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圈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8月13-15我们上海见
机器人圈· 2025-07-08 10:36
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概况 - 具身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新高地、未来产业新赛道与经济发展新引擎,全球机器人产业增长强劲,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477亿美元(工业机器人138.6亿美元,服务机器人219.2亿美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超20% [1] - 汽车制造是具身智能潜力最大的应用场景,部分企业已实现盈利,中国企业正突破技术瓶颈,在重载工业机器人、汽车领域工业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形成研发-制造-应用闭环,并加速全球化布局 [1] 2025中国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 - 大会将于2025年8月13-1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预计吸引200+参展品牌、20,000+观众及20+专业采购团,覆盖原材料、零部件、系统集成、仿真测试到整机制造全产业链 [2][7] - 大会聚焦四大亮点:技术革新(展示具身智能与汽车科技最新成果)、学术互动(跨学科交流)、产业链协同(整合芯片研发/整车制造/零部件供应)、商业模式探索(连接创新项目与资本) [11][12][14][15] 大会议程核心内容 - **行业趋势与政策解读**:开幕致辞探讨具身智能对汽车产业升级的战略意义,政策专家解读政府扶持政策,智元、众擎等企业分享技术框架及汽车制造/智能驾驶应用案例 [17] - **供应链协同与跨界实践**:敏实集团、均普智能等探讨汽车供应链赋能具身智能硬件开发,速腾聚创展示机器人灵巧手技术,越疆机器人分析全球智造产业链机遇 [17] - **技术攻坚与成本控制**:绿的谐波、拓普集团等提出高精度关节稳定性方案及执行器降本路径(目标从万元级降至千元级),帕西尼感知展示多维触觉传感技术 [18] - **资源对接与生态构建**:车企与具身智能企业需求匹配会,5家初创企业路演,圆桌讨论制定行业标准与数据共享机制,闭幕式发布《汽车具身智能产业协作白皮书》草案 [18] 参展企业与技术方向 - 领军企业包括越疆机器人、智平方、智元等,覆盖机器人关节、高精度传感器、AI决策算法等投资热点领域 [10][17] - 技术突破聚焦"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框架、人机协同决策、柔性生产线、无人仓储等汽车制造场景 [17]
机器人马拉松冠军开源!北京人形正式发布运动控制框架Tien Kung-Lab
机器人圈· 2025-07-08 10:36
开源运动控制框架Tien Kung-Lab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开源运动控制框架Tien Kung-Lab,填补高性能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框架在开源领域的空白,为工业、物流和特种作业场景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1] - Tien Kung-Lab基于Isaaclab开发,融合强化学习技术和人体运动数据,让人形机器人实现自然、高效、稳定的运动控制 [3] - 该框架改进了光线追踪技术,实现训练环境中深度图和激光雷达点云的快速准确获取,支持在高保真物理引擎MuJoCo进行Sim2Sim交叉验证 [4] - 框架已在Open X-Humanoid开源社区、Github、Gitee等平台开放下载,加速全球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的研发迭代与生态构建 [4][5] 运动控制技术突破 - 天工Ultra搭载Tien Kung-Lab运控算法,以2时40分42秒完成21.0975公里马拉松,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冠军 [3] - 天工Ultra在马拉松比赛中跨越真实道路中的凸起、凹陷、减速带、细小石子等随机干扰,实现顺利完赛 [7] - 天工1.0 lite是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实现拟人奔跑的人形机器人,能在斜坡、楼梯、草地、碎石、沙地等多种地形平稳移动 [9] - 天工Ultra在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大赛中以15秒66的奔跑成绩获得竞速赛冠军,并在障碍赛和作业赛中表现优异 [11] 技术进化与性能提升 - 天工在一年内实现多次能力进化,包括基于视觉的感知行走和全球首例百级台阶攀登实验 [13] - 天工的奔跑时速从6km/h提高至12km/h,能在雪地等高难度地形完成高速奔跑,并具备抗外力冲击保持平衡的能力 [13] - 技术进化实现了全地形场景技术闭环,为行业确立复杂环境移动能力的新标杆 [13] 未来发展方向 - 北京人形将以马拉松冠军级运动控制为基石,攻坚基于学习方法的通用移动操作和全身复杂动作控制技术 [14] - 目标突破复杂动态环境中的全向感知和自主导航技术,实现"全能动作"与非结构化环境中的闭环自主作业能力 [14] - 运动控制领域的突破将为人形机器人在复杂工厂、灾难现场、户外场景等真实开放世界中自主移动和稳定操作奠定基础 [14]
