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技研(HMC)

搜索文档
触犯经销商利益,索尼·本田合资公司在美被起诉
观察者网· 2025-08-26 02:05
诉讼事件 - 索尼与本田合资公司索尼·本田移动出行公司(SHM)被加州新车经销商协会起诉 指控其直营模式违反加州法律 [1][3] - 诉讼要求法院禁止公司通过直营模式销售电动车并索赔损失 [3] - 诉讼对象包括索尼·本田移动出行公司 索尼·本田美国分公司及本田汽车美国分公司 [1] 法律争议焦点 - 核心争议在于索尼·本田美国分公司是否属于本田汽车美国分公司的关联企业 [1][3] - 加州法律禁止汽车制造商通过关联品牌与授权经销商竞争 [3] - 加州去年生效修正案要求车企必须通过经销商网络销售新品牌车型 [3] 产品与销售策略 - 公司计划于2026年中期在北美交付旗舰款Afeela 1电动车 基础款后续交付 [7] - 车型基础款售价8.99万美元(约64.56万元人民币)旗舰款10.29万美元(约73.89万元人民币) [5] - 采用线上直营为核心销售渠道 当前接受200美元(约1436元人民币)预订金 [3][5] 产品技术特性 - 车型搭载微软开发AI助手 支持对话交互与娱乐内容推荐 [5] - 集成40个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 芯片算力达800 TOPS [7] - 使用虚幻引擎监控模拟周围环境 提供高级辅助驾驶功能 [7] 行业关联方 - 加州新车经销商协会成员包括本田及讴歌品牌销售门店 [3] - 协会主张合资公司直营模式与授权经销商形成直接竞争 [3]
Auto safety regulators probe 1.4M Honda and Acura vehicles over engine failures
New York Post· 2025-08-25 20:26
调查启动 - 美国汽车安全监管机构对超过141万辆本田和讴歌车辆启动调查 涉及发动机故障风险 [1] - 调查涵盖1,410,806辆汽车 包括2016-2020年款的多款车型 [1][4] 故障详情 - 故障根源为连杆轴承损坏 该部件负责固定曲轴和连杆的旋转运动 [2] - 已收到414起发动机故障报告 其中至少4起导致碰撞或起火事故 [1][2] - 目前未发现与该问题相关的伤亡报告 [2] 调查背景 -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于2023年11月就相同问题启动过调查 [1] - 此前调查因故障原因与本田认定的"曲轴制造缺陷"不符而终止 [6] - 本次重启调查旨在进一步评估潜在问题的范围和严重性 [6] 涉及车型 - 讴歌TLX(2018-2020款)和MDX(2016-2020款) [4] - 本田Pilot(2016-2020款)、奥德赛(2018-2020款)和Ridgeline(2017-2019款) [4]
日系车为何不赚钱了?
虎嗅· 2025-08-25 07:50
核心观点 - 日系三巨头丰田、本田和日产本财年一季度均面临利润下滑或亏损 主要受美国关税政策、日元汇率波动及中国新能源转型滞后等多重因素影响 [1][4][6][7] 财务表现 - 丰田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1%至1.17万亿日元 净利润同比大降37%至8414亿日元 [2] - 本田经营利润同比减少49.6%至2441.7亿日元 净利润同比减少50.2%至1966.7亿日元 [3] - 日产净亏损1157亿日元 上年同期净利润286亿日元 同比由盈转亏 [4] 美国关税影响 - 美国对日本输美汽车关税从2.5%升至25%后降至15% 仍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 [4] - 6月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同比下降26.7% [5] - 丰田预计美国关税导致财年营业利润下降1.4万亿日元 其中4-6月减少4500亿日元 [5] - 本田称美国关税使其第一财季营业利润减少约1250亿日元 [5] - 日本七大汽车制造商预计2025财年营业利润合计减少约2.67万亿日元 相当于上财年利润三成多 [6] 汇率波动影响 - 日元汇率升值预计导致丰田本财年利润减少7250亿日元 [6] 中国市场表现 - 7月日系汽车品牌在华零售份额为12.9% 较巅峰期腰斩 [9] - 本田上半年在华销量31.52万辆 同比下滑24.2% [10] - 日产上半年在华销量27.96万辆 同比下降17.6% [10] - 丰田上半年在华销量83.77万台 同比增长6.8% 为近四年首次增长 [11] - 一汽丰田销量37.78万台同比增长16% 广汽丰田销量34.48万台同比增长2.58% [11] 新能源转型举措 - 丰田混合动力产品和新款纯电车型铂智3X因以旧换新政策销量增长 [12] - 雷克萨斯在上海独资设立纯电动汽车及电池公司 [13] - 日产自研纯电车型N7一个半月累计交付破万 6-7月销量均突破6000辆 [13] - 本田将纯电动汽车投资计划从10万亿日元缩减三成至7万亿日元 [13] 个体特殊因素 - 日产自前任CEO戈恩离开后遗留产能、成本问题 合并重组告吹 实施包括上万人裁员和产能削减的重组计划 [13]
