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田技研(HMC)
icon
搜索文档
印度,本田没有退路的选择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9-07 23:06
本田印度战略布局 - 本田宣布在印度设立金融子公司本田金融印度私人有限公司 以自主提供销售融资服务 摆脱当地金融机构限制[4][5] - 印度是本田第九个设立本土金融服务子公司的国家 预计当地摩托车和汽车贷款客户数量将增长[6] - 本田美股盘前因该消息上涨1.5% 从33.98美元升至34.54美元[4] 全球业绩表现 - 2025财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0.2%至1704亿日元 营业利润下滑49.6%至2441.7亿日元[8][9] - 营业利润率从9%降至4.6% 主要因美国关税政策导致1250亿日元营业利润损失[8][9] - 美国关税使整车进口税率升至27.5% 雅阁混动单车关税成本增加约3200美元[10] 电动车战略调整 - 将2030年前电动化投入从10万亿日元缩减至7万亿日元 因市场增长不及预期及政策变动[18] - 暂停加拿大150亿美元电动汽车及电池生产基地投资 停止开发一款大型纯电动SUV[16][18] - 维持204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 但2030年电动车销量占比目标从40%下调至低于30%[15][18] 中国市场困境 - 中国销量从2021年156.15万辆降至2024年85.23万辆 四年累计降幅达45.4%[23] - 2025年1-7月销量同比下滑23.16%至35.99万辆 全年销量或跌破60万辆[23] - 关闭两家中国工厂 年产能从149万台调整为120万台[25] - 7月新车型东风本田S7和广汽本田P7销量分别仅75辆和200辆[29] 印度市场机遇 - 印度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 2023-2024年GDP增速达7.2%和6.7%[31] - 本田在印度汽车销量占比不足2% 2024年销量13.2万辆[34] - 特斯拉宣布在印度投资10亿美元建厂 预计2030年电动车渗透率从2%升至25%[37] - 计划2026年推出印度专属纯电SUV 2027年推出混动SUV[39] - 印度生产成本低于日本 且具备向中东、非洲出口的地理优势[39]
越秀证券每日晨报-20250905
越秀证券· 2025-09-05 05:25
主要市场指数表现 - 恒生指数收报25,058点,单日下跌1.12%,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4.92% [1] - 恒生科技指数收报5,578点,单日下跌1.85%,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4.86% [1] - 沪深300指数收报4,365点,单日下跌2.12%,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0.94% [1] - 道琼斯指数收报45,621点,单日上涨0.77%,年初至今累计上涨7.23% [1] - 标普500指数收报6,502点,单日上涨0.83%,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0.55% [1] - 纳斯达克指数收报21,707点,单日上涨0.98%,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2.41% [1] - 德国DAX指数收报23,770点,单日上涨0.74%,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9.39% [1] 货币与商品市场动态 - 人民币指数报96.570,1个月上升0.90%,6个月下降3.33% [2] - 美汇指数报98.201,1个月下降0.59%,6个月下降7.14% [2] - 欧元/美元报1.165,1个月上升0.71%,6个月上升9.67% [2] - 布伦特原油报67.000美元/桶,1个月下降1.51%,6个月下降2.70% [2] - 黄金报3,542.73美元/盎司,1个月上升5.02%,6个月上升21.42% [2] - 白银报40.961美元/盎司,1个月上升9.49%,6个月上升28.08% [2] 经济数据与事件 - 美国第二季度劳动生产力上升3.3%,创2023年以来最大增幅,产出增长4.4% [9] - 美国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升至23.7万,超出预期的23万,为两个月以来最高 [11] - 美国7月贸易逆差扩大至783亿美元,创四个月新高,进口猛增5.9%至3,588亿美元 [12] - 美国8月ISM服务业PMI升至52,超出预期的51,为六个月以来最高水平 [13] - 香港第三季出口信心指数重回扩张区间,现状指数升至53.3,预期指数升至54.3 [14] - 贸发局上调香港今年出口增长预测至7%-9%,原预测为3% [14] - 