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Ultra

搜索文档
科技和产业创新融合有了“北京模式”
北京晚报· 2025-09-13 06:41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机制 - 北京市正式发布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工作机制 聚焦创新策源 产业转化 场景应用和产业落地四大领域 打造全链条融合发展的北京模式 [1]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北京市共有1475家企业设立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000家 [2] - 强化科研机构+企业合作模式 在区块链与先进计算 RISC-V等强应用牵引产业领域形成协同创新机制 [2] - 支持科技领军企业与高校 科研院所 产业链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 开展全链条协同攻关 [2] 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 - 采用自然科学基金市-区-企业共同出资联合基金模式 引导企业出资出题解决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 [3] - 优化人工智能等领域领军人才+新型研发机构模式 发挥北京智源研究院 北生所 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机构作用 [3] 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 分行业分领域建立孵化平台 培养引进高水平技术经理人队伍 [4] - 优化产业共性平台体系 加强概念验证 中试等共性平台建设 [4] - 加强北京市首台套示范应用 发挥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作用 [4] 部门分工机制 - 市发改委负责统筹 市科委和中关村管委会负责创新策源和产业孵化 聚焦从0到1原始创新 [4] - 市经信局等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产业转化 场景应用和产业发展 聚焦从1到10和从10到100的产业化 [4] - 各区负责产业落地执行 [4] 产业地图升级 - 北京产业地图从静态规划图升级为动态实景图 引入动态地图技术 [6] - 覆盖产业园区 重点企业 楼宇地块 创新资源等10类数据 包含78个产业园区和1652家园区代表企业 [6] - 展示700个创新资源和93个楼宇地块信息 同步设置英文版提升国际化展示能力 [6]
价格降至百元级、需求暴涨11倍,人形机器人带动传感器“狂飙”
财联社· 2025-08-31 06:30
行业趋势 - 人形机器人传感器市场快速扩大 触觉 力矩和视觉等领域形成主流化趋势 触觉传感和电子皮肤最有可能成为主流配置[1] - 2025年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众多厂商订单量显著增长 带动传感器需求同步飙升[8] - 国产替代不断加速 2024年国产六维力传感器出货破万台 价格仅为进口产品一半左右[10]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六维力传感器出货量同比大增1100% 国产化率从四年前的19%提升至57.8%[10] - 人形机器人发展促使传感器产业集成度更高 更小型化[10] 传感器技术应用 - 力传感器重要性高 六维力传感器可给出最全面力觉信息 是机器人实现动态平衡及精细操作的核心[3] - 人形机器人常用四类感知传感器包括视觉 力/力矩 触觉 IMU[3] - 单台人形机器人通常需配备4个六维力传感器(手腕 脚腕)和28个关节扭矩传感器 占整机BOM成本的15%左右[3] - 六维力传感器是实现动态平衡与精细操作的关键 单机需求通常为4个 2030年预计占据整体传感器市场的40%以上[10] - 关节力矩传感器作为关节力控的核心 技术突破会显著提升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能力[10] - 视觉/深度感知模块是环境认知核心 IMU等惯性传感器因姿态控制需求将普及[10] 企业案例 - 蓝点触控核心产品六维力传感器订单实现跨越式增长 已超去年全年出货量 关节力矩传感器去年全年出货约5万套 今年上半年已达7万套[8] - 帕西尼传感器自2021年公司成立后已实现大量出货与商业化交付 当前在机器人触觉传感器细分市场占据占有率头部地位 通过技术架构优化与规模化生产实现成本大幅下降 单价从动辄10万元降至约数百元[8] - 坤维科技与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头部企业均建立业务合作 部分适用于人形机器人的力觉感知传感器产品已量产[9]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工Ultra配备RGB摄像机 