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数字经济

搜索文档
“工业化”引领下,中欧基金再次“向前一步”
搜狐财经· 2025-09-26 09:03
| 指数代码 | 行业 | | 今年以来涨跌幅(单位:%) | | --- | --- | --- | --- | | 801275.SI | 科技(TMT) | 40.54 | | | 801272.SI | 先进制造 | 29.00 | | | 801274.SI | 医药医疗 | 26.44 | | | 801271.SI | 周期 | 18.48 | | | 801276.SI | 金融地产 | 6.88 | | | 801273.SI | 消费 | 6.09 | | | | | | Q 数据来源:Wind, 2025.1.1-2025. | 本轮行情中,结构性分化特征也尤为显著。科技、创新药及新消费等高成长领域表现突出,而以往备受关注的地产、白酒、食品等板块则相对疲软。 在资管规模快速上升、上市公司数量多,且市场分化明显的趋势下,基金经理的行业研判、前瞻布局和调仓灵活性等面临更大的挑战,仅靠传统模式已难以 有效应对风险和争取长期稳健收益。 作为聚焦主动权益的基金公司,中欧基金早在2023年就首次提出"资管工业化"理念,希望从根本上改变基金的制造方式,通过统一的投资理念指导、专业化 分工和流程化协作, ...
最牛基金来了,业绩达280%!
中国基金报· 2025-09-24 09:00
2024年9月24日,随着一揽子稳市场政策组合拳落地,A股市场迎来历史性转折点。上证指数单日暴涨 4.15%,创业板指飙升5.54%,市场情绪全面回暖。一年后的今天,"9·24行情"仍旧持续释放动能:数据 显示,截至2025年9月23日,沪深300指数累计上涨40.68%,科创50指数涨幅达118.85%,而主动权益基 金群体更涌现出13只业绩超200%的牛基。 主动权益基金集体回暖 最牛业绩达280% 数据显示,自"9·24行情"以来,截至2025年9月23日,代表传统经济的上证50指数仅上涨30.16%,而聚 焦硬科技的科创100指数涨幅达114.38%。行业层面,以申万一级行业指数来看,通信行业以124.09%的 涨幅领跑全市场,电子(121.05%)、计算机(82.15%)紧随其后,形成鲜明的"科技三驾马车"格局。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食品饮料、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石油石化、煤炭等板块涨幅不足20%,市场资金 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上涨特征。 与此同时,在市场整体回暖的背景下,公募基金业绩普遍迎来丰收。数据统计,截至9月23日,全市场 13273只基金(只含主代码)中,近九成基金实现正收益,其中774只基金 ...
中欧基金科技团队分析:科技赛道全业态研究,精准布局赋能投资
招商证券· 2025-09-24 08:17
核心观点 - 多重产业变革共振带动科技板块上涨 近1年申万一级行业中计算机(+58%)、通信(+54%)、传媒(+53%)、电子(+43%)涨幅领先 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超55% [6] - 中欧基金科技团队采用"集团化作战"模式 拥有25名核心成员(13位基金经理+12位研究员) 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工业化"投研体系 强调广度、深度和时效性 [4][12][13][14] - 团队管理6只重仓科技板块的主动型基金 合计规模140.38亿元 其中中欧智能制造和中欧科创主题近2年收益均超65% 在242只同类基金中表现突出 [4][9][10][11] 科技板块投资机会 - 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引爆算力革命 推动GPU、AI专用芯片、光模块、服务器等硬件需求激增 [6] - 国产替代与供应链重构推动半导体设备、EDA工具、高端芯片等领域国产化率提升 [6] - 智能驾驶、物联网、AR/VR、工业自动化等技术商业化落地拓宽科技板块增长边界 [6] 中欧基金科技团队架构 - 组织发展历经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化作战"的战略升级 2013年开始关注工业机器人领域 2023年下半年增设AI和人形机器人研究员岗位 [12] - 权益投决会主席周蔚文统筹战略方向与风险管控 科技研究组组长杜厚良主导全产业链研究框架搭建 [4][13] - 研究员深度覆盖计算机、半导体、AI等细分领域 形成"战略-框架-执行"三级协作体系 [4][13] 产品矩阵与投资风格 - AI硬件与先进制造:邵洁管理的中欧智能制造(规模13.31亿元)和中欧科创主题(规模40.50亿元) 重点布局AI硬件、端侧芯片及推理产业链 [2][10][11] - 机器人与智能驾驶:钟鸣管理的中欧内需成长(规模4.19亿元) 