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表舅是养基大户
icon
搜索文档
谁是真正的长期资金?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4-08 13:31
市场反弹与分化 - A股和港股同步反弹 日本股市大涨6% 欧洲股市上涨3% 标普500期货反弹超2% [1] - 港股表现更强 超过80%的H股个股上涨 [1] - A股结构分化 下午14点25分仍有近400家公司跌停 中证2000指数一度跌近-3% 红利指数涨2% 两者相差5% [1] 资金流向与市场走势 - 宽基ETF大幅净流入566亿 沪深300ETF单日流入400亿 创近期新高 [2] - 融资余额净卖出480亿 创2015年后单日净流出新高 [2] - 维稳资金买入频次提高 从沪深300、上证50扩散至中证500和中证1000 中证1000ETF成交量创历史新高 [3] - 中证2000指数表现最差 未获资金支持 [4] 维稳资金的变化 - 汇金首次在盘中公开宣告加仓 并明确自身"国家队"和"平准基金"角色 [6] - 央行提供再贷款支持 为汇金资金来源背书 [6] - 政策层面早有先兆 证监会提及"丰富稳市政策工具"和"健全市场稳定机制" [8] 政策与资金协同 - 汇金发声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9] - 央行向汇金提供再贷款支持 [9] - 社保基金公告增持国内股票 后续将继续增持 [9] - 金融监管总局上调险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5% [9] - 国寿、新华、太保等险资公告加大长期资金入市力度 [9] - 第二批保险私募大基金1120亿加速落地 [9] - 地方国资推进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 [10] - 中国诚通、中国国新等"国家队"公告大手笔加仓 央企ETF领涨 博时央企结构调整ETF涨幅6.2% [10] 长期资金分析 - 国家队(汇金、中国诚通、中国国新)资金体量大、属性稳定、考核周期长、不怕浮亏、资金池运作、集体决策 [14] - 社保资金体量大但委托管理 投资经理谨慎 追求绝对收益 [16] - 保险资金分OCI账户(不怕浮亏)和交易账户(怕亏) 私募大基金属于前者 [16] - 理财资金当前模式难以上量 投资端谨慎 [16] - 公募资金可随时赎回 需控制回撤 [16] - 券商自营分交易账户(短线)和OCI账户(长线) [16] - 产业资金分化 优质公司更愿回购 [16] 市场趋势与方向 - 维稳资金明确流向核心宽基、央国企、高股息、基本面良好的蓝筹股 [17] - 长期低利率环境和人口周期将推动优质股权投资大时代 [20][21] ETF与债券市场 - ETF联接基金净值按底层股票实际价格核算 部分联接基金单日亏损超10% [25][26] - 债券市场调整 长债下行空间受银行息差掣肘 [28][29]
史诗级暴跌后,你需要知道的12个事实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4-07 12:31
市场表现与历史对比 - A股市场出现史诗级暴跌 近3000只个股跌停 占比接近60% 跌幅超过2020年初 仅次于2015年6月的80%以上个股跌停[1][3] - 恒生指数单日跌幅超13% 进入21世纪后仅次于2008年10月全球金融危机期间12%多的单日最大跌幅[3] - 全球主要股指在关税签署后普遍下跌10%以上 其中恒生指数跌幅达14.54% 标普500叠加期货跌幅约14% 纳指100跌11.50% 欧洲斯托克50跌13.11%[11] 国家队干预与政策响应 - 中央汇金首次在盘中宣布增持ETF 多家媒体14:30同步发布稳市消息 盘后官网公告将继续增持[14][15] - 沪深300等宽基ETF尾盘交易量爆增 华夏沪深300最后10分钟买盘异常突出 带动指数反弹2个点[15] - 政策定调明确"稳住股市" 各部门形成合力 但维稳资金仅托底不改变市场趋势 市场反转需靠自身力量[18] 资产类别表现分析 - A股所有板块年内收益转负 创业板50跌幅超18% 申万一级行业中表现最好的农林牧渔和有色也分别下跌0.03%和0.26%[39] - 可转债市场出现流动性踩踏 中证转债指数跌4%以上 