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冠军

搜索文档
深耕中国丨560多家德企为何都选一座小城扎根?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7 08:28
总监制丨王姗姗 监制丨盛玉红 在有着中国"德企之乡"之称的江苏太仓,超过560家德企在这里扎根,其中包括60多家"隐形冠军"。或 许规模不大、名气不响,但在某一细分领域占全球领先地位——对"隐形冠军"们来说,中国最大的吸引 力是什么?近日,在太仓举行的一场中德经贸合作活动上,一些德企分享了它们的看法。 0:00 摄像 | 李力 剪辑丨李广楠 责编:李磊、卢思宇 制片人丨梁馨文 记者 | 石陌 ...
集团雨林中的冠军密码:中集集团产业隐形冠军群落的生成逻辑
智通财经· 2025-09-25 05:32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自上世纪90年代确立"冠军产品引领战略" 要求每个业务单元在全球细分市场中做到第一或唯一 [2] - 战略导向聚焦利基市场 追求技术壁垒和全球市占率领先而非规模扩张 [2] - 战略实施形成可复制成长框架:战略聚焦→创新驱动→市场深耕→生态协同→组织赋能 [5] 技术创新体系 - 采用"小兵团作战 大平台支撑"创新体系 业务单元作为创新主体专注细分领域技术突破 [2][3] - 集团提供统一规划 研发平台 资金和人才支持 形成全球化研发网络 [2][3] - 拥有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1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 60余个省部级研发平台及20个海外研发中心 [3] - 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建立10余个联合研发平台 形成"研究院+技术分中心"全球创新网络 [3] 研发成果与资质 - 累计获得6331项专利 8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1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 荣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拥有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2家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1] - 建成2家国家5G全连接工厂及22家省级智能工厂 [1] 核心技术能力 - 聚焦物流和能源装备两大赛道 构建五大技术底座 [1] - 机械装备钢结构设计制造技术 深冷高压容器温压控制技术 深海装备核心能力 [1] - 智能装备研发制造能力 复杂装备EPC能力 [1] - 技术复用产生协同效应 如钢结构设计能力可横向延展至半挂车 风电装备等赛道 [3] 全球市场布局 - 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拥有300余家成员企业及4家上市公司 [3] - 形成"东半球生产 西半球销售"昼夜协同体系 海外营收占比从2010年35%提升至当前约50% [3] - 能快速响应国际市场需求 如为欧洲碳中和目标研发全球首台40英尺液氦罐箱 [4] 标杆产品与突破 - "蓝鲸1号"半潜式钻井平台实现全球首创并打破国外垄断 助力中国首次试采可燃冰 [2][4] - RAP主动式温控航空箱打破国外垄断 在液氦储运 无人驾驶登机桥领域取得全球领先 [2][5] 产业生态协同 - 与鞍钢合作焦炉气制氢联产LNG项目 年产氢气1.5万吨 LNG10万吨 年减碳47万吨 [5] - 与丹麦VESTAS共建海上风电联合实验室 与巴西国油合作开发深海油气装备 [5] - 与马士基共推技术创新课题 构建"技术+市场"协同网络 [5] 组织文化特征 - 重视技术创新和产业报国 形成长期主义战略定力 [5] - 鼓励"十年磨一剑"工匠精神 容忍创新失败 支持研发团队在高端制造领域持续深耕 [5]
