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时雷达六面图:本周各维度分数均有上行
国盛证券· 2025-09-07 11:25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择时雷达六面图综合模型[1][6] **模型构建思路**:权益市场表现受多维度指标共同影响,该模型从流动性、经济面、估值面、资金面、技术面、拥挤度六个维度选取二十一个指标对市场进行刻画,并将其概括为“估值性价比”、“宏观基本面”、“资金&趋势”、“拥挤度&反转”四大类,最终生成[-1,1]之间的综合择时分数[1][6]。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模型综合了六个维度(流动性、经济面、估值面、资金面、技术面、拥挤度)共21个因子的打分。每个因子根据其构建规则产生一个介于-1到1之间的分数。大类分数由其下属因子分数综合计算得出(具体综合方式未明确说明),最终的综合择时分数由四大类分数综合生成(具体综合方式未明确说明)[1][6][10]。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货币方向因子[12] **因子构建思路**:判断当前货币政策的方向,通过选取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与短端市场利率,计算其相较于90天前的平均变化方向来定义宽松或收紧[12]。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选取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与短端市场利率,计算其相较于90天前的平均变化方向。若货币方向因子>0,则判断货币政策宽松,分数为1;若货币方向因子<0,则判断货币政策收紧,分数为-1[12]。 2. **因子名称**:货币强度因子[15]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利率走廊”概念,表征短端市场利率相对于政策利率的偏离幅度,用以判断货币环境的宽松程度[15]。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偏离度=DR007/7天逆回购利率-1,并进行平滑与zscore形成货币强度因子。若货币强度因子<-1.5倍标准差,则预期未来120个交易日为宽松环境,指标分数为1;若货币强度因子>1.5倍标准差,则预期未来120个交易日指标分数为-1[15]。 3. **因子名称**:信用方向因子[18] **因子构建思路**:表征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传导的松紧程度,使用中长期贷款指标进行体现[18]。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信用方向因子为:中长期贷款当月值->计算过去十二个月增量->计算同比。若信用方向因子相比于三个月之前上升则看多,分数为1;反之则看空,分数为-1[18]。 4. **因子名称**:信用强度因子[21] **因子构建思路**:捕捉信用指标是否大幅超预期或不及预期[21]。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构建信用强度因子=(新增人民币贷款当月值–预期中位数)/预期标准差。若信用强度因子>1.5倍标准差,则定义未来60个交易日为信用显著超预期环境,分数为1;若信用强度因子<-1.5倍标准差,则未来60个交易日分数为-1[21]。 5. **因子名称**:增长方向因子[22]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PMI数据判断经济增长的方向[22]。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基于中采制造业PMI、中采非制造业PMI、财新制造业PMI构建增长方向因子= PMI->计算过去十二月均值->计算同比。若增长方向因子相比于三个月之前上升则看多,分数为1;反之则看空,分数为-1[22]。 6. **因子名称**:增长强度因子[26] **因子构建思路**:捕捉经济增长指标是否大幅超预期或不及预期[26]。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PMI预期差=(PMI–预期中位数)/预期标准差。若增长强度因子>1.5倍标准差,则定义未来60个交易日为增长显著超预期环境,分数为1;若增长强度因子<-1.5倍标准差,则未来60个交易日分数为-1[26]。 7. **因子名称**:通胀方向因子[27] **因子构建思路**:当前的通胀水平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制约,通过判断通胀下行来预期货币宽松空间[27]。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通胀方向因子=0.5×CPI同比平滑值+0.5×PPI同比原始值。若通胀方向因子相较于三个月之前降低,则说明是通胀下行环境,此时看多,分数为1;反之看空,分数为-1[27]。 8. **因子名称**:通胀强度因子[30] **因子构建思路**:捕捉通胀指标是否大幅超预期或不及预期[30]。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分别计算CPI与PPI预期差=(披露值–预期中位数)/预期标准差,并计算通胀强度因子=CPI与PPI预期差均值。若通胀强度因子<-1.5,则定义未来60个交易日为通胀显著不及预期环境,分数为1;若通胀强度因子>1.5倍标准差,则未来60个交易日分数为-1[30]。 9. **因子名称**:席勒ERP[31] **因子构建思路**:计算经周期调整的估值水平,以消除经济周期波动对盈利的干扰[31]。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过去6年通胀调整后的平均盈利得到席勒PE,然后计算席勒ERP=1/席勒PE-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并计算过去6年zscore作为分数(1.5倍标准差截尾后标准化到±1之间)[31][35]。 **公式**:$$席勒ERP = \frac{1}{席勒PE} - 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 10. **因子名称**:PB[35] **因子构建思路**:使用市净率(PB)来衡量估值水平[35]。