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化学(600309)

搜索文档
比亚迪供应商,万华化学客户!又一高分子“小巨人”,冲IPO
搜狐财经· 2025-07-04 22:41
资本市场动态 - 资本市场近期呈现复苏迹象,宁德时代、欣旺达、亿纬锂能等巨头密集赴港上市,内地各大板块的受理、问询、批准活动也迎来小高潮 [1] - 近2个月高端化工新材料领域多家企业启动IPO,包括彩客科技、新恒泰、科润新材料、时代华鑫、长裕集团、苏州聚复等,均为行业龙头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天健新材IPO概况 - 天健新材北交所IPO申请获受理,拟发行不超过1427.86万股,募资3.97亿元 [2] - 募资用途包括天行健新材料制造中心项目(二期)19,000万元、研发中心项目4,000万元、东莞奥能改性塑料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8,685.53万元及补充流动资金8,000万元 [3] - 公司成立于2008年,子公司东莞奥能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3] 公司业务与产品 - 专业从事高性能改性工程塑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改性PC、PC合金、改性PA、改性PPS等 [4] - 改性PC销售收入占比稳定在53-59%,PC合金占比20-23% [4] - 2022-2024年产能利用率从83.43%提升至114.13%,产销率保持在96-100%高位 [4] -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3C电子、智能家居、充电桩/枪及储能等领域,并拓展至半导体市场 [5] 客户与财务表现 - 客户包括比亚迪、长安汽车、吉利等汽车品牌,小米、OPPO、华为等3C电子企业,以及欣旺达、闻泰科技等巨头 [5] - 比亚迪为第一大客户,营收占比从2022年26.22%提升至2024年41.70% [5]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从8.3亿元增长至11.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159.3万元、8285.4万元、6352.1万元 [5] - 毛利率从2022年20.34%提升至2023年22.25%,2024年回落至16.09% [5] 产能与生产数据 - 2022-2024年产能从33,975.94吨增至50,328.24吨,产量从28,345.44吨增至57,440.87吨 [6] - 委外加工产品销售量从2022年330.66吨增至2024年2,842.38吨 [6] - 内部领用量从2022年1,198.57吨增至2024年2,223.47吨 [6] 行业格局与竞争 - 全球PC树脂主要生产商包括科思创(全球产能165万吨/年)、SABIC(120万吨/年)、万华化学(120万吨/年) [7] - 国内PC总产能达381万吨,产量230万吨,低端产品已过剩,高端产品国产化率不足30% [7] - 改性PC材料主要生产商包括金发科技、普利特、会通股份、富恒新材等 [7] - 医疗级PC、光学级PC、电子电器用PC等高端产品仍需大力发展 [7]
半导体材料:CMP抛光材料中国突出重围,自主可控不断提升(附46页PPT)
材料汇· 2025-07-04 15:38
CMP技术概述 - CMP技术是集成电路制造中实现晶圆表面平坦化的关键工艺,通过化学腐蚀及机械力耦合实现全局平坦化 [6] - CMP设备包含抛光、清洗、传送三大模块,抛光头将晶圆压抵在抛光垫上完成平坦化处理 [6] -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硅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和封装测试三大领域 [9][10] CMP材料市场 - 抛光液和抛光垫合计占CMP材料市场份额超过80%,其中抛光液占比49%,抛光垫占比33% [15][18] - 全球抛光垫市场规模从2016年6.5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11.3亿美元,CAGR达11.69% [45][49] - 中国抛光液市场规模增速显著高于全球,2016-2021年从12.3亿元增至22亿元,CAGR为12.28% [48][50] 技术壁垒与竞争格局 - 