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航空(600029)

搜索文档
航空机场板块7月30日跌0.1%,春秋航空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769.91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7-30 08:27
板块整体表现 - 航空机场板块当日下跌0.1%,表现弱于上证指数(上涨0.17%)但强于深证成指(下跌0.77%)[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明显,10只成分股中6只上涨、4只下跌[1][2] - 春秋航空以53.30元收盘,跌幅1.15%领跌板块,深圳机场以0.70%涨幅领涨[1][2] 个股价格表现 - 深圳机场收盘价7.17元,涨幅0.70%,成交量13.86万手[1] - 海航控股收盘价1.54元,涨幅0.65%,成交量613.16万手为板块最高[1] - 白云机场收盘价9.49元,涨幅0.53%,成交额1.26亿元[1] - 华夏航空收盘价8.56元,涨幅0.47%,成交额1.77亿元[1] - 上海机场收盘价32.67元,涨幅0.37%,成交额2.72亿元[1] - 厦门空港收盘价14.92元,微涨0.07%,成交额3833.97万元[1] - 中国国航收盘价7.43元,下跌0.13%,成交额4.81亿元[1] - 吉祥航空收盘价12.63元,下跌0.16%,成交额2.81亿元[1] - 中国东航收盘价3.87元,下跌0.26%,成交量46.95万手[1] - 南方航空收盘价5.77元,下跌0.35%,成交额2.48亿元[1]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整体主力资金净流出1769.91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3628.77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5398.67万元[2] - 吉祥航空主力净流入4906.76万元,净占比17.44%,居板块首位[3] - 春秋航空主力净流入3437.30万元,净占比11.62%[3] - 白云机场主力净流入429.41万元,净占比3.40%[3] - 深圳机场主力净流入290.95万元,净占比2.92%[3] - 中国东航主力净流入195.63万元,净占比1.07%[3] - 厦门空港主力净流入141.00万元,净占比3.68%[3] - 南方航空主力净流出887.62万元,净占比-3.57%[3] - 上海机场主力净流出941.55万元,净占比-3.46%[3] - 中信海直主力净流出1632.02万元,净占比-5.28%[3] - 华夏航空主力净流出2344.09万元,净占比-13.24%,为板块最差[3]
沪深300运输业指数报3806.99点,前十大权重包含招商轮船等
金融界· 2025-07-30 08:07
指数表现 - 沪深300运输业指数收盘报3806.99点 [1] - 近一个月下跌1.40% 近三个月上涨2.14% 年初至今下跌1.91% [2] 指数构成与编制规则 - 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为1000点 [2]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3]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 样本公司发生行业变更或退市时将进行相应调整 [3] 权重股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92.87% 其中京沪高铁权重25.07% 顺丰控股17.9% 中远海控15.68% 大秦铁路12.52% [2] - 航空板块包含中国东航5.19% 南方航空4.88% 中国国航4.36% 春秋航空4.13% [2] - 快递物流板块含圆通速递4.04% 招商轮船3.1% [2] 市场板块分布 -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81.19%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18.81% [2] 行业细分构成 - 铁路运输占比37.59% 快递占比21.94% 航运占比20.99% 航空运输占比19.48% [3]
8月1日起海航取消海口—北京航班值机截载时限
第一财经· 2025-07-30 06:10
