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指增

搜索文档
量化指增多头保护策略悄然走红
中国证券报· 2025-09-21 20:17
策略背景与市场动态 - A股市场科技成长主线与小市值风格持续活跃 多个小微盘股代表性指数呈现高弹性特征[1] - 高收益伴随高波动 市场情绪切换时存在潜在回调风险[1] - 量化指增多头保护策略近期在私募业内悄然走红 该策略在股票现货端聚焦全市场量化选股或中小市值量化指增 在风险对冲端采用股指期权等衍生品工具[1] - 多家知名量化私募及FOF机构在该创新策略上展开新一轮竞逐[1] 策略创新与实施方式 - 各私募机构在期权对冲、对冲成本动态控制、风险敞口管理等方面推动策略迭代升级 与传统以股指期货或融券卖出为主的量化中性策略有显著区别[1] - 念空科技构建"阿尔法+贝塔"分离架构的复合策略体系 通过叠加看跌期权嵌入下行风险保护机制 并配套期权套利策略覆盖期权成本[2] - 星阔投资推出中证2000指增保护策略 引入中证1000指数超远期平值看跌期权进行对冲保护 通过量化期权管理模型动态交易优化头寸[2] - 上海某老牌百亿级量化私募推出"积极中性策略" 多头端以低成本获取高阿尔法收益 空头端使用期权对冲市场风险[3] - 富钜私募采用两种期权做法:使用远期平值看跌期权提供初步下行保护 或使用"近月平值+远月虚值"的双轨期权结构[3] FOF机构参与模式 - FOF机构与量化私募同台竞技 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3] - 市场主流做法包括:加场外期权换取低成本保护 主观择时购买场内期权对冲风险 叠加AI驱动期权套利模型动态调仓[3] - 某中型FOF机构采用"MOM+FOF投资经理主观风险对冲"模式 在整合多家量化指增管理人基础上主动买入股指看跌期权[4] - 富钜私募解释FOF分层模式:底层投5-10家私募的小微盘指增产品 上层根据汇总贝塔名义金额直接买入看跌期权 相比指数期货节约大量保证金[4] - 思瑞投资表示FOF可运用股指期货、期权、融券、互换等多种方式对组合进行对冲保护[4] 市场需求与认可度 - 近一个月咨询量化指增多头保护策略产品的客户明显增多 客户寻求既能参与股市机会又能控制回撤的产品[4] - 私募投资者尤其是偏爱银行理财的高净值客户对这类产品认可度明显提升[4] 策略价值与发展前景 - 新策略代表管理人能力建设升级 是从纯阿尔法追逐向"阿尔法+贝塔综合管理"的能力跃迁[5][6] - 借助衍生品工具应用、风险模型搭建与成本管控持续深化 增强策略对市场剧烈波动的适配能力[6] - 多头保护策略通过合理对冲或多策略分散方式有效降低基金波动 提高绝对收益胜率[6] - 在利率下行背景下理财产品收益下降 创新性量化中性策略将受各类投资者青睐[6] - 指增保护策略侧重中低频组合优化与期权衍生品运用 符合程序化交易监管趋严的政策导向[6] - 随着更多指数期权工具丰富和市场活跃度提升 对冲成本有望进一步优化 更多量化机构预计跟进布局[6]
财经早报:险资“巨无霸”半年增仓1500亿入股市 量化指增产品出现罕见的“负超额”现象
新浪证券· 2025-08-28 00:25
卫星通信产业发展 - 工信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19条举措 有序扩大市场开放 持续拓展应用场景 培育壮大产业生态 [2] - 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实现全球宽带网络覆盖 [2] - 支持电信运营商开展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业务 通过共建共享利用高低轨卫星资源 推动卫星通信从专业领域向大众领域普及 [2] 市场交易与资金动向 - 截至8月26日A股两融余额达2.21万亿元 创近10年新高 其中融资余额2.19万亿元 [3][17] - 8月以来电子行业融资净买入612.32亿元 融资余额升至2886.48亿元 居各行业首位 [3][17] - 计算机 机械设备 通信 电力设备 