机器人赛道狂揽融资!星动纪元、云深处科技、小雨智造、模量科技获资本押注
机器人圈· 2025-07-08 10:36
具身智能企业融资动态 - 星动纪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由鼎晖VGC和海尔资本联合领投,厚雪资本、华映资本等跟投,资金将用于人形机器人软硬技术研发与量产落地[3] - 云深处科技完成近5亿元新一轮融资,由达晨财智、国新基金等联合领投,资金将用于四足机器人产线扩建和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4][5] - 小雨智造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由滴滴领投,资金将用于工业具身智能领域技术研发[8][10] - 模量科技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多模态多维力触觉传感技术研发[13] 企业技术路线与产品 - 星动纪元坚持软硬一体技术路线,致力于打造物理世界中的通用智能体[3] - 云深处科技聚焦四足机器人领域,其山猫M20是全球首款行业应用轮足机器人[5][7] - 小雨智造以Xiaoyu Brain通用机器人大脑为技术底座,推出智能焊接机器人并与松下合作[10] - 模量科技专注多模态多维力触觉传感技术,产品包括机器人触觉传感器和工业压力检测设备[13][14] 行业发展趋势 - 具身智能企业加速产业化布局,推动"模型-本体-场景数据"闭环发展[3][4] - 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成为多家企业重点投入方向[5][10] - 机器人技术在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B端应用领域已取得突破[5] - 工业具身智能领域开始探索"平台+场景"的商业模式[10] 企业背景与团队 - 星动纪元是清华大学唯一持股的具身智能企业[3] - 小雨智造核心团队来自小米、华为等科技企业,创始人曾任小米MIUI研发负责人[10] - 云深处科技已成长为"杭州六小龙"之一,代表"中国智造"新锐力量[5]
115单位、超1300项!2025年国家科技奖公示名单汇总
机器人圈· 2025-07-08 10:36
2025年国家科技奖提名概况 - 2025年度国家科技奖提名网络填报截止时间为6月30日,共有120余个单位参与提名[1] - 通用类项目提名成果超1300项,专用类项目约200项[1]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拟提名16名科学家,其中15人为院士[1] 国家最高科技奖拟提名人选 - 提名科学家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涵盖作物遗传育种、海洋地质学、电子信息、航天器工程等多个领域[2] - 提名单位包括中国农学会、上海市、江苏省等省市和学术团体[2] - 年龄分布从1933年到1949年,最长者90岁,最年轻者76岁[2] 国家三大奖提名项目 - 115个提名单位公示1290余项成果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3] - 包含17项科技进步特等奖提名项目[3] - 项目覆盖吉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3][4] 重点研究领域分布 - 材料科学领域项目占比显著,涉及碳化聚合物点、单原子催化等前沿方向[3][4] - 生物医学领域包含肝癌免疫治疗、RNA调控等创新研究[3][4] - 信息技术领域涵盖类脑计算、量子通信等关键技术[4][5] 区域创新格局 - 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申报项目数量领先[3][4][5] - 中西部地区如陕西、四川、湖北等地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有特色项目[5][6] - 粤港澳大湾区在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等领域表现突出[4][5]
【CCRS2025】大会日程和论坛全曝光!精彩内容抢先看!
机器人圈· 2025-07-08 10:36
会议概况 - 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CCRS2025)将于2025年8月1日-3日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主题为"人机共融,智向未来" [1][3] - 预计邀请200余位院士/专家参与主旨报告和研讨会,参会总人数超3000人 [1][15] - 主办方包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等8家国家级学术组织 [15] 学术议程 - 设置6大核心论坛:顶刊论坛、青年学者论坛(2场)、智能机器人论坛、自主智能研讨会、专项青年论坛 [8][12][13] - 论坛主席来自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顶尖院校,覆盖工业/服务/特种/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方向 [12][13] - 期刊主编阵容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等7本顶级期刊负责人 [12] 组织架构 - 大会主席由王耀南(湖南大学)、丁汉(华中科大)等4位院士级专家领衔 [16][19][21][23][25] - 学术委员会主席包括段献忠(湖南大学)、曲道奎(新松机器人)等5位产业界代表 [16][29][31][33][36] - 组织委员会主席张辉(湖南大学)、陶波(华中科大)等5人负责会务执行 [16][38][42][44] 参会信息 - 注册费用:非学生2500元/人,学生1500元/人(需验证身份) [46] - 推荐4家协议酒店:施柏阁大观(600元/晚)、融创施柏阁(450元/晚)等,需在2025年7月25日前预订 [51][52] - 退费政策:会前30天免费退,15-30天扣30%手续费,7天内不退 [49] 行业动态 - 配套发布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报分析、55家2023年报对比等产业研究报告 [62] - 收录孙立宁院士微纳感知技术、熊蓉教授人形机器人发展挑战等6篇院士级学术报告 [62] - 涵盖人形机器人量产、仿生技术突破、AI融合等热点话题 [62][63]
