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远川研究所
icon
搜索文档
铂爵旅拍的敌人,不是结婚率
远川研究所· 2025-08-18 13:10
行业与公司分析总结 核心观点 - 铂爵旅拍因商业模式非标、成本刚性及规模扩张导致经营困境,最终倒闭 [4][7][9] - 服务业规模化的关键在于标准化程度,非标业务易陷入规模陷阱 [11][13][16] - 成功案例(海马体/爱尔眼科)通过环节标准化实现规模效应 [12][16][18] 商业模式分析 铂爵旅拍经营问题 - 资产过重:全球112个旅拍基地,仅厦门鼓浪屿基地投资达8000万 [7] - 人力密集:摄影/数码团队占员工总数2/3 [7] - 低频消费:婚纱照人均终身消费1次,获客成本难摊销 [9] - 非标服务:审美差异导致服务流程无法标准化 [9][10] 行业对比案例 - 海马体转型:从非标写真转向标准化证件照,建立SOP流程 [12] - 医疗行业对比: - 眼科(标准化):飞秒激光设备驱动,爱尔眼科利润率30%+ [16] - 牙科(半标准化):马泷齿科人力成本占40%,依赖名医 [14] - 医美:通过"网红脸"模板实现服务标准化 [17][20] 规模效应关键要素 - 标准化前提:证件照规格/眼科指标等可量化标准支撑扩张 [12][16] - 成本结构差异: - 机器主导:爱尔眼科设备成本可摊薄 [16] - 人力主导:德视佳ICL手术依赖医生巡回,扩张受限 [16] - 平台化模式:Flytographer轻资产撮合,去年收入超千万美元 [21] 数据指标 - 铂爵旅拍巅峰期:冠名多部综艺,厦门总部包下20层办公楼 [6] - 成本结构:游艇制造商法拉帝利润率不足3%,人力检测超1000部件 [14] - 市场空间:中国旅拍市场规模曾达400亿元 [3] 商业启示 - 服务业扩张需满足:过程或结果至少一个环节标准化 [13] - 非标行业解决方案: - 产品模板化(医美网红脸) [20] - 平台化轻资产运营(Flytographer) [21] - 警惕规模陷阱:当新增收入无法覆盖刚性成本时,规模反成负担 [7][9][17]
百果园不该卖水果
远川研究所· 2025-08-15 07:03
核心观点 - 百果园因坚持高端定位与消费者需求脱节,导致业绩下滑、市值缩水,同时面临行业分散、供应链管理复杂及生鲜电商竞争等多重挑战 [3][12][18] - 公司试图通过标准化分级和直采模式降低成本,但实际运营中因品类过多、加盟商盈利困难及行业格局分散未能实现规模效应 [9][14][13] - 高端水果品牌化路径存在两种模式:小罐茶式的营销溢价(受限于信息透明度)和佳沛式的技术垄断(需长期研发投入),百果园的"题海战术"难以复制后者成功 [26][32][35] 行业格局与竞争 - 水果零售行业高度分散,2021年前五大零售商市占率仅3.6%,百果园作为龙头仅占1% [13] - 生鲜电商通过补贴和配送服务挤压传统零售商,将高端水果作为引流品,直接冲击百果园核心业务 [18][19] - 全球水果品牌化案例显示,成功需满足技术壁垒(如佳沛14年培育金果)或政策保护(如新西兰政府授权垄断出口),但复制周期长、维权成本高 [32][35][39] 公司战略与执行 - 定价策略:将水果分为4级(招牌/A/B/C),主推高溢价产品,宣称损耗率从行业35%降至5%以下 [9] - 供应链管理:建立29个加工配送中心,采用直采模式减少流通环节,但1500个SKU和46个自有品牌导致管理复杂度飙升 [9][14] - 加盟体系问题:单店年收入从2021年88.45万降至2024年73.96万,仅30%一线城市加盟商盈利,总部抽成8%-30%加重负担 [14][15]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4年净亏损3.86亿元,营收下滑9.8%,销售成本达95亿元 [3][12] - 门店数量减少966家,付费会员减少27.1%,市值较峰值下跌70% [3] - 