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隐藏式门把手
icon
搜索文档
千呼万唤,隐藏式门把手要被禁了
36氪· 2025-09-28 09:32
以下文章来源于36氪汽车 ,作者徐蔡钰 36氪汽车 . 看懂汽车产业新百年。36氪旗下智能电动车产业报道公号。 " 半隐藏可以保留,全隐藏彻底整改。" 文 | 徐蔡钰 编辑 | 李勤 来源| 36氪汽车(ID:EV36kr)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在消费者眼中,隐藏式门把手已从最初代表科技感的"高端配置",演变为日常用车中令人困扰的"设计败笔"。 打车时因为找不到开门机关的狼狈摸索、家庭用车时老人孩子面对感应式把手的茫然无措、北方车主面对门把手被冻住时的无奈困苦,这些琐碎体验,已经 将用户对创新设计的耐心与好感消磨殆尽。 碰撞事故后无法弹出的门把手,更是直接引发消费者的焦虑与担忧:为何要为华而不实的设计承担生命风险? 千呼万唤下,隐藏式门把手迎来法规整改。 9月24日,工信部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已形成征求意见稿,新技术要求对汽车内、外门把手的形态、位置以及安全要求作出了 新规定。 全隐藏式门把手 无手部操作空间 需要整改 其中变动最大的新条款为,要求每个车门把手在任意状态时,相对车身表面都应具备手部操作空间,且该操作空间应不小于60mm×20mm×25mm。 这条规定意味着,市面上9 ...
千呼万唤,隐藏式门把手要被禁了
36氪· 2025-09-26 04:41
在消费者眼中,隐藏式门把手已从最初代表科技感的"高端配置",演变为日常用车中令人困扰的"设计败笔"。 打车时因为找不到开门机关的狼狈摸索、家庭用车时老人孩子面对感应式把手的茫然无措、北方车主面对门把手被冻住时的无奈困苦,这些琐碎 体验,已经将用户对创新设计的耐心与好感消磨殆尽。 碰撞事故后无法弹出的门把手,更是直接引发消费者的焦虑与担忧:为何要为华而不实的设计承担生命风险? 千呼万唤下,隐藏式门把手迎来法规整改。 9月24日,工信部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已形成征求意见稿,新技术要求对汽车内、外门把手的形态、位置以及安全要 求作出了新规定。 全隐藏式门把手 无手部操作空间 需要整改 其中变动最大的新条款为,要求每个车门把手在任意状态时,相对车身表面都应具备手部操作空间,且该操作空间应不小于 60mm×20mm×25mm。 然而,消费者却苦隐藏式门把手久矣。 除了找不到、打不开的体验困扰外,老人儿童面临夹手风险、冰雪天气把手无法弹出、碰撞事故后把手失效阻碍紧急救援等安全事故更让广大车 主担忧:真的有必要为了零星几点风阻,牺牲用车安全吗? 这条规定意味着,市面上90%的全隐藏式门把手,此后将不 ...
隐藏式门把手,特斯拉也要放弃了?
36氪· 2025-09-23 09:56
隐藏式门把手设计趋势与争议 - 隐藏式门把手因外形简洁、科技感强及降低风阻等优势被新能源汽车广泛采用 但存在安全隐患 包括事故中无法弹出影响救援 以及电子系统故障导致失效 [1][9][12] - 特斯拉作为隐藏式门把手普及的推动者 正在重新设计车门把手系统 新设计将电子与机械机构结合 以提高紧急情况下的便捷性 [2][8] -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对约17.4万辆2021款特斯拉Model Y展开调查 涉及9起电子门把手失灵导致儿童被困后排的事故 [2][3] 行业应用与安全隐患 - 隐藏式门把手在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中大量采用 涵盖新势力品牌及传统豪华品牌 成为彰显科技感的标志性元素 [11] - 安全隐患主要源于电子和手动解锁机制分离 车辆断电后门把手可能完全失效 增加救援阻碍 尤其在碰撞或起火事故中 [4][12] - 用户日常使用中存在痛点 包括应急拉环位置隐蔽、冬季冰冻无法弹出 以及故障率高和维修成本增加 [13] 技术改进与行业反思 - 部分车企已提出质疑 如长城汽车董事长指出隐藏把手重量大、密封性差 风阻减少效果几乎可忽略 [4] - 小鹏汽车正研发更可靠的门把手 