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圈
icon
搜索文档
加速崛起,领跑亚太,灵心巧手入选Forbes Asia 100 To Watch 2025
机器人圈· 2025-08-28 10:17
公司荣誉与行业地位 - 公司入选福布斯亚太地区100家值得关注企业榜单 位列工业制造类目[1] - 公司在全球高自由度灵巧手市场占有率超过80% 处于全球领先地位[3] - 公司是全球唯一实现千台量产规模的高自由度灵巧手制造商[3] 产品技术优势 - 工业大师系列采用新型"超强电缸"驱动模块 驱动效率达90% 为传统产品2倍以上[5] - 产品线覆盖L6/L20工业版及L10/L20/L30高性能系列 自由度均达20个及以上[5] - O7/O6系列实现小型化轻量化设计 覆盖通用型/工业型/迷你型全产品矩阵[5] - 产品具备强负载能力与高运动速度 适配工业半开放场景需求[5] 资本市场表现 - 公司累计完成超亿元种子轮融资及数亿元天使轮融资[5] - 福布斯榜单百家上榜企业累计融资额达30亿美元 较去年20亿美元增长50%[3] 行业发展趋势 - 亚太地区人工智能与深度科技领域加速发展 企业技术与机器人类目以16家入选位列榜单第二[3] - 公司正推动灵巧操作从硬件向数据与大模型的多线演进[6] - 具身智能产业在亚太地区呈现加速发展态势[3]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2025安防“人工智能+”行动大会顺势开启
机器人圈· 2025-08-28 10:17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等优势,强化前瞻谋划、系统 布局、分业施策、开放共享、安全可控,以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领域为重点,深 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涌现一批新基础设施、新技术体系、新产业生态、新就业岗位等,加快培育发 展新质生产力,使全体人民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成果,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如需咨询 商务合作、 宣传推广、 转载开白等事宜,请联系:18355423366 (微信同号)对接。 END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报亮点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出炉!谁领风骚看榜单 5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年报看点:喜忧参半,洗牌加剧 孙立宁院士: 微纳感知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 浙江大学熊蓉教授: 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挑战与进展 董凯处长:机器人具身 智能发展趋势研判 打响机器人概念股退市第一枪的为什么是它? 仿生机器 ...
一图读懂 |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全文+官方解读)
机器人圈· 2025-08-27 09:41
总体要求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3] - 充分发挥数据资源丰富 产业体系完备 应用场景广阔等优势 强化前瞻谋划 系统布局 分业施策 开放共享 安全可控[3] - 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 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 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3] - 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90% 智能经济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3] - 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3] 人工智能+科学技术 - 加速科学发现进程 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型科研范式 加快科学大模型建设应用 推动基础科研平台智能化升级[5] - 驱动技术研发模式创新 推动技术研发 工程实现 产品落地一体化协同发展 加速从1到N技术落地和迭代突破[5] - 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推动向人机协同模式转变 探索建立新型研究组织形式 形成智能向善理论体系[5]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 鼓励企业将人工智能融入战略规划 组织架构 业务流程 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6] - 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推动人工智能在设计 中试 生产 服务 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 加快工业软件创新突破[6] - 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发展智能农机 农业无人机 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提高农业生产加工工具智能感知能力[7] - 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 推动现代服务业向智向新发展 探索无人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新模式[7] 人工智能+消费提质 - 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 培育覆盖更广的智能服务业态 发展提效型 陪伴型等智能原生应用 支持开辟智能助理等服务新入口[8] - 培育产品消费新业态 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 智能机器人 智能家居 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8] - 加快人工智能与元宇宙 低空飞行 增材制造 脑机接口等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 探索智能产品新形态[9] 