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梅赛德斯-奔驰(MBGYY)
icon
搜索文档
7月4日电,惠誉计划撤销对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的评级。
快讯· 2025-07-04 12:18
评级撤销 - 惠誉计划撤销对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的评级 [1]
德系车企持续加码在华研发投资,其中有何缘由?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4 08:45
德系车企在华研发投资趋势 - 70%在华德企计划加大投资,其中78%聚焦研发领域,标志着德系车企进入以技术本土化为核心的合资合作"2.0时代" [1] - 奔驰在华多次增加巨额投资,在北京和上海新建扩建研发机构,研发重点拓展至智能化、电动化核心技术 [3] - 大众汽车(安徽)目标建成"在新兴领域超越狼堡的研发能力" [3] 技术合作模式转型 - 德系车企从采购成熟技术转向与中国本土科技企业联合研发,如大众与地平线在自动驾驶、宝马与诚迈科技在软件算法领域合作 [3] - 未来德企研发将更多对接中国初创公司,供应链从链式结构转向开放协作的"网状生态",通过资本合作深化与宁德时代、汇川动力等本土企业绑定 [3] - 舍弗勒提出"打造中国民营企业式灵活度"以适应中国市场迭代速度 [3] 市场布局与营收结构 - 德系零部件企业在华业务营收来自中国客户的占比已达60%,布局从长三角扩展至更均衡区域 [4] -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650多家会员中,近半数已在华开展业务并设立研发生产设施 [3] 中国车企出海建议 - 中国车企出海需避免恶性内卷,借鉴德系车企长期主义理念,如BBA产品对标竞争但保持品牌尊重 [5][6] - 欧洲市场对品质要求严苛,一次失误可能导致品牌10-20年难以重返市场,需坚持质量安全理念 [7] - 出海模式应从单纯出口转向本地设厂生产,需应对高能源与人力成本,充分评估运营可行性 [9] 中德产业合作与竞争 - 德企在华40年经验可为中国车企提供参考,包括市场理解、本地网络构建和品牌深耕 [8] - 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技术谈判已完成,VDA反对加征关税,呼吁借中欧建交50周年达成平衡方案 [7] - 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约60%,德系车企已完成新能源产能投放(如宝马三期工厂),追赶重点在研发端合作 [8] 产业生态与长期发展 - 提倡技术合作避免零和心理,零跑与Stellantis合作模式体现中国企业"反向输出"技术趋势 [8] - 供应链本土化与欧盟"降风险"诉求协同,是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必然路径 [3] - 企业需坚持长期主义,避免价格战和拉长供应链付款周期等短期行为 [8][9]
梅赛德斯-奔驰长轴距E级车:以百年智造终结豪华出行的“选择悖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5 14:03
消费趋势与市场挑战 - 消费者购车决策趋于理性,注重"钱花在刀刃上"的务实需求 [1] - 豪华车市场面临三大核心挑战:油电技术路线选择、安全与智能平衡、产品力考量 [1] - 奔驰长轴距E级车定位为"拒绝妥协的座驾",主打可油可电的全场景覆盖能力 [1][6] 产品安全技术突破 - 车身结构采用钢铝混合设计,高强度钢占比超77%(含20%超高强度钢),配备13个安全气囊 [2] - 针对中国市场的碰撞测试增加50多次,包括80公里/小时后碰等特殊场景 [2] - 全球首创高速射线碰撞测试技术,实现每秒1000张内部结构可视化 [2] - 预防性安全系统(Pre-Safe®)包含侧碰保护功能与听力保护功能,提前干预碰撞伤害 [3] 智能科技与数据安全 - 全系标配高通8295芯片+5G通信,搭载第三代MBUX系统支持全场景免唤醒交互 [3] - 导航辅助驾驶覆盖高速/城市快速路,集成主动制动、避让辅助等7大功能 [3] - 数据安全实现"数据不出车",语音交互采用四级隐私保护机制 [3] 豪华价值与长期主义 - 三年保值率位居中大型轿车榜首(数据来源:中国汽车保值率排行榜) [5][6] - 内饰配置包含14.4+12.3英寸MBUX超级屏、迈巴赫同款氛围灯等10项中国专属设计 [6] - 3094毫米轴距提供行政级后排空间,配备36度电动调节座椅等豪华功能 [6] - 差异化竞争策略:不参与价格战,强调技术沉淀与全生命周期价值 [6][7]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普遍陷入配置堆砌与降价竞争,奔驰通过安全/智能/保值三维度实现价值升维 [7] - 豪华车市场呈现技术路线分化趋势,奔驰以"一车双能"提供确定性解决方案 [1][6]
北京奔驰销售公司成立数字化与传播部 周娟将出任副总裁
中国经济网· 2025-06-20 06:46
