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底捞(06862)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丨光伏股普涨 山高新能源涨3.5% 协鑫科技涨2.5%
格隆汇· 2025-08-26 02:21
港股光伏股表现 - 山高新能源股价上涨3.5%至2.360港元 [1] - 协鑫科技股价上涨2.5%至1.270港元 [1] - 信义光能股价上涨超过2%至3.360港元 [1] - 福莱特玻璃股价上涨1.5%至10.690港元 [1] - 新特能源和福耀玻璃股价均上涨超过1% [1] - 信义玻璃和信义能源股价跟随上涨 [1] 行业自律倡议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倡议 [1] - 倡议要求企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并抵制低于成本的恶性竞争 [1] 行业发展趋势 - 多晶硅环节价格调整正逐步被下游市场接纳 [1] - 组件价格预计将回归成本线上 [1] - 全行业可能维持低负荷生产和低毛利率水平 [1] - 反内卷进程需同时关注制造端和资产端作用 [1]
海底捞(06862)下跌5.44%,报14.07元/股
金融界· 2025-08-26 01:51
股价表现 - 8月26日盘中下跌5.44%至14.07港元/股 成交额达3842.9万元人民币 [1] 财务数据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207.03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17.59亿元人民币 [2] - 中期每股派息0.309元人民币(折合0.338港元) 除权除息日2025年9月5日 派息日2025年10月15日 [2] 业务规模 - 截至2024年底在大中华区运营1368家餐厅 年服务顾客超4.15亿人次 [1] - 公司主营火锅餐饮业务 注重食品质量安全与创新服务 [1]
海底捞(06862)下跌4.91%,报14.15元/股
金融界· 2025-08-26 01:51
股价表现 - 8月26日盘中下跌4.91%至14.15港元/股 [1] - 当日成交金额达3.05亿元 [1] 财务数据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207.03亿元 [2] - 中期净利润17.59亿元 [2] - 中期每股派息人民币0.309元(约港币0.338元) [2] 公司运营 - 截至2024年底在大中华区拥有1368家餐厅 [1] - 年服务顾客超过4.15亿人次 [1] 公司治理 - 董事会预案确定除权除息日为2025年9月5日 [2] - 派息日定为2025年10月15日 [2] 业务定位 - 主营火锅餐饮业务 [1] - 致力于提供高质量、健康、安全的火锅食品 [1] - 以诚信经营和创新服务获得消费者信赖 [1]
港股开盘:恒生指数跌0.45%,恒生科技指数跌0.76%,海底捞低开超3%
新浪财经· 2025-08-26 01:32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0.45% [1] -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76% [1] 海底捞财务表现 -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3.7% [1] - 股价低开3.16% [1] 百济神州交易动态 - Royalty Pharma同意支付8.85亿美元购买Imdelltra中国以外地区特许权使用费 [1] - 股价高开1.12% [1]
海底捞-2025 年上半年业绩:艰难运营环境下利润率小幅未达预期
2025-08-26 01:19
公司概况 * 公司为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Haidilao International Holding Ltd,股票代码:6862 HK),是一家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运营的餐饮公司[1][3][4] * 摩根士丹利对公司的股票评级为"增持"(Overweight),行业观点为"符合市场表现"(In-Line),目标股价为17.50港元,相较当前股价有18%的上升空间[4] 财务表现核心要点 * **收入小幅下滑**:1H25收入为207.03亿人民币,同比下降3.7%,环比下降3%,与摩根士丹利预期基本一致(-0.2%)[2][7] * **盈利能力显著承压**: * 经营利润(Operating profit)为22.03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8%,环比大幅下降30%,较摩根士丹利预期低10.7%[2][7] * 