IMU和激光雷达等多种传感器[5] - 小鹏AI机器人Iron的鹰眼视觉系统中的视觉传感器赋予720°无死角感知能力[5] - 贵安新区威迈尔科技VersaBot 2.0搭载自研高精度RGBD视觉系统 实现360度全景视觉感知[6] 资本动态 - 传感器获得政策性基金和市场化资本双重加持 头部项目往往能在短期内完成亿元级别融资[1] - 截至2025年8月 国内六维力传感器赛道融资节奏明显加快 最活跃企业集中在蓝点触控 坤维 宇立等几家[15] - 蓝点触控7月完成近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15] - 坤维科技2月完成亿元级别B轮融资[15] - 东华测试5月通过定向增发募资1.5亿元[15] - 九鼎投资以2.13亿元收购六维力传感器厂商南京神源生53.29%股权[15] - 地方政府设立智能机器人产业基金时将传感器列入重点投资领域 如合肥百亿未来产业基金 深圳百亿机器人基金 江西赣州首支智能机器人产业基金[16] - 市场化资金加快布局 关注电子皮肤 6D力矩传感器 高性能IMU和视觉模组等赛道的初创公司或专精特新企业[16] 技术挑战 - 高精度力矩 触觉和视觉传感器价格高企 工艺复杂 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低成本规模化生产[11] - 触觉传感存在工程化瓶颈 电子皮肤和阵列触觉在耐久性 抗干扰 批量一致性和标定稳定性上存在不足[11] - 多传感器融合与时间同步存在难题 需要数十到上百个传感器协同工作 缺乏统一时钟和低延迟通信会导致控制偏差和动作不稳[12] - 产业链高端环节存在短板 高一致性传感材料 精密机加工艺和专用芯片能力仍需突破[12]
具身智能爆发前夜,人形机器人产业驶入快车道
Wind万得· 2025-08-26 22:26
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设置26个赛项,涵盖竞技赛、表演赛和场景赛等类别,共有来自16个国家的500余台人形机器人参与角逐[4]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工Ultra"人形机器人以21.50秒的成绩获得100米短跑冠军,成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百米飞人",并实现完全自主导航能力[4] - 宇树科技H1机器人在1500米比赛中以6分34秒40夺冠,平均速度约3.8米/秒,在400米项目中以1分28秒03夺冠,平均速度约4.5米/秒,创造人形机器人长跑世界记录[5] - 银河通用旗下Galbot人形机器人在医药分拣项目中以336分总成绩夺得金牌,仅用4分25秒完成全流程比赛,远低于20分钟比赛时限[6]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轶2.0人形机器人在物料整理项目中包揽冠、亚军,基于7自由度机械臂和"慧思开物"平台完成细长物料插装任务[7] - 智元机器人实测数据显示,远征A2人形机器人复杂地形行走通过率达98.6%、精灵G1在工业场景的抓取误差<0.1mm、灵犀X2的多模态对话响应突破1秒级[7] - 谐波减速器国产化率较高,基本实现国产替代,在减速比、输出转速、传动精度等方面和海外品牌差距明显缩小[8] - 昊志机电研发出一体化关节模组,实现机器人核心功能部件全面国产化,成本较进口方案下降50%[8] - 天太机器人即将发布新一代径向/轴向关节模组,价格首次降至三位数(较进口方案低50%),轻量化与动力性能同步提升[8] - 人形机器人在可靠性、稳定性、适应性方面仍存在挑战,如100米短跑决赛中有机器人中途跌倒,100米障碍赛中有机器人摔掉"一颗头"[9] 人形机器人应用前景 - 人形机器人技术路线尚未统一,在运动控制、末端执行器、感知系统等方面存在多种技术路线,如灵巧手技术路线有全驱动方案和欠驱动方案之分,视觉感知技术路线存在3D视觉、2D视觉与多模态感知的分歧[10] - 短期商业化市场以政府/科研机构场景、工业制造与物流仓储场景为主,但当前订单规模仍有限,长期消费端场景如家庭服务、娱乐需求广泛但落地难度大[10] - 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联合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总金额约1.2亿元(含税),为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当前公开的最大单笔招标订单[11] - 优必选中标觅亿汽车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金额为9051.15万元,刷新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单笔订单金额记录[11] - 天太机器人有限公司与战略合作伙伴共同签署全球首个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10000台订单,为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迄今数量最大的单笔订单[11] - 