人工智能+民生福祉 - 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 发挥人工智能在创造新岗位和赋能传统岗位作用 培育智能代理等创新型工作形态[10] - 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 创新智能学伴 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教学新模式 推动育人向能力提升为本转变[10] - 打造更有品质的美好生活 探索推广居民健康助手 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 健康管理等场景应用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11] 人工智能+治理能力 - 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 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 提升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 加快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向乡村延伸[12] - 打造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 构建面向自然人 数字人 智能机器人等多元一体公共安全治理体系 加强人工智能在安全生产监管等应用[12] - 共绘美丽中国生态治理新画卷 提高空天地海一体化动态感知能力 提升人工智能驱动的监测预测 模拟推演 问题处置等能力[13] 人工智能+全球合作 - 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共享 打造平权 互信 多元 共赢的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开放生态 深化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开放[14] - 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 支持联合国发挥主渠道作用 探索形成各国广泛参与的治理框架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15] 基础支撑能力 - 提升模型基础能力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支持多路径技术探索和模型基础架构创新 探索模型应用新形态[16] - 加强数据供给创新 持续加强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完善适配人工智能发展的数据产权和版权制度 加强数据供给激励[16] - 强化智能算力统筹 支持人工智能芯片攻坚创新 优化国家智算资源布局 完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加强智能算力互联互通[16] - 优化应用发展环境 布局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 培育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商 发展模型即服务 智能体即服务等[17] - 促进开源生态繁荣 支持开源社区建设 培育优质开源项目 建立健全开源贡献评价和激励机制[17]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 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 给予青年人才更大施展空间[18] - 强化政策法规保障 加大人工智能领域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 发展壮大长期资本 耐心资本 战略资本 完善风险分担机制[18] - 提升安全能力水平 推动模型算法 数据资源 基础设施等安全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技术监测 风险预警 应急响应体系[19] 组织实施 -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人工智能+行动全过程 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统筹协调 推动形成工作合力[20] - 各地区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抓好贯彻落实 强化示范引领 适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20]
【WRC专家观点】卡塔尔皇室办公室特别顾问塔哈·穆罕默德:《从海湾到全球:卡塔尔的AI与机器人未来》
机器人圈· 2025-08-27 09:41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设置3天主论坛和31场系列活动 邀请416位国内外专家分享新技术[1] - 卡塔尔皇室办公室特别顾问塔哈·穆罕默德发表关于卡塔尔AI与机器人未来的主题演讲[1] 国家战略与投资 - 卡塔尔通过"2030年愿景"计划推动科技发展 吸引超过2000万亿美元投资 创造7000万个新工作岗位 推动GDP达到3.2万亿美元[5] - 截至2024年已超越32个国家 市场规模价值超过47万亿美元 预计2024年实现更大突破[5] - 为每个创新企业提供高达500万美元资金支持 旨在成为全球AI与机器人领域创新引领者[9] 产业发展与应用 - AI预计到2030年创造超过100亿美元新价值 到2050年持续增长 推动机器人基础设施与半导体研发突破[7] - 在能源 交通 医疗 国防 食品等多个领域部署AI与机器人技术 包括AI赋能诊断工具 智能交通管理 高效桥梁设计和自动化预算管理[8] - 已开始使用机器人执行国防任务 并通过机器人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8] 人才培养与教育 - 计划将AI教育纳入各级学校课程 每年培养超过8000名学生 未来将大量AI技能人才投入部署与研究[6] - 建立多个研发机构 AI中心提供学习平台 AI学院提供五个方向技能培训并加速全球合作项目[9] - 与全球顶尖大学合作 包括美国和印度知名高校 引进先进AI设备与基础设施[9] 经济影响与转型 - 卡塔尔凭借金融与制造业实力推动全球AI与机器人技术发展 内部需求强劲 创新土壤肥沃 基础设施全面提速[6] - AI提升生产效率并创造新工作岗位与商业机会 就业结构随之转型[6] - AI与机器人将深刻影响每个关键经济部门 成为主要经济增长引擎 从预测生产缺陷到优化生产流程提供智能解决方案[7]
科学界论文高引第一人易主,Hinton、何恺明进总榜前五!