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对日本汽车及零部件征收最高15%关税 [15][16]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富卫集团香港及澳门市场新业务年度化保费按年增长103%,新业务价值增长91% [17] - 新鸿基地产全年基础溢利为218.55亿港元,同比略增0.5%,收入增长11.5%至797.21亿港元 [19][20] - 新地香港物业发展毛利率降至12%,去年同期为26%,物业发展溢利减少51%至32亿港元 [20] - 谢瑞麟股权高度集中,19名股东合计持有19.4%股份,股价在8月18日至21日期间上升235.94% [17][18] 板块与个股表现 - 港股通信设备板块表现最佳,单日上涨1.73%,生物技术板块表现最差,单日下跌4.00% [27] - 恒生指数成份股中,百度集团上涨2.13%,中升集团下跌8.85% [24] - 港股主板中,高山企业上涨84.21%,胡桃资本下跌36.36% [24] - 港股通热门股票中,阿里巴巴-W成交额达193.57亿港元,股价下跌3.21% [24] 新股与IPO动态 - 佳鑫国际资源上市后累计上涨193.59%,超额认购倍数2,040.6倍 [31] - 银诺医药-B上市后累计上涨118.52%,超额认购倍数5,340.7倍 [31] - 大行科工拟于9月9日上市,招股价49.5港元,每手100股 [31] - 拟上市新股包括奇瑞汽车、广东金晟新能源、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等 [32] 未来经济数据展望 - 美国8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减前值为7.30万,失业率前值为4.2% [33] - 中国8月出口同比前值为7.2%,进口同比前值为4.1% [33] - 美国8月CPI同比前值为2.7%,核心CPI同比前值为3.1% [33] - 欧元区9月欧洲央行主要再融资利率前值为2.15% [33]
日本汽车、钢铁等制造业利润暴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05 01:14
制造业利润下滑 - 日本制造业2024年4-6月经常利润同比下降11.5% 连续两个季度下滑[1][4] - 制造业11个品类中7个行业利润降幅超10% 包括石油煤炭、钢铁、金属制品、运输机械、化学、商用机械和通用机械[4] - 运输机械行业经常利润同比下降29.7% 钢铁行业暴跌48.2% 金属制品行业下跌36.6%[4] 全产业表现分化 - 除金融保险外全产业经常利润达35.8338万亿日元创季度历史新高[3] - 非制造业经常利润同比增长6.6% 受益于旅游需求坚挺和服务业、运输业增长[3] - 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呈现显著分化态势[3][4]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4月3日和5月3日起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 乘用车关税从2.5%升至27.5%[7] - 美国6月4日起将钢铁和铝制品关税从25%提高至50%[7] - 汽车是日本最重要对美出口产品 2024年整车出口额约6万亿日元占对美出口总额近30%[7] 汽车行业具体受损 - 2024年7月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同比下降28.4%至4220亿日元 出口量减少3.2%至12.35万辆[9] - 丰田季度营业利润因关税损失4500亿日元 全年预计损失1.4万亿日元[11] - 本田净利润同比锐减50.2% 季度营业利润损失1246亿日元[11] - 马自达损失697亿日元 日产损失687亿日元 斯巴鲁损失556亿日元 三菱汽车损失144亿日元[11] 出口贸易数据 - 2024年7月日本对美出口额同比下降10.1%至1.73万亿日元 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8] - 日本整体出口额同比下降2.6% 创4年多来最大降幅[8] - 1069家东交所主板企业合计净利润同比减少12%至12.3万亿日元 时隔3年出现下降[11] 营业利润表现 - 运输机械行业营业利润同比下降30.7% 钢铁行业暴跌55.6% 金属制品行业下跌34.4%[7] - 日本钢铁行业该季度陷入亏损 受关税和市场需求疲软双重影响[7]
本田、日产、三菱扩大产品攻势,混动正成为一致方向
观察者网· 2025-09-04 07:48
