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级别自动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持续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在更大范围、更广区域实现覆盖
经济观察网· 2025-09-23 05:55
经济观察网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苏国斌9月23日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介 绍,目前,汽车产业整体规模稳步提升,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转型。下一步,北京将继续坚定 落实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国家战略,巩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高地。一方面,持续高标准推 进"双智"城市建设,着力推动4.0阶段建设,持续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在更大范围、更广区域 实现覆盖,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规模化运行,支持辅助驾驶联网车辆发展;另一方面,加强核心技 术攻关,聚焦车规级芯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操作系统等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开展创新 攻关,提升自主可控水平。 ...
“激光雷达老大”禾赛科技港股“首秀”大涨
华尔街见闻· 2025-09-16 07:50
全球激光雷达龙头——禾赛科技在香港交易所迎来高光时刻。 9月16日,禾赛科技在港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首日表现强劲,股价最高涨幅达15%至244港元。目前,股价涨幅小幅回落至12%左右。 禾赛科技此次IPO发行价为212.80港元,融资规模达41.60亿港元(约5.35亿美元),吸引了高瓴投资和Grab Holdings等重量级基石投资者参与。 这标志着禾赛成为首家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的激光雷达企业,也是近四年来融资规模最大的中概股回港IPO项目。此次禾赛成功的上 市,也为正在进行中的中概股回港上市潮注入了新的动力。 禾赛科技的强劲表现,正值汽车制造商日益普及激光雷达技术以提升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性能的背景之下。市场对激光雷达技术在汽车 行业的广泛应用前景持乐观态度。禾赛科技美国存托凭证今年以来已翻倍上涨,公司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54%。 截至2025年3月31日,禾赛在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市场获得数量最多的量产定点,涵盖全球22家主机厂的120款车型,客户包括理想汽 车、极氪、零跑汽车等知名品牌。 成立于2014年的禾赛科技目前在多个细分市场保持全球第一的地位。根据灼识咨询数据,公司 ...
透视半年报丨势能持续释放,小鹏汽车率先驶向L4的星辰大海
新京报· 2025-08-21 05:27
财务表现 - 二季度总营收182.7亿元 同比增长125.3% 环比增长15.6% [7] - 车辆销售收入168.8亿元 同比增长147.6% 环比增长17.5% [7] - 汽车毛利率达14.3% 同比提升7.9个百分点 连续8个季度增长 [8] - 整体毛利率17.3% 同比增3.3个百分点 环比增1.7个百分点 创历史新高 [8] - 净亏损收窄至4.8亿元 同比减少12.8亿元 环比减少6.6亿元 [8] - 现金储备创历史新高 进入盈利自我造血阶段 [2][8] 交付业绩 - 二季度交付量超10.3万辆 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7] - 上半年累计交付量超2024全年 同比增幅超200% [2] - 目标9月起月交付量稳健超过4万辆 [10] 产品战略 - 二季度推出三款改款车型:2025款X9、MONA M03 Max、P7+超长续航Max [9] - 三季度推出两款全新车型G7和全新P7 强调情绪价值设计理念 [9] - 四季度将推出首款鲲鹏超级电动车型X9 纯电续航超450公里 综合续航超1500公里 [10] - 采用"一车双能"产品策略 未来将发布多款超电车型 [10] - 全新P7小订数据打破所有车型同期历史纪录 目标成为30万元内纯电轿车市场前三 [10] 技术布局 - 完成纯视觉智驾、AI大模型、图灵AI芯片和5C超快充电芯等技术平台升级 [10] - 2026年量产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的前装车型 [13] - 计划在部分区域试点Robotaxi运营服务 采用无地图模式突破区域限制 [13] - 图灵芯片将在AI汽车上全面应用 [14] 全球化发展 - 加速扩大中国和海外市场规模及市场份额 [11] - 三条增长曲线:AI与汽车融合、全球化扩张、具身人形机器人深度融合 [14]
“呼叫车辆”!实探上海街头无人驾驶出租车
中国证券报· 2025-08-03 09:58
