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招商银行(600036)
icon
搜索文档
机构看好板块价值重估,银行ETF指数(512730)上涨近1%,上市银行上半年营收及利润增速双双转正
新浪财经· 2025-09-04 07:18
银行指数表现 - 中证银行指数上涨0.99% 农业银行上涨5.31% 邮储银行上涨3.38% 中信银行上涨2.29% 工商银行上涨1.88% 兴业银行上涨1.38% [1] - 银行ETF指数上涨0.94% 最新价报1.72元 [1] 银行业绩表现 - 25H1上市银行整体营业收入增速1.0% 归母净利润增速0.8% 较25Q1分别提升2.8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 营收及利润增速双双转正 [1] - 银行资产质量底盘稳定 拨备厚度决定潜在风险缓释和业绩释放持续性 [2] - 息差压力可控 存款成本加速下行扭转资产定价压力 年内息差有望环比平稳 若四季度不额外降息 26年息差或同比抬升 [2] 行业估值与投资逻辑 - 银行板块PB深度破净不具备合理性 PE显著低估 [1] - 常态化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选择更低风险+更确定收益资产 银行股作为最核心央企资产 系统性风险担忧充分化解 [1] - 险资和AMC等中长线资金增持银行是大势所趋 板块高夏普比率契合耐心资本 公募长期欠配逻辑有望在四季度验证 [2] 行业前景与机会 - 财政稳分红和央行与金监稳风险导向下 银行或已进入新一轮ROE稳定期 [2] - 后周期属性决定财务报表改观预期先行 若PMI持续景气和PPI由负转正 银行股将迎来价值重估 [2] - 板块β占优同时 优选更优估值弹性子板块 国有大行业绩边际改善逻辑下存在轮动机会 [2] - 强区域β且利润增长稳定的优质城商行有望修复至1倍PB以上 股价修复滞后基本面筑底改善的权重股份行具备机会 [2] 指数成分与构成 - 中证银行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等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5% [3] - 银行ETF指数紧密跟踪中证银行指数 反映中证全指样本按行业分类表现 [3]
星展:降招商银行(03968)目标价至53.5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9-04 07:00
业绩表现 - 上半年纯利同比增长0.3% [1] - 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1.7% [1] - 整体收入费用同比减少1.9% [1] 业务分析 - 财富管理业务稳健增长 [1] - 银行卡费用收入显著下降 [1] 盈利预测 - 2025至2027财年盈利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5% [1] - 盈利预测下调3%至8% [1] 评级与目标价 - 重申买入评级 [1] - 目标价由56.5港元下调至53.5港元 [1] 影响因素 - 净息差持续受压 [1] - 费用收入前景调整 [1]
星展:降招商银行目标价至53.5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9-04 06:57
业绩表现 - 上半年纯利同比上升0.3% [1] - 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1.7% [1] - 整体收入费用同比减少1.9% [1] 业务分析 - 财富管理业务稳健增长 [1] - 银行卡费用收入显著下降 [1]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至2027财年盈利年复合增长率为2.5% [1] - 盈利预测下调3%至8% [1] 评级与估值 - 重申买入评级 [1] - 目标价由56.5港元下调至53.5港元 [1] 影响因素 - 净息差受压 [1] - 费用收入前景调整 [1]
银行研究框架及25H1业绩综述:营收及利润增速双双转正
国盛证券· 2025-09-04 06:1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2025上半年上市银行营收及利润增速双双转正 营收同比增长1.0%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8% 较25Q1分别提升2.8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 [4] - 净息差降幅收窄 25H1净息差为1.42% 较24A下降10bp 负债端成本改善力度加大 [5]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1% 较25Q1提升3.8个百分点 