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7

搜索文档
台积电分享在封装的创新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26 01:11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 : 内容 编译自 semiwiki 。 在日前的TSMC OIP生态论坛上,台积公司资深院士兼研发/设计与技术平台副总裁Dr. LC Lu在一个 演讲中指出,人工智能的普及推动了电力需求的指数级增长。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到边缘设备,人工 智能正渗透到各个领域,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新应用注入新的活力。 这些不断发展的模型,包括具身人工智能、思维链推理和代理系统,需要更大的数据集、更复杂的计 算和更长的处理时间。这种激增导致人工智能加速器在五年内每封装功耗增加了3倍,部署规模在三 年内增加了8倍,因此能源效率对于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对此,台积电把战略重点放在先进逻辑和3D封装创新,并结合生态系统协作,以应对这一挑战。从 逻辑微缩开始,台积电的路线图非常稳健:N2将于2025年下半年投入量产,N2P计划于明年投入量 产,A16将于2026年底实现背面供电,A14则进展顺利。 至于N3 和 N5 的增强功能持续提升价值。从 N7 到 A14,等功率下的速度提升了 1.8 倍,而功率效 率提升了 4.2 倍,每个节点的功耗比上一代降低约 30%。A16 的后 ...
“中国设计”,拯救日产
36氪· 2025-09-19 02:38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日产汽车正深陷困境。曾凭借全球首款大众电动汽车Leaf成为行业先驱的日产,如今却在市场的浪潮中逐渐迷失方向。 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先是被特斯拉强势抢占,而后又在比亚迪等中国品牌的激烈竞争下,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当下,日产汽车的财务状况岌岌可危。今年5月,日产宣布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重组计划,包括裁员20,000人以及关闭7家工厂,旨在削减固定成本和变动 成本各2500亿日元。 7月份更是预测4月至9月期间将出现1800亿日元的运营亏损。同时,日产还面临着高额债务的压力,明年到期的债务超过50亿美元。 产品层面的问题则是日产陷入困境的核心症结。 其车型阵容老化、更新换代缓慢的问题已持续多年,直接导致市场竞争力大幅下滑。 他将"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列为"Re:Nissan"复兴计划的核心目标,明确提出:首代新车型的研发周期从当前的52个月压缩至37个月,下一代车型进一步缩短 至30个月,相当于在原有基础上提速40%,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 为实现这一目标,日产对全球设计体系进行了大规模重组。根据2024年9月17日公布的方案,日产关闭了位于圣地亚哥和圣保罗的两家设计工作室,同时 缩减日本 ...
东风本田“换帅” 老将曹东杰回归挑起重担
经济观察网· 2025-09-16 12:25
9月15日,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本田")召开干部大会,对管理层进行重要调整,其中王彬彬任东风本田专务,不再担任东风本田党委书 记、党委委员、工会主席职务;潘建新任东风本田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候选人,不再担任东风本田董事、执行副总经理职务;曹东杰任东风本田董事,推荐 任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 这意味着,东风本田的中方"一把手"已从潘建新变更为曹东杰。 猛士M817的最大卖点是其搭载全套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应用华为乾崑智驾ADS 4、鸿蒙座舱5、乾崑车云、乾崑车控、鲸鳍通信五项科技,成 为"含华量"最高的越野车。 东风本田近几年一直面临转型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在电动车市场,尽管东风本田目前已推出e:N系列、灵犀品牌和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烨品牌,但这些品牌 均未推出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 相比之下,同属于东风体系的合资日系品牌东风日产,其今年推出的N7已在市场上取得不错的成绩。另一日系品牌广汽丰田也凭借铂智3X,在合资新能源 中占据一席之地。 公开资料显示,在出任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之前,曹东杰是东风公司旗下猛士品牌的掌舵者。在更早之前,曹东杰曾长期在东风本田任职。在东风本田刚 刚成立的2004年,曹 ...