财报“透视”:日系车企三强的喜与忧
中国经营报· 2025-08-22 21:13
核心观点 - 日系三强丰田、本田、日产在2025财年第一财季均面临利润收缩困境 主要受美国关税政策、新能源转型投入及供应链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 [1][2][4] - 丰田表现相对稳健 营收增长但利润下滑 本田净利润大幅腰斩 日产出现亏损 [1][3][5] - 中国市场成为关键增长点 丰田和日产销量回升 本田表现疲软 新能源转型策略呈现差异化 [7][8][10] 财务表现 - 丰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至12.2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925.3亿元) 净利润同比下滑36.9%至841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07.04亿元) 营业利润下滑11%至1.1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65.93亿元) [1][3] - 本田营业收入同比微降1.2%至5.3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600.53亿元) 经营利润同比减少49.6%至2441.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8.91亿元) 净利润同比下滑50.2%至1966.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5.78亿元) [1][4] - 日产销售额同比下滑10%至2.7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10.8亿元) 营业亏损79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8.26亿元) 去年同期盈利9.9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811.6万元) [5] 美国关税影响 - 美国对进口汽车追加25%关税 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加税 导致跨国车企利润普遍受损 [4][6] - 丰田因关税损失4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17.65亿元)营业利润 全年预计损失1.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77.11亿元) [3] - 本田预计2025财年因关税导致营业利润损失4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17.68亿元) [4] - 日本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 汽车及零部件关税降至15% 但仍为原税率的六倍 [4] 中国市场表现 - 丰田上半年在华销量达83.77万台 同比增长6.8% 一汽丰田销量同比增长16%至37.78万台 广汽丰田销量同比增长2.58%至34.48万台 [7] - 日产7月中国区销量同比增长21.8%至5.7万台 东风日产销量同比增长19.4%至5.27万台 [8] - 本田7月在华销量同比下滑14.75%至4.48万台 1-7月累计销量同比下滑23.16%至35.99万台 [10] 新能源转型策略 - 丰田通过混合动力产品和新款纯电车型铂智3X实现增长 与华为合作推出搭载HarmonyOS的纯电车型bZ7 [7][8] - 日产N7纯电车型上市50天大定突破2万台 一个半月交付破万台 6月销量6189台环比增长104% 7月交付6455台 [8][9] - 日产计划未来两年在华推出10款新能源车型 追加百亿元人民币投资 2026年前追加100亿元用于技术中心扩建 [6][10] - 本田在中国市场推出东风本田S7和广汽本田P7纯电产品 但月销量未突破百台 [10] 成本控制措施 - 日产通过Re:Nissan战略在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削减方面取得进展 可变成本节省约4000个想法 其中1600个已准备实施 固定成本节省300余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5亿元) [6]
异动盘点0821|中国联通涨超4%,周生生涨近3%,劳氏上调全年销售指引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8-21 04:01
