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田技研(HMC)
icon
搜索文档
日本贸易代表达成协议后再赴美,石破茂称落实协定更具挑战性
第一财经· 2025-08-05 08:35
美日贸易协议核心内容 - 美日于7月下旬达成贸易协议 美国对日本汽车关税从25%降至15% 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并开放汽车、卡车、大米等农产品市场 [1] - 协议无书面文本 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赴美敦促落实汽车关税下调承诺 芯片和药品供应链合作也是谈判重点 [1] 汽车关税影响分析 - 新关税税率15%将于8月7日生效 但具体下调时间未明确 高于此前10%税率和原始2.5%水平 [3] - 日本对美出口总额21万亿日元 汽车及零部件占7.2万亿日元(34%) 2024年对美汽车出口量137万辆占总量30%以上 [3] - 15%关税使日本七大车企综合负面影响从3.47万亿日元降至1.89万亿日元 本财年营业利润预计下降25% [4] - 丰田受关税影响金额从1.6万亿日元减至8720亿日元 本田从5600亿日元降至3052亿日元 日产从4700亿日元回落至2561亿日元 [5] 日本车企应对措施 - 日本车企6月将对美出口价格削减19% 创2016年以来最大降幅 通过牺牲利润维持北美市场份额竞争力 [5] - 丰田和本田将于本周公布最新业绩数据 [5] 美国行业反对意见 - 美国汽车政策委员会(AAPC)指出日本进口车极少使用美国零部件 且多数在加拿大、墨西哥组装 低关税损害美国产业利益 [6] - 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批评协议未纠正日本车企长期享受美国市场自由准入红利的问题 [6] - 美系车在日本市场份额不足10% 2024年日本仅进口1.6万辆美国品牌车 同期日本品牌在美销量达588万辆 [6]
关税+日元走强双重夹击之下 汽车巨头丰田与本田迎来业绩大考
智通财经网· 2025-08-04 04:14
业绩表现 - 丰田汽车第一财季营业利润可能出现下滑 尽管上半年全球销量创纪录[1] - 本田汽车的营业利润也可能出现小幅下滑[1] - 日本汽车制造商6月将美国出口价格削减19% 创2016年以来最大降幅[1] 关税影响 - 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日本进口汽车加征12.5%关税 加上原有2.5%税率合计15% 较此前25%水平大幅减少[3] - 美日贸易协议将美国对日本商品关税设定为15% 较威胁的25%关税有所缓和[3] - 日本汽车制造商通过降价促销应对关税动荡 牺牲利润率保持北美市场份额竞争力[1] 市场反应 - 美日贸易协议后 本田与丰田在美国股市ADR涨幅超过10%[3] - 日本大型汽车制造商股价涨幅普遍超过10% 出现"解脱式"超级反弹[3] - 军工防务和零售股遭到大幅抛售 出现等幅度下跌[3] 未来展望 - 丰田将2025年度全球汽车生产目标提高到1000万辆[2] - 晨星预计2026财年本田利润将提高28%[2] - 三菱重工航空防务与航天业务部门利润率可能超出市场预期[4] - 川崎重工防务部门有望推动利润率扩张[4]
金十图示:2025年08月04日(周一)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快讯· 2025-08-04 03:15