深度布局智能汽车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2][76][77] - AI应用与数字经济:冯炉丹管理的中欧数字经济(规模15.27亿元) 动态配置AI Agent、大模型应用、国产AI生态等赛道 任职期间收益109.81% [2][48][49] - 互联网与平台经济:王颖管理的中欧互联网先锋 重点配置港股互联网公司并延伸至AI推理侧 [2][19] - 全产业链机会:刘伟伟、代云锋等人管理的基金在科技全产业链寻找景气度向上机会 杜厚良管理的中欧信息科技快速反应产业前沿动态 [2][19] 重点基金分析 中欧科创主题(邵洁管理) - 覆盖半导体、AI硬件、大模型、消费电子、机器人、智能驾驶全产业链 任职期间累计收益28.79% 同类排名前5% [20][21][22] - 保持高仓位运作 平均股票仓位84.80% TMT板块配置比例超40% 重仓电子行业 [31][34] - 风格偏中大盘、高估值、高成长 持股集中度54%-66% 换手率160%左右 [38][41][45] 中欧数字经济(冯炉丹管理) - 聚焦AI基础设施、AI应用、人形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汽车五大领域 任职期间收益109.81% 同类排名前1% [47][48][49] - 仓位调整积极 平均股票仓位80.75% 在TMT板块内部均衡配置通信、计算机和电子行业 [58][61][62] - 风格偏中盘、高估值、高成长 持股集中度52%-69% 换手率240%左右 [63][64][69] 中欧内需成长(钟鸣管理) - 聚焦智能驾驶与AI领域 任职期间累计收益35.28% 同类排名前11% [74][76][77] - 保持高仓位运作 平均股票仓位88.10% 重配中游制造板块(占比超50%) 港股配置比例超10% [86][89] - 风格偏大盘、高成长、高盈利 持股集中度50%-57% 换手率210%左右 [91][92][98] 中欧电子信息产业(刘金辉管理) - 聚焦TMT核心赛道 深度布局信创与AI产业链 任职期间累计收益38.70% 同类排名前12% [101][102][103] - 灵活调整仓位 平均股票仓位90.43% TMT板块配置比例超60% 在计算机和电子行业间动态切换 [110][113][114] - 风格偏大盘、高估值、高盈利、高成长 持股集中度41%-53% [115][116][118]
774只,翻倍!
中国基金报· 2025-09-24 02:15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自2024年9月24日开启牛市行情 主要股指显著上涨 北证50指数上涨158.01% 科创50指数上涨118.85% 创业板指上涨103.50% 全市场日均成交额从不足5000亿元跃升至2万亿元以上 [1] - 公募基金业绩全面回暖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上涨57.88% 13只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200% 774只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100% [1][2] - 通信 电子 综合等行业表现较强 区间涨幅均超过100% 计算机 机械设备 传媒 电力设备等行业表现较好 [2] 基金业绩 - 德邦鑫星价值混合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280.31% 位居榜首 另有12只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200% [2] - 774只净值增长率超100%的基金中 448只为主动型基金 326只为被动型基金 包括红土创新新兴产业 中航趋势领航 财通集成电路产业等产品 [2] - 权益基金赚钱效应强势回归 受益于市场强劲上涨和结构性行情 [2][4] 上涨驱动因素 - 市场上涨本质是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 推动因素包括股票市场改革持续推进 政策前置带来的预期改善 细分领域里程碑事件和场景爆发(如创新药 CPO 机器人) [3] - 核心推动因素包括政策面积极助力 科技产业快速突破 市场风险偏好显著回升 居民储蓄向股市迁移 [3] - 流动性宽松 全球AI产业持续进步 中国制造全球竞争力超预期 国内反内卷政策托底企业盈利 [3] 主动管理贡献 - 基金业绩回暖既得益于市场贝塔收益 也反映基金经理的阿尔法选股能力 结构性行情源于宏观环境改善和产业趋势明朗化 [4][5] - 主动基金经理通过行业和个股选择显著提升超额收益 尤其在国产AI 机器人等产业机会涌现阶段 [5] - 新发主动权益基金规模自6月持续回升 反映市场转向对真实产业趋势和基金管理能力的认可 [5] 市场生态改善 - A股市场生态显著改善 估值中枢提升 全A估值(PE-TTM)由15.63倍上行至22.16倍 流动性增强 日均成交额大幅提升至2万亿元以上 [6] - 投资者结构改善 6月起新入市个人投资者增多 社保基金 保险资金增配资金量较大 公募基金发行回暖 [6] - 中国产业链加速出海 反内卷政策优化行业竞争生态 企业盈利有望进一步修复 [6] 未来市场展望 - 系统性慢牛趋势有望持续 政策支持与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稳定宏观环境 存款利率下行推动居民资产向权益市场转移 长期资金入市注入流动性 [6][7] - 科技成长风格预计占优 中大盘成长仍是主线 顺周期补涨与港股价值修复形成有效补充 [7] - 市场整体不再处于低估值洼地 继续上涨需更强盈利增长驱动 国家战略支持领域(人工智能 半导体 高端装备制造)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10] 投资机会 - 机构看好AI产业链 创新药 电新等科技成长方向 创新药领域有BD交易常态化 核心产品商业化兑现等场景爆发点 [8][9] - 重点关注AI算力(受益于AI需求增长和国产替代) 电新行业(反内卷政策和技术突破推动新成长周期) 创新药企(商业化成熟 出海预期升温) 港股互联网(流动性改善和AI叙事重启) [9] - 科技成长与周期类行业或相对占优 电力设备 计算机 传媒和汽车等细分赛道具备高成长潜力 [9]
“翻倍基”批量涌现 科技创新成最大驱动力
证券时报· 2025-09-17 18:06
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芊 驱动力量来自科技创新 今年以来,随着市场逐步回暖,部分主题板块行情火热,权益基金涨势喜人。多只基金年内涨幅超过了100%,成 为名副其实的"翻倍基"。 整体来看,"翻倍基"大多集中在科创、医药等高景气赛道,不少基金经理在板块配置和重仓股选择上,捕捉到了 阶段性主线行情。从基金规模和资金流入情况来看,"翻倍基"在上半年也获得资金青睐,部分产品的管理规模实 现了数倍增长。 翻倍股造就"翻倍基" 据Wind数据,截至9月16日,年内已有75只基金(A、C类不合并)跻身"翻倍基"行列。其中,永赢科技智选、汇 添富香港优势精选等产品的表现尤为突出,年内收益率突破150%。 从具体产品看,永赢科技智选A年内收益率达到187.18%,成为今年最具代表性的"翻倍基"之一。该基金聚焦于科 技股,二季报显示,其代表性重仓股包括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这些标的年内涨幅巨大,其中新易盛 的涨幅超过300%。 从板块分布来看,"翻倍基"的业绩与行业主题高度绑定,基本都集中在科技创新领域。 另一只表现突出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C,以布局医药创新为主,年内收益率达177.07%,其前十大重仓股中,映 恩生物-B、 ...
严格限购VS开门迎客 基金精细化运营 持有人利益优先
中国证券报· 2025-09-04 22:00
绩优基金限购与恢复申购动态 - 近期市场热门主题快速上涨后部分绩优基金采取限购措施 体现管理人平衡规模扩张与业绩稳定性的精细化运营策略[1] -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A类份额今年以来回报率达177.80% 自9月5日起对个人投资者单日单账户申购设置1万元上限[2] - 国泰中证A500ETF联接基金自9月4日起限制单日单账户累计申购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2] - 8月以来中欧基金、易方达基金等多家公司旗下产品限购 中欧数字经济基金今年以来回报率达119.26%[3] 基金公司恢复大额申购举措 - 红塔红土基金自9月4日起恢复红塔红土盛丰混合单日单账户超过20万元的大额申购业务[4] - 金鹰基金于8月28日起恢复金鹰民族新兴灵活配置基金的正常申购及转换转入业务[4] - 宝盈基金9月3日发布多只基金恢复大额申购公告 景顺长城、南方基金等公司近期均放开限购[5] 基金运营策略与市场展望 - 绩优基金限购可避免规模无序增长对业绩的冲击 通过控制规模聚焦持仓深度管理和投研策略落地[6] - 中长期A股投资机会丰富 在基金容量和基金经理能力允许情况下放开限购可实现规模与业绩双赢[7] - 全球流动性趋于宽松背景下科技和消费行业有望相对占优 经济周期复苏推动居民存款向非银金融领域转移[7]
基金精细化运营 持有人利益优先
中国证券报· 2025-09-04 18:58
绩优基金限购情况 -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自9月5日起对个人投资者单日单账户申购金额限制为不超过1万元 机构投资者无金额限制 该基金A类份额今年以来回报率达177.80% [1] - 国泰基金自9月4日起对国泰中证A500ETF联接A/C类份额单日单账户累计申购金额限制为不超过1000万元 [2] - 8月以来中欧基金 易方达基金 南方基金 华夏基金 华富基金等多家公司旗下部分产品开启限购 中欧数字经济今年以来回报率达119.26% [2] 基金恢复大额申购情况 - 红塔红土基金自9月4日起恢复红塔红土盛丰混合单日单账户超过20万元的大额申购业务 此前于8月27日暂停 [2] - 金鹰基金自8月28日起恢复金鹰民族新兴灵活配置的正常申购业务 此前于8月21日暂停 [3] - 宝盈基金于9月3日发布多只基金恢复大额申购公告 景顺长城基金 南方基金 富国基金 