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圈

搜索文档
CIIS2025圆桌对话丨在AI浪潮中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智能化升级之路
机器人圈· 2025-09-01 10:13
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 - 政府通过政策与平台搭建降低AI技术应用门槛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4] - 建立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等合作机制 实现教育方向与产业需求高度协同[4] - 企业需认识产教融合初期投入较大 政府高校应协助企业度过前期困难阶段[4] 机器人产业发展优势 - 常州强大的硬件制造与量产能力为智能机器人企业提供稳定灵活的供应链支持[7] - 工业场景丰富性为机器人技术迭代提供关键支持 半结构化制造是最佳落地场景之一[8] - 正与本地企业探索定制化零部件和场景应用 打造面向全球的智能机器人供应链生态[7][8] 智能驾驶与汽车产业链 - 新能源汽车全链条供应链能力显著 小到螺丝都能在本地找到供应商[11] - 控制器研发迭代以天为单位 远超传统汽车供应链按月计算的节奏[11] - 以G60高速为核心推进长三角智能物流网络建设 提供丰富应用场景[11] 国际社区建设 - 需具备全周期跨国境资源配置系统 支持研发中试孵化全流程[14] - 通过多边组织中立枢纽作用破解数据跨境和人才流动壁垒[14] - 构建宜居宜业社区氛围 解决教育金融生活等"最后一公里"需求[14] 政策支持与生态建设 - 已出台多项行动计划推动算力建设场景开放与产业链融通[17] - 建成13个高校创新平台和7个重大创新载体 发布人工智能+百景应用1.0版[18] - 继续推进算力和数据要素建设 优化产业生态并升级典型应用场景[18] 未来发展规划 - 打造智能制造明星城市 借助机器人提升生产效率和减少不安全工作[21] - 建设智能驾驶国家枢纽 实现工厂精密化和工程师与AI协同[22] - 以国际化社区汇聚全球资源 构建碳流与数据流和谐共振的城市生命体[22][24] 差异化发展路径 - 聚焦新能源机器人智能驾驶等优势领域 强化产业辨识度[25] - 通过供应链深度整合场景开放赋能和人才生态构建实现差异化竞争[25] - 将人工智能从概念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城市IP名片[25]
优必选2025年中期业绩:营收同比增近三成,人形机器人交付提速
机器人圈· 2025-09-01 10:13
8月29日,优必选公布了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今年上半年,优必选实现营收6.21 亿元,同比增长 27.5%;实 现毛利2.17亿元,同比增长17.3%; 研发费用 2.18亿元 , 占营收 35.1% 。报告期内,公司人工智能教育业务 与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业务均实现了近 50%的同比增长。 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加速。优必选基于全栈式核心技术积累,深耕应用场景,持续推进人形机器人在 工业制造、商用服务、科研教育、家庭陪伴等场景的应用落地,为锻造新质生产力及新型工业化提供新动能。 如需咨询 商务合作、 宣传推广、 转载开白等事宜,请联系:18355423366 (微信同号)对接。 END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报亮点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出炉!谁领风骚看榜单 5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年报看点:喜忧参半,洗牌加剧 孙立宁院士: 微纳感知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 浙江大学熊蓉教授: 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挑战与进展 董凯处长:机器人具身 智能发展趋势研判 打响机器人概念股退市第一枪的为什么是它? 仿生机器人技术新突破:向松鼠学习跨越 复杂地形的智慧 从"破格上市"到市值翻三 ...