抛光垫市场被陶氏杜邦垄断,2019年市占率达79%,其余主要为美日企业 [57][62] - 抛光液市场Cabot占比33%,日立13%,富士美10%,安集科技作为中国企业占2% [66][67] - 国内鼎龙股份实现抛光垫技术突破,2022年该业务收入达4.57亿元,同比增长48.7% [74][77]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制程节点进步导致CMP步骤增加,7nm以下工艺需30余步抛光 [36][38] - 人工智能发展带动算力需求,ChatGPT参数量增长1496倍刺激芯片需求 [37] - 政策扶持推动国产替代,《"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文件提供支持 [40] 国内企业进展 - 鼎龙股份抛光垫毛利率从2018年16.06%提升至2022年65.54% [77] - 公司布局2万吨抛光液产能项目,预计2023年三季度完成建设 [81] - 安集科技在宁波建设1.5万吨抛光液生产线,突破美日企业垄断 [70] 材料技术特性 - 抛光液由磨料、PH调节剂、氧化剂等组成,按应用分为铜、钨、硅等六大类 [16][19] - 抛光垫寿命仅45-75小时,按材质分为聚合物、无纺布、复合型等四类 [20][22] - 抛光垫沟槽设计影响抛光液流动效率,尺寸增大可提升混合区域但降低更新速度 [53]
21.74亿元主力资金今日撤离基础化工板块
证券时报网· 2025-07-04 09:15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7月4日上涨0.32%,申万行业中13个上涨,银行和传媒涨幅居前,分别为1.84%和0.91% [1] - 美容护理和有色金属跌幅居前,分别下跌1.87%和1.60%,基础化工行业位居跌幅榜第三 [1]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219.26亿元,8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23个行业净流出 [1] 行业资金流向 - 计算机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居首,全天净流入28.11亿元,行业微跌0.05% [1] - 银行行业资金净流入7.58亿元,日涨幅1.84% [1] - 有色金属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最大,全天净流出44.13亿元 [1] - 电力设备行业净流出41.16亿元,电子、国防军工、机械设备等行业净流出较多 [1] 基础化工行业表现 - 基础化工行业今日下跌1.22%,主力资金净流出21.74亿元 [2] - 行业401只个股中41只上涨,4只涨停;354只下跌,4只跌停 [2] - 资金净流入个股121只,其中7只净流入超5000万元 [2] - 华峰超纤净流入资金居首,达1.62亿元,东材科技和利民股份分别净流入1.39亿元和1.24亿元 [2] - 资金净流出个股中12只超5000万元,大东南、万华化学、盐湖股份净流出居前,分别为1.96亿元、1.38亿元和9839.02万元 [2][3] 基础化工个股资金流向 - 资金流入榜中,华峰超纤涨1.83%,换手率16.59%,净流入1.62亿元 [2] - 东材科技涨停,换手率11.12%,净流入1.39亿元 [2] - 利民股份涨5.83%,换手率22.57%,净流入1.24亿元 [2] - 资金流出榜中,大东南涨2.55%,换手率38.91%,净流出1.96亿元 [3] - 万华化学跌0.86%,换手率0.72%,净流出1.38亿元 [3] - 盐湖股份跌2.43%,换手率0.88%,净流出9839.02万元 [3]
金十图示:2025年07月04日(周五)富时中国A50指数成分股今日收盘行情一览:银行、白酒、半导体、物流等板块走高,有色金属、化学制药等走弱,比亚迪跌超1%
快讯· 2025-07-04 07:04
