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表舅是养基大户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这算不算牛市?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6-04 13:35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主要指数全面上涨 泡泡玛特 老铺黄金 蜜雪冰城三只股票创历史新高 [1] - 三家公司年初至今涨幅分别为174% 312% 135% 被市场称为"港股三朵金花" [2][3] - 当前市场资金集中炒作新消费和创新药板块 医药板块融资买入额排名A股第一 [3][4] 港股流动性分析 - HIBOR隔夜利率跌至0.012% 创2006年以来新低 较内地银行间利率低100倍 [7][8] - 南下资金持续加仓港股 今年以来净买入超6500亿元 导致港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过剩 [11] - 低利率环境推动香港房贷利率降至2%以下 租金回报率与房贷利率价差扩大 支撑二手房价格 [12] 全球市场动态 - MSCI全球(除美国)指数创10年新高 显示全球风险资产持续反弹 [20] - 多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宽松货币政策组合 利好风险资产表现 [22] - 4月以来风险资产+黄金组合表现优异 投资赚钱概率较大 [23][24] 投资策略观察 - 保险机构面临负债成本与固定收益资产收益率倒挂 可能转向高股息板块配置 [17] - 港股技术面和资金面显示牛市特征 建议继续关注港股投资机会 [12][13] - 当前市场环境下 避免频繁追高热点 注重资产配置策略更易获得收益 [24]
银行董事长的一天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6-03 13:33
市场表现 - A股和港股表现强劲 超出市场预期 主要受南下资金推动 港股地产、银行、医药、整车板块领涨 南下净买入达75亿 [1] - A股行情集中在有色、银行和创新药板块 [2] - A股和港股银行指数双双刷新历史新高 港股银行股单日涨幅达6% [3][8] 银行股分析 - 银行经营基本面边际恶化 净息差收窄2bps 不良贷款率上升 信用卡不良资产转让回收率从1折降至0.8折 [4][6][7] - 银行内部普遍看空 前台业务人员和管理层对行业前景悲观 [5] - 银行股价与基本面背离 主要因市场进入"比烂"时代 招行ROE跌破15%但仍高于多数行业 [11] - 边际资金定价主导股价 国家队和险资成为主要买家 险资通过OCI账户大举配置高股息银行股 [12][13][14] 资金动向 - 保险资金持续流入银行股 某险资单日增持港股银行超1亿 [8] - 30年期国债收益率低于2% 监管鼓励险资配置高股息资产 形成历史性配置窗口 [14] - 银行股上涨趋势可能终结的条件包括:利润大幅下滑、股息率优势丧失、债券收益率上行、险资配置达上限 [15] 其他热点 - 黄金价格突破3400美元 黄金ETF规模从5亿增至45亿 黄金股ETF单日涨3.02% [20][21] - 国际铜价突破9600美元 [21] - 华为与江淮合作推出新车 江淮股价暴跌7% 小米宣布造车业务盈利 股价涨超3% [24][25] ETF动态 - 华夏黄金ETF管理费降至0.15% 规模显著增长 [21] - 创新药ETF表现突出 [20]
港股今天的三个利空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6-02 13:33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上午跌幅一度超过3%,下午逐步回升,最终跌幅不到1% [2] - 恒生指数成分股总成交额为1450亿港元,较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2700多亿港元显著下降 [2] - 茶饮等新消费板块表现亮眼 [2] 行业表现与利空因素 - 地产银行、医药和整车板块跌幅较大 [3] - 新世界发展宣布延期支付4笔永续债利息,此前已有永续债未赎回导致票面利率从6%跳升至10%,股价大跌超10% [4] - 5月内地百强房企销售数据和二手房成交增速较3-4月明显放缓 [4] - 四大行股价跌超3%,招行邮储跌近5% [4] - 康方生物抗癌药海外临床试验未完全达标,股价跌超10%,生物科技板块最低下探至-4.5% [5] - 比亚迪、蔚小理等整车板块上午跌幅达4-5% [11] 海外宏观影响 - 美国前总统发布三条利空消息:对中美协议表示后悔、要求汽车制造商在美国生产整车及零部件、将钢铝关税从25%提高至50% [7][8][9][10] - 日本丰田股价大跌近3%,年初以来累计下跌13% [10] - 韩国钢铁股因钢铝关税影响大幅下跌 [10] 稀土行业动态 - 