预告︱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近期相关活动预告
机器人圈· 2025-09-01 10:13
政策与行业前景 -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十六大部委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的目标 [1] - 人形机器人被列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2025年实现批量生产 [1] - 机器人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应用深度广度显著提升 [1] 行业活动与会议 - 2025年9月4日在杭州举办机器人创新产融对接大会 [2] - 2025年9月5日在北京举行科技创变者大会 由智友·雅瑞科创平台主办 [3] - 2025年9月5-6日在北京召开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由MedRobot和机器人大讲堂联合主办 [3] - 2025年9月10日在重庆举办第四届中国智能传感大会 主办单位为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3] - 2025年9月11日在深圳召开第二届人形机器人感知与控制峰会 由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主办 [4] 技术发展与研究动态 - 微纳感知技术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 [5] - 人形机器人面临具身智能发展挑战与进展 [5] - 仿生机器人技术实现新突破 通过模仿松鼠运动智慧跨越复杂地形 [5] - 机构智能技术推动变形金刚概念从屏幕走向现实应用 [5] - 折纸制造技术成功开发厘米级四足机器人 新型昆虫级变形机器人被研制 [5] - 振动式压电机器人和3D打印软机器人手等新型机器人装置取得进展 [5] 市场与企业表现 -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显示75家企业存在亮点 [5] - 2023年5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业绩喜忧参半 行业洗牌加剧 [5] - 越疆科技实现市值翻三倍 领跑港股机器人赛道 [5] - 2024上半年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业绩普遍承压 但机器人与AI融合带来新机遇 [5] - 人形机器人领域出现价格战 产业进入量产爆发期 [5] 国际合作与应用拓展 - 五眼联盟推动AI合作法案落地 [5] - Uber Eats在日本推出机器人送货服务 [5] - 无人机领域出现"Z-53神风特攻队"等新型应用 [5] - 3D打印技术应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制造 [5]
方兴未艾的仿生机器人,如何颠覆未来战场格局?
机器人圈· 2025-09-01 10:13
仿生机器人军事应用类型 - 物资运输类、情报侦察类、扫雷排爆类等多种任务类型 [1] - 空中仿生机器人承担侦察任务 活动空间广 运动速度快 行动敏捷 不受地形影响 隐蔽性强 [1] - 水下仿生机器人执行侦察、监测和排雷任务 如Robosea公司仿生机器鱼BIKI具有高便捷性和成功率 [1] - 地面仿生机器人承担运输、侦察、监测、辅助作战等任务 涵盖后勤到一线 [2] 具体产品与性能 - 仿生机械蟹"Ariel"用于清除水雷 每条腿具2个运动自由度 可迅速调整姿态和运动方式 [2] - 美军Vision 60四足仿生机器狗可执行巡逻、侦察任务 远距离运输能力超人类 并可加装武器作战 [2] - 博雅工道公司展出"金龙鱼"仿生机器鱼 外形与真实鱼类高度相似 运动动作逼真 [4] 技术发展方向 - 仿生机器人向小型化、微型化发展 目标小、部署灵活 可进入狭小空间执行侦察监听任务 [4] - 相似性进一步提高 当前主要模仿生物运动或感知机理 外貌相似度待提升 [4] - 群体化发展趋势 通过个体合作完成社会性行为 提高系统工作效率 适用于饱和攻击和大规模侦察 [5] 行业前景与战略意义 - 仿生机器人具备极强隐蔽性 是其他类型机器人难以比拟的优势 [4] - 作为无人作战核心力量之一 将替代人类完成高风险高回报任务 [5] - 各军事大国持续投入开发军事仿生技术 未来战场形式将更加多样化 [5]
手术刀尖上的科技革命:盘点20家国内手术机器人领军企业
机器人圈· 2025-08-29 10:48