富时中国A50指数成分股行情 - 银行、白酒、半导体、物流等板块走高,有色金属、化学制药等走弱,比亚迪跌超1% [1] 保险行业 - 中国太保市值3829.80亿,成交额9.81亿,股价56.57,下跌0.03% [3] - 中国平安市值3572.99亿,成交额36.96亿,股价37.14,上涨1.38% [3] - 中国人保市值10301.53亿,成交额7.85亿,股价8.66,上涨0.12% [3] 白酒行业 - 贵州茅台市值17865.90亿,成交额40.87亿,股价175.70,上涨0.47% [3] - 山西汾酒市值2143.48亿,成交额10.51亿,股价1422.22,上涨0.05% [3] - 五粮液市值4673.07亿,成交额20.49亿,股价120.39,上涨0.64% [3] 半导体行业 - 北方华创市值2418.45亿,成交额24.36亿,股价135.56,上涨2.13% [3] - 寒武纪-U市值2290.34亿,成交额31.12亿,股价335.15,上涨0.15% [3] - 海光信息市值3150.87亿,成交额15.15亿,股价547.47,上涨0.03% [3] 汽车整车行业 - 比亚迪市值18187.34亿,成交额34.54亿,股价331.00,下跌1.06% [3] - 长城汽车市值1868.42亿,成交额4.39亿,股价5.70,上涨0.09% [3] - 京沪高铁市值2788.76亿,成交额5.94亿,股价21.83,持平 [3] 石油行业 - 中国石化市值2397.81亿,成交额8.63亿,股价15.48,上涨0.35% [3] - 中国有油市值6886.73亿,成交额6.43亿,股价5.68,上涨0.58% [3] - 中远海控市值15739.80亿,成交额7.64亿,股价8.60,下跌0.13% [3] 煤炭行业 - 中国神华市值1877.92亿,成交额12.39亿,股价41.05,上涨1.22% [3] - 陕西煤业市值8156.03亿,成交额6.45亿,股价19.37,上涨1.61% [3] - 宁德时代市值12118.65亿,成交额72.14亿,股价265.80,下跌0.05% [3] 电力行业 - 长江电力市值3603.32亿,成交额20.49亿,股价22.80,上涨0.23% [4] - 东方财富市值7379.61亿,成交额8.29亿,股价30.16,上涨0.43% [4] - 中国核电市值1935.45亿,成交额119.68亿,股价9.41,下跌0.35% [4] 食品饮料行业 - 海天味业市值2269.28亿,成交额16.84亿,股价27.66,下跌0.15% [4] - 中信证券市值4099.36亿,成交额28.30亿,股价19.34,下跌0.04% [4] - 国泰海通市值3409.59亿,成交额3.94亿,股价38.86,上涨0.31% [4] 消费电子行业 - 工业富联市值4728.54亿,成交额30.57亿,股价35.29,上涨1.51% [4] - 立讯精密市值2559.02亿,成交额77.50亿,股价53.26,上涨2.28% [4] - 個瑞医药市值3534.97亿,成交额25.48亿,股价23.81,下跌1.34% [4] 家电行业 - 格力电器市值2618.10亿,成交额9.15亿,股价25.85,上涨0.45% [4] - 海尔智家市值2425.48亿,成交额9.12亿,股价46.74,上涨0.39% [4] - 牧原股份市值2388.87亿,成交额14.45亿,股价43.73,上涨0.81% [4] 物流行业 - 顺丰控股市值2713.44亿,成交额8.32亿,股价54.09,上涨1.63% [4] - 万华化学市值2392.00亿,成交额12.28亿,股价223.80,下跌0.86% [4] - 迈瑞医疗市值1698.29亿,成交额13.56亿,股价47.91,上涨0.97% [4] 有色金属行业 - 紫金矿业市值1669.52亿,成交额8.53亿,股价5.34,上涨0.19% [4] - 中国建筑市值5328.80亿,成交额27.26亿,股价5.92,上涨0.68% [4] - 中国联通市值2446.17亿,成交额7.30亿,股价20.05,下跌1.18% [4]
研判2025!中国聚醚多元醇行业产业链、产量及重点企业分析:结构性矛盾凸显,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4 01:29
行业概述 - 聚醚多元醇是聚氨酯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家具、汽车、家电、建筑保温等行业,通过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环氧化物与含活泼氢的化合物在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生成 [1][2] - 按应用和特性分类,聚醚多元醇可分为软泡聚醚、硬泡聚醚和特种聚醚三大类 [2]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聚醚多元醇行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980-1992年起步阶段(天津石化建成全国最大聚醚装置,年产2万吨),1993-1999年快速发展阶段(1996年产能达26万吨/年,较1994年增长近50%),2000-2010年技术创新阶段(长春吉大建成500吨/年聚醚醚酮装置打破垄断),2010年至今绿色发展阶段(2023年产能达785万吨,产能利用率约63.16%) [4][5] - 