高价转债跌幅达7.5% 固收+公募被迫砍仓[31] - REITs指数跌幅不足1% 保障房REITs逆势上涨 因险资主导的筹码结构相对干净[31][32][33] 跨境资产与衍生品 - QDII-ETF全线跌停 但存在1%左右折价保护不足 若美股继续下跌可能面临次日补跌[43][45][48] - 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超150亿元 主要集中于上午 险资OCI账户越跌越买以提升股息率[66][68] - 套利策略表现突出 权益期限套利通过期货大幅贴水获利 单日收益可达一季度水平[70] 大宗商品与债券 - 黄金价格剧烈波动 伦敦金现从2970美元低点反弹2.5%至3035美元 央行连续第五个月增持黄金[51][52][53] - 债券收益率大幅下行但未降准降息 政策可能待关税实际落地后推出以增强边际效果[58][62][64] - 商品期货沪铜跌停但日内反弹近10% 豆粕ETF成为全市场少数上涨品种之一[70] 风格与板块风险 - 高估值与小微盘板块跌幅居前 北证50跌18% 微盘股和中证2000均跌13% 机器人、AI等前期热点板块领跌[56] - 融资余额过去10个交易日中有9天净卖出 炒作资金持续撤离 流动性冲击阶段需警惕此类品种[54][55]
最全的周一开盘指南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4-06 13:27
全球金融市场调整 - 标普500在周四、周五两日累计下跌10.8%,为2020年3月疫情熔断以来最大两日跌幅,上一次类似跌幅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 [2] - 费城半导体指数两日跌幅达17.5%,纳指科技下跌13%,TAMAMA(美股七巨头)下跌12.5%,纳指100下跌11.5% [11] - 此次调整被描述为5-10年一遇的市场波动,与2020年3月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相当 [3] 贸易战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 贸易战升级导致资产价格双输局面,市场情绪两极分化 [4] - 当前市场环境类似于拳击手脱掉拳套直接对抗,双方均可能遭受更大伤害 [5] - 投资者需警惕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尤其是持有风险资产的投资者 [5] 美股QDII基金 - 国内QDII基金反映前一日美股收盘价,预计部分产品将出现跌停,特别是溢价超过5%的品种 [12] - 标普500ETF(159612)和纳指100相关ETF可能面临补跌风险 [14] - 长期来看,标普500跌至5100点附近,机会大于风险,建议逐步加仓 [15] 黄金市场 - 现货黄金两日下跌4%,从3160美元跌至3035美元,与美股流动性冲击相关 [18][20] - 黄金ETF预计大幅低开,修复时间取决于美股调整时长 [23] - 长期配置黄金需等待股市企稳信号 [24] A股和港股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两日下跌10.8%,中国龙ETF下跌9%,富时中国A50下跌4.5% [26] - 预计A股低开3%左右,成长风格跌幅可能大于大盘蓝筹 [28] - 建议避开高估值和小微盘板块,关注红利、国产替代、基建等防御性板块 [29] 国内债券市场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8bps,市场已提前定价降准降息预期 [30] - 债市短期仍有机会,但赔率逐渐变差,建议持有债基对冲股市风险 [32] - 可转债和小盘转债需谨慎,固收+产品建议选择大盘风格 [32][33] 商品期货 - 伦敦银现货两日下跌12.8%,美油下跌14%,LME铜下跌9.7% [35][36] - 高杠杆商品期货品种面临清零风险,需极度谨慎 [37] 美债市场 - 2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18bps,10年期下行11bps,避险情绪和降息预期推动 [40][42] - 建议配置短久期美债品种,长期需关注通胀和关税政策影响 [46][47]