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 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BMBS)正式成立数字化与传播部门,整合客户运营和数字化工作,形成四大业务板块:品牌与传播、数字化营销与平台运营、客户权益与体验、客户运营 [1][3] - 新部门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建军汇报,体现战略层级提升 [3] - 公司称此次调整为"战略性变革第一步",旨在应对市场挑战和客户期望变化,强化多元触点运营能力 [3] 人事任命 - 周娟被任命为数字化与传播副总裁,任命将于2025年7月1日生效 [1][4] - 周娟将同时保留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企业传播负责人职务,双线汇报至BMBS总裁段建军和奔驰集团董事会成员佟欧福 [4] - 周娟拥有18年奔驰体系工作经验(2006年加入),跨市场营销、公关传播、零售培训等多领域,2020年起推动数据导向营销转型并强化总部与中国市场协同 [4] 战略方向 - 公司强调数字化与传播部门的成立将利用现有客户运营和数字化优势,提升品牌在竞争环境中的势能 [3] - 部门架构显示业务重心转向整合传播与数字化能力,特别是强化平台运营和客户体验板块 [3] - 人事安排体现对既有管理团队能力的延续性信任,周娟的跨职能经验被视作推动变革的关键资产 [4]
德国豪车陷质量危机,一季度销量再跌10%,如何重拾中国市场?
36氪· 2025-06-18 02:04
召回与质量问题 - 6月13日奔驰召回涉及进口A级、CLA级、GLA级、国产EQC、国产C级和GLC SUV等车型共计1.61万辆,原因包括安全隐患和排放危害风险 [1] - 5月奔驰因安全隐患召回3.34万辆汽车,包括进口G级和国产E级 [1] - 6月12日全国多地奔驰车主遭遇大面积车机故障,影响导航、CarPlay和语音控制功能 [1] - 召回车辆中电动车型占比较大,国产EQC因电池管理系统软件设计问题召回13447辆,存在起火风险 [6] - 部分国产C级、GLC SUV和进口S级、EQE因召回维修中使用不正确保险丝盒被召回509辆,可能导致动力丧失和起火风险 [6] - 进口A级、CLA级和GLA级因涡轮增压器喷嘴形状问题被召回2151辆,存在排放危害风险 [7] 销量与业绩表现 - 2024年奔驰中国销量68.36万辆同比减少7.3%,2025年Q1销量15.28万辆同比下降10% [1][3] - 北京奔驰2024年营业收入217.47亿欧元同比下降3.36%,除税后溢利24.43亿欧元同比下降18.5% [3] - 奔驰主力车型C级、GLC和E级大幅降价,C级降价约10万元,GLC优惠最高12万元,E级优惠超10万元 [2][3] - 2024年奔驰全球纯电车型销量18.5万辆同比减少23%,2025年Q1纯电销量4.55万辆同比减少10% [4] - 奔驰电动车在华销量低迷,2024年EQE SUV销量7321辆,EQB销量3645辆,EQE销量3141辆,EQA销量2721辆 [4] - 2025年前五个月奔驰电动车销量进一步下滑,EQB销量1395辆,EQE SUV销量1341辆,EQA销量861辆,EQE销量635辆 [4] 电动化战略与竞争环境 - 奔驰放弃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改为燃油车和电动车双线发展,计划到2027年推出全新内燃机车型阵容 [8] - 2025-2027年计划推出36款新产品,其中2025年4款(3油1电),2026年18款(8油10电),2027年14款(7油7电) [8] - 奔驰宣布将加大中国投资,2019年起在华研发投入105亿元,聚焦电动化和智能化 [9] - 奔驰2017年投资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计划2025-2027年在至少四款中国车型采用其自动驾驶软件 [9] - 相比竞争对手,奔驰电动本土化进展缓慢,宝马宣布增资200亿元升级中国工厂,奥迪与上汽合作开发专属电动平台 [11][12] - 5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52.9%,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74.6%,豪华车25.0%,合资品牌仅6.4% [4] - 1-5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64%同比增7.9个百分点,德系品牌份额15.3%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 [3]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召回92,851辆美国车辆。
快讯· 2025-06-17 07:09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召回92,851辆美国车辆。 ...