主要受益于保险"报行合一"政策影响消化及港股市场活跃 [5] -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10.7% 较25Q1大幅提升13.9个百分点 主要源于二季度债市利率下行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5] - 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25Q2不良率1.23% 与上季度持平 拨备覆盖率239% 较上季度提升1个百分点 [5] 资产端分析 - 2025Q2末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达321.3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6.35% 同比增速9.60% [21][22] - 贷款及垫款总额179.4万亿元 占总资产55.84% 较年初增长5.92% 同比增速8.07% [22] - 贷款增长主要依靠对公业务支撑 新增对公贷款9.05万亿元 占新增资产50% 其中基建贷款新增3.65万亿元 制造业贷款新增2.09万亿元 [18][20] - 个人贷款需求较弱 同比增速仅3.6% 按揭贷款重回正增长 但消费类贷款增量转负 [18][20] - 投资类资产余额97.5万亿元 占总资产30.34% 较年初增长6.65% [22][24] - 同业资产规模18.0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0.92% 占总资产5.60% [22][24] 银行类型差异 - 国有大行贷款占比超55% 投资性资产占比25%-34% 邮储银行贷款占比51.2% 为国有行中最低 [25][26] - 股份行资产结构分化明显 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个人贷款占比达51.7%和50.6% 华夏银行和浙商银行对公贷款占比超65% [25][27][39] - 城商行投资类资产占比较高 平均达39.5% 贷款占比48.0% 贵阳银行和成都银行对公贷款占比分别达82.9%和80.1% [25][28][40] - 农商行贷款占比52.0% 高于城商行 常熟银行零售占比54.2% 为农商行中最高 [25][29][42] 业绩表现 - 国有行营收同比增长1.9% PPOP同比增长2.0% 股份行营收同比增长0.3% PPOP同比下降2.3% [4] - 城商行营收同比增长6.7% PPOP同比增长5.2% 农商行营收同比增长4.4% PPOP同比增长0.9% [4] - 南京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22.1% 宁波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1.1% 表现突出 [4] - 杭州银行拨备覆盖率高达521% 宁波银行拨备覆盖率374% 风险抵御能力较强 [4]
私人银行半年新增15万高净值客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05:24
私人银行业务规模增长 - 私人银行客户总数突破163万户 较年初新增近15万户 增幅超过10% [1] - 15家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及管理资产规模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部分银行上半年增速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1] - 工 农 中 建四大行AUM均超过3万亿元 兴业银行AUM首次突破万亿元 成为股份制银行中又一迈入私行万亿俱乐部的成员 [1] - 农业银行私行AUM达3.5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1.11% 私行客户半年增长2.3万户至27.9万户 [3] - 中国银行私行AUM达3.4万亿元 客户数21.69万户 [3] - 建设银行AUM规模突破3.18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4.39% 客户数达26.55万户 较上年末增长14.69% [3] - 招商银行私行客户数达18.27万户 半年新增13640位千万级客户 [3] - 平安银行私行AUM接近2万亿元 但较上年末微降0.47% [3] - 兴业银行AUM首破万亿元 正式跻身股份行万亿梯队 [3] - 中信银行服务私行客户数9.21万户 私行AUM达到1.28万亿元 [4] - 宁波银行私行AUM增速高达17.62% 超行业平均 [4] - 北京银行私行客户数较上年末大增17.06% 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4] 行业经营模式转型 - 户均资产普遍承压 