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O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又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被立案调查!可能涉及财务造假……
IPO日报· 2025-08-08 00:33
公司动态 - *ST东通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黄永军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1] - 公司表示生产经营一切正常,调查不会影响正常经营活动,黄永军将积极配合调查工作 [3] - *ST东通是国内大安全及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2014年在创业板上市 [3] 财务状况 - 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业绩亏损,累计亏损金额超过12亿元 [4] - 2024年4月公司因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4] - 若被认定存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实施强制退市 [4] 行业情况 - 今年以来A股市场超过60家上市公司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4] - 部分被立案上市公司实控人、控股股东、高管也被立案调查甚至被留置 [4] - 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是主要立案原因,涉及财务数据虚假记载、关联交易、资金占用等问题 [5][6]
上会在即!八成收入来自美的、格力!南特科技信息披露质量成谜
IPO日报· 2025-08-07 13:19
公司概况 - 南特科技是从事精密机械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应用于空调压缩机零部件、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5] - 公司控股股东蔡恒直接持有48.82%股份,担任董事长,对公司有重大控制权 [5][12]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34亿元、9.38亿元、10.31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396万元、8219万元、9469万元,呈增长趋势 [5] 募投项目 - 拟募集资金2.86亿元,投向安徽中特高端精密配件生产基地二期项目(投资额3亿元,募资2.47亿元)和珠海南特机加扩产及研发能力提升项目(投资额8051万元,募资3869万元) [3] - 安徽项目已取得环评批复,广东项目无需环评 [3] 财务表现 - 毛利率低于行业均值:2022-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9.51%、22.28%、22.65%,同期行业均值为21.94%、23.21%、21.62% [5][6] - 研发投入显著低于同行:2022-2024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35%、2.28%、2.32%,同期行业均值为3.69%、3.76%、3.69% [11][12] - 截至招股书披露日共取得15项发明专利 [11]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持续超85%,2022-2024年分别为89.20%、86.35%、87.78% [7] - 对美的集团销售占比从52.17%降至45.46%,格力电器占比从27.44%升至35.25%,两大客户合计贡献约80%收入 [8] - 格力电器同时为第一大供应商,2022-2024年采购占比分别为26.15%、24.06%、24.67% [9] 信息披露问题 - 董事王为光履历存在时间矛盾:宣称1992-1996年在山东省汽车工业集团任职,但该公司2004年才成立 [13][14] - 宣称2001-2018年在青岛思达瑞机械任董事,但该公司2011年才成立 [13][15]
汉桑科技首日爆涨186%,一季度业绩下滑!
IPO日报· 2025-08-07 00:33
公司上市表现 - 汉桑科技于8月6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1491,开盘价91.50元/股,开盘涨幅216.5%,总市值118.63亿元 [1] - 公司公开发行股票3225万股,发行后总股本12900万股,发行价28.91元/股,首日收盘价82.89元/股,总市值106.93亿元,首日涨幅186.72%,换手率81.70% [1] - 中签一手汉桑科技股票,上市首日收盘浮盈2.7万元 [1] 股权结构 - 董事长王斌为控股股东,持股28.44%,第二大股东Hansong Technology Limited持股23.94% [2] 公司概况 - 汉桑科技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9675万元,专注于音频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及制造,掌握高性能音频信号处理、音频传输和音频系统智能化等核心技术 [5] - 主要产品包括高性能音频产品、创新音频和AIoT智能产品,提供从设计开发到生产交付的一体化服务 [5] - 截至2025年3月28日,公司拥有112项专利,是南京市培育的独角兽企业 [6] 