航空公司服务优化 - 海南航空自2025年8月1日起取消海口—北京往返航班无托运行李旅客的值机截载时间限制 仅需航班计划起飞前15分钟抵达登机口即可登机 [1] - 有托运行李的旅客仍按机场标准执行截载时间 海口为起飞前35分钟 北京首都为起飞前40分钟 [1] 行业竞争动态 - 南航已率先取消广州往返北京大兴航班的值机截载时间 [2]
机票销售“博弈” 航司票代“对决”
南方都市报· 2025-07-30 02:58
民航官方直销平台上线 - 航旅纵横推出无捆绑销售的民航官方直销平台 整合37家航空公司直销机票资源 主打价格透明 无捆绑销售等六大承诺 [1][2] - 东航 国航 南航 海航等多家航司于7月28-29日官宣与航旅纵横达成直销合作 春秋航空也在推进合作 [1] - 平台被业内称为民航版"12306" 旨在重构机票销售市场格局 标志着航司与第三方代理博弈进入关键阶段 [1][2] 平台运营模式与市场反应 - 航旅纵横作为中间平台方仅展示信息 不收取机票代理费 不掌握定价权 机票价格与服务政策完全由航空公司直接发布和运营 [2] - 网友反馈平台机票价格未必最便宜 部分OTA平台通过补贴优惠可提供更低价格 且存在售后服务质量问题 [2] - 平台用户可通过单一界面完成多家航司直销机票比价和购买 直接查询航班信息及预订机票 [2] 行业销售格局与博弈 - OTA平台长期占据民航机票销售市场七成以上份额 通过聚合比价 数据分析和捆绑高利润附加产品获利 [3][5] - 航司持续推行"提直降代"战略:2016年下架去哪儿网旗舰店 2019年要求OTA禁止捆绑销售 2023年佣金比例降至接近零 [6] - 2023年10月南航指责第三方违规利用旅客信息牟利 2024年四大航联合整治第三方渠道 南航暂停去哪儿网代理资格 [6] 市场影响与行业变革 - 中小票代生存空间被大幅压缩 大型旅行社因客户资源和服务能力受冲击较小 OTA需调整商业模式 [8] - 航司通过直销渠道降低营销成本 获得更大市场话语权 消费者享受更透明价格体系 [9] - 未来市场可能形成航司直销与OTA专注酒店预订 租车服务等增值服务的差异化互补格局 [9] 平台背景与行业支持 - 航旅纵横是中国航信旗下平台 激活用户量超1亿 股权结构包含中国航空集团 南方航空集团 东方航空集团等主要航企 [7] - 平台获得民航产业链核心企业战略支持 在民航数据资源整合和航司直销渠道协同方面具备行业生态优势 [7]
三大航集体站台航旅纵横
北京商报· 2025-07-29 16:32
行业直销模式升级 - 三大航及海航集体支持航旅纵横上线民航官方直销平台 整合37家国内航空公司直销资源 平台承诺价格透明且无捆绑销售 [1][3] - 航旅纵横平台被定位为与官网 App同级的直销渠道 用户可在单一界面完成多航司比价和购票 激活用户量超1亿 [3] 航司销售策略调整 - 行业长期推行"提直降代"策略 旨在提高机票直销比例并降低代理依赖 以解决分销渠道的服务保障不力及收益损失问题 [4] - 三大航于2023年底开启机票互售 2024年3月针对第三方平台违规行为采取严厉措施 包括差价退还和追责 [5] - 民航局于2024年6月部署整治"内卷式"竞争 指出航司直销比例不足导致过度依赖网络平台分销 部分平台借助算法影响定价 [5] 成本与竞争影响 - 新直销渠道通过渠道竞争降低航司销售成本 因销售机票需向渠道支付手续费 [5] - 航旅纵横直销模式对OTA及机票代理商产生重大影响 但实际效果需经市场博弈验证 [6] 平台挑战与局限 - 航旅纵横机票价格竞争力存疑 例如某航班经济舱价格800元 较OTA平台790元高10元 非直营套餐价格低至744元 [7] - 平台面临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和商旅客群转化难题 后者更倾向选择服务高效的正规票代或OTA [7] - 平台需在机票价格透明前提下提升消费吸引力 避免与OTA同质化 同时需持续投入管理资源和技术以优化体验 [8]
三大航司支持航旅纵横开展机票直销业务
证券日报· 2025-07-29 15:48
行业动态 - 三大航司将航旅纵横列为直销渠道 与官方渠道同级[1] - 航旅纵横整合37家国内航空公司直销机票资源[1] - 民航局要求加快构建统一大市场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3] 平台发展 - 航旅纵横作出六大承诺 包括价格透明和无捆绑销售等[1] - 平台价格验证显示航旅纵横与航司App价格一致为1610元 飞猪价格为1415元[1] - 专家认为航旅纵横需提供充分理由吸引消费者从OTA平台转移[2] 市场竞争 - 航旅纵横上线将分流传统OTA平台机票销售份额[2] - 价格敏感用户遵循价低者得逻辑 服务导向型用户偏好官方渠道[2] - 三大航司推出机票信息验证功能 打击代理加价等乱象[3] 战略举措 - 航司积极拓宽直销票量 掌握销售主导权[3] - 三大航司在共飞主要航线开启机票互售[3] - 计划优化官方购票平台 减少中间环节遏制代理乱象[3]
