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技研(HMC)

搜索文档
日产考虑出售总部大楼!日本7大车企集体渡劫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8 01:39
日产汽车资产出售计划 - 考虑出售日本横滨全球总部大楼 估值超过1000亿日元(约50.30亿元人民币)[1] - 出售资金用于支付关闭工厂等结构性改革的高额成本[1] - 总部大楼列入2026年3月底前出售的资产清单中[1] 日本车企2024财年业绩表现 - 7大车企总营收100.6767万亿日元(首次突破100万亿)同比增长5%[2] - 7大车企净利润合计58392亿日元 同比下降22.6%(减少17040亿日元)[2] - 日产净亏损6708亿日元 丰田净利润下降3.6% 本田下降24.5% 马自达下降45.1% 斯巴鲁下降12.2% 三菱大跌73.5%[2] - 铃木净利润逆势增长31.2% 得益于印度市场表现[2] - 2025年1-3月季度:丰田净利润6646亿日元(下降33%) 本田净利润305.7亿日元(暴跌87%) 日产净亏损6760亿日元[2] 结构性改革与业务调整 - 日产发布"经营重建计划Re:Nissan" 全球裁员2万人[4] - 全球汽车工厂从17家整合至10家 关闭泰国/墨西哥/阿根廷/印度/日本等地工厂[4] - 九州动力电池工厂项目紧急叫停[4] - 本田将2021-2030财年电动化投资从10万亿日元缩减至7万亿日元[5] - 本田暂停加拿大电动汽车及电池工厂建设计划 推迟约两年[5]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进口车加征25%关税(4月3日起) 对关键零部件加征25%关税(5月3日起)[6] - 日本头部车企处于"每小时损失100万美元"状态[6] - 丰田预计2025财年净利润下降35%至3.1万亿日元(近十年最大跌幅)[6] - 丰田4-5月营业利润预计损失1800亿日元[6] - 本田预计2025财年净利润下降70%至2500亿日元 关税影响营业利润6500亿日元[7] - 日产预计关税造成4500亿日元损失 2025年4-6月营业亏损2000亿日元[7] - 马自达因关税不确定性推迟公布2025财年预期[7] 电动化转型挑战 - 丰田2024财年全球销量1027.4万辆 纯电动车仅14.5万辆(占比1.4%)[10] - 插电混动车16.1万辆(1.57%) 油电混动车444.1万辆(43%)[10] - 本田将增强混动车产品线应对北美市场需求[10] - 2024年丰田在华销量177.6万辆(下降6.9%) 本田85.2万辆(下降30.9%) 日产69.6万辆(下降12.2%)[12] - 北美市场促销费用增加挤压利润 马自达/本田均提高激励措施[13]
金十图示:2025年05月27日(周二)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快讯· 2025-05-27 03:13
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核心观点 - 2025年5月27日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数据及涨跌幅显示行业分化明显 宝马汽车以5423亿美元市值位居榜首 涨幅达1089% [3] - 赛力斯 斯特兰蒂斯等公司市值跌幅显著 分别下跌349%和139% [3] - 新兴电动车企如理想汽车市值29382亿美元 涨幅245% 但小鹏汽车下跌479%至19149亿美元 [3][4] 头部车企表现 - 宝马汽车市值5423亿美元 单日涨幅1089% 位列第一 [3] - 通用汽车市值46812亿美元 下跌569% 排名第二 [3] - 玛鲁蒂铃木市值4604亿美元 微跌12% 但以14606亿美元成交额居首 [3] 中游车企动态 - 保时捷市值44605亿美元 上涨715% [3] - 马恒达汽车市值43452亿美元 涨幅952% [3] - 本田汽车市值41677亿美元 微跌029% [3] 尾部车企数据 - 雷诺市值16489亿美元 上涨178% [4] - 日产市值8685亿美元 微涨015% [4] - VinFast Auto市值8186亿美元 下跌094% [4] 中国车企情况 - 上汽集团市值2624亿美元 下跌257% [3] - 长城汽车市值23153亿美元 下跌194% [3] - 蔚来汽车市值8621亿美元 下跌136% [4] - 零跑汽车市值8371亿美元 下跌187% [4] 注:所有市值单位为十亿美元 涨跌幅为百分比 数据来源于金十数据统计 [3][4][5]