重点解决低温冰冻和电路故障问题 [14] - 工信部于2024年5月启动《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 计划2025年6月截止意见征集 以应对多样化把手形式带来的逃生与救援风险 [4] 设计理念转变与行业影响 - 隐藏式门把手问题促使汽车行业从形式主义向实用主义回归 强调安全应优先于科技感包装 [15] - 车企投入资源研发更安全的门把手解决方案 包括改进电子控制系统和完善机械备份机制 以提升整体行业安全水平 [17] - 消费者教育成为重要环节 厂商需通过手册、视频等方式确保用户掌握应急操作方法 并推动统一应急标志和操作方式 [17] 其他争议性汽车设计 - 类似隐藏式门把手的"反人类设计"包括旋钮式换挡、电子手刹、特斯拉单踏板模式等 这些设计在紧急情况下可靠性不足或用户体验不佳 [18] - 无边框车窗设计牺牲实用性 导致密封性差、风噪大和维修成本高 [19] - 中控屏幕取消物理按键增加驾驶分心风险 大众、保时捷等车企已宣布回归实体按键设计 [19]
隐藏式门把手退出,一点不值得可惜
虎嗅· 2025-09-22 06:04
大家发现没,有些设计火爆一阵子,然后就会被"清算"出舞台。 最近被点名的,是隐藏式门把手。 工信部在今年5月启动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明确要求全隐藏式门把手必须配备机械冗余结构。最近又传出,监管层拟 一刀切禁令,只允许半隐藏式和传统门把手继续存在,并要求车企在2027年7月前完成整改。 需说明,仅是全隐藏式门把手被限制,半隐藏式的不在此次清退范围内。 消息一出,有些人喊可惜:这么高级的设计,怎么说没就没了? 但我想说,真没必要遗憾。回顾汽车发展史,类似的案例太多了。 那问题来了:设计被淘汰的逻辑,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没就没了? 隐藏式门把手,为啥受追捧,又为啥退出 隐藏式门把手被车企追捧,其实就两个原因: 第一,好看。全隐藏式门把手收起来时,车身线条顺滑,整车气场一下子就不一样,看起来更高级、更有未来感。对新势力来说,这种设计几乎成了标 配。 第二,能凑个性能卖点。门把手收起来以后能降低一些风阻。虽然这个风阻降低,对续航的提升没宣传得那么大,但放在宣传册里总能多几句说辞。 可问题也很明显:平时容易划手,冬天还怕冻住;一旦发生碰撞或者起火,车辆断电以后,电子系统失效,隐藏式门把手就彻 ...
惹众怒的隐藏式门把手,特斯拉也留不住了
虎嗅APP· 2025-09-21 23:54
以下文章来源于蓝字计划 ,作者Hayward 蓝字计划 . 记录智能时代的每一次浪潮!前沿科技捕手,AI产品深度洞察。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 车与硬科技。 于是,在每次上车前,三番四次的演示、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手要以什么样的角度,去抠哪一个口, 手指怎么捏才能开门都有讲究;下车的时候,还得教一下他们要按哪一个按键、拉一下某个拉环,才 能顺利把这车门打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蓝字计划 ,作者:Hayward,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作为全世界对隐藏式门把手贡献最大的车企,特斯拉,近期作出了一个"违背祖训"的决定: 要彻底干掉隐藏式门把手了。 多个媒体报道,因为来自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 等部门的压力,特斯拉设计总 监Franz von Holzhausen 承认,目前特斯拉正"重新设计车门把手系统",新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让乘客 在"紧急情况下更直观地操作车门"。 只能说,要被特斯拉干掉的隐藏式门把手走得不冤。每一个懵懂少年买入一台新能源车,在没有体验 到电机力大砖飞和车内智能化系统之前,就会被隐藏式门把手教育一番。 车主当然不太可能不知道怎么开门,但是坐车的女朋友、老妈子、七大姑八大 ...
