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田技研(HMC)
icon
搜索文档
对抗特斯拉,8巨头充电联盟在美部署全国网络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2-07 15:59
充电网络现状与问题 - 美国公共充电设施不足且运行状况不良,2024年第三季度约20%充电尝试失败,主要因充电桩离线或损坏[4] - 特斯拉占据美国约三分之二的快速充电站,8家汽车制造商联盟旨在减少对特斯拉网络的依赖[4] IONNA充电联盟成立与规划 - 2023年7月由宝马、通用、起亚、本田、现代、奔驰、Stellantis和丰田8家车企联合成立,类似欧洲IONITY模式[4] - 计划结合政府投资与私人资金,在北美部署高功率充电网络,支持CCS和NACS充电标准[4] - 截至2024年底已完成80款车型4400次充电测试,提供6.3万度电,优化硬件及软件后进入全国扩张阶段[6] - 当前6个地点58个充电站投入运营,2025年目标新增超100个站点、1000个充电桩,2030年目标超3万个充电站[6] 车企合作与战略动机 - 8家车企均摊未公开的巨额投资,通过合作解决充电网络瓶颈以促进电动汽车销售[11] - 车企在美国已推出超30款电动车型,计划2030年前新增至少60款,通过IONNA增强公共充电领域影响力[6] - 奔驰、通用等已有独立充电项目(如与EVgo、ChargePoint合作),但IONNA被视为补充性战略举措[8] 用户体验与技术升级 - 充电站设计包含遮阳篷、休息室(含卫生间、咖啡馆、Wi-Fi)、智能预订、车内支付等设施[17][18][19] - 采用400千瓦高功率充电桩,支持800+伏电压,兼容CCS/NACS标准,提供即插即充技术[17][18] - 2025年将引入AI驱动的计算机视觉和亚马逊无感支付技术,实现24小时无人零售服务[19] 市场影响与行业竞争 - IONNA预计加速北美充电基础设施竞争,尤其利好现代、起亚等参与车企的电动车型销售[20] - 联盟通过统一客户体验标准(如清晰标识、照明、便捷服务)提升行业服务标杆[17][20]
日·本没了?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2-05 14:36
合并谈判进展 - 日产汽车暂停与本田汽车的合并谈判 因双方未能就整合率等关键规定达成一致 [3] - 日产将撤回12月签署的关于业务整合谈判的谅解备忘录 本田曾提议将日产作为子公司但遭内部强烈反对 [5] - 双方考虑未来恢复合并讨论或继续在电动汽车等项目上合作 目标在2月中旬前敲定方向 [5] - 谈判初期双方就股权比例和资产估值问题发生争执 紧张局势导致40多天后谈判恶化 [5] 合并战略意义 - 本田与日产合并将使新联盟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 2024年合计产量6878072辆(本田3733602辆 日产3144470辆) [7] - 目标成为收入超30万亿日元(1905 1亿美元) 营业利润超3万亿日元(190 5亿美元)的"世界级移动公司" [7] - 日产电动汽车技术专长可加速本田电动化转型 协同效应或使本田在电动车竞赛中超越对手 [9] - 合并被视为应对行业电动化变革的战略举措 而非单纯"拯救"日产 [9] 公司财务与运营状况 - 日产市值缩水至本田五分之一(本田7 3万亿日元/470亿美元) 实际合并将导致本田收购日产 [5] - 日产2024财年上半年(4-9月)营业利润骤降90 2%至329 08亿日元 净利润下滑93 5%至192 23亿日元 [15] - 日产计划全球裁员9000人 削减20%产能 出售所持三菱汽车股份(上限10%)以节省30亿美元 [13] - 本田要求日产2026财年实现约26亿美元收益 并收购雷诺股份作为合作前提 [13] 谈判核心分歧 - 本田最新提案偏离最初共同控股公司计划 要求全面掌控日产引发内部抵制 [5][15] - 日产坚持平等整合条件 拒绝被收购为子公司导致谈判搁置 [15] - 本田对日产改革进展不满 要求更严厉措施确保业务扭转 [15] - 三菱汽车曾参与合并谈判 但因规模较小难以影响管理决策而退出 [15] 市场反应 - 东京证券交易所报告后 日产股价下跌超4% 本田股价上涨超8%反映投资者对取消交易的乐观情绪 [15]
Honda Stock Jumps as Merger With Nissan Reportedly Nears Collapse
Investopedia· 2025-02-05 13:25
