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家

搜索文档
如何成为独角兽公司?
创业家· 2025-08-01 10:13
独角兽公司"3S"法则 - 大市场(Significant):目标市场需足够大,垂直市场更具优势 [1] - 可扩张(Scalable):能够低成本快速扩张业务规模 [1] - 可防御(Sustainable):具备竞争壁垒以维持行业领先地位 [1] 日本消费品牌研究价值 - 日本市场对中国消费行业具有预示性,其低增长、少子化、高龄化环境下的成功经验可为中国提供参考 [7] - 日本品牌在供应链管理、产品迭代和情绪价值变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值得中国创业者学习 [7][8][10] - 流量失效背景下,理解日本品牌如何通过产品而非流量赢得消费者至关重要 [7] 日本品牌核心经营策略 供应链驱动PB产品 - 神户物产:通过制售一体化PB商品+低折扣业态实现1000+门店和200亿规模,全球合作350家工厂 [8][16] - 7-11:利用全日本门店数据指导供应链开发PB产品,满足用户潜在需求 [8] - Nitori:采用汽车供应链标准管理家具供应链,实现连续36年收益双增 [8][18] 细分大单品持续迭代 - 龟甲万:从酱油产品扩展到2000种SKU,通过技术开发和匠心造物实现文化升维 [8][19] - 资生堂:通过品牌和产品分层策略同时覆盖高端市场和下沉市场 [8][17] 定义生活方式与情绪共鸣 - 万代:开发具有"玩乐"和"上瘾"元素的商品,实现孤独经济下的情绪变现 [10][20] - 无印良品:洞察泡沫经济后生活方式,重新定义无logo平价商品体验 [10][20] 研学活动核心内容 - 行程包括7-11、神户物产、资生堂、Nitori、龟甲万、无印良品、万代等企业的深度参访和专家分享 [13][14][15][17][18][19][20] - 特邀嘉宾朱啸虎参与部分环节,其领导过小红书、滴滴、饿了么等知名项目的早期投资 [12][13] - 活动定价59800元/人,限35名企业创始人参加,包含6天5晚东京行程 [21]
劝君不做孙正义
创业家· 2025-08-01 10:13
孙正义的投资生涯与软银发展 - 孙正义凭借对阿里巴巴2000万美元投资获得2900倍回报,2014年阿里上市时价值约580亿美元[26][27][29] - 2006年斥资155亿美元收购沃达丰日本子公司,2008年获得iPhone日本独家代理权后市场份额从17%提升至23%[29][30][31] - 2023年ARM上市后市值突破1500亿美元,软银持股近90%实现千亿美金回血[40][41] 关键投资策略与行业布局 - 70年代通过美日电子产业时间差套利,将日本游戏机空运至美国销售完成原始积累[15][16][17] - 2016年以240亿英镑收购ARM,2017年40亿美元投资英伟达但2019年抛售错失十倍涨幅[39][40] - 愿景基金向400家AI公司投入1400亿美元,但仅捕获1家估值超10亿美元的AI独角兽[40][41] 科技产业趋势判断 - 2005年预判iPhone颠覆性潜力,提前锁定日本独家代理权[29][30] - 2016年AlphaGo事件后全面押注AI,但日本AI工程师不足1000人制约发展[39][44] - 2025年计划每年支付30亿美元与OpenAI合作成立SB OpenAI Japan[45] 地缘经济与代购模式 - 80年代利用日本电子产业优势向美国出口,90年代反向引入硅谷科技至日本市场[17][18][19] - 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中国电商崛起获利,但21世纪后日本本土再未产生重大成功案例[32][33] - 2023年参与特朗普5000亿美元星际之门计划,并计划1万亿美元投资亚利桑那州制造业[9][48] 投资哲学与市场定位 - 投资风格强调胆量优先,6分钟决策投资阿里,对比巴菲特规避创新接盘风险[26][50][51] - 科技产业三要素排序为技术>人才>资本,认为资本在绝对技术优势前非决定性因素[52] - 日本媒体总结其成功依赖五大时代机遇:PC兴起、互联网泡沫、中国崛起、金融危机、AI革命[15][32]
日本经济衰退30年,为何仍有不少企业保持高速增长
创业家· 2025-07-31 09:52
中日消费经济对比 - 中国消费经济增速放缓,创业者关注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经验,认为日本的过去是中国的现在,日本的现在是中国的未来 [2] - 日本过去25年国民资产显著提升,老年人平均持有3500万日元资产,但消费需求未充分释放 [3]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2021年为19%,2035年将达30%,与日本老龄化趋势相似 [4] 日本消费行业启示 - 养老消费领域:NIKKO TRAVEL公司专注老年人旅行服务,年销售额20亿日元,利润数亿日元,90%客户为60岁以上老人,复购率70% [5] - 低消费风潮受益者:优衣库和无印良品在经济衰退期保持高速增长,践行"消费者优先主义",注重价格与美学的平衡 [5][6] 日本观光业成功案例 - 主题公园:东京迪士尼是全球最赚钱的迪士尼,大阪环球影城是全球销售冠军,2019年入园人数均超1500万 [8][9] - 休闲度假:轻井泽成为全球著名度假目的地 [9] - 农文旅融合:MOKUMOKU农场等案例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满足"微度假"需求 [9] - 工业旅游:三得利、朝日啤酒等企业通过观光研学焕发活力 [9] - 文化赋能:越后妻有、濑户内海通过艺术介入成为世界级文旅目的地,茑屋书店成为超级IP [9] - 传统节庆:京都祗园祭等节庆活动年吸引大量游客 [10] - 音乐节:富士摇滚音乐节跻身全球十大音乐节 [10] - 动漫IP:大阪环球影城成功引进海贼王等IP,成为"世界最强娱乐旗舰店" [10] 消费趋势变化 - 中国经济从"开进桑塔纳开出奥迪"的重商时代转向需求变化的新阶段 [11][12] - 当前需要重构消费方法论,聚焦效率革命、需求重构和资本破局 [13][14]
创业公司的四种死法
创业家· 2025-07-31 09:52
创业公司生存策略 - 创业公司面临的四种主要风险包括社会革命 自然灾害 科技革命 商业周期风险 [1] - 公司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是保持生存能力并维持良好运营状态 [1] 消费产业加速课程 - 课程聚焦中日消费产业方法论整合 涵盖效率革命 需求重构 资本破局三大方向 [2] - 导师团队包括日本消费领域权威专家三浦展 萨莉亚前高管 明治食品产品开发专家 [2] - 课程内容包含日本30年消费周期经验的中国本土化实践方案 [2] 课程商业信息 - 课程定价策略采用阶梯价格 标准价12800元/人 早鸟优惠价9800元/人 [3] - 活动选址上海 时间安排为8月7日至9日连续3天沉浸式学习 [4][3]
李嘉诚还是要卖港口
创业家· 2025-07-31 09:52
核心观点 - 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拟出售全球港口资产80%股权及巴拿马港口90%股权,交易金额达190亿美元,引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作为策略投资者以平衡监管与地缘风险 [3][8][10] - 交易结构体现资本市场的多赢逻辑:卖方获得市值等值现金(190亿美元相当于长江和记总市值1480亿港元),买方贝莱德获取优质资产,中远海运则强化全球港口战略布局 [10][11] - 港口业务在长江和记资产占比17 1%但收入贡献仅9%,资产效率偏低叠加地缘不确定性成为出售动因 [23] 交易细节 - 出售资产包覆盖23国43个港口199个泊位,包括巴拿马运河枢纽港、鹿特丹港等战略节点,但排除香港及内地港口 [8] - 中远海运要求关键否决权,其全球运力达1 3亿载重吨(1535艘)、运营51个集装箱码头(年吞吐1 3亿标准箱),均为世界第一 [3][4] - 交易历史显示2015年曾尝试以1500亿港元出售40%股权未果,当前定价与十年前基本持平 [11] 李嘉诚商业逻辑 - 港口资产收购始于1979年6 39亿港元收购和记黄埔22 4%股权,获取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公司控制权 [15][16] - 全球扩张策略:1991年收购英国费利克斯托港,1994年成立和记港口公司,现运营24国53个港口295个泊位 [22] - 典型"捂地"模式:黄埔船坞转型地产项目(黄埔花园),港口业务强调枢纽节点稀缺性与现金流稳定性 [20][21] 公司财务数据 - 长江和记2024年净资产831 37亿美元,港口资产净值142 12亿美元 [23] - 当前四大业务板块为港口、零售、基建、电信,港口收入占比不足一成但资本占用显著 [22][23]
少走弯路,少犯错的两个办法
创业家· 2025-07-30 10:08
课程内容 - 沉浸式拆解中日消费巨头方法论 聚焦效率革命 需求重构和资本破局[2] - 邀请三浦展本人 萨莉亚前社长 明治食品爆款教父现场面授[2] - 传授日本30年周期经验到中国本土化路径[2] 课程安排 - 举办地点为上海[4] - 举办时间为8月7日至8月9日共3天[4] - 原价12800元/人 早鸟价9800元/人[3] 行业方法论 - 建议通过小步快跑快速试错方式减少犯错[1] - 避免宏大产品研发计划 优先开发简单版本并持续迭代[1] - 推荐与行业高手及有经验者交流获取实战经验[1]
“瓜子一哥”跌下神坛:净利暴跌七成,安徽前首富也救不了
创业家· 2025-07-30 10:08
核心观点 - 洽洽食品2025年上半年业绩大幅下滑,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79 85%-85 86%,创2011年上市以来最差水平 [3][5][15] - 公司面临产品结构单一、品牌老化、渠道创新不足等问题,导致在休闲食品行业竞争中逐渐落后 [18][19][30] - 竞争对手如三只松鼠、盐津铺子等通过产品创新和渠道变革实现快速增长,与洽洽形成鲜明对比 [25][26][2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预计仅4000万-5700万元,较上年同期28 285 73万元下降79 85%-85 86% [5][15]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7 