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

搜索文档
福建泉州举办泉台茶文化交流 助力两岸文旅融合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25-09-28 11:05
中国发展网讯9月28日上午,以"同饮一壶茶共赏一轮月"为主题的泉台茶文化交流活动在泉州丹福香文化交流 中心举行。泉台两地茶文化专家学者、茶企代表、文化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叙同胞情谊,共话茶文化传承创新 与产业发展路径。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也是乌龙茶的重要发源地,与台湾一水相隔、血脉相连。从闽南的铁观音、武夷 岩茶、福鼎白茶,到台湾的冻顶乌龙,两岸茶叶均承载着'清、敬、怡、真'的精神内核,蕴含中华民族'谦和礼 敬'的文化品格,这正是两岸同根同源的有力见证。"泉州市万宝阁茶业、丹福香品牌创始人张枫丹表示,茶既 是连接两岸情感的文化纽带,也是推动产业协同的重要桥梁。未来,丹福香(泉州)文化交流中心将持续携手两 岸茶人,扩大交流维度、深化合作层次,共同助力中华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泉州市泉台传统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吴元芳在致辞中强调,文化交流是增进两岸同胞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的 关键纽带,而茶文化在连接两岸人民心灵、促进情感交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表示,协会将继续发挥桥 梁纽带作用,推动泉台文化交流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为两岸同胞搭建更多沟通互动的平台。 "作为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曾是茶叶走向世 ...
揭秘八马「高端」茶:50%贴牌代工,研发费用不足0.4%
36氪· 2025-09-10 23:54
文章核心观点 - 八马茶业经历长达12年四次IPO尝试均未成功 反映资本市场对传统茶企的冷淡态度及公司自身经营模式存在根本性问题 [6][7][8][9] - 公司面临四大核心痛点:过度依赖贴牌生产、加盟模式反噬增长、高端定位与消费降级趋势错配、年轻化转型失败 [13][14][15] - 财务表现持续恶化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4.2% 净利润大幅下滑17.8% [13] 商业模式缺陷 - 超50%产品依赖第三方OEM代工 自主生产仅限铁观音和部分岩茶 研发投入占比仅0.26%-0.56% 远低于销售费用占比32%-35% [19][20][21] - 加盟店占比达93% 2024年前三季度加盟销售额仅微增0.12% 加盟商需承担最低50万元年度采购额及存货过期风险 [26][27][29][31] - 加盟商质量管控缺失导致113起投诉 含63起虚假宣传和23起质量问题 远高于澜沧古茶的7起投诉 [23] 市场定位困境 - 核心产品定价800-2500元/斤 传家龙井礼盒斤价超8000元 主要依赖中产群体送礼需求 [35][41] - 消费降级导致会员年均消费额从2022年2860元降至2024年2469元 中高端茶叶需求萎缩 [43] - 线下门店客流量极低 与霸王茶姬等新式茶饮形成鲜明对比 性价比遭消费者质疑 [5][43][45] 年轻化尝试失败 - 子品牌"小马茶趣"未能形成差异化 速溶茶品牌"fnf"从电商平台消失 抖音账号停更于2022年9月 [51][53] - "城市会客厅"模式实际沦为商务接待场所 未能吸引年轻群体 [50] - 公司对年轻市场采取观望姿态 缺乏主动创新 [50][55] 行业对比 - 茶企IPO普遍受阻:中国茶叶A股上市终止 天福茗茶股价不足发行价1/10 澜沧古茶2023年上市即破发且2024年亏损3.08亿元 [11] - 传统茶企估值逻辑受挑战 资本市场更青睐新式茶饮 [9][11][12]
揭秘八马“高端”茶:50%贴牌代工,研发费用不足0.4%
虎嗅· 2025-09-06 08:07