行业正从跑马圈地迈入精耕细作的深度经营时期 [1] - 除农业银行和兴业银行外 其余统计银行户均资产较上年末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4] - 私人银行已逐步超越传统产品销售模式 转向更加精细化的客户运营 [6] - 中信银行针对个人管理资产月日均余额超过5000万元的超高净值客户新推信亦享专属服务品牌 实现超高净值客户同比多增40.96% [6] - 光大银行明确深耕家庭 悦己女性 企业主三大核心客群 聚焦代发高管 三方存管和安居场景 [6] - 工商银行围绕科学家群体打造综合服务生态 [6] 业务创新与场景布局 - 家族信托已成为私人银行业务布局的重点领域 [6] - 光大银行以家族信托作为服务企业主客群的主财富管理账户 推广大成传家品牌 报告期末家族信托规模比上年末增长56.12% [6] - 中国银行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及慈善信托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了43.64% [7] - 建设银行家族信托顾问业务及保险金信托顾问业务管理规模和增量均稳居同业领先 [7] - 农业银行创新打造养老金融财富管理中心 服务长辈客户新增1.2万户 管理资产达1.3万亿元 [7] - 邮储银行围绕子女教育规划需求推出助成才 赢未来品牌活动 [7] - 中信银行通过出国金融少年行高效满足客户子女教育需求 [7] 私行中心建设与服务能力提升 - 建设银行已设立248家私行中心 客户保有率和人均AUM持续提升 [9] - 中国银行在境内设立私行中心205家 [9] - 兴业银行加速推广直营中心模式 已成立私行直营中心34家 [9] - 兴业银行直营中心客户降级流失率大幅低于全行平均水平 [9] 财富管理中收贡献提升 - 私人银行业务对中间业务收入的拉动作用持续凸显 [9] - 北京银行私行代销产品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6.89% 直接带动中收同比提升17.77% [9] - 光大银行实现公募 私募 保险等代理产品销量1012.82亿元 代理AUM3338.99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7.65% [9] - 建设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52.18亿元 同比增长4.02% 财富管理 投行 交易银行等重点业务收入占手续费收入超过六成 [10]
大行评级|星展:下调招商银行目标价至53.5港元 重申“买入”评级
格隆汇· 2025-09-04 04:01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纯利按年增长0.3% [1] - 上半年收入按年下降1.7% [1] - 整体收入费用按年减少1.9% [1] 业务细分表现 - 财富管理业务保持稳健增长 [1] - 银行卡费用收入显著下降 [1] 未来盈利预测 - 预计2025至2027财年盈利年复合增长率为2.5% [1] - 盈利预测下调幅度为3%至8% [1] - 下调主因反映净息差受压及最新费用收入前景 [1]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重申买入评级 [1] - 目标价由56.5港元下调至53.5港元 [1]
中期分红队伍持续壮大
金融时报· 2025-09-04 03:03
上市银行中期分红概况 - A股上市银行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陆续披露 6家国有大行合计拟分红金额超过2000亿元[1] - 工商银行以503.96亿元中期分红总额位居首位 农业银行418.23亿元 中国银行352.50亿元 建设银行486.05亿元 交通银行138.11亿元 邮储银行147.72亿元[1] -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及华夏银行5家银行确认实施中期分红[1] 国有大行分红细节 - 工商银行每10股派发1.414元(含税)[1] - 建设银行分红金额达486.05亿元[1] - 交通银行分红金额138.11亿元 邮储银行147.72亿元[1] 股份制银行分红方案 - 招商银行首次实施中期利润分配 现金分红金额占半年度净利润比例35%[1] - 中信银行将中期分红比例提升至30.7%[2] - 平安银行每10股派发2.36元(含税)合计45.80亿元[2] - 华夏银行每10股派现1.00元(含税)合计15.91亿元[2] - 民生银行每10股派现1.36元(含税)合计59.54亿元 分红比例29.95%[2] 城商行与农商行分红动态 - 宁波银行、长沙银行、苏农银行及江阴银行成为中期分红新成员[2] - 苏农银行首次实施中期分红 每10股派现0.9元(含税)共计1.82亿元[2] - 长沙银行每10股派现2.00元(含税)合计8.04亿元[3] - 常熟银行每10股派现1.5元(含税)合计4.97亿元 分红比例25.27%[3] 行业分红趋势与规模 - 2024年实施中期分红的A股上市银行达23家 派发红利金额超2500亿元[4] - 2025年已有17家银行公布中期分红计划 其中7家为首次实施[4] - 中期分红成为上市银行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的重要手段[3] 监管政策与市场影响 - 新"国九条"政策推动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红[3] - 监管引导要求提升股东回报 银行板块积极配合调整利润分配机制[5] - 更高频次的分红带来高流动性价值和确定性更强的现金流[5]