本田在中国EV市场掉队了
36氪· 2025-09-12 14:11
本田在华EV销售表现 - 本田4-6月在华EV销量同比下降2%至2900辆 陷入负增长[4][5] - 同期丰田EV销量增长57%至2.6万辆 日产销量增至2.6倍达1.6万辆[5] - 本田新款EV车型"S7"和"P7"未能创造月销超1万辆的热门车型[8] 产品竞争力分析 - 本田S7初始定价25.99万元 上市一个月即降价6万元(降幅23%)[7] - 虽续航达650公里(CLTC)优于特斯拉Model Y的593公里 但驾驶辅助功能不足[7] - 未搭载中国市场普及的领航辅助驾驶(NOA)功能 采用自主Honda SENSING 360+系统[7] - 丰田bZ3X起价10.98万元 日产N7起价11.99万元 均搭载Momenta的NOA技术[8] 竞争对手策略 - 丰田bZ3X在4-6月销售1.7万辆 日产N7上市1个月获1.7万辆订单[4][8] - 本土车企每月推出新款EV制造话题 首发市场印象至关重要[8] - 中国EV市场仅比亚迪等头部厂商实现盈利[9] 本田战略调整 - 将采用Momenta技术提升驾驶辅助功能 适应中国独特交通环境[9] - 搭载DeepSeek的AI语音对话功能 顺应人车交互趋势[9] - 计划从烨系列第三款车采用磷酸铁锂(LFP)电池降低成本[9] - 目标2035年在华实现全系车型电动化[5]
日产全球销量止跌回升,中国N7拉动
日经中文网· 2025-09-05 08:00
全球销量表现 - 2025年7月全球销量同比增长1%至262,745辆 实现16个月来首次同比增长 [2] - 北美地区整体销量增长4%至107,929辆 但美国市场出现下滑 [4] - 日本国内销量同比下降19% 在日本八大汽车厂商中减幅最大 [4] 区域市场分化 - 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2%至57,359辆 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2][4] - 欧洲市场销量依然低迷 与日本市场共同拖累整体表现 [2][4] 产品战略与电动化进展 - 纯电动轿车N7于2025年4月下旬在中国推出 市场表现出色 [2] - 公司计划对电动车型LEAF(聆风)进行8年来首次全面改进 [4]
日产全球销量16个月来重回增长,受中国市场拉动
日经中文网· 2025-08-29 08:00
全球销量表现 - 日产7月全球销量达26万2745辆 同比增长1% [2][4] - 中国市场销量强劲增长22% 达5万7359辆 成为主要拉动力量 [2][4] - 北美地区整体销量增长4% 达10万7929辆 但美国市场出现下滑 [4] 区域市场分化 - 日本国内销量大幅下降19% 在八家日本车企中降幅最大 [4] - 欧洲市场表现萎靡不振 与日本市场共同拖累全球业绩 [2][4] - 中国市场纯电动轿车N7自4月下旬上市后销售表现强劲 [2] 日本汽车行业整体状况 - 日本八家乘用车企业7月全球产量同比减少2% 降至197万8949辆 [4] - 除丰田外七家企业均出现两个月来首次同比下降 [4] - 马自达产量降幅最大达23% 全球产量降至8万6551辆 [4] 生产与出口数据 - 日本八家车企国内产量下降8% 降至70万5101辆 [4] - 海外产量增长2% 达127万3848辆 [4] - 日本出口量下降5% 降至34万54辆 [4] 产品战略布局 - 日产计划年内向日本市场投放八年来首次升级的新款LEAF车型 [4] - 新款LEAF(中国名:聆风)的市场表现将成为公司复苏关键 [4]
全球上半年新车销量:两家中企超日产跻身前10
日经中文网· 2025-08-26 08:00
全球汽车销量排名变化 - 2025年1-6月全球新车销量排名中 日产汽车首次跌出前十 销量同比减少6%至161万辆 为16年来最低水平[1][3] - 比亚迪销量同比增长33%至214万辆 排名从去年同期第十升至第七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销量增长29%至193万辆 从第十一升至第八 两家中国车企首次在上半年超越日产[7][8] - 铃木销量163万辆 以2万辆优势领先日产排名第十 这是自2004年有记录以来铃木首次反超日产[1][8] 日产汽车经营表现 - 公司连续四个季度出现亏损 2025年4-6月最终损益为亏损1157亿日元(2024年同期盈利285亿日元)[3] - 销量下滑导致工厂等固定成本对收益造成压力 经营状况持续低迷[3] - 主力车型大部分新车要到2026年后才能推出 新车型不足问题持续存在[9] 区域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减少18%至27万辆 较2018年高峰时期72万辆减少6成 尽管4月推出性价比高的EV轿车"N7"(售价11.99万元)但整体市场回升仍需时间[3] - 美国市场因混合动力车产品线不足及为控制销售奖金错失关税引发的抢购需求[6] - 日本国内市场销量减少10%至22万辆 创1993年以来最低水平 消费者信任度下降是主要原因[8] 行业竞争环境 - 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价格战加剧 比亚迪7月销量仅微增至34万辆 两位数增长势头受阻[9] - 美国将汽车关税定为15% 高关税成为新常态 新车涨价可能导致销量减少[9] - 日产计划2025年在日本推出纯电动汽车"LEAF"新款车型以扭转局面[1][9]
日系车为何不赚钱了?