多家车企电池工厂计划生变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25 14:55
电动汽车行业趋势调整 - 汽车制造商普遍下调电动车型销量预测和投资计划,行业从激进电动化转向混合动力协同发展路线[4] - 本田将2030财年电动化投资从10万亿日元下调至7万亿日元(484亿美元),纯电销量目标从30%降至20%[14] - 通用汽车暂停密歇根州电池工厂建设并出售给LG新能源,合资公司Ultium Cells已取消第四座美国工厂计划[10][12] 福特战略收缩与产能共享 - 福特肯塔基州电池工厂(年产能43GWh×2)建成后仅部分投产,将共享产能给日产以应对需求疲软[5] - 福特Model e部门季度亏损8.5亿美元,虽电动车销量从1万增至3.1万辆但仍放弃新E/E架构开发[7] - 日产通过使用福特工厂规避进口关税风险,此前已因45亿美元亏损暂停日本电池厂建设计划[7] 通用与LG新能源合作动态 - LG新能源以约10.7亿美元收购通用持有的密歇根州电池工厂98%完工项目,成为其北美第三工厂[13] - 该交易使LG新能源获得接近投产的现成产能,避免新建工厂更高成本,通用保留Ultium Cells合资权益[13] - 俄亥俄州和田纳西州现有工厂已投产,田纳西工厂2024年4月开始向通用整车厂供应电池[12] 本田战略重心转移 - 推迟加拿大150亿加元(107亿美元)电动车基地建设两年,原计划包括24万辆整车厂和36GWh电池厂[15] - 转向混合动力战略,计划2027-2030年推出13款混动车型,2030年混动销量目标220万辆[14] - 调整俄亥俄州生产线实现燃油车/混动/电动车混产,以应对美国新关税政策影响[15] 企业应对措施 - 日产计划在密西西比州生产电动SUV,2024年3月已确定从SK On采购电池[7] - 本田研究增加美国产能以规避关税,将根据市场变化重新评估加拿大项目[15] - LG新能源强调收购行为是提升北美生产效率和产能的战略举措[13]
一颗“原子弹”炸跑日本金主
36氪· 2025-05-23 12:00
事件概述 - 全球知名电竞俱乐部Team Liquid旗下《彩虹六号》分部巴西选手Lucas Dias在输给日本战队CAG Osaka后,于社交媒体发布一张原子弹爆炸的GIF动图,该动图源自日本广岛原子弹纪录片,引发网友抵制 [1] - 作为Team Liquid冠名赞助商的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宣布终止与俱乐部的赞助合约,此举将对俱乐部营收造成重大打击 [1] - 本田在事件发酵后向俱乐部提出抗议,尽管俱乐部已采取删除推文、选手致歉及内部整改等措施,本田仍在四天后正式解约,理由是选手行为严重背离其企业价值观 [6] 赞助合作影响 - 本田与Team Liquid的合作始于2019年1月,包含高额资金注入,本田为俱乐部提供全套品牌装备,选手参与其商业活动,合作内容被制作成系列纪录片,是电竞营销的经典案例 [3] - 过去六年里,双方在《英雄联盟》、《无畏契约》等项目上深度绑定,使印有本田标识的TL战袍成为电竞粉丝熟悉的视觉符号 [4] - 此次事件导致这段长达六年的赞助佳话终结 [4] 俱乐部应对措施 - Team Liquid对涉事选手Lucas Dias的处罚包括:扣除四个月薪资,将本次赛事1.2万美元奖金及罚金全额捐赠慈善机构,并强制俱乐部全体成员接受为期半年的文化敏感性培训 [6] - 选手辩称失利后情绪激动,在搜索"爆炸"主题GIF时未察觉图像暗含日本历史伤痛,已向CAG Osaka全体成员致歉并获理解 [6] 行业暴露问题:选手素质与管理 - 事件暴露电竞行业对选手素质培养不足及管理松散的问题,选手作为公众人物,其不当言行会给俱乐部和赞助商带来巨大损失 [9] - 许多现役电竞选手在青少年时期便投身事业,导致文化教育等综合素质培养不足,行业早期对选手的管理和教育体系也不够完善 [9][11] - 行业竞争压力大,选手精力集中于提升技术水平,无暇顾及个人行为规范、文化知识学习及品德修养,面对挫折时易出现不当言行 [9] 行业暴露问题:与传统体育的差距 - 与传统体育相比,电竞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存在差距,传统体育拥有从体校到国家队的成熟体系及系统的训练教育资源,而电竞人才培养体系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有待提高 [11] - 传统体育有大量科学研究(如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作为支撑,电竞作为新兴领域,相关科学研究和学术理论尚处于起步阶段 [11] - 