手术机器人行业概览 - 手术机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现代医疗图景 涵盖腹腔镜 骨科 神经介入 口腔诊疗等领域 [1] - 行业代表医疗技术的颠覆性变革 成为衡量国家科技创新与高端制造能力的重要标尺 [1] - 中国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突破技术垄断 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智造"力量 [1] 企业及产品盘点 天智航 - 成立于2005年 国内第一家 全球第五家获得医疗机器人注册许可证的企业 [4] - 核心产品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实现一机多适应证覆盖 包含脊柱外科和创伤手术 [4] - 2020年成功上市科创板 [4] 康诺思腾 - 成立于2019年 累计完成融资金额超18亿元 2025年1月完成C轮超5亿元融资 [7] - Sentire腔镜手术机器人具备高灵巧可转腕器械与沉浸式裸眼3D高清影像 [7] 柏惠维康 - 创立于2010年 累计完成融资超6亿元 2020年完成4.3亿元D轮融资 [10] - 神经外科机器人定位精度达0.3毫米以内 口腔机器人实现≤0.5mm高精度种植 [10] 思哲睿 - 成立于2013年 2022年10月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 2023年6月通过上市委审核 [12] - 构建以腔镜手术机器人家族为核心的产品矩阵 覆盖多科室 [12] 微创医疗机器人 - 2015年成立 2021年11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14] - 图迈®机器人于2025年4月获批成为全球首个可应用于全科室远程手术的腔镜手术机器人 [14] 华科精准 -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获得美国FDA认证 是当前唯一获得FDA认证的中国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 [17] - 手术机器人和导航系统分别解决神经外科微创手术和开颅手术等不同场景问题 [17] 鑫君特 - 成立于2015年 2021年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20] - 脊柱外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适用于脊柱外科手术的术前规划 术中导航定位和克氏针置入 [20] 铸正机器人 - 创立于2016年 2023年完成B轮融资 [23] - 佐航500手术机器人于2025年2月获批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23] 元化智能 - 成立于2018年 国内唯一拥有骨科手术机器人全部核心部件自主研发能力的公司 [26] - 骨圣元化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成为首个国产自主研发的髋膝关节置换机器人一体机 [27] 键嘉医疗 - 成立于2018年 自主研发的ARTHROBOT是国内首款可同时覆盖髋关节与膝关节的手术机器人平台 [31] - 2023年申请科创板上市获受理 2024年终止审核 [30] 雅客智慧 - 成立于2017年 以口腔种植牙手术机器人为核心产品 [34] - 2022年2月完成B轮融资 [34] 威高集团 - 拥有40多个子公司 是国内医疗器械领军企业之一 [38] - 下设威海威高骨科机器人 山东威高医疗科技 山东威高手术机器人等子公司 [38] 巧捷力 - 成立于2022年 专注研发全柔性内镜手术机器人系统 [41] - 2024年完成A+轮融资 融资金额为1000万美金 [41] 术锐机器人 - 成立于2014年 2023年3月启动A股IPO进程 [44] - 已完成多个国际首创术式 包括全球首例完全单孔机器人远端胃癌根治术 [44] 真健康 - 成立于2018年 专注于软组织穿刺诊疗 器官修复智能机器人研发 [47] - 2024年7月完成B+轮融资 [47] 罗森博特 - 成立于2017年 已完成6轮融资 获得数亿元投资 [50] - 最新一轮C轮融资于2025年1月完成 [50] 精诊医疗 - 成立于2018年 2021年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 [53] - 核心业务涵盖智能手术机器人 精准外科规划系统及医疗大数据分析平台 [53] 佗道医疗 - 成立于2019年 布局骨科 腔镜 经皮穿刺 经自然腔道和医学影像设备五大手术机器人赛道 [56] - 产品管线覆盖骨科 普外科 妇科 泌尿科 呼吸科 影像科等科室 [56] 赛诺微 - 成立于2015年 2021年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 [59] - 构建外科视觉 外科能量 肿瘤消融三大平台 [59] 精锋医疗 - 成立于2017年 累计完成6轮融资 累计募资超过20亿元 [62] - 产品组合包括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 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 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等 [62]