核心观点 - 公司长期面临IPO困境 12年内四次尝试均未成功 反映资本市场对传统茶企的冷淡态度及自身商业模式缺陷 [3][4][5][6] - 公司存在四大核心问题:过度依赖贴牌生产(占比超50%) 加盟模式占比过高(93%) 高端定位与消费降级趋势错配 年轻化转型失败 [9][10][11][12] - 财务表现持续恶化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4.2% 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17.8% [10] 商业模式与运营 - 产品严重依赖贴牌生产 定制采购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50%以上 自主生产仅限铁观音及部分岩茶 [9][16][17] - 研发投入极低 2019-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占比仅0.26%-0.56% 销售费用占比超32% [20][21] - 加盟店占总门店数93% 2022-2024年加盟商销售收入占比约50% 但2024年前三季度加盟店销售额仅微增0.12% [10][26][27][29] - 加盟模式存在严重品控风险 2018-2021年涉及113起投诉 包括虚假宣传及质量问题 [23] 财务与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自产产品收入分别为6.74亿、9.87亿、10.6亿元 第三方产品收入分别为11.3亿、11.2亿、10.7亿元 [18]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6.47亿元 同比微增0.98% 增长明显放缓 [29] - 会员购买力持续下降 会员年均消费金额从2022年2860.4元降至2024年2469.6元 [49] 市场定位与竞争 - 高端产品定价与消费降级趋势冲突 核心产品线集中在800-2500元/斤 明星产品传家龙井斤价超8000元 [42][45] - 中高端目标客群(中产及企业主)购买力下降 企业采购及礼品需求缩减 [46][48] - 线下门店客流量极低 北京核心商圈门店鲜有顾客 与新式茶饮品牌形成鲜明对比 [2][50] 年轻化转型尝试 - 推出子品牌"小马茶趣"及速溶茶品牌"fnf" 但未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59][60] - 线上渠道运营能力不足 "fnf"品牌在主流电商平台无销售 社交媒体活跃度低 [61][62] - 传统"城市会客厅"模式难以吸引年轻群体 缺乏社交属性及体验感 [58]
赴港上市只差临门一脚,八马茶业能否圆梦资本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9-04 01:42
公司上市历程 - 公司自2013年起先后尝试新三板挂牌、深交所创业板申报 最终转向港交所申请上市[2] - 2013年冲击深交所中小板未果 2015年成功挂牌新三板 2018年终止挂牌 2019年重启深交所上市计划[3] - 2021年向深交所创业板递交招股书 经历三轮审核问询后于2022年5月撤回申请 同年9月转战深市主板[3] - 2023年9月撤回深市主板上市申请 2024年7月完成赴港上市备案程序[3][4]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18亿元、21.22亿元和21.43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06亿元和2.24亿元[9] - 毛利率水平均保持在50%以上[9]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63亿元同比下降4.23% 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下降17.81%[9] - 截至2025年1月线下门店数量达3501家 按门店数量计在中国茶叶市场排名第一[9] 行业背景与市场地位 - 中国茶叶市场规模从2016年2148亿元增长至2021年3049亿元[5] - A股市场尚无以茶叶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5] - 按2023年销售收入计算 公司在高端茶叶市场、乌龙茶市场及红茶市场均位列榜首[9] - 核心产品铁观音销量连续10余年全国第一 岩茶销量连续5年全国领先[9] 股权结构与资本运作 - 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共同持有公司62.80%的股份 为家族式企业[12] - 2012年获得深圳天图创业、同创伟业、天玑星投资、IDG等机构战略投资[13] - 经历25次股权变更 股价从2015年定增时8元/股上涨至2024年9月的30.3元/股[14] - 与安踏、七匹狼、高力控股等企业创始人建立姻亲关系[13] 上市挑战与转型方向 - 面临加盟模式、盈利可持续性等监管质疑 以及非标品成本波动大、资产估值难等行业性问题[8] - 市场占有率不足2% 需突破"有品类无品牌"的行业桎梏[15] - 若成功上市 资金将主要用于数字化转型与门店扩张[15] - 天福、澜沧古茶等茶企均因市场环境变化转向港股上市[7][8]
