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概股回港上市
icon
搜索文档
制度创新激活港股新生态:“A+H”扩容,中概股回归趋势强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3:11
9月1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了2025年施政报告。 对于香港资本市场,李家超表示,香港将通过"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来港融资,加强对国家建设 科技强国的金融支持;进一步完善主板上市和结构性产品发行机制;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 推动更多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市;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 此番表态,再度引发了市场对港股IPO的关注。今年以来,科技与消费两大板块双轮驱动,一场IPO盛 宴在港股市场盛大展开。 根据统计,截至9月17日,今年共有62家新股登陆港股,合计募资1441.58亿港元,超过过去两年募资总 和,勇夺全球交易所冠军。其中"A+H"上市潮的加速度特征尤为显著,11家A股企业实现"A+H"两地上 市,涉及硬科技、新消费、生物医药等多个新兴领域。随着禾赛科技在港成功上市,中概股回港通道也 时隔两年重启。 行业人士预计,未来港股IPO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火热,A股公司仍是港股重要的上市来源,中概股回港 上市通道也将保持通畅。 "A+H"大扩容 回顾今年前9个月的港股IPO市场,从上市数量到融资规模均重回"巅峰",而其中融资额前五企业全部被 A股公司包揽。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认为 ...
“激光雷达老大”禾赛科技港股“首秀”大涨
华尔街见闻· 2025-09-16 07:50
全球激光雷达龙头——禾赛科技在香港交易所迎来高光时刻。 9月16日,禾赛科技在港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首日表现强劲,股价最高涨幅达15%至244港元。目前,股价涨幅小幅回落至12%左右。 禾赛科技此次IPO发行价为212.80港元,融资规模达41.60亿港元(约5.35亿美元),吸引了高瓴投资和Grab Holdings等重量级基石投资者参与。 这标志着禾赛成为首家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的激光雷达企业,也是近四年来融资规模最大的中概股回港IPO项目。此次禾赛成功的上 市,也为正在进行中的中概股回港上市潮注入了新的动力。 禾赛科技的强劲表现,正值汽车制造商日益普及激光雷达技术以提升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性能的背景之下。市场对激光雷达技术在汽车 行业的广泛应用前景持乐观态度。禾赛科技美国存托凭证今年以来已翻倍上涨,公司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54%。 截至2025年3月31日,禾赛在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市场获得数量最多的量产定点,涵盖全球22家主机厂的120款车型,客户包括理想汽 车、极氪、零跑汽车等知名品牌。 成立于2014年的禾赛科技目前在多个细分市场保持全球第一的地位。根据灼识咨询数据,公司 ...
上海超级IPO,刚刚敲钟
投中网· 2025-09-16 03:48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中概股回港潮,或许又要来了。 超41亿港元的募资金额,也使得禾赛科技成为近年来募资规模最大的中概股回港项目。 从硅谷成立到落地上海,禾赛科技在李一帆和孙恺、向少卿三位学霸的带领下,用上十年的时间成长 为全球最大的激光雷达供应商,并成为年内首家"美股 +H 股"双重上市的公司。 这一幕颇具"风向标"意味,不仅表明中概股回港通道时隔近两年后重新开启,同时还有望带动更多 中概股回港上市。 三位学霸创业,干出一个超级 IPO 禾赛科技的故事,得从三位学霸讲起。 由于出生在工程师世家,李一帆从小喜欢做各种东西。在保送到清华大学后,他就读于精密仪器系。 大三那年,硅谷一家公司选中了李一帆,并赞助他来到美国读书,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2013 年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 - 香槟分校博士毕业后,李一帆便留在西部数据工作,并最终结识 了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且拿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的孙恺,以及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的美国 斯坦福大学硕士向少卿。 作者丨 鲁智高 来源丨 投中网 在美上市 31 个月后,禾赛科技成功回港上市。 9月16日,这家激光雷达公司正式登陆港股。刚一开盘,他们 ...