中国稀土原材料产量占全球70%,精炼产能占全球90%以上 [18] - 美国Mountain Pass公司需将稀土运至中国加工 [18] - 中国进一步出台措施"严防战略矿产非法外流" [19] 保险行业动态 - 平安300亿大基金获批,保险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合计规模达2200亿 [22] - 国寿和新华已开始第三期基金运作,泰康120亿基金和平安300亿基金近期获批 [23][25][26] - 后续试点将新增多家中小保险公司 [26] 债券市场数据 - 5月央行合计释放流动性约1.2万亿,包括150亿逆回购、3750亿MLF、降准1万亿等 [28] - 6月将有4万亿以上银行存单到期,为历史单月最大到期量 [28] - 5月PMI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46.9%,出厂价格指数为44.7%,均环比下降0.1% [28] 汽车行业动态 - 中汽协、工信部等发声反对无序价格战 [29] - 比亚迪5月大降价后单月销量创年内新高 [30]
今年的陆家嘴论坛会聊些啥?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5-30 07:21
稳定币概念股波动 - 众安在线作为稳定币概念股昨日在香港市场暴涨30%,南向资金净买入7.5亿港元,占当日净买入总额的20%,仅次于美团 [1] - 今日股价一度暴跌15%,当前跌幅约10%,完全回吐昨日涨幅 [1] 2025陆家嘴论坛政策预期 - 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将在6月18-19日论坛期间发布若干重大金融政策,潘行和外管局一把手确认出席并演讲 [3] - 2024年论坛提出的政策方向已基本落地,上证指数从3030点上涨至3350点,涨幅超10% [3] 2024年金融政策落地情况 金管总局政策 - 保险销售体系改革成效显著,新业务价值大增,银行保险代理收入腰斩(如招行) [6][7][8] - 人身保险定价机制调整推动分红险保费5年来首次同比增长 [8] - 保险资金试点投资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合约已落地 [9] 央行政策 - 银行存款端整顿推动银行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理财公司评级办法强调质量重于规模 [11] - M1统计口径调整于2024年1月落地 [12] - 7天逆回购利率确立为唯一政策利率,国债买卖于2023年四季度启动 [12][13] - 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4月银行结售汇逆差接近零,单边预期消失 [14] 证监会政策 - 科创板改革推出8条措施,同步推出科创债等支持工具 [16][17] - 近50项配套规则涵盖退市、分红、减持等,减持规模连续两年下降,企业分红创新高 [17] - 并购重组新规本月颁布,强化主渠道作用 [18] 2025年政策关注方向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可能扩围,成为股市核心增量资金 [21] - 保险预定利率或于9月普降,需关注定价机制调整 [21] - 银行理财信息披露新规将重塑行业,保险资管协会或更名并纳入理财子公司监管 [21] - 上市银行回购政策、互换便利工具优化、科创企业IPO口径调整等议题受关注 [21] - 退市制度、中小投资者保护、市值管理指引后续措施可能强化 [21] 市场指标观察 - 铜油比与股市相关性数据持续跟踪,6月市场波动或带来布局机会 [24]
有人背刺了特朗普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5-29 13:33
今天A股和港股全线上涨,其实应该说是全球风险资产全体上涨,下图,我特意等到美股开盘之后截了一张,全球股市一 片红。 当然,估计绝大多数小伙伴,只是看到了这条快讯,了解了个大概,我试图一层一层的, 用大白话 ,帮大家把这件事本 身,及其背后完整的逻辑梳理一下,看看有没有帮助。 1、川宝本届政府有 三大政策目标 ,一是对外加税,二是对内减税,三是放松对企业的监管。 2、你把美国比作一个企业的话,这三大政策目标,就好像公司高管定了一个4年的战略规划(实际2年后董事会就要考核 了,也即美国的中期选举),要对外多拓展业务(增效),内部要降低各项成本(降本),同时,要取消对销售人员的打 卡要求,年底也不再考核合规,反正谁能卖出去,谁能给公司赚钱,谁就牛逼。 3、三大政策目标,也分优先级, 最优先的,就是对外加征关税 ,为什么呢?其一,如果不加税,没额外的收入,容易入 不敷出,就没法推动对内的减税;其二,对外加税,可以扬我(美)国威,万邦来谈,纷纷俯首称臣,可以产生舆论上的 杠杆效应,毕竟美国红脖子信这一套;其三,加征关税,阻力最小,不需要通过国会,而对内的减税法案,需要通过众议 院和参议院,一时半活儿也产生不了业绩。 4 ...