越南崩了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4-03 08:00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 - 美国采用逆差/进口计算"不对称性"作为加征关税依据 越南2024年对美逆差达1100亿美元 逆差÷进口比例达90% [2] - 关税加征规则:原税率超20%国家加征近半关税(如越南46%) 低于20%国家加征10%基础关税 [4] - 主要经济体加征幅度:中国34% 欧盟20% 日本24% 印度26% 韩国25% 泰国36% [5] - 该政策直接冲击越南股市 单日暴跌近7% [11] 全球资产表现 - 美股期货在全球主要市场中表现最差 呈现"杀敌一百自损二百五"特征 [9] - A股家电/汽车/电子/电力设备板块跌幅超2% 红利指数逆势上涨领跑全球 [10] - REITs指数单日涨0.77% 年初以来累计涨幅达11% 12月以来涨幅超15% [17] - 红利低波ETF(512890)年内收益转正 规模突破150亿元 [19][20] 行业影响分析 - 越南"竹子外交"策略失效 中转贸易模式受关税政策直接打击 [14] - 红利板块年初下跌主因煤炭电力行业拖累 红利低波指数因煤炭占比低表现更优 [22] - 债券市场出现显著上涨行情 显示资金避险需求增强 [23][24] 市场趋势判断 - 新关税政策标志着贸易冲突进入新阶段 预计将持续较长时间 [14] - 资金明显偏好分红率有保障的稳健资产 REITs和红利类产品持续受追捧 [17][19] - 建议保持资产配置均衡 涵盖不同地区/股债/行业风格 [14]
有机构扯到蛋了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4-02 13:33
市场情绪与交易动态 - 市场避险情绪强烈 因美东时间4月2日对等关税细节即将公布 导致交易量跌破1万亿 为今年第二次跌破万亿 但上涨股票超半数 显示观望情绪浓厚 [1] - 融资余额近期持续流出 8个交易日中有7天流出 累计流出约50亿 类似情况曾在12月31日至1月13日期间出现 当时连续9个交易日有8天流出 [1] - 杠杆资金流入不足导致市场活跃度下降 预计关税细节公布后将引发新一轮贸易冲突而非缓和 [2] 渤海银行消费贷风险 - 渤海银行2024年末个人消费贷不良率高达12.37% 为国内首次个人类贷款不良率超10% 不良余额46亿超全年净利润43亿 [4] - 不良率同比增近200% 不良余额增40% 消费贷规模从2023年760亿压降至375亿 银行主动收缩业务 [5] - 风险源于上市前激进扩张 2017-2020年消费贷规模从不足100亿增至1000亿 三年翻10倍 主要依赖互联网平台助贷业务 底层客户资质差导致经济下行期不良骤升 [5] - 当前港股PB仅0.14倍 市值不足净资产两折 [7] 中航产融退市分析 - 中航产融因央企"退金令"要求退出非主业金融股权 2024年净利润转负 主因子公司中航信托地产投资比例过高 资产质量恶化 [11][12] - 中航信托天玑系列现金管理产品以高收益、高流动性著称 但风险下沉 违反"收益-流动性-风险"不可能三角原则 [13] 行业风险管理启示 - 招行年报强调风险管理决定发展上限 规模驱动模式难以为继 风险事件可能彻底摧毁业务单元("100-1=0"效应) [15][16] - 兴业银行转向降低负债成本 侧重低风险资产投放 放弃高举高打策略 [17] 一季度ETF资金流向 - 规模增长前十ETF中 机器人ETF(562500)份额增81.53亿规模翻两番至120亿 科创AIETF份额增1830.78%最显著 [20][21] - 券商ETF两只入围前十 反映交易量及两融新高预期 AI相关ETF占三席 自由现金流ETF(159201)上市20日规模近30亿 日均流入1亿 [21] 债券市场波动 - 债市午后暴涨 因资金面宽松(银行间回购利率降至1.6%)及股市跳水 10年国债跌破1.8% 30年国债跌破2% [22] - 4月供给压力较小 5-6月集中 央行逆回购动向为后续观察重点 [24]
小米暴跌的启示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4-01 13:29