【财经分析】中概股回港“破冰” 禾赛科技或成“科企专线”上市第一家
新华财经· 2025-09-03 12:16
禾赛科技回港上市进展 - 公司于8月31日通过联交所上市聆讯 成为首家通过"科企专线"渠道递表上市的企业 [2] - 公司计划发行不超过5123.62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已获中国证监会批准境外上市备案 [4] - 在港上市旨在拓宽资本渠道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研发投资、生产能力提升及业务扩张 [5]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专注于激光雷达产品设计开发制造 产品应用于ADAS乘用车/商用车、自动驾驶车队及机器人领域 [4] - 2023年二季度实现营收7.0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3.9% 净利润4400万元 同比扭亏(去年同期亏损7210万元) [4] - 激光雷达出货量持续增长:2022年8.04万台→2023年22.21万台→2024年50.19万台 2024年首季出货19.58万台同比增2.3倍 [4] - 截至2024年12月成为全球首家单月出货量突破10万台的激光雷达公司 全球ADAS市场累计出货量排名第二 [5] 资本市场历程 - 2023年2月于纳斯达克上市 发行价19美元/ADS 发售1000万股融资1.9亿美元 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 [3] - 曾于2021年初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 同年3月撤回 考虑因素包括融资选择、市场状况及投资者基础 [3] - 股东包括小米、百度、美团、高瓴资本、启明创投、德国博世 客户涵盖理想、极氪、零跑等车企 [3] 中概股回港上市趋势 - 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以来已有33家中概股赴港上市 市值占所有中概股超七成 [6] - 回港上市形式演变:早期企业(阿里/京东/网易)多采用二次上市 新势力车企(小鹏/理想/蔚来)及科技公司倾向双重主要上市 [7] - 潜在回港标的:21只中概股符合回港条件 另有5-7只即将符合 28家潜在标的总市值约1.6万亿港元 预计募资需求800-1100亿港元 [10] 科企专线政策影响 - 香港证监会与联交所于5月6日推出"科企专线" 允许特专科技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11] - 政策推出后港交所新增50家18A、18C申请 减少早期信息披露带来的市场波动和竞争风险 [12] - 禾赛科技成功聆讯标志中概股回港进入以"硬科技"和"双重主要上市"为特征的新阶段 [2][12]
禾赛科技双重上市破冰 中概股回港通道或将重启
证券日报网· 2025-09-02 10:49
公司上市计划 - 禾赛科技通过港交所聆讯 拟发行不超过5123.62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有望成为年内首家"美股+H股"双重上市公司 [1] - 公司选择回港上市的核心目的是提高股票交易稳定性与安全性 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和保障利益 [1] - 此次上市将助力公司抓住全球市场机遇 加速发展 并获得更合理的估值以支持国际化战略 [3]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7.06亿元 同比增长54% 净利润达4400万元 实现扭亏为盈 [2] - 第二季度激光雷达总交付量达35.21万台 同比增长306.9% 其中ADAS产品交付量30.36万台 同比增长275.8% [2] - 2025年上半年激光雷达总交付量达54.79万台 同比增长276.2% 已超2024年全年交付量 [2] - 上半年机器人领域交付量98262台 同比增长692.9% 其中第一季度交付49731台(同比增长649.1%) 第二季度交付48531台(同比增长743.6%) [3] 行业背景与趋势 - 中概股回港上市通道已沉寂超过两年 上一单融资项目为2022年11月奇富科技(募资3.2亿港元) 上一单非融资项目为2023年4月陆控 [4] - 禾赛科技通过聆讯释放中概股回港通道重启关键信号 盈利、合规、市场对接等关键顾虑找到新平衡点 [4] - 多家企业中酝酿回港动作 包括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爱奇艺等 [4] - 德勤报告预计更多中概股将回流香港 因美国监管存在除牌退市风险 需为股东提供替代交易市场 [4] - 香港财政司司长要求证监会和港交所做好迎接中概股回流准备 使香港成为首选上市地 [5] - 港交所CEO表示愿提供灵活处理支持优质企业上市 [6]
中概股回港上市迎来新突破,禾赛科技成功通过港交所聆讯
搜狐财经· 2025-09-01 22:35