虎嗅· 2025-08-25 07:50
核心观点 - 日系三巨头丰田、本田和日产本财年一季度均面临利润下滑或亏损 主要受美国关税政策、日元汇率波动及中国新能源转型滞后等多重因素影响 [1][4][6][7] 财务表现 - 丰田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1%至1.17万亿日元 净利润同比大降37%至8414亿日元 [2] - 本田经营利润同比减少49.6%至2441.7亿日元 净利润同比减少50.2%至1966.7亿日元 [3] - 日产净亏损1157亿日元 上年同期净利润286亿日元 同比由盈转亏 [4] 美国关税影响 - 美国对日本输美汽车关税从2.5%升至25%后降至15% 仍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 [4] - 6月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同比下降26.7% [5] - 丰田预计美国关税导致财年营业利润下降1.4万亿日元 其中4-6月减少4500亿日元 [5] - 本田称美国关税使其第一财季营业利润减少约1250亿日元 [5] - 日本七大汽车制造商预计2025财年营业利润合计减少约2.67万亿日元 相当于上财年利润三成多 [6] 汇率波动影响 - 日元汇率升值预计导致丰田本财年利润减少7250亿日元 [6] 中国市场表现 - 7月日系汽车品牌在华零售份额为12.9% 较巅峰期腰斩 [9] - 本田上半年在华销量31.52万辆 同比下滑24.2% [10] - 日产上半年在华销量27.96万辆 同比下降17.6% [10] - 丰田上半年在华销量83.77万台 同比增长6.8% 为近四年首次增长 [11] - 一汽丰田销量37.78万台同比增长16% 广汽丰田销量34.48万台同比增长2.58% [11] 新能源转型举措 - 丰田混合动力产品和新款纯电车型铂智3X因以旧换新政策销量增长 [12] - 雷克萨斯在上海独资设立纯电动汽车及电池公司 [13] - 日产自研纯电车型N7一个半月累计交付破万 6-7月销量均突破6000辆 [13] - 本田将纯电动汽车投资计划从10万亿日元缩减三成至7万亿日元 [13] 个体特殊因素 - 日产自前任CEO戈恩离开后遗留产能、成本问题 合并重组告吹 实施包括上万人裁员和产能削减的重组计划 [13]
财报“透视”:日系车企三强的喜与忧
中国经营报· 2025-08-22 21:13
核心观点 - 日系三强丰田、本田、日产在2025财年第一财季均面临利润收缩困境 主要受美国关税政策、新能源转型投入及供应链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 [1][2][4] - 丰田表现相对稳健 营收增长但利润下滑 本田净利润大幅腰斩 日产出现亏损 [1][3][5] - 中国市场成为关键增长点 丰田和日产销量回升 本田表现疲软 新能源转型策略呈现差异化 [7][8][10] 财务表现 - 丰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至12.2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925.3亿元) 净利润同比下滑36.9%至841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07.04亿元) 营业利润下滑11%至1.1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65.93亿元) [1][3] - 本田营业收入同比微降1.2%至5.3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600.53亿元) 经营利润同比减少49.6%至2441.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8.91亿元) 净利润同比下滑50.2%至1966.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5.78亿元) [1][4] - 日产销售额同比下滑10%至2.7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10.8亿元) 营业亏损79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8.26亿元) 去年同期盈利9.9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811.6万元) [5] 美国关税影响 - 美国对进口汽车追加25%关税 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加税 导致跨国车企利润普遍受损 [4][6] - 丰田因关税损失4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17.65亿元)营业利润 全年预计损失1.