中国科协发布2025十大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产业技术问题
机器人圈· 2025-07-07 11:14
详细会议介绍参看往期文章: (点击蓝字跳转) 一文看懂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IRCTC)全景!专家报告、学术征文、青年交流全揭晓! 展览展示|抢位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高曝光商务合作虚位以待,共赴解锁新机遇 9大期刊联合征文|投稿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年底正刊发表!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 主论坛 7月6日在北京举行。 主论坛上,发布了 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 产业技术问题 。 中国科协自2018年开始,持续组织开展重大科技问题难题征集发布活动。2025年活动, 从 前沿性、引领性、创 新性、战略性 四个方面严格把关, 经过严谨规范的审读、评议、投票等程序,最终选出10个前沿科学问题、10 个工程技术难题和10个产业技术问题,为持续性产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树立"风向标"。 10个前沿科学问题为: 01 流形的拓扑和几何分类 流形的分类问题是数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长期以来也是基础数学研究的驱动 力。流形是我们一般空间的数学表述,如球面,环面等。它在局部上类似于欧几里得 空间,在数学、物理、工程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研究流形的拓扑和几何分类问题 意味对不同类型 ...
预告︱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近期相关活动预告
机器人圈· 2025-07-07 11:14
机器人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 - 机器人产业正深刻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 - 2023年初工信部等十六部委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目标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应用深度广度显著提升 [1] - 2023年11月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明确2025年实现批量生产目标 [1] 2025年7月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重要活动 国内活动 - **技术会议**: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齐齐哈尔)[2]、全国首届人形机器人线缆技术交流大会(江西吉安)[2]、第二届智能系统与机器人学国际会议(大连)[3]、第五届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银川)[3] - **行业展览**:第二届中国(佛山)智能机器人博览会(潭洲国际会展中心)[2]、青岛国际机器人展览会APIE(红岛国际会展中心)[4] - **学术会议**:2025数智融合领袖峰会(北京)[3]、IDSAC2025国际学术会议(珠海)[3]、SPML2025国际会议(内蒙古大学)[4]、CACRE 2025国际会议(无锡)[4]、CSIAM-BDAI 2025科学大会(桂林)[4]、AIFM 2025国际会议(广州)[5] - **垂直领域**:第七届建筑机器人技术大会(济南)聚焦智能建造与建筑机器人 [4] 国际活动 - **日本**:东京工业展(千叶慕张展览中心)[2]、AIVR 2025国际会议(大阪)[3]、AMLDS 2025国际会议(东京)[5] 行业趋势与热点 - 技术聚焦方向: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人形机器人线缆技术、数智融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建筑机器人、基础模型与机器学习 [2][3][4][5] - 产学研联动特征明显,活动主办方涵盖高校(大连海事大学、内蒙古大学)、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行业协会(深圳市机器人特种线缆行业协会)及国际机构(日本国家信息与通信技术研究所)[2][3][4][5]
IRCTC 2025报告嘉宾重磅揭晓! 72小时后早鸟票关闭!
