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日报

搜索文档
这家公司连续9年财务造假!虚增收入近200亿!或被强退!
IPO日报· 2025-08-11 10:53
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通过虚假贸易业务虚增2015-2023年营业收入总计198.76亿元,其中2015年虚增6.94亿元(占比9.34%)、2016年24.52亿元(28.27%)、2017年24.20亿元(26.97%)、2018年32.59亿元(35.18%)、2019年56.34亿元(49.38%)、2020年24.83亿元(35.38%)、2021年18.05亿元(21.11%)、2022年7.35亿元(10.72%)、2023年3.94亿元(6.65%)[5][6] - 同期虚增利润总额7622.59万元,各年占比分别为0.42%、1.44%、0.99%、13.56%、64.88%、11.35%、22.11%、6.44%、0.50%,其中2019年虚增幅度最大达2190.52万元[5][6] - 虚假贸易模式包括:2015-2021年通过子公司参与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无实际货物流转),2018-2020年组织IT系统虚假贸易,2022-2023年开展服务器及笔记本虚假贸易[5] 欺诈发行与退市风险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募集资金12.50亿元的文件引用了2018-2020年虚假财务数据[6] - 已连续三年(2021-2023)扣非净利润为负值,且2023年审计报告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疑,导致股票被实施ST[8] - 2024年因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8] - 若证监会最终认定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股票将被终止上市[9] 行业监管动态 - 2025年以来已有24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3家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锦州港、普利制药、卓朗科技)[10] - 当前另有7家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存在类似风险,包括*ST苏吴、*ST紫天等3家已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元道通信等4家仍在调查中[11]
“IPO不会大规模扩容”这颗定心丸如何吃
IPO日报· 2025-08-11 09:21
核心观点 - 证监会明确表态将继续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做好逆周期调节,不会出现IPO大规模扩容的情况 [4] - 2025年IPO实际数据表明受理、上会及上市企业数量均处于底部区间,与市场担忧的"扩容"相反 [4][5] - 科创板"1+6"政策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但精准聚焦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领域,监管配套完善 [5] - 逆周期调节通过现场检查、行业限制等市场化手段实现,与注册制改革相辅相成 [6][7] IPO数据表现 - **辅导备案企业**:2025年截至8月7日新增243家(6-7月合计112家),低于2021年724家、2022年587家等历史水平 [4] - **上会及过会率**:2025年仅有43家企业进入发审会,过会率95.35%,上会数量同比下降超30% [5] - **上市数量及募资规模**:2025年初至今新增IPO上市62家,募资634亿元,同比下滑40%,远低于2021年524家的峰值 [5] 政策与监管动向 - **科创板政策调整**: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但限定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科技领域,强化资本精准支持 [5] - **逆周期调节措施**: - 维持25%的IPO现场检查比例,严控"带病申报" [6] - 对产能过剩领域实施"红灯暂停",限制落后产能企业融资 [6] - **市场化调节工具**:通过窗口指导、批文下发速度调节、再融资规则优化等实现动态平衡 [7] 市场影响与投资者关注点 - **市场承载力为核心**:IPO节奏需综合破发率、成交额等指标,避免"竭泽而渔",理想状态下融资额应与A股净利润增长量匹配 [7] - **结构性机会**:生物科技、半导体等领域的优质新股可能带来投资机会,但IPO放缓不等同于牛市信号 [8] - **投资者跟踪指标**:建议关注每月IPO受理、过会及批文数量变化,而非单纯总量 [8]
这家公司曾年入500亿!现要退市……
IPO日报· 2025-08-11 00:32