对比案例佳沛2024/25财年销售额达50亿纽币(约212亿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33] 产品与品牌困境 - 消费者对水果评价标准简单(大小/甜度),与百果园复杂的品质分级体系存在认知鸿沟 [31][40] - 自有品牌"猕宗"等尝试未达预期,阳光玫瑰因品种外流导致价格暴跌(从300元/斤到10元/3斤)显示知识产权保护难度 [35][38] - 董事长公开表态"不迎合消费者",但财报已悄然加入"性价比"表述,反映战略摇摆 [22]
保时捷的中国困境
远川研究所· 2025-08-14 13:14
保时捷在华销量与国产化历程 - 2018年保时捷提出中国单一车型年销量突破10万辆将考虑本地生产,2019年将国产化门槛降至5万辆[5] - 2021年保时捷在华销量达9.5万辆巅峰,卡宴和Macan各售出约3万辆,中国贡献全球三分之一销量[6] - 2024年保时捷在华销量暴跌至5.6万辆,同比下滑28%,失去蝉联8年的最大单一市场地位[6] 保时捷商业模式与产品策略 - 采用"跑车塑品牌+SUV创利润"模式,1998年与大众合作开发的卡宴8年销售27.6万辆,远超预期2.5万辆/年[8] - 卡宴与Macan共享大众MLB平台,中国销量占比达60%,2022年IPO招股书提及"China"246次[11][14] - 法拉利Purosangue、兰博基尼Urus等竞品相继效仿该模式,Urus与卡宴同平台[11] 电动化转型布局 - 2019年首款纯电车型Taycan Turbo S性能对标特斯拉Model S,2021年销量超4万辆超越911[18][22] - 规划2025年纯电/插混占比50%、2030年纯电超80%,累计投资涵盖电池/充电网络/自动驾驶等领域[22][23] - 与奥迪共研PPE平台,Macan EV采用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但大众E3软件架构延期导致量产推迟[25][28][30] 中国市场困境与品牌定位挑战 - 2024年纯电Macan中国起售价72.8万元(美国约57.7万元),经销商不满定价策略[32] - 保时捷定位介于奢华车(Luxury)与豪华车(Premium)之间,2024年单车利润9万元超BBA之和[34] - 过去三年中国销售均价从106万元降至93万元,销量反降3.6万辆,面临新能源渗透率超60%的市场挤压[37]
快递涨价了,但快递公司都在准备价格战
远川研究所· 2025-08-13 13:11
快递行业价格战背景 - 广东省快递底价上调至1.4元/票,涨幅40%,并设置15天锁盘期以防止低价倾销和跨品牌套利 [4] - 广东上半年快递业务量达234.3亿件,占全国1/4,价格调整具有风向标意义 [4] - 全国快递单票均价从8.14元降至7.52元,同比降幅7.7%,22个省份降幅超平均水平 [6] 价格持续下降趋势 - 义乌上半年快递单票价格仅2.35元,业务量89.2亿件居全国第一 [6] - 顺丰单票均价从15.93元降至13.97元,三通一达单票均价普遍低于2.2元,韵达仅1.94元 [9] - 过去五年快递单票均价整体下降32%,市场规模超1.4万亿 [11]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前八家快递公司合计市占率85.2%,五年仅增长2.7%,未能形成稳定格局 [19] - 美国形成USPS、UPS、FedEx三足鼎立格局后单票收入稳定上涨 [16] - 日本三大快递公司市占率94.8%,顺丰单量是雅玛多4倍但净利润仅多30% [17] 增长与产能扩张 - 2024年全国快递单量1750.8亿件创历史新高,同比增21.5% [22] - 圆通2019-2024年营收增长122%,但固定资产增长194%,其他公司固定资产增速也超营收 [27] - 日均业务量超2000万票时单件运输成本可降至0.6-0.9元,促使公司持续扩张产能 [26] 电商驱动与同质化竞争 - 拼多多2017-2019年贡献快递行业2/3新增单量,抖音快手入场进一步推高订单规模 [11] - 电商平台推动快递同质化竞争以压缩物流成本,加剧价格战 [26] - 极兔曾以低于1元价格揽件,行政手段难以扭转市场降价趋势 [14]