中证指数月度报告(8月)
上海证券报· 2025-09-03 20:55
主要指数月度表现 - 沪深300指数收盘4496.76点,月度上涨421.17点,涨幅10.33%,日均成交量243.28亿股,日均成交金额5198亿元 [10] - 中证500指数收盘7043.94点,月度上涨817.60点,涨幅13.13%,日均成交量230.59亿股,日均成交金额3870亿元 [10] - 深证成指收盘12696.15点,月度上涨1686.38点,涨幅15.32%,日均成交量838.90亿股,日均成交金额13219亿元 [10] - 上证指数收盘3857.93点,月度上涨284.72点,涨幅7.97%,日均成交量648.49亿股,日均成交金额9558亿元 [10] - 中证200指数收盘5417.86点,月度上涨632.48点,涨幅13.22%,日均成交量137.27亿股,日均成交金额2586亿元 [10] - 300成长指数收盘4721.48点,月度上涨591.89点,涨幅14.33%,日均成交量47.89亿股,日均成交金额1986亿元 [11] - 300价值指数收盘5245.75点,月度上涨71.17点,涨幅1.38%,日均成交量109.74亿股,日均成交金额1147亿元 [11] 指数阶段收益表现 - 中证500指数近1年收益率51.84%,年初至今收益率23.02% [11] - 中证200指数近3个月收益率23.44%,半年收益率18.63% [11] - 300成长指数近1年收益率42.35%,半年收益率19.50% [11] - 沪深300指数近1年收益率35.39%,近3个月收益率17.10% [11] - 中证红利指数年初至今收益率为-0.78%,近1个月收益率0.97% [11] - 上证红利指数当月下跌0.73%,年初至今下跌4.42% [11] 行业指数表现 - 信息技术行业月度涨幅26.90%,通信服务行业月度涨幅38.05% [19] - 原材料行业月度涨幅16.46%,工业行业月度涨幅7.87% [19] - 金融行业月度涨幅2.53%,能源行业下跌1.78% [19] - 通信服务行业对沪深300指数贡献77.37点,贡献度18.37% [20] - 信息技术行业对沪深300指数贡献152.22点,贡献度36.14% [20] - 原材料行业对中证800指数贡献64.19点,贡献度13.08% [20] 个股表现 - 寒武纪收盘1492.49元,月度涨幅110.36%,为沪深300指数贡献30.80点 [13][15] - 新易盛收盘356.20元,月度涨幅88.26%,位列沪深300十大权重股第9位 [13][15] - 工业富联收盘53.83元,月度涨幅55.53%,位列上证指数权重股第6位 [15] - 中国电建下跌13.32%,渝农商行下跌7.23%,位列沪深300表现最弱前十 [17] - 包钢股份日均成交969亿元,东方财富日均成交3822亿元,位列沪深300成交量前二 [12] 权重股构成 - 贵州茅台权重3.89%,收盘1480元,涨幅4.10%,为沪深300第一大权重股 [15] - 宁德时代权重3.39%,收盘306.18元,涨幅16.12%,为沪深300第二大权重股 [15] - 金融股中国平安权重2.70%,招商银行权重2.22%,位列沪深300前五大权重 [15] - 紫金矿业权重1.59%,月度涨幅20.52%,位列沪深300权重股第5位 [15] 债券指数表现 - 中证10+债指数下跌6.77点,跌幅2.07%,久期15.93年,到期收益率2.168% [20] - 中证国债指数下跌1.44点,跌幅0.58%,久期8.05年,到期收益率1.671% [20] - 中证短融指数上涨0.26点,涨幅0.14%,久期0.30年,到期收益率1.695% [20] - 中证全债指数下跌1.58点,跌幅0.61%,久期7.05年,到期收益率1.883% [20] 估值指标 - 沪深300指数市盈率13.65倍,市净率1.39倍,净资产收益率9.57% [12] - 信息技术行业市盈率51.23倍,市净率5.66倍,净资产收益率10.20% [12] - 医药卫生行业市盈率29.12倍,市净率3.89倍,净资产收益率11.95% [12] - 主要消费行业市盈率19.38倍,市净率4.57倍,净资产收益率23.56% [12] - 金融行业市盈率8.29倍,市净率0.75倍,净资产收益率9.10% [12]
信用卡业务“跑马圈地”退潮后,转型创新路在何方?