*ST天茂主动退市 - 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主动退市议案,拟以股东会决议方式撤回深交所上市交易,并申请转入全国股转系统退市板块[1] - 退市原因为业务结构调整面临重大不确定性,旨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2] - 设置异议股东保护机制,荆门市维拓宏程管理合伙企业将提供现金选择权(限售股除外),行权价1.60元/股较停牌价1.45元溢价10.34%[5][6] - 若股东会未通过退市议案,异议股东将无法获得现金选择权且不得主张补偿[7] 退市背景与财务表现 - 公司因未按期披露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股票自2025年5月6日起停牌,7月8日复牌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8] - 核心子公司国华人寿业绩持续恶化:2020年净利润11.1亿元,2022年降至4.84亿元,2023年亏损11.55亿元(同比降338.6%),2024年前三季度亏损扩大至7.05亿元[13] - 母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4年下滑:2020-2023年降幅分别为67.32%、18.88%、41.78%、337.82%,2023年亏损6.52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亏损3.33亿元[14] - 公司预计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亏损5亿至7.5亿元[15] 2025年A股退市整体情况 - 2025年已有24家上市公司退市,包括九家财务类退市、六家面值退市、三家市值退市、三家主动退市(含吸收合并)、三家重大违法退市[17] - 典型案例:中国重工拟被中国船舶吸收合并,可能申请主动终止上市[19] - 交易类退市和财务类退市为主要原因,重大违法退市数量占比靠前[20] 公司历史沿革 - 公司前身为百科药业,2002年新理益集团通过股权转让获得28.97%表决权成为控股股东,刘益谦为实控人[10] - 2016年通过定增收购国华人寿43.86%股权,持股比例升至51%并纳入合并报表,保险业务收入从数亿元跃升至数百亿元,2019年峰值超500亿元[11][12]
202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2.4万亿元,增长9%!五大银行名列前茅
IPO日报· 2025-08-09 04:30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政策导向 - 新"国九条"和现金分红新规推动资本市场进入"重回报"阶段,强调提高投资者回报[3] - 2025年现金分红榜单设置三大维度:分红总额、股利支付率、股息率,每个榜单评选100家公司[3] - 评选标准包含诚信合规底线(一票否决制)、分红连续性(3-5年周期评价)、多维度指标(兼顾绝对与相对值)[3] 2024年分红数据表现 - 沪深A股现金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同比增长9%,创历史新高[4] - 9家公司分红超500亿元(含5家银行股),33家超100亿元,61家超50亿元[4] - 连续分红公司数量显著增长:上市满三年公司中2447家近三年连续分红(同比+12%),上市满五年公司中1681家近五年连续分红(同比+6%)[4] 股息率与股利支付率特征 - 466家公司近三年平均股息率超3%,133家超5%,榜单公司平均股息率达6.73%[5] - 全市场平均股利支付率39%,1411家公司近五年平均支付率超40%(同比+24%),榜单公司平均支付率49%[6] 现金分红榜单头部企业 - **分红总额TOP10**: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石油、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贵州茅台、招商银行、中国神华、中国平安、中国石化[7] - **股利支付率代表企业**:东阿阿胶、焦点科技、佐力药业、岱美股份、网宿科技[8][10] - **高股息率企业**:中远海控、宇通客车、好想你、潞安环能、立霸股份[9][11]
首次重大资产重组,告吹!
IPO日报· 2025-08-09 04:30
腾景科技终止收购迅特通信 - 腾景科技决定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迅特通信控制权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2] - 终止原因是市场环境变化导致交易各方短期内难以就交易方案达成一致[3] - 这是腾景科技2021年上市以来首次重大资产重组尝试[4] 被收购方迅特通信概况 - 迅特通信成立于2008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 - 公司专注于光互联产品研发制造,主要产品为中高端光模块[4] - 产品应用于AI算力中心、云计算中心、5G和电信传输网络等领域[4] 腾景科技业务与收购意图 - 腾景科技主营精密光学元组件和光纤器件,产品用于光通信和光纤激光领域[5] - 拟收购迅特通信意在强化光通信领域产业链布局[5] - 两家公司业务具有协同性,均服务于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商[5] 腾景科技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3亿元、3.44亿元、3.40亿元、4.46亿元[6]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52亿元、0.58亿元、0.41亿元、0.7亿元[6] - 2024年业绩增长源于主业聚焦、产品结构优化和经营效率提升[6] - 公司抓住AI算力驱动的高速光通信元器件需求增长机遇[6] - 生物医疗和半导体设备领域的高端光学模组业务取得显著增长[7]
证监会:IPO不会大规模扩容
IPO日报· 2025-08-09 00:32