惹众怒的隐藏式门把手,特斯拉也留不住了
虎嗅· 2025-09-19 10:16
作为全世界对隐藏式门把手贡献最大的车企,特斯拉,近期作出了一个"违背祖训"的决定: 多个媒体报道,因为来自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等部门的压力,特斯拉设计总监Franz von Holzhausen 承认,目前特斯拉正"重新设计 车门把手系统",新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让乘客在"紧急情况下更直观地操作车门"。 要彻底干掉隐藏式门把手了。 于是,在每次上车前,三番四次的演示、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手要以什么样的角度,去抠哪一个口,手指怎么捏才能开门都有讲究;下车的时候,还得教 一下他们要按哪一个按键、拉一下某个拉环,才能顺利把这车门打开。 明明用起来不方便,教育成本还特别高,但特斯拉为何偏偏把它当成宝用了十几年,现在才打算干掉,还带着新能源车企一起跟风? 梦幻开局 其实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隐藏式门把手并不是新能源车企发明的,在它刚开始出现的时候,甚至还是一个非常受人欢迎的新鲜事物。 隐藏式门把手的初次亮相,可以追溯到 1950 年代的梅赛德斯-奔驰 300 SL (W194) 赛车,它为了追求极致的速度、极简的车身设计,直接把突出来的传统 门把手去掉了,改用了非常隐蔽的隐藏式开启装置。 自此奔驰启发了不少 ...
隐藏式门把手存严重安全隐患 特斯拉被调查!
经济观察网· 2025-09-19 02:43
特斯拉摊上"大事了"。9月17日,据报道,特斯拉因车门缺陷正接受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的调查,如果被认定确实存在威胁安全的情况,特斯拉或将面临全球召回17.4万辆问题车辆 的"处罚"。 NHTSA表示,2018年以来,已收到超过140起关于特斯拉各车型车门卡住、无法打开或其他故障的消费 者投诉,其中包括多起因断电后无法开门而导致的伤亡事件。在中国,隐藏式门把手在20万元以上的新 能源汽车中十分常见,因此"特斯拉被调查"事件可能波及中国众多新能源车企。 事实上,中国监管部门早已看到了包括特斯拉在内的新能源汽车"难用门把手"现象。今年5月,工信部 首次公开征集《汽车车门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意见。有消息称,预计2027年7月起,我国将全面禁止 全隐藏式门把手,仅允许半隐藏及传统机械把手并强制配备机械冗余装置。 17.4万辆车或面临被召回 NHTSA16日称,此次调查涉及特斯拉旗下的2021款Model Y车型,共约17.4万辆。这些车辆的电子门把 手,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存在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目前,该机构共收到9份相关报告,其中有车主称,他们在下车后被锁在了车外,由于电子门把手失灵 导致无法开门 ...
隐藏式把手,终于要被砍了?
虎嗅APP· 2025-09-05 13:56
监管动态 - 监管部门正在酝酿全行业禁用全隐藏式门把手 允许半隐藏及传统门把手且必须带有机械冗余 [2] - 本月将完成门把手强制性标准草案讨论 最终目标对全隐藏式门把手直接一刀切禁止使用 给一年过渡期 2027年7月正式执行 [3] - 工信部今年5月曾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 [5] 隐藏式门把手争议 - 日常使用存在不便 标准不统一导致用户需反复研究开启方式 [7] - 寒冷环境中机械结构易结冰导致无法操作 需浇热水或敲打车门才能开启 [7] - 极端情况下存在致命风险 发生过多起儿童手指被夹事故 事故中断电或电子系统故障可能导致人员被困延误救援 [9] 技术效益分析 - 隐藏式门把手对轿车风阻系数改善仅0.005-0.01Cd 远低于部分车企宣称的0.03Cd [10] - 门把手改进带来的空气动力学提升远不如优化车轮或后视镜等更大尺寸结构 [10] - 实现隐藏式门把手需增加电机和机械结构 这部分硬件带来7~8公斤重量 足以抵消空气动力学增益 [10] 行业设计逻辑 - 车企坚持使用隐藏式门把手源于外观设计和消费心智层面的路径依赖 该设计被视为新能源汽车高科技和未来感象征 [11] - 新势力品牌通过隐藏式门把手宣告现代身份 使用传统门把手可能被贴上保守或落后标签 [11] - 存在囚徒困境 当竞品将隐藏式门把手作为标配时 单一车企很难率先作出改变 [11] 行业创新与监管 - 8月中国市场汽车零售新能源渗透率达55.3% 2025年全年新能源渗透率将首次冲击50% [13] - 欧盟新车安全评鉴协会从2026年起要求车辆保留五项关键功能的传统拨杆或物理按键 否则无法获得五星安全评级 [13] - 监管存在滞后性 国内监管正通过智能驾驶急停键和第三方测试等方式努力跟上创新步伐 [15]
隐藏式把手,终于要被砍了?