全球风险资产反弹 - 全球风险资产小幅反弹,A股和港股均有所上涨 [1] - 可控核聚变概念暴涨5%以上 [1] - 创新药板块表现强劲,港股创新药涨6%,A股创新药涨4% [1] - 小米因交通事故导致股价跳水,最低跌至-6.3%,收盘跌-5.5%,拖累港股整体表现 [1] 小米股价下跌分析 - 小米股价自3月19日高点59.45块下跌至46.5块,区间跌幅22%,是恒生科技指数跌幅(11%)的2倍 [3] - 下跌原因包括:400多亿配股、港股整体回调、交通事故导致的单日大跌 [3] - 核心问题在于估值过高,市盈率接近60倍,市场认为短期价格难以支撑 [4] 小米SU7交通事故分析 - 事故发生在夜间,司机使用NOA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因道路施工未能及时识别障碍物 [5] - 从系统提醒到撞上隔离带仅2秒,车速从116km/h降至97km/h,最终以接近100km/h的速度撞击 [5] - 事故暴露的问题:夜间施工隔离带识别能力不足、减速不及时、驾驶员对智驾系统过度信任 [8] 智能驾驶行业问题 - 问题1:过度宣传,如使用“无人驾驶”、“解放双手”等词汇 [11] - 问题2:技术夸大,如“遥遥领先”等表述 [12] - 问题3:风险隐匿,未充分披露极端天气下的失效风险 [13] - 问题4:缺乏L3以上自动驾驶的权威认证流程 [14] - 问题5:缺乏公开的核心指标披露,如真实接管率、场景通过率 [15] - 问题6:缺乏车辆日志上传平台,事故责任认定困难 [16] - 问题7:法律法规不健全 [17] 智能驾驶改进建议 - 建议1:建立官方测试标准,特别是针对极端情况 [19] - 建议2:安装事故数据记录仪,实时上传云端 [19] - 建议3:严格规范宣传,明确标注“需要驾驶员全程监控” [19] - 建议4:限制司机脱手时间,超过5秒持续报警 [19] - 建议5:处罚危险驾驶行为,短视频平台应标注警告 [19] 券商行业分析 - 前十大券商营收同比增长8%,净利润增长18%,但券商板块今年下跌8% [23][24] - 自营投资收入同比增长30%,占总营收40%,但其他业务表现较弱 [25] - 投行业务收入下降30%,经纪业务佣金收入大降,资管业务受降费影响 [25][26] - 行业分化加剧,小券商生存压力大 [26] 债券市场动态 - 4月第一天央行净回笼3100亿,利率债整体上行 [27] - 银行净息差压力大,监管窗口指导消费贷利率不得低于3% [28] - 今年降息可能优先降低存款利率,而非OMO利率 [29] 投资建议 - 债券近期无操作,时机尚可 [31] - 量化和全球投资建议低位定投加仓,迎接市场冲击 [32]
5000亿增资,谁占谁的便宜?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3-31 13:36
市场避险情绪与全球股市表现 - 美股因汽车关税预期连续下跌三天 纳斯达克指数跌幅超过5% [1] - 现货黄金从3000美元位置以每天1%速度上涨 突破3100美元创历史新高 [1] - 亚太市场普遍大跌 日本跌超4% 韩国跌超3% 中国台湾跌超4% [1] - 恒生指数跌1%出头 Wind全A指数跌幅不足1% 表现相对顽强 [1] - 避险情绪预计持续至4月3日(北京时间) 对应美国4月2日关税生效日 [1] 国有大行定增注资影响分析 - 财政部向建行、中行、交行、邮储注资5000亿元 四家银行当日涨幅3.64%-0.19% [4] - 交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低且财政部持股比例从24%升至30%成为控股股东 [5] - 邮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足10% 引入财政部、中国移动、中国船舶等央企股东 [6] - 建行和中行资本充足率相对充足 定增可能因股权结构一致性而分批进行 [6] - 财政部发行30年期特别国债融资 预计利率2% 对比银行ROE约10%和股息率4%以上形成正收益 [6] - 保险等机构投资者更关注分红确定性而非单年度股息率 OCI账户侧重长期投资 [6] - 中小银行面临资本补充压力 如渤海银行市净率仅0.1倍 南向资金偏好分红稳定的大行 [6] 一季度板块表现与热点追踪 - A股黄金股相关ETF一季度收益率22%以上 超越科创AI(21%)和机器人(15%) [9] - 港股创新药与科技板块年内涨幅均约30% 恒瑞医药年报净利润增近50%提振板块情绪 [9] -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近期涨超10% 