汽车行业市值及股价变动 - 小米汽车市值1751.58亿,股价变动-10.4%,成交量6.7亿 [2] - 比亚迪市值1334.41亿,股价变动-11.98%,成交量14.59亿 [2] - 法拉利市值777.46亿,股价变动-12.72%,成交量436.24亿 [2] - 宝马汽车市值579.45亿,股价变动-12.55%,成交量95.02亿 [2] - 梅赛德斯奔驰市值547.21亿,股价变动-11.17%,成交量56.83亿 [2] 国际汽车品牌表现 - 大众汽车市值524.62亿,股价变动-17.4%,成交量103.19亿 [3] - 通用汽车市值500.13亿,股价变动-7.72%,成交量52.53亿 [3] - 保时捷市值448.22亿,股价变动-22.45%,成交量49.2亿 [3] - 玛鲁蒂铃木市值442.4亿,股价变动-12%,成交量140.71亿 [3] - 马恒达汽车市值435.27亿,股价变动-5.24%,成交量36.28亿 [3] 亚洲汽车制造商数据 - 本田汽车市值427.8亿,股价变动+1.24%,成交量31.33亿 [3] - 现代汽车市值357.12亿,股价变动-28.71%,成交量51亿 [3] - 起亚汽车市值291.78亿,股价变动+5.13%,成交量74.11亿 [3] - 赛力斯市值289.9亿,股价变动-2.07%,成交量17.75亿 [3] - 上汽集团市值276.09亿,股价变动-1.44%,成交量2.39亿 [3] 新兴电动车企业动态 - 理想汽车市值259.4亿,股价变动-8.85%,成交量25.24亿 [3] - 小鹏汽车市值172.95亿,股价变动-1.54%,成交量18.05亿 [4] - 蔚来汽车市值108.15亿,股价变动+3.02%,成交量5.01亿 [4] - Leapmotor市值90.42亿,股价变动+3.57%,成交量7.75亿 [4] - VinFast Auto市值79.29亿,股价变动-0.7%,成交量3.39亿 [4] 其他汽车品牌信息 - 塔塔汽车市值274.2亿,股价变动-6.86%,成交量7.45亿 [3] - 斯特兰蒂斯市值253.92亿,股价变动-2.88%,成交量8.79亿 [3] - 吉利汽车市值227.65亿,股价变动+0.77%,成交量2.26亿 [3] - 长城汽车市值225.97亿,股价变动-0.11%,成交量3.02亿 [3] - 日产汽车市值76.38亿,股价变动-1.98%,成交量2.19亿 [4]
金十图示:2025年07月31日(周四)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快讯· 2025-07-31 03:08
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排名 - 小米汽车以1812.78亿美元市值位列榜首[3] - 比亚迪以1346.63亿美元市值位居第二 较前日下跌41.08亿美元[3] - 法拉利以907.83亿美元位列第三 单股市值高达498.79美元[3] 传统车企市值表现 - 宝马汽车市值596.76亿美元 单日下跌11.87亿美元[3] - 梅赛德斯奔驰市值565.72亿美元 单日跌幅达20.03亿美元[3] - 大众汽车市值542.15亿美元 单股价值107.01美元[4] 美系车企市值变动 - 通用汽车市值496.13亿美元 单股52.11美元[4] - 福特汽车市值432.25亿美元 单日下跌8.37亿美元[4] - Rivian市值156.09亿美元 单日微跌0.36亿美元[5] 亚洲车企市值情况 - 玛鲁蒂铃木市值452.59亿美元 单日上涨5.32亿美元[4] - 本田汽车市值434.31亿美元 单日下跌12.83亿美元[4] - 现代汽车集团旗下双品牌合计市值550.55亿美元(现代357.12亿+起亚294.17亿)[4] 中国车企市值分布 - 上汽集团市值277.06亿美元 单日下跌4.02亿美元[4] - 吉利汽车市值228.94亿美元 单日下跌6.69亿美元[4] - 长城汽车市值227.73亿美元 单日下跌3.44亿美元[4] 新能源汽车厂商表现 - 理想汽车市值299.04亿美元 单日下跌10.53亿美元[4] - 赛力斯市值290.34亿美元 单日下跌2.16亿美元[4] - 蔚来汽车市值104.39亿美元 单日下跌4.63亿美元[5] 特色汽车品牌市值 - 保时捷市值466.73亿美元 单日上涨7.76亿美元[4] - 斯特兰蒂斯市值263.96亿美元 单日下跌17亿美元[4] - 雷诺市值109.44亿美元 单日下跌3.36亿美元[5]
本田:6月份全球汽车产量同比下降0.6%,至287,783辆。
快讯· 2025-07-30 06:23
本田:6月份全球汽车产量同比下降0.6%,至287,783辆。 ...
