移动SoC[5][7] - 标准版采用6.3英寸小屏 分辨率2656*1220 支持120Hz刷新率和3500尼特峰值亮度[11] - Pro系列采用M10发光材料 同样具备3500nits亮度和120Hz LTPO高刷 并新增小米龙晶玻璃提升耐摔性[16] 影像系统 - 标准版搭载徕卡专业三摄 包括5000万像素高动态主摄 5000万像素浮动长焦和5000万像素超广角[13] - 17 Pro后置1/1.28英寸5000万光影猎人950L主摄 5000万JN5 5X潜望长焦和5000万OV50M超广角[23] - 17 Pro Max长焦升级为1/2英寸5000万三星GN8传感器 影像配置全面升级[23] 创新功能 - Pro系列新增妙享背屏功能 可查看通知动态 支持后置摄像头自拍和个性化壁纸设置[18] - 配套推出复古掌机保护壳 通过蓝牙连接可利用后置屏幕玩掌机游戏 提升产品可玩性[20] 价格体系 - 小米17标准版起售价4499元(12+256GB) 最高配置16+512GB售价4999元[9] - 小米17 Pro起售价4999元(12+256GB) 顶配16+1TB版本售价5999元[23] - 小米17 Pro Max起售价5999元(12+512GB) 顶配16+1TB版本售价6999元[23][24] 公司发展背景 - 公司同时推进小米汽车和自研芯片业务 SU7系列和YU7系列成为销量之王 玄戒芯片实现量产上机[2]
速通雷军演讲:小米五年巨变
经济观察报· 2025-09-26 00:52
" 5年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从迷茫到蜕变,有时候隔着千山万水,有时候其实只隔着一层窗户纸,只要持续努力,不断成长,每个人、每个团队 都有机会逆天改命。"雷军多次强调,"改变,本身就是希望。" 这五年的小米,从产业技术到组织管理,从用户感知到生态策 略,几乎每一项业务路径都经历了从0到1的改变。小米试图用 芯片、造车与产品力构建起新的企业骨架,也用定制化服务、 设计表达建立起品牌新的审美能力。 作者: 周悦 封图:小米集团 9月2 5日,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举办第六次年度演讲,主题为改变。 这五年的小米,从产业技术到组织管理,从用户感知到生态策略,几乎每一项业务路径都经历了从0到1的改变。小米试图用芯片、造车与产品 力构建起新的企业骨架,也用定制化服务、设计表达建立起品牌新的审美能力。 以下为雷军演讲的关键点。 关键点1: 从十周年复盘开始 小米要走"技术为本"路径 2020年,小米成立十周年,尽管已跻身《财富》世界500强、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但小米内部并不如外界想象的笃定。从市场层面看,面对苹果、三 星、华为三大高墙,小米的上升空间似乎逼近天花板;从组织状态看,团队普遍出现疲态,创业激情衰退;而 ...
雷军:押上家底,造车造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5:24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2020年启动触及灵魂深处的大反思 推动从互联网公司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 [3] - 造车与造芯决策几乎同时进行 将公司前十年积累资源全部投入 [5] - 认知变化催生战略升级 形成手机 汽车 芯片相互关联协同促进的业务布局 [7] 研发投入与人才建设 - 过去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 研发人员占比达48.6% [5] - 人才短板是快速成长中的挑战 通过内部提拔加外部招募双管齐下 [11] - 造车与造芯业务对高端人才有刚性需求 包括半导体研发专家和汽车工程技术人才 [11] 高端化战略成果 - 小米SU7 Ultra售价五六十万元 市场热度超出预期 [9] - 小米17系列展现高端化路径 Pro与ProMax版本定位继续上探冲击高端市场 [9] - 全系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 以第三代3nm工艺与4.6GHz主频刷新性能纪录 [9] 生态协同布局 - 澎湃OS3系统实现手机 平板 家电等产品无缝协同 [13] - 高端音箱等家电新品完善科技家电产品序列 [13] - 产品布局延续生态优势 通过高端化提升生态整体价值 [13] 经营基础保障 - 2020年公司已跻身世界500强 年收入超两千亿元 [3] - 应对转型需厉害的人足够多和攒钱足够多 这是生存密码 [11] - 面对造车与造芯的烧钱属性 公司积累雄厚资源但仍需精打细算 [11]
雷军:押上小米全部家底,只为“两个孩子上大学”!135亿元砸芯片,1020亿搞研发,小米赌上未来!