港股市场表现 - 万国数据-SW上半年利润6.9亿元人民币 同比扭亏为盈 目前推进C轮股权融资以支持项目建设和市场拓展 [1] - BOSS直聘-W上半年纯利同比增长85% 平均月活用户增近两成 董事会批准年度股息约8000万美元并宣布不超过2.5亿美元的股份回购计划 [1] - 长城汽车哈弗猛龙2026款上市24小时订单超两万台 坦克500预售表现亮眼 新平台车型持续导入将显著增强利润弹性 [1] - 周生生预计中期持续经营业务盈利增至逾9亿 黄金价格上涨提升毛利率 门市网络整合及成本控制措施贡献溢利增长 [1] - 中国中车210组动车招标落地 年内铁路投资有望维持高位 今年国铁两次动车组高级修招标累计663.5组 [2] - 中广核矿业预期中期亏损至多约9000万港元 同比盈转亏 主因天然铀国际贸易合约受目标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影响 [2] - 特步国际上半年净利润超出高盛预测12% 核心品牌与索尼康品牌零售额增速同比加快 其他收入及收益高于预期 [2] - 中国联通高盛称中期业绩承压但股息增长稳健 下半年盈利压力有望缓解 电信股稳定派息能力及增加派息意愿成股价推动因素 [2] - 玖龙纸业预计年度纯利增长最多190% 成本下滑带动业绩超预期 [2] - 海丰国际亚洲内集运需求强劲 上半年纯利增近八成 收入增长主因集装箱运量增加7.3%及平均运费上涨22.8% [3] 美股市场表现 - 哔哩哔哩独家上线陈奕迅巡演纪录片 线上直播预约观看人数超过8万 [5] - 富途控股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53.11亿港元同比增长69.7% 经调整净利润26.6亿港元同比增长105.2% [5] - 爱奇艺聘请美国银行、中金公司和摩根大通安排香港二次上市 可能筹集2亿至3亿美元资金 [5] - 名创优品野村预计二季度收入按年升19%至48亿元人民币 经营溢利料跌1%至7.44亿元人民币 [5] - 美光科技和台积电下跌 美国或考虑将"补贴换股权"计划扩围至其他芯片公司 [5] - 新氧二季度实现总收入3.79亿元 线下轻医美业务增长迅猛 医美诊疗服务营收1.44亿元同比增速达426.1% [6] - 华住中期纯利同比增长超41% 管理加盟及特许经营业务收入贡献增加 董事会批准每股派息8.1美仙 [6] - 劳氏创年内新高 第二季度业绩超预期并上调全年销售指引 预计总销售额介于845亿至855亿美元之间 [6] - 亚德诺第三财季收入同比增长25%达28.8亿美元 超出分析师预期 调整后每股收益2.05美元超过预期 [6] - 本田汽车在印度设立销售金融服务新公司 将申请非银行金融机构牌照以提供摩托车和汽车销售融资服务 [7]
「美股盘前」明日凌晨2点,美联储将公布7月会议纪要;中概股普涨,百度涨逾1%;大摩:英伟达等超大型科技股被低配;马斯克或放缓成立“美国党”计划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11:08
股指期货表现 - 道指期货跌0.24%、标普500指数期货跌0.20%、纳指期货跌0.24% [1] 中概股盘前表现 - 阿里巴巴涨0.22%,拼多多涨0.28%,网易涨0.80%,京东涨0.45%,腾讯音乐涨0.40%,百度涨1.11% [2] 特斯拉动态 -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放缓成立"第三党"计划,考虑支持美国副总统万斯2028年竞选总统 特斯拉股价跌0.81% [3] 科技股配置情况 - 摩根士丹利指出英伟达、微软、苹果、亚马逊是标普500指数中最被低配的超大型科技股 [4] 雅诗兰黛财报预期 - 雅诗兰黛盘前跌5.4% 分析师预计本季度每股收益为9美分,低于去年同期的64美分 [5] 英伟达评级调整 - TD Cowen将英伟达目标价从175美元上调至235美元,维持"买入"评级 [6] 爱尔康业绩预期 - 爱尔康将2025年净销售额预期从104亿至105亿美元下调至103亿至104亿美元 股价跌近11% [7] 本田印度业务 - 本田在印度设立提供贷款、租赁等销售金融服务的新公司 股价涨1.5% [8] Coherent评级调整 - 摩根士丹利将Coherent目标价从97美元下调至89美元,维持"持股观望"评级 [9] 美联储动态 - 北京时间8月21日凌晨2点将公布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纪要 [10]
美股异动|本田汽车盘前涨1.5% 在印度成立新公司开展金融业务
格隆汇· 2025-08-20 08:57
本田汽车(HMC.US)美股盘前涨1.5%。消息上,本田宣布,已在印度设立提供贷款、租赁等销售金融服 务的新公司。本田表示,将申请非银行金融机构牌照,以便在印度开展金融业务。获得牌照后,该公司 计划开始就其摩托车和汽车产品提供销售融资服务。(格隆汇) | HMC 本田汽车 | | | | --- | --- | --- | | 34,030 + +0.050 +0.15% | | 收盘价 08/19 15:59 美东 | | 34.540 + 0.510 +1.50% | | 盘前价 08/20 04:28 美东 | | 三 3 24 S ~ 9 目 ♥ 白选 | | ● 快捷交易 | | 最高价 34.170 | 开盘价 33.930 | 成交量 85.27万 | | 最低价 33.930 | 昨收价 33.980 | 成交额 2904.42万 | | 平均价 34.062 | 市空区 M 11.64 | 总市值 452.87亿 (m) | | 振 幅 0.71% | 市盈率(靜) 9.36 | 总股本 13.31亿 | | 换手率 0.07% | 市净率 0.566 | 流通值 414.6亿 | | 52 ...