智元机器人展示讲解接待、文娱商演、工业智造、物流分拣等八大场景化解决方案,预计2025年出货量达数千台,2026年达数万台[11] - GGII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达1.24万台,市场规模接近64亿元,2035年全球销量超500万台,市场规模超4000亿元[14] - 中国市场2025年人形机器人销量达7300台,市场规模接近24亿元,2035年销量达200万台,市场规模接近1400亿元[15] - 行业认为2025年具身智能机器人将迎来商用发展拐点,成为"下一代海量智能终端"[15] 人形机器人投融动态 - 2025年以来国内人形机器人融资事件超80起,融资金额超130亿元,超过2024年总和[16] - 投资逻辑从关注团队实力、技术路线和Demo效果转向更关注量产能力和交付能力[16] - 宇树科技已启动上市辅导,智元机器人通过反向收购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17] - 优必选作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股价表现强劲,对整个人形机器人板块估值提升起到积极影响[17]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首秀,“北京队”凭什么横扫11金?
贝壳财经· 2025-08-20 13:56
中国机器人技术突破 - 中国自主研发的"天工Ultra"成为史上第一个全自主奔跑的机器"百米飞人",以21.50秒成绩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00米短跑冠军 [1][21] - 北京代表队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狂揽11枚金牌,包括1500米、5V5机器人足球赛、药品分拣、自由体操等多个赛项 [7][20][21] - 具身天工Ultra实现了复杂动态环境下实时环境理解与自主运动规划,速度高于3米/秒,展现了自主导航与动态控制相融合的强大能力 [22] 北京机器人产业优势 - 北京汇聚了全国最密集的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57家机器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单位,均居全国首位 [31][36] -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上半年增长40%,产业链规模突破百亿元 [17][31] - 北京市设立100亿元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对核心技术攻关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31][36] 技术创新与突破 - 清华大学火神队和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使用加速进化Booster T1平台,提供开源视觉、导航、运控和决策算法,实现自主感知和动态决策 [24] - 北京人形发布"人形机器人全身控制自主导航系统",具备点对点导航、动态障碍感知和实时自主避障能力 [22] - 乐聚机器人建立1万多平方米数据训练场,在北京组建70人的大脑相关研发团队 [35] 产业生态与发展前景 - 北京形成"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场景应用"的完整生态,聚集超过300家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企业 [17][36] - 2025年被普遍视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多项核心技术已从实验室阶段迈入量产可行拐点 [42] - 北京有望在2027年实现千亿级机器人产业集群目标,成为全球人机协同的标杆城市 [46] 赛事价值与影响 -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设置26个赛项,直接推动运动控制、自主导航等核心技术迭代 [45] - 赛事为行业提供公平评测尺,推动产业在可靠性与实用性上良性竞争 [44] - 运动会加速技术突破与产业集聚,以"赛训结合"模式塑造可持续发展创新生态 [46]
最全奖牌榜出炉!一图速览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9 05:40