别难为爱康国宾了
远川研究所· 2025-08-12 13:18
癌症筛查与体检的矛盾 - 癌症筛查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如PSA升高可能由前列腺癌、性生活或骑行姿势导致,英国每年超5000名男性因假阳性接受不必要手术[6] - 肿瘤标志物如CEA特异性不足,易受消化溃疡、慢性气管炎等干扰,连续十年数值正常仍可能漏诊[6] - 肾透明细胞癌缺乏公认的辅助诊断工具,"肾钙化灶"无法直接作为肿瘤依据,需结合医生判断[7] 体检行业商业模式痛点 - 民营体检机构净利率低:美年大健康2022年归母净利率仅2.64%,爱康国宾扩张后净利率转负并退市[11] - 单店投资成本高:2000-3000平方米体检中心需投入1000-1200万,设备占50%,牙科成本的5-10倍[11] - 需求弹性小:团检占比超50%但价格固定,个检规模有限且多用于入职等被动场景[15][18] 癌症诊断流程复杂性 - 前列腺癌诊断需6阶段:从PSA检测(80-300元)到穿刺活检(600-3000元),侵入性逐级提升[6] - 甲状腺癌4A分级需穿刺活检,结肠镜检测灵敏度95%但因侵入性劝退用户[7] - 体检采用"1+X"模式:基础项目(身高体重等)结合个性化项目(如肿瘤标志物),但癌症筛查需个体化定制[9] 行业竞争格局 - 公立医院占据价格锚地位:三甲医院体检单价2000-8000元,民营机构平均结算价仅500-550元[14] - 设备与检测依赖外包:机构缺乏核心附加值,本质是提供场地的中间商[23] - 新店盈利周期长:需半年筹建+1-2年市场培育,第三年才能盈利[11]
利润集体崩盘,燃油车企用时间换空间
远川研究所· 2025-08-08 08:08
海外燃油车企财务表现 - 德系三巨头上半年利润大幅下滑:大众营业利润同比下滑32%,奔驰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69%,上半年整体下滑56%,宝马利润下降26% [5] - 利润下滑幅度远超收入降幅:大众上半年收入仅下滑1%,交付量增长1%,但营业利润下降32.79%;奔驰上半年收入下滑8.59%,息税前利润腰斩 [9][15] - 福特净利润从31.7亿美元暴跌至4.4亿美元,降幅达85.98% [18] 新能源车型销售分化 - 插混/混动车型成主要增长点:奔驰插混车型销量增长34%,纯电车型下滑24%;现代混动车销量超30万辆,增速快于纯电 [18] - 欧美市场混动车型主导:欧盟混动/插混占新车销售40%以上,是纯电车型的5倍;美国混动车涨势优于纯电 [22][27] - 中国市场纯电后来居上: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渗透率达44.3%,纯电车型领跑 [22] 车企战略调整与困境 - 电动化目标普遍推迟或调整:大众将中国新能源目标调至80%,奔驰推迟50%电动化目标至2030,奥迪放缓纯电推出速度 [28] - 研发投入拖累利润:大众软件子公司CARIAD和电池业务PowerCo上半年亏损17.6亿欧元 [30] - 早期电动化尝试失败:宝马初代i3因设计缺陷销量低迷,奔驰EVA平台车型市场表现不佳 [32][34] 市场结构性差异 - 中国与海外市场形成割裂:国内新能源价格体系破坏燃油车溢价,欧美市场利润率仍可维持 [27] - 全球化车企面临双重压力:需同时维持燃油车利润、投入混动/纯电研发,导致利润率承压 [27][28] - 基建差异影响技术路线:欧美充电桩不足推高混动需求,中国充电网络完善加速纯电渗透 [20][22]
外卖大战的补贴,都被瑞幸赚走了