88%,扣非净利润下降73 76%,毛利率跌破20% [15][16] - 2024年全年分红6 46亿元,回购1 72亿元,合计占归母净利润96 31% [20][21] 发展历程 - 1999年成立,通过水煮工艺创新和央视广告投放迅速崛起,2011年成为"炒货第一股" [9][11][12] - 2012年创始人交接后增长放缓,2015年推出每日坚果带动短期复苏,2020年营收突破50亿元 [18] - 近年尝试跨界果酒、冰品等新业务但收效甚微,未能有效吸引年轻消费者 [19] 竞争格局 - 三只松鼠2024年营收106亿元同比增长49 3%,净利润增长85%,通过性价比和渠道优化实现增长 [25][26] - 盐津铺子2025年一季度营收15 37亿元同比增长25 69%,专注下沉市场和新品开发 [26] - 量贩零食品牌如好想来2025年一季度营收108 21亿元同比增长124%,快速抢占三四线市场 [28][29] 战略调整 - 2024年重点布局海外市场,海外营收5 69亿元同比增长10 28%,拥有108个经销客户 [21] - 尝试品牌年轻化如改名"chacheer"进入山姆渠道,但消费者认可度有限 [7][30] - 高管薪酬结构调整,部分副总薪酬下调但幅度有限,董事长年薪从159 7万元降至143 6万元 [21][22]
不要自杀!失败不是人生终点,躺下不丢人,暂停不算输,活着才有希望
创业家· 2025-07-30 10:08
创业环境与企业家心理 - 创业者在双创高峰时期面临逆境心理缺失问题,习惯于顺周期发展而缺乏对全盘皆输的预期[2][3][4] - 典型案例毛侃侃因融资对赌失败无法接受逆境导致悲剧[5][6] 企业破产制度缺陷 - 中国破产制度严重滞后,缺乏企业和个人破产机制导致创业者被迫承担无限连带责任[7][8] - 商业失败转化为企业家个人终身债务危机,对赌回购条款使创新公司陷入老赖困境[10][11] 法治环境优化呼吁 - 远洋捕捞和留置措施对企业家尊严与信心造成致命打击,部分被留置者选择出售企业而非继续经营[16][19][20] - 需避免因单个贪官案件牵连大量企业家,防止留置措施导致企业关闭或极端行为[22][23][24] 当前经济出清阶段 - 社会处于内卷极致阶段,部分行业生意难以为继,建议创业者调整心态避免过度负担责任[25][26][27][29] 商业活动推荐 - 黑马消费重构精选课将邀请中日消费领域专家,包括创业黑马董事长牛文文及日本消费研究权威三浦展等[33][34] - 课程聚焦效率革命、需求重构与资本破局方法论,剩余5个名额开放报名[35]
创业,不要想着“避坑”
创业家· 2025-07-29 10:02
创业经验与公司核心能力 - 创业过程中难以避免各种挑战和困难 与其试图规避 不如集中精力打造公司核心能力 [1] - 当公司面临问题时 应坚定增加投入 通过持续投入提升公司价值 [1] 消费行业培训课程 - 课程聚焦中日消费领域 汇聚两国顶尖实战派导师 包括三浦展 萨莉亚前社长 明治食品"爆款教父"等 [2] - 课程内容涵盖日本30年消费周期经验在中国本土化路径 包括效率革命 需求重构 资本破局等主题 [2] - 课程采用3天沉浸式学习模式 原价12800元/人 早鸟价9800元/人 [2][3] - 课程地点在上海 时间为8月7日至8月9日 [4]
500亿家居龙头,实控人坠楼离世
创业家· 2025-07-29 10:02
公司突发事件 - 居然智家董事长汪林朋于7月28日确认身亡,公司市值当日下跌近7%至约180亿元[5][10] - 公司执行总裁王宁已代理董事长职务,官方公告称运营正常[7][21] - 汪林朋5天前刚解除留置措施,此前其直接持有的5.97%公司股份被冻结[9][20]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汪林朋为绝对实控人,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43.93%,但未公开家族接班计划[15][19] - 高管团队稳定,执行总裁王宁任职26年,4位副总裁服务年限均超17年[24][25] - 被留置期间王宁曾代理董事长职务,主导直播带货、业绩说明会及战略合作[28]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发展 - 汪林朋1999年接管居然之家,将其发展为家居零售巨头,2025年身价达125亿元[33][34] - 近年亲自推动数智化转型,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居然智家",已升级20家智能家居体验中心[56][57][53] - 布局海外市场,柬埔寨金边、中国澳门门店已开业,马来西亚吉隆坡店计划三季度开业[58][59]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4年净利润8.83亿元同比下滑超30%,为上市以来最低[49] - 2024年一季度营收微增5%但净利润2.12亿元同比下滑近40%[51] - 转型措施包括构建数智化招商系统、整装体验中心及线上线下渠道出海[54][59] 行业动态与战略合作 - 2023年底北京金隅集团战略投资居然智家10%股份,合作未受创始人事件影响[45][46] - 公司持续推动与家居品牌的产业协同,举办论坛探讨智能化转型[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