医药生物 汽车行业融资净买入均超100亿元 [3][17] 科技巨头业绩表现 - 英伟达2026财年Q2营收467亿美元 同比增长55% 净利润264.22亿美元 同比增长59% [4] - Q2数据中心营收411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公司批准额外600亿美元股票回购 [4] - 预计第三财季营收540亿美元±2% 超出市场预期的534.6亿美元 [4] 中国车企全球崛起 - 比亚迪和吉利上半年全球销量首次超过本田和日产 跻身全球前10大车企 [8] - 日产销量同比下降6% 跌出全球前10大车企行列 [8] - 丰田和大众以超400万辆销量稳居全球前两位 [8] 保险资金加大权益配置 - 中国人寿上半年净利润409.31亿元 同比增长6.9% 总投资收益1275.06亿元 总投资收益率3.29% [9][24] - 上半年净投资收益960.67亿元 净投资收益率2.78% [9] - 公司向股市投入超1500亿元资金 [9] 芯片行业动态 - 寒武纪股价创新高至1464.98元/股 市值超6000亿元 上半年营收同比暴涨4300% 实现超10亿元盈利 [12] - 英伟达Q2数据中心营收411亿美元 中国市场销售策略面临更新 [4] -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计划减持和辉光电不超过2%股份 [27] 上市公司业绩亮点 - 宏和科技上半年净利润8737.51万元 同比增长10587.74% 营收5.5亿元 同比增长35% [20] - 巨化股份净利润20.51亿元 同比增长147% 营收133.31亿元 同比增长10.36% [22] - 山东黄金净利润28.08亿元 同比增长102.98% 拟每10股派现1.8元 [25] 资产重组与收购 - 华域汽车拟2.06亿元收购上汽清陶49%股权 [18] - 得邦照明拟通过受让股份及增资方式取得嘉利股份不少于51%股权 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9] 市场行情表现 - 8月27日上证指数跌1.76% 报3800.35点 深证成指跌1.43% 创业板指跌0.69% [14] - 当日A股成交额再次超过3万亿元 [14] - 港股恒生指数跌1.27% 国企指数跌1.4% 恒生科技指数跌1.47% [15]
量化指增,到底是怎么增强的?
雪球· 2025-07-31 08:25
指数增强策略核心观点 - 指数增强策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选股和交易手段获取超越对标指数的阿尔法收益[2][3] - 增强效果主要来源于选股增强(权重调整+非成分股纳入)和交易增强(T0+择时)两类方式[3] 选股增强机制 多因子选股模型 - 通过价值因子(市盈率/股息率)、量价因子(成交量/收益率)、另类因子(新闻/热搜)等构建股票打分系统[5] - 模型超配高分股票(持有比例高于指数权重),低配或剔除低分股票,利用成分股权重偏离实现增强[5] - 典型流程包括因子开发→模型构建→组合优化→交易执行[5] 非成分股纳入 - 全市场选股是指增策略共性,产品要素中明确标注"不限于指数成分股"[8] - 80%仓位配置指数成分股,20%配置预期更优的非成分股以增厚收益[9] - 例如某小市值指增产品持仓超3000只股票,其中80%为指数成分股[9] 交易增强机制 T0策略 - 通过融券T0或底仓T0(主流)实现日内交易,突破A股T+1限制[12] - 底仓T0利用量化模型预判短期走势,日内高卖低买赚取差价(如持仓100手股票日内滚动交易)[12] - 2024年表现亮眼,依赖高频量价因子和高效交易系统[12] 择时策略 - 传统指增满仓运作,新型策略通过量化模型动态调整仓位/杠杆[13] - 牛市高仓位进攻,熊市降仓防御,弹性显著(如2024年2月小票踩踏中快速反弹)[13] 其他增强手段 - 部分私募指增通过参与打新、定增等特殊方式增强收益[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