净利润(Net profit to shareholders)为17.5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34%,较摩根士丹利预期低9.2%[2][7] * **利润率收缩**: * 毛利率(GPM)为60.2%,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0个百分点[2] * 经营利润率(OPM)为10.6%,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4.2个百分点[2] * 净利润率(NPM)为8.5%,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4.1个百分点[2] * **费用结构变化**: * 员工成本比率(Staff cost ratio)为33.8%,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0个百分点[2] * 租金与销售额比率(Rent to sales)为2.8%,同比及环比均微升0.1个百分点[2] * 其他费用(Other expense)为10.87亿人民币,同比大幅上升23%,较摩根士丹利预期高出19.1%,主要源于较高的业务发展和外卖平台费用[2][7] * 折旧费用(Depreciation)节省效果不及预期,折旧与销售额比率为3.8%[2][7] * **其他收益与税收**:其他收益(Other gains)为2.35亿人民币,主要来自向加盟商出售业务和外汇收益,但被较低的财务收入和更高的税收所抵消[7] * **股息分配**:中期股息为每股0.338港元,同比下降14%,派息比率维持在95%不变[7] 运营数据要点 * **餐厅网络收缩**:中国大陆餐厅数量从1H24的1332家减少至1H25的1299家,期内净减少19家,但环比增加了12家[2] * **翻台率下降**:中国大陆餐厅翻台率(Table Turn)为3.8次/天,同比下降9%,环比下降7%[2] * **客单价稳定**:中国大陆顾客人均消费(Avg Spending Per Guest)为96元人民币,同比微升2%,环比持平[2] * **员工数量减少**:员工总数(No of employee)为130,384人,同比下降11%,环比下降4%,每家店员工数(Employee per store)降至99人,同比降10%,环比降5%[2] 估值方法与风险 * **估值方法**:摩根士丹利采用基准案例,目标市盈率(P/E)为19倍2025年预期收益,此估值考虑了宏观不确定性下的整体消费情绪疲弱,较2018年以来的平均估值低1个标准差,认为此估值合理,因预计2025-27年每股收益(EPS)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9%[8] * **上行风险**:宏观经济更快复苏、需求恢复优于预期、新店开业速度加快[9] * **下行风险**:翻台率恢复速度放缓、原材料成本通胀、新店开业延迟、员工成本增幅超预期或过度控制成本损害服务质量进而影响中期增长前景[9]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计划于2025年8月26日香港时间上午9:30举行业绩简报会[2] * 摩根士丹利香港证券有限公司是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证券的流动性提供者/做市商[55]
海底捞-首次评级:利润率未达预期,受毛利率降低和运营杠杆不利影响;中性评级
2025-08-26 01:19
**海底捞国际控股 (6862 HK) 2025年中期业绩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公司为海底捞国际控股 (Haidilao International Holding, 6862 HK)[1] * 公司所属行业为餐饮业 具体为火锅及中式餐饮[2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207亿人民币 同比下降3.7% 与高盛预期基本一致[1][4] * 报告净利润为17.6亿人民币 同比下降13.7% 较预期低8%[1][13] * 经常性净利润(剔除一次性项目)为15.5亿人民币 同比下降27% 主要因剔除了一次性项目包括将25家门店转为加盟店带来的1.84亿人民币收益[1][13] * 毛利率低于预期 因公司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性价比产品(如增加菜品份量)[1][11] * 经营利润率为10.6% 低于高盛预期的11.8% 主因毛利率下降及运营去杠杆化和配送成本增加导致人力及其他费用率高于预期[1][11] * 有效税率33.2% 高于高盛预期的29%[13] * 公司宣布中期股息每股0.338港元 派息率稳定在95%[1][14] **运营数据与趋势** * 