三大航集体站台航旅纵横:提升机票直销比例、摆脱票代依赖
北京商报· 2025-07-29 12:27
行业直销战略推进 - 三大航及海航集团在航旅纵横平台上线官方直销业务 将平台定位为与官网 App和小程序同级的直销渠道 [1][3] - 航旅纵横平台整合37家国内航空公司直销资源 提供比价和购买功能 用户量超1亿 被称为"民航版12306" [3] - 行业持续推进"提直降代"策略 旨在提高直销比例降低代理依赖 去年底三大航开启机票互售 今年3月针对第三方平台违规行为采取严厉措施 [5] 市场环境与政策背景 - 民航局于6月26日部署整治"内卷式"竞争 指出航空公司机票直销比例不足 高度依赖网络平台分销渠道 [5] - 部分航线网络平台借助AI算法和大数据技术影响定价 航司被迫低价销售争夺客源 [5] - 新直销渠道出现有利于降低航司销售成本 因销售渠道竞争可减少手续费支出 [6] 平台竞争优势与承诺 - 航旅纵横承诺机票销售无捆绑 无大数据杀熟 价格透明 行程单与支付金额一致 信息安全有保障 [3] - 平台采用"0差价 0捆绑 0套路"直供模式 旨在保障消费者权益 解决机票销售不规范问题 [1][6] 面临挑战与竞争态势 - 航旅纵横机票价格竞争力存疑 例如北京大兴-重庆江北航班经济舱价格800元 较去哪儿平台航司直营店790元高10元 非直营旅行套餐仅744元 [8] - 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优先考虑性价比 商旅人士偏好正规票代或高效OTA平台 航旅纵横尚未积累足够消费吸引力实现用户转化 [10] - 平台需在机票直销价格透明基础上提升消费吸引力 避免与OTA同质化 同时需持续投入管理资源、资金和技术改善销售体验 [10][11]
南航举办“八一”开航75周年暨民航徽章展
中国民航网· 2025-07-29 12:08
公司活动 - 南航集团在广州南航大厦举办"八一"开航75周年暨民航徽章展 重温历史并致敬民航前辈[1] - 展览由共享服务中心主办 南航档案馆承办 展出时间为7月28日至8月8日[3] - 活动设置打卡赠礼环节 南航干部员工现场观展并表示将继承民航前辈精神[4] 展览内容 - 展览以图文形式展现中国民航发展脉络 重现重要历史节点[3] - 陈列民航特色徽章80余件 包括民航局局徽和航空公司徽章[3] - 展出飞行帽 肩章等珍贵老物件 见证人民航空事业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由弱变强的历程[3] 行业意义 - 活动弘扬航空报国精神 展现中国民航75年发展成就[1][3] - 南航员工表示将承接历史使命 为建设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企业和交通强国贡献力量[4]
民航版12306落地背后:航司票代“对决”,行业或将洗牌
南方都市报· 2025-07-29 08:53
航司直销平台上线背景 - 三大航(国航、南航、东航)同步宣布将航旅纵横平台列为官方直销渠道,标志着航司与第三方代理博弈进入关键阶段 [1] - 该动作被视为民航版"12306"正式落地,旨在重构机票销售市场格局 [1] - 航旅纵横本月上线"民航官方直销平台"已整合37家国内航司资源,消费者可在单一界面完成跨航司比价和购票 [3] 航司直销平台特点 - 平台主打"六大承诺":价格透明、无捆绑销售、严格执行航司退改规则、杜绝大数据杀熟、保障信息安全、确保行程单金额与支付金额一致 [3] - 平台标识"民航官方直销平台""源头机票",强调0差价、0捆绑、0套路 [3] - 航旅纵横APP除机票外还提供火车票、打车、接送机、酒店、免税商品等衍生业务 [3] - 平台采用0代理费模式,所有机票均来自航司直供 [6] 行业现状与痛点 - OTA平台销售的机票长期占据民航市场七成以上份额 [5] - 机票销售市场存在加价销售、捆绑搭售、退改规则不透明等乱象 [4] - 部分代理通过OTA平台以"套餐"形式抬高实际支付价格,甚至克扣退票款 [4] - OTA平台通过算法优化实现"智能推荐",倾向于展示包含高利润附加产品的机票组合 [5] 航司与代理博弈历程 - 2014年民航局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航空客货销售代理市场的意见》,禁止代理加价、高开低走等行为 [5] - 2016年四大航集体下架去哪儿网旗舰店 [5] - 2019年航司联合要求OTA禁止捆绑销售 [5] - 2023年佣金比例从5%-10%降至接近零 [5] - 