机器人圈· 2025-08-27 09:41
学术引用排名分析 - Yoshua Bengio总被引用量达973,655次 近五年引用量698,008次 位列全球科学家首位[1] - 其2014年发表的生成对抗网络论文引用量突破100,904次 2015年深度学习论文引用量达100,061次[1][2] - Geoffrey Hinton总被引用量超95万次 近五年引用量57万次 排名第二[3] - Hinton参与的AlexNet论文引用量达181,968次 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突破性研究[3][5] 跨学科引用表现 - 医学领域研究者Ahmedin Jemal总引用量924,788次 近五年引用量520,211次 排名第三[7] - 数学与生物学交叉领域研究者Eric Lander总引用量737,656次 近五年引用量247,907次 排名第四[7] - 何恺明总引用量735,881次 其2016年ResNet论文引用量达290,239次 排名第五[9] - ResNet被Nature评为21世纪被引量最多论文 引用范围在103,756-254,074次之间[9][10] 高影响力论文特征 - AlexNet论文引用量181,968次 推动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应用[3][5] - 生成对抗网络与深度学习论文引用量均超10万次 形成持续学术影响[1][2] - 全球科学家排名涵盖2,626,749名研究者 涉及221个学科领域[1] - Ilya Sutskever总引用量超67万次 单篇最高引用18万次 排名第七[10]
寒武纪掀翻茅台 “股王”会是昙花一现吗?“芯片茅”即将登基A股
机器人圈· 2025-08-27 09:41
核心观点 - 寒武纪作为国内头部AI芯片公司,受益于AI算力需求爆发和国产替代进程,2025年上半年业绩实现爆发式增长,股价大幅上涨并挑战贵州茅台股王地位,反映A股市场投资逻辑正向科技行业转变 [4][5][8][10][16][18] 股价表现 - 2025年8月27日盘中股价最高达1464.98元/股,超越贵州茅台成为新"股王",收盘报1372.10元/股,较贵州茅台1448.00元仅差75.90元 [4] - 公司市值达5560亿元,创始人陈天石持股35.90%,身价高达1996亿元 [12]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 [5][6] - 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利润总额和扣非净利润均实现扭亏 [5][6] - 毛利率保持在55.93%的较高水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由上年同期-6.31亿元转为正流入9.11亿元 [10] - 总资产84.20亿元,同比增长25.34%,净资产67.55亿元,同比增长24.58% [6] 业务驱动因素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与大模型、互联网等领域头部企业技术合作深化,推动产品规模化落地 [10] - 国产AI芯片替代进程加速,英伟达H20芯片安全风险事件和DeepSeek-V3.1大模型适配寒武纪芯片,直接刺激市场对国产算力芯片需求预期 [10] 行业与市场地位 - 寒武纪是国内头部AI芯片公司,主营业务为云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终端设备中AI核心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被寄予中国版"英伟达"厚望 [8] - AI算力芯片已成为科技竞争制高点,全球对高端芯片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半导体板块获资金持续追捧,国家大基金三期注册资本3440亿元 [14] 市场结构变化 - A股市场投资逻辑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公司如宁德时代、工业富联、中芯国际等挤入市值前20,改变传统行业主导的市场结构 [16][17][18] - 科创板开板六年多来培育589家科技创新企业,总市值近9万亿元,科技板块成为A股中流砥柱 [18] - 市场资金从传统消费板块向科技成长板块迁移,公募基金对电子、计算机、通信等行业配置比例创历史新高,而对食品饮料等传统消费行业配置持续下降 [18]
重磅!20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放榜,资助53159项!