新浪财经· 2025-09-25 15:22
公司战略投入 - 小米在2021至2025年间累计投入1020亿元用于核心技术研发 并计划未来五年再投入2000亿元打造全生态闭环 [13] - 公司同时推进智能电动汽车和自研芯片两大重投入项目 雷军形容此举如同"同时供两个学霸孩子上大学" 压力巨大且不能放弃任何一个 [4][11] - 2021年成立玄戒技术公司重启大芯片研发 同年小米汽车项目正式立项 由雷军亲自带队 [6] 芯片业务进展 - 2017年推出澎湃S1芯片但市场反响平平 澎湃S2因技术问题流产 [6] - 2021年重启芯片计划后引入前高通高管 逐步推出C1影像芯片 P1充电芯片和G1电池管理芯片 [7] - 2025年实现3nm SoC芯片玄戒O1量产 成为全球第四家能量产3nm手机芯片的企业 仅次于苹果 高通和联发科 [7] 汽车业务成就 - 小米SU7自2024年上市后累计交付超25万辆 成为20万元以上价位销量冠军 [9] - 北京亦庄超级工厂实现高度自动化生产 每76秒下线一辆新车 2025年下半年年产能达30万辆 [9] - 新发布SUV车型YU7及高端智能化技术助力公司在造车领域站稳脚跟 武汉新工厂即将上线 [9]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芯片业务是小米手机向高端突围的底层核心 汽车业务是移动生态向出行生态延伸的支点 [13] - 公司认为不做芯片将失去核心竞争力 不造车将被时代淘汰 [17] - 若成功将推动国产高端芯片和智能汽车产业链发展 可能改写中国科技企业的全球话语权 [17]
热搜第一!今夜,雷军刷屏!
中国基金报· 2025-09-25 13:20
公司战略转型 - 小米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 [5] - 公司经历5年大反思 通过复盘明确发展方向 [3] - 改变涉及造车 芯片和高端化 重塑公司骨骼与灵魂 [13] 芯片研发进展 - 公司11年前成立松果电子开始自研SoC芯片 [7] - 2021年重启造芯项目 投入超百亿元 [7] - 玄戒O1芯片于2024年5月22日成功回片并点亮系统 [7] - 首款旗舰SoC进入市场第一阵营 表现出色 [11] - 自研芯片需要至少10年时间和500亿元投入 [9] 汽车业务发展 - 小米SU7 Ultra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 目标打造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 [12] - 2021年12月SU7 Ultra立项 后曾暂停又重启 [12] - 2024年10月28日原型车在纽北赛道创下纪录 [12] - YU7 SUV项目定位豪华高性能 为驾驶者设计 [13] - YU7标准版续航从620公里提升至835公里 定价不变 [13] 产品发布动态 - 雷军年度演讲发布小米17系列 小米平板8系列及科技家电新品 [1] - 发布会相关话题登上热搜第一 [1] - 演讲主题为"改变" 分享近五年发展历程 [1]
雷军的“改变”:押上家底,造车造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2:44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五年战略转型 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重点投入汽车与芯片领域 实现高端化突破和生态协同[1][2][3] 战略转型背景 - 2020年公司虽跻身世界500强且年收入超2000亿 但面临行业巨头竞争压力及"组装厂缺乏技术"的舆论质疑[1] - 公司启动触及灵魂的大反思 决定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 转型硬核科技公司[1] 汽车与芯片布局 - 造车与造芯决策同步进行 消耗公司前十年积累的资源 压力堪比同时供两个孩子上大学[2] - 两项业务需跨越资本技术人才三重门槛 涉及上万个零部件供应链管理及持续技术攻坚[2] - 过去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 研发人员占比达48.6% 大部分流向芯片与汽车领域[2] - 业务由专业团队支撑 非创始人单独决策[2] 认知与战略升级 - 认知变化催生战略升级 形成手机汽车芯片三业务协同模式:芯片提供底层算力 汽车反哺智能技术 手机串联智能生态[3] - 对标苹果特斯拉保时捷被视为高端化必然选择 通过学习第一实现赶超[3][4] 高端化进展 - 小米SU7 Ultra售价50-60万元 市场热度超预期 体现高端化阶段性成果[5] - 手机领域小米17系列采用分层策略:标准版维持用户盘 Pro系列冲击高端 搭载第三代3nm工艺处理器[5] - 通过自研技术智能工厂建设徕卡合作及澎湃OS系统迭代 扭转组装厂印象 实现从参数领先到体验优先的转型[5] 资源管理策略 - 公司15周年重点聚焦人才与资金储备:厉害的人足够多才能成事 攒钱足够多才能集中办大事[6] - 通过内部提拔加外部招募解决高端人才短缺 支撑造车造芯业务需求[6] - 强调复盘文化 从失败中汲取教训[6] 生态产品落地 - 小米17系列跳过16代直接对标iPhone17 彰显高端决心[7] - 澎湃OS3系统实现手机平板家电无缝协同 高端音箱等产品完善科技家电序列 提升生态整体价值[7] 发展历程 - 创始人六次年度演讲串联公司成长轨迹 从2020年《一往无前》到2025年《改变》[8]
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宣讲团走进人民大学,激发青年使命担当
新京报· 2025-09-25 08:22
活动背景与目的 - 北京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办"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高校系列宣讲活动 旨在通过科技人才分享实践故事 激发青年使命担当[1] - 活动采取"领导干部+科技人才"联袂开讲形式 将政策解读与实践分享有机融合 覆盖20余所高校 由36名产业一线科技人才组成宣讲团[1] - 宣讲内容聚焦芯片研发 智慧城市 网络安全等北京市重点产业领域 通过案例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都实践[1][4] 科技人才代表与贡献 - 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长期从事处理器研制 实现我国CPU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改写信息产业无芯历史[4] - 