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对PB指标进行处理:PB×(-1)并计算过去6年zscore,1.5倍标准差截尾后标准化到±1之间得到分数[35]。 11. **因子名称**:AIAE(全市场权益配置比例)[37]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市场整体的风险偏好,基于投资者在风险资产和安全资产之间的动态配置比例[37]。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构建A股的AIAE指标=中证全指总流通市值/(中证全指总流通市值+实体总债务),将AIAE×(-1)并计算过去6年zscore得到分数(1.5倍标准差截尾后标准化到±1之间)[37]。 **公式**:$$AIAE = \frac{中证全指总流通市值}{中证全指总流通市值 + 实体总债务}$$ 12. **因子名称**:两融增量[40] **因子构建思路**:两融为市场杠杆资金的来源,其增量变化可反映市场情绪[40]。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融资余额-融券余额,并计算其过去120日均增量与过去240日均增量。若120日均增量>过去240日均增量时杠杆资金上行并看多,分数为1;反之看空,分数为-1[40]。 13. **因子名称**:成交额趋势[43] **因子构建思路**:成交额上行代表市场成交热度与资金活跃度高[43]。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对对数成交额计算其均线距离=ma120/ma240-1。当均线距离的max(10)=max(30)=max(60)时看多,分数为1。当均线距离的min(10)=min(30)=min(60)时看空,分数为-1[43]。 **公式**:$$均线距离 = \frac{ma120}{ma240} - 1$$ 14. **因子名称**:中国主权CDS利差[46] **因子构建思路**:中国主权CDS利差代表了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的经济与主权信用风险的定价水平,可以作为体现外资流入的指代变量[46]。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当平滑后CDS利差的20日差分<0时,说明当前CDS利差下降,海外投资者预期中国基本面转好,外资流入意愿强,此时看多,分数为1;反之看空,分数为-1[46]。 15. **因子名称**:海外风险厌恶指数[48] **因子构建思路**:花旗风险厌恶指数(Citi RAI Index)由海外期权隐波、信用利差等数据组成,能捕捉海外市场的风险偏好[48]。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当平滑后风险厌恶指数的20日差分<0时,外资风险偏好上升,此时看多,分数为1;反之看空,分数为-1[48]。 16. **因子名称**:价格趋势[51] **因子构建思路**:使用均线距离衡量标的价格趋势与强度[51]。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均线距离=(ma120/ma240 -1)。当均线距离>0时趋势方向分数=1,反之为-1。当均线距离的max(20)=max(60)时,趋势强度分数为1,当均线距离的min(20)=min(60)时,趋势强度分数为-1,趋势综合分数=(趋势方向分数+趋势强度分数)/2[51]。 **公式**:$$均线距离 = \frac{ma120}{ma240} - 1$$ $$趋势综合分数 = \frac{趋势方向分数 + 趋势强度分数}{2}$$ 17. **因子名称**:新高新低数[54] **因子构建思路**:指数成分股的新高新低个数可以作为反转信号[54]。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中证800成分股占过去一年新低数-新低数的ma20。若该值>0时,说明最近新低较多,市场有见底预期,此时看多,分数为1;反之发出看空信号,分数为-1[54]。 18. **因子名称**:期权隐含升贴水[57]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看涨看跌平价关系推导出期权的隐含标的升贴水,反映期权市场对未来标的收益率均值的预期与情绪,可作为反转指标[57]。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若50ETF近5日收益率<0,且指标分位数<30%,则看多持续20日,分数为1。若50ETF近5日收益率>0,且指标分位数>70%,则看空持续20日,分数为-1[57]。 19. **因子名称**:期权VIX指数[58]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了期权投资者对于未来标的波动率的预期与市场情绪,当VIX较高时,市场倾向于反转[58]。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若50ETF近5日收益率<0,且指标分位数>70%,则看多持续20日,分数为1。若50ETF近5日收益率>0,且指标分位数>70%,则看空持续20日,分数为-1[58]。 20. **因子名称**:期权SKEW指数[62]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了期权投资者对于未来标的偏度的预期与市场情绪,可用作反转指标[62]。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若50ETF近5日收益率<0,且指标分位数>70%,则看多持续20日,分数为1。若50ETF近5日收益率>0,且指标分位数<30%,则看空持续20日,分数为-1[62]。 21. **因子名称**:可转债定价偏离度[64] **因子构建思路**:可转债估值水平能体现出市场情绪,可用作反转指标[64]。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可转债定价偏离度=转债价格/模型定价-1,并计算分数=定价偏离度×(-1)并计算过去3年zscore得到分数(定价偏离度越高,拥挤度越高,分数越低)[64]。 **公式**:$$可转债定价偏离度 = \frac{转债价格}{模型定价} - 1$$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择时雷达六面图综合模型**,当前综合打分为-0.06分[1][8]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货币方向因子**,当前分数为1分[12][16] 2. **货币强度因子**,当前分数为-1分[15][16] 3. **信用方向因子**,当前分数为1分[18][10] 4. **信用强度因子**,当前分数为0分[21][10] 5. **增长方向因子**,当前分数为1分[22][10] 6. **增长强度因子**,当前分数为-1分[26][10] 7. **通胀方向因子**,当前分数为1分[27][10] 8. **通胀强度因子**,当前分数为0分[30][10] 9. **席勒ERP**,当前分数为0.18分[31][10] 10. **PB**,当前分数为-0.39分[35][10] 11. **AIAE**,当前分数为-0.66分[37][10] 12. **两融增量**,当前分数为-1分[40][10] 13. **成交额趋势**,当前分数为-1分[43][10] 14. **中国主权CDS利差**,当前分数为1分[46][10] 15. **海外风险厌恶指数**,当前分数为1分[48][10] 16. **价格趋势**,当前分数为0分[51][53][10] 17. **新高新低数**,当前分数为-1分[54][10] 18. **期权隐含升贴水**,当前分数为1分[57][10] 19. **期权VIX指数**,当前分数为1分[58][10] 20. **期权SKEW指数**,当前分数为-1分[62][10] 21. **可转债定价偏离度**,当前分数为-1.00分[64][10]
量化周报:市场波动进一步加大-20250907
国盛证券· 2025-09-07 11:25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A股景气指数模型 **模型名称**:A股景气指数[33] **模型构建思路**:以上证指数归母净利润同比为Nowcasting目标构建高频景气指数,用于追踪A股景气周期[33]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选取上证指数归母净利润同比作为核心观测目标 2. 采用Nowcasting方法构建高频指数 3. 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识别景气周期转折点 4. 指数数值反映景气度水平,上升表示景气改善[33] 2. A股情绪指数模型 **模型名称**:A股情绪指数[37]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市场波动率和成交额变化方向构造情绪指数,包含见底预警与见顶预警功能[37]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将市场按波动率和成交额变化方向划分为四个象限: - 波动上-成交下:显著负收益 - 其他三个象限:显著正收益 2. 根据象限划分构造情绪指数 3. 见底预警指数基于价格信号(波动率) 4. 见顶预警指数基于成交量信号(成交额) 5. 综合信号由两个子信号组合生成[37][40][42] 3. 风格因子模型 **模型名称**:BARRA风格因子模型[60] **模型构建思路**:参照BARRA因子模型框架,构建十大类风格因子描述市场风险特征[60]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构建十大类风格因子包括: - 市值(SIZE) - BETA - 动量(MOM) - 残差波动率(RESVOL) - 非线性市值(NLSIZE) - 估值(BTOP) - 流动性(LIQUIDITY) - 盈利(EARNINGS_YIELD) - 成长(GROWTH) - 杠杆(LVRG) 2. 计算各因子暴露度和纯因子收益 3. 用于组合绩效归因分析和风格暴露监控[60] 4. 指数增强模型 **模型名称**:中证500增强组合[48]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量化模型构建超越中证500指数的投资组合[48]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基于多因子模型选股 2. 优化组合权重 3. 控制跟踪误差 4. 定期调整持仓[48][50] **模型名称**:沪深300增强组合[55]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量化模型构建超越沪深300指数的投资组合[55]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基于多因子模型选股 2. 优化组合权重 3. 控制跟踪误差 4. 定期调整持仓[55][56]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中证500增强组合 - 本周收益:-1.96%[48] - 本周超额收益:-0.11%(跑输基准)[48] - 2020年至今超额收益:50.56%[48] - 最大回撤:-4.99%[48] 2. 沪深300增强组合 - 本周收益:-0.38%[55] - 本周超额收益:+0.43%(跑赢基准)[55] - 2020年至今超额收益:38.85%[55] - 最大回撤:-5.86%[55]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风格因子体系 **因子名称**:十大类风格因子[60]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BARRA框架构建全面描述市场风险特征的因子体系[60]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市值因子(SIZE)**:基于总市值的规模因子 2. **BETA因子**:衡量个股相对于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3. **动量因子(MOM)**:基于历史价格表现的动量效应 4. **残差波动率因子(RESVOL)**:剔除市场影响后的特异波动率 5. **非线性市值因子(NLSIZE)**:市值因子的非线性变换 6. **估值因子(BTOP)**:基于账面市值比的价值因子 7. **流动性因子(LIQUIDITY)**:衡量股票流动性的指标 8. **盈利因子(EARNINGS_YIELD)**: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 9. **成长因子(GROWTH)**:衡量公司成长性的指标 10. **杠杆因子(LVRG)**:衡量公司财务杠杆水平的指标[60] 2. 