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赛事总结 - 全球首个综合性人形机器人竞技赛事,来自16个国家280支队伍参与26个赛项487场比赛[1] 竞技赛成绩 - **短跑类**:天工Ultra以21秒50获100米冠军,宇树H1包揽亚军(22秒08)和季军(24秒53)[1];高羿科技宇树H1以1分28秒03获400米冠军[1] - **中长跑**:灵翌科技宇树H1以6分34秒获1500米冠军,天工Ultra获亚军(6分55秒)[2] - **团体赛**:宇树科技宇树H1以1分48秒78获4X100米接力冠军[2] - **障碍赛**:高羿科技宇树G1以33秒71获100米障碍赛冠军[2] - **跳跃类**:松延动力机器人以1.25米获立定跳远冠军,星动L7以0.95米获原地跳高冠军[2] 表演赛亮点 - **足球赛**:加速进化T1机器人包揽3v3和5v5足球赛冠军[3] - **舞蹈类**: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宇树G1以95.40分获单机舞蹈冠军,松延动力以95.30分获亚军[3] - **武术**:PNDBOTICS Adam机器人以31.050分夺冠[3] 场景应用赛 - **工业场景**:领跃机器人以313.50分获物料搬运冠军,天轶2.0以823.500分获物料整理冠军[4] - **医药场景**:银河通用Galbot以336.000分获药品分拣冠军,启江机器人以1389.00分获拆药分装冠军[4] - **酒店服务**:优理奇机器人包揽迎宾服务(310.500分)和清洁服务(140.25分)双冠军[5] 参赛企业及技术展示 - **核心参赛机型**:宇树科技H1/G1系列包揽7项奖牌,天工Ultra获3项冠军,松延动力获2项冠军[1][2][3] - **特色机器人**:星动纪元L7(跳高)、魔法原子MagicBot Z1(体操)、优理奇机器人(酒店服务)表现突出[2][3][5] - **场景解决方案**:银河通用Galbot(医药)、领跃(工业)、启江(医药)分别在不同应用场景夺冠[4]
人形机器人首个百米“飞人”跑21.50秒,为何机器人跑这么慢?
新浪财经· 2025-08-19 01:26
技术突破 - 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首次自主完成百米跑 用时21.50秒 实现从零到一的飞跃 [2][3] - 全程未依赖遥控 通过激光雷达与环视摄像头实现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 [3] - 同期其他机器人如宇树科技H1需工程师遥控操作 速度达5米/秒但缺乏自主性 [3] 工程挑战 - 机器人需同步解决动力 平衡与能耗三大难题 而人类依靠生物系统自动协同 [4] - 电机能量利用率低 能量散失严重 腿部结构重量远超人类肢体 [4][5] - 平衡系统依赖视觉 惯导与力控多系统联动 信号延迟易导致失控 [5] 成本与材料限制 - 核心部件如行星滚柱丝杠精度要求极高(头发丝级) 全球供应商稀少且成本高昂 [5] - 单次故障维修成本极高 工程师需在预算约束下优先保障稳定性而非速度 [5] - 当前技术条件下 功率提升或重量减轻均受限于材料科学进展(如室温超导/碳纳米管未量产) [6] 应用场景与行业价值 - 核心应用场景聚焦危险环境作业(废墟 火场 辐射区) 而非竞技速度 [7] - 自主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比速度更具实际价值 体现从"玩具"向"工具"的转型 [7] - 技术迭代依赖实际环境测试数据 每一次故障均为系统优化提供关键输入 [7] 发展前景 - 业内评估十年内难以超越人类短跑极限 因受物理定律硬性约束 [6] - 成本下降与核心部件供应链成熟是技术普及的关键前提 [6] - 类比计算机发展史 当前机器人技术仍处于早期"算盘阶段" 未来存在指数级进化潜力 [6]
融科银行:春晚“秧歌明星”再登巅峰!宇树H1机器人1500米赛场封王
金投网· 2025-08-19 00:30
核心观点 - 宇树H1机器人以6分34秒成绩获得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500米田径决赛冠军 标志人形机器人从表演者向全能运动员的跨越式进化 [1] 技术突破 - H1机器人运动性能实现质的飞跃 极限速度从2023年春晚首秀时3.3米/秒提升至5米/秒 [2] - 搭载高扭矩电机与动态平衡系统 高速奔跑中保持稳定步态 弯道超车展现媲美专业运动员的敏捷性 [2] - 能量管理系统高效 全程稳定输出 以领先一圈优势锁定胜局 [2] - 天工Ultra机器人以12公里/小时雪地奔跑能力闻名 但长距离耐力赛需攻克散热与能耗难题 [2] 战略博弈 - H1机器人完全具备自主奔跑能力 为追求极限速度选择遥控策略 [4] - 人类操控手的实时决策能弥补算法在复杂环境中的响应延迟 [4] - 宇树科技队H1因碰撞串道被判罚5秒 最终成绩较最佳纪录慢数十秒 [4] - 北京灵翌宇树队全程无失误 以零罚时完美发挥摘得金牌 [4] 行业启示 - H1机器人实现文体两开花 从娱乐表演到工业协作 从竞技体育到民生服务 [5] - 中国技术团队通过以赛促研模式加速技术迭代 [5] - 形成核心技术攻关-场景应用验证-产业生态构建的完整链条 [6] - 人形机器人正从竞技场走向产业化 走进千家万户 [6]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奖牌花落谁家?!
