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底捞(06862)
icon
搜索文档
让宠物和人一起吃饭,海底捞拼了
新浪财经· 2025-09-24 04:33
宠物友好餐厅业务 - 海底捞在深圳开设全国首家宠物友好主题店 提供宠物专属套餐和换装拍照服务 试营业当天有近40桌携宠顾客 首个周末超过150桌 [1] - 宠物专区与非携宠区域分隔 需核查宠物证件和疫苗本 提供鸡胸鲜蔬料理等5款套餐 价格区间在23-46元 使用一次性餐具和空气净化器 [3] - 湊湊火锅在北京有两家宠物友好门店 提供清洁工具和饮水碗 但未设置宠物餐食 运营成本较高但效益与普通门店差异不大 [5] - 行业趋势显示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多地餐厅开始推出宠物餐食服务 宠物友好商场内的餐厅普遍允许携带宠物 [4] 副牌业务拓展战略 - 公司通过纵向创新和横向创业双逻辑拓展业务 纵向包括夜宵亲子等主题店 横向通过"红石榴计划"孵化14个子品牌涵盖烤肉炸鸡轻食川菜等类别 [6][7] - 副牌选择供应链成熟赛道 注重质价比和可复制性 如小嗨火锅锅底9.9元起 小嗨爱炸人均40元 并移植海底捞特色服务到新品牌 [7] - 内部设立由CEO牵头的"运营五虎将"提供五大支持 创业委员会定期复盘项目 经营数据恶化则闭店止损 [8] - 截至2025年6月副牌数量达14个 较1年前的5个显著增长 但26个孵化品牌中近半数已停业 其中三分之一存活不足一年 [7][12] 主业表现与转型动因 - 2025年上半年海底捞营收同比下降3.7%至207亿元 集团溢利下降13.7%至17.55亿元 餐厅经营收入下降8.98% [9] - 行业整体承压 呷哺呷哺营收下降13.5% 湊湊下降25.8% 九毛九旗下怂火锅下降3.38% 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导致客单价走低 [9] - 公司现金储备充裕 2024年底现金及等价物余额64.07亿元 为副牌拓展提供资金支持 承担大部分创业资金并为员工发放底薪 [11] 资源投入与运营机制 - 采用风投式广撒网策略 将人力资源投入不同赛道大规模试错 多管店长前三个月享责权豁免 盈利后可分润并领取多份工资 [7][11] - 供应链协同降本 如整头牛采购同时满足火锅和烤肉品牌需求 烤肉项目"焰请烤肉铺子"截至2025年6月达70家门店 新开46家 [8][12] - 创业项目存活率显示行业挑战 2025年3月前孵化的26个品牌近一半停业 "嗨妮牛肉麻辣烫"杭州首店开业不足一年即关闭 [12]
建银国际:内地国庆黄金周将推动短期零售销售增长
智通财经网· 2025-09-23 02:38
核心观点 - 国庆黄金周短期消费助推力 尤其利好旅游 餐饮 饮料 户外运动及黄金板块 [1] - 中秋节与国庆节叠加 预计带动国内旅游及消费大幅攀升 [1] - 全国性服务消费提振政策及区域性举措助力延长假期期间消费增长 [1] 受益板块 - 旅游业 酒店业 零售业 餐饮业 黄金珠宝业 现制饮品业及户外运动业 [1] - 板块增长源于大众对服务 文化体验及休闲活动需求的提升 [1] 受益企业 - 中国中免(01880) 海底捞(06862) 百胜中国(09987) [1] - 蜜雪集团(02097) 农夫山泉(09633) 安踏体育(02020) [1]
预制菜风波背后:西贝与海底捞们的副牌焦虑
