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国产化

搜索文档
一家国产芯片公司的“上车”回忆录
经济观察报· 2025-09-28 11:47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发展 - 芯片产业最困难的是从0到1的破局 一旦完成从0到1 中国企业就非常擅长完成从1到100的持续迭代 [1][2] - 十多年前中国汽车芯片市场几乎被欧美巨头垄断 国产芯片在车企供应链中处于无人问津阶段 五年前情况依然如此 [2] - 2024年汽车模拟芯片CR10占比86.1% 其中海外厂商占比达84.3% 国产芯片渗透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10] 纳芯微发展历程 - 2015年转向门槛更高的工业和汽车电子市场 2016年推出首款汽车级芯片 [4] - 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 叠加智能化浪潮和全球芯片供应短缺 改变了汽车价值构成 [4] - 2022年4月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募得发展资金 2025年4月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上市 [5][19] - 2024年10月完成对麦歌恩收购 并购后在中国磁传感器公司中排名第一 [17] 技术突破与产品布局 - 基于Adaptive OOK信号调制技术的隔离产品解决电动汽车高压安全痛点 [5] - 2023年数字隔离器 隔离采样芯片等产品在国内市场份额位居前列 汽车电子领域出货量达1.64亿颗 [5] - 推出国内首颗集成LIN总线物理层和小功率MOS管阵列的单芯片车用小电机驱动SoC NSUC1610 [5][11] - 2025年发布基于HSMT公有协议的车规级SerDes芯片组 实现视频信号在车内高速无损传输 [6] 市场竞争格局 - 2023年后缺芯潮退去 市场从供给为王切换回存量竞争 海外芯片巨头以威胁性价格冲击中国芯片 [8] - 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尤其是主驱逆变器等高压核心领域 与国际巨头短兵相接 [8] - 数字隔离器 隔离驱动等产品打入头部车企供应链 在国产新能源汽车中占据接近一半市场份额 [8] - 2025年上半年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占比34.04% 汽车电子领域出货量3.12亿颗 汽车芯片累计出货量突破9.8亿颗 [9] 供应链关系变革 -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供应链关系发生深刻变革 传统链式结构被高效扁平网状协同新模式取代 [13] - 主机厂为掌握定义产品和用户体验主动权 必须将触角直接伸向最底层芯片 [13] - 组建专门服务主机厂的销售团队 在新车型规划阶段就介入前期沟通 [14] - 建立极度紧密的沟通机制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以车型为维度管理项目跟踪从设计导入到量产全程 [15] 企业发展策略 - 目标在一辆新能源汽车上提供价值超过2000元的芯片产品 [9] - 摆脱原位替代(me-too)产品困境 围绕应用创新进行针对性设计 [10][11] - 比拼平台化能力和组织能力 构建能让企业不断产生优秀产品的系统 [11] - 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约15% 通过港股上市加快国际化发展并储备资金 [19]
一家国产芯片公司的“上车”回忆录
经济观察网· 2025-09-27 06:54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中国汽车芯片市场曾长期被欧美巨头垄断 国产芯片在五年前仍处于无人问津状态[2] - 2024年纳芯微以汽车模拟芯片收入计位列中国厂商第一名 成为中国模拟芯片代表性企业[2] - 公司从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起步 因较早聚焦汽车电子市场而抓住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机遇[2] 战略转型与技术突破 - 2015年公司决定转向门槛更高的工业和汽车电子市场 避开消费电子红海竞争[3] - 车规级芯片需满足15年以上生命周期要求 认证周期漫长且可靠性标准极高[4] - 2016年推出首款汽车级芯片 2018年后国际贸易摩擦促使芯片国产化成为必选项[4] - 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叠加全球芯片短缺 推动公司隔离类芯片切入三电系统[4] 产品布局与市场表现 - 隔离产品基于AdaptiveOOK信号调制技术 解决电动汽车高压安全痛点[5] - 2023年数字隔离器与隔离采样芯片国内市场份额居前 汽车电子领域出货量达1.64亿颗[5] - 2022年科创板IPO募资用于信号链芯片开发及研发中心建设[5] - 2023年推出国内首颗车用小电机驱动SoC芯片NSUC1610 用于车窗座椅等控制[5] - 2025年发布车规级SerDes芯片组 支持智能座舱多屏互联与ADAS高清摄像头[5] 市场竞争格局 - 2023年后缺芯潮退去 海外巨头以威胁性价格冲击中国芯片企业[7] - 2025年竞争趋于缓和 中国芯片进入与海外巨头正面较量阶段[7] - 在三电系统主驱逆变器等高压领域 