上市进展 - 禾赛科技成功通过港交所聆讯 计划发行不超过5123.62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1] - 公司成为首家通过"科企专线"完成IPO的企业 该通道支持科技企业以保密形式递交申请[6][7] 财务表现 - 净收入从2022年1202.7百万元增长至2023年1877.0百万元 预计2025年一季度净收入达525.3百万元(同比增长46.3%)[4] - 2025年上半年激光雷达总交付量达54.79万台 同比增长276.2%[4] 业务发展 - 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交付量达9.83万台(2025年上半年) 同比增长692.9%[5] - JT系列产品预计在未来几年迎来快速增长[5] - 产品应用从汽车领域拓展至机器人领域 覆盖自动驾驶和智能机器人技术[5][8] 行业地位 - 公司在激光雷达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市场份额显著提升[4][5] - 在L2+/L3自动驾驶技术渗透率提升背景下 将同步拓展中国及海外市场[5] 市场影响 - 此次上市为中概股回港提供重要参考示范 释放回港通道重新开启信号[3][6] - 自2018年香港改革以来已有33家中概股成功在港上市[6] - 科企专线机制有助于降低披露风险并提升上市效率[7]
利好来了,中概股回港上市传来大消息
证券时报· 2025-09-01 00:10
公司上市进展 - 禾赛科技通过港交所聆讯 拟发行不超过5123.62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1][2] - 公司于2023年2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筹资1.9亿美元[2] - 有望成为首家通过"科企专线"完成IPO的企业 最快年内在港挂牌上市[5][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净收入分别为12.027亿元、18.77亿元、20.772亿元[2] - 2025年一季度净收入5.253亿元 同比增长46.3%[2] - 2025年二季度营收7.06亿元 同比增长54% 净利润440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2024年同期亏损7200万元)[3] 业务运营 - 2025年上半年激光雷达总交付量54.79万台 同比增长276.2% 已超越2024年全年[3] - 2025年二季度激光雷达交付量35.21万台 同比增长306.9%[3] - ADAS产品二季度交付30.36万台 同比增长275.8%[3] - 机器人激光雷达二季度交付4.85万台 同比增长743.6% 上半年交付9.83万台 同比增长692.9%[3] - JT系列发布不到5个月累计交付量突破10万台[3] 行业背景 - 激光雷达成为智能汽车安全标配 2024年国内装机量突破150万颗 同比增长179.7%[3] - 2025年上半年激光雷达装机量达100.2万颗 同比增长71% 全年有望冲击250万颗[3] - 中国市场激光雷达已渗透至12万元左右车型 海外市场OEM定点逐步落地[4] - 机器人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4] 市场表现 - 截至8月29日美股股价报25.77美元/股 年内累计涨幅86.47%[2] - 总市值34.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3亿元)[2] 中概股回港背景 - 中概股回港通道已沉寂超过两年 上一单融资项目为2022年11月奇富科技募资3.2亿港元[5] - 禾赛科技聆讯释放通道重启关键信号 为计划回港中概股提供重要参照[1][5] - 2018年以来已有33家中概股到香港上市[5] 科企专线政策 - 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2024年5月6日正式推出"科企专线" 允许特专科技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6] - 政策旨在减轻早期阶段公司披露专有技术及上市计划的风险[6] - 自推出以来港交所新增50家18A、18C申请[6]
刚刚,通过!利好来了!
券商中国· 2025-08-31 23:29
禾赛科技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净收入分别为12.027亿元、18.77亿元、20.772亿元 2025年一季度净收入5.253亿元 同比增长46.3% [4] - 2025年二季度营收7.06亿元 同比增长54% 净利润4400万元 实现扭亏为盈(2024年同期亏损7200万元) [8] - 2025年上半年激光雷达总交付量54.79万台 同比增长276.2% 已超越2024年全年交付量 [8] - 2025年二季度激光雷达交付量35.21万台 同比增长306.9% 其中ADAS产品交付30.36万台 同比增长275.8% [8] - 机器人激光雷达产品二季度交付4.85万台 同比增长743.6% 上半年交付9.83万台 同比增长692.9% JT系列产品5个月内累计交付突破10万台 [8] 禾赛科技上市与市场地位 - 通过港交所聆讯 拟发行不超过5123.62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在香港上市 [2][7] - 2023年2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筹资1.9亿美元 截至2025年8月29日美股股价25.77美元/股 年内累计涨幅86.47% 总市值34.14亿美元(约243亿元人民币) [7] - 全球激光雷达研发与制造企业 产品应用于ADAS乘用车/商用车及自动驾驶汽车 最早专注于激光气体传感器 [7] - 有望成为第一家通过"科企专线"(保密形式递交申请)完成IPO的企业 最快年内在港挂牌 [11] 激光雷达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国内激光雷达装机量突破150万颗 