36氪· 2025-09-22 11:34
行业趋势 - 餐饮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副牌战略从追求数量转向质量 强调"优生优育"而非"多子多福"[1][27] - 头部餐饮企业普遍采用"主品牌守擂 副牌冲锋"的多品牌战略寻找第二增长曲线[2] - 消费市场发生结构性转变 中高端餐饮遇冷 性价比成为核心决策变量 火锅人均消费从2022年86.7元降至2025年77.1元 降幅达11%[13] 海底捞副牌战略演变 - 2015年通过收购U鼎冒菜开启副牌探索 该品牌曾挂牌新三板 巅峰期拥有45家门店 目前仅剩1家在营[3][4] - 2020年进入副业爆发期 但多数项目浅尝辄止 当年逆势扩张门店至1205家 同比增68.3% 导致2021年亏损42亿元[3] - 2023年战略调整后仅推出3个子品牌 包括囿吉山 焰请烤肉铺子和小嗨火锅[3] - 2024年8月启动"红石榴计划" 鼓励员工内部创业 支持店长跨品牌管理 降低总部试错成本[5] - "红石榴计划"下推出6个子品牌 包括小嗨爱炸 喵塘主麻辣烤鱼等 其中举高高自助小火锅为收购项目[5] - 2024年其他餐厅收入达4.83亿元 同比增长39.6%[6] - 2025年继续多元化拓展 涉足简餐 烘焙等领域 9月在北京开出首家"火锅+"社区店 营业时间从早6点至凌晨3点[8][9][10] 西贝副牌战略挑战 - 副牌探索持续7-8年 累计亏损7-8亿元 2024年大幅收缩并聚焦主品牌[12][26] - 2022年推出"贾国龙中国堡" 计划2023年开100家门店 但2024年3月全部关闭[11] - 副牌定位与主流需求背离 "贾国龙中国堡"以直营模式主打一线城市写字楼群体 而主流消费人群为学生和普通打工人[12] - 后续推出"贾国龙小锅牛肉"客单价80元左右 部分门店已关停 业务被独立交由职业经理人[12] - 供应链能力不足 缺乏足够财力支付试错成本 无法像海底捞进行多品类布局[12] 副牌价格战略 - 海底捞副牌主打低价策略 十八汆面馆主打10元平价面 北京只卖15元[14] - 小嗨火锅价格持续下调 鸳鸯锅底从19.8元降至9.9元 人均消费压到50元左右[14] - 收购的举高高自助小火锅成人标准价59.9元/位 儿童29.9元/位[14] - 社区店产品定价亲民 手作鲜包2.9元起 现炸麻花1.5元/个[15] - 西贝小牛焖饭与拌面客单价降至35.9元 但仍高于快餐主流10-30元价格带[17] - 呷哺呷哺高端化尝试遇阻 湊湊火锅客单价142.3元 翻台率仅2次 低于海底捞3.8次[20] - 呷哺呷哺推出客单价250元的烧烤品牌趁烧 已于2024年末全部关店[20] 副牌运营成效 - 海底捞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3.7%至207.03亿元 净利润下滑13.7% 翻台率跌至3.8次/天[25] - 副牌营收5.97亿元 虽只占总营收1.4% 但同比暴增227%[25] - 焰请烤肉铺子贡献近2亿元 净利率12%-14% 高于行业5%-8%平均水平 已开70家门店覆盖15个城市[25] - 九毛九集团副牌相对成功 太二酸菜鱼 怂火锅等人均80-130元 但近期太二客单价降至69元被吐槽分量缩水[22] - 九毛九高端品牌"赏鲜悦木"实行套餐预约制 人均超500元 在营仅2家难以规模化[22]
海底捞、杨国福纷纷入局小火锅,年轻人为何愿为“一人食”买单?