中国电信安全攻防首席专家刘奇深耕网络安全技术一线 协助国家部委解决处置国内外安全事件百余起[4] - 京东集团副总裁郑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工信部人工智能重点专项和雄安新区智能城市重大项目 发表顶尖论文200余篇 被引用6.4万余次 拥有发明专利百余项[4] 人才培养与行业趋势 - 高校需培养具有主动探索精神 能突破认知边界 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拔尖创新人才 适应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需求[3] - 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趋势 需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培养创新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3] - 数字中国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需引导青年投身建设祖国事业[7] 企业战略与行业影响 - 龙芯中科突破美国垄断技术控制权 实现中国自主可控芯片技术[10] - 网络安全行业需持续培养专业人才 应对国内外安全事件挑战[4][7] - 智慧城市领域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 为人民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4] 青年引导与社会价值 - 科技人才鼓励青年设立与国家人民利益相关的长期目标 通过持续学习和艰苦奋斗实现价值[6] - 宣讲活动将新时代历史性成就转化为可知可感的奋斗故事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年中落地生根[12] - 高校通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引导学生发扬"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 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11]
新天力、南网数字等4家公司IPO即将上会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01:58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根据深交所、上交所、北交所上市委会议公告,将有4家企业首发事项上会。 从拟上市板来看,摩尔线程拟科创板IPO;南网数字拟创业板IPO;新天力、蘅东光拟北交所IPO。 新天力主营业务为食品容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数据宝) 即将上会的IPO公司 拟募资额方面, 即将上会的4家企业中,拟募集资金最多的是摩尔线程,预计募集资金80.00亿元,募资 拟投向摩尔线程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摩尔线程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研发项 目、摩尔线程新一代自主可控AISoC芯片研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项目。其次是南网数字、蘅东光, 拟募资金额分别为25.54亿元、4.94亿元。地域分布看,即将上会企业中,广东省有2家企业上榜,浙江 省、北京市分别有1家企业上榜。 | 简称 | 会议日期 | 拟上市板块 | 拟发行数量(万股) | 拟募资金额(亿元) | 注册地 | 保荐机构 | | --- | --- | --- | --- | --- | --- | --- | | 新天力 | 2025.09.30 | 北交所 | 2341.78 | 3.98 | 浙江省 | 国泰海通 | | 摩尔线程 | ...
雷军:押上小米全部家底,只为“两个孩子上大学”!
搜狐财经· 2025-09-24 15:25
公司战略投入 - 小米在2021年同时启动智能电动汽车和自研芯片两大重投入项目 雷军亲自带队并形容为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4] - 公司2021至2025年间累计投入1020亿元用于核心技术研发 并计划未来五年再投入2000亿元打造人车家全生态闭环[12] - 双线作战模式几乎耗尽公司过去十年积累的资本储备 雷军形容压力如同同时供两个学霸孩子上大学[2][9][12] 芯片业务进展 - 2017年推出澎湃S1芯片因市场反响平平导致后续开发停滞 澎湃S2芯片因技术问题流产[5] - 2021年成立玄戒技术公司重启大芯片研发 引入前高通高管秦牧云并逐步推出C1影像芯片 P1充电芯片 G1电池管理芯片[5] - 2025年实现3nm SoC芯片玄戒O1量产 成为全球第四家能量产3nm手机芯片的企业 仅次于苹果 高通和联发科[5] 汽车业务成果 - 小米SU7车型自2024年上市后一年半内累计交付超25万辆 成为20万元以上价位销量冠军[7] - 新发布SUV车型小米YU7及高端智能化技术助力公司在造车领域站稳脚跟[7] - 北京亦庄超级工厂实现高度自动化生产 每76秒下线一辆新车 2025年下半年年产能达30万辆 武汉新工厂即将投产[7] 行业竞争与影响 - 汽车行业面临特斯拉 比亚迪等巨头竞争 芯片领域被高通 苹果等厂商主导[14] - 若双线战略成功 将推动国产高端芯片和智能汽车产业链发展 并可能改写中国科技企业的全球话语权[14] - 公司从性价比之王转向科技硬核玩家 在行业困难时期选择最具挑战的技术赛道[15] 企业决策动机 - 雷军强调不做芯片将失去核心竞争力 不造车将被时代淘汰 决策源于对未来的笃定和企业家的时代使命感[14][16] - 2020年是公司变革关键节点 为造车和造芯奠定基础 重大变化均由挑战驱动[15]
东软载波:与阿里合作重点是阿里达摩院授权RISC-V架构CPU,公司研发微控制器芯片
第一财经· 2025-09-24 10:52
公司合作与研发 - 公司与阿里达摩院合作重点为RISC-V架构CPU授权 [1] - 公司负责研发微控制器芯片 [1] - 双方共同推进RISC-V生态建设 [1] 技术发展 - 合作基于RISC-V开源指令集架构 [1] - 聚焦微控制器芯片研发领域 [1] - 生态建设涉及芯片设计与应用开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