系统销售额(自营及加盟店堂食销售额)在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6.5% 公司餐厅总收入同比下降9%[3] * 同店销售增长(基于日均销售额)在2025年上半年整体同比下降10% 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港澳台地区同比变化分别为-9%/-13%/-8%/+5%[5] * 若以2019年同店日均销售额为基准 2024年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销售额仍低于2019年水平35%/35%/29% 而2025年上半年则进一步恶化至低于39%/41%/32%[8] * 平均翻台率为3.8次/天 同比下降10% 较2019年上半年4.8次/天下降21%[10] * 新店平均翻台率为4.1次/天 同比下降11% 但较2019年同期高5%[10] * 现有门店平均翻台率为3.8次/天 同比下降10% 较2019年同期低22%[10] * 中国大陆平均翻台率下降10%至3.8次/天 港澳台地区平均翻台率上升2%至4.3次/天[10] * 同店翻台率整体下降10% 一线/二线/三线/港澳台地区同比变化分别为-9%/-13%/-8%/+4%[10] * 人均消费(ASP)为97.9元人民币 较2024年上半年的97.4元和2024年全年的97.5元略有上升[10] * 分城市看 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人均消费同比分别增长1%/0%/0% 港澳台市场人均消费同比增长4%至205.8元人民币[10] **门店网络与扩张** * 截至2025年6月底 公司门店总数为1,322家 低于高盛预期的1,347家[9][16] * 其中中国大陆1,299家 港澳台23家[9][16] * 2025年上半年净关闭33家门店(新开25家 净关闭33家 另将25家门店转为加盟店)[1][9] * 在中国大陆 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分别净关闭2/19/12家门店[9] * 截至6月底 门店在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分布占比分别为17%/37%/42%[9] * 截至2024年底 公司已完成审查并设立了41家加盟餐厅[9] **收入构成变化** * 海底捞餐厅收入低于预期 主因门店数量减少(较预期少25家 因门店转加盟)及单店销售额低于预期[4] * 外卖收入因单人快餐业务的快速增长而驱动增长[4] * 其他餐厅运营及产品/加盟店相关销售收入高于预期[4] **预期关注点与未来展望** * 投资者预期关注近期翻台率趋势及下半年展望(基数效应更有利) 外卖补贴的影响[2] * 定价策略与促销趋势 以及向客户提供更多价值后对毛利率的预期[2] * 利润率展望及改善空间[2] * 门店扩张计划 包括海底捞品牌及新品牌(尤其是焰情)[2] * 新品牌的发展进展[2] * 未来的股东回报计划[2] **投资评级与风险** * 高盛对海底捞给予中性(Neutral)评级 12个月目标价为15.3港元[18] * 目标价基于9.5倍2026年预期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V/EBITDA)[18] * 关键风险包括:翻台率复苏优于/差于预期 扩张速度快于/慢于预期 其他餐厅品牌/特许经营模式新业务发展快于/慢于预期 成本节约超预期/不利的成本通胀 食品安全问题[18]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计划于8月26日上午10点举行业绩简报会[2] * 高盛可能在未来3个月内寻求或获得海底捞的投资银行服务报酬[27] * 高盛在过去12个月内与海底捞存在投资银行服务客户关系[27] * 高盛为海底捞的证券及衍生品做市[27]
外卖客服辱骂顾客,海底捞回应:已启动专项调查并报警
南方都市报· 2025-08-26 01:04
事件概述 - 海底捞火锅呼和浩特五塔寺小学店发生顾客因询问更换套餐食材遭辱骂事件 [1] - 门店经理登门道歉并提供水果牛奶补偿及订单免单处理 [5] - 门店称账号遭非法登录 黑客冒充商家对多名顾客进行辱骂 [5] 公司应对措施 - 海底捞启动专项调查并对可能涉及问题报警处理 [5] - 公司将彻查全貌并坚决追究任何涉嫌违规操作及损害顾客权益行为 [5] 财务数据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海底捞在全国共经营1363家餐厅 [5]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7.03亿元 净利润17.55亿元 [5] - 外卖收入达9.28亿元 同比增长59.73% 占总收入比例4.48% [5] 第三方回应 - 外卖平台截至发稿未对事件核查情况作出回应 [5]
海底捞为什么想当五星酒店业主?