一图读懂|埃夫特2025年半年报
机器人圈· 2025-08-29 10:48
核心业务表现 - 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近10.65个百分点[1][2] - 机器人业务占营业收入72.77% 系统集成业务占22.86%[2] - 营业收入5.08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7.44%[3] - 归母扣非净利润-1.59亿元人民币[3] 市场地位与战略 - 机器人市场占有率从2024年上半年5.4%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5.5%[1][2] - 主动缩减国内系统集成业务规模 非战略业务收入下降57%[3][4] - 出售巴西参股公司股权回笼资金 调整境外业务定位[4] - 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牵头成立高速高精技术创新联合体[3] 技术研发进展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7.96%[2] - 构建"人类+机器人技能大模型"MOE架构通用技术底座[5] - 形成墨斗IDE、Openmind OS、大衍数据平台三大核心模块[5] - 与华为云等20余家企业签署生态合作协议 成为工业领域深度合作伙伴[6] - 与粤港澳大湾区国创中心签订战略协议攻克核心技术[6] 产品线扩展 - 重载SCARA系列机型负载65kg 臂展1200mm[7] - 中负载平台推出E25(4款)/E35(7款)/E50(2款)衍生机型[8] - 发布300公斤大负载平台机型[9] - 推出GR6150中空腕/GR6100偏置腕喷涂机器人实现国产替代[9] - 发布人形机器人Yobot R1/W1 研发R2迭代产品[9] - 开发单臂/双臂复合机器人样机方案[9] 行业应用突破 - 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获得点焊/弧焊/喷涂机器人批量订单[10] - 大负载焊装机器人首次批量应用于主机厂白车身产线[10] - 喷涂机器人在汽车整车喷涂领域实现零突破[10] - 3C电子行业与富士康/比亚迪电子/立讯精密达成战略合作[11] - 通用工业领域在健身器材/电动车辆/杯壶行业大幅增长[11] - 喷涂机器人搭载VR技术及3D版AxPS技术实现批量应用[11] 资质认证与荣誉 - 获得CE/CR/NRTL/功能安全认证等多项资质[13] - 38款机器人获得洁净度等级认证[13] - 6款产品获得平均无故障时间120000小时认证[13] - 2025年入选安徽省优秀创新型企业[13] - 获具身智能应用标杆引领奖及金牛上市公司科创奖[13] 未来战略规划 - 持续投入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研发[14] - 推进工业机器人与新兴技术交叉融合[14] - 建设新工厂解决未来3-5年产能瓶颈[14] - 加强境外业务管理 控制非盈利业务规模[14] - 开拓世界级客户 拓展高端制造服务业务[14]
云深处科技朱秋国:人形机器人核心价值在于融入人类生活与工作场景
机器人圈· 2025-08-29 10:48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具备无需改造人类环境、无缝使用人类工具、与人类自然交互三大不可替代优势 核心使命是解决未来劳动力不足问题 [1] - 全球对人形机器人预期数量从100亿台提升至200亿-300亿台 反映市场潜力看好和技术迭代超预期 [3] - 行业研发焦点从"能移动"转向"会思考、能作业" 具身智能成为发展核心 需突破运动能力、感知导航能力、操作作业能力三大关键能力 [5] 人形机器人产业环境 - 中国从2022年启动产业论证 密集出台政策扶持人形机器人和集成智能产业 [4] - 贵州成为重要合作基地 机器人产品已在巡逻、应急消防、电网协作等领域实现实际应用 [6] 技术突破与研发进展 - 攻克三大核心难题: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运动稳定性(通过AI与强化学习突破)、底层理论基础(算力与仿真训练提升环境适应能力) [4] - 实现拟人化动作技术:通过人体数据采集与模仿学习、强化学习技术 [5] - 开发端到端自主决策系统:机器人可自主判断越障、跳跃等复杂动作 无需遥控完成导航 已应用于实体产品 [5] 市场预期与发展趋势 - 马斯克预期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达200亿-300亿台 较2022年提出的100亿台提升100%-200% [3] - 具身智能发展依赖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等技术支撑 需多学科协同突破 [5]