竞争重点转向性能可靠性及功能安全全面对标[8] - 公司隔离类产品在国产新能源汽车中占据接近一半市场份额 质量表现可比国际大厂[9] - 2025年上半年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占比34.04% 该领域出货量达3.12亿颗[9] - 累计汽车芯片出货量突破9.8亿颗 目标单辆车提供价值超2000元芯片产品[9] 产业链协同创新 -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供应链关系变革 链式结构转向扁平网状协同新模式[12] - 主机厂为掌握定义权将触角伸向底层芯片 要求芯片选型进入审批流程[13] - 公司组建专门服务主机厂的销售团队 提前介入新车型规划阶段[13] - 建立以车型为维度的项目管理机制 拉通信息减少牛鞭效应[13] 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 - 2024年10月收购磁传感器企业麦歌恩 实现技术协同与市场互补[15][16] - 并购后公司成为中国磁传感器领域排名第一的企业[16] - 选择全面整合而非独立经营 一年内完成人员业务及IT系统融合[17] - 2025年4月递交港交所招股书 拟香港主板上市加速国际化发展[18] - 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约15% 需境外融资渠道支持海外市场经营[20]
摩尔线程IPO过会,参股公司名单曝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1:13
公开资料显示,摩尔线程主要从事全功能GPU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是国内极少数兼顾图形渲 染与AI计算的国产GPU公司,也是行业独角兽企业。 摩尔线程概念股近期表现活跃。21财经·南财快讯记者梳理发现,有多只个股为摩尔线程直接或间接参 股公司。 银河证券最新研报指出,长期看好AI产业链,芯片国产化势在必行。AI驱动半导体成长新动力,半导 体领域需求周期向上,AI成为核心增长动力,模拟芯片周期触底、数字芯片AioT需求爆发、功率半导 体盈利改善、制造稼动率回升、设备业绩强劲、材料内部分化、封测先进封装亮眼;DeepSeek等开源 模型降低部署门槛,推动SoC芯片需求。TWS耳机、智能手表算力需求提升。DDR4短期紧缺(Q2价格 季增18-23%),AI驱动HBM、DDR5需求增长。 甬兴证券指出,持续看好受益先进算力芯片快速发展的HBM产业链、以存储为代表的半导体周期复苏 主线。 (原标题:摩尔线程IPO过会,参股公司名单曝光) 9月26日,上交所官网披露信息显示,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尔线 程")科创板IPO申请通过上交所上市委会议审议。这意味着号称"中国版英伟达"的摩尔线程, ...
摩尔线程IPO过会,参股公司名单曝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1:11
摩尔线程IPO进展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申请于9月26日通过上市委会议审议 拟募资80亿元 有望成为国产GPU第一股 [1][2]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主要从事全功能GPU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是国内极少数兼顾图形渲染与AI计算的国产GPU企业 属于行业独角兽 [2] 参股上市公司表现 - 和而泰直接持股1.03% 年内涨幅达178.53% [3] - ST华通通过基金间接持股0.36% 年内涨幅达285.41% [3] - 中程蓝讯合计持股0.50%(含直接0.335%与间接0.168%) 年内涨幅8.28% [3] - 盗趣科技直接持股0.34% 年内涨幅27.00% [3] - 联美控股通过子公司间接持股0.34% 年内涨幅43.49% [3] - 宏力达通过基金间接持股0.31% 年内涨幅57.23% [3] - 初灵信息通过产业基金间接持股0.02% 年内涨幅55.39% [3] 行业前景与趋势 - AI驱动半导体成长新动力 半导体领域需求周期向上 [3] - DDR4第二季度价格季增18-23% 出现短期紧缺 [3] - AI推动HBM(高带宽内存)和DDR5需求增长 [3] - 开源模型降低部署门槛 推动SoC芯片需求 TWS耳机和智能手表算力需求提升 [3] - 半导体设备板块3个月内涨幅超50% [6]
摩尔线程明日上会,芯片ETF天弘盘中获净申购1200万份,科创综指ETF天弘盘中价格创新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22:45