虎嗅· 2025-09-05 07:25
监管动态 - 监管部门正在酝酿全行业禁用全隐藏式门把手 允许半隐藏及传统门把手且必须带有机械冗余[2] - 2024年7月曾召开国家标准会议讨论"必须增加机械冗余"但未形成一致结论[3] - 工信部于2024年5月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3] - 强制性标准草案计划本月完成讨论 目标2027年7月执行并给予一年过渡期[4] 技术缺陷 - 隐藏式门把手对轿车风阻系数改善仅0.005-0.01Cd 远低于部分车企宣称的0.03Cd[9] - 增加电机和机械结构导致车门增重7-8公斤 足以抵消空气动力学收益[10] - 寒冷环境下机械结构易结冰导致无法操作[7] - 极端情况下存在儿童手指被夹风险 事故中电子系统故障可能延误救援[8] 行业现状 - 2024年8月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达55.3% 2025年全年预计冲击50%渗透率[13] - 隐藏式门把手自1954年奔驰300SL首次出现 2012年特斯拉Model S推动其成为新能源车标志性设计[11] - 新势力品牌将隐藏式门把手视为现代身份象征 传统门把手可能被贴上保守标签[12] - 行业存在"囚徒困境" 因竞品普遍采用该设计 单一车企难以主动放弃[12] 设计分类 - 按压/翘板式需按压一端使另一端翘起后拉开车门[4] - 弹出式通过自动伸出门把手后手动开启[4] - 半隐藏式内嵌于车门凹槽需推入外壳或直接拉动[18] - 按键式取消传统拉手 通过电子按键自动弹开车门[18] 监管趋势 - 欧盟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NCAP)规定2026年起五项关键功能未保留物理按键将无法获得五星评级[16] - 国内监管采用"先探索后规范"模式 2024年4月对智能驾驶加强监管 7月通过第三方测试提示辅助驾驶风险[19][20]
继峰股份系列十一-中报点评:上半年座椅业务翻倍增长,海外盈利持续改善【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8-21 10:0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05.2亿元,同比下降4.39%,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189.51% [3][10] - 2025年Q2收入54.86亿元,同比下降4.08%,环比增长9%,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增长45%,扣非归母净利润1亿元,同比增长808% [3] - 格拉默二季度贡献约2800万元正向利润影响,降本增效措施持续落实 [3][10] 盈利能力提升 - 2025年Q2销售毛利率14.39%,同比提升0.02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0.89%,同比提升0.30个百分点 [5][17] - 费用率变化:销售费用率7.91%(同比-0.76pct)、管理费用率3.34%(同比+1.10pct)、研发费用率0.62%(同比-0.24pct)、财务费用率1.93%(同比+0.57pct) [5][17] - 盈利能力提升主要受益于格拉默整合带来的降本增效措施 [5][25] 乘用车座椅业务进展 - 乘用车座椅行业为千亿级市场,单车价值从4000元至8000元乃至上万元提升,目前外资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6] - 2025年上半年乘用车座椅业务收入19.8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去年同期8.97亿元),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去年同期-0.23亿元) [6][27] - 截至2025年7月31日,累计乘用车座椅在手项目定点24个,包括德国宝马等全球型客户突破 [6][28] - 2024年全年交付座椅产品33万套,实现营业收入31.10亿元 [27] 产能与全球化布局 - 合肥、常州、芜湖、福州、义乌、天津、长春座椅基地已建成投产,宁波、北京、重庆基地建设中 [28] - 与格拉默在德国设立合资公司,拓展宝马等欧洲主机厂全球座椅业务 [28] - 格拉默继峰(德国)成为宝马乘用车座椅总成供应商,为欧洲市场开发前后排座椅总成 [28] 新业务发展 - 隐藏式电动出风口2025年上半年收入1.36亿元,受个别客户销量影响略有下降,下半年更多项目进入量产 [33] - 隐藏式门把手已获不同客户项目定点 [8][33] - 车载冰箱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7700万元,同比增长数倍(去年同期约2200万元),在手项目定点13个 [8][33] 行业与竞争格局 - 乘用车座椅80%以上市场份额被安道拓、李尔、丰田纺织、佛吉亚、延锋座椅、麦格纳等占据 [30] - 本土民营座椅总成商规模较小,主要活跃在二级配套市场,具有成本优势和快速反应能力 [30] - 公司通过进入新能源车企供应体系,有望突破现有座椅配套格局,伴随国内造车新势力成长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