行业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构建行业纯因子收益,衡量各行业相对市场市值加权组合的超额收益[61]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按行业分类计算纯因子收益 2. 相对市场市值加权组合计算超额收益 3. 监控各行业因子表现[61][66]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近期风格因子表现 - **Beta因子**:超额收益较高[61] - **动量因子**:呈较为显著的负向超额收益[61] - **非线性市值因子**:呈较为显著的负向超额收益[61] - **价值因子**:表现不佳[61] - **盈利因子**:表现不佳[61] 2. 风格因子相关性 从因子暴露相关性来看(近一周):[62] - 流动性因子与Beta、动量、残差波动率呈现明显正相关性 - 价值因子与Beta、残差波动率、流动性等因子呈现明显负相关性 - 市值因子与非线性市值因子相关性为0.515 - Beta因子与流动性因子相关性为0.523 - 动量因子与残差波动率因子相关性为0.630 - 价值因子与盈利因子相关性为0.521 3. 行业因子表现 - **表现较好行业因子**:电力设备、有色金属[61] - **回撤较多行业因子**:国防军工、保险、计算机[61]
热点主题回调,电子增强组合跑出超额
长江证券· 2025-09-07 10:11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央国企高分红30组合 模型构建思路:聚焦央国企高分红股票,构建稳健+成长风格的投资组合[15]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从央国企股票池中筛选高分红标的,结合分红率、企业性质等指标,最终选定30只股票构成组合[15] 模型评价:防御属性较强,在震荡市中表现相对稳健[5][16] 2. 模型名称:攻守兼备红利50组合 模型构建思路:构建兼具防御和进攻性的红利策略组合[15]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从红利股票池中选取50只标的,综合考虑分红稳定性、成长性和估值等因素[15] 3. 模型名称:电子均衡配置增强组合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均衡配置电子行业个股实现超越行业指数的收益[6][15]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在电子行业内进行多维度选股,均衡配置各细分领域标的,构建增强组合[6][15] 模型评价:防御属性较强,在行业回调时表现相对稳健[6][35] 4. 模型名称:电子板块优选增强组合 模型构建思路:聚焦电子行业成熟期细分赛道龙头企业[15]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筛选电子行业中进入成熟期的细分领域,选择龙头企业构建优选组合[15] 模型评价:防御属性较强,在行业分化时能跑出超额收益[6][35]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央国企高分红30组合,周度超额收益0.01%[25] 2. 攻守兼备红利50组合,周度未能跑赢基准[25] 3. 电子均衡配置增强组合,周度超额收益0.81%[35] 4. 电子板块优选增强组合,周度超额收益1.48%[35]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分红率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比例的估值因子[13]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公司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与市值的比值,筛选高分红标的[13] 2. 因子名称:红利低波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结合分红特征和波动率控制的复合因子[22]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在红利因子的基础上,加入波动率筛选条件,选择低波动高分红标的[22] 3. 因子名称:红利增长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关注具有分红增长潜力的成长性因子[22]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分析公司分红历史增长情况,结合盈利增长预期,筛选具有分红增长潜力的标的[22] 4. 因子名称:红利价值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结合分红特征和价值评估的复合因子[22]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在红利因子的基础上,加入估值指标如PE、PB等,筛选具有价值属性的高分红标的[22]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中证红利低波动100指数,周度超额收益0.14%[22] 2. 中证红利潜力指数,周度超额收益0.42%[22] 3. 中证红利价值指数,周度超额收益-0.12%[22] 4. 深证红利指数,周度超额收益0.45%[22]
市场形态周报(20250901-20250905):本周指数普遍下跌-20250907