同比增长179.7% 2025年上半年达100.2万颗 同比增长71% 全年有望冲击250万颗 [8] - 激光雷达已成为智能汽车安全标配 中国市场激光雷达已渗透至12万元左右车型 [8][9] - 自动驾驶行业发展推动L2+/L3渗透率提升 海外市场OEM定点逐步落地 [9] - 机器人业务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激光雷达产品适用于广泛机器人应用场景 [9] 中概股回港上市动态 - 中概股回港通道沉寂超过两年 禾赛科技通过聆讯释放通道重启关键信号 [2][11] - 2018年港交所改革以来已有33家中概股到香港上市 上一单融资回港项目是2022年11月奇富科技(募资3.2亿港元) 上一单回港项目是2023年4月陆控(介绍上市未募资) [11] - 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2025年5月6日正式推出"科企专线" 允许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11] - "科企专线"推出后港交所新增50家18A、18C章上市申请 [11]
禾赛科技回港上市获证监会备案:破冰中概股两年沉寂 仍面临募资与定价双重考验
新浪证券· 2025-08-29 04:16
禾赛科技回港上市获批 - 禾赛科技于2025年8月26日获得中国证监会备案批复 拟发行不超过5123.62万股普通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1] - 此次回港上市是对美股持续风险的紧急避险措施 标志着近两年沉寂的中概股回港通道重启 [1] 中概股回港历史背景 - 2018年至今共有31家中概股回港上市 但近两年进程明显放缓 [4] - 上一单回港项目是2023年4月的陆控(未募集资金) 最后一单实现融资的是2022年奇富科技(募资3.2亿港元) [4] - 2022年至今的12单回港项目中仅5单募集资金 平均融资规模仅4.4亿港元 [7] 禾赛科技募资目标与挑战 - 公司计划募集3亿美元(约23.4亿港元) 若达成将成为2022年以来募资规模最大的中概股回港项目 [7] - 以当前34亿美元市值计算 3亿美元募资对应发行比例约8.1% 显著高于2022年以来5单募资项目的平均发行比例3.6% [8] - 港股市场资金分流严重:2025年至今港股IPO及再融资募资合计达3551亿港元 宁德时代、小米、比亚迪等大型项目持续分流资金 [7] 估值折扣与上市节奏 - 历史中概股回港平均IPO折扣约3.2% 但2022年以来受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影响 折扣率已升至4.5% [9] - 诺亚控股2022年7月上市折扣率达到10.1% [9] - 为规避股价波动风险 公司计划于9月完成港股IPO 通过快节奏缩短定价窗口期 [10] 地缘政治风险与做空压力 - 2024年1月被美国国防部列入涉军企业清单 导致股价单日暴跌31% 市值蒸发超15亿美元 [12] - 2025年7月美国法院判决公司败诉 维持限制措施 [12] - 2025年3月遭做空机构Blue Orca Capital质疑盈利真实性和毛利率合理性 尽管公司回应指控毫无依据 [12] 行业影响与潜在跟随者 - 禾赛科技回港可能带动小马智行(市值52亿美元)、文远知行(市值26亿美元)、满帮集团(市值133亿美元)等20余家市值超20亿美元的中概股推进回港计划 [5][6] - 极氪于2024年5月登陆美股后不足一年即宣布退市 2025年5月吉利宣布以溢价20%收购其全部股份 [11]
爱奇艺寻求香港二次上市融资3亿美元?业绩压力有望缓解
南方都市报· 2025-08-06 14:51
上市计划与融资安排 - 公司很可能于2025年在香港寻求二次上市并融资3亿美元 目前正与国际投行讨论相关事宜 但谈判尚未确定仍处于考虑阶段[2] - 公司年初发行了3亿美元可转换债券 用于偿还或回购现有债务证券及一般公司用途 可转债有效降低融资成本[2] - 若在港二次上市成功 将提供新增资本补强 帮助进一步改善债务结构与财务灵活性[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财年总收入292.3亿元同比下降8% 净利润7.6亿元低于上年同期的19.3亿元 会员和广告两项核心收入持续下降[3] - 2025年第一季度总营收71.9亿元同比下降9% 归属于公司净利润1.821亿元大幅低于去年同期的6.553亿元[3] - 会员服务收入和在线广告服务收入分别同比下滑8%和10% 但总收入和营业利润分别环比增长9%和20%显示运营效率改善[3] 行业背景与市场环境 - 2025年香港IPO市场活跃 港股IPO募资额达1067亿港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募资额 成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发行市场[2] - 27家中概股符合在香港进行双重或第二上市的条件 公司位列其中 多家科技及中概股公司正加入回港/二次上市行列[2] - 中国科技股估值上涨 海外资本重新对中概科技公司产生浓厚兴趣 为融资提供理想战略时机[3] 战略意义与预期效益 - 回港上市可触达更多亚洲及国际投资者补充流动性 香港市场投资者对公司商业模式熟悉度更高理解更深[3] - 公司持续优化资产负债表 净利息费用在过去六个季度持续下降 显示资本结构优化和财务灵活性提升成效[3] - 环比增长表明公司正在改善运营效率 为长期可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