日系车企产品攻势与战略调整 - 本田、日产、三菱等日系车企全面扩大产品攻势 [1] 本田及讴歌的混合动力与电动化布局 - 本田计划9月在美国推出停产25年的Prelude轿跑车型 搭载油电混合动力系统 成为产品线中售价最高车型之一 [3] - 本田在CES展会上展示0系列纯电汽车原型车 包括一款电动跨界车和轿车 将于明年首次亮相 [5] - 讴歌计划在产品线中增加混合动力车型 北美畅销的RDX及新RSX跨界车有望率先搭载混动技术 2029年推出ADX小型跨界车的电动化替代品 [8] 日产的混合动力与电动化战略 - 日产计划推出多款混合动力车型以扭转市场下滑局面 包括Rogue(奇骏)、Pathfinder(探陆)及Frontier的电动化版本 [8] - 到2027年春季向美国和加拿大交付近20款全新和升级车型 其中近90%车型将添加电动化版本 保留燃油动力的车型也将提供混动选择 [10] - 下一代Rogue将采用汽油发动机和e-Power混合动力两种形式 Pathfinder下一代车型采用并联混合动力技术 [12] - 英菲尼迪将与日产同步电动化转型 2027年推跨界车型 搭载第三代e-Power混动技术 可选配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12] 三菱的激进电动化变革 - 三菱计划到2031年初将美国产品矩阵增加近一倍 对四款长期燃油驱动车型进行改造 推出内燃机、混动、插电混动和纯电版本 [15] - 共享日产CMF-EV纯电平台 未来十年推电动紧凑型跨界车和运动型乘用车 下一代平台支持多种动力系统 [15] - 2026年推出首款搭载轻混及插电混动系统的Outlander(欧蓝德)车型 明年末推越野版混动车型 [17] 行业背景与市场动态 - IEA预测2025年全球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新车销量同比增长25%至1700万辆 占新车销量25% 2030年占比增至40%以上 [17] - 今年1-4月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同比增加35% [17] - 日本纯电车型市占率仅1.56% 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差近十倍 [19] - 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调整电动化战略 因电动车销量增速放缓及混动车型需求上升 奔驰、宝马等采取"燃油与电动车长期共存"策略 [19]
神车停产,又一汽车巨头扛不住了
投中网· 2025-09-04 05:25
日产GT-R停产与日系车衰落 - 日产GT-R正式停产 标志着传统燃油高性能车时代的重要转折 该车型18年累计产量近4.8万台[6][12] - 日系性能车集体衰退 三菱2015年停产Lancer EVO 斯巴鲁2020年停产WRX STI 本田2022年终止NSX生产[13] - 日产最新季度全球销量同比下滑10% 上半年在日本本土被铃木超越 跌出全球车企销量前十榜单[12] 日系车企财务表现恶化 - 丰田汽车营业利润下降10.9% 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36.9%至8413亿日元[15] - 本田汽车利润同比减幅达50.2% 日产汽车净亏损1157.6亿日元[16] - 日本七大车企预计2025财年总营业利润下降约36% 损失约2.7万亿日元[16] 日系车在华市场严重萎缩 - 2025年上半年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31.52万辆 同比下滑24.2%[16] - 日产同期在华销量27.96万辆 同比下降17.6%[16] - 三菱汽车因转型过慢最终退出中国汽车市场[16] 中国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 -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6万辆 同比增长35.5% 连续10年全球第一[8] - 2025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823.2万辆和822万辆 同比增长39.2%和38.5% 渗透率达45%[18] - 7月单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26.2万辆 同比增长27.4% 渗透率提升至48.7%[18]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扩张 - 2025年1-7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087.3万辆 同比增长24.4% 市场份额达68.6%[8] - 8月国产乘用车终端销量同比增长约24% 有望突破200万辆[8] - 比亚迪1-8月累计销售286.39万辆车 同比增长23% 其中8月海外销售80464辆同比增长146.4%[18] 新势力车企交付量爆发式增长 - 零跑汽车8月交付57066辆 同比增长超88% 连续6个月居新势力销量榜首[20][23] - 小鹏汽车8月交付3.77万台 同比增长169%[20] - 蔚来汽车8月交付3.13万辆 同比增长55.2% 小米汽车交付持续超30000辆[20] - 鸿蒙智行累计交付突破90万辆 奇瑞8月新能源车销售7.12万辆同比增长53.1%[19][20] 行业竞争格局转变 - 新势力竞争从量产竞赛转向10万辆里程碑 现阶段重点转向盈利能力和质量生存[28] - 外资豪华品牌如奔驰、奥迪等纷纷转向与华为鸿蒙生态深度合作[18] - 零跑汽车凭借产品力逆袭 首次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B10车型累计交付突破5万台[23][24][26]
神车停产,又一汽车巨头扛不住了!