嘉实基金 天弘基金等近期均恢复大额申购业务 [3] 基金限购策略分析 - 绩优基金限购是管理人为平衡规模扩张与业绩稳定性采取的核心举措 体现对持有人长期利益的优先考量 [3] - 限购可避免短期大量资金涌入导致持仓调整难度加大 优质标的配置空间受限及收益稀释 减少大额申赎对净值稳定性的干扰 [3] - 通过主动控制规模 管理人能更聚焦现有持仓深度管理和投研策略精准落地 从粗放追求规模转向精细化维护产品核心竞争力 [3] 市场前景与基金策略 - 中长期A股投资机会依然丰富 在基金容量和基金经理能力允许情况下 放开限购可能实现规模与业绩双赢 [4] - 考虑到美联储降息确定 全球流动性趋于宽松 市场风险偏好较高 居民存款向非银金融领域搬家趋势明显 [4] - 经济周期走向复苏 价格回暖信号显现 市场预期和政策催化主导行情 科技和消费行业有望相对占优 [4]
大涨177%!前8月“冠军基”再度加码限购
中国经济网· 2025-09-04 05:53
基金限购措施 - 永赢科技智选基金于9月4日宣布单日单账户限购金额从100万元降至1万元[1][2] - 该基金一周前(8月26日)首次实施限购,单日限购金额为100万元[1][2] - 限购措施旨在控制基金规模增长并引导投资者理性决策[1] 基金业绩表现 - 永赢科技智选今年以来业绩达177%,位列全部基金首位[2] - 该基金近一个月单位净值涨幅超46%[2] - 基金成立于2024年10月底,成功抓住2025年云计算市场机遇[2] 投资策略方向 - 下半年重点关注全球前沿模型发布和新兴应用发展[2] - 投资领域包括OpenAI/Anthropic、海外云和芯片厂商[2] - 国内关注光通信(CPO)、印制板(PCB)等细分领域[2] 行业限购趋势 - 8月份超百只基金实施限购措施[3] - 宏利基金中证500指数增强型限购100万元[4] - 华泰柏瑞中证2000指增产品限购金额低至10万元[4] 限购原因分析 - 控制基金规模以保持投资策略稳定性和有效性[1][4] - 避免新资金涌入导致规模扩张过快影响投资效率[4][5] - 保护持有人利益,防止高位买入后因市场波动亏损[4][5]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 基金强调先讲风险再谈收益的投资理念[3] - 建议投资者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3] - 倡导分散投资、定投和设置止盈止损目标[3]
大涨177%!冠军基金出手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04 01:39
基金限购措施 - 永赢科技智选基金于9月4日宣布单日单账户限购1万元 较一周前100万元限购大幅收紧[2][3] - 该基金限购目的包括引导投资者理性决策和控制规模增长以保持策略稳定性[2] - 限购措施自9月5日起正式实施 涵盖定期定额投资及转换转入业务[3] 基金业绩表现 - 永赢科技智选今年以来业绩达177% 位列全部基金首位[5] - 近一个月单位净值涨幅超46% 主要受益于云计算市场机遇[5] - 基金成立于2024年10月底 为次新基金产品[5] 投资策略方向 - 下半年重点关注全球前沿模型发布和新兴应用发展[5] - 投资范围覆盖OpenAI/Anthropic、海外云和芯片厂商[5] - 国内布局方向包括光通信(CPO)和印制板(PCB)等细分领域[5] 行业限购动态 - 8月超百只基金实施限购 宏利中证500指数增强型限购100万元[6][7] - 华泰柏瑞中证2000指增产品限购金额低至10万元[6] - 中欧基金旗下多只产品实施限购 金额从1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6] 限购原因分析 - 控制基金规模防止策略有效性降低 避免规模扩张摊薄收益[7] - 保护持有人利益 防止新资金高位买入后因市场波动亏损[7] - 市场回暖背景下大量新资金涌入导致规模快速扩张[7]
大涨177%!冠军基金出手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04 01:31
基金限购措施 -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于9月5日起将单日单账户申购金额上限从100万元加码至1万元[2][4][5] - 该基金限购原因包括引导投资者理性决策和控制基金规模以保持投资策略稳定性[2] - 基金管理人强调需先了解风险再谈收益 倡导分散投资和定投策略[6][7] 基金业绩表现 - 永赢科技智选今年以来业绩达177% 近一个月单位净值涨幅超46%[6] - 基金成立于2024年10月底 重点布局云计算产业投资机会[6] - 投资方向包括全球前沿模型发布 新兴应用发展以及光通信/印制板等产业链公司[6] 行业限购动态 - 8月超百只基金实施限购 包括宏利中证500指数增强型(限购100万元)和华泰柏瑞中证2000指增产品(限购10万元)[8] - 中欧基金旗下多只产品同步限购 中欧科创主题限购100万元 中欧医疗创新限购10万元[8] - 限购主要目的为控制规模扩张 避免投资策略失效和收益摊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