华创证券· 2025-09-07 09:15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宽基形态择时策略模型 - **模型名称**:宽基形态择时策略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宽基指数成分股的形态信号(看多/看空)构建多空比率剪刀差,用于判断宽基指数的择时信号[1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对宽基指数成分股每日计算形态信号(正面或负面信号)[13] 2. 计算每日看多形态成分股数量($N_{\text{bull}}$)和看空形态成分股数量($N_{\text{bear}}$)[16] 3. 如果当日没有看多形态成分股,则$N_{\text{bull}}=0$;如果当日没有看空形态成分股,则$N_{\text{bear}}=0$[16] 4. 计算多空形态剪刀差: $$\text{ScissorDiff} = N_{\text{bull}} - N_{\text{bear}}$$ 5. 计算多空形态剪刀差比率: $$\text{ScissorRatio} = \frac{N_{\text{bull}} - N_{\text{bear}}}{N_{\text{bull}} + N_{\text{bear}}}$$ 如果$N_{\text{bull}} + N_{\text{bear}} = 0$,则$\text{ScissorRatio} = 0$[16] 6. 根据剪刀差比率数值判断择时信号(看多、中性或看空)[14][15] 2. 行业形态择时策略模型 - **模型名称**:行业形态择时策略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行业指数成分股的形态信号构建多空比率剪刀差,用于判断行业指数的择时信号[1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对行业指数成分股每日计算形态信号(正面或负面信号)[13] 2. 计算每日看多形态成分股数量($N_{\text{bull}}$)和看空形态成分股数量($N_{\text{bear}}$)[16] 3. 如果当日没有看多形态成分股,则$N_{\text{bull}}=0$;如果当日没有看空形态成分股,则$N_{\text{bear}}=0$[16] 4. 计算多空形态剪刀差: $$\text{ScissorDiff} = N_{\text{bull}} - N_{\text{bear}}$$ 5. 计算多空形态剪刀差比率: $$\text{ScissorRatio} = \frac{N_{\text{bull}} - N_{\text{bear}}}{N_{\text{bull}} + N_{\text{bear}}}$$ 如果$N_{\text{bull}} + N_{\text{bear}} = 0$,则$\text{ScissorRatio} = 0$[16] 6. 根据剪刀差比率数值判断行业择时信号(看多、中性或看空)[17][18] - **模型评价**:中信一级行业的多空形态剪刀差择时模型中,择时模型跑赢各自行业指数比率为100%,模型的历史回溯表现非常优秀[16] 3. 隐含波动率模型 - **模型名称**:隐含波动率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采用Heston模型计算近月平值期权的隐含波动率作为市场的恐慌指数,反映市场参与者对未来波动性的预期[9]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使用Heston模型计算近月平值期权的隐含波动率[9] 2. 隐含波动率计算公式基于Heston随机波动率模型: $$dS_t = \mu S_t dt + \sqrt{v_t} S_t dW_t^1$$ $$dv_t = \kappa (\theta - v_t) dt + \sigma \sqrt{v_t} dW_t^2$$ 其中$S_t$为资产价格,$v_t$为波动率,$\mu$为资产收益率,$\kappa$为波动率回归速度,$\theta$为长期波动率,$\sigma$为波动率波动率,$dW_t^1$和$dW_t^2$为相关布朗运动[9] 3. 通过市场期权价格反推隐含波动率[9][10] 4. 特殊K线形态识别模型 - **模型名称**:特殊K线形态识别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识别六种特殊K线形态(金针探底、火箭发射、满江红、上吊线、天堂线和乌云线)作为择时信号[23]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金针探底形态**: - 出现在下跌趋势中,有一根较长下影线的K线[25] - 振幅要求:该K线的振幅需要大于5%[25] - 位置要求:该K线需要出现在过去20个交易日的低位[25] - 下影线长度:K线的下影线长度超过80%[25] - 开盘价和收盘价:该K线的收盘价和开盘价相同(十字星)[25] 2. **火箭发射形态**:具体定义未在报告中详细说明[23] 3. **满江红形态**:具体定义未在报告中详细说明[23] 4. **上吊线形态**:具体定义未在报告中详细说明[23] 5. **天堂线形态**:具体定义未在报告中详细说明[23] 6. **乌云线形态**:具体定义未在报告中详细说明[23] - **模型评价**:金针探底、火箭发射、满江红有较好的正向提醒效果[23] 5. 券商金股形态策略模型 - **模型名称**:券商金股形态策略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结合券商月度金股推荐和形态学信号,在券商推荐后出现形态学买点时买入,持有到当月月底[28]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获取券商月度金股推荐列表[28] 2. 监控金股是否出现形态学买点信号[28] 3. 在出现买点信号的第二个交易日买入[28] 4. 持有组合到当月月底[28] 5. 计算组合收益和风险指标[28]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宽基形态择时策略模型 - **上证50(000016.SH)**:策略年化收益11.8%,策略最大回撤-21.81%,指数年化收益3.67%,指数最大回撤-50.77%[14] - **恒生等权重(HSEWI.HI)**:策略年化收益7.55%,策略最大回撤-36.04%,指数年化收益0.68%,指数最大回撤-54.52%[14] - **恒生指数(HSI.HI)**:策略年化收益9.12%,策略最大回撤-43.97%,指数年化收益0.76%,指数最大回撤-55.51%[14] - **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HSSUS.HI)**:策略年化收益8.01%,策略最大回撤-35.34%,指数年化收益1.79%,指数最大回撤-50.95%[15] - **恒生香港35(HSHK35.HI)**:策略年化收益10.63%,策略最大回撤-38.69%,指数年化收益1.29%,指数最大回撤-46.28%[15] 2. 