政策动态与IPO市场 - 证监会明确表态将继续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做好逆周期调节,不会出现大规模IPO扩容 [2] - 科创板"1+6"政策举措出台,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覆盖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 [2] - 创业板同步推出第三套上市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2] - 2025年1-8月新增辅导备案企业243家,其中6-7月达112家,显著高于前五个月月均20-30家的水平 [3] - 实际过会企业43家,过会率95.35%,新增IPO上市62家,募资总额634亿元,显示供给端温和增长 [3] 监管措施与结构调整 - 对产能过剩领域实施"红灯暂停",对硬科技、绿色低碳开通"绿色通道"并提高信披质量 [4] - 2025年维持25%的IPO在审企业现场检查比例,延续2024年监管力度以遏制"带病申报" [4] - 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推出"并购六条"配套措施,鼓励科技企业通过并购强链补链而非扎堆IPO [4] 国际比较与市场定位 - 全球主要交易所如纳斯达克允许未盈利AI企业直接上市,港交所推出"特专科技"章节,A股政策与之形成呼应 [5] - A股系列政策被视为对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的主动适应,提供了制度创新的"中国解法" [5] 行业数据与趋势 - 政策放宽后相关产业企业加速IPO辅导备案,6-7月备案量环比增长约267%-373% [3] - IPO实际落地节奏受控,募资规模634亿元显示监管层采取"滴灌"而非"漫灌"策略 [3][4]
202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2.4万亿元,增长9%!五大银行名列前茅
IPO日报· 2025-08-08 12:31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政策导向 - 新"国九条"和现金分红新规推动资本市场进入"重回报"阶段,强调提高投资者回报[3] - 2025年现金分红榜单设置三个维度:现金分红总额、股利支付率、股息率,每个榜单100家公司[3] - 榜单评价标准包括诚信合规底线(一票否决)、分红连续性(3-5年周期)和多维度指标(绝对与相对值结合)[3] 2024年分红数据表现 - 沪深A股现金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同比增长9%,创历史新高[4] - 9家公司分红超500亿元(含5家银行股),33家超100亿元,61家超50亿元[4] - 连续分红公司数量显著增长:2447家近三年连续分红(同比+12%),1681家近五年连续分红(同比+6%),其中210家连续五年增长[4] 股息率与股利支付率特征 - 466家公司近三年平均股息率超3%,133家超5%,榜单公司平均达6.73%[5] - 2024年平均股利支付率39%,1411家公司近五年平均支付率超40%(同比+24%),榜单公司平均49%[6] - 银行、能源、消费龙头主导高分红阵营,如工商银行、中国石油、贵州茅台等[7][10] 行业标杆企业案例 - 现金分红总额TOP10包含工商银行(601398)、建设银行(601939)、中国石油(601857)、农业银行(601288)、贵州茅台(600519)等[7] - 股利支付率榜单前列出现东阿阿胶(000423)、焦点科技(002315)、贵州茅台(600519)等[8][10] - 股息率榜单头部企业中远海控(601919)、宇通客车(600066)、中国神华(601088)等表现突出[10][11]
估值增4倍,这家龙头冲刺上市!
IPO日报· 2025-08-08 06:32
公司概况 - 海清智元是国内多光谱AI技术领域头部企业,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多光谱感知与AI算法自研技术,产品涵盖多光谱AI模块、终端及大模型服务[4][5] - 公司构建了三大核心产品体系:多光谱感算一体、轻量级端侧AI计算、多光谱AI大模型平台,客户包括国营电信运营商及上市AI公司[5] - 截至2025年7月28日,公司拥有95项发明专利及43项软件著作权,轻量化端侧AI计算技术适配多种边缘设备[6]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在多光谱AI行业市占率全国第一(3.5%),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行业第一(11.8%),嵌入式多光谱AI模块行业第三(6.6%)[5] - 中国多光谱AI市场规模2025年约200亿元,预计2029年达588亿元,复合增速31%,上游核心部件由欧美日企业垄断[6] - 可比上市公司包括虹软科技、格灵深瞳、凌云光、云从科技,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各有侧重[6][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25亿元、1.17亿元(同比-48%)、5.23亿元(同比+347%),三年复合增速52.5%[7] - 2022-2024年期内利润分别为-493万元、-1841万元、4041万元,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7] - 2025年Q1营收8242万元(同比+284%),期内利润1414万元(上年同期-86万元)[7] - 