八马茶业再次递表港交所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01:17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八马茶业再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 农银国际和天风国际 [1] - 公司是中国高端茶市场领导者 2024年高端中国茶领域销量第一 是中国最具知名度茶品牌 [1] - 公司铁观音 武夷岩茶和红茶销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1] - 公司拥有全国性线下门店网络 截至2025年6月30日门店总数达3585家 [1]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茶叶市场规模约3258亿元人民币 预计2029年增至4079亿元人民币 复合年增长率约4.6% [1] - 中国高端茶叶市场增长更为强劲 2024年市场规模约1031亿元人民币 预计2029年达1353亿元人民币 复合年增长率约5.6% [1] 公司市场份额 - 八马茶业在中国高端茶叶市场份额从2020年1.1%提升至2024年1.7% [1]
连续三年茶行业第一!八马茶业入选2024年商业特许经营300强
搜狐财经· 2025-08-11 04:44
行业地位与荣誉 - 公司以总榜第57位成为传统茶行业唯一进入商业特许经营前百强的企业,并连续三年蝉联细分行业第一[1][3] - 公司红茶连续4年全国销量第一,岩茶连续5年全国销量第一,铁观音连续14年全国销量第一[9] - 公司连续两年蝉联中国茶叶连锁店行业顾客满意度第一,并在多个城市连锁店位列大众点评茶馆好评榜第一名[11] 经营规模与渠道 - 公司拥有覆盖全国超3500家连锁店的实体网络[1] - 公司构建了"直营+加盟"及"线上+线下"的全渠道销售体系,并持续推动线上线下业务融合[5] - 公司积极布局主流电商平台,发力"直播+电商"模式,全渠道粉丝超4000万[5][9] 产品与市场表现 - 公司连续10年双十一蝉联天猫全网乌龙茶类目销量冠军[9] - 公司创新提出"城市会客厅"概念,引领茶空间3.0迭代升级[7] - 公司产品涵盖红茶、岩茶、铁观音等核心品类[9] 运营与管理体系 - 公司建立了严格的加盟商筛选和培训体系,在全国八个城市建立11个实训基地[7] - 公司培训内容涵盖消费者需求、产品知识、品牌知识、服务规范等多个方面[7] - 公司实现了从半机械化生产到第七代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生产线的升级[13] 标准化与研发 - 公司主导或参与多项中国茶行业标准的制定[13] - 公司形成了从茶叶采摘加工到仓储、物流、销售等一系列标准化体系[13] - 公司在供应商管理系统、智能生产线等业务领域实现自主研发[13]
街边几乎没人的茶叶店,到底怎么赚钱?
搜狐财经· 2025-07-25 01:48
行业分析 - 茶叶行业存在显著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导致消费者面临极高的"信任成本" [16][17] - 行业呈现"有品类无品牌"特征 消费者认知集中于龙井/普洱等品类而非具体品牌 [20][21] - 传统茶叶流通链条包含5-6个加价环节 从茶农到终端零售价格可增长8-10倍 [9][12][13] - 终端零售毛利率看似高达140%(750元进价售1800元) 但需覆盖租金/库存损耗等隐性成本 [13][15] 商业模式 - 传统茶叶店通过构建"信任圈层"盈利 核心客群为熟人关系网而非散客 [24][28] - 单笔熟客交易价值可抵数十笔散客交易 形成独特的"关系溢价"商业模式 [24][28] - 实体店铺实际承担"信任枢纽"功能 店主通过长期社交互动建立个人信用背书 [25][26] 产品策略 - 新品珠兰花茶定位98元价格带 较传统门店1800元/斤定价体系降幅达94% [50][52] - 采用10包*3g轻量化包装 适配办公/差旅等多场景消费需求 [53] - 产品溯源体系包含三重信任背书:历史贡品认证/非遗工艺/知名茶企代工 [37][43] 供应链优化 - 鲜叶采摘环节显示人工成本占比超60% 熟练工日采4斤鲜叶仅制1斤干茶 [9] - 砍除传统经销体系的多级加价环节 直接成本较零售价压缩90%以上 [51][53] - 原料选用特级黄山烘青绿茶+当天采摘珠兰花穗 遵循传统窖藏4个月工艺 [41][42] 品牌建设 - 采取"信息全透明"策略 主动披露原料/工艺/代工厂等核心信息 [34][43] - 通过历史渊源(乾隆年间贡品)建立品类信任 降低消费者决策门槛 [37][38] - 强调"冷泡热泡皆宜"的易用性 针对年轻消费者简化饮茶流程 [47][48]
这家中国最大的茶叶公司又要IPO上市了,三战三败,这次能行吗?