行业形态择时策略模型 -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CI005011.WI)**:策略年化收益23.14%,策略最大回撤-41.7%,指数年化收益5.23%,指数最大回撤-70.51%[17] - **纺织服装(CI005017.WI)**:策略年化收益16.61%,策略最大回撤-42.64%,指数年化收益0.79%,指数最大回撤-74.22%[18] - **消费者服务(CI005015.WI)**:策略年化收益15.42%,策略最大回撤-53.53%,指数年化收益6.13%,指数最大回撤-73.29%[18]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形态信号因子 - **因子名称**:形态信号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K线形态识别技术,生成正面(看多)或负面(看空)信号[13]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对每只股票每日计算K线形态[13] 2. 根据预设的形态规则判断是否为正面信号或负面信号[13] 3. 统计每日正面信号和负面信号的出现次数[13] 4. 计算未来高点胜率和未来低点胜率[13] 2. 连续看多信号因子 - **因子名称**:连续看多信号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识别连续出现多日看多信号的股票[19]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对每只股票每日计算形态信号[13] 2. 统计连续出现看多信号的天数[19] 3. 标记连续4根或5根看多信号的股票[19][20][21] 3. 特殊形态信号因子 - **因子名称**:特殊形态信号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识别六种特殊K线形态(金针探底、火箭发射、满江红、上吊线、天堂线和乌云线)作为信号[23]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对每只股票每日计算K线形态[23] 2. 根据每种特殊形态的定义规则进行匹配[23][25] 3. 标记出现特殊形态信号的股票[23][27]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形态信号因子 - **正面信号**:2025年8月25日到2025年8月29日共出现2442次,未来高点平均胜率为28.76%[13] - **负面信号**:2025年8月25日到2025年8月29日共出现3750次,未来低点平均胜率为70.79%[13] 2. 特殊形态信号因子 - **火箭发射形态**:优德精密(300549.SZ)于20250902出现该信号[27] - **箭在弦上形态**:汇成真空(301392.SZ)于20250903出现该信号[27] - **凤还巢形态**:明志科技(688355.SH)于20250905出现该信号[27] 3. 券商金股形态信号因子 - **仙琚制药(002332.SZ)**:长蜡烛形态,20250901出现信号[29] - **捷捷微电(300623.SZ)**:母子线形态,20250905出现信号[29] - **宁德时代(300750.SZ)**:短蜡烛形态,20250903出现信号[29] - **协创数据(300857.SZ)**:长蜡烛形态,20250905出现信号[29] - **复星医药(600196.SH)**:风高浪大线形态,20250903出现信号[29]
量化市场追踪周报:主动权益基金仓位仍处高位,电新受主动资金青睐-20250907
信达证券· 2025-09-07 08:34
这是一份关于量化市场追踪周报的总结,报告主要描述了市场状况和资金流向,但并未详细阐述具体的量化模型或量化因子的构建过程、公式及回测效果。报告内容侧重于市场数据统计和描述性分析,而非模型或因子本身的构建与测试。因此,以下总结将主要基于报告中的描述性内容进行归纳。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主动权益基金仓位测算模型[22][25]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分析公募基金的持仓数据,估算其股票仓位水平,以反映市场情绪和配置动向。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模型筛选合格样本基金(成立期满两个季度、未到期、规模大于5000万元、过去四期平均仓位大于60%),并采用持股市值加权的方法计算平均仓位。其核心计算公式为估算的仓位水平,但报告中未提供具体的数学公式。 **模型评价**:该模型是监测公募基金市场行为和市场情绪的重要工具。 2. **模型名称**:主力/主动资金流划分模型[51] **模型构建思路**:根据同花顺的资金划分标准,将市场资金按成交单的大小和金额进行分类,以分析不同资金类型的流向。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模型依据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对资金进行划分: - 特大单:成交量 ≥ 20万股 或 成交金额 ≥ 100万元 - 大单:6万股 ≤ 成交量 < 20万股 或 30万元 ≤ 成交金额 < 100万元 或 成交量占流通盘 ≥ 0.1% - 中单:1万股 ≤ 成交量 < 6万股 或 5万元 ≤ 成交金额 < 30万元 - 小单:成交量 < 1万股 或 成交金额 < 5万元 **模型评价**:该模型提供了分析市场资金结构和主力动向的框架。 模型的回测效果 (报告中未提供相关模型的回测绩效指标,如年化收益率、夏普比率、最大回撤等。)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报告中未涉及基于个股或组合特征构建的量化因子,如价值、动量、质量等因子。) 因子的回测效果 (报告中未提供任何量化因子的回测绩效指标,如IC值、IR值、因子收益率等。)
金工ETF点评:宽基ETF单日净流入40.03亿元,军工、汽车拥挤度大幅收窄