换手率持续超100% 为港股交易最活跃ETF之一 [11] - 创新药板块核心逻辑包括美元降息周期资金成本、AI医疗研发效率提升和政策支持 [11] 债券市场展望与投资策略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个基点 其他债券品种表现平稳 [13] - 央行连续两日净回笼后转为净投放 货币政策态度友好 [14][15] - 4月债券市场波动率预计低于3月 整体表现略优但不宜过度乐观 [16] - 债券类投资近期无显著利空 权益类投资建议利用市场冲击低位定投 [17] 市场操作建议与机会捕捉 - 权益市场下跌中关注A股3300点以下筹码的收集机会 [2] - 建议通过筛选实事求是的信息源应对AI时代信息过载问题 [5] - 可关注银华港股创新药ETF(159567)的高流动性和近期强势表现 [11]
银行个贷的不良爆了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3-28 13:29
银行股表现与年报分析 - 邮储银行24年扣非后净利润增速为-0.68%,历史首次负增长,拨备覆盖率大降60%跌破300% [1] - 邮储银行个人经营贷不良率从23年1.73%跳升至24年2.21%,增幅28%,不良金额增加100亿至338亿 [2] - 邮储银行个贷不良占比超75%,对公不良占比不足25%,反映个人信贷风险集中爆发 [2] 银行业个人信贷风险 - 招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从23年34.95%升至24年35.06%,次级类从74.09%升至79.04%,显示贷款质量下降 [5][6] - 工行个人经营贷不良率同比增48%至1.27%,农行增50%至1.39%,建行增67%至1.59% [8] - 中信银行零售业务税前利润腰斩,主因零售信贷风险成本增加 [10] - 个人信贷不良大增具有普遍性,与居民债务周期、地产周期相关 [14] 保险资金动向 - 新华与国寿500亿私募大基金年化收益率约6.5%,主要配置高股息A股和港股 [21][22] - 险资示范效应显著,后续千亿级资金可期 [23] - 30年国债尾盘异动或因保险机构调表需求,230023券交易激增 [25][26] 市场热点观察 - 全球风险资产普跌,日本韩国股市跌幅超过A股,黄金创历史新高 [18] - 新华保险披露500亿私募基金年末净资产527亿,收益率5.4% [20][21] - 表韭系列组合在债市和量化策略方面进行跟投,利用避险情绪布局 [31] 银行业核心问题总结 - 银行面临利差收缩和个人信贷不良压力加大的双重挑战 [13] - 对公不良增速下降可能因核销资源倾斜及地方隐性债务化解 [13] - 消费信贷政策应以纾困为主而非刺激,反映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需求 [14] - 低利率环境对债市有利但大幅降息不现实,需平衡银行息差压力 [14]
银行和保险大佬的讲话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3-27 13:30
银行业招聘与基本面 - 四大行25年春招合计1.6万人,同比减少近1.7万人,其中农行招聘4500人(同比少1万人)、工行4500人(同比少4300人)、中行4700人(同比少1000人)、建行2300人(同比少1400人),主要因业务收缩及网点效率调整[2] - 银行在24年规上工业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3.3%的背景下仍保持正增长,核心逻辑为拨备反哺利润及估值修复,地产和城投风险得到控制后系统性风险降低[3] 招商银行业绩说明会要点 - 银行面临"三低"挑战:低利率、低利差、低费用,利率下行被认定为趋势性现象,与人口结构老化导致的长期需求不足相关[5][6] - 24年净利润增长依赖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减少(拨备释放)及业务管理费压降(工资与营销费用缩减),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全年降超20%但四季度因股市回暖企稳[6] - 