本田大撤退,日系的崩溃
钛媒体APP· 2025-07-30 01:25
本田在华生产基地调整 - 东风本田于2022年1月接手神龙汽车二厂项目并改造为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1] - 2024年7月本田中国宣布将于11月关停武汉东风本田二厂产线 广汽本田也宣布10月关闭广州开发区工厂 [1] - 2025年7月消息显示停产不到一年的东风本田二厂将转为商业地产开发项目 已进入置业偏好调研阶段 [1] 本田新能源车型市场表现 - 本田新能源车型近一年(2024年7月-2025年6月)在华累计销量不足2.4万台 月均不足2000台 [2] - 广汽本田e:NP1和e:NP2近一年销量分别为2062台和3312台 雅阁PHEV和皓影PHEV销量为7265台和3031台 [2] - 东风本田e:NS1和e:NS2销量仅1473台和940台 CR-V PHEV和英仕派PHEV销量为1378台和683台 [3] - 东风本田灵悉L上市9个月累计销量不足1000台 [3] 本田整体销量下滑情况 - 2025年6月东风本田销量2.70万台同比下降23.62% 上半年累计14.90万台同比下降37.40% [7] - 2025年6月广汽本田销量3.00万台同比下降12.61% 上半年累计15.46万台同比下降25.63% [7] - 东风本田2020年销量85.03万台 2024年降至42.82万台 累计降幅49.64% [9] - 广汽本田2020年销量80.58万台 2024年降至47.06万台 累计降幅41.60% [9] 日系三强在华销量对比 - 丰田在华销量拐点在2021年194.40万台 到2024年底累计降幅8.64% [12] - 日产拐点在2018年156.40万台 到2024年底累计降幅55.46% [13] - 本田在2020年达到162.70万台高峰 到2024年底累计降幅44.76% [13] 本田在华发展问题分析 - 新能源转型策略失误 早期依赖"油改电"车型 后续推出的e:N系列和独立品牌表现不佳 [16] - 对中国市场变化反应迟缓 未能及时应对自主品牌崛起和新能源趋势 [16] - 产品开发策略保守 采用"一次开发 两边押注"模式 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 [18][20] - 传统燃油车优势丧失 在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冲击下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21]
中国“电鸡”,驶向东南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13:30
中国电动自行车厂商进军东南亚市场 - 中国电动自行车厂商如雅迪、爱玛、台铃等正加速布局东南亚市场,主要因国内保有量已达3.5亿辆,市场增量有限,而东南亚摩托车家庭渗透率高达75%,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9% [2][3] - 2024年东盟电动二轮车市场规模达10.778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22.32亿美元,2025-2030年CAGR为12.90% [3] 东南亚市场潜力与政策支持 - 东南亚各国推出"油改电"政策:菲律宾对电动摩托车及零部件实施零关税至2028年,越南计划2030年电动两轮车占比达25% [6] - 越南政府计划建设10000个公共充电点,但缺乏统一充电标准可能限制渗透率提升 [6] - Grab在印尼推行"油改电"计划,覆盖20万辆电摩和5万辆改装车,网约车平台加速电动化 [7] 竞争格局与本土化布局 - 日本燃油摩托车品牌(本田、雅马哈等)仍占主导地位,但电动化转型较慢,中国品牌借机切入 [9][10] - 雅迪已在越南开设超400家门店,中国厂商通过本地建厂实现供应链本土化 [10] 东南亚消费者需求与产品特性 - 消费者偏好经济实用型产品:续航100公里以上、低维护成本,注重散热/防水/防锈性能 [12][14] - 中国产业链优势显著:从原材料到组装的完整链条可降低成本,博力威等电池企业在印尼建生产线 [12] - 换电模式被视为关键趋势,发展路径类似中国电动车市场初期政策驱动模式 [12] 市场差异化特征 - 东南亚市场以民用为主,强调充换电经济性及工况兼容性,不同于欧美市场对轻量化/高能量密度的需求 [13] - 非洲市场更关注装载能力,东南亚则侧重日常出行实用性 [14]
金十图示:2025年07月29日(周二)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快讯· 2025-07-29 03:11