新浪财经· 2025-09-22 11:17
独居人口增长驱动消费需求变革 - 预计2030年中国独居人口达1.5亿至2亿 其中20-39岁年轻人占比最高[2] - 独居需求催生"一人经济"革命 传统火锅社交属性转为负担[2] - 年轻人注重边界感 标准化小火锅隔间提供心理舒适屏障[2] 餐饮巨头布局小火锅市场动因 - 海底捞推出59.9元自选小火锅套餐 显著低于传统门店人均消费[2] - 杨国福麻辣烫门店挂出同价位小火锅招牌[2] - 消费群体迭代 企业增长焦虑和市场空间诱人三大动因驱动[2] - 30元以下市场陷入红海混战 中端市场需要巨头激活[2] 小火锅市场分层格局 - 30元以下区间聚集区域性品牌 如北京角门28元自助店提供极致性价比组合[3] - 中端市场由59.9元海底捞 杨国福等巨头把持[3] - 高端市场仍待开发 各价格段均已出现领先选手[3] - 巨头入场产生鲶鱼效应 28元门店被迫增加赠品应对竞争[4] 产品设计契合现代消费需求 - 小火锅通过独立操作台 透明隔板和标准化流程消解独自用餐尴尬[2] - 无压力用餐体验成为年轻一代刚性需求 实现全程零交流和自主节奏掌控[2] - 解决"第五级孤独"痛点 网络流传孤独十级量表中独自吃火锅位列第五[2] 行业变革趋势 - 小火锅走红是对人口结构变革的精准响应 独居成为三分之一中国人生活常态[4] - 让个体在消费中获得尊严感成为核心命题 餐桌变革延伸至商业逻辑[4] - 行业已进入第三波浪潮 餐饮巨头集体入局反映深刻市场变革[2]
海底捞(06862)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2 08:3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07.03294亿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3.7%[21][22] - 2025年上半年核心经营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为人民币24.08104亿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14.0%[21][22] - 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7.54576亿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13.7%[21][22] - 集团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14.909亿元下降3.7%至2025年同期的207.033亿元[42][43] - 期内溢利下降13.7%至17.55亿元[84][89] - 核心经营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2025年上半年为24.0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27.99亿元人民币下降14.0%[94] - 期内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的20.33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同期的17.55亿元人民币,降幅达13.7%[9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 - 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下降1.7%至82.44亿元,但收入占比升至39.8%[64][68] - 员工成本下降2.3%至69.88亿元,收入占比升至33.8%[65][69] - 租金及相关支出增长2.5%至2.16亿元,收入占比稳定在1.0%[66][70] - 水电开支下降2.9%至7.01亿元,收入占比稳定在3.4%[72][76] - 差旅及通讯开支增长15.7%至1.1亿元,收入占比升至0.5%[73][77] - 折旧及摊销下降13.7%至11.56亿元,收入占比降至5.6%[74][78] - 其他开支增长23.4%至10.87亿元,收入占比升至5.2%[75][79] - 财务成本下降14.6%至1.2亿元[82][87] 海底捞餐厅业务表现 - 海底捞火锅餐厅总数达1,363家(自营1,299家中国大陆+23家港澳台,加盟41家)[23] - 2025年上半年新开25家自营餐厅及3家加盟餐厅,同时关闭33家餐厅[23][26] - 海底捞餐厅整体翻台率为3.8次/天,同店翻台率持平3.8次/天[24][26] - 海底捞餐厅客流量达1.898亿人次[24][26] - 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185.802亿元,占总收入89.8%[24][26] - 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下降9.0%,从2024年上半年的204.140亿元降至2025年同期的185.802亿元,占总收入89.8%[45][47] - 海底捞餐厅平均翻台率为每天3.8次[47] - 顾客人均消费为97.9元[47] - 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同比下降9.0%,从2024年同期的204.14亿元人民币降至185.80亿元人民币[50] - 