大股东减持加速了?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5-28 13:30
车企经销商暴雷事件 - 某车企山东经销商因资金链断裂暴雷 但车企声明否认其政策调整是主因 强调政策连续稳定[1][2] - 车企将暴雷归因于经销商盲目扩张加杠杆运营 涉及库存融资(抵押车辆贷款采购)和经营杠杆(延付账款/预收定金)[3][5][6] - 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正筛查企业"含X量"(对暴雷车企业务依赖度) 相关车企股价三连跌累计超10%[7][8] 汽车行业趋势 - 尾部新势力车企将加速淘汰 行业龙头集中趋势持续强化[8] A股市场减持动态 - 五一后首周112家上市公司披露减持计划创年内新高 机器人等热门板块减持密集(如某标的减持3%致股价单日跌8%)[14] - 2024年产业资本净减持650亿同比降76% 2025年至今净减持400亿 整体受《减持新规》限制[16] - 减持受限助长小微盘炒作 相关估值达历史峰值 游资偏好无机构持仓+热门概念+减持受限标的(如某轴承股)[17] - 政策或逐步放开减持限制以抑制小微盘过热 促进市场长期健康[18] 权益市场资金面 - 金融机构互换便利落地快于大股东回购增持再贷款 两项政策合并额度8000亿 财税政策或是主因[23][24][25] 债券市场表现 - 信用利差收窄至低位 中低等级信用债表现强势 与利率债调整形成分化[27][28] - 日本央行股债持仓盈亏平衡(国债浮亏28.6万亿日元/ETF浮盈32.9万亿日元) 显示资产配置重要性[29][30][31] 市场结构性风险 - A股存在结构性过热现象 需警惕无业绩概念炒作 长期看好龙头集中趋势下的结构性机会[19]
保险爆买了1000亿?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5-27 13:31
新能源车行业现状与挑战 - 汽车制造业1-4月营收同比增6.9%但利润同比跌5.1%,呈现增收不增利现象,反映行业降价竞争激烈[1] - 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11.2%,高技术制造业增9%,汽车行业成为工业利润增速的拖累项[1] - 经销商面临巨大压力,山东某车企经销商4月暴雷事件显示渠道端已进入生死存亡阶段[1] 新能源车行业发展趋势 - 行政干预难以遏制降价趋势,类比光伏行业历史,整车厂与光伏行业相似度较高,均受地方资金影响[2] - 车企未来两条路径:持续消耗战成为最终幸存者,或建立核心竞争力明确生态位(包括出海战略)[5] - 行业同质化严重叠加逆全球化背景,第二条路径短期内难度较大[6] 港股市场表现与资金动向 - 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120亿港元(上午30亿+下午90亿),为4月22日后第二次单日超百亿[8] - 恒生指数年内收益超过恒生科技指数,创新药板块单日涨超3%,泡泡玛特、蜜雪冰城创新高[9] - 互联网五巨头(腾讯/小米/阿里/京东/美团)合计权重45%,除阿里AI业务外业绩均超预期[9] - 美团获南下资金抄底超110亿港元,与京东竞争被视为寡头阶段性博弈[10] 银行股配置与险资行为 - 年初以来南下资金净买入港股银行股超1000亿港元,占南向总流入15%以上[12][14] - 买入集中于国有六大行+招行/中信(合计980亿),中国银行以225.5亿净买入居首[13][15] - 险资呈现持续定投模式:1-5月每月买入规模稳定在185-237亿港元区间[17][18] 其他市场热点 -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合并催生套利机会,相关ETF信创ETF(159537)持仓占比超13%[22][23] - 债市利空传闻:银行或通过卖出OCI账户债券兑现收益,公募基金下午集中抛售国开债[26][28]
魏建军在炮轰谁?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5-26 13:32
整车板块大跌原因 - 比亚迪和吉利在港股分别大跌8 6%和9 5% 上周五比亚迪刚创股价新高 赛力斯曾涨停 但周末后行情急转直下[1] - 直接诱因是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公开批评新能源汽车行业五大乱象 包括恶性价格战 虚假宣传等[3][4][5][6] - 比亚迪同期宣布618大促 22款车型最高降5 3万元 起售价下探至5 58万元 加剧市场对价格战恶化的担忧[11][14] 新能源汽车行业乱象 - 恶性价格战导致全行业损失超千亿 部分车企卖一辆亏一辆 并引发偷工减料 供应链账款拖欠 二手车保值率暴跌等问题[5] - 产能盲目扩张致利用率下降 部分车企负债率高企 存在"恒大式风险" 倒闭后消费者无法保养车辆[5] - 虚假宣传现象普遍 包括夸大续航里程和滥用智驾概念 存在"零公里二手车"套取补贴的暗降行为[6][10] 车企竞争格局 - 1-4月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140万辆(100%新能源) 