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才争夺战

搜索文档
传OpenAI姚顺雨上亿元薪资入职腾讯 官方辟谣
犀牛财经· 2025-09-16 07:35
近日,有媒体发布消息称,OpenAI前研究员姚顺雨将以"上亿元薪资"加入腾讯,引发关于"Meta豪奢挖 人之风吹到国内"的热议。 另外,也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称,姚顺雨已经来腾讯开会了。这一消息引发AI圈关注,"年薪1亿 元"的传闻更是让大众着实一惊。 对此,9月12日,"鹅厂黑板报"发文辟谣,近日有传闻称OpenAI前研究员姚顺雨上亿薪资入职腾讯,该 传闻不实。 公开资料显示,姚顺雨毕业于清华姚班,为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2024年加入OpenAI。其技 术博文《AI的下半场》在业界影响广泛,提出AI主线程的游戏已经进入"下半场"。 值得一提的是,硅谷此前经历了一场"AI人才争夺战",科技巨头们为招揽顶尖人才不惜豪掷千金。其 中,Meta开启了重金"挖角"AI顶尖人才,从OpenAI、谷歌等企业挖了一些AI研究员。据报道,姚顺雨 也出现在了Meta的"挖人"名单中,也有传闻称,姚顺雨将加盟国内的科技巨头。 ...
AI人才争夺战加大薪资差距,OpenAI前副总裁:能留住人才是最重要的
36氪· 2025-08-29 03:11
AI人才争夺战现状 - AI人才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 大型实验室持续抢夺研究人才[1][3] - 大模型公司研究人员与非研究人员薪资差距持续扩大[3] - 部分非研究人员虽创造巨大价值 但与研究人员薪资差距仍不断拉大[3] 人才定价机制 - 具备独特且全面优势的人才拥有强定价能力 能力越突出市场价值认知越高[7] - 企业公开高薪招聘研究工程师 薪资水平引发市场讨论[6] - 人才需求旺盛使得高薪资成为市场常态[6] 企业竞争策略 - Meta从多个竞争对手处挖角顶尖人才 包括OpenAI、Google、Scale AI及Ilya创业公司[16] - 挖角薪资达数亿美元量级[16] - OpenAI采取反制措施 包括禁止透露重要员工名字和调整员工期权兑现计划[16][18] 行业文化影响 - 极端挖角手段可能造成糟糕的公司文化[18] - 过度依赖高薪吸引人才而非强调工作内容或使命感 难以营造良好企业文化[18] - 薪资差距可能导致人才流失 Meta部分老员工离职或与此相关[3] 企业战略布局 - 企业需提前布局未来竞争力 思考下一阶段战略抽象层次[8] - Meta通过持续跃升战略实现发展 从校园网站扩展到全球社交平台再到广告业务[9][10][11] - Meta当前同时投资硬件平台和超级智能方向[12][14] 技术发展前景 - 超级智能是Meta未来战略重要方向[14] - 现有技术距离真正agent仍有差距 无法完全替代预订和安排日程等功能[15] - 未来可能不会存在单一主导产品 用户需要多样化选择形成差异化竞争[15]
AI人才争夺战加大薪资差距,OpenAI前副总裁:能留住人才是最重要的
量子位· 2025-08-28 07:29
时令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小扎挖人如探囊取物,留人却像竹篮打水。 随着这场AI人才争夺战进入白热化, 大模型公司员工们的薪酬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 因为技术、市场和资本竞争加剧,每个大型实验室都在抢夺研究人才,但这也带来了一些二 阶效应,即研究人员与非研究人员的薪资差距越来越明显。 不得不承认,有些人虽然并非研究人员,却为产品或公司做出了很大贡献、带来了巨大价 值。然而,他们与那些天价群体之间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 如今,他之前的雇主都在抢人,但他看到了企业界日益扩大的差距,所以选择跳出此局,成 为风险投资公司Felicis的合伙人。 前几天,他看到一则招聘信息,上面写着"我们需要一名研究工程师",并且公开了薪资水 平。 此公司甚至在x上非常公开地分享了这一信息,引发了不少讨论。有人会说,"哇,你们付这 么高的薪水?" 但他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因为现在这些人才需求就是很大。 如何在这种巨大薪资差距中留住人才 ,才是最关键的问题,毕竟这种薪资差距可能会导致人 才流失。 谁又能说,Meta部分老员工的离职与薪资差距无关呢? 不止我们这么认为,前OpenAI副总裁Peter Deng也对此表 ...