2023年10月南航公开指责第三方违规利用旅客信息牟利 [6] - 2024年"3·15"前夕四大航联合整治第三方渠道乱象 [6] - 2024年"五一"前南航暂停去哪儿网代理资格 [6] 航旅纵横平台优势 - 航旅纵横是中国航信旗下平台,激活用户量超1亿 [7] - 运营主体中航信移动科技的股东包含中国航空集团、南航集团、东航集团等主要航空运输企业 [7] - 股权结构显示平台获得民航产业链核心企业战略支持,具备显著的行业生态优势 [8] 行业影响与未来格局 - 中小票代生存空间将被大幅压缩,单纯依靠差价盈利的模式难以为继 [9] - 大型旅行社因客户资源和服务能力仍具不可替代性,受冲击相对较小 [9] - OTA平台需调整商业模式和定位,未来或将形成"航司直销+OTA专注增值服务"的差异化互补格局 [9] - 航司通过强化直销渠道获得更大市场话语权,消费者享受更透明价格体系 [9]
交通运输行业周报:快递“反内卷”有望促使竞争趋缓,申通快递拟收购丹鸟物流-20250729
国信证券· 2025-07-29 08: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交通运输行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7月1日以来快递“反内卷”政策集中释放,行业无序竞争有望边际好转,今年四季度旺季价格和盈利表现值得期待;暑运旺季航空呈现量涨价跌现状,2025年航空国内扣油票价有望企稳回升;7月原油进入淡季致油运运价走势分化,预计年内景气度暑期见底,集运企业年内盈利能力或承压 [1][2][3] 周度回顾 - 上周A股市场集体上行,申万交运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1.26pct,交运子板块中航空机场板块表现较好 [13] - 个股涨幅前五为申通快递(+15.1%)、海峡股份(+14.4%)、海航控股(+13.5%)、韵达股份(+12.6%)、中铁特货(+8.9%);跌幅前五为四川成渝(-4.5%)、山东高速(-3.9%)、长航凤凰(-3.0%)、保税科技(-2.9%)、宁波海运(-2.8%) [13] 分板块投资观点更新 航运板块 - 油运:本周超大型油轮和成品油轮运价分化,原油运价因淡季下降,成品油运价因补库需求提升;行业暑期淡季见底后有望景气回升,需求边际变化或推动运价,继续推荐中远海能、招商轮船、招商南油 [22][25] - 集运:本周即期运价疲软,欧线和美线走势分化,短期需求取决于关税情况,中长期集运企业盈利能力或承压,建议关注中远海控弱β下的α投资机会 [26][27] 航空板块 - 暑运旺季过半,上周客运航班量环比下降,暑运呈现量涨价跌现状;6月民航供给与需求同比稳健增长,客座率维持修复态势;预计2025年民航客运量中高个位数增长,运力供给中低个位数增长,推荐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春秋航空 [37][45][46] 快递板块 - “反内卷”政策有望使快递行业竞争趋缓,义乌已落地涨价措施,预计8月初华南产粮区跟进,四季度旺季价格和盈利表现值得期待 [53] - 申通快递拟3.62亿元收购浙江丹鸟物流100%股权,有望切入中高端市场,提升盈利能力 [54] - 极兔速递东南亚件量增速超预期,得益于电商平台投入、非电商平台件增长和市场份额提升 [55] - 无人物流车进入规模化商用,顺丰和中通有望各引进几千辆,可打开降本空间,推荐顺丰控股、中通快递、圆通速递、申通快递,关注韵达股份 [61][63] 铁路公路板块 - 铁路:2025年6月,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3.6%,旅客周转量同比增长2.2%;货运发送量同比增长2.3%,货运周转量同比下滑0.1% [73] - 公路:2025年1 - 6月,公路客运量同比下滑1.2%,货运量同比增长4.0% [75] 物流板块 - 德邦股份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减,受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策略调整影响,收入双位数增长但经营业绩面临阶段性压力 [76] - 东航物流是航空货运领军者,资源禀赋优势明显,积极应对中美关税政策调整,未来值得关注 [77][78] 投资建议 - 短期关注“反内卷”机会,看好经营稳健的价值龙头,推荐顺丰控股、中通快递、春秋航空、中国国航、中远海能、招商轮船、圆通速递、申通快递、德邦股份、招商南油、韵达股份、京沪高铁 [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