虎嗅· 2025-08-26 00:13
核心观点 - 海底捞与洲际酒店集团合作开设成都海底捞皇冠假日酒店 标志着餐饮与酒店行业的跨界融合创新 通过火锅主题场景与高端酒店服务的结合重塑消费体验 [1][4][12] - 该合作反映中国高星酒店行业从地产逻辑向运营逻辑的战略转型 酒店业通过拥抱大众消费与特色IP实现获客与盈利突破 [23][27][28] - 海底捞凭借成熟服务体系与会员生态优势 相比其他餐饮品牌更具酒店运营潜力 未来会员体系互通可能进一步拓展商业价值 [35][36][38] 合作模式与酒店特色 - 酒店由海底捞作为业主方主导 品牌命名中"海底捞"置于"皇冠假日"之前 体现主导地位 [4] - 定位城市度假与商务会展 配备259间客房 1350平方米儿童乐园 恒温泳池及会议设施 [7] - 深度融合火锅元素:提供火锅主题房 火锅送餐服务 毗邻海底捞生态农场与商学院 [8][9] - 服务延伸至住宿场景 保留皇冠假日商务属性同时增加亲民化体验 [26] 行业背景与战略动机 - 疫情后五星酒店行业面临压力:超六成企业削减差旅预算 科技金融行业差旅支出下滑30% [22] - 高端酒店主动下沉市场:丽思卡尔顿推出58元和牛汉堡 瑞吉酒店销售20元以下餐食 [20][21] - 皇冠假日品牌在IHG体系中处于"不上不下"位置 需通过差异化合作突破中间地带压力 [24][25] - 酒店行业从地产驱动转向运营驱动 餐饮IP从配套角色升级为核心流量入口 [27][28] 竞争优势与挑战 - 海底捞早期已具备住宿场景基因:疫情期间消费者自发在门店过夜 形成"体验空间"认知 [16][17] - 相比失败案例麻六记酒店(开业7天因卫生服务问题关闭) 海底捞拥有更成熟服务体系与管理功底 [30][31][35] - 会员体系成为核心资产:海底捞金海/黑海会员已与滴滴V7-V8、携程金钻/黑钻等级互通 未来可能与IHG优悦会实现积分权益共享 [36][38] - 成功关键取决于海底捞业主团队与皇冠假日管理团队的运营磨合能力 [39][40] 市场反响与创新意义 - 社交媒体热度显著:消费者期待火锅场景与酒店服务结合带来的新奇体验(如房内火锅 睡衣用餐 延伸服务等) [13][14] - 被类比为"酒店版奈雪书屋""火锅界无印良品酒店" 体现跨界融合的创新价值 [14] - 首次实现餐饮品牌从内容提供方升级为酒店空间主导方 重构行业合作范式 [4][27]
8点1氪丨春秋航空否认故意调低温度卖毛毯;“鲁迅夹烟墙画”被投诉,绍兴文旅回应;胖东来招聘火爆致系统崩溃
36氪· 2025-08-26 00:04
企业合作与投资 - 京东与万达成立出资额80.53亿元的合伙企业,大连万达商管间接持股54.9669%,京东间接持股45% [10] - KDP宣布以全现金交易方式收购皮爷咖啡母公司JDE Peet's,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成收购交割 [12] - AI玩具企业跃然创新完成2亿元A轮融资,由中金资本、红杉中国等机构领投,资金用于新品研发和市场拓展 [19] 科技与产品动态 - 苹果计划从iPhone 17系列开始连续三年进行重大外观革新,首款产品iPhone 17 Air将取代iPhone 16 Plus,厚度约5.5毫米 [9] - 字节跳动回应AI眼镜报道称产品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无发布计划,网传信息不准确 [12] - 小鹏汽车人形机器人产线已部署几百台,主要用于算法调教和数据采集,团队负责人为前英伟达高管米良川 [11] - 腾讯宣布国行Nintendo Switch将于2026年12月31日停止维修服务,2026年3月31日起逐步停止网络服务 [3] - 宇树科技因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被起诉,案件涉及7款机器狗产品,将于2025年8月26日开庭审理 [3] 财务业绩表现 - 拼多多二季度营收1039.8亿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307.5亿元同比下降4% [16] - 海底捞上半年营收207亿元同比下降3.7%,净利润17.6亿元同比下降13.7% [15] - Keep上半年营收8.22亿元,调整后净利润1035万元,毛利率提升至52.2% [17] - 