文章核心观点 本田与日产合并计划陷入困境,本田提出新结构使日产成为其全资子公司,此消息使本田美国上市股票盘前上涨约6% [2][5] 合并计划情况 - 去年12月两家日本汽车制造商宣布合并计划,若包含三菱汽车,合并后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 [4] - 据《金融时报》报道,本田意外提出新结构,使日产成为其全资子公司,背离原“平等合并”想法 [2][5] - 日产发言人称《金融时报》文章未基于日产公布信息,公司目标是在2月中旬确定方向并届时公布 [3] 合并意义 - 交易有助于削减成本,帮助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竞争对手扩大电动汽车市场份额时参与全球竞争 [4][5] 公司合作历史 - 本田和日产去年初表示将在电动汽车业务部分合作,8月三菱加入 [5] 股价表现 - 截至周二,本田股价在过去一年下跌近18% [5] - 受合并计划陷入困境消息影响,本田美国上市股票盘前上涨约6% [2][5]
Auto giants Nissan, Honda to scrap $60 billion merger talks: report
New York Post· 2025-02-05 12:12
文章核心观点 - 日产拟取消与本田的合并谈判,放弃超600亿美元的合作,这引发对日产独自实现业务好转的质疑,同时日产股价下跌,本田股价上涨 [1][2][3] 合并谈判情况 - 日产和本田曾于去年12月表示正进行谈判,欲组建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 [4] - 谈判因两家公司分歧增大而变得复杂,此前计划1月底确定整合方向,后推迟至2月中旬 [1][7][10] - 路透社曾报道,本田试探让日产成为其子公司后,日产可能取消谈判,因这与最初的平等合并框架不同 [4] 股价表现 - 日产股价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下跌超4%,交易一度暂停;本田股价上涨超8% [2][3] 日产现状与挑战 - 日产处于业务好转计划中,目标是削减9000名员工和20%的全球产能 [3] - 日产向电动汽车转型受冲击比部分竞争对手更大,自2018年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被捕后未完全恢复 [8] - 日产比本田和丰田面临更大的美墨关税风险 [6][8] 其他相关方态度 - 日产长期联盟伙伴雷诺原则上对合并持开放态度,其持有日产36%的股份 [9] - 日产较小的联盟伙伴三菱汽车曾考虑加入合并,现在可能不会加入 [10]
Honda's new EV production revolution begins with $1 billion investment in Ohio
CNBC· 2025-02-02 14:00
文章核心观点 本田汽车在美国俄亥俄州进行超10亿美元新投资,建设新兴电动汽车制造中心,该中心将成为其全球制造运营旗舰,助力公司向电动汽车转型并实现环保目标 [2][3] 投资情况 - 公司今年在俄亥俄州新投资超10亿美元,最初宣布投资7亿美元,周三增加投资 [2] - 俄亥俄州投资最初于2022年10月宣布,是拜登政府推动制造业回流举措一部分,在特朗普可能提高汽车等进口产品关税威胁下仍很重要 [5] 制造中心地位与目标 - 俄亥俄州新兴电动汽车中心包括一座35亿美元电池厂,将成为本田全球制造运营旗舰 [3] - 公司北美电池电动汽车项目负责人称俄亥俄州本田电动汽车中心为全球电动汽车生产树立标准,将作为区域和全球扩张模板 [4] 生产能力与产品规划 - 2024年公司在美国五家装配厂生产超100万辆汽车,约64%在美国销售,其余出口,在墨西哥有一家装配厂 [6] - 位于俄亥俄州中部的玛丽斯维尔工厂建成后每年可生产约22万辆汽车,目前生产多款本田和讴歌汽车,今年晚些时候将增加全电动讴歌RSX跨界车 [7] - 继新讴歌跨界车后,公司上月在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推出本田0 SUV和本田0 Saloon电动汽车原型车 [8] 制造技术升级 - 公司在俄亥俄州安娜发动机工厂安装六台6000吨高压压铸机,用于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组等部件,可降低单位制造成本 [9][10] - 为在玛丽斯维尔工厂组合电池单元和电池组,公司安装近60个灵活制造“单元”用于电池组装,新生产流程与主线并行,避免影响主线 [11] 环保目标与举措 - 公司将向电动汽车转型称为“二次创业”,维持此前宣布的到2050年实现零环境影响目标,包括到2040年只销售零排放汽车 [12][13] - 超10亿美元投资还包括采用降低排放和浪费的新制造工艺和技术,如使用可回收再利用的特殊结构铝制造电动汽车电池组 [14] - 公司将借此机会重新构想制造方式,制定产品报废回收策略,实现材料100%回收或再利用 [15]