远川研究所· 2025-08-07 13:15
瑞幸二季度业绩表现 - 当季营收达123.6亿,超出彭博一致预期近13亿,创历史新高 [5] - 经营利润飙升至17亿,同比增长61.8%,同样刷新纪录 [5][28] - 直营门店单店收入53.8万元,同比提高12%,单店盈利11.3万元,同比增加近1万 [10] 外卖大战对瑞幸的影响 - 二季度配送成本16.7亿,同比暴涨175%,与外卖补贴力度高度相关 [7] - 新用户占比达32%(2870万/9169.7万),外卖平台间接承担获客成本 [12] - 单用户价值135元,同比增长11.6%,反映用户交易频率提升 [14] - 销售费用率降至4.8%(去年同期5.1%),增量用户未增加额外成本 [16] 现制饮品行业特性 - 咖啡奶茶出餐速度极快(如霸王茶姬8秒/杯),适合冲单量 [21] - 高频消费特性(日均可达10杯)能盘活非饭点运力 [21] - 低客单价(约20元)使补贴感知更强,但利润空间有限 [21][23] 瑞幸的竞争优势 - 门店规模超2.6万家,相当于库迪+喜茶+奈雪等头部品牌总和 [24] - 直营门店占比65%,直接获取订单利润,加盟品牌利润留存率低 [26] - 规模效应显现:近三年营收从24亿增至超100亿,销售费用率稳定在4%-5% [28] - 成本费用率压缩至86.2%(降1.3个百分点),经营利润绝对值增长61.8% [28]
最酷的一批分析师,都离不开这张卡
远川研究所· 2025-08-06 13:06
核心观点 - 现代职场面临碎片化信息过载问题,AIGC技术需解决信息整合与结构化重构的挑战 [2] - TicNote通过超强碎片化信息处理能力成为分析师"第二大脑",实现从记录到智能分析的闭环 [5][10][12] - AI产品成功关键在于不颠覆用户习惯而是解决特定场景痛点,TicNote通过手机协同设计实现20小时连续录音等差异化功能 [15][16][18] - 软件能力是AI硬件核心竞争力,TicNote通过Shadow AI实现跨文件项目管理、思维导图生成和"Aha顿悟时刻"等创新功能 [21][24] - 大模型时代产品设计应优先考虑人机交互体验而非硬件颠覆,第二代Ray-Ban Meta通过接入大模型实现功能跃升印证该逻辑 [25][28] 产品设计 - TicNote采用卡片式设计:厚度3mm、重量29g,磁吸手机背面实现无感化使用 [10] - 物理按键一键启动录音,续航能力覆盖20小时连续工作场景 [10][18] - 通过手机协同设计覆盖通话录音等传统手机功能盲区 [16][18] - 区别于AI Pin等产品,坚持"不取代手机"的设计哲学 [15][16] 技术功能 - Shadow AI系统实现录音智能总结、思维导图生成和跨文件知识库构建 [12][24] - 独创"Aha顿悟时刻"功能:主动关联历史会议纪要与实时访谈内容挖掘潜在价值 [12] - 与魔音工坊联动实现语音素材自动转播客,拓展内容产出场景 [24] - 支持网页/App双平台操作,实现跨设备信息同步与管理 [10][24] 行业洞察 - 第三产业工作非标准化特性催生碎片化信息管理需求,分析师日均需处理4-5家上市公司财报 [4] - 消费电子市场证明新设备可与旧设备共存,平板与PC的差异化定位提供参考范式 [18][19] - AI硬件失败案例显示:脱离手机生态(如AI Pin)或缺乏差异化软件(如Rabbit G1)将导致产品淘汰 [15][25] - 索尼电视案例表明消费者更关注功能体验而非硬件参数,三星凭借娱乐性胜出 [19] 公司背景 - 出门问问作为国内"AIGC第一股",拥有13年AI语音交互技术积累 [15][21] - 产品线覆盖智能手表TicWatch等硬件,形成"voice-first"技术矩阵 [15][21] - 软硬结合能力使其成为少数实现大模型落地的AI公司 [21][24] - TicNote集成智能硬件与语音交互技术优势,成为技术集大成者 [15][21]
中国人开的日料店,气死了多少日本人?