机器人产业全球化图景:区域市场特点与趋势分析
机器人圈· 2025-08-29 10:48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机器人产业呈现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 亚洲以中国为首保持规模和技术双优势 欧美聚焦技术生态与标准建设 中东和新兴市场通过战略布局快速崛起 产业全球化协同成为必然趋势 [3][4][37] 亚洲区域发展 - 中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逆势增长5%达290千台 全球市场份额升至54% 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市场 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5年3.3万套增至2024年55.6万套 服务机器人产量达1051.9万套 [8][9] - 中国技术实现多点突破:硬件端新材料提升物理性能 AI大模型赋能智能决策 应用场景从工业扩展至民生服务 预计两年内人形机器人领域突破200亿元 [9] - 区域发展差异化:京津冀聚焦人形机器人与智能技术 长三角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50%以上 珠三角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 杭州宁波增幅超62% 苏州服务机器人增速165% [13][14] - 日本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下降7%至4.3万台 但汽车行业逆势增长11%达1.3万台 聚焦具身智能和"人机共创"理念 目标2050年实现人机共同合作 [15][18] - 东盟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14.8亿美元 服务机器人占比超50% 新加坡机器人密度146.2领跑东南亚 泰国服务机器人增速22.2% 与中国贸易额达1.7万亿元 [19] 欧美区域发展 - 欧洲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下降6%至8万台 但塑料化工增长22% 食品工业增长29% 通过euRobics机构推动标准化与互操作性 [20][21] - 欧洲注重技术民生结合:德国AI视觉分拣果蔬 法国医疗康复机器人辅助肢体恢复 采用IIDA路径降低部署壁垒 [21] - 美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下降9%至3.4万台 非汽车领域占比与汽车行业持平 亚马逊仓储机器人实现无摄像头分拣 建筑机器人将安装时间从数小时缩至15分钟 [22] - 北美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仍需3-5年 生成式AI通过虚拟训练降低试错成本 英伟达仿真技术完成千万次训练 [22][24] 中东与新兴市场 - 阿联酋迪拜计划2032年部署20万台机器人 贡献GDP的9% 3D打印建筑成本降低50% 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1.578亿美元 2030年复合增长率16% [25] - 沙特依托2030愿景部署建筑机器人 物流机器人解决劳动力短缺 农业机器人应对土地恶化 宗教垃圾管理机器人服务3000万朝圣人口 [28] - 卡塔尔聚焦能源医疗智慧城市领域 计划2030年机器人产业创造100亿美元价值 2050年进一步提升经济贡献 每年培训8000名学生 [30][31] - 尼泊尔目标2035年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0亿美元 医疗领域完成机器人辅助手术 无人机成为灾害救援生命通道 [33] - 喀麦隆聚焦农业自动化与安防排雷 建立非洲机器人合作平台 强调非洲55亿人口中60%为25岁以下 是未来最大机器人市场之一 [33] 中国全球角色 - 中国形成基础研究-应用转化-产业落地全链条创新能力 人形机器人复杂环境操作达国际一流 医疗机器人突破6+1自由度技术壁垒 工业机器人速度精度提升30%和20% [34] - 中国场景创新驱动产业迭代:擎朗机器人全球出货超10万台 海外销售额占比50% 优必选乐聚机器人嵌入汽车制造流水线 在中东欧洲工厂落地应用 [35] - 中国通过四链融合推动产业系统能力跃升 涵盖技术差异化互补 产学研协同 场景驱动 要素整合 为从技术领先向产业领先奠定基础 [36] 全球发展趋势 - 技术跨域性驱动全球协同:中国场景规模 北美算法优势 日本精密制造 中东资本力量形成互补 联合国强调多学科特性使单一国家难以垄断全链条 [37] - 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AI与机器人需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遵循工程伦理和包容性设计 欧盟要求减少AI产业链碳足迹 融入全链条减排要求 [37] - 三大趋势重塑产业格局:技术普惠使中小国家通过二次开发融入产业链 场景融合推动机器人向多场景自适应进化 治理协同构建技术标准-伦理规范-数据治理全球框架 [38]