机器人圈· 2025-08-27 09:41
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 - 集中接收期间共接收项目申请433,426项 经初审和复审后受理432,434项 [5] - 最终资助项目涵盖10类共53,159项 包括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等类型 [5] - 项目总体资助率约为12.3% 基于受理项目数与资助项目数计算 [5] 评审结果查询与通知安排 - 依托单位及申请人可于8月27日后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查询评审结果 [5] - 自然科学基金委将于8月27日至29日通过电子邮箱发送批准资助通知、不予资助通知及专家评审意见 [5] - 纸质通知将寄送至依托单位 包含资助项目清单和不予资助项目清单 [5] 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程序 - 复审申请期限为8月27日至9月15日16时 需通过在线系统填写并邮寄签字版申请表 [11] - 非申请人提出、超期申请、内容不全或对学术判断有异议的复审申请不予受理 [12][15] - 复审审查结果将于11月6日前书面通知申请人 依托单位可通过系统跟踪处理进度 [14]
具身智能赛道融资密集爆发:梅卡曼德、若愚科技、仁新机器人斩获融资
机器人圈· 2025-08-26 11:14
梅卡曼德融资与技术进展 - 完成近5亿元新一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雄安基金 大洋电机 华创资本 中金保时捷基金等 [1] - 资金将用于加速具身智能"眼脑手"全栈技术进化 拓展产品线与场景应用 提升全球商业化与客户服务能力 [1] - 自主研发的具身智能技术可实现跨物体 跨任务 跨环境的高通用性操作 已与多种形态机器人深度融合 [3] - 在多模态大模型 成像算法 AI识别算法 机器人控制等领域具备技术积累 [3] - 连续五年(2020–2024)位列中国3D视觉引导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有率第一 [3] - 业务覆盖中国 美国 日本 韩国 欧洲 东南亚等地区 产品进入全球100+财富500强企业灯塔工厂 [4] 若愚科技融资与技术突破 - 完成亿元级天使+轮融资 由东方精工领投 深圳汉清达跟投 [7] - 融资将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脑在垂直场景的产业化落地应用 [7] - 孵化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获得深圳市最高人才团队项目支持 总额超3000万 [9] - 自主研发若愚九天多模态大模型 整合具身感知 规划与执行三大模块 [9] - 首创大语言模型与三维解码器融合的端到端耦合架构 开放世界三维可供性感知模型 [10] - 已应用于加油机器人场景 实现全流程无人化自主加油 包括引导停车 识别油箱盖等操作 [12] - 同时应用于港口复杂作业场景 提升机器人柔性作业能力 [12] 仁新机器人融资与工业应用 - 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由深创投独家投资 [15] - 融资将投入工业具身智能技术研发与工程化落地 重点突破焊接 切割环节无人化瓶颈 [15] - 隶属仁新企业集团 专注工业具身智能 已应用于石化装备 轨道交通 核能核电等行业 [17] - 在北美 欧洲等地实现产品交付 [18] - 构建"手—眼—足—脑"协同体系 融合3D视觉 AI算法 SLAM自主导航和焊接工艺库 [18] - 团队由清华系 海外高校及行业专家组成 自2005年深耕机器人领域 [20] - 未来重点方向包括技术研发 市场拓展 人才建设三大领域 [20]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具身智能技术成为机器人领域核心发展方向 涵盖多模态感知 自主规划 自然语言指令执行等能力 [3][9] - 3D视觉引导 AI算法 机器人控制等关键技术持续进化 [3][18] - 应用场景从工业制造向能源 物流 交通 服务等多领域扩展 [3][12][17] - 高校与产业协同创新模式显著 哈工深等院校通过人才培养 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发展 [9]
倒计时9天!「2025科技创变者大会」最新议程来了!(含免费参会名额)
机器人圈· 2025-08-26 11:14