绿色发展阶段新增产能集中于POP聚醚、高回弹聚醚等高端产品,行业响应"双碳"战略推动绿色生产技术,如长华化学启动全球首套低温低压制二氧化碳聚醚项目(年产8万吨) [5][6]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包括基础化工原料(环氧丙烷、环氧乙烷等)、起始剂、催化剂、特殊功能单体及生产设备,中游为聚醚多元醇生产制造,下游应用于汽车、软体家具、鞋材等领域 [8] - 环氧丙烷是核心原材料之一,2025年1-5月中国环氧丙烷产量为215.93万吨,同比增长6.52%,供应能力提升有助于缓解原料紧张局面 [10] 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聚醚多元醇产量为548万吨,同比增长7.07%,但产能利用率低于70%,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高端特种聚醚占比不足30%,进口依存度超15% [1][12]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万华化学占据国内7%市场份额,聚醚多元醇产能达159万吨/年,产品覆盖软泡、硬泡、CASE用聚醚及特种聚醚,掌握DMC催化连续化生产技术,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430.68亿元,同比下降6.70% [14][16] - 隆华新材POP聚醚国内市占率近30%,2024年聚醚多元醇业务营业收入为55.13亿元,同比增长12.28%,毛利率为3.84% [14][18] - 长华化学高回弹PPG产品技术领先,产品以软泡聚醚为主(占比超60%) [14] 行业发展趋势 - 绿色转型与高端化发展加速,万华化学计划2025年建成10万吨/年生物基聚醚装置,碳排放较传统工艺降低40%,特种聚醚需求年均增速超15% [20] - 市场需求多元化与结构升级,新能源汽车带动CASE用聚醚需求激增,高端家居市场对零醛环保聚醚需求增长 [21][22] - 产业链整合与全球化布局深化,万华化学环氧丙烷自给率超80%,成本较外购低12%,并在匈牙利建设30万吨/年聚醚基地 [23]
46页PPT详解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
材料汇· 2025-07-03 14:54
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 2023年化工新材料产能约4900万吨/年,产量超3600万吨,产值1.37万亿元,与2022年基本持平但呈现量增价减趋势(锂电池材料产值从5400亿元降至4800亿元)[5] - 产业体系持续健全,形成10大重点领域包括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氟硅树脂、聚氨酯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锂电池材料等[4] - 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光伏级EVA、光学级PMMA、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强高模碳纤维、193纳米光刻胶等产品实现国产化[7][8] 重点技术突破领域 - 高端聚烯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光伏用EVA树脂、茂金属聚丙烯、聚丁烯-1等[10] - 工程塑料:聚碳酸酯、聚苯醚、尼龙56/12等[10] - 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醚醚酮等[10] - 高性能纤维:T1000级碳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10] - 电子化学品:193纳米光刻胶、电子级硅烷、高纯度电子气体等[10][61] 主要企业布局 - 央企:中石油聚焦高端聚烯烃/碳纤维,中石化发展高性能橡胶/纤维,中化控股布局工程塑料/有机硅[11] - 民企龙头:万华化学(聚氨酯/电子化学品)、巨化(氟化工)、兴发(有机硅)、泰和新材(芳纶)等[11] - 细分领域:盛虹(EVA)、东岳(氟化工)、合盛硅业(硅材料)、金发科技(改性塑料)等企业在各自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1] 