Honda to recall over 290,000 US vehicles on engine issue
New York Post· 2025-01-29 11:39
文章核心观点 - 本田将在美国召回294,612辆汽车以修复可能导致发动机熄火或动力丧失的问题 [1][3] 召回情况 - 召回影响特定的2022 - 2025款讴歌MDX Type - S、2023 - 2025款本田Pilot和2021 - 2025款讴歌TLX Type - S车辆 [1] 问题原因 - 燃油喷射电子控制单元(FI - ECU)的软件错误可能导致发动机熄火或动力丧失,增加碰撞或受伤风险 [2] 解决措施 - 经销商将免费对FI - ECU软件进行重新编程 [2]
又一汽车巨头宣布建设LFP电池工厂
起点锂电· 2025-01-24 06:24
日产汽车战略调整与电池工厂建设 - 公司宣布在日本北九州市投资1533亿日元建设下一代电动汽车电池工厂 年产能5吉瓦时 计划2028年应用于轻型电动汽车[2] - 公司全球产能削减20%并裁员9000人 主要因美国和中国市场销售不佳[2] - 采取降低销售及行政开支、优化资产组合等措施以扭转业绩 社长内田诚因业绩恶化自愿减薪50%[2] 日产与本田合并计划 - 公司与本田汽车启动合并 框架已敲定 预计6个月内完成细节对接[2] - 合并后成立控股公司 双方作为子公司运营 目标年销售额超30万亿日元 年营业利润超3万亿日元[2] - 控股公司董事会超半数成员由本田提名 本田持股过半 计划2026年8月上市 合并后两家公司退市[2] 电池行业动态 - 行业首届圆柱电池技术论坛定于2025年2月28日在深圳举办[4] - 多家电池相关企业被提及 包括国轩高科、利维能、诺达智慧、中泽科技等[3]
Honda Faces $12.8M Penalty for Inaccurate Credit Information
ZACKS· 2025-01-20 16:25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围绕本田汽车展开,提及本田金融因提供不准确信息影响客户信用报告被罚款,同时介绍本田销售目标、电动化战略等情况,还指出其动力产品部门面临困境及高研发费用影响近利润,最后给出本田评级并推荐其他排名较好汽车股[1][3][5] 分组1:本田金融罚款事件 - 本田汽车金融子公司美国本田金融公司因提供不准确信息影响数十万本田和讴歌客户信用报告,被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罚款1280万美元 [1] - 疫情期间本田金融允许客户延期还款,但错误将账户报告为逾期,且未妥善调查客户纠纷,需向受影响客户赔偿1030万美元,向受害者救济基金支付250万美元罚款 [2] 分组2:本田销售目标 - 本田以可靠和实惠著称,混合动力车销量增长推动公司销售,今年目标销售100万辆混合动力车,到2030年产量翻倍至200万辆 [3] - 2025财年本田预计销售1306万辆摩托车和297万辆汽车,同比分别增长7%和4%,主要受美国和日本市场销售增长推动 [3] 分组3:本田电动化战略 - 本田目标到2040年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占全球汽车销量100% [4] - 本田计划建立全面垂直整合电动汽车供应链,到2030年在北美将电池成本降低超20%,降低整体生产成本35%,并确保每年生产200万辆电动汽车的电池供应 [4] 分组4:本田面临问题 - 本田动力产品部门因多数市场需求下降,收入持续下滑 [5] - 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先进技术及替代燃料的高研发费用虽利于公司未来发展,但可能限制近期利润率 [5] 分组5:汽车股评级与推荐 - 本田目前Zacks排名为3(持有) [6] - 吉利汽车、蓝鸟公司和艾里逊变速箱控股公司目前Zacks排名为1(强力买入) [6] - 吉利汽车2025财年销售和盈利预计同比分别增长66.62%和149.31%,过去30天2025和2026财年每股收益预期分别提高15美分和38美分 [7] - 蓝鸟公司2025财年销售和盈利预计同比分别增长10.97%和12.14%,过去60天2025财年每股收益预期提高18美分 [7] - 艾里逊变速箱控股公司2024年销售和盈利预计同比分别增长6.10%和11.89%,过去7天2024和2025年每股收益预期分别提高2美分和3美分 [8]