机器人圈· 2025-07-07 11:14
会议概况 -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IRCTC)将于2025年7月22-24日在齐齐哈尔市举办,主题为"具身智能与多模态交互技术的融合与突破" [1] - 大会由《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发起,获中国自动化学会等四大专业机构联合支持,涵盖仿生机器人、医疗手术机器人等九大前沿方向 [1] - 会议设置院士报告、学术征文、展览展示三大板块,包含2场午餐会和2场晚宴 [1][25][26] 核心议题 - 聚焦机器人领域五大维度:前沿技术(仿生机器人/具身智能)、共性技术(多模态交互)、产业化路径(标准化建设)、跨学科融合(医疗/工业应用)、伦理安全 [1] - 重点展示移动双臂机器人、灵巧手、连续体机器人等创新技术,覆盖医疗康复、工业装配等应用场景 [1][6][9] 嘉宾阵容 - 汇集12位顶尖专家,包括: - 张建伟院士(多模态具身智能理论/机器人开源系统) [3][5] - 王田苗教授(医疗机器人/国家863计划机器人主题专家组原组长) [4][6] - 孙立宁院士(微纳操作机器人/20余项国家863/973项目负责人) [8][9][11] - 甘中学教授(ABB原全球首席科学家/智昌科技董事长) [13] - 产业界代表包括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董凯处长(参与起草《中国制造2025》等10余项国家规划) [14][16] 产学研成果 - 王田苗教授孵化项目涉及3家上市公司(九号公司/天智航/埃夫特)和12家准IPO企业,涵盖水下机器人、农业自动驾驶等领域 [7] - 孙立宁团队获国家科技奖2项、省级一等奖3项,持有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300多篇 [9] - 赵杰教授(哈工大)主持30余项国家级项目,获省部级特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 [10][12] 会议注册 - 注册费分四档:学生1200-1500元、普通2500-2800元、企业3500-3800元、杂志会员2000-2100元 [25] - 缴费账户为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建行账户,需备注"姓名+单位+robot2025" [26] - 早鸟优惠截止2025年7月10日,退费需提前7天申请 [25][26] 配套活动 - 9大期刊联合征文,入选论文将在年底正刊发表 [1] - 设置高曝光商务合作展区,提供企业宣传机会 [1] - 会议资料包含《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及技术白皮书 [25][26]
AI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全面提速——2025年德国慕尼黑自动化展观察
机器人圈· 2025-07-07 11:14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 - 大会涵盖专家报告、学术征文、青年交流等板块,9大期刊联合征文支持年底正刊发表[1] - 展览展示环节提供高曝光商务合作机会,聚焦解锁智能机器人新机遇[1] 自动化技术智能化进展 - 谷歌旗下Intrinsic公司将AI引入计算机数控机床市场,实现零件拾取放置流程自动化,操作员可通过简单界面管理流程无需专业编程[5] - 机器视觉领域有130多家参展商,主办方组织40多场关于机器人视觉、AI视觉的专题演示,3D视觉感知传感器成为智能硬件关键支撑[5][6] - 自动化解决方案已拓展至资源节约和排放减少领域,智能系统实现流程灵活控制和能耗实时优化[6] 人机交互技术创新 - 库卡推出iiQKAOS2机器人操作系统,结合AI与视觉系统使编程更灵活,并与微软合作开发自然语言转代码的AI聊天机器人[7] - 安川电机展示"动态安全区"技术,通过软件动态调整机器人运动轨迹实现无围栏安全协作[7] - 生成式AI被集成到机器人编程中,语音控制等技术使协作机器人更易操作[7] 人形机器人发展动态 - NEURA Robotics发布1.8米高的人形机器人4NE1 Gen 3,具备100公斤负载能力和360度感知技术,计划2030年前交付500万台[8] - 宝马在美工厂测试Figure人形机器人,奔驰柏林中心使用Apptronik阿波罗机器人,但实际应用仍面临技术挑战[9] - NEURA推出开放式软件平台构建机器人生态系统,支持应用商店模式和经验共享学习机制[8] 中国厂商全球布局 - 埃斯顿机器人已应用于德国宁德时代工厂电池组装,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实现经济高效运营[10] - 中国占据全球机器人市场50%份额,人形机器人供应链超半数上市公司来自中国[10] - 德国媒体指出中国厂商需适应欧洲标准并解决数据安全疑虑才能进一步打开市场[11]
2024年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营收超900亿元,机器人企业何以在广东聚木成林
机器人圈· 2025-07-04 10:41
行业概况 - 2024年广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900亿元 处于国内第一梯队 [3] - 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超2000亿元 集聚相关企业超7.4万家 占全国智能机器人企业总数约16% [4] - 深圳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本地化率突破60% 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的完善布局 [7] 技术创新 -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开发多场景机器人产品 包括工业检测机器人和医疗微纳米机器人 [4] - 众擎科技人形机器人具备24个自由度 腰部320度自由旋转电机 实现12公里/小时奔跑速度 [4] - 本末科技直驱电机技术应用于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产品 2024年预计出货量突破千万台 [5] 企业生态 - XbotPark机器人基地孵化超80家机器人及智能硬件企业 初创企业生存率达80% [6] - 深圳"机器人谷"集聚近10所高校和上百家企业 实现"上下楼即上下游"的产业协同 [7] - 东莞构建覆盖孵化、中试、落地的创新链 形成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和XbotPark两大核心平台 [7] 应用场景 - 工业机器人可精准检测桥梁主缆破损风险 医疗机器人实现血管清理和靶向给药 [4] - 服务型机器人完成舞蹈表演、自动跟随等复杂动作 技术成熟度显著提升 [1][2] - 机器人产品加速渗透生产生活领域 包括家庭服务、餐饮配送等消费场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