太平洋证券· 2025-09-05 14:41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总结其中涉及的量化模型与因子如下: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行业拥挤度监测模型[3] * **模型构建思路**:对申万一级行业指数的拥挤度进行每日监测,以识别市场过热或过冷的行业[3]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报告未提供该模型具体的构建公式和详细计算步骤,仅提及其输出结果为行业拥挤度水平[3] * **模型评价**:报告未提供明确的定性评价 2. **模型名称**:溢价率 Z-score 模型[4]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滚动测算ETF产品的溢价率Z-score,来筛选存在潜在套利机会的标的[4]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报告未提供该模型具体的构建公式和详细计算步骤,仅提及其核心是计算溢价率的Z-score[4] * **模型评价**:报告未提供明确的定性评价 模型的回测效果 (报告中未提供相关模型的量化回测指标结果)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行业拥挤度[3]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用于衡量申万一级行业的交易拥挤程度[3]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作为行业拥挤度监测模型的输出结果,但具体计算过程未在报告中披露[3] * **因子评价**:报告未提供明确的定性评价 2. **因子名称**:溢价率 Z-score[4] * **因子构建思路**:用于衡量ETF价格相对于其净值(IOPV)的偏离程度,并经过标准化处理[4]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作为溢价率 Z-score 模型的核心输入,但具体计算公式未在报告中披露[4] * **因子评价**:报告未提供明确的定性评价 因子的回测效果 (报告中未提供相关因子的IC、IR等量化有效性指标结果) 其他相关数据与指标 (以下为报告中展示的监测结果数据,非模型或因子本身的回测表现) * **行业拥挤度监测结果 (数据截止: 2025/9/4)**[3][10] * 拥挤度较高行业:有色金属、电力设备 * 拥挤度较低行业:交通运输、煤炭、建筑装饰 * 拥挤度变动较大行业:国防军工、汽车 * **主力资金流向 (近3个交易日合计, 数据截止: 2025/9/4)**[2][11] * 主力资金净流出前三大行业:电子(-441.99亿元)、计算机(-423.01亿元)、通信(-286.02亿元) * 主力资金净流入行业:商贸零售(+2.74亿元) * **ETF产品关注信号 (基于溢价率 Z-score 模型, 数据截止: 2025/9/4)**[4][12] * 建议关注标的:生物医药ETF(159859.SZ)、传媒ETF(159805.SZ)、上证50ETF博时(510710.SH)、国防军工ETF(512810.SH)、集成电路ETF(562820.SH)
热点追踪周报:由创新高个股看市场投资热点(第210期)-20250905
国信证券· 2025-09-05 12:55
量化模型与因子总结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250日新高距离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计算当前收盘价与过去250日最高价的相对距离,来衡量股票或指数接近历史高点的程度,用于捕捉趋势强度和动量效应[11]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对于给定时间点t,计算: $$250日新高距离 = 1 - \frac{Closet}{ts\_max(Close, 250)}$$ 其中, - \(Closet\) 为最新收盘价 - \(ts\_max(Close, 250)\) 为过去250个交易日收盘价的最大值 若最新收盘价创出新高,则该值为0;若较新高回落,则为正值,表示回落幅度[11] 2. **因子名称**:平稳创新高股票筛选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综合多项指标,从创新高股票中筛选出具有平稳动量特征的股票,结合分析师关注度、股价强弱、路径平滑性等多维度[24][26]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筛选条件包括: - 分析师关注度:过去3个月买入或增持评级的分析师研报不少于5份[26] - 股价相对强弱:过去250日涨跌幅位于全市场前20%[26] - 股价平稳性:在满足上述条件的股票池内,用以下两个指标综合打分,取排名在前50%的股票[26] - 价格路径平滑性:股价位移路程比,计算公式为: $$\frac{过去120日涨跌幅的绝对值}{过去120日日涨跌幅绝对值加总}$$[24] - 创新高持续性:过去120日的250日新高距离在时间序列上的均值[26] - 趋势延续性:过去5日的250日新高距离在时间序列上的均值,取排序靠前的50只[26] 因子回测效果 1. **250日新高距离因子**,在主要指数中的应用效果(截至2025年9月5日): - 上证指数:1.83% - 深证成指:1.86% - 沪深300:1.40% - 中证500:2.76% - 中证1000:3.41% - 中证2000:3.64% - 创业板指:0.00% - 科创50:7.04%[12] 2. **平稳创新高股票筛选因子**,筛选出的股票表现(截至2025年9月5日): - 筛选出50只平稳创新高股票,包括胜宏科技、生益电子、工业富联等[27] - 科技板块入选19只,周期板块入选13只[27] - 电子行业在科技板块中创新高最多,基础化工行业在周期板块中创新高最多[27]
新华云计算50ETF投资价值分析:算力新基建,开启新周期
麦高证券· 2025-09-05 11:41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本报告未涉及具体的量化模型或量化因子的构建、测试及评价内容[1][2][3][4][6][7][8][9][10][11][12][13][14][15][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 模型的回测效果 本报告未涉及任何量化模型的回测效果指标[1][2][3][4][6][7][8][9][10][11][12][13][14][15][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本报告未涉及具体的量化因子构建、测试及评价内容[1][2][3][4][6][7][8][9][10][11][12][13][14][15][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 因子的回测效果 本报告未涉及任何量化因子的回测效果指标[1][2][3][4][6][7][8][9][10][11][12][13][14][15][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