搜狐财经· 2025-07-23 10:45
行业现状 - 中国高端茶叶市场、乌龙茶市场、红茶市场中八马茶业均排名第一,铁观音销量连续10余年全国第一,岩茶销量连续5年全国领先[1] - 中国传统茶饮市场规模已超过3500亿元,但尚未诞生一家A股上市公司,港股上市的两家茶企天福、澜沧古茶长期股价低迷[3] - 中国茶园面积全球第一,但90%以上为小农户经营,单户种植规模一般在数亩左右,茶叶种植受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影响显著[5] 公司治理 - 八马茶业实控人王文彬家族通过直接及间接持股合计控制公司62.8%的股份,家族成员深度参与采购、销售、财务等核心环节[10] - 八马茶业存在关联交易风险,2020年曾因向关联方采购包装材料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被监管问询[10] - 公司存在财务不规范、因"压货"而产生的KPI虚报等问题,2013-2020年A股茶企IPO过会率为0[10] 行业挑战 - 茶叶种植环节机械化率不足,同一批次茶叶香气、口感差异大,难以形成稳定的品控体系[7] - 传统茶叶行业"小、散、弱、乱"的特点让资本难以看清虚实,影响资本入局意愿[7] - 家族化管理模式与资本市场对企业治理的规范化要求存在天然冲突[9][10] 发展前景 - 中国茶企上市之路是传统产业与现代商业文明不断尝试融合的过程[12] - 传统茶行业正在构建"标准化、品牌化、科技化"的新型行业模式[12] - 行业失败经验可能推动中国茶产业现代化转型,助力走向世界[12]
共赴海博之约 续写茶香新篇——北京演播室与三家茶企开启战略合作
中国经济网· 2025-06-18 08:08
战略合作启动仪式 -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北京演播室与日春、郑福馨、春伦三家茶企举行"共赴海博之约续写茶香新篇"战略合作启动仪式,以媒体赋能茶企为核心,推动福建茶文化全球传播[1] - 合作通过整合传播资源与茶企匠心品质,助力闽茶品牌拓展市场[1] - 北京演播室将以"海博Tv"为载体,依托媒体资源为茶企开辟销路,搭建茶企与消费者沟通桥梁[1] 合作茶企特色 - 日春茶业传承三百年铁观音制作技艺,以"茶人匠心"理念精耕每道工序,现场展示"从采摘到杯盏"全流程匠心[1][2] - 郑福馨为百年品牌,历经四代传承,展示非遗制茶技艺,通过历史影像与技艺表演呈现传统茶文化当代传承[1][2] - 春伦集团以茉莉花茶窨制工艺闻名,演绎"窨得茉莉无上味"的闽地茶文化风情,现场表演"堂前冲泡—玉蝴蝶"[1][2] 活动内容与行业评价 - 三家茶企通过宣传片与茶艺展示阐述品牌特色,分别表演西施茶礼、岩茶品鉴、茉莉花茶冲泡[1][2] - 北京演播室推介海博Tv平台优势,邀请各界人士感受闽茶韵味[2] - 行业代表盛赞福建茶"以匠心品质与文化底蕴具备走向全国实力",媒体赋能将加速这一进程[1] 未来规划 - 签约是闽茶"走出去"的关键起点,未来将联合更多茶企构建"茶文化传播+产业赋能"生态体系[2] - 合作旨在让福建茶不仅是饮品,更成为文化IP[2]
不是茶叶主产区的济南,何以造就“江北第一茶市”
齐鲁晚报网· 2025-06-16 07:1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孙远明张宇宁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被列入百姓生活"开门七件事",可见其对中国人的重要程度。千年前,唐代陆羽写就了世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茶经》,开篇之句便是"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千年后,这缕茶香飘过长江,在济南这座不是茶叶主产区的城市,神奇孕育出了"江北 第一茶市"。 六月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济南茶叶批发市场的徽派建筑上,空气中弥漫着春茶的芬芳。这座诞生于1996年的茶叶市场,从济南市供 销合作社的仓库起步,如今已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茶叶集散中心,中国茶业"南茶北销"的关键枢纽。 2025年6月20日至23日,中国(济南)第十九届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暨第十三届茶文化节将在此盛大开幕,一场关于茶香、泉韵与时代变迁的 故事,正等待着被娓娓道来。 从仓库到"第一茶市":一个市场的传奇崛起 "1996年的时候,济南张庄路附近有个茶叶加工厂,我们偶然发现这里有茶叶市场在招商,就租了个商铺试试看。"泉德利茶业董事长陈 木艺回忆起创业之初的情景,十分感慨。1992年,陈木艺离开福建安溪老家,到北方推销铁观音茶叶。他去过北京、天津,推销都不顺 利,一度曾打退堂鼓。当时,济南的茶叶市场以花茶为主,安溪铁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