整体翻台率从4.2次/天下降至3.8次/天[53] - 顾客人均消费从97.4元微增至97.9元[53] - 港澳台地区人均消费达205.8元,显著高于大陆地区的95.8元[53] - 同店销售总额从188.85亿元人民币下降至170.16亿元人民币[56] - 餐厅总数从1,343家减少至1,322家[61] - 一线城市餐厅数量从226家减少至218家[61] - 海底捞品牌加盟店数量为41家[34][36] 其他业务线表现 - 其他餐厅收入(含焰请烤肉)达5.965亿元,同比增长227.0%[24][26] - 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近60%[31][32] - 外卖业务中"下饭菜"品类贡献超55%收入[31][32] - 焰请烤肉品牌门店数达70家(期内新开46家)[23][26] - 公司运营14个非海底捞品牌共126家餐厅[23][26] - 外卖业务收入增长59.6%,从2024年上半年的5.812亿元增至2025年同期的9.276亿元[45][48] - 其他餐厅经营收入大幅增长227.0%,从2024年上半年的1.824亿元增至2025年同期的5.965亿元[45][49] - 调味品及食品销售收入为4.637亿元,占总收入2.2%[45] - 特许经营业务收入为9084.9万元,占总收入0.4%[45] - 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59.6%,从5.812亿元人民币增至9.276亿元人民币[50] - 其他餐厅经营收入同比激增227.0%,从1.824亿元人民币增至5.965亿元人民币[50] 资产负债和现金流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人民币52.5994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9.97082亿元大幅增加[1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为人民币227.81257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11.15055亿元有所增加[1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人民币104.33794亿元[1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人民币71.03821亿元[1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底的64.07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47.56亿元人民币,下降25.8%[100] - 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含三个月以上定期存款)截至2025年6月30日为58.71亿元人民币[100] - 存货从2024年底的10.61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9.02亿元人民币,下降15.0%[102]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4年的24.0天改善至2025年上半年的21.5天[102]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4年底的3.46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2.76亿元人民币,下降20.2%[107] - 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从2024年的3.2天改善至2025年上半年的2.7天[107] - 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截至2025年6月30日为29.42亿元人民币[101]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17.964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5.835亿元,周转天数从41.2天降至37.1天[108][113] - 银行借款截至2025年6月30日为0.788亿元,期间新增0.788亿元并偿还0.98亿元[109][114]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3.463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2.762亿元,周转天数从3.2天降至2.7天[112] - 质押/受限银行存款为1.46亿元,主要用于外汇远期合约担保[118][122] - 资本负债比率为22.4%[119][123]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董事长张勇通过全权信托持有公司60.35%股份[13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5,574,000,000股[140][142] - NP United Holding Ltd.