AMD苏姿丰公开怼扎克伯格!反对1亿年薪挖人,“使命感比钞票更重要“
搜狐财经· 2025-08-18 07:17
AMD人才战略 -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明确表态不会像Meta那样提供1亿美元年薪挖角AI人才 强调金钱并非最重要因素 [1] - 公司人才理念核心是让员工认同使命而非仅依赖高薪 薪酬需保持竞争力但更注重技术贡献和公司发展蓝图 [3] - 认为 disproportionate高薪对新员工不公平 会破坏公司文化 强调团队协作而非明星员工制度 [4] AI人才市场竞争态势 - AI产业规模预计2033年达4.8万亿美元 引发科技巨头激烈人才争夺 [8] - Meta为从OpenAI等对手挖角 提供最高2.5亿美元薪酬包 通过冷邮件挖角成为行业常态 [8] - 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个人安保预算达2700万美元 较前一年增加300万 超出六家科技巨头CEO安保费用总和700万美元 [8][9] AMD经营业绩与发展 - 公司2012年濒临破产 负债22亿美元 股价低于2美元 经战略调整后2024财年营收创纪录达258亿美元 [10] - 数据中心业务收入126亿美元 同比增长94% 逆袭故事成为公司招聘吸引力 [10] - 首席执行官2024财年总薪酬3100万美元 基本年薪132万美元 75%股权奖励与业绩挂钩 [10] 企业薪酬体系对比 - Anthropic采用系统化职级薪酬体系 员工保留率80% 高于Meta和OpenAI的64% [4] - AMD首席技术官获1000万美元股票奖励和87万美元年薪 体现薪酬与公司成长绑定理念 [11] - 公司MI300系列AI芯片获微软和Meta等客户认可 证明非高薪策略仍可吸引顶尖人才 [11]
AMD苏姿丰公开怼扎克伯格!反对1亿年薪挖人,“使命感比钞票更重要“
量子位· 2025-08-18 06:55
核心观点 - AMD CEO苏姿丰公开反对Meta扎克伯格动辄开出1亿美元年薪挖人的策略 强调薪酬重要但不是最重要 更注重使命感和团队文化 [1][2][6] - 认为巨额薪酬挖角会破坏公司公平性 员工不应被视为机器齿轮 而需成为使命的一部分 [3][11][12] - Anthropic CEO支持该观点 认为Meta试图用金钱购买无法被购买的使命认同 [13] AI人才市场竞争现状 - AI产业2033年预计规模达4.8万亿美元 引发科技巨头激烈人才争夺 [21] - Meta为从OpenAI等对手挖人 提供1亿美元薪酬包 部分顶尖研究员offer高达2.5亿美元 [21] - Meta扎克伯格2024年安保预算2700万美元 较前一年增加300万 超过苹果等六家科技公司CEO安保费用总和700万美元 [21] - 英伟达黄仁勋安保预算350万美元 苹果库克140万美元 谷歌Pichai 680万美元 [21] 企业人才策略对比 - Anthropic采用系统化职级薪酬体系 员工保留率达80% 高于Meta和OpenAI的64% [14][16] - AMD提供有竞争力薪酬("邮政编码范围")但不追求天价 更注重技术贡献与公司发展绑定 [7][23] - 苏姿丰2024财年总薪酬3100万美元 基本年薪132万美元 75%股权奖励与业绩挂钩 [23] - AMD首席技术官获1000万美元股票奖励及87万美元年薪 [23] AMD发展背景 - 2012年AMD濒临破产 负债22亿美元 股价低于2美元 [22] - 2014年苏姿丰任CEO后 2024财年营收达创纪录258亿美元 数据中心收入126亿美元同比增长94% [22] - AMD通过技术决策逆袭 当前AI芯片MI300系列获微软、Meta等客户认可 [23]
年仅24岁、博士退学、项目平平,却签下2.5亿美元天价Offer?Meta的这波操作,全网看懵了
AI前线· 2025-08-15 06:57