机器人圈· 2025-08-18 11:44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核心成果 赛事规模与技术突破 - 全球280支顶尖队伍、超500台形态各异机器人参赛,包含3支中学队伍,体现技术普及趋势[2] - 机器人运动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从"站不稳"到完成快速奔跑(1500米冠军成绩6分34秒)、才艺表演等复杂任务,技术驱动因素包括大模型+具身智能+VLA[2][3] 田径类项目表现 - **宇树科技**包揽多项冠军:1500米(宇树H1,6分34秒)、400米(宇树H1,1分28秒)、4×100米(宇树H1,1分48秒78)[3]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天工Ultra表现亮眼:100米冠军(21秒5)、400米亚军(1分35秒9)[3] - 障碍赛领域**高羿科技**宇树G1以33秒71夺冠,领先亚军近5秒[3] 其他竞技项目亮点 - **清华大学火神队**与**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分获5V5/3V3足球冠军,均使用加速进化T1机器人[4] - **松延动力**小顽童E1包揽跳远(1.468米)和自由体操(41.60分)双冠[4] - **星动纪元**星动L7以0.95米获跳高冠军,领先亚军8厘米[4] 表演赛与场景应用 - **北京舞蹈学院联合团队**以群体舞蹈92.54分夺冠,**宇树G1**单机舞蹈获95.4分[5] - 工业场景中**领智战队**领跃机器人实现物料整理(313.5分)和混料分拣(102分)双冠[6] - 医疗场景**银河通用**Galbot机器人药品分拣336分,**江淮中心**启江机器人拆药分装1389分创单项最高分[6] 行业技术发展动态 - 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商业化:从实验室研发→赛场极限测试→工业/医疗/酒店场景落地(领跃机器人酒店清洁服务140.25分)[6] - 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显著: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团队与宇树科技、松延动力等企业联合推动技术迭代[4][5]
不用遥控器获得第一背后的故事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7 16:17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天工Ultra在人形机器人100米比赛中获得金牌,采用自主导航策略 [4] - 自主导航依托激光雷达、环视摄像头和算法实现,类似智能驾驶技术但难度更高 [4] - 机器人环境复杂度高,涉及30多个关节控制 [4] - 研发团队表示采用自主导航旨在改变"机器人是大玩具"的公众印象 [4] 行业技术发展 - 人形机器人自主导航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为研发主体 [4] - 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面临复杂环境挑战,关节控制数量达30多个 [4] - 自主导航系统整合了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激光雷达+环视摄像头) [4]
不用遥控器获得第一背后的故事
第一财经· 2025-08-17 16:05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天工Ultra在人形机器人100米比赛中采用自主导航策略获得金牌 旨在改变"机器人是大玩具"的公众认知 [3] - 自主导航技术依托激光雷达 环视摄像头及算法实现 与智能驾驶原理类似但复杂度更高 涉及30多个关节控制 [3] 美团业务动态 - 美团启动"堂食提振"计划 具体措施未披露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