集团雨林中的冠军密码:中集集团(02039)产业隐形冠军群落的生成逻辑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03:56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自上世纪90年代起实施冠军产品引领战略 要求每个业务单元在全球细分市场中做到第一或唯一 [2] - 战略聚焦于物流和能源装备两大核心赛道 形成五大技术底座包括钢结构设计制造 深冷高压容器控制 深海装备 智能装备研发及复杂装备EPC能力 [1] - 通过深耕利基市场建立技术壁垒 例如全球首创的蓝鲸1号半潜式钻井平台和RAP主动式温控航空箱 [2] 创新研发体系 - 采用小兵团作战与大平台支撑的创新架构 业务单元作为创新主体聚焦细分技术突破 集团提供规划 平台 资金及人才支持 [2] - 全球化研发网络包括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1个国家能源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研发中心 60余个省部级研发平台及20个海外研发中心 [3] - 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建立10余个联合研发平台 形成研究院+技术分中心的全球创新网络 [3] 技术成果与资质 - 累计获得6331项专利 拥有8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1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 荣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并建成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2家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及2家国家5G全连接工厂 [1] - 22家省级智能工厂支撑制造能力 技术复用实现跨领域协同 如钢结构设计延伸至风电装备 [3] 全球制造与市场布局 - 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 拥有300余家成员企业及4家上市公司 形成东半球生产与西半球销售的昼夜协同体系 [3] - 海外营收占比从2010年35%提升至当前约50% 能快速响应国际市场需求如欧洲碳中和目标 [3] - 为半导体行业提供全球首台40英尺液氦罐箱 并突破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垄断 [4] 生态协同合作 - 与鞍钢合作焦炉气制氢联产LNG项目 年产氢气1.5万吨和LNG10万吨 年减碳47万吨 [5] - 与丹麦VESTAS共建海上风电实验室 与巴西国油合作深海油气装备 与马士基共推技术创新 [5] - 构建技术+市场协同网络 与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创新共同体 [4] 组织文化价值观 - 重视技术创新与产业报国 形成长期主义战略定力 支持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 [5] - 容忍创新失败 鼓励在周期长 投入大的高端制造领域持续深耕 例如液氦储运和无人驾驶登机桥等冷门赛道 [5] - 文化价值观为隐形冠军培育提供精神支撑 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5][6]
2025江苏—德国经贸合作交流会暨“隐形冠军·对话太仓”活动举行
苏州日报· 2025-09-24 00:32
王宇鹏表示,江苏省在地方对德合作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拥有以太仓为代表的多个对德合作园区, 是中德经贸关系深度融合的缩影。希望太仓再接再厉,继续为企业提供宾至如归的服务,吸引更多优质 德企落户,擦亮"中国德企之乡"的金字招牌,为中德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增光添彩。 于广生表示,投资促进事务局将发挥国内外资源和平台优势,持续推动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与江苏、 苏州、太仓对接交流,挖掘合作潜力,培育更多合作增长点,实现共赢发展。 孙津说,今天的江苏创新氛围更加深厚、产业生态更加完备、发展环境更加开放,欢迎德国隐形冠 军企业来江苏投资发展,我们将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适合所有企业发展特别是培育隐形冠军的沃 土。 昨天(9月23日),2025江苏—德国经贸合作交流会暨"隐形冠军·对话太仓"活动在"中国德企之 乡"太仓举行。"隐形冠军"理论提出者、国际隐形冠军协会名誉主席赫尔曼·西蒙,国际隐形冠军协会主 席弗里德曼·霍费希,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王宇鹏、投资促进事务局副 局长于广生,省商务厅副厅长孙津出席。 活动中,赫尔曼·西蒙教授作主题分享,隐形冠军协会合作签约。现场发布了国际隐形冠军企业评 价标准、解读 ...