的股权结构为ZY NP Ltd.持股约51.778%,SP NP Ltd.、SYH NP Ltd.及LHY NP Ltd.各持股约16.074%[138][139] - 馥海(Fuhai)的股权结构为上海新派持股40%,颐海全资子公司颐海(上海)食品有限公司持股60%[143] - 张勇先生通过全权信托持有馥海60%权益[141] - 颐海(Yihai)约31.39%股份由ZYSP YIHAI Ltd.及SP YIHAI Ltd.持有[144][146] - ZYSP Trust成立于2016年6月1日,SP Trust成立于2020年12月31日,均由UBS Trustees (B.V.I.) Limited作为受托人[144][146] - Rose Trust和Apple Trust均成立于2018年8月22日,为全权信托[138][139] - 张勇与舒萍为配偶关系,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存在权益关联[139] - 周兆呈与陈颖为配偶关系,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存在权益关联[142] - 除披露外,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无其他需披露的权益或淡仓[145][147] - UBS Trustee (B.V.I.) Limited持有公司3,824,158,271股普通股,占已发行总股本68.61%[151] - 舒萍女士通过全权信托持有公司3,363,658,743股普通股,占已发行总股本60.35%[151] - ZY NP Lt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公司2,950,709,229股普通股,占已发行总股本52.94%[151] - NP United Holding Ltd.持有公司1,801,970,108股普通股,占已发行总股本32.33%[151] - 李海燕女士通过全权信托持有公司489,774,528股普通股,占已发行总股本8.79%[151] - 施永宏先生通过全权信托持有公司489,774,528股普通股,占已发行总股本8.79%[151] - SP NP Lt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公司410,962,014股普通股,占已发行总股本7.37%[151] - LHY NP Lt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公司292,855,014股普通股,占已发行总股本5.25%[151] - 张勇先生作为Apple Trust创立人被视为拥有ZY NP Ltd.所持股份权益[153] - 舒萍女士作为Rose Trust创立人被视为拥有SP NP Ltd.所持股份权益[153] - NP United Holding Ltd.股权结构:ZY NP Ltd.持股51.778%,SP/SYH/LHY NP Ltd.各持股16.074%[159] 融资和资本活动 - 公司于2021年发行了2026年到期的优先票据[6] - 2026年优先票据未偿还本金总额为285,480,000美元,占初始发行总额6亿美元的47.58%[160][166]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72.993亿港元[198][199]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已于2025年6月30日全部使用完毕[198][199] - 公司股份于2018年9月26日在联交所上市[198][199] - 转让餐厅业务给加盟商获得收益1.84亿元人民币[94] 股份奖励计划 - 公司于2019年10月8日采纳并于2021年5月20日修订了股份奖励计划[11] - 股份奖励计划信托持有159,000,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85%[161][16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份奖励计划下未归属奖励股份总数1.59亿股[189] - 股份奖励计划中董事合计持有未归属奖励715.5万股[189] - 股份奖励计划可授出奖励额度于2025年1月1日及6月30日均为1.06亿份[191] - 2025年股份计划可授出股份总数2.787亿股但截至报告期末未授出任何股份[192][195] - 2025年股份计划仅限使用现有股份不发行新股[192] - 未归属奖励的最长归属期为十年[196] - 奖励授予前公司收市价为44.43港元[196] - 奖励数目包含授予前雇员的未失效且未行使奖励[196] 股息分派 - 董事会宣布2025年中期股息为每股0.338港元(相当于0.309元人民币)[180] - 中期股息预计于2025年10月15日或之前派发,登记日为2025年9月11日[180] - 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0.338港元(相当于人民币0.309元)[183] - 中期股息预期将于2025年10月15日或之前派付予股东[183] - 股东名册将于2025年9月9日至9月11日暂停办理过户以厘定股息收取权[181][184] - 股份过户文件须于2025年9月8日下午4:30前送达香港证券登记处[181][184] 