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是说芯语
icon
搜索文档
突发!汇顶科技总裁被立案!
是说芯语· 2025-08-25 11:25
公司高管事件 - 公司总裁柳玉平因涉嫌内幕交易于2025年8月22日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1] - 立案仅针对柳玉平个人 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无关[2] - 柳玉平于2025年3月21日被董事会聘任为公司总裁[3] 公司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51亿元 同比下降0.2%[3]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31亿元 同比增长35.74%[3] - 基本每股收益0.94元 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5元(含税)[3]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国内指纹识别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3] - 产品线涵盖传感器、触控、音频、安全及无线连接等领域[3]
台积电2nm产线全面“去大陆化”
是说芯语· 2025-08-25 10:14
台积电供应链调整 - 台积电在其最先进的2nm芯片工厂中停止使用中国大陆芯片制造设备 以避免美国潜在限制措施扰乱生产 [1] - 2nm生产线将于今年投入量产 首先在中国台湾新竹市投产 随后在高雄市投产 同时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第三家工厂将生产此类芯片 [1] 美国政策影响 - 决定受美国潜在法规影响 可能禁止接受美国资金或财政支持的芯片制造商使用中国大陆制造设备 [3] - 美国议员提出《芯片设备法案》旨在禁止接受联邦支持和税收抵免的企业从"受关注外国实体"购买设备 业内解读包括中国大陆供应商 [3] 设备替代情况 - 台积电早期先进芯片生产线中使用的中大陆设备包括中微公司和Mattson Technology的蚀刻工具 后者2016年被北京屹唐半导体收购 [3] - 光刻设备仍由荷兰ASML主导 中国大陆尚未开发出可行替代方案 但在其他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4] - 北方华创已跃升为全球第六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 仅次于ASML、应用材料、Tokyo Electron、泛林集团和科磊 [4] 供应链多元化战略 - 台积电调查所有芯片制造材料和化学品 旨在减少对中国大陆供应产品的使用 [3] - 计划与中国大陆本土供应商更紧密合作以配合在华生产运营 增强供应链韧性并增加本地采购材料使用 [3] - 公司全球采购战略专注于风险管理和多源供应解决方案开发 致力于全球供应商基础多样化 [4] 产能布局调整 - 加快美国亚利桑那州半导体工厂建设 扩建后美国将占其最尖端(2nm及以上)产量的约30% [3]
美国商务部:中国高端芯片只是“实验室里给领导看的”,封锁一天不松,他们就造不出能用的高端芯片!
是说芯语· 2025-08-25 05:16
美国官员言论反驳 - 美国商务部助理部长肯德勒声称中国7nm及5nm芯片突破仅为实验室样品 离规模化和商用化差距巨大 并强调封锁持续将阻碍先进芯片制造[1] - 该言论被指充满傲慢与偏见 反映美国政客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恐惧心理[1] 7nm芯片技术进展 - 中芯国际通过N+2工艺技术创新 采用多重曝光技术实现12层芯片堆叠 性能对标台积电7nm制程[3] - N+2工艺良率突破70% 远超实验室样品水平 迈向量产阶段[3] - 半导体级硅片和光刻胶纯度提升 降低材料缺陷导致的芯片失效问题 为7nm量产提供支撑[3] - 华为Mate60系列手机采用7nm芯片并实现热销 证明该芯片已成功商用且获市场认可[3] 5nm芯片技术突破 - 利用深紫外光刻机(DUV)结合自对准四重图案化(SAQP)技术 将28nm DUV光刻精度压缩至5nm级别 套刻误差控制在2nm内[5] - 南大光电高分辨率光刻胶与碳基半导体材料协同应用 使晶体管密度提升30% 散热效率翻倍[5] - 华为海思3D Chiplet架构与中芯国际硅通孔堆叠技术 通过14nm设备实现等效5nm性能[5] - 中芯国际在长三角参与建设多座5nm级晶圆厂 产能逐步释放 预计2025年国产芯片自给率超45% 车规级芯片装机率近50%[5] 美国封锁措施的反作用 - 美国"小院高墙"封锁策略可能导致其自身陷入困境 成熟芯片全球过剩时需溢价采购中国28nm芯片[6] - 中国稀土 石墨 镓锗等资源反制措施 暴露美国军工和新能源产业供应链脆弱性[6] - 肯德勒言论被指意图为美国国内势力提振士气 并误导国际舆论以阻碍中国半导体产业国际合作[6]
近33亿!晶丰明源出手!