德国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芜湖)揭牌
中国新闻网· 2025-09-20 16:01
项目概况 - 德国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芜湖)于9月20日正式揭牌 作为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重点专项活动在合肥举行[1] - 该项目定位为安徽制造业"走出去、引进来"的重要双向平台 重点聚焦汽车零部件和高端智能制造领域的德国"隐形冠军"企业[1] - 计划到2030年集聚一批德国中小企业总部 形成"德国技术+安徽制造+全球市场"的开放发展模式[1] 功能规划 - 将建立德国中小企业营销中心和科创中心 开展"民企走进德企"产业链共建活动[1] - 推行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试点 推动中德产业链深度融合[1] - 建设具有德国中小企业总部功能的产业协同创新集聚区[1] 合作机制 -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与集聚区代表共同参与[1] - 与国际隐形冠军企业协会 全球中小企业联盟 DISCIMUS中德教育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 行业趋势 - 德国企业正从单纯出口转向直接在中国建立生产设施实现本地化生产[2] - 全球价值链领域发生重要变化 德国和中国需要加强合作[2] - "隐形冠军"指在细分领域做到全球领先但不为公众熟知的中小企业[2]
德国的世界第一,正在批量阵亡
创业家· 2025-09-19 09:59
文章核心观点 -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在特定细分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但正面临倒闭潮 主要由于能源成本上升、劳动力短缺及中国供应链崛起带来的竞争压力 [4][31][41][42][43] 隐形冠军企业定义与特征 - 由德国学者赫尔曼·西蒙提出 指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年营业额不超过50亿欧元且不为外界熟知的中小型企业 [12][13] - 全球近3000家隐形冠军中德国占比近一半 中国不足100家 [14] - 典型特征包括:扎根中小城镇、家族世代经营、员工离职率低、业务极度细分 [13] - 代表案例:旺众(Wanzl)占全球手推车市场超50%份额 柯尔伯(Körber)垄断全球高速卷烟机市场且最高产能达每分钟1.2万支香烟 [17] 德国隐形冠军的形成背景 - 德国制造业以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为特点 中小企业占比超99% 贡献GDP的55%和70%以上就业 [22][24] - 采取长期主义策略 专注缝隙市场建立技术壁垒 如Flexi公司300名员工实现可伸缩狗绳行销90余国 [25][29] - 与美国去工业化路径不同 德国依赖出口导向模式 缺乏金融优势迫使企业专注实体产业 [21][22] 当前倒闭潮成因分析 - 能源价格飙升:俄乌冲突导致德国放弃俄罗斯廉价能源 能源成本急剧上升 [41] - 劳动力短缺:战后婴儿潮退休潮造成近200万职位空缺 预计2035年缺口达700万 [41] - 中国供应链竞争:中国汽车配套企业产品质量提升且价格更低 直接冲击德国企业市场份额 [42][43] - 典型案例:为奔驰供应车标的Gerhardi公司破产 该企业创立于1796年历经多次经济周期但最终因供应链中断和成本压力倒闭 [31][34][40] 行业结构影响 - 德国经济呈金字塔结构:中小企业为地基(如超70%就业由中小企业吸纳) 巨头企业为塔尖 [24][43] - 隐形冠军构成德国制造业护城河 其倒闭可能引发汽车供应链全局性连锁反应 [36][43]
德国的世界第一,正在批量阵亡
华尔街见闻· 2025-09-18 10:20