传统体育在青少年中有广泛基础,学校体育课程和赛事为培养苗子提供平台,电竞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和培养则受到限制,部分有潜力选手可能过早进入职业化训练,缺乏系统基础教育 [12] - 各国体育管理部门对运动员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管理流程,而电竞行业在人才选拔、培养、转会及赛事组织等方面的管理体系尚不完善 [12] 行业启示与建议 - 电竞核心产业需要实现收入多元化,以星竞威武集团为例,其营收来自数字体育人才经纪、电竞俱乐部、活动制作三大板块,涵盖赛事奖金、赞助费、IP许可、商品销售等多种来源,多元化收入才能让企业健康发展 [14] - 服务好赞助商是行业重要课题,合同应明确禁止涉及敏感话题,并约定违约后果;需对成员进行定期素养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并建立内容审核等内部监督机制 [15] - 应建立舆论监测和预警机制,并制定完善的危机公关应急预案,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 [17] - 精准定位品牌形象以吸引价值观相符的赞助商至关重要,合作案例显示,选手或俱乐部与品牌形象的高度契合能取得显著市场成效 [18] - 合理的创新性能让合作更融洽,例如肯德基为LPL打造的"KI上校"AI,以及NBA的"城市版"球衣赞助权益,均为创新尝试的典范 [18] - 服务赞助商需着眼于长期合作与共同发展,建立互信共赢的关系,以提升商业化程度并增强品牌全球影响力 [20]
日本上市企业2025财年利润或6年来首降
36氪· 2025-05-23 09:50
整体业绩展望 - 日本上市企业2025财年合计净利润预计同比减少7% 为6年来首次下降 [1] - 整体净利润预计达到47.36万亿日元 为2008年3月以来的第二高水平 [3] - 销售额净利润率将近6% 较新冠疫情前的2018财年上升1个百分点 [1] 制造业业绩分析 - 制造业利润预计将减少7% 主要受美国关税和日元升值负面影响 [1] - 汽车行业利润预计大幅减少32% 关税和汇率影响预计拉低行业利润约1.1万亿日元 [1] - 本田汽车利润降幅最大 预计减少70% [1] - 钢铁行业利润预计减少27% 日本制铁利润预计减少43% 受数百亿日元关税影响 [2] - 电子行业受益于生成式AI投资 利润预计实现2%增长 半导体设备巨头Tokyo Electron和爱德万预计创利润新高 [3] 非制造业业绩分析 - 非制造业利润预计减少7% [2] - 海运行业受美国关税影响 日本邮船等3家公司预计关税最多拉低合计利润1700亿日元 [2] - 电力企业利润联袂减少 主要因对核电站的安全投资增加 [2] - 银行因利率上升带来东风 服务业因强劲内需表现良好 但无法弥补整体利润下降 [2] 企业财务状况与应对 - 日本上市企业手头资金在2024年12月底达到约110万亿日元 创历史新高 较2019年3月底增加3成 [3] - 部分企业通过业务转型提升盈利能力 例如抓住AI需求的日立制作所 [3] - 美国关税影响相比新冠疫情导致需求蒸发的影响相对较小 财年之初预计利润降幅接近1成 低于2020年5月时的2成 [2] - 有8%企业未公布2025财年业绩预期 比例低于2020年5月时的6成企业推迟公布 [2]
本田调整发展战略:纯电为混动让路
经济观察网· 2025-05-23 01:48
战略调整方向 - 公司将强化智能化和加速混动化,同时放缓电动化步伐,以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和不确定性[2] - 智能化将成为关键竞争领域,公司将通过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广泛推广智能化技术[2] - 公司将调整动力总成产品矩阵,夯实事业基盘,力争2030年汽车销量达到360万辆以上,其中混合动力车型销量达到220万辆[2] 智能化发展 - 公司正在自主研发新一代ADAS系统,可实现全路况环境下的加速与转向辅助,该技术将优先搭载于2027年投放北美和日本市场的纯电及混动车型[3] - 针对中国市场,公司与Momenta合作开发本土化ADAS系统,预计未来所有在华新车型都将标配该技术[3] - 公司计划自2027年起启用全新品牌标识战略,未来混动主力车型也将采用专属H标[4] 混动化发展 - 公司将混动技术确立为短期战略核心,通过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e:HEV"的迭代升级,新一代混动车型燃油效率将提升超10%[3] - 借助零部件共享与生产优化,预计2030年混动系统成本将较2018年降低50%,较2023年降幅达30%[3] - 