区域产业集群 - 上海化工园区: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16] - 宁波石化经济区:高性能纤维/石墨烯[16] - 江苏常熟:氟硅材料[16] - 广东惠州: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16] - 山东淄博:聚氨酯/氟硅材料[16] - 全国形成20个特色新材料园区,覆盖所有重点领域[16] 供需结构分析 - 2023年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高端产品自给率普遍低于70%[22] - 预测2025年高端聚烯烃自给率70%、工程塑料70%、电子化学品70%[22] - 传统产品产能过剩,高性能产品如POE弹性体、EVOH等仍依赖进口[29] 电子化学品进展 - 半导体领域:6寸及以下晶圆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率82%,8寸以上仅20%[56] - 显示面板:6代线以上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率约10%[56] - 光刻胶:G线国产化率超60%,KrF部分量产,ArF尚在验证阶段[62] 锂电池材料发展 - 2023年正极材料总产量201.7万吨,其中磷酸铁锂119.6万吨占比59%[70] - 电解液产量89.1万吨,负极材料137万吨,隔膜133.7亿平方米[70] - 重点发展高镍正极、硅基负极、新型锂电隔膜、高电压电解液等[71]
丙烯:供应格局概览
国投期货· 2025-07-03 13: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对全球及中国丙烯行业进行分析,指出全球丙烯产能后续增速或放缓但规模仍上升,中国主导全球丙烯生产格局;中国丙烯产能扩张速度将下降,行业集中度上升,进口依存度和商品化率下滑 [1][9][17] 各部分总结 丙烯全球产能区域分布情况 - 2024年丙烯生产集中在东北亚、北美、西欧,东北亚是最大生产区域,产能占比48.1%,其中中国占比39.4%;北美是重要产区且多用于出口;西欧产能占比9%,为净进口地区且净进口量缓慢增长;中东、东南亚产能占比分别为7.4%、6.5% [1] - 2020 - 2024年全球丙烯产能复合增速为5.9%,2025 - 2027年计划新增超1400万吨/年,到2030年预计增至1.96亿吨,增量集中在东北亚、北美、东南亚 [1] 全球丙烯主要生产企业 头部企业 - 中国石化产能约1300万吨/年,占全球7.6%,以石脑油裂解为主,近年加速布局PDH,国内消费占比超50%,通过东南亚出口巩固区域优势 [4] - 中国石油产能约676万吨/年,占全球4.0%,产业布局东北与西北主导、华东补充,85%产能来自石脑油裂解,竞争力取决于高端产品研发等方面 [4] - 利安德巴塞尔产能约500万吨/年,全球第三,产能分布于北美、欧洲、亚洲,丙烯用于高端衍生品生产,附加值高15% - 20% [5] - 沙特阿美产能约480万吨/年,全球第四,依托资源成本低,产品出口为主,占全球出口量12%,计划2026年新增产能100万吨/年 [5] 区域龙头 - INEOS产能约380万吨/年,欧洲最大,以蒸汽裂解为主,欧洲产能供应本地,通过美国工厂辐射北美 [6] - 巴斯夫产能约300万吨/年,全球第五,2024年投产欧洲首套生物基丙烯装置,目标2030年生物基原料占比达15% [6] - 埃克森美孚产能约280万吨/年,全球第六,产能分布在美国、新加坡、中国 [6] 亚洲新兴力量 - 中景石化产能280万吨/年,全球单厂最大,采用PDH工艺,定位国内PP粉料市场,出口越南、印尼 [8] - 万华化学产能约180万吨/年,全球前十,丙烯用于POE、MDI等高端产品生产 [8] 中国丙烯产能发展情况 结构性过剩问题凸现,产能扩张速度或下降 - 过去五年中国丙烯产能年复合增速14.34%,2025 - 2030年预计新增2215万吨/年,年复合增速5.29%,增速下滑 [9] 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带来行业集中度上升 - 2024年中国丙烯生产企业189家,年产能超百万吨企业13家,占比6.88%,CR10企业产能占比22.77%,未来行业延续多元化、一体化及规模化发展 [11] 工艺路线竞争和区域发展概况 - 国内丙烯生产工艺多样,丙烷脱氢发展迅速冲击石脑油裂解市场份额,PDH装置产能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西北以CTO装置为主,华东沿海以MTO装置为主 [13] - 2020 - 2024年华东地区产能增长856万吨,年均复合增速14%,2024年占全国29%;山东产能增长781万吨,年均复合增速21%,2024年占全国21%,未来扩产以PDH为主 [15] 丙烯进口依存度以及商品化率不断下滑 - 中国丙烯进口依存度自2014年的14.1%降至2024年的3.3%,预计将进一步降低 [17] - 2025年中国丙烯商品量预计降至790万吨,商品化率预计跌至13.3% [17]