文章核心观点 - 德国在隐形冠军企业数量上全球领先,拥有近3000家中的近一半,而中国不到100家 [11] -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近期面临大规模破产危机,特别是在汽车制造业领域 [6][42] - 中国汽车产业链崛起导致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市场份额被挤压 [52][53] 隐形冠军企业定义与特征 - 指在细分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不被大众熟知的中小型企业 [7] - 具有三个标准:细分领域世界前三或大陆第一、年营业额不超过50亿欧元、不为外界熟知 [10] - 通常根植于中小城镇、家族传承经营、员工离职率低、业务极度细分 [9] - 全球隐形冠军数量近3000家,德国占近一半,中国不足100家 [11]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案例 - 旺众(Wanzl)占据全球手推车市场超过50%份额,全球每两辆手推车就有一辆来自该公司 [15] - 柯尔伯(Körber)高速卷烟机占据全球市场主导地位,产品遍布150多家卷烟厂,最高产能达每分钟1.2万支香烟 [17][18] - 福莱希(Flexi)在可伸缩狗绳领域全球领先,产品行销90多个国家,员工仅300余人 [37][41] 德国制造业结构特点 - 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9%以上,贡献55%的GDP,吸纳70%就业和80%培训岗位 [30] - 采用金字塔结构:中小企业作地基、巨头作塔尖 [29] - 专注于缝隙市场建立技术壁垒,以长期主义心态经营而非追求上市 [31][33] 德国隐形冠军危机原因 - 能源价格飙升:俄乌冲突导致能源成本大幅上涨 [49] - 劳动力短缺:面临近200万个职位空缺,预计2035年缺口达700万个 [49] - 中国汽车产业链崛起:中国供应商产品质量提升且价格更具竞争力 [52][53] - 产能转移困难:根植本土的中小企业难以像跨国巨头那样转移产能 [56] 行业影响与对比 - 汽车制造业隐形冠军出现倒闭潮,包括奔驰车标供应商Gerhardi等知名企业 [42][47] - 德国500强企业数量(29家)远少于中国(133家),但隐形冠军数量遥遥领先 [3] - 美国去工业化导致制造业外迁,而德国坚持发展高附加值制造业 [21][26]
德国的世界第一,正在批量阵亡
投资界· 2025-09-17 08:21
文章核心观点 - 德国拥有全球近半数的隐形冠军企业 这些企业在高度细分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但近期面临成本上升和中国竞争加剧带来的破产潮 [4][5][10][20][24][26]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特征 - 定义标准:细分领域世界前三或大陆第一 年营业额不超过50亿欧元 不为外界熟知 [10] - 核心特征:根植于中小城镇 家族传承世代经营 员工离职率低工龄长 业务极度专精 [9] - 典型代表:旺众公司占据全球超50%手推车市场份额 柯尔伯公司垄断全球高速卷烟机市场 [13][14] - 组织结构:德国中小企业占比超99% 贡献55%GDP 吸纳70%就业 提供80%培训岗位 [17] 德国制造业体系优势 - 形成金字塔结构:大众/奔驰等巨头为塔尖 大量中小企业作地基 [17] - 专注缝隙市场:在巨头忽略的细分领域建立技术壁垒 如Flexi公司专注可伸缩狗绳行销90余国 [18] - 长期主义导向:家族控股不追求上市 避免短期业绩压力 [18] 当前面临的挑战 - 能源成本飙升: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暴涨 放弃俄罗斯廉价能源后成本压力加剧 [24] - 劳动力短缺:战后婴儿潮退休叠加低出生率 造成200万职位空缺 2035年缺口达700万 [24] - 中国竞争冲击:中国供应链质量提升且价格更低 替代德国零部件需求 如Gerhardi等百年企业破产 [20][26][27] - 巨头裁员关厂:大众/博世/采埃孚等宣布大规模裁员 本土中小供应商失去订单支撑 [20][27] 中德企业对比 - 世界500强数量:中国133家企业上榜 德国仅29家 [5] - 隐形冠军数量:德国拥有近1500家隐形冠军 中国不足100家 [10] - 产业模式差异:美国推动全球化导致去工业化 德国坚持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出口导向 [15]
德国的世界第一,正在批量阵亡
创业邦· 2025-09-16 10:26