2027—2030年间,公司计划在全球推出13款新一代混动车型[3] 电动化调整 - 公司将2030年全球纯电销售占比预期从30%进行了下调,确认纯电车型仍是实现碳中和的终极方案[4] - 公司战略调整涉及产品投放节奏与海外投资时序,加拿大全产业链建设计划将延后[4] - "Honda 0系列"首款车型将于2026年面世,采用中央域控架构和瑞萨电子联合开发的2000TOPS算力芯片[4] 中国市场影响 - 公司在华销量持续下滑,4月终端汽车销量为4.37万辆,同比减少40.83%,1-4月累计销量为20.16万辆,同比减少28.20%[6] - 公司在中国将按照上海车展发布的最新战略,继续加速推进电动化、智能化发展[2] - 放缓电动化步伐可能使合资公司在纯电动车市场的发展速度受到影响,错失抢占市场份额的黄金时机[2][5] 合资公司策略 - 东风本田将在新产品中接入更多中国企业智能化技术,深化与产业链合作实现降本提速[7] - 广汽本田按照"更多引入中国本土智能化技术"的思路发展,既引入本田e:NP系列电动车,也引入烨品牌电动车[7] - 两家合资公司都将加强电动化产品竞争力,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7]
金十图示:2025年05月22日(周四)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快讯· 2025-05-22 03:12
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市值排名 - 宝马汽车以5551亿美元市值位居榜首 [3] - 保时捷以47513亿美元位列第二 [3] - 通用汽车以47466亿美元排名第三 [3] - MS玛鲁蒂铃木以46381亿美元紧随其后 [3] - 马恒达汽车以43359亿美元进入前五 [3] 市值显著增长 - 现代汽车市值34813亿美元 单日涨幅达984% [3] - 理想汽车市值29646亿美元 单日涨幅886% [3] - 小鹏汽车市值18834亿美元 单日涨幅2167% [3] - 长安汽车市值15473亿美元 单日涨幅242% [4] - Zeekr市值7527亿美元 单日涨幅275% [4] 市值显著下跌 - 福特汽车市值41674亿美元 单日跌幅955% [3] - 通用汽车市值47466亿美元 单日跌幅806% [3] - 起亚汽车市值25534亿美元 单日跌幅69% [3] - 斯特兰蒂斯市值30447亿美元 单日跌幅517% [3] - 路西德汽车市值8449亿美元 单日跌幅58% [4] 其他重要数据 - 本田汽车市值42095亿美元 单日涨幅326% [3] - 塔塔汽车市值31289亿美元 单日涨幅34% [3] - 赛力斯市值30489亿美元 单日涨幅188% [3] - 上汽集团市值27505亿美元 单日涨幅385% [3] - 雷诺市值16233亿美元 单日涨幅073% [4]
本田将缩减电动汽车投资规模,福田与华为数字能源携手合作 | 汽车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1 22:39
高通与小米合作 - 高通技术公司与小米集团签署全新多年合作协议 小米旗舰智能手机将持续搭载骁龙8系移动平台 覆盖多个产品代际 在中国及全球市场销售 [1] - 小米将成为首批采用下一代骁龙8系旗舰移动平台的厂商之一 双方计划在智能手机 汽车 AR/VR眼镜 可穿戴设备 平板电脑等边缘侧设备领域推动技术进步 [1] - 合作巩固双方在智能手机及其他设备领域的战略伙伴关系 提升小米旗舰产品市场竞争力 激活移动通讯和智能设备行业业务合作与发展潜力 [1] 福田与华为数字能源合作 - 北汽福田汽车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旨在解决纯电重卡充电 运营痛点 整合双方资源优势 [2] - 合作加速适配兆瓦超充商用车上市 提供高效补能方案 推动行业降本减碳 华为数字能源此前发布重卡兆瓦超充方案 [2] - 合作强化福田在新能源商用车的战略布局 推动汽车行业绿色转型和成本优化 提升市场对相关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信心 [2] 雷诺技术共享 - 雷诺首席执行官表示愿向其他汽车制造商提供技术 以增加共享功能车辆产量 降低制造成本 未因与大众合作失败气馁 [3] - 雷诺已与梅赛德斯等多家对手在特定领域合作 共享技术在小型车和商用车领域或更具价值 因这些领域投资大但利润薄 [3] - 开放技术合作有助于降低整体制造成本及提高效率 可能促进行业内战略联盟发展 优化市场格局 增强持续增长信心 [3] 本田电动汽车投资调整 - 本田汽车因需求放缓 海外环保限制松动 缩减电动汽车投资 转而聚焦混动车型 放弃到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比30%目标 预计届时占比约为20% [4] - 电动化及软件领域投资计划从10万亿日元下调至7万亿日元 计划4年内推13款新一代混动车 为大型汽车开发混动系统 目标2030年混动车销售超220万辆 [4] - 本田已搁置加拿大电动汽车基地建设计划 投资调整显示对电动汽车市场信心不足 转向更为成熟的混动车型 可能影响电动车领域市场竞争力 [4]