日产GT-R停产与日系车衰落 - 日产GT-R正式停产 长达18年的生产周期结束 总产量近4.8万台 [4][5][13][18] - 该车型曾创下50场连胜纪录 被誉为"东瀛战神" 在《头文字D》和《速度与激情》等影视作品中具有标志性地位 [6][14][17] - 日产汽车最新季度全球销量同比下滑10% 连续4个季度亏损 上半年本土市场被铃木超越跌出日系车前三 [18] 日系车企集体业绩下滑 - 日本七大汽车制造商2025财年预计总营业利润下降约36% 损失约2.7万亿日元 [21] - 丰田汽车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36.9%至8413亿日元 本田汽车利润同比减幅达50.2% [20][21] - 日产汽车净亏损1157.6亿日元 三菱汽车退出中国市场 斯巴鲁和本田分别停产WRX STI和NSX车型 [18][21][24] 中国市场日系品牌销量萎缩 - 2025年上半年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31.52万辆 同比下滑24.2% 日产销量27.96万辆 同比下降17.6% [23] - 日系车面临技术代差扩大和用户心智迁移问题 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24]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式增长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6.6万辆 同比增长35.5% 连续10年全球第一 [9] - 2025年1-7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087.3万辆 同比增长24.4% 市占率达68.6% [9] - 2025年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26.2万辆 同比增长27.4% 渗透率达48.7% 1-7月累计销量822万辆 同比增长38.5% [28] 中国车企销量表现 - 比亚迪2025年1-8月累计销售286.39万辆车 同比增长23% 8月海外销售80464辆 同比增长146.4% [29] - 奇瑞集团8月新能源汽车销售7.12万辆 同比增长53.1% [30] - 零跑汽车8月交付57066辆 同比增长超88% 小鹏汽车交付3.77万台 同比增长169% 蔚来交付3.13万辆 同比增长55.2% [32] - 小米汽车8月交付持续超3万辆 理想汽车交付2.85万辆 岚图汽车交付13505辆 同比增长119% [32] 行业转型与技术变革 - 传统豪华品牌如沃尔沃、奔驰、奥迪重新调整电动化战略 转向与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合作 [27][28] - 新能源汽车行业从"烧钱竞赛"转向"质量生存"阶段 新势力品牌进入盈利攻坚期 [33][34] - 中国汽车工业告别"以市场换技术"时代 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赛道建立技术壁垒 [11][24][26]
宗馥莉们的接班焦虑,日本几百年前就解决了
创业邦· 2025-08-29 10:33