文章核心观点 - 德国在隐形冠军企业数量上全球领先 但近期面临破产潮 主要由于成本上升和中国汽车产业链崛起[5][7][30][36][37] - 隐形冠军企业定义为在细分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年营业额不超过50亿欧元 不为外界熟知的中小型企业[9][10] - 德国隐形冠军成功源于高附加值制造业 家族长期经营 专注缝隙市场 形成金字塔式产业结构[19][21][22][23] - 中国隐形冠军数量不足100家 远低于德国的近1500家 需关注中小企业培育[10][12] 德国世界500强企业表现 - 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德国占29席 中国133席[5] - 大众公司营业收入3484.08亿美元排名第11 利润179.45亿美元[6] - 宝马集团营业收入1681.03亿美元排名第41 利润122.05亿美元[6] -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营业收入1656.38亿美元排名第42 利润154.17亿美元[6] - 拜耳集团亏损31.79亿美元 采埃孚亏损0.34亿美元[7] 隐形冠军企业特征与案例 - 旺众(Wanzl)占据全球手推车市场超50%份额 产品覆盖中国主要超市和机场[14][15] - 柯尔伯(Körber)高速卷烟机每分钟产量达1.2万支 服务全球150余家烟厂[16] - 福莱希(Flexi)300余名员工 可伸缩狗绳销往90余国 年营收未披露但细分领域领先[25][28] - 格哈迪(Gerhardi)为奔驰供应车标 2023年破产 系欧洲最大金属徽标供应商之一[30][34] 德国隐形冠军成功因素 - 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9% 贡献GDP55% 提供70%就业和80%培训岗位[22] - 专注高端缝隙市场 如迈森瓷器专攻高端陶瓷制品[23] - 家族企业主导 长期主义经营 非上市企业比例高[10][23] - 依托高附加值制造业 技术密集型产品抗产能转移能力强[21] 德国隐形冠军危机成因 - 能源价格飙升因俄乌冲突导致放弃俄罗斯廉价能源[34] - 劳动力缺口达200万人 2035年预计扩至700万人[34] - 中国汽车供应链崛起 产品质量提升且价格更低[36][37] - 本土中小企业难转移产能 如博世等巨头可迁厂中国但隐形冠军难以效仿[37] 中德隐形冠军对比 - 德国隐形冠军数量近1500家 中国不足100家[12] - 德国隐形冠军集中于制造业细分领域 中国在500强企业数量占优但隐形冠军培育不足[5][12] - 中国汽车产业链配套企业集体崛起 替代部分德国供应商[36][37]
德国的世界第一,正在批量阵亡
虎嗅APP· 2025-09-16 00:11
文章核心观点 - 德国拥有全球近一半的隐形冠军企业,这些企业在细分领域占据绝对优势,但近期因成本上升和中国供应链崛起面临倒闭潮 [4][8][27] - 隐形冠军企业定义为年营业额不超过50亿欧元、细分领域世界前三或大陆第一、不为外界熟知的中小型企业,德国拥有近1500家而中国不足100家 [8][10] - 德国制造业依赖中小企业作为地基,占比超99%、贡献55%的GDP、吸纳70%就业,形成金字塔结构 [21]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特征 - 企业根植于中小城镇或乡村,员工多为当地居民,离职率低且工龄超长 [10] - 多为家族传承和世代经营,不追求上市,以长期主义心态专注细分领域 [10][21] - 核心业务极度细分且技术壁垒高,如旺众占全球手推车市场超50%,柯尔伯垄断高速卷烟机市场 [13][15] 德国隐形冠军数量及行业地位 - 全球隐形冠军数量近3000家,德国占近一半(约1500家),中国不足100家 [10] - 典型企业案例包括旺众(手推车)、柯尔伯(卷烟机)、Flexi(可伸缩狗绳,销往90多国) [13][15][22] 德国隐形冠军成功原因 - 德国缺乏资源和市场,被迫发展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出口制造业 [18][19] - 中小企业专注缝隙市场建立技术优势,如Flexi仅300多名员工但狗绳销量全球领先 [21][22] - 制造业结构以中小企业为地基(超99%企业占比),巨头如博世、西门子为塔尖 [21] 当前面临的挑战 - 能源价格飙升因俄乌冲突放弃俄罗斯廉价能源,导致成本上涨 [32] - 劳动力短缺因婴儿潮退休和低出生率,职位空缺近200万个,2035年将达700万个 [32] - 中国汽车供应链崛起,产品质量提升且价格更低,替代德国零部件供应商 [34][35] 汽车行业隐形冠军倒闭潮 - 2023年底大众、奥迪、博世等巨头裁员关厂,波及隐形冠军如Gerhardi(奔驰车标供应商)破产 [27][28] - 倒闭企业包括Flabeg(后视镜)、伟巴斯特(天窗)、Moll(蓄电池)、BBS(轮毂)、Recaro(座椅)等 [31] - 巨头可转移产能至中国,但根植本土的中小企业难以迁移,导致破产加剧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