削减电动化投资 本田重回混动战略
北京商报· 2025-05-21 16:42
战略调整 - 公司调整电动汽车销量目标 2030年占比低于此前30%的目标 同时增强混动车产品线 计划2027年起四年内推出13款下一代混动车型 [1] - 公司计划到2030年汽车总销量增加360万辆以上 其中混动车销量目标增加220万辆 [1] - 公司将电动化战略投资从10万亿日元减少至7万亿日元 推迟加拿大电动汽车价值链项目约两年 [1][4]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财年营收同比增长6 2%至21 69万亿日元 但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2 2%至1 21万亿日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24 5%至8358 4亿日元 [2] - 2024财年第四财季净利润305 7亿日元 同比暴跌87% [2] - 公司预计2025财年收入同比下降6 4%至20 3万亿日元 营业利润同比下降58 8%至5000亿日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70 1%至2500亿日元 [2] 产品规划 - 公司纯电动车"本田0系列"将于2026年推出首款车型 采用ASIMO OS和AD/ADAS技术 未来车型将实现2000 TOPS算力 [2] - 公司计划2027年在北美和日本投放搭载新一代ADAS的纯电动和混动产品 在中国与Momenta合作开发适合本地环境的ADAS技术 [3] - 公司计划2028年在印度启动电动摩托车工厂生产 目标成为电动摩托车市场份额第一 [4] 供应链与生产 - 公司采取稳健供应链战略 以纯电动和混动混流生产线为核心 优化生产并确保电池等零部件供应 [3] - 公司坚持现地生产现地销售理念 应对政策变化等不确定性 [3] 摩托车业务 - 公司2024财年摩托车销量2057万辆 占全球市场份额40% 在37个国家和地区创历史新高 [3] - 公司预计2030年摩托车市场规模将从5000万辆增至6000万辆 目标占据全球50%份额 营业利润率达到15%以上 [3] 行业趋势 - 传统车企面临电动化研发投入高与市场需求不确定的困境 福特等厂商也削减电动化投资转向混动 [4] - 福特取消大型电动SUV计划 推进混动版本 削减纯电动资本支出占比从40%至30% [4]
Honda Puts EVs in the Rearview: Can Hybrids Power the Next Chapter?
ZACKS· 2025-05-21 13:50
本田电动车战略调整 - 公司削减电动车投资目标30%,从10万亿日元降至7万亿日元(约690亿美元降至484亿美元)[2] - 电动车产量占比目标下调至2030年不足30%,放弃先前更高目标[2] - 暂停加拿大107亿美元电动车工厂项目,主因需求疲软[4] 混合动力车成为新重点 - 计划2027-2030年推出13款新混动车型,包括针对大型车辆的新混动系统[1] - 2030年混动车销量目标提升至220-230万辆,较2024年86.8万辆增长153%-165%[2] - 当前在美国仅销售思域、雅阁、CR-V三款混动车型[1] 行业趋势与竞争环境 - 全球车企放缓电动车推出节奏,因政策放宽排放标准及混动车需求上升[3] - 中国市场面临压力,内燃机车型滞销导致利润下滑,本土品牌电动车竞争激烈[4] - 日产取消日本九州11亿美元电池厂计划,2025财年净亏损6710亿日元(45亿美元)[7] - 丰田将2026年电动车产量目标从150万辆下调至100万辆,降幅20%[8] 财务表现与估值 - 公司股价年内上涨3.7%,跑赢行业平均跌幅1.7%[9] - 远期市销率0.32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价值评分A级[11] - 当前Zacks评级为3(持有)[14] 长期零排放目标 - 仍计划2040年全面转向零排放车辆(含纯电和燃料电池车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