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发展现状 - 上海世博区域已实现Robotaxi商业化运营 用户可通过"锦江智行"小程序呼叫车辆 需在固定站点上下车[3][4] - 乘车流程与网约车类似 但需在后排屏幕输入手机尾号确认 车辆配备3D显示屏实时显示周边环境[4][6] - 小马智行定价标准为起步价14元(3公里内) 超里程后2.7元/公里 运营期间提供优惠券[7] 技术安全与运营规模 - 车辆配备五大冗余安全系统(转向/制动/驻车/通讯/供电) 搭载超20个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与高精惯导模块[10] - 小马智行采用双传感器系统设计 单系统故障时仍可保障行驶安全 当前车队规模正从百辆向千辆扩展[10][11] - 行业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计划2023年底实现千辆运营规模以验证商业模式[11]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上海新发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覆盖百度/大众交通/小马智行等8家企业 允许收费运营[13] - 根据《模速智行》行动计划 2027年目标实现L4载客600万人次 开放道路超5000公里 覆盖2000平方公里区域[13] - 政策要求运营企业配备考核合格的安全员 现阶段以"主驾无人"试点推进智能出租与货运两大业态[13] 用户体验与区域覆盖 - 实测显示Robotaxi行驶平稳无急刹 操作规范不抢道 目前服务覆盖浦东金桥/张江/迪士尼等核心区域[6][8] - 车辆自动完成转弯/避让/靠边停车等操作 到站前会提前提醒乘客 整体体验接近传统网约车[6][8]
【私募调研记录】盘京投资调研德福科技、新坐标等3只个股(附名单)
证券之星· 2025-08-01 00:06
德福科技调研要点 - 收购卢森堡铜箔后电解铜箔总产能跃升至19.1万吨/年 跻身全球第一[1] - 卢森堡铜箔是全球唯一非日系高端IT铜箔龙头厂商 拥有1.68万吨/年产能 核心产品包括HVLP和DTH[1] - 卢森堡铜箔2024年营收1.34亿欧元 净利润-37万欧元 2025年Q1营收0.45亿欧元 净利润167万欧元实现季度扭亏[1] - 2024年研发投入1.83亿元 新增17件发明专利 持续深化高频高速、超薄化、功能化技术战略[1] 新坐标调研要点 - 2024年海外营业收入占比达43.17% 业绩增长主要来自国内自主品牌客户开拓[2] - 90%以上客户为汽车厂商 覆盖国内外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2] - 拥有全产业链技术研发能力 冷成形技术具备高精度和高材料利用率特点[2] - 2024年7月股权激励草案明确了2025年收入及利润考核目标[2] 恒帅股份调研要点 - 谐波磁场电机技术具有轻量化、降低轴电流、适配现有场景和成本优化优势[3] - 人形机器人领域提供定制化方案 定位为未来第三大增长曲线[3] - 高级别自动驾驶场景下已成功应用DS主动感知清洗系统[3] - 电动化需求上升推动车用电机市场扩容 公司土地和厂房储备充足[3] 盘京投资机构背景 - 成立于2016年 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注册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4] - 以合伙人制度为基础平台化运营 聚焦中国上市公司投资机会[4] - 投研团队深度研究产业和个股 与国内顶级券商研究所建立投研服务关系[4]
恒帅股份:谐波磁场电机技术在清洗业务方面已验证并应用 正逐步实现量产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08:49
行业技术应用现状 - 传统清洗业务技术革新以持续改善为主,目前尚无颠覆性需求 [1] - 传统方案技术成熟,对功率密度等核心指标要求变化不大 [1] - 新技术在传统清洗业务中的应用需求相对较少 [1] 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 高级别自动驾驶对清洗系统的智能化和复杂程度提出更高要求 [1] - 谐波磁场电机技术已在高级别自动驾驶场景下得到验证 [1] - 该技术正逐步实现量产应用 [1]
上海:2027年基本建成全球领先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
上海证券报· 2025-07-26 08:00
行业发展规划 - 2027年基本建成全球领先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网联产业集群 [1] - L2级及L3级车型占汽车生产比例超90%,L4级实现量产 [1] - 构建涵盖整车、零部件、数据、地图、安全、服务的完整产业生态 [1] 应用场景规模化 - 在出租、重卡、公交等场景规模化应用L4级自动驾驶 [1] - 实现600万次载客人数及80万次集装箱运输量 [1] - 推动L3智能出租上路试点,开展智能出租车无人化、规模化运营 [2] - 探索L3创新出行场景,面向个人与单位,探索创新型出行服务模式 [2] - 推进接驳运营,在景区、机场等开展自动驾驶接驳车应用 [2] - 智能化试点,例如洋山港重卡全无人,奉贤公交智能BRT模式 [2] 创新要素体系化 - 建成数字孪生训练场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 [1] - 开放区域达2千平方公里,道路超5千公里 [1] - 实现枢纽、科技园区及景区的跨域联通互通 [1] - 搭建数字孪生训练场,依托龙头企业建设实训场,融合实采数据,构建高质量训练集 [2] - 完善数据监测平台,统一采集链路与数据标准,分级分类管理运行数据 [2] - 有序扩大开放区域,依托城市场景优势,拓展开放区域,打通重点场景 [2] 产业能级高端化 - 培育具有行业领先水平自动驾驶大模型能力 [1] - 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工程,攻关关键技术培育优质企业,推动智驾大模型产学研融合与成果转化 [3] - 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鼓励重点区域协同发力,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与核心零部件集群 [3] - 加强测试验证能力建设,建设测试验证平台,推进仿真与实车测试 [3] 无人驾驶装备应用 - 聚焦城市运行保障环节,覆盖物流、巡检、环卫等城市低速场景 [2] - 打造标准化运营样板区,推动配送车、巡检车、自主泊车落地成型 [2]