是说芯语· 2025-08-25 02:41
核心交易概述 - 晶丰明源计划以32.83亿元人民币(4.57亿美元)收购无线充电芯片制造商易冲科技100%股权 [3] - 交易旨在扩大产品组合并增强竞争力 易冲科技将成为全资子公司 [3] - 双方分别为电源管理芯片头部企业和无线充电芯片领域领先企业 业务具有协同性 [5][19] 收购方背景 - 晶丰明源成立于2008年 总部位于上海 专注于电源管理和电机控制芯片研发销售 [5] - 产品覆盖AC/DC DC/DC 电机控制驱动 LED照明驱动芯片等 应用领域包括家电 手机 汽车 工业控制等 [5] - 公司通过多次并购扩张:2020年4600万元收购上海莱狮 2020-2021年2.7亿元收购上海芯飞 2023-2024年分三次共5.18亿元收购凌鸥创芯实现全资控股 [7] - 2025年上半年营收7.31亿元(同比降0.44%) 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升151.67%) 毛利率39.60%(同比升4.18个百分点) [18] 标的公司概况 - 易冲科技成立于2016年 主营无线充电芯片 通用充电芯片 AC/DC及协议芯片 汽车电源管理芯片 [5][10] - 客户包括三星 荣耀 小米 OPPO等手机品牌 比亚迪 吉利 奇瑞等汽车厂商 以及安克 贝尔金等消费电子品牌 [10] - 累计完成15轮融资 总额达数亿美元 投资方包括深创投 中金资本 上汽集团 蔚来等 [11] - 拥有150余项国际国内核心专利 占国内无线充电专利70% 为无线充电联盟WPC创始会员及Qi协议起草者 [11] - 2024年全球无线充电芯片销售规模排名全球前三 国内第一 [12] 财务表现分析 - 易冲科技2023年亏损5.02亿元 2024年亏损5.12亿元 累计亏损超10亿元 [14] - 2024年营业收入15.04亿元(同比增15.38%) 毛利率37.12%(较2023年25.67%提升11.45个百分点) [15] - 市场法评估估值32.9亿元 溢价率260.08% 交易价格32.83亿元 [16][17] - 晶丰明源2022-2024年连续亏损 净利润分别为-2.06亿元 -0.91亿元 -0.33亿元 [18] 战略协同与前景 - 交易将强化晶丰明源在手机及生态终端市场布局 完善汽车电子领域产品矩阵 [19] - 易冲科技客户资源有助于拓展销售渠道 提升新能源汽车领域单车价值量 [19] - 业绩承诺要求2025-2027年充电芯片板块净利润不低于0.92亿元 1.2亿元 1.6亿元 其他电源管理芯片营收不低于1.9亿元 2.3亿元 2.8亿元 [20] - 协同效应体现在客户资源 研发资源和全球供应链资源的整合 [8]
1835元!高盛将寒武纪目标价上调50%!
是说芯语· 2025-08-24 23:33
高盛上调寒武纪目标价至1835元 - 高盛将寒武纪12个月目标价从1223元上调50%至1835元 对应47.6%上涨空间 若达到该目标价 公司市值将接近7700亿元 [2][4] - 高盛于2025年4月首次给予寒武纪买入评级 当时目标价1223元已兑现 公司股价从600-700元成功突破1200元 [2][4] 中国云计算资本支出增长 - 腾讯2025年第二季度资本支出同比增长119% 推动高盛将2025/2026年资本支出预期分别上调23%/17% 预计同比增长86%/13% [2][4] - 云计算领域算力需求持续攀升 AI芯片企业寒武纪有望受益于行业资本开支增长 [2][4] 芯片平台多元化趋势 - DeepSeek于8月底推出V3.1版本 专为下一代本土芯片定制 寒武纪作为国产AI芯片代表企业有望占据有利地位 [2][4] - 通过与DeepSeek等企业合作 寒武纪能更好结合芯片技术与实际应用场景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2][4] 研发投入与技术进步 - 寒武纪计划未来三年投资45亿元人民币(6.28亿美元)用于AI芯片和软件研发 年均投入15亿元(2024年研发预算为12亿元) [3][4] - 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获上交所批准 8月中旬通过DeepSeek兼容测试 获得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认可 [3][4] 财务业绩预测 - 高盛预测公司2025年收入达64.683亿元(原预测55.311亿元) 2026年收入138.402亿元(原预测120.479亿元) 2027年收入293.771亿元(原预测247.035亿元) [6] - 预计2025年EPS为3.61元(原预测2.27元) 2026年EPS为7.26元(原预测5.67元) 2027年EPS为15.54元(原预测12.01元) [6] - 新目标价对应2030年44倍预期市盈率或9倍企业价值/销售额倍数 [4][5] 市场争议与风险 - 部分投资者认为当前股价处于高位 新目标价存在泡沫风险 需要未来几年高速增长支撑 [5] - AI芯片市场竞争激烈 公司能否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并实现业绩高增长存在不确定性 [5]
51亿,竟然没有大赢家!