北京商报· 2025-09-03 15:01
信用卡业务规模收缩 - 15家上市银行中11家信用卡贷款余额下降 中国银行收缩最为显著达13.89% 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降幅分别为9.23%和8.07% [2] - 建设银行以10549.48亿元规模居首但微降1.03% 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和浙商银行4家实现增长 [2] - 信用卡总量从2024年四季度的7.27亿张减少至2025年二季度的7.15亿张 减少0.12亿张 [4] 交易金额普遍下滑 - 14家银行中招商银行以2.02万亿元交易额领跑但同比下降8.54% 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农业银行及交通银行交易额均在万亿以上 [3] - 华夏银行和中信银行交易金额下降均超过10% 民生银行信用卡电子支付交易规模下降7.08% [3] - 交易额下滑主因包括监管强化资金用途管控、消费者大额消费意愿受抑制及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分流客群 [3] 不良贷款压力加剧 - 11家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合计1626.9亿元 较年初增加58.85亿元 交通银行和工商银行增幅显著达25.73%和10.01% [3] - 12家银行中仅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3家不良率改善 分别下降0.16、0.26和0.36个百分点 招商银行1.75%不良率持平 [4] - 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和工商银行等8家银行不良率上升 增幅区间0.05至0.63个百分点 [4] 行业转型策略调整 - 银行业加速不良资产出清 2025年发布近千条不良贷款转让公告 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规模达370.4亿元同比激增7.6倍 [5] - 转型方向聚焦存量客户精耕细作 从"重数量"转向"重质量" 推动产品创新、场景应用与资产质量优化 [6] - 差异化竞争路径包括挖掘高端客户多元需求与满足基础客户支付信贷便利 需加强风控能力、生态布局和数字化运营 [7] 银行管理层解读 - 招商银行信用卡交易量同比下降8.3%但市场份额提升0.3个百分点 主因消费市场增速未完全恢复 [4][5] - 平安银行称信用卡业务处于企稳回升过程 通过优化客群结构和改进获客策略推动业务恢复 [5]
A股42家银行上半年利润1.1万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10:09
核心业绩表现 - 42家A股上市银行2025年上半年营收合计2.92万亿元同比增长1% 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0.8% [2][4] - 六大国有行营收1.81万亿元净利润6825.24亿元 占整体市场超六成 工商银行以4090.82亿元营收居首同比增长1.8% [4] - 30家银行营收正增长 9家银行营收降幅收窄 33家银行归母净利润正增长 其中6家增速超10% [5] 净息差与负债成本 - 行业净息差1.53%较年初下降8BP但降幅收窄 付息负债成本率下降28BP 存款成本率下降25BP [5] - 4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环比由负转正 包括北京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 [5] 非息收入与业务多元化 - 非息收入同比增长6.97% 中间业务收入增3.06% 其他非息收入增10.68% 投资收益增23.46% [6] - 工商银行国际化与综合化业务占营收9.8%税前利润13% 中国银行非息收入大增26.43%营收占比提升至34.71% [6] - 邮储银行中收和其他非息收入均两位数增长 建行非息收入占比超25%重点业务占手续费收入超六成 [7] 资产规模与信贷投放 - 42家银行资产总额321.3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6.35% 六大行资产214.02万亿元增7.18% [9] - 贷款和垫款总额179.4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8.07% 42家银行贷款余额全部增长 8家实现两位数增长 [9] - 西安银行贷款增速22.94%位列第一 江苏银行、重庆银行等7家增速超10% [9] 信贷结构优化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5万亿元同比增22.9% 绿色贷款余额42.4万亿元较年初增14.4%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6万亿元增12.3% [10] - 中国银行贷款总额23.05万亿元增6.74% 绿色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和制造业贷款分别增长17.21%、12.93%和12.99% [10] - 光大银行企业贷款新增1976亿元同比近翻倍 交通银行贷款余额近9万亿元增5.18%对公贷款增7.18% [11] 资产质量 - 行业不良贷款率1.15%环比下降1BP 25家银行不良率同比下降 9家持平 8家微升但增幅均小于0.1个百分点 [12] 中期分红 - 18家银行实施中期分红 7家为上市以来首次 六大行现金分红总额2046.57亿元 [14] - 工商银行分红503.96亿元居首 建行、农行、中行分红486.1亿元、418.2亿元和352.5亿元 [14] - 沪农商行、上海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分红比例超30% 招行为首次分红 [14] - 中信银行中期分红比例30.7%较去年提升1.5个百分点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