多地“车路云一体化”齐发力,自动驾驶加速迈向未来
环球网· 2025-07-17 06:57
政策规划与建设进展 - 重庆市计划到2027年累计建成感知路口600个,覆盖城区与高速道路里程达2500公里,并通过OTA升级让超过2万辆在用车辆具备协同预警功能[1] - 江苏常州更新"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测试基地"项目信息,计划月底开工新标段[2] - 河南郑州启动"车路云一体化云控制系统路侧设备建设项目",预算91.2万元[2] - 海南发布省级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项目勘察及初步设计招标公告,政府投资占比较高[2] - 7月全国已有十余地包括贵州、杭州、南京、湛江、济南、长春等地发布"车路云一体化"相关项目新进展[2] 企业技术突破 - 东风汽车在"荣乌高速车路双向赋能项目"中取得突破,成功打通高速运营平台、车企TSP云平台及车载终端通信链路[2] - 东风汽车完成施工占道、动态限速等多项核心场景的示范验证[2] 行业发展趋势 - "单车智能—车云协同—车路云一体化"被认为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3] - 需要通过多车企协同开发,统一技术架构和标准来加速产业落地[3] - 车路云协同可突破单车智能局限,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安全、规模化应用[3]
北京:鼓励外资企业参与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机器人百场景、氢能等重点场景应用
快讯· 2025-05-27 03:00
北京市促进高精尖产业高水平对外开放行动方案 -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促进高精尖产业高水平对外开放行动方案(2025年)》 [1] - 鼓励外资企业参与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机器人百场景、氢能等重点场景应用 [1] - 对外资企业基于重点场景开展技术试验验证和示范应用推广给予支持 [1] - 鼓励外资企业应用北京市打造的各类软件适配验证平台 [1] - 推动国内外软件产品在协议、接口、标准等方面的互认适配 [1] - 联合形成解决方案,共同构建软件生态 [1]
强监管下,高级别自动驾驶研发遇强则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2 00:33
监管环境与政策 - 工信部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加强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 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 杜绝夸大和虚假宣传 [2] - 强监管政策规范市场秩序 明确自动驾驶车辆技术要求和测试流程 为车企提供明确发展方向 [5] 车企动态与技术进展 - 广汽埃安与滴滴自动驾驶推出首款前装量产L4车型 计划2027年面向个人用户 广汽承诺为L4车型安全担责兜底 [3] - 特斯拉CEO马斯克预计2025年下半年数百万辆特斯拉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3] - 华为开发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与多家车企合作推动技术普及 [5] 市场需求与消费者态度 - 中国消费者对完全自动驾驶车辆兴趣持续上升 年轻世代(Y/Z世代)兴趣更浓厚 [9] - 中国消费者自动驾驶信心指数50分 比美国高39% 但对安全性和技术成熟度仍有顾虑 [10] - 城市通勤、物流、港口矿山等场景对高级别自动驾驶需求显著 [6] 商业化路径与成本优化 - 矿山和港口场景已实现L4商用 易控智驾指出无人矿卡毛利增长空间巨大 [12] - 小马智行第七代Robotaxi系统成本下降70% 激光雷达成本降68% 计算单元成本降80% [13] - Robotaxi和物流领域探索按量/距离/时效收费模式 拓展广告和数据服务等增值业务 [14][15] 技术挑战与行业痛点 - 极端场景(恶劣天气/突发路况)处理仍是技术难点 需优化算法和传感器性能 [19] - 网络安全风险上升 需建立完善监测和应急机制 [19] - 激光雷达成本仍高 比亚迪半导体产品约2000元/颗 速腾聚创ADAS产品约2600元/颗 [20] 责任机制与行业影响 - 广汽承诺L4车型安全兜底 奔驰在欧洲对L3功能承担事故责任 [18] - 车企担责倒逼技术提升 需证明自动驾驶安全性比人类高数个数量级 [18][19] - 法规和保险体系尚不完善 事故责任认定和赔偿标准需明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