基础化工行业资金流出榜:中毅达、凯美特气等净流出资金居前
证券时报网· 2025-07-03 09:17
市场表现 - 沪指7月3日上涨0.18%,申万行业中24个上涨,电子、电力设备涨幅居前,分别为1.69%、1.38%,煤炭、交通运输跌幅居前,分别为1.16%、0.28% [2] - 基础化工行业上涨0.22%,401只个股中198只上涨,3只涨停,183只下跌,1只跌停 [3] 资金流向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45.11亿元,9个行业净流入,电子行业净流入78.20亿元居首,医药生物净流入13.82亿元 [2] - 22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机械设备净流出23.17亿元最多,基础化工净流出19.08亿元,国防军工、传媒、电力设备净流出较多 [2] - 基础化工行业136只个股资金净流入,5只净流入超5000万元,大东南、新和成、万华化学分别净流入1.29亿元、1.29亿元、9494.29万元 [3] - 基础化工行业12只个股资金净流出超5000万元,中毅达、凯美特气、石英股份净流出居前,分别为2.79亿元、2.09亿元、1.08亿元 [3] 个股表现 - 基础化工行业资金流入榜中,大东南涨9.95%,换手率34.89%,主力资金流入1.29亿元,新和成涨3.32%,主力资金流入1.29亿元,万华化学涨0.65%,主力资金流入9494.29万元 [4][5] - 基础化工行业资金流出榜中,中毅达跌6.03%,主力资金流出2.79亿元,凯美特气涨6.42%,主力资金流出2.09亿元,石英股份跌2.60%,主力资金流出1.08亿元 [6][7]
金十图示:2025年07月03日(周四)富时中国A50指数成分股今日收盘行情一览:证券、消费电子、家电等板块收高,石油、煤炭等板块收低,银行、保险等板块涨跌不一
快讯· 2025-07-03 07:05
富时中国A50指数成分股行情 板块表现 - 证券、消费电子、家电等板块收高 [1] - 石油、煤炭等板块收低 [1] - 银行、保险等板块涨跌不一 [1] 保险行业 - 中国太保:收盘价55.80,涨幅+0.08%,市值3825.38亿,成交额5.06亿 [3] - 中国平安:收盘价37.15,跌幅-0.02%,市值3573.96亿,成交额18.17亿 [3] - 中国人保:收盘价8.65,跌幅-0.46%,市值10161.31亿,成交额6.14亿 [3] 白酒行业 - 贵州茅台:收盘价1415.60,涨幅+0.43%,市值17782.74亿,成交额34.57亿 [3] - 五粮液:收盘价175.62,涨幅0.00%,市值2142.50亿,成交额10.02亿 [3] - 山西汾酒:收盘价119.62,涨幅+0.37%,市值4643.18亿,成交额14.64亿 [3] 半导体行业 - 北方华创:收盘价135.36,涨幅+1.60%,市值2368.09亿,成交额13.25亿 [3] - 寒武纪-U:收盘价547.30,涨幅+0.40%,市值2289.63亿,成交额21.74亿 [3] - 海光信息:收盘价328.17,跌幅-0.15%,市值3146.22亿,成交额12.38亿 [3] 汽车整车与铁路公路 - 比亚迪:收盘价334.56,涨幅+1.18%,市值18382.95亿,成交额41.24亿 [3] - 长城汽车:收盘价21.81,跌幅-0.05%,市值1866.71亿,成交额2.60亿 [3] - 京沪高铁:收盘价5.70,跌幅-0.70%,市值2788.76亿,成交额4.42亿 [3] 石油与航运港口 - 中国石化:收盘价15.50,涨幅+1.57%,市值6862.48亿,成交额6.86亿 [3] - 中国石油:收盘价8.55,跌幅-0.53%,市值15648.29亿,成交额7.06亿 [3] - 中远海控:收盘价5.66,跌幅-0.58%,市值2400.91亿,成交额11.16亿 [3] 煤炭与电池行业 - 陕西煤业:收盘价19.38,跌幅-2.74%,市值1878.89亿,成交额11.65亿 [3] - 