25年净息差继续承压,主因24年LPR下调及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滞后影响,消费贷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收益下行;零售贷款不良压力上升,逾期与关注类贷款增加与居民收入下降直接相关[6] - 债市判断为震荡下行,ROE目标维持在15%以上(24年首次跌破15%),现金分红比例35%(每股2元)并强调内生性资本增长重要性[6] 中国人寿业绩与投资策略 - 24年营收同比增超30%,净利润同比增超100%,但核心指标新业务价值更反映主业成效;总投资收益率从2.57%升至5.5%,净投资收益率从3.71%降至3.47%[7][9] - 鸿鹄二期200亿私募基金获批,24年权益加仓1000亿(股票投资占比从7.95%降至7.58%)、债券加仓超9000亿(占比从54%提至59%)[9] 港股消费与医药市场动态 - 港股创新药单日涨6%,恒生消费指数涨3%(成分股如泡泡玛特市值破2000亿港币,年内涨16倍),港股通消费指数仅涨0.3%,差异源于后者含互联网及汽车等泛消费板块[12][15][17] - 恒生消费ETF规模从10亿增至30亿(如513970从5亿增至14亿),因纯消费属性(无白酒高权重)及稀缺标的(泡泡玛特、老铺黄金、毛戈平等)吸引资金[17][20][21] 债券市场与配置建议 - 债市受降准降息预期影响呈V型反转,10年国债利率最终上行超1bps,短期需谨慎择时但季末配置价值仍被看好[23][25] - 量化温度计显示万得全A连续4日低于30日均线,美股下跌通道中建议积累筹码[27][28]
解读招行的2024年报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3-26 13:31
招行2024年报核心分析 市场反应与行业地位 - 招行A股和港股分别大跌5.4%和5.5%,拖累中证银行指数下跌0.86%,占指数跌幅的60% [1] - 银行板块单日交易量230亿元,招行占比达30%,显示市场对其年报高度关注 [2] - 招行在中证银行指数权重达16%,其表现对行业风向具有标杆意义 [1] 盈利能力与财务策略 - ROE跌破15%,创2004年以来新低,反映银行盈利能力降至20年最低点 [5] - 营收同比下降0.48%但净利润增长1.05%,通过拨备覆盖率从450%(2022)降至412%(2024)释放利润 [8][9] - 拨备覆盖率年降幅从12%(2023)扩大至26%(2024),利润调节空间持续收窄 [9][11] 收入结构变化 - 净利息收入占比从63.3%(2023)降至62.6%(2024),同比下降0.48% [17]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从27.34%(2023)骤降至21.36%(2024),同比下滑14.28% [17][18] - 其他净收入(含债券/基金收益)占比从11.9%跃升至16.04%,同比大增34% [17][18] 债券投资主导业绩 - 投资收益(债券/基金交易)同比增长34.74%,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暴增229.63%,合计贡献120亿元利润 [19][20] - 债券持仓增加3000亿(+11.24%),基金持仓或增1000亿至3500亿,债券类资产总增速达15% [24][29][30] - 10年国债收益率年内下行90bps,创历史最大年度降幅,但25年上行压力显现 [16][21] 经营挑战与风险 - 净利差收缩至1.8%警戒线,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成为核心矛盾 [37] - 个人零售信贷不良率攀升,资产质量边际恶化 [38] - 存款定期化趋势未改,负债成本压力持续 [39] 业务板块动态 - 保险代销量增价减,利润同比腰斩 [38] - 基金销售转向资产配置策略,弱化明星基金经理效应 [38] - 成本削减措施持续推进,但分红力度维持稳定 [40] 市场热点关联 - 债券市场波动受银行调表行为影响,3月银行抛售债券补充利润导致债市低迷 [22][23] - 利率债单日异动(10年国债下行3bps)与政策预期相关,反映银行利差保护诉求 [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