加州大火,豪车成灰,王思聪的布加迪逃过一劫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1-14 14:56
火灾影响 - 加州洛杉矶大火已持续7天,造成至少24人死亡,13000栋建筑被毁,18万人被强制撤离,20万人需准备撤离 [5] - 火灾覆盖面积超过31平方英里,预计财务损失从500亿美元上调至2500-2750亿美元 [5] - 火灾对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打击,约5000种动植物失去栖息地 [5] 豪车损失 - 大量豪车被弃街头,包括奔驰、宝马、保时捷、雪佛兰、福特、特斯拉等品牌,消防部门需用铲车开路 [7] - 多辆二战前经典汽车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典车型被烧毁,包括雪佛兰、MINI Cooper、林肯大陆、克莱斯勒DeSoto等 [11] - 王思聪的布加迪Chiron因半年前转移至日本而幸免于难 [11][13][14] 经销商应对 - 洛杉矶地区部分汽车经销商暂停运营,包括LAcarGUY关闭7家圣莫尼卡门店和1家好莱坞门店 [16] - Group 1 Automotive关闭比弗利山庄梅赛德斯奔驰专卖店 [18] - AutoNation Inc.洛杉矶经销商未受直接影响,但持续关注事态发展 [18] 车企援助 - 通用汽车、本田、现代、马自达、日产、丰田等公司提供捐款和支付援助 [20] - 本田向美国红十字会捐赠50万美元,现代和捷尼赛思捐赠20万美元 [22] - 多家车企提供付款延期、租赁延期服务,以及购车补助等支持措施 [22]
2024美国车市:混动超纯电,小车领涨,电车疯狂打折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1-13 16:10
美国汽车市场销量复苏 - 2024年美国轻型汽车销量达1603.5万辆,增长2.5%,第四季度增长7%,为2019年后首次重返1600万辆以上 [6] - 零售销量增长4%,抵消车队销量下降1%的影响,但整体仍低于2015-2019年1700万辆的水平 [6] - 通用、丰田、福特、本田、现代、捷豹路虎、马自达和三菱市场份额增加,Stellantis、特斯拉、梅赛德斯、极星和沃尔沃份额下降最多 [6] 混合动力汽车表现强劲 - 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增长35.4万辆至144万辆,占市场11%,增长2.4个百分点 [10] - 混合动力车平均销售时间24天,远低于行业平均48天,部分车型需等待2-3个月提车 [8][10] - 丰田、福特、本田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创历史新高,现代和起亚正努力提高产量 [8] 小型车和跨界车需求增长 - 小型跨界车涨幅显著:雪佛兰Trax增84%,本田HR-V增24%,日产Kicks增16%,马自达CX-30增21%,别克Envista暴涨286% [12] - 紧凑型汽车销量增长15%,为行业增幅的六倍 [14] - 大众捷达销量增52%,日产Sentra增40%,本田思域增21%,马自达3增23%,丰田普锐斯增18% [15] 皮卡市场增长放缓 - 大型皮卡销量仅增长0.4%,远低于2023年9.1%的增幅 [19] - Ram和日产(Titan即将停产)是大型皮卡领域仅有的份额下降品牌 [19] - 皮卡领域受疲软住房市场和消费能力下降影响 [21] 通用汽车表现突出 - 通用汽车电动汽车销量增长125%,为2019年以来最佳表现 [23] - GMC品牌创历史销售记录,Sierra、Canyon和Denali子品牌销量创新高 [23] - 雪佛兰Trax和别克Envista两款超小型跨界车销量激增 [23] 促销和折扣力度加大 - 新车库存连续两个月超300万辆,平均促销权益达2880美元,比2023年增加1020美元 [25] - 丰田平均促销福利1507美元,本田2495美元,福特3846美元,日产3775美元 [25] - 混合动力车促销较低(如丰田普锐斯仅659美元),电动汽车折扣最高(起亚EV9折扣从8730美元飙升至18279美元) [25] 品牌销量数据 - 本田销量1,291,490辆,增11%;日产销量865,938辆,增11%;现代销量836,802辆,增4% [28] - 起亚销量782,451辆,增2%;斯巴鲁销量667,725辆,增5%;GMC销量614,177辆,增9% [28] - 梅赛德斯-奔驰销量324,528辆,增9%;奥迪销量196,576辆,降14%;别克销量183,421辆,增10%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