AI硬件与半导体市场表现 - A股AI硬件方向及半导体硅片概念涨幅居前 芯片ETF天弘(159310)上涨0.46% 溢折率0.15% 盘中频现溢价交易[1] - 芯片ETF成分股中晶合集成涨幅超11% 长电科技、通富微电、恒玄科技等跟涨[1] - 芯片ETF天弘(159310)获净申购1200万份 跟踪中证芯片产业指数 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中芯国际、北方华创、海光信息、寒武纪-U等龙头股[2] 科创板及相关ETF表现 - 科创综指ETF天弘(589860)盘中一度涨超1.4% 最高触及1.355元 创上市以来价格新高[2] - 科创综指ETF成分股上纬新材、品茗科技20CM涨停 迪威尔、晶合集成、聚和材料等跟涨[2] - 科创综指ETF紧密跟踪科创综指 该指数科创板市值覆盖度约97% 覆盖小市值硬科技企业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寒武纪-U、海光信息、中芯国际等科技龙头[2] 半导体行业重大事件 - 长江存储母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 最新估值超1600亿元 位列中国十大独角兽第九[3] - 养元饮品子公司泉泓投资出资16亿元获得长存集团0.99%股份 对应估值1616亿元[3] - 摩尔线程将于9月26日在科创板上会 有望成为国产GPU第一股[3] 机构观点与行业趋势 - 银河证券长期看好AI产业链 芯片国产化势在必行 AI驱动半导体成长新动力[4] - 半导体领域需求周期向上 AI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模拟芯片周期触底 数字芯片AioT需求爆发 功率半导体盈利改善 制造稼动率回升 设备业绩强劲[4] - 甬兴证券持续看好HBM产业链及存储为代表的半导体周期复苏主线[4]
全球芯片涨价潮:台积电或上调50%!中芯国际涨超4%,科创芯片50ETF(588750)涨近2%,昨日强势吸金超1.7亿元!AI驱动芯片供求紧平衡
搜狐财经· 2025-09-24 02:19
全球半导体行业涨价潮 - 台积电某制程明年价格提高逾50% 初期产品以AI和高效运算芯片为主 明年底手机芯片将陆续量产[1] - 三星大幅上调内存和闪存产品价格 DRAM产品涨幅高达30% 交期从单月延长至半年以上 美光和闪迪等竞争对手同步跟进涨价[2] - 美光上季营收劲增46% 本季营收指引空间为122-128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2] AI驱动半导体需求增长 - AI成为半导体核心增长动力 推动模拟芯片周期触底、数字芯片AioT需求爆发、功率半导体盈利改善、制造稼动率回升、设备业绩强劲[3] - DeepSeek等开源模型降低部署门槛 推动SoC芯片需求 TWS耳机和智能手表算力需求提升[3] - DDR4短期紧缺 Q2价格季增18-23% AI驱动HBM和DDR5需求增长[3] 国产AI芯片突破进展 - 多家国产AI芯片性能和商业化落地进程亮眼 加速追赶英伟达高端芯片[3] - 科技大厂自研芯片产品性能及商业化落地表现出众 某科技龙头公布未来三年芯片路线[3] - 昆仑芯凭P800芯片拿下中国移动AI推理设备采购多标包高份额 在互联网和金融等领域落地 阿里芯片显存和带宽超英伟达某芯片 拿下联通三江源智算中心大单[3] 科创芯片指数表现 - 科创芯片50ETF(588750)9月24日深V反转涨1.76% 昨日吸金超1.7亿元[4] - 成分股沪硅产业涨超6% 中芯国际涨超4% 澜起科技、晶晨股份、华虹公司等涨超1% 海光信息、东芯股份等涨幅居前 芯原股份跌超4% 寒武纪、中微公司等跌幅居前[4] - 科创芯片指数聚焦芯片核心环节 "含芯量"更高 弹性强 成长性高[5] 科创芯片指数编制特点 - 选样空间为科创板 近3年芯片上市公司中超九成选择在科创板上市 平均市值占比达96%[6] - 行业分布聚焦芯片"高精尖"上游中游环节 核心环节占比高达95% 高于其他指数[7] - 采用季度调仓 能更敏捷反映芯片产业链发展趋势[8] 科创芯片指数与其他指数比较 - 成分股数量固定50只 行业分布集成电路占77.5% 半导体设备占14.1% 半导体材料占3.4%[9] - 相比中证全指半导体(成分股87只)、国证芯片(30只)和中华半导体指数(50只) 科创芯片指数更聚焦核心环节[9] - 从科创板选取业务涉及半导体材料和设备、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的证券作为样本[9] 科创芯片指数业绩表现 - 2025年H1净利润增速高达71% 全年预计归母净利润增速高达100% 大幅领先同类[10] - 向上修复弹性在同行业指数中最强 924至今最大涨幅高达186.5% 夏普比率和最大回撤表现更优[10] - 涨跌幅弹性高达20% 覆盖芯片产业链核心环节 具备高纯度、高锐度和高弹性特点[11]
本土公司加速芯片国产创新,机构:看好存储领域设备国产化率率先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02:01
东莞证券表示,数据将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新燃料",AI存储容量需求将比2025年增长500倍,占 比超过70%,Agentic AI驱动存储范式改变。一方面,政策强力向算力芯片国产化方向倾斜,另一方 面,本土云厂商陆续上修资本开支,且积极适配主流国产芯片,国产算力生态有望加速构建。除AI算 力芯片外,先进制程晶圆代工、存储、先进封装等环节也有望受益。 本周一(9月22日),受摩尔线程科创板IPO上会催化,GPU概念表现强势,海光信息收涨10.70%,中 芯国际收涨6.25%,两股盘中均刷新历史价格新高。 (本文机构观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亦不代表平台观点,请投资人独立判断和决 策。) 相关ETF方面,重仓两股的半导体设备ETF(561980)亦收涨3.33%,成交额1.9亿元。根据中证指数公 司数据,截至9月19日,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分别为该ETF标的指数第四、第五大权重,占比分别为 10.03%、9.12%。该指数前十大权重还覆盖了中微公司、北方海创、寒武纪、华海清科、长川科技、拓 荆科技等设备、设计龙头股,合计占比超78%。 产品层面,目前AI芯片国产创新正加速推进。消息面上,近期华 ...