Meta高薪聘请AI研究员事件 - Meta为24岁AI研究员Matt Deitke开出四年总价值2.5亿美元薪酬包,刷新行业纪录,第一年可能兑现1亿美元 [2][3][17] - Deitke最初拒绝1.25亿美元报价,经扎克伯格亲自会面后接受加码方案 [2][3] Deitke背景与研究成果 - Deitke从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项目辍学,曾主导开发多模态聊天机器人Molmo,其训练数据集PixMo包含创新性二维指点数据 [6][8][9] - 其初创公司Vercept专注于AI Agent开发,规模约10人,已获1650万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前Google CEO埃里克·施密特 [11] 行业对高薪的争议 - 部分业内人士质疑Deitke学术背景普通(博士肄业),认为其项目工程层面缺乏独特性,与大厂资深研究员100-200万美元薪酬上限存在显著差距 [6][13][14] - 支持观点认为多模态AI系统是Meta等巨头的核心投入方向,Molmo项目处于热门赛道且工程扎实 [11] AI人才市场竞争态势 - Deitke薪酬远超历史科学家:奥本海默1943年薪折算现19.1万美元(仅为Deitke年薪1/300),IBM前CEO折算收入1180万美元(不及Deitke年薪1/4) [15] - AI人才议价能力持续提升,年轻研究员薪酬进入九位数范围,并采用"球员经纪人模式"比对报价 [16][17] - 科技巨头无工资帽限制,Meta等公司通过制定人才清单(需具备AI博士学位、顶尖实验室经验及突破性研究贡献)激烈竞抢 [17] 巨头战略与行业影响 - Meta坚信超级智能将重塑业务能力并成为"个人助手",因此持续重金投入人才争夺 [18] - OpenAI被迫调整薪酬结构并采取反向报价策略,但未匹配Meta级报价,强调员工需认同公司未来价值 [18] - 行业共识认为巨头争夺的是未来科技格局掌控权,高薪反映对潜在价值的预期而非当前成果 [24][25]
创始人带团队十多人丢掉价值5千万产品“跑路”,Anthropic全“收编”:精准复刻谷歌抢人术
36氪· 2025-08-14 09:37
收购交易概述 - Anthropic宣布收购Humanloop核心创始团队及大部分技术成员,交易条款未公开,符合科技行业"人才收购"策略 [2] - 此次收购未涉及Humanloop资产或知识产权,但获得团队开发企业级AI工具的经验 [2] - Humanloop平台因核心团队被收购而关闭,公司此前已通知客户进入"被收购流程" [3] Humanloop业务与技术 - Humanloop专注于提示词管理、大语言模型评估及可观测性平台,成立于2020年,脱胎于伦敦大学学院AI项目 [3] - 其技术可帮助企业降低NLP技术采用难度,应用场景包括房地产市场分析、电子健康记录筛选、社交媒体评论审核 [3] - 公司完成两轮种子融资共791万美元(约5672万元人民币),领投方为Y Combinator和Index Ventures [4] - 客户包括多邻国、Gusto、Vanta等,团队由伦敦大学学院、剑桥大学顶尖计算机科学家及谷歌、亚马逊前员工组成 [4] 收购战略意义 - 收购旨在强化Anthropic企业战略布局,整合团队以加强工具生态系统,巩固其在企业级AI领域的领先地位 [3][6] - Humanloop团队将助力Anthropic推进AI安全及实用系统构建,其评估流程与Anthropic"安全优先"品牌定位契合 [6][7] - 交易时机正值Anthropic推出企业级功能(如长上下文窗口),并刚与美国政府达成1美元/年的服务协议 [6] 行业竞争动态 - AI行业面临顶级人才争夺战,Anthropic、OpenAI、Google DeepMind竞相构建基础设施和安全工具 [6] - Anthropic在欧洲为AI工程师开出34万英镑年薪(约330万元人民币),反映人才市场竞争激烈 [7] - 此次交易属于"反向人才收购"模式,类似案例包括谷歌授权Windsurf技术并聘用其员工、Cursor收购Koala工程师团队 [8] 行业趋势分析 - AI发展进入新阶段,顶尖人才重要性堪比算力或数据,人才市场热度接近职业体育界高额合同模式 [9] - 大型科技公司通过人才收购提升竞争力,同时规避监管审查,行业评论认为此举更接近"囤积人才"而非推动创新 [9]
创始人带团队十多人丢掉价值5千万产品“跑路”,Anthropic全“收编”:精准复刻谷歌抢人术!