文章核心观点 - 日本企业将家族传承视为常态和义务 通过婿养子 孙子辈接班等机制实现稳定传承 形成独特的日式接班文化 而中国面临企业传承难题 需思考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传承的核心价值 [6][13][31] 日本企业接班模式 - 混合接班模式普遍 儿子辈传外人 外人再传回孙子辈 内部管理存在和谐与帮派分化两种情况 [6] - 汽车行业呈现分化:丰田 铃木坚持家族接班 本田 日产倾向去家族化 日产甚至引入外籍高管如卡洛斯·戈恩 [7] - 游戏行业存在世袭制:任天堂二代社长山内积良为婿养子 三代山内溥直接传位孙子 [8] - 制造业代表优衣库柳井正作为二代 将小郡商事发展为全球品牌 [8] 接班成效与案例 - 日本鲜有因二代管理导致破产的大败案例 反而存在大胜案例 [8] - ジャパネットたかた长子旭人转型电商 使销售额增长54% [10] - 黑猫雅玛多前身大和运输出现继承内乱 长子康嗣被老臣排挤出走美国 [10] - 小林制药三代小林章浩强化品牌建设 打造全球爆款产品 但因2024年红曲风波与父亲一同辞职 [11] 家族企业数据与特点 - 日本中小企业约97%为同族公司 其中70%为家族直接控股型企业 [13] - 66%日本企业由家族经营 但传承不依赖控股:SANKYO毒島家族持股超40% 小林制药持股约30% 丰田章男持股仅0.1% [13] - 日式传承特点为多代际考验 偶有大胜 难有大败 以维稳为主 [13] 婿养子制度 - 日本通过婿养子制度实现家族延续:女婿入赘改姓 成为法律家族成员 承担企业责任 [16] - 知名案例包括松下电器平田正治 丰田汽车丰田利三郎 铃木汽车铃木修 任天堂山内积良 安田财阀创始人家族 [17][18][19][20][21] - 制度优势:保留姓氏确保稳定传承 保护女儿地位 消除婆媳矛盾 婿养子获合法继承权 避免产业分散 [22] - 第三方公司专门为经商家庭推荐婿养子 形成高端婚介与咨询结合模式 [23] 孙子辈接班与培养 - 日本存在孙子辈直接接班现象 企业家爷爷通过出钱方式参与培养 [24] - 培养路径包括出国留学(如丰田章男美国UCLA经济学毕业)和打工历练(快消品牌 投行等) [25] - 第二代常作为过渡角色 在公司挂职董事或部门负责人 为子女铺路 [25] 社会文化驱动力 - 企业品牌姓氏化与家族延续神圣化 日本人看重"姓氏+家业"而非血统 [26] - 长子/长女文化强调家庭责任 无论生意规模大小均需继承 [28] - 女性继承人数量超预期 如森大厦株式会社森章传位女儿伊达美和子 因能力突出且子女意愿匹配 [28] - 促进接班驱动力包括:企业平均寿命长 对家业责任感 继承顺位制 温和竞争环境 IPO受推崇 匠人精神 多子女选择 继承税减免等 [29] - 阻碍因素:个人英雄主义弱化 团队作战强化 社会福利高贫富差距小 隐私保护完善 [29][30] 中日对比与传承价值 - 中国平均企业年龄仅二三十年 独生子女政策限制选择 互联网行业削弱接班必要性 [25][31] - 日本制造业传承获得用户信任 坚持爷爷辈价值观 不舍弃小众产品线 避免粗制滥造 [31] - 日本企业运营健康 极少依赖补贴或大额亏损 1990年代占世界500强四分之一 现被中国企业替代但仍有借鉴意义 [31] - 中国财富集中度高 社会流动剧烈 需思考在机会主义环境中传承有形与无形价值的核心 [32]
曾经的混动MPV王者 新款本田奥德赛上市:23.58万起
新浪财经· 2025-08-28 10:07
产品更新 - 本田奥德赛推出2026款年款焕新车型 共6款配置 售价区间23.58-34.08万元[1] - 主要针对配置升级 入门版增加前/后驻车雷达 次入门版配备10.1英寸中控屏和AI智能助理[5][9] - 次入门版新增50W手机无线充电功能 并增加2个摄像头和6个超声波雷达[9] 设计规格 - 延续现款设计 配备宽大进气格栅和全新LED大灯组 侧面保留标准MPV样式[1] - 车尾配备小型车顶扰流板 横向尾灯组与中央镀铬装饰条连接[3] - 车身尺寸为4861*1820*1712mm 轴距2900mm 定位中型MPV[3] 动力系统 - 搭载2.0L混动系统 系统综合功率158千瓦[9] - 匹配E-CVT电子无级变速箱 百公里综合油耗5.88升[9] 市场定位 - 相比车长超过5.2米的国产新能源MPV 奥德赛尺寸较小但灵活性更高[3] - 在国产新能源车型冲击下 该车型市场热度出现下降趋势[1]