ESG动态跟踪月报(2025年8月):全国碳市场纲领性文件落地,国际气候金融监管分化-20250905
招商证券· 2025-09-05 11:36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本报告为ESG动态跟踪月报,主要关注监管动态、市场趋势与产品发行情况,未涉及具体的量化模型或因子构建细节[2][3][4][5]。因此,本部分无相关内容。 模型的回测效果 本报告未涉及任何量化模型的回测测试及效果展示[2][3][4][5]。因此,本部分无相关内容。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本报告为ESG动态跟踪月报,主要关注监管动态、市场趋势与产品发行情况,未涉及具体的量化因子构建细节[2][3][4][5]。因此,本部分无相关内容。 因子的回测效果 本报告未涉及任何量化因子的回测测试及效果展示[2][3][4][5]。因此,本部分无相关内容。
IPO月度数据一览-20250905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9-05 09:12
根据您提供的研报内容,经过全面梳理,总结如下: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理想打新收益测算模型[3][15][18] * **模型构建思路**:在“单项目打满、100%入围”的理想假设前提下,测算不同类型投资者(A类/B类)在特定时间段内(月度/季度/年度)通过参与网下新股申购所能获得的总收益[3][15][18]。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确定研究对象**:筛选出在测算期间内所有进行了网下发行的新股[8][18]。 2. **分类处理**:将新股按其上市板块(主板、科创板、创业板)进行分类[8][18]。 3. **计算单项目收益**:对于每只新股,根据其网下发行规模、各类投资者的获配比例、上市首日涨幅等数据,计算单个账户“打满”该新股所能获得的收益[18][20]。公式可抽象为: $$单项目收益 = 网下发行规模 \times 获配比例 \times 首日涨幅$$ 4. **汇总收益**:将测算期间内所有新股的“单项目打满”收益按投资者类型(A类/B类)和板块进行加总,得到各类账户在相应时间段内的总打新收益[16][17][18]。 * **模型评价**:该模型提供了一个在完美执行策略下的理论收益上限,用于横向比较不同时期、不同板块的新股申购收益贡献度,对打新策略的收益预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3][15][18]。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理想打新收益测算模型**(2025年8月)[16][17][18] * A类账户总收益:38.96 万元 * B类账户总收益:37.55 万元 * 主板贡献收益(A类/B类):6.42 / 6.10 万元 * 创业板贡献收益(A类/B类):32.53 / 31.44 万元 * 科创板贡献收益(A类/B类):0 / 0 万元 2. **理想打新收益测算模型**(2025年1月至8月累计)[17] * A类账户总收益:669.42 万元 * B类账户总收益:611.59 万元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发行价让价因子[3][14][20]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比较新股的发行价格与一个参考价值(“四数孰低值”)的差异,来衡量发行定价的保守或激进程度,发行价低于参考值越多,则让价幅度越大,预期上市后涨幅可能更高[3][14][20]。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获取新股的发行价格($P_{issue}$)[20]。 2. 获取承销商投资价值研究报告等材料中确定的“四数孰低值”($V_{reference}$),即剔除最高报价后网下投资者报价的中位数和平均数,以及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养老金报价的中位数和平均数中的最低值[3][14]。 3. 计算让价幅度因子: $$让价幅度 = \frac{V_{reference} - P_{issue}}{V_{reference}} \times 100\%$$ 因子值越大,表明发行定价越保守,让利幅度越大。 2. **因子名称**:低股价因子[3][19][22] * **因子构建思路**:直接采用新股的发行绝对价格作为因子,认为发行价较低的股票更受散户投资者青睐,上市首日涨幅可能更高[3][14][2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直接使用新股的发行价格(单位:元)作为因子值[20]。 3. **因子名称**:小流通盘因子[3][19][22] * **因子构建思路**:采用新股的网下发行规模或募资总额作为因子,衡量新股的流通盘大小,认为流通盘较小的股票更容易在上市初期被资金推动,涨幅可能更大[3][18][2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直接使用新股的网下发行规模(单位:亿元)或募资总额(单位:亿元)作为因子值,值越小代表流通盘越小[18][20]。 因子的回测效果 *(注:本研报未提供上述单个因子的分层回测表现、IC序列、多空收益等量化指标值。报告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和历史统计数据来定性说明因子的有效性。)* 1. **案例佐证**(2025年8月): * **广东建科**:发行价6.56元(低股价因子)[20],发行价较“四数孰低值”让价超10%(发行价让价因子)[3][14],网下发行规模1.97亿元(小流通盘因子)[20],最终上市首日涨幅达409.80%[14][20]。 * **汉桑科技**:网下发行规模2.60亿元(小流通盘因子)[20],上市首日涨幅220.36%[14][20]。 * **天富龙**:网下发行规模2.97亿元[20],上市首日涨幅188.12%[14][20]。 2. **历史统计佐证**: * 2024年10月新股首日涨幅一度超10倍,2025年以来主板新股平均首日涨幅维持100%以上[22]。 * 2025年8月,低股价、小流通盘新股表现亮眼,带动当月上市新股平均首日涨幅达272.76%[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