梅赛德斯-奔驰召回2151辆进口A级、CLA和GLA汽车
快讯· 2025-06-13 07:09
召回事件概述 -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备案召回计划 召回编号E2025M0087V [1] - 召回生产日期在2020年12月2日至2022年12月12日期间的部分进口A级、CLA级和GLA级汽车 共计2151辆 [1] - 召回自2025年6月30日起实施 [1] 召回原因 - 部分车辆涡轮增压器涡轮外壳上的喷嘴形状可能不符合规范 [1] - 在特定驾驶条件下无法满足排放相关要求 可能存在排放危害风险 [1] 解决方案 - 公司将通过梅赛德斯-奔驰授权经销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新发动机控制单元软件 [1] - 软件更新旨在消除排放危害 [1]
梅赛德斯-奔驰、北京奔驰召回部分进口和国产汽车
快讯· 2025-06-13 07:09
召回事件概述 -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召回计划 [1] - 召回涉及国产C级和GLC SUV汽车共252辆,生产日期为2023年4月25日至2023年8月17日 [1] - 召回涉及进口S级和EQE汽车共257辆,生产日期为2023年2月8日至2023年10月10日 [1] 召回原因 - 部分车辆在之前的召回维修中使用了不正确的保险丝盒 [1] - 可能导致相关联的系统出现故障,车辆可能失去动力,约束系统、仪表显示等受到影响 [1] - 不能排除起火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1] 解决方案 - 公司将通过梅赛德斯-奔驰授权经销商为召回范围内车辆免费检查受影响的保险丝盒 [1] - 如果零部件号有误则进行更换,以消除安全隐患 [1]
金十图示:2025年06月12日(周四)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快讯· 2025-06-12 03:11
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市值排名 - 特斯拉以10514.18亿美元市值位居榜首,较昨日增长10.5亿美元 [3] - 丰田汽车以2389.73亿美元排名第二,但市值减少34.67亿美元 [3] - 小米汽车以1775.51亿美元位列第三,市值增加10.24亿美元 [3] - 比亚迪以1546.14亿美元排名第四,市值减少26.58亿美元 [3] - 法拉利以859.63亿美元排名第五,市值减少7.11亿美元 [3] 股价表现 - 特斯拉股价为326.43美元,涨幅显著 [3] - 法拉利股价最高,达482.39美元,但市值下降 [3] - 小米汽车股价仅为6.88美元,但市值增长显著 [3] - 比亚迪股价为49.52美元,市值下降 [3] - 梅赛德斯奔驰股价为59.94美元,市值微降0.98亿美元 [3] 市值增长与下降 - 通用汽车市值增长9.03亿美元至479.47亿美元 [4] - 现代汽车市值增长4.57亿美元至358.96亿美元 [4] - 江淮汽车市值增长7.23亿美元至134.78亿美元 [5] - 丰田汽车市值下降34.67亿美元至2389.73亿美元 [3] - 比亚迪市值下降26.58亿美元至1546.14亿美元 [3] 其他值得关注的汽车制造商 - 保时捷市值441.1亿美元,增长1.45亿美元 [4] - 