Here's Why You Should Retain Honda Stock in Your Portfolio Now
ZACKS· 2025-08-26 17:51
混合动力与电动化战略 - 混合动力汽车在北美市场销售预期增长 公司预计混合动力电动车在北美销售将提升[2] - 2040年实现全球汽车销售100%电动化及燃料电池汽车 目标包括在北美地区至2030年电池成本降低超过20%[3] - 2030年前实现年产能200万辆电动汽车的电池供应保障 并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使整体生产成本降低35%[3] - 与LG能源合作实现年产能40GWh电池 同时与GS汤浅开展电池自主生产[3] - 2024年1月推出全新0系列电动车型 涵盖7款车型从小型到大型 计划2030年前在全球推广[4] - 2027年前在中国市场推出10款电动车型 目标2035年实现该市场100%电动化销售[4] - 2026财年末在日本推出配备四台MPP的微型移动产品 扩展MPP应用场景[4] 财务与股东回报 - 2026财年每股年度股息提升至70日元 较2025财年的68日元有所增加[5] - 2024年12月宣布1.1万亿日元股票回购计划 截至2025年7月31日已回购9365亿日元[5] - 2026财年资本支出预计增长19%至6400亿日元 2024-2031年间总投资达480亿美元(约7万亿日元)[6] 业务表现与挑战 - 2026财年摩托车销量预计达2130万辆 同比增长3.5% 主要由亚洲及其他地区销售增长驱动[2] - 动力产品业务收入下滑 2025财年单位销量下降2.9%至370万台 预计2026财年再减少3万台[6] - 电动业务目标2030年实现5%销售回报率 通过新战略达成自持可持续发展[3] 行业比较企业 - 中国玉柴国际2025年销售及收益预计同比增长54.1%和87.7% 30天内每股收益预期上调0.58美元[9] - 摩丁制造2026财年销售及收益预计同比增长11.3%和14.3% 30天内2026及2027财年每股收益预期分别上调0.11和0.46美元[9] - 蓝鸟公司2025年销售及收益预计同比增长7.7%和16.8% 30天内每股收益预期上调0.30美元[10]
GAC Honda Accord Sets New Guinness World Record for Most Moving Vehicles Weaved Through in 30 Seconds
Newsfile· 2025-08-26 07:54
产品性能突破 - 广汽本田雅阁在30秒内成功穿越17辆移动车辆 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 打破此前由新能源汽车保持的16辆纪录 [1] - 挑战过程采用18辆第十一代雅阁 其中1辆为追逐车辆 17辆作为动态障碍物 追逐车辆需在30秒内完成穿越且全程受吉尼斯官员监督 [3] - "穿越移动车辆"测试对车辆动态性能要求极高 需具备精准转向 快速加速 稳定底盘控制和可靠制动等综合能力 [6] 技术优势体现 - 公司将成功归因于雅阁采用的尖端工程技术 凸显车辆在极限条件下的综合机械素质 [6] - 此次纪录验证了卓越驾驶品质和动态性能仍是衡量汽车产品力的关键标准 [8] 市场定位强化 - 除驾驶体验外 雅阁在可靠性和保值率方面表现突出 长期位居细分市场榜首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