其他重要公司信息 - 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股份代号为6862[1] - 报告期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9] - 公司法定货币为美元,每股面值为0.000005美元[9] - 公司关联方颐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于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1579[11]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上海新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于2013年5月12日在中国注册成立[9] - 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租赁(IFRS 16)作为会计准则[8] - 公司股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11] - 公司中期财务报表涵盖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8] - 利润下降受翻台率下降以及产品、场景等创新模式初期调整影响[21][22] - 公司认为业绩下滑反映出管理层在管理能力方面存在不足[21][22] - 海底捞会员人数超过200百万(2亿)人[33][35] - 系统销售额同比下降6.5%[63] - 公司系统销售额同比下降6.5%[67] - 公司无其他借款及重大或有负债[110][111][115][116] - 员工总数为130,384人,上半年员工成本总额为69.88亿元[121][125] - 公司无重大资产收购处置及资本投资计划[126][128][129][131] - 外汇风险通过自然对冲和远期合约管理[120][124] - 公司未在报告期内购买、赎回或出售任何上市证券[162][166] - 所有董事确认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遵守《标准守则》[163][167] - 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齐大庆、许廷芳、蔡新民)[174][177] - 中期财务信息经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依据香港审阅准则2410进行审阅[17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无任何须披露的购股权计划[186]
复盘西贝风波:连锁餐饮的规模陷阱
远川研究所· 2025-09-21 13:06
预制菜与连锁餐饮发展 - 预制菜(中央厨房模式)是连锁餐饮标准化扩张的必然产物,通过统一采购和预处理食材简化供应链管理成本[13] - 海底捞通过中央厨房实现标准化和单店高效率,十年间门店数量增长20倍,单店营收一度超4000万,市值突破4500亿[10][13] - 2015年餐饮行业融资项目达239起,中央厨房模式推动行业资本化黄金时代[14] 西贝的战略演变与效率追求 - 西贝在2010-2013年四次更换招牌和菜单,最终回归"西贝莜面村",以寻找最优单店模型[7][8] - 2014年引入中央厨房后扩张加速,2015年新增53家门店,贾国龙强调"高效率打败低效率"[13] - 通过儿童餐策略("家有宝贝,就吃西贝")创造高溢价空间,成功提升客单价[18][20] 单店效率与定价矛盾 - 西北菜系缺乏高附加值食材或烹饪技法,易导致消费者感知"不值",例如23元的胡麻油调黄瓜[24][26] - 西贝羊肉采购成本比普通品牌高30%,但硬菜毛利低,而莜面/凉菜等标准化产品毛利更高[26] - 客单价达83.66元(红餐数据),与海底捞97.5元接近,但价格争议反映单店效率与消费者认知脱节[32] 行业规模与效率瓶颈 - 连锁餐饮存在"体系成本"(如市场部、公关部),导致客单价普遍高于个体商户[17] - 海底捞门店规模停滞在1300家(低于券商预测的2000家),翻台率与规模脱钩使增长模型失效[28] - 中餐标准化规模上限低于预期,难以复制西餐的强马太效应[34] 核心冲突与行业影响 - 消费者争议焦点为"预制菜不应卖现制菜价格",西贝事件暴露标准化与溢价能力的矛盾[24] - 海底捞客单价从2020年110元降至2024年97.5元,退回2017年水平,反映行业提价困境[32] - 单店效率×门店数量=公司估值的资本模型面临挑战,需平衡规模与经济性[13][28]
餐饮商家,集体上演“擦边餐”
虎嗅APP· 2025-09-19 11:10