大会概况 - 2025科技创变者大会将于9月5日在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万丽酒店举办 聚焦硬科技产业化落地 以"产业对接+资源赋能"为核心 [2][3] - 大会由智友·雅瑞科创平台主办 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和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2][12] - 大会主题为《具身智能 产业智变新引擎》 旨在搭建权威专业交流平台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应用 [3][15] 议程安排 - 主旨报告包括意大利机器人国家能力中心Artes4.0主任Paolo Dario的《ONEHEALTH: THE ROLE OF ROBOTICS AND AI》和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黄铁军的《AGI之路:眼、身、心、脑》 [7][8] - 发布《2025中国具身智能产业星图》和举行具身智能行业十大应用场景发布与颁奖仪式 [7][19] - 主题演讲涵盖灵巧手技术、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具身智能大模型等前沿话题 演讲者包括灵心巧手创始人周永 优艾智合机器人CTO边旭等 [7][9][10] - 设置两场圆桌论坛 分别讨论产投视角下具身智能的规模化落地与攻坚 以及算力、数据与商业化的三重博弈 参与方包括广发证券、讯飞创投、联想创投等机构 [11] 活动亮点 - 论坛规格为1天主论坛 覆盖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算力、芯片等前沿议题 预计汇聚500+科学家、创业领袖和产业专家 [16] - 构建"科学家智库×链主刚需×资本杠杆"三位一体闭环 高端制造、消费科技等七大领域领军企业开放千亿级产业场景作为验证场 [17] - 设置黑科技体验展区 包括仿生手、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等产品零距离体验 [18] - 参会者涵盖高端制造、3C、消费服务等头部产业方 以及国内外顶尖高校和全产业链科技企业 实现多方协同生态闭环 [21] 传播影响 - 80+全球头部媒体参与深度报道 包括党政央媒、科技财经媒体 开设专题采访间 [23] - 科技KOL矩阵参会 预计实现指数级破圈传播效果 [24]
专访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唐剑:人形机器人产业落地必须“全自主”
机器人圈· 2025-08-26 11:14
技术突破与性能表现 - 具身天工Ultra机器人在100米跑步比赛中以21.50秒夺冠,并在400米与1500米比赛中获得银牌,且全程无需人工遥控或陪跑 [1] - 该机器人在半程马拉松比赛中采用无线遥感技术和UWB标签实现半自主控制,通过算法与人类领跑员保持固定距离与角度 [2] - 全自主导航技术已实现突破,机器人可自主构建实时地图、决策运动路线并避开障碍物,目前达到L4级别(大部分场景自主,部分极端情况需人工接管) [3][11][14][15]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全自主导航技术为行业首创,目前其他公司多数仍需人工遥控,该技术被视为机器人产业化落地的必要条件 [10][11][17] - 公司在田径赛和场景赛共获得两金六银两铜,其中天轶2.0机器人在工业搬运、物料整理等任务中表现接近工业级机器人水平,证明其软硬件泛化能力 [16] - 运动场环境属于"降维打击",实际工厂、商场等复杂环境的全自主导航仍需迭代,以解决极端场景问题 [9][14] 技术挑战与行业瓶颈 - 全自主导航面临两大挑战:环境复杂性(需识别小尺寸、堆叠物体及精确位置朝向)和高自由度控制(几十个关节的路径跟踪难度远高于四轮车辆) [11] - 行业最大瓶颈是具身智能算法的泛化能力不足,属于非线性瓶颈,需突破模型架构(如Transformer变体)和训练数据配方 [21][22][25] - 运动控制技术路线已收敛于强化学习,硬件性能(负重、续航等)属于线性瓶颈,随时间推移可逐步改善 [24][30] 商业化与量产进展 - 当前机器人量产分为两类:教育科研客户(数百台订单)和产业落地客户(需数千至上万台订单),后者尚未实现真正大规模量产 [32] - 公司预计1-2年内将有企业在物流、汽车等产业跑通场景并实现大规模量产 [32] - 机器人AI能力不足是未能大规模落地的核心原因,尤其在决策层("大脑")能力基础,运动控制层("小脑")已显著进步 [5][31] 行业生态与发展趋势 - 人形机器人企业分为两类:本体运动控制厂商(服务教育科研客户)和产业化落地厂商(聚焦仓库搬运、物流分拣等场景) [19] - 模型架构创新尚未出现类似Transformer的突破,当前VLA/VLM模型仍沿用大语言模型架构,仅增加动作生成模块 [26] - 行业数据规模需求无明确标准,需同步提升数据质量与模型架构能力 [2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