“退无可退”,本田在中国缘何站在悬崖边缘
观察者网· 2025-08-19 07:32
核心观点 - 本田汽车在中国市场面临销量大幅下滑、新能源转型受阻及结构性困境 正通过剥离燃油车资产、削减产能和调整电动化战略应对危机 但转型效果不及预期且财务表现恶化 [1][5][6][9][11][12][14][17][19][20] 资产剥离与产能调整 - 东风汽车集团预挂牌出售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50%股权 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3.71亿元但仍被剥离 [1] - 本田中国总产能从149万辆削减至120万辆 其中广汽本田关闭年产能5万辆的第四生产线 东风本田停产年产能24万辆的第二生产线 [11] - 东风本田发动机产能从每年52万台减少一半 相当于其在华销售燃油车发动机产量的30% [12] 销量表现与市场困境 - 本田中国1-7月累计销量不足36万辆 同比下跌23% 7月销量4.48万辆同比下滑15% 连续第七个月下跌 [6] - 主力车型销量大幅萎缩:雅阁/CR-V/皓影三款合计月销不足3万辆 思域月销不足4000辆 飞度月销不足100辆 [6] - 经销商库存系数达2.0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1.35 [8] 新能源转型进展 - 2025年本田在中国上市新车中新能源占比将达80% 较上年提升10个百分点 [12] - 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不到4.5万辆 新能源份额仅14% 远低于行业均值33.3% [14] - 新推出的纯电SUV东风本田S7和广汽本田P7月销量仅维持不到500辆 同级别市场平均月销达5000辆以上 [14] 战略合作与产品问题 - 与Momenta合作开发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量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与宁德时代深化电池技术研发和供应链合作 [12] - 新能源车型缺乏突破性技术 在智能驾驶和车机交互方面未形成差异化优势 初始售价25万元以上缺乏竞争力 仓促降价6万元后市场仍无起色 [14] 财务表现与目标调整 - 2025财年第一财季净利润1966.7亿日元(约95.7亿元人民币)同比大跌50.2% 销售净额5.34万亿日元(约260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 [19] - 将2030年纯电动车销量目标从30%下调至20% 计划2027-2030年在全球推出13款混动车型 使混动车型销量到2030年达220万辆 [17] - 中止Honda 0 SUV纯电动项目开发 主因美国市场需求疲软和政策红利消失 [19] 质量与品牌声誉 - 2020年因燃油泵缺陷在华召回约190万辆汽车 混动车型因软件缺陷召回6.7万辆 近期再因燃油泵安全隐患召回超过38万辆混动汽车 [10] - 发动机喷油嘴堵塞、车漆脱落、碳罐进水等质量案件频发 早期"机油门"事件引发行业震动 [10] - 日系车"省油耐用"的技术标签受到自主品牌更节能、更智能、更低价且快速迭代产品的冲击 [9]
日系汽车三强发布一季报 市场表现分化加剧
财经网· 2025-08-18 15:41
日本三大车企利润下滑 - 丰田汽车2026财年第一季度销售额12.25万亿日元(同比+3.5%),营业利润1.17万亿日元(同比-11%),净利润8413.5亿日元(同比-37%)[2] - 丰田下调全年业绩预期:经营利润从3.80万亿日元降至3.20万亿日元,净利润从3.1万亿日元下调至2.66万亿日元(同比-44%)[2] - 本田汽车第一财季销售净额5.34万亿日元(同比-1.2%),经营利润2441.7亿日元(同比-49.6%),净利润1966.7亿日元(同比-50.2%)[2] - 日产汽车第一财季营收27069亿日元(同比-9.72%),净亏损1157亿日元(同比由盈转亏),连续第四个季度亏损[3] 车企应对措施 - 丰田宣布将2025年全球产量目标从990万辆上调至约1000万辆,并计划在日本爱知县建立新工厂(2030年代初投产)[3] - 