汽车行业市值排名 - 大众汽车以5138.4亿市值位居榜首,但单日下跌19.08% [2] - 通用汽车市值5088.9亿,单日微涨0.46% [2] - 玛鲁蒂铃木市值4537.5亿,单日下跌2.37% [2] - 本田汽车市值4532.7亿,单日上涨1.76% [2] - 福特汽车市值4485.5亿,单日跌幅达7.57% [2] 市值变动显著的公司 - 保时捷单日下跌18.32%,市值降至4295.2亿 [2] - 斯特兰蒂斯单日跌幅12.42%,市值2804.4亿 [2] - 现代汽车集团旗下Hyundai Motor单日跌4.72%,市值1968.1亿 [2] - 理想汽车市值3017.9亿,单日下跌4.04% [2] 新兴电动车企业表现 - 小鹏汽车市值1823.7亿,单日微跌0.29% [3] - Rivian市值1650.7亿,单日下跌2.75% [3] - 蔚来汽车市值1071.6亿,单日跌2% [3] - Leapmotor单日逆势上涨1.11%,市值902.7亿 [3] 亚洲车企市值数据 - 塔塔汽车市值2923.3亿,单日跌1.91% [2] - 上汽集团市值2812.5亿,单日下跌2.41% [2] - 广汽集团单日上涨0.35%,市值911.6亿 [3] - 长安汽车市值1609.6亿,单日下跌2.2% [3] 其他国际车企 - 雷诺市值1337.8亿,单日下跌1.82% [3] - 日产市值757.3亿,单日跌幅1.93% [3] - 斯巴鲁市值1396.3亿,单日下跌1.93% [3] - VinFast Auto市值830.3亿,单日跌1.19% [3]
美日车企为何反应大不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9 02:11
关税协议核心内容 - 美日达成关税协议 美国对日本商品征收15%对等关税 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并开放大米、汽车市场 [2] - 汽车关税从原计划25%降至12.5% 加上基础关税2.5%后合计15% 汽车零部件同样调整为15% 钢铁铝关税维持50% [2] - 日本七大车企关税负担从3.47万亿日元降至1.89万亿日元 减少约1.6万亿日元 [6] 汽车行业影响 - 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份额达40% 2024年出口量137万辆占总量30%以上 [3] - 日本本土市场外国品牌仅占6%份额 美国品牌销量极低 2024年进口量仅1.67万辆 [4][9] - 日本车企股价大涨 丰田单日涨幅超15% 日经225指数暴涨近1400点 [6] - 五十铃将在南卡罗来纳州建厂 丰田追加8800万美元投资生产混动部件 [7] 美国车企反应 - 底特律三大车企批评协议 认为对北美制造汽车征收更高关税不公平 [7] - AAPC指出日本进口车美国零部件含量低却享受更低关税 损害美国产业利益 [8] - 美国车企在日本市场面临左舵车、高油耗等产品适应性挑战 [9] 投资与市场开放 - 日本承诺在半导体、钢铁、造船、能源、汽车等领域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 [4] - 协议要求日本增加美国大米进口比例 并开放汽车市场准入 [4] - 白宫称将废除阻碍美国汽车在日本销售的法规 但市场实际开放效果存疑 [8] 行业连锁反应 - 协议为欧盟、韩国提供谈判模板 加剧其达成类似协议压力 [9] - 现代、大众等非日本外资车企股价也随协议公布上涨 [9] - 分析师认为日元贬值20%可部分抵消关税影响 [6]
加氢站关停潮下,氢燃料电池车难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8 09:26
全球氢燃料电池车行业现状 - 氢燃料电池车凭借零排放、长续驶里程等优势成为车企重要布局方向 丰田、现代、本田已推出量产车型(Mirai、Nexo、Clarity) 宝马推出ix5 Hydrogen概念车 [2] - 行业面临"鸡生蛋蛋生鸡"困境:高车价和运营成本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低 加氢站因利用率不足难以盈利 制氢/储运/加氢环节成本高效率低 [2] 美国市场动态 - 加州Mirai车主集体诉讼丰田 指控其夸大加氢网络便利性 实际加氢困难(需长途驾驶/设备故障频发) [3] - 2025年7月美国仅存51座公共加氢站(加州占50座) 较2024年底减少3座 特朗普政策导致清洁能源补贴取消 [4] - 氢价从2022年13美元/公斤暴涨至2024年36美元/公斤 现代Nexo车主同步发起集体诉讼 [4][5] - 产业挫折:尼古拉汽车破产 通用终止5500万美元氢燃料电池合作项目 [5] 欧洲市场困境 - Stellantis终止氢燃料研发 搁置Pro One商用车量产计划 因基础设施不足/缺乏消费激励 [8] - 连锁反应:合资公司Symbio 80%产能需求蒸发 法国Hyvia破产清算(零量产车交付) [9] - 加氢站加速关闭:壳牌关停英国3座 H2 Mobility关闭德国22座 欧盟仅250座加氢站(德国128座) [10][11] - 建设成本达数百万欧元/站 各国政策不统一制约网络建设 [11] 日本市场特点 - 政府2017年推出"氢能社会"战略 但加氢站从2024年161座降至2025年151座(爱知县33座最多) [12] - 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仅8000+辆(2025年目标20万辆) 2023财年销量仅572辆 [13] - 车价高昂:Mirai售价741-861万日元(补贴后仍高于纯电车型) [13] - 丰田展示第三代氢燃料系统(2026年商用) 政府延续补贴政策 选定6个商用车重点推广区域 [14] 韩国市场表现 - 现代推出新一代Nexo(补贴后约20万元人民币) 全国保有量近4万辆但销量从2022年10336辆骤降至2024年不足3000辆 [17] - 加氢站218座(京畿道38座) 但安全事故频发:2024年12月连发加氢站爆炸/火灾事件 [18][19] - 政府计划2025年补贴1.1万辆乘用车+2000辆公交车 氢燃料公交补贴提升至5000韩元/公斤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