今世缘上半年营收69.5亿元同比下降4.84%,净利润22.29亿元同比下降9.46% [18] 市场与价格调整 - 上海迪士尼将增加更多票价等级,维持475-799元价格区间不变 [5] - 老铺黄金再次调价,热门饰品上调1000-3000元,主要产品涨幅5%-13% [7] - Spotify计划进行服务提价,将伴随新服务组合包同步实施 [15] 企业运营与监管 - 汇顶科技总裁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公司称不影响日常经营 [9] - 大连科技学院因担保纠纷导致账户冻结延迟发放工资,现已解决,被执行总金额超2.3亿元 [4][5] - 美团回应订单退款未到账问题,称系信息展示滞后导致误解,已成立专项客服团队处理 [5][6] - 胖东来招聘900人收到13.2万人注册报名,创始人回应系统崩溃问题 [2] 行业与市场环境 - 全国海关今年以来拦截183万件假冒LABUBU产品 [1][4] - 美联储释放降息信号,美股三大指数上涨,上证综指冲上3800点,中国超额流动性从占GDP9.1%升至12.6% [6] - 美国拟对印度商品加征50%关税,适用于所有进口印度商品 [6] - 马斯克起诉OpenAI和苹果公司,指控其非法合谋阻挠人工智能竞争 [15] 产品与服务 - 茅台1935新品开启预售,定价998元/500ml,定位高端款 [12] - 保时捷调整电池业务,子公司Cellforce将减员并专注于电池单元研发 [10] - 马斯克计划再次尝试发射星舰火箭,需解决地面液氧泄漏问题 [10]
短期承压,海底捞有点忙
虎嗅· 2025-08-25 23:34
核心观点 - 海底捞2025年上半年面临业绩下滑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7%至207.03亿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13.7%至17.55亿元[2] - 公司通过多品牌战略、外卖业务扩张和加盟模式寻求突破 但短期创新调整成本导致核心经营利润同比下降14.0%[2][4] - 翻台率从4.2次/天下降至3.8次/天 同店销售增长乏力是主要挑战[3] - 外卖业务收入增长近60% 其中"下饭火锅菜"贡献超55%的外卖收入[4] - 加盟业务收入增长约47倍至9084.9万元 但仅占总收入0.4%[7] - 红石榴计划孵化14个餐饮品牌 其他餐厅收入同比增长227.0%至5.97亿元[8]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07.03亿元 同比下滑3.7%[2] - 净利润17.55亿元 同比下降13.7%[2] - 核心经营利润24.08亿元 同比下降14.0%[2] - 每股基本盈利0.32元 低于去年同期0.38元[2] - 餐厅经营收入185.80亿元 同比减少9.0% 占总收入89.8%[3] - 加盟业务收入9084.9万元 较去年同期189.9万元增长47倍[7] - 其他餐厅收入5.97亿元 同比增长227.0%[8] 运营指标 - 平均翻台率从4.2次/天下降至3.8次/天[3] - 港澳台地区翻台率维持在4.3次/天[3] - 人均消费从97.4元增至97.9元[3] - 关闭餐厅33家[3] - 门店总数1363家 其中自营餐厅1299家(中国大陆)及23家(港澳台) 加盟餐厅41家[3] - 新开自营餐厅25家 加盟餐厅3家[3] 业务战略 - 推行"啄木鸟计划"进行动态优化 关闭低效门店[4][5] - 发展外卖业务 重点推出"下饭火锅菜"等一人食产品[1][4] - 开放加盟业务 重点向一二线以外市场扩张[7] - 通过"红石榴计划"孵化副牌 已运营14个餐饮品牌共126家餐厅[7][8] - 打造特色场景店型包括亲子互动、宠物友好主题店[1] - 开设人均500元以上臻选店及人均10元快餐业务[1] 市场与行业 - 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行为变化导致客流减少[3] - 餐饮行业面临消费复苏阶段的普遍挑战与转型压力[4] - 摩根士丹利和野村证券下调公司目标价[6] - 北京亦庄创新概念店翻台率突破7次/天[6] - 多品牌运营对管理能力和供应链协同提出高要求[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