研报掘金丨天风证券:维持通富微电“买入”评级,行业景气度持续
格隆汇APP· 2025-09-19 06:36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2亿元 同比增长27.72% [1] - 业绩增长稳健 行业景气度持续 [1] 业务发展 - 手机芯片和汽车芯片国产化进程加快 家电等国补政策持续利好 [1] - 在手机、家电、车载等应用领域提升市场份额 [1] - 在WiFi、蓝牙、MiniLed电视显示驱动等消费电子热点领域成为多家重要客户策略合作伙伴 [1] - 夯实与手机终端SOC客户合作基础 份额不断提升 [1] - 依托工控与车规领域技术优势加速全球化布局 提升整体市场份额 [1] - 大客户AMD业务强劲增长 为营收规模提供有力保障 [1] 技术与产能建设 - 技术研发水平不断精进 [1] - 重大项目建设持续稳步推进 确保满足当前及未来生产运营需求 [1] - 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
峰回路转!中国芯成功突围,华为传来捷报!美企CEO:是特朗普的错
搜狐财经· 2025-09-19 05:14
中美芯片战已经持续8年之久,这场科技与国力的博弈,究竟谁才是赢家? 明眼人都知道,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战背后,全是输家,就算是赢,也是相对的,其背后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当然了,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咱们需要引起重视,这番话看似是发牢骚或者吐槽,但也反映了欧美巨头们真实的心理活动!任何美芯企业都不愿意看到像华 为等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他们打心眼里不高兴!甚至还说出了"不该把芯片卖给中国"的言论。所以说,咱们必须自己有,咱们必须实现自给自足,咱们必 须自己强大! 美AI企业的CEO之所以会这样说,和华为在昨天发布了多款昇腾芯片有直接关系。要知道,在过去很多年间,中国市场绝大多数的AI芯片都依赖美进口, 这也让美AI芯片企业赚的盆满钵满,甚至别人不要的或者淘汰的AI芯片,也能塞给中国企业,话语权、定价权被这些企业握的死死的,这钱赚的钱也是太 痛快了! 之前英伟达凭借着H20在中国赚的盆满钵满,说好听H20是"特供版",实际上就是"缩水版",但其价格却堪比先进AI芯片的价格。但就是因为我们自己没 有,只能忍气吞声,花高价买低货。 但现在呢?在美技术封锁之下,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企业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以华为为代表的国内科 ...
美联储降息落地 哪些资产值得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15:56
9月18日凌晨,美联储如期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这是自2024年12 月以来的首次降息,符合市场普遍预期。此次决议以11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新任理事米兰投 出唯一反对票,主张应降息50个基点以更强力刺激经济。 美联储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此次降息是"风险管理式举措",旨在应对就业市场降温风险, 同时强调当前政策并未进入持续性降息周期。最新点阵图显示,19位官员中有9人预计年内还将再降息 两次(各25个基点),预示着宽松周期的逐步开启。 (2)港股:港股对外部流动性宽松更为敏感,美联储降息周期有望带来全球资金再平衡,A股表现出 较强财富效应,中国资产对外资吸引力明显提升,可关注港股科技ETF(513020)。 (3)A股:海外流动性宽松同样有助于外资进一步流入A股市场,以AI为代表的科技成长板块仍有望继 续引领行情,芯片国产化正在提速,可关注20cm高弹性的科创芯片ETF(589100)。 总体来看,美联储降息落地形成明确的政策锚点,不同资产呈现差异化的受益逻辑:黄金兼具利率对冲 与避险属性,港股受益于流动性宽松与政策协同,A股则聚焦流动性改善扩散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