毛利率从2022年38.6%提升至2024年44.5%(+5.9个百分点)[9] 研发投入 - 近三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5.7%、26.3%、10.6%,显著高于科创板可比公司平均水平,2024年研发绝对金额创三年新高[9] - 研发重点包括大模型及AI芯片开发,IPO募集资金拟用于增强研发能力、扩大产能及全球市场渗透[9] 融资与估值 - 经历五轮融资共计2.6亿元,投后估值从2020年A轮3.5亿元增长至2025年D轮35.5亿元(4年增长4.4倍)[11][12] - 2024年市销率约6.7倍,低于科创板可比公司平均9.3倍,最新估值低于同行业绩更弱的格灵深瞳(市值58亿元)[12][13] 管理层 - 控股股东周波持股48.87%,拥有西安科技大学自动控制专业背景,曾任多家科技公司高管,2013年创办海清智元[11]
计提商誉减值后,天阳科技又要收购了
IPO日报· 2025-08-08 04:30
公司收购计划 - 天阳科技正在筹划以现金方式收购通联金服及相关公司的部分股权 [1] - 本次对外投资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或关联交易 [3] - 通联金服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2.4亿元,主要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系统运维和技术外包服务 [4] - 通联金服最大股东为上海通华金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9.78%),后者由通联支付100%控股 [5] - 天阳科技认为双方在行业赛道、客户定位、产品研发等方面高度匹配,计划在信用卡系统及消费金融系统服务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15亿元、17.76亿元、19.75亿元、19.36亿元、17.66亿元 [8] - 2020-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33亿元、1.02亿元、0.58亿元、1.14亿元、0.75亿元 [8] - 2021年、2022年净利润分别下滑23.42%、42.57%,2023年增长近100%,2024年又下降33.94% [9] - 2024年一季度营收4.87亿元(同比降0.19%),净利润2559.64万元(同比降71.88%) [10] - 2024年收入下降主因市场竞争激烈及大项目结算周期延长 [10] 商誉减值影响 - 2024年全资子公司卡洛其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859.71万元,导致净利润下滑 [11] - 卡洛其2017年被收购时形成商誉1.05亿元,2024年营收4733.87万元(同比增10.96%),但利润同比降超40% [13] 股价表现与市场背景 - 8月7日收盘价24.87元(当日涨2.56%) [4] - 5月下旬以来股价从14.6元最高涨至28.18元,涨幅近100%,受美国和中国香港稳定币监管法案推动 [14]
上市当年“业绩变脸”,现要跨界收购,增值率高达325%!
IPO日报· 2025-08-08 02:30
公司战略转型 - 绿通科技计划斥资5.3亿元跨界收购半导体设备企业江苏大摩半导体51%股权,以应对业绩下滑和战略转型需求[1] - 交易采取"股权受让+增资扩股"两步走策略,第一步以4.5亿元收购46.9167%股权,第二步以8000万元增资获取7.6923%股权[4] - 收购资金全部来源于公司IPO超募资金,截至2025年6月底账上仍有16.90亿元未使用[5] 业绩表现与市场困境 - 2024年公司净利润暴跌45.98%至1.42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2827万元,同比下降26.16%[9][10] - 美国市场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53.22%骤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14.63%,主要受市场竞争加剧及美国"双反"调查影响[12] - 全球场地电动车市场增速放缓至5%-8%,国内竞争更趋白热化[12] 收购标的分析 - 大摩半导体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晶圆量检测设备,产品覆盖6至12英寸晶圆产线,最高支持14nm制程工艺[14][15] - 2023年营收2.31亿元,净利润5857万元;2024年营收增至2.70亿元,净利润6511万元,净利率稳定在25%左右[15] - 评估增值率高达325.74%,净资产账面值2.26亿元,评估值9.64亿元[6] 交易条款与预期效益 - 交易设置业绩对赌机制,大摩半导体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000万元、8000万元和9000万元,三年累计不低于2.4亿元[6] - 大摩半导体预估毛利率35%-45%,远高于绿通科技2024年的26.41%,有望改善公司整体盈利结构[16] - 公司明确收购旨在拓展半导体领域,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15] 公司历史与跨界尝试 - 绿通科技成立于2004年,长期专注于高尔夫球车、观光车等场地电动车研发制造[8] - 2024年公司通过产业基金完成对快递物流应用材料企业江华九恒数码科技27.50%股权的战略投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