吉利95万辆(50%新能源) 长城35万辆(25%新能源) 长城因新能源占比低 批评对友商伤害更大[7][8] - 价格战将加速行业出清 未来2-3年集中度提升 长期利好龙头车企 类似手机行业演变路径[17] - 油车和混动出口前景被低估 例如丰田油车在非洲需求旺盛 但因中国市场竞争激烈已基本放弃该市场[18][19] 海外市场动态 - 美团和小米将发布一季报 美团已跌5 5%反映市场担忧 若小米业绩向好或提振恒生科技板块[25] - 英伟达周三发布一季报 为美股七巨头最后一份季报 重点关注业绩指引[26] - 日本超长债周三发行 若认购不佳可能冲击全球市场 需密切关注[28] 债券市场趋势 - 存款利率下调后非银资金充裕 信用债行情持续走强 相关ETF资金流入凶猛[29] - 信用债ETF质押式回购即将实施 机构资金提前布局加剧行情[29]
今天为什么跳水?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5-23 13:25
市场跳水原因分析 - 沪深300ETF下午成交量放大,但国家队止盈猜测不成立,因资金属于政治任务和国家意志,存量部分大概率不会卖出 [1] - 部分机构集中卖出动作导致股市跳水可能性最大,南向资金14点左右转为卖出 [1][2] - 百亿私募仓位连续两周上涨,60%以上私募处于满仓水平,个别量化私募可能触发降仓信号 [4] G7关税新闻影响 - G7国家讨论对低价值中国产品征收关税的新闻在中文媒体出现后,港口板块下跌,多个股票跌停 [4] - 消息在市场的作用取决于主流媒体报道时间而非实际发生时间,量化机器抓取报道后市场反应 [4] 赛力斯涨停原因 - 赛力斯涨停因传闻其人型机器人Demo6月16日面世,预计2025年产2500-3000台,2026年上半年量产6000台 [5][6] - 消息5月20日传出,但直到今天上午才有主流媒体报道,量化机器抓取后资金涌入炒作 [6] - 市场炒作逻辑将赛力斯炒成A股成交量最大票,但量产目标被质疑不现实 [6] 当前市场特点 - 市场处于小微盘估值过高、缺乏核心主线阶段,概念炒作主导资金流向 [6] - 市场双向波动率加大,资金对风吹草动反应敏感 [6] 存款资金进入股市 - 存款利率下行后资金逐步流入股市是确定性事件,节奏取决于中小行存款纳入自律机制和固收理财业绩基准调整 [10][11] - 预计需要1-1.5年时间才能看到更明晰效果 [12] - 理财业绩基准新规要求明确测算依据,缩小理财与存款吸引力差距 [14] 债券市场动态 - 50年国债需求不佳导致长端和超长端利率债上行调整,但下午股市跳水将债券拉红 [17] - 日本最大寿险公司因长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债券组合账面浮亏达250亿美元 [18] 固收+产品表现 - 今年绝大多数固收+产品表现较好,理财子公司需培育含权和多资产产品体系以拉开差距 [16]
北证50今天为啥崩了?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5-22 13:33
小微盘调整原因分析 - 北证50单日大跌6.15%,2024年跌幅超6%的天数已达6天,显示其高波动特性[1] - 近期舆论对小微盘风险警示增多,部分基金经理限购小微盘基金,资金提前止盈[2] - 估值处于历史极值:北证50滚动市盈率76倍(历史最高)、中证2000市盈率136倍(近10年98%分位)、科创50市盈率140倍(开板以来99%分位)[2] - 北证50成分股锦波生物大跌15%(年内仍涨140%),其占指数权重10%,对情绪冲击显著[2] 小微盘炒作环境解析 - 资金利率低、IPO受限、公募增量资金匮乏、产业资本减持受限、重组新规利好壳价值、国家队托底降低尾部风险[5] - 市场缺乏主线行情,小微盘因无机构持仓成为炒作焦点[5] IPO政策变化对小微盘的影响 - 监管层明确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科创板将推第五套标准新案例,设立绿色通道[7] - 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或转向:当前小微盘处历史高位,政策可能加大IPO供给[9] - 红筹科技企业回归A股将提升市场科技含量,与港股"科企专线"形成竞争[10] - 年内已完成242家企业境外上市备案,其中83家为科技企业(信息技术/新能源/先进制造领域)[10] 险资动向与市场资金面 - 保险机构权益加仓规模达2200亿,其中私募大基金三批合计2220亿(首批500亿+第二批1120亿+第三批600亿)[15] - 险资重点配置A+H高股息蓝筹股,规模超全市场红利类ETF总规模(2023年底约1000亿)[15][16] - 央行超额续作MLF 3750亿(本月到期1250亿,续作5000亿),释放流动性信号[17] 其他市场观察 - 快手强制员工每日刷1小时短视频以改进产品,但出现代刷灰色产业链(代刷服务10元/小时)[21] - 华泰柏瑞红利类ETF总规模390亿(A股红利低波149亿+红利ETF225亿+港股通红利14亿),占全市场同类产品近半份额[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