餐饮行业"表演+"模式兴起背景 - 海底捞推出夜宵主题店 引入DJ打碟、腹肌开啤酒等表演元素 形成强烈场景"违和感" [4][6][7] - 行业面临高房租、高人力、高食材成本及低利润压力 2024年奈雪的茶亏损9.19亿元 呷哺呷哺亏损4.01亿元 味千(中国)净亏损0.2亿元同比下跌111.17% [10] - 95后、00后消费者追求社交、娱乐、打卡综合体验 "好玩""好看""好刺激"成为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流量密码 [10] "表演+"模式市场表现 - 海底捞夜宵主题店相关话题在小红书浏览量突破1000万 抖音播放量超900万 [7] - 海底捞已在深圳、北京等城市布局近30家夜宵主题店 [8] - 消费者为观看表演延长用餐时间并增加酒水消费 海底捞夜宵店体验感明显区别于普通门店 [8][10] 国际"擦边餐饮"案例警示 - 泰国曼谷海鲜餐厅"Staneemeehoi"以肌肉男服务生为招牌 但于8月起永久停业 [13] - 美国猫头鹰餐厅(Hooters)以性感女服务员为特色 全球曾超400家分店 年营收超10亿美元 但2024年上半年申请破产重组 [13] - 物化女性的营销方式受到社会观念变化冲击 食品质量短板加速品牌衰落 [14] 国内监管与行业风险 - 杭州烧鸟酒馆因表演内容问题被约谈叫停 云南"猛男餐厅"因违规演出被罚款并吊销演出许可 [14] - "擦边"表演边界模糊 存在过度娱乐化质疑 餐饮企业在流量与风险间走钢丝 [11][15] 文化表演模式探索 - 广东摔角早茶将传统武术与早茶结合 西北餐厅引入秦腔表演 云南菜馆推出木姜子现刮仪式 [18] - 拳赛酒吧通过专业拳击擂台切入年轻客群需求 并策划脱口秀、电音派对等多元活动填补非赛事日客流 [19] - 沉浸式"演出饭"如杭州《宫宴》、济南秀宴融合汉服侍女、宫廷盛宴及齐鲁文化 部分场次开票即售罄 [19] 表演餐饮本质与挑战 - 部分沉浸式宴席出现预制菜、上菜凉、点心潮湿等菜品质量问题 基础妆造与VIP分级收费影响体验 [21] - 餐饮本质仍是口味、服务、环境、价格综合竞争 表演可成为亮点但无法替代美食 [15][21] - 表演需服务于餐饮 实现视觉、味觉与体验完整交付 避免华而不实 [21][22]
解锁夜宵“新玩法”,蹦迪、二次元助力餐饮“破圈”
贝壳财经· 2025-09-19 10:13
夜宵业务创新 - 公司推出"火锅+蹦迪"夜宵新玩法 7-8月夜宵日均桌数较4-5月环比涨幅超11% [1] - 夜宵主题店客流增长达15% 全国近30家夜宵主题店成为深夜聚餐新地标 [1] - 推出全品类夜宵菜单包括跳水美蛙鱼火锅 补充烧烤炸鸡卤味小海鲜等佐酒菜品 [1] 主题营销活动 - 与国漫《时光代理人》联动推出"次元夜市"活动 二次元顾客占比近50% [2] - 活动覆盖北京上海杭州广州4城10家门店 二次元联名套餐累计销售超10万套 [2] - 部分门店翻台率较去年同期提升近30% 表现突出门店生意增长10%-15% [2] 品牌效益与客群连接 - 夜宵时段营业额提升11%-15% 实现直接经济效益 [2] - 通过大唐侍郎对诗挑战等互动强化品牌与年轻客群连接 [1] - 年轻用户主动参与品牌传播并分享消费体验 [2]
海底捞(6862.HK):8月运营持续改善 翻台率同比小幅提升
格隆汇· 2025-09-19 04:12
运营表现 - 8月翻台率环比7月继续上升 同比由7月持平转为小幅提升[2] - 7月暑期客流显著改善 翻台率环比6月提升 同比持平[2] - 8月新开直营店2家 关闭4家 焰请烤肉店新开2家[2] 门店创新 - 推出各类主题门店包括臻选店、亲子主题店、夜宵主题店以丰富顾客体验[2] - 首家创新概念店落地北京 采用模块化设计优化空间布局和运营效率[2] - 臻选店客单价达人均500元以上 但尚未完全摆脱常规店模式[2] 财务数据 - 1H25派息0.338港币/股 派息率95%[3] - 截至25年6月30日 在手货币资金60亿元 理财产品53亿元 净现金92亿元[3] - 1H25经营性活动现金流26亿元 尽管利润和收入双双下滑[3] 战略调整 - 放宽红石榴计划创业门槛 从完全内部自创转向自创+外部成熟品牌合作[3] - 下半年调整管理方式 从单纯经营效益考核转向兼顾员工帮扶[3] - 投资逻辑转向"赚分红的钱" 高分红率成为股价第二催化剂[3] 业绩展望 - 预计2H25经营将同比逐步改善 受益于2H24低基数效应[1][3] - 维持2025-27年营收预测:441.5亿元(+3.3%)/455.9亿元(+3.3%)/470.0亿元(+3.1%)[4] - 维持20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48.4亿元(+2.7%)/49.8亿元(+3.0%)/51.2亿元(+2.9%)[4] 估值评级 - 维持21倍2026年P/E估值 目标价20.40港元不变[1][4] - 目标价较当前股价存在53%上升空间[4]
从南到北,海底捞秋季限定美食地图请查收
财富在线· 2025-09-19 03:00
核心观点 - 公司推出多区域秋季限定餐饮产品和促销活动 通过地域差异化美食和针对性优惠提升消费体验和客户粘性 [1][3][5] 区域产品策略 - 南京地区推出"鲜切现捞季" 主打每日现切安格斯牛肉和鲜活水产系列 牛肉涮煮8秒 虾蛏蚝2分钟 鲍鱼4分钟 鲜切牛肉覆盖南京全部门店(除新街口新百店) 海鲜系列全城供应 [1] - 山东地区推出"嗨嗨·经典麻辣牛油锅" 搭配鞭炮笋 新西兰大草原羔羊肉 熏香腊五花及卡皮巴拉慕斯甜品 [3] - 陕西山西湖南三地推出"惊喜双重奏"套餐 包含滑滑嫩豆腐和秋语答案茶 活动期限至9月30日 [3] 客群精准营销 - 针对大学生群体在苏州南通盐城连云港四地推出专属福利 凭录取通知书或学生证享菜品88折 邀约学长学姐使用69折券可额外获赠"橙子非凡"饮品 新生可免费领取洗漱用品或文具礼包 [5] - 陕西山西湖南地区通过私域社群运营 用户发布带话题内容可获赠价值29.9元区域限定"捏捏豆腐"周边 需先加入社群订餐 [3] 运营管理措施 - 所有活动不可与其他优惠同享 建议提前致电门店确认参与资格 [5] - 区域限定周边产品数量有限 采取先到先得机制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