成本突破3位数!天太机器人新一代关节成本革命,开启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元年
机器人圈· 2025-08-28 10:17
行业活动与公司参与 -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于2025年8月26日在佛山举行 汇聚近300名政府领导、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 数十家国内外权威媒体现场报道 [2] - 天太机器人作为核心运动单元领域国家标准制定者受邀出席 联合创始人发表主题演讲 聚焦新型驱控一体化关节模组技术 [4]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公司牵头制定的《精密电驱动谐波齿轮模组通用技术规范》(GB/T 45865-2025)于2025年8月1日实施 成为广东省首个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家标准 [7] - 全新发布径向、轴向旋转关节模组和直线关节模组 内置三种减速器互换结构 满足全技术路径需求 [7] - 关节模组重量仅310g(约一个苹果) 厚度40mm(如乒乓球) 负载能力达30kg 超越自重近100倍 [9] - 额定转矩覆盖5-320N·m 适配从精密手术到汽车焊接的全领域应用场景 [12] - 关节模组单价首次降至三位数 同比成本降幅超50% 显著降低人形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整机门槛 [14] - 通过"标准化+规模化"双轮驱动 实现技术可落地与成本可商用 为产业规模化奠定基础 [16] 商业进展与订单情况 - 公司于2025年8月20日签署全球首个10,000台人形机器人订单 推出面向家庭场景的轮式人形机器人 [17] - 多款未上市整机产品已获超万台订单 覆盖家庭服务、物流运输、娱乐陪伴及智能安防四大赛道 [21] 产品功能与应用场景 - 家庭人形机器人集成健康监测(含中医三指诊脉与智能按摩)、投影娱乐交互、数字化教育及环境监控功能 [19] - 终端售价控制在5万元以内 推动高端机器人家庭普及化 [19] - 公司提供核心运动关节与整机定制方案 覆盖工业协作、餐饮、清洁、娱乐交互等多场景应用 [23] 政府认可与行业地位 - 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杰亲临展位 肯定公司在核心部件领域的突破成果 [21] - 公司具备定义整机与赋能场景的全面能力 被认可为机器人普及化核心引擎 [21]
Science Robotics 封面论文:欧盟资助开展多机器人协作探索外星熔岩洞穴勘探
机器人圈· 2025-08-28 10:17
熔岩洞穴勘探任务概念 - 探测地球附近行星体表面的熔岩洞穴对科学研究和太空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提供抵御辐射和小陨石的天然屏蔽 适合保存外生物特征和保护人造设施 [1] - 使用机器人团队是探索外星熔岩洞穴的最安全、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 该方法已在地球类似场景中得到证明 但对空间条件的适应需要进一步研究 [1] - 任务概念包括四个任务阶段 由三个机器人组成的异构团队执行 在西班牙兰萨罗特岛熔岩洞穴验证可行性 团队能够构建区域三维模型并通过垂降探索洞穴内部 [1] 机器人团队组成与功能 - 异构机器人团队由SherpaTT、Coyote III和LUVMI-X组成 SherpaTT负责地表勘探和支持系留操作 Coyote III提供地下探索能力 LUVMI-X探索地表并分析天窗 [3] - SherpaTT是混合轮腿漫游车 重约210公斤 配备六自由度机械手 最大有效载荷25公斤 适合携带部署有效载荷及充当移动锚点 [10] - Coyote III是小型轻量漫游车 重约20公斤 配备探地雷达和系绳管理系统 通过系绳接收电力数据并执行垂降操作 [11] - LUVMI-X是轻质低成本漫游车 可配置有效载荷 本次任务配备传感立方体和有效载荷发射器 用于弹射载荷到天窗 [14] 技术优势与创新 - 生成系留下降前地表和倾斜区域的详细三维表示 确保只尝试可行穿越区域 降低自主导航复杂性 [14] - 探洞车可释放对系绳、通信和供电系统的依赖 提升洞穴内部导航灵活性 [14] - 系绳管理系统包含驱动线轴控制缠绕速度 同时传输电力数据并实现漫游车间通信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