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77.11亿元) [3] - 本田预计2025财年因关税导致营业利润损失4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17.68亿元) [4] - 日本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 汽车及零部件关税降至15% 但仍为原税率的六倍 [4] 中国市场表现 - 丰田上半年在华销量达83.77万台 同比增长6.8% 一汽丰田销量同比增长16%至37.78万台 广汽丰田销量同比增长2.58%至34.48万台 [7] - 日产7月中国区销量同比增长21.8%至5.7万台 东风日产销量同比增长19.4%至5.27万台 [8] - 本田7月在华销量同比下滑14.75%至4.48万台 1-7月累计销量同比下滑23.16%至35.99万台 [10] 新能源转型策略 - 丰田通过混合动力产品和新款纯电车型铂智3X实现增长 与华为合作推出搭载HarmonyOS的纯电车型bZ7 [7][8] - 日产N7纯电车型上市50天大定突破2万台 一个半月交付破万台 6月销量6189台环比增长104% 7月交付6455台 [8][9] - 日产计划未来两年在华推出10款新能源车型 追加百亿元人民币投资 2026年前追加100亿元用于技术中心扩建 [6][10] - 本田在中国市场推出东风本田S7和广汽本田P7纯电产品 但月销量未突破百台 [10] 成本控制措施 - 日产通过Re:Nissan战略在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削减方面取得进展 可变成本节省约4000个想法 其中1600个已准备实施 固定成本节省300余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5亿元) [6]
日产汽车第一财季净收入为2.7万亿日元 财务表现好于预期
中国经营报· 2025-08-22 10:00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157.6亿日元 同比由盈转亏 利润率降至-2.9% [1] - 合并营业亏损791亿日元 优于此前预测的2000亿日元 [1] - 合并净收入2.7万亿日元 全球销量70.7万辆 [1] - 调整半年度预期 预计净销售额5.5万亿日元 亏损1800亿日元 [2] - 维持全年销售额预期12.5万亿日元不变 [2] - 上一财年全球销量334.6万辆 净亏损6709亿日元 [1] 成本控制与资金状况 - 通过Re:Nissan计划第一季度节省300多亿日元成本 [1][3] - 总交付成本转型团队产生约4000个节省成本想法 其中约1600个已准备实施 [3] - 拥有可流动性资金总额3.1万亿日元 包括2.1万亿日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储备和1万亿日元未偿还销售金融公司贷款 [2] - 未使用信贷额度1.8万亿日元可供提取 [2] - 2025年7月通过发行债券筹集约8600亿日元 包括6600亿日元美元欧元计价债券和2000亿日元可转换债券 [3] 战略转型举措 - Re:Nissan计划通过三项关键举措实现2026财年正向营业利润和自由现金流:大幅削减成本、重新定义产品市场策略、加强合作伙伴关系 [2] - 全球制造业务重组已公布7个目标生产基地中5个的减少或整合计划 [4] - 在中国市场实施"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战略 作为全球电动化转型核心支点 [5] - 全球多个市场将利用中国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优势 通过出口或本地化合作丰富产品线 [8] 产品与研发 - 新能源车型从8款增至10款 其中日产品牌从5款增加到9款 [6] - 东风日产将在2026年底前追加100亿元投资用于技术中心扩建 [7] - 研发周期压缩至24个月以内 赋予中国团队车型开发主导权 [7] - 全新第三代日产聆风面向全球消费者需求发布 [5] - N7车型50天实现大定突破2万台 一个半月累计交付破万台 6月销量6189台环比增长104% [7] 市场表现与前景 - N7主要购买者为35岁以下年轻家庭用户 70%为首次购车或其他品牌增换购用户 [7] - Frontier Pro PHEV与N7作为中国首发全球战略车型 将在一年内推向全球市场 [8] - 当前财务表现好于预期 但第二财季销量和利润预计不会比一季度好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