远川研究所· 2025-08-05 14:22
日本料理行业现状 - 日本农林水产省2016年推出《海外日本料理烹饪技能认证指南》,旨在限制华人日料店发展,但截至去年全球金牌厨师仅23人且多为外国人[5] - 该认证体系分金银铜三级,金牌侧重文化礼仪传播,铜牌仅要求基础食品安全操作[5] 食材供应链分析 - 日本90%以上三文鱼依赖挪威进口,1980-2000年挪威对日出口从2吨激增至45000吨[10][11] - 中国占据全球鳗鱼养殖70%份额,2024年日本70%鳗鱼供应来自中国[16] - 日本水产进口依赖度高,2021年44.1%进口量集中在中国、智利、美国和俄罗斯四国[16] 商业模式对比 - 纽约日料店净利率12%-15%高于中餐馆,中国上井日料2022年净利率达15.1%[22][24] - 日料通过文化包装提升溢价,如将油炸食品命名为天妇罗,糯米制品包装成花见团子[25][27] - 华人日料采用标准化运营,通过《门店操作手册》规范流程,利用规模效应提升利润[32] 全球养殖业影响 - 中国已主导全球高端食材生产:鹅肝占45%、黑松露70%、鱼子酱60%产能[36] - 加拿大Clearwater公司垄断北极贝供应链,批发价155元/kg的原料在日料店毛利率达82%[40] - 日本存在食材造假现象,如中国牛蒡伪装青森产地可获5倍溢价,97%蛤蜊实为中韩进口[43] 产业文化冲突 - 日本强调"匠人精神"创造文化溢价,如寿司之神小野二郎36.5度手温捏寿司等营销概念[30] - 实际运营中面临原料短缺,2022年杭州高端日料店被曝使用本地食材冒充日本进口[34] - 消费者测试显示中日鳗鱼差异主要在酱料口味,而非食材本身[36]
娃哈哈是谁的?
远川研究所· 2025-07-30 13:06
娃哈哈核心资产与股权结构 - 娃哈哈集团掌握娃哈哈商标,直接投资16家公司且持股比例均低于51%,对旗下公司无决定性投票权[11] - 娃哈哈集团工会作为持股平台主要功能是利益分配,被称为"干部股",宗庆后与高管团队通过6家持股平台控制96家公司[14][15] - 宗庆后家族通过四大板块控制核心资产:宏振投资(销售与投资)、宏胜集团(生产)、三捷投资(体外投资)、离岸投资平台(利益分配)[16][17][18][19] 股权演变历史 - 1999年杭州上城区校办经销部改制,国资持股51%,宗庆后团队持股49%[7] - 2001年上城区国资委转让5%股权至集团工会,完成管理层实际控制权移交[8] - 2007年宗庆后成立100%控股的宏振投资,通过51%持股比例掌握5家娃哈哈系公司绝对控制权[32] 达能合作与纠纷影响 - 1996年娃哈哈与达能、百富勤成立合资公司,达能通过离岸公司金加投资间接持有51%股权[45][46] - 1997年达能收购百富勤所持金加30%股权后成为合资公司最大股东[50] - 宗庆后通过成立35家非合资公司(29家由家族离岸公司控制)转移订单,2006年达能提出40亿元收购非合资公司51%股权被拒[54][56] - 2009年纠纷和解后,合资公司51%控股权归属宗庆后控制的宏振投资[58] 宗馥莉接班后的变革 - 人事调整:一线生产工人涨薪23%,销售人员涨薪31%,员工劳动合同转移至宏胜集团,清退大批高管[64][65] - 股权重构:取代员工工会持股,投资平台被投企业减少,部分资产转移至宗馥莉控制的丽水宏博及离岸公司[67][68][69] - 生产订单转移:杜建英旗下15家关联工厂停产,订单转向宏胜集团,同期宏胜投资15亿元扩产[73][75] - 商标转让受阻:2024年申请将387件商标注入宗馥莉控制的娃哈哈食品公司被杭州国资拒绝[77] 利益分配体系特征 - 宗庆后通过离岸公司、多层嵌套股权结构将核心资产装入家族主体,既保障私密性又掌握分配权[39] - 宏胜集团地位特殊,承接娃哈哈1/3高利润率产品生产,拥有19个生产基地和104条生产线[27][30] - 三捷投资成立类似"分家"安排,杜建英获体外发展资金,与娃哈哈经营关联度低[35][36] - 宗馥莉接班后加速利益集中化,打破原有平衡,体现"拥有者而非继承者"理念[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