是说芯语· 2025-08-24 11:44
采购规模与结构 - 中国移动集中采购人工智能通用计算设备(推理型)约7058台,采购需求满足期为1年,预计覆盖2025年至2026年[1] - 项目划分为6个标包,包括4个"类CUDA生态"标包(2058套设备)和2个"CANN生态"标包(5000套设备)[1] - 具体设备分布:标包1国产芯片313套、标包2普通性能扣卡527台、标包3高性能扣卡1020台、标包4高显存扣卡198台、标包5 PCIe卡570台、标包6扣卡4430台[2] 中标金额与分配 - 项目总体金额达51.12亿元,由9家企业分食[3] - 中标企业金额分布:中兴通讯8.85亿元、新华三5.49亿元、浪潮2.97亿元、河南昆仑技术8.38亿元、四川华鲲振宇6.67亿元、武汉长江计算5.98亿元、宝德4.95亿元、软通4.27亿元、浙江华启智慧3.56亿元[3] 标包中标详情 - 标包1类CUDA生态PCIe卡:新华三中标70%份额(不含税报价4756万元),中兴通讯中标30%份额(不含税报价5036万元)[4] - 标包2类CUDA生态普通性能扣卡:新华三中标70%份额(不含税报价2.13亿元),中兴通讯中标30%份额(不含税报价2.16亿元)[5] - 标包3类CUDA生态高性能扣卡:中兴通讯中标70%份额(不含税报价10.05亿元),新华三中标30%份额(不含税报价10.08亿元)[5] - 标包4类CUDA生态高显存扣卡:浪潮计算机独家中标100%份额(不含税报价2.63亿元)[5] - 标包5 CANN生态PCIe卡:河南昆仑技术中标50%份额(不含税报价1.02亿元),四川华鲲振宇中标27%份额(不含税报价1.02亿元),武汉长江计算中标23%份额(不含税报价1.03亿元)[6] - 标包6 CANN生态扣卡:河南昆仑技术中标23.91%份额(不含税报价28.85亿元),四川华鲲振宇中标19.57%份额(不含税报价28.78亿元),武汉长江计算中标17.39%份额(不含税报价29.04亿元),宝德中标15.22%份额(不含税报价28.77亿元),软通中标13.04%份额(不含税报价28.98亿元),浙江华启智慧中标10.87%份额(不含税报价29.02亿元)[6][7] 招标特点 - 项目采用混合招标模式并设置最高投标限价,投标报价高于限价将被否决[1] - 实际采购量以采购合同为准,本次招标规模为预估[1]
华为云组织架构大调整!
是说芯语· 2025-08-24 05:42
组织架构调整 - 2025年8月22日华为云宣布重大组织架构调整 涉及产品部 公有云服务部及研发部等核心团队裁撤整合[1][3] - 调整影响数十个下层组织 上千员工或将受到影响[3] - 调整核心思路为加大对战略产业AI领域投入 同时收缩非战略产业以提升整体组织效率[3] 战略聚焦方向 - 资源全面聚焦人工智能领域 顺应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下AI发展趋势[3] - 聚焦"3+2+1"业务体系:通算 智算 存储三大基础业务 AI PaaS与数据库两大平台业务 以及安全业务[4] - 通过整合资源打造更具竞争力AI开发平台 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AI开发工具与服务[3] 经营目标关联 - 2024年华为云仍处于亏损状态 2025年将实现盈利视为核心目标[4] - 收缩非战略产业集中于更具潜力AI领域 旨在精准配置资源提高运营效率并降低成本[4] - 通过业务聚焦提升盈利能力 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4][5] 实施挑战 - 需妥善安置受影响员工 提供内部转岗机会与培训课程避免人才流失[4] - 保留与新组建部门需快速实现团队融合 解决工作方式与文化背景差异问题[4] - 调整实施效果将影响公司在云计算市场竞争力与AI领域突破程度[5]
"六边形战士"GPU公司完成亿元新融资
是说芯语· 2025-08-24 01:39
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完成近亿元B2轮融资 由飞图创投领投[2] - 资金将重点投入RPP芯片产业化推进 核心技术研发升级以及边缘计算和AI芯片推理市场拓展[2] - 公司曾在今年3月完成数千万元B1轮融资 由长石资本领投 达泰资本 江门长信 硕明等机构跟投[2] 公司背景与研发布局 - 公司成立于2017年 已在珠海 深圳 西安及美国设立研发中心[2] - 经过8年持续技术研发与产品迭代 建立起完整AI计算产品矩阵[3] 核心技术架构 - 自主研发可重构并行处理器架构(RPP)专为并行计算设计[4] - RPP架构具有生态兼容性和超高能效并行计算能力 打破高性能芯片与通用芯片界限[4] - 底层兼容CUDA编程语言和多种开发工具 实现边缘AI应用快速高效部署[4] - 融合GPGPU通用性与NPU高效计算能力 在大模型推理 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具有优势[4] 产品特性与商业化进展 - RPP-R8芯片已在AI PC 医疗检测 存储服务器等多个领域实现商业化落地 与联想等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6] - RPP-R8 AE7100E芯片是业界最小最薄GPGPU 功耗控制在10W以下 适配Qwen Llama Stable Diffusion等主流大模型[6] - AI芯片AE7100尺寸为17mm × 17mm 集成该芯片的M.2加速卡尺寸为22mm x 88mm[6] - M.2加速卡拥有32TOPS算力及60GB/s内存带宽 可动态控制功耗 支撑大模型在笔记本电脑等设备运行[6] - 已适配DeepSeek Llama3-8B Stable Diffusion 通义千问 BitNet等开源模型[6]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将围绕打造自有产权高端通用型芯片的发展方向前行[7]