本田调整汽车业务方向:提升智能化水平,放缓电动化并加速混动化[4] - 日产启动"在中国,为中国"战略,追加超100亿投资强化研发能力,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9] - 日产计划到2027财年裁员2万人(占员工总数15%),全球工厂从17家缩减至10家[3] 中国市场表现 - 日系品牌7月在华零售份额12.9%(同比持平),较2020年顶峰时期24.1%下滑过半[1][5] - 丰田上半年在华销量83.77万辆(同比+6.8%),其中一汽丰田37.78万辆(同比+16.3%),广汽丰田36.42万辆(同比+0.6%)[8] - 本田7月在华销量44817辆(同比-14.7%),1-7月累计销量35.99万辆(同比-23.16%)[9] - 日产上半年在华交付27.95万辆(同比-21.3%),较2018年历史峰值156.4万辆大幅下滑[9] 中国乘用车市场格局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零售销量1090.1万辆(同比+10.8%),自主品牌份额达64%(同比+25.7%)[12] - 德系品牌销量180.7万辆(同比-5.3%),日系133.5万辆(同比-9.0%),美系59.3万辆(同比-9.6%),韩系9.7万辆(同比-27.2%)[12]
日系车为何都不赚钱了:本田净利润腰斩,日产巨亏,丰田增收不增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15:22
核心观点 - 日系三大车企2025财年一季度业绩显著分化 丰田实现销量增长但利润下滑 本田净利润腰斩 日产陷入亏损[1] - 美国关税政策是利润下滑的核心因素 对北美市场造成严重冲击 丰田营业利润减少4500亿日元 日产损失687亿日元 本田减少1250亿日元[5][7][8] - 中国市场表现呈现分化 丰田销量增长6.8%且营业利润增长10.4% 日产和本田销量分别下跌21.3%和24%[10][11][14] - 电动化转型策略差异明显 丰田电动化车型占比47.6% 本田缩减投入至7万亿日元 日产依赖单一纯电车型[15][16][17] 销量表现 - 丰田全球交付量241.1万辆 同比增长7.1% 超过本田与日产之和[2] - 本田交付乘用车83.9万辆 同比下降30% 为三强中降幅最大[2] - 日产全球销量70.7万辆 同比下降10.1%[2] - 2025年上半年丰田总销量突破550万辆 同比增长7.4% 领先大众集团超100万辆[2] 财务业绩 - 丰田营业收入12.25万亿日元 同比增长4%[4] - 本田营收5.34万亿日元 同比微降1.2%[4] - 日产营收2.7万亿日元 同比下降9.7% 不足丰田四分之一[4] - 丰田净利润8413亿日元 同比下降37% 营业利润1.17万亿日元下降11%[5] - 本田归母净利润1704亿日元 同比下降50.2% 营业利润2441.7亿日元下降49.6%[5] - 日产净亏损1157.6亿日元 营业亏损791亿日元[5] 北美市场影响 - 北美市场占三家日系车企营收均达四成 丰田销售额5.3万亿日元占40% 本田销量45.7万辆增51%[7] - 美国关税税率从2.5%升至25% 后降至15% 仍高于历史水平[7] - 丰田北美市场营业亏损211亿日元 销量79.4万辆增12.7%但由盈转亏[8] - 丰田全财年预计因关税损失1.4万亿日元 盈利预期从3.8万亿下调至3.2万亿日元[8] 中国市场表现 - 丰田在华销量83.77万辆增6.8% 其中Q1销量45万辆增9.5% 营业利润550亿日元增10.4%[10] - 一汽丰田销量37.78万辆增16% 广汽丰田34.48万辆增2.58%[10] - 日产在华交付27.95万辆跌21.3% 纯电车型N7单月销售6189辆[14] - 本田在华销量31.52万辆跌24% 新推两款纯电SUV尚未形成明显拉动[14] 电动化转型 - 丰田电动化车型销量125.9万辆占比47.6% 混合动力车116.5万辆增16.7%[15] - 本田将电动化投入从10万亿日元缩减至7万亿日元 预计电动汽车亏损6500亿日元[16] - 日产依赖纯电车型N7单点突破 尚未形成核心产品矩阵[17] - 丰田计划2030年代初新建整车工厂 预计2026财年电动化车型占比达49.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