AI前线· 2025-08-14 06:07
核心观点 - Anthropic通过"人才收购"策略收购Humanloop核心创始团队及技术成员,旨在强化企业AI工具开发能力[2][3] - 该交易反映AI行业竞争焦点从模型性能转向人才与基础设施的争夺,形成"反向收购"新趋势[9][11] - Humanloop团队在提示词管理、LLM评估及可观测性工具方面的经验将助力Anthropic构建企业级AI生态系统[4][9] 交易细节 - 交易未涉及资产或知识产权收购,但Humanloop平台因核心团队流失被迫关闭[2][3] - 被收购团队包括3位联合创始人及约十几名工程师/研究人员,均来自伦敦大学学院、剑桥大学及谷歌/亚马逊[6] - Humanloop曾获791万美元(约5672万元人民币)种子轮融资,客户包括多邻国、Gusto等企业[5] 战略意义 - 强化Anthropic企业级AI能力:Humanloop工具可帮助企业安全部署AI,应用场景涵盖房地产数据构建、医疗记录分析等[4][5] - 匹配安全优先定位:Humanloop的评估流程提供性能衡量、安全防护和偏见缓解功能[10] - 应对市场竞争:交易正值Anthropic推出长上下文窗口功能,并与美国政府达成1美元/年的服务协议[9] 行业趋势 - AI人才争夺白热化:Anthropic为伦敦AI工程师开出34万英镑(约330万元人民币)年薪[10] - "反向收购"盛行:谷歌24亿美元授权Windsurf技术并聘用其团队,微软/谷歌均有类似操作[11][12] - 竞争维度扩展:行业从模型性能竞赛转向人才、工具生态和基础设施的全方位竞争[9][12] 团队背景 - Humanloop团队脱胎于伦敦大学学院AI项目,专注降低企业采用NLP技术门槛[4] - CEO Raza Habib曾任谷歌AI研究员,在Monolith AI有两年数据科学家经验[6] - 团队开发工具可让律师、医生等专业人士将知识输入系统并规模化应用[4]
AMD苏姿丰:从不靠天价薪酬挖人
半导体芯闻· 2025-08-13 10:43
AI人才争夺战 -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认为吸引顶尖AI人才时使命比金钱更重要 她表示不会为招聘对象开出10亿美元级别的薪酬包 强调需要找到真正相信公司使命的人 [2] - Meta、微软等科技巨头在AI人才争夺战中开出数百万美元薪资 竞争激烈到会主动向已接受其他公司Offer的候选人发冷邮件挖人 [2][3] - 一位新加坡AI工程师透露 在LinkedIn公布收到OpenAI Offer后 立即收到Meta的挖人邮件 [3] 高管观点 - OpenAI CEO萨姆·奥特曼认为Meta用1亿美元签约奖金挖人的做法"太疯狂" 并高兴团队成员未接受此类邀请 [3] - 奥特曼与苏姿丰持相似观点 认为过度关注金钱而非工作本身和使命 无法打造良好企业文化 [3]
埃隆·马斯克蝉联史上最高薪CEO
财富FORTUNE· 2025-08-06 13:04
特斯拉CEO薪酬方案 - 特斯拉董事会授予埃隆·马斯克高达290亿美元的新薪酬方案,使其成为史上薪酬最高的CEO [2] - 新方案要求马斯克在未来两年内继续担任CEO或高管职务,并持有股票至2030年,持股比例将从13%增至15% [2] - 与2018年方案不同,新方案未设业绩目标,仅需满足任职条件即可获得奖励 [2][4] 薪酬方案结构与争议 - 薪酬以限制性股票形式发放,行权价为每股23.34美元,当前股价超300美元,每股内在价值约280美元 [4] - 专家称该方案为"雾镜奖励"或"折价期权",缺乏业绩关联性 [3][4] - 方案包含"保底封顶"条款:若2018年期权被法院废除,马斯克可保留新授予的9600万股(价值290亿美元);若部分恢复,新奖励相应缩减 [4][5] 法律与公司治理调整 - 特斯拉将注册地从特拉华州迁至得克萨斯州,后者修订《商业法典》后,股东需持有3%股份(价值超30亿美元)才能起诉薪酬方案 [7] - 得州法律对高管薪酬审查更宽松,可能影响其他公司注册地选择 [7] 市场与投资者反应 - 特斯拉市值从2018年至今增长12倍,但2025年股价下跌18%,部分因马斯克政治立场导致环保客户流失 [6] - 散户投资者两次投票支持马斯克薪酬方案,但养老基金和机构投资者批评其"过分"且缺乏公司治理责任 [8][9] - 部分股东认为290亿美元奖励无法确保马斯克投入足够精力扭转销售下滑局面 [9] 行业背景 - AI人才争夺战激烈,非创始人AI工程师现金薪酬达九位数,董事会称马斯克是无可替代的顶尖人才 [2] - 特斯拉需通过高额激励保持其在AI、机器人和无人驾驶领域的竞争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