苹果起诉!前员工跳槽OPPO,U盘拷走63份机密文件
是说芯语· 2025-08-23 23:30
诉讼事件概述 - 苹果公司在美国加州对前员工陈石提起诉讼 指控其在离职后加入OPPO期间窃取与Apple Watch开发相关的商业机密并提供给后者[1][11] - 诉讼对象包括陈石本人及OPPO相关实体广东OPPO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InnoPeak Technology公司[9][11] - 案由涉及商业秘密盗用和违反合同 案件编号5:25-CV-7105[10][11] 涉案人员背景 - 陈石于2020年1月至2025年6月担任苹果高薪传感器系统架构师 负责Apple Watch相关技术开发[2][14] - 其职位使其能接触包括Apple Watch设计 开发文档 内部规格和产品路线图在内的重要商业机密信息[2][14] - 陈石在加入苹果前签署了保密和知识产权协议(IPA) 公司定期提醒其保密义务[15] 涉嫌侵权行为细节 - 陈石在2025年4月开始与OPPO接触 最高层领导包括美国研究中心总裁和健康副总裁参与招募[17] - 向公司谎称回中国照顾年迈父母 隐瞒已接受OPPO职位的事实[4][17] - 离职前三天的深夜从加密Box文件夹下载63份文件并转存至USB驱动器[4][19] - 进行数十次与Apple Watch技术团队成员的一对一会议 了解光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和ECG传感器的研发进展[4][18] - 搜索"如何擦除MacBook数据"和"共享驱动器文件访问记录是否可见"等信息[4][20] 与OPPO的通信证据 - 6月4日向OPPO副总裁曾子敬发送中文消息:"我计划6/30入职 这周就和组里提离职 最近也在内部看各种资料 找不少人1:1尽量多收集信息之后和你们分享"[4][20] - 特别要求获取心率传感技术相关数据[4] - OPPO高管回复"好"并发送"OK"表情符号 未对不当行为提出异议[4][20] 苹果公司的投资与损失 - 苹果自2015年推出Apple Watch以来已投资数亿美元改进功能和服务[13] - 工程师花费数十万小时开发创新产品包括Apple Watch[12] - 指控称若行为不受惩罚将破坏苹果对创新的承诺 削弱商业秘密价值 并为竞争对手提供不公平优势[6] 涉案方现状 - 陈石目前任职于OPPO在美国硅谷的研究中心 该中心以OPPO和InnoPeak品牌运营[5] - 在OPPO领导开发传感技术的团队[4][5] 诉讼要求 - 要求法院颁布禁令禁止OPPO和陈石使用或披露其商业机密[6] - 索赔赔偿金 惩罚性赔偿及律师费用[6]
又一半导体项目暴雷!
是说芯语· 2025-08-23 08:00
公司概况与背景 - 贵州贵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6月 注册资本达5000万元 股东包括持股85%的安晟电子和持股15%的香港天立科技[3] - 公司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综合保税区内 曾宣称拥有专业半导体研发团队和强大封测技术 工程团队成员来自国内外知名半导体封装厂[3] - 公司宗旨为促进中国地区半导体产业发展和完善西南地区半导体产业链 计划通过研发设计、封装测试及产官学合作整合上下游资源[4] 经营异常与法律纠纷 - 自2022年起连续四年因未依照规定公示年度报告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2022-2025年期间多次触发警示[4] - 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被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起诉 法院判决需对支付724708.4元剩余材料款承担连带责任[3] - 公司处于下落不明状态 法院需通过公告方式送达民事判决书 暴露出项目建设与资金管理存在严重混乱[3] 行业影响与警示 - 半导体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需要企业进行长期投入和稳健运营[4] - 案例暴露出口号式布局的失败 缺乏核心技术突破和合规经营能力 导致内部管理混乱和资金链断裂[4][5] - 为区域半导体产业招商敲响警钟 需对企业进行全面深入评估避免蹭风口企业空耗资源[6] - 行业去伪存真提供契机 通过淘汰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为优质企业腾出成长空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