宁德时代:收盘价262.59,跌幅-1.32%,市值8026.88亿,成交额7.32亿 [3] - 中国神华:收盘价40.40,涨幅+4.85%,市值11972.29亿,成交额87.47亿 [3] 电力与互联网服务 - 东方财富:收盘价9.37,跌幅-0.53%,市值1927.22亿,成交额28.11亿 [4] - 长江电力:收盘价22.88,涨幅0.00%,市值3615.96亿,成交额4.54亿 [4] - 中国核电:收盘价30.09,涨幅+0.75%,市值7362.49亿,成交额65.67亿 [4] 食品饮料与证券 - 中信证券:收盘价19.28,涨幅+1.43%,市值4100.85亿,成交额9.33亿 [4] - 国泰君安:收盘价27.67,涨幅+0.42%,市值3399.01亿,成交额20.00亿 [4] - 海天味业:收盘价38.92,涨幅+0.05%,市值2272.78亿,成交额3.18亿 [4] 消费电子与化学制药 - 工业富联:收盘价35.77,涨幅+0.42%,市值3482.54亿,成交额78.12亿 [4] - 立讯精密:收盘价23.28,涨幅+10.02%,市值4623.28亿,成交额67.75亿 [4] - 恒瑞医药:收盘价52.47,涨幅+5.45%,市值2593.82亿,成交额15.37亿 [4] 家电与农牧饲渔 - 格力电器:收盘价25.75,涨幅+0.26%,市值2606.33亿,成交额10.09亿 [4] - 海尔智家:收盘价46.53,涨幅+0.66%,市值2369.75亿,成交额9.77亿 [4] - 牧原股份:收盘价43.38,涨幅+1.90%,市值2416.10亿,成交额17.68亿 [4] 物流与医疗器械 - 迈瑞医疗:收盘价47.45,跌幅-1.70%,市值2369.03亿,成交额12.42亿 [4] - 万华化学:收盘价220.20,涨幅+0.65%,市值2669.80亿,成交额16.95亿 [4] - 顺丰控股:收盘价54.56,跌幅-2.13%,市值1713.05亿,成交额14.39亿 [4] 通信服务与有色金属 - 中国联通:收盘价5.33,涨幅0.00%,市值1666.39亿,成交额6.70亿 [4] - 中国建筑:收盘价5.88,涨幅+0.59%,市值2429.64亿,成交额9.31亿 [4] - 紫金矿业:收盘价20.29,涨幅+0.86%,市值5392.59亿,成交额27.85亿 [4]
2025年上半年市值500强榜单出炉 山东21家A股上市公司位列其中
搜狐财经· 2025-07-03 01:59
中国上市企业市值500强榜单分析 榜单整体情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上市企业市值500强榜单显示市场整体韧性与活力 头部企业保持稳定 腾讯控股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占据市值榜前三名 [2] - 市值突破万亿元大关的企业数量维持在14家 与一季度持平 显示超大型企业的市场主导地位稳固 [2] - 500强企业的平均市值 中位数市值和最低市值均较一季度增长 分别达到1601亿元 692亿元和355亿元 市场整体价值稳步提升 [2] - 上半年共有31家新企业跻身500强榜单 包括影石创新 中策橡胶等新上市公司 以及三生制药 常山药业等市值排名大幅提升的企业 [2] 区域表现 - 上海和香港成为上半年总市值增长的亮点区域 香港市场总市值增长9.67% 得益于金融股强劲表现及部分A股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2] 行业表现 - 金融业持续占据主导地位 总市值相比一季度大幅增长13.13% 达到211210亿元 [3] - 医疗保健和工业板块表现强劲 市值分别增长10.22%和7.75% [3] - 可选消费 日常消费和房地产板块市值有所缩减 [3] - 信息技术板块是500强企业最集中的行业 工业和金融板块紧随其后 [3] 山东企业表现 - 山东省共有21家A股上市公司登上2025年上半年中国上市企业市值500强榜单 [1][4] - 海尔智家是山东唯一一家市值突破2000亿元的公司 达到2134.9亿元 [4] - 万华化学 中际旭创 中航沈飞 山东黄金 潍柴动力 兖矿能源市值均超过1000亿元 [4] - 歌尔股份 青岛啤酒 浪潮信息等8家企业市值介于500亿元至1000亿元之间 [4] - 豪迈科技 华鲁恒升等8家企业市值位于350亿元至500亿元 [4] - 中际旭创市值同比增长48.73% 达到1621亿元 进入市值增幅TOP20榜单 [4] - 东阿阿胶退出市值500强行列 总市值约337亿元 排名下降87个名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