理想汽车市值304.73亿美元,增长3.38亿美元 [4] - 赛力斯市值301.99亿美元,下降1.61亿美元 [4] - 斯特兰蒂斯市值297.83亿美元,下降3.46亿美元 [4] - 小鹏汽车市值198.15亿美元,下降0.48亿美元 [4] 市值较低的汽车制造商 - 日产市值87.43亿美元,下降0.97亿美元 [5] - VinFast Auto市值83.26亿美元,增长1.17亿美元 [5] - Leapmotor市值80.84亿美元,下降1.34亿美元 [5] - Zeekr市值67.39亿美元,增长0.69亿美元 [5] - 路西德汽车市值66.5亿美元,下降0.31亿美元 [5]
金十图示:2025年06月09日(周一)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快讯· 2025-06-09 03:12
全球汽车公司市值及股价表现 - 特斯拉市值达9506.34亿美元居首 单日增长336.53亿美元 股价报295.14美元[2] - 丰田汽车市值2412.87亿美元位列第二 单日上涨9.61亿美元 股价185.14美元[2] - 小米汽车市值1772.51亿美元排名第三 单日下跌19.9亿美元 股价6.84美元[2] - 比亚迪市值1500.16亿美元排名第四 单日下跌37.2亿美元 股价48.89美元[2] - 法拉利市值860.03亿美元 单日上涨4.02亿美元 股价482.61美元为表格中最高[2] 传统车企市值变动 - 大众汽车市值529.97亿美元 单日下跌9.28亿美元 股价104.67美元[3] - 通用汽车市值456.39亿美元 单日上涨3.58亿美元 股价47.47美元[3] - 福特汽车市值407.99亿美元 单日上涨6.35亿美元 股价10.26美元[3] - 本田汽车市值405.27亿美元 单日上涨6.11亿美元 股价29.24美元[3] - 斯特兰蒂斯市值284.31亿美元 单日上涨5.47亿美元 股价9.87美元[3] 中国汽车企业表现 - 上汽集团市值251.98亿美元 单日上涨4.99亿美元 股价2.18美元[3] - 长城汽车市值233.02亿美元 单日上涨1.55亿美元 股价3.15美元[3] - 吉利汽车市值227.44亿美元 单日下跌3.09亿美元 股价2.26美元[3] - 长安汽车市值157.69亿美元 单日上涨1.82亿美元 股价1.81美元[4] - 广汽集团市值109亿美元 单日上涨0.28亿美元 股价1.07美元[4] 新能源汽车厂商市值 - 理想汽车市值301.67亿美元 单日上涨2.54亿美元 股价29.52美元[3] - 小鹏汽车市值188.76亿美元 单日下跌4.64亿美元 股价19.5美元[3] - 蔚来汽车市值78.86亿美元 单日上涨0.22亿美元 股价3.63美元[4] - Leapmotor市值81.22亿美元 单日下跌0.29亿美元 股价6.96美元[4] - Zeekr市值67.08亿美元 单日下跌0.74亿美元 股价26.39美元[4] 亚洲汽车制造商市值 - 玛鲁蒂铃木市值456.9亿美元 单日上涨12.36亿美元 股价145.32美元[3] - 马恒达汽车市值434.55亿美元 单日上涨9.06亿美元 股价36.22美元[3] - 现代汽车市值348.41亿美元 单日上涨2.59亿美元 股价54美元[3] - 塔塔汽车市值305.47亿美元 单日上涨0.61亿美元 股价8.3美元[3] - 日本铃木汽车市值228.45亿美元 单日上涨4.08亿美元 股价11.84美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