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19亿元、13.86亿元、10.31亿元、14.5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5亿元、1.88亿元、1.36亿元、2.54亿元,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超40% [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51亿元(同比下降13.39%),净利润3769.06万元(同比下降15.1%),业绩下滑主因产品换代周期、客户依赖及外部关税等因素 [7] - 2021-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7.96%、28.49%、29.87%、32.50%、31.47%,呈持续增长趋势,主要系创新音频和AIoT产品毛利率增加 [8] 行业对比 - 同行天键股份2024年营收22.27亿元、净利润2.13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4.36亿元、净利润347.95万元;国光电器2024年营收79.01亿元、净利润2.54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17.35亿元、净利润3277.5万元 [7] - 汉桑科技规模较小但2024年净利润与国光电器持平,高端音频ODM业务带来高毛利率优势 [7] - 汉桑科技滚动市盈率43.3倍、动态市盈率71.04倍、市净率5.43倍,高于天键股份(37.13倍、466.55倍、3.23倍)和国光电器(35.47倍、70.04倍、2.03倍) [10] 市场与战略 - 公司产品主要面向海外市场,2021-2024年境外收入占比分别为95.02%、98.01%、98.01%、97.70% [10] - 募投项目包括年产高端音频产品150万台套、智慧音频物联网产品智能制造、新技术研发等,募集资金净额8.65亿元 [11] - 全球定制安装音响市场规模2022年122亿美元,预计2027年186亿美元(CAGR 8.80%);智能家居市场规模2022年1176亿美元,预计2027年2229亿美元(CAGR 13.64%) [11] - 公司提出"1+2+3+4"发展战略:以音频为主线,技术和产品创新为驱动力;发展海外和国内两大市场;拓展音频物联网模组、ODM音频整机、智慧音视频系统三大业务;深耕家用、商用、个人用、车载音频四大赛道 [12] 研发与技术 - 公司在南京、印度、丹麦设立研发中心,研发团队267人,构建高性能音频信号处理、音频传输和音频系统智能化三大核心技术体系 [12]
上市来净利三连降!这家公司发起7.3亿元定增
IPO日报· 2025-08-06 00:32
公司融资计划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7 3亿元 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精密动力齿轮智能制造项目 新一代精密传动制造项目 精密传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 - 实际控制人王友利和黄伟红及控股股东丰立传动拟以合计不低于7000万元不超过1 4亿元现金认购本次发行的股票 [4] - 募集资金具体分配为新能源汽车精密动力齿轮智能制造项目2 7亿元 新一代精密传动制造项目2 2亿元 精密传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4000万元 补充流动资金2亿元 [7] 股权结构 - 王友利与黄伟红夫妇分别直接持有公司0 63% 0 75%的股份 并通过丰立传动间接控制公司36 97%的股份 [4] - 王友利能够控制丰众投资和丰裕投资所持公司3 47%和0 76%的股份 夫妇二人直接或间接控制公司42 58%的股份 [4]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 29亿元 4 29亿元 5 05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89 90万元 2409 07万元 1679 53万元 分别同比减少26 14% 46 34% 30 28% [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2 42亿元 同比增长0 25% 净利润322 44万元 同比下降68 79% [7] - 2022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9 68% 17 10% 14 90%及13 85% 呈持续下降趋势 [7] 业务与行业 - 公司主要从事小模数齿轮 精密减速器及相关零部件等产品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5] - 公司产品具有定制化特征且外销比例较高 产品结构 原材料采购价格 汇率波动等均会对毛利率产生影响 [7] 业绩下滑原因 - 公司经营规模持续扩大 但受拓展新业务带来的阶段性成本费用上升及毛利率下滑 募投项目新增资产转固等综合因素影响 盈利水平存在波动 [7]
刀郎缘何成“流动的GDP”
IPO日报· 2025-08-05 08:47
刀郎演唱会经济效应 - 刀郎宜昌演唱会带动游客量激增65%,直接消费达3.2亿元,综合带动消费4.6亿元,跨区域观众消费占比超80% [3] - 2024年线上演唱会观看人数超5200万人次,点赞数破6亿次,专辑《山歌寥哉》中《罗刹海市》点击量超400亿次创华语单曲纪录 [3] - 巡演门票秒光,形成"万人迁徙式消费",跨省观众平均占比76%,海口站岛外观众人均停留3.2天衍生消费5200元/人 [5] 文旅产业联动模式 - 各地文旅部门推出"演唱会+"模式,结合酒店优惠、景区免门票等措施激活多元消费场景 [3][4] - 巡演城市(大连、临沂、海口等)文旅局长策划旅游产品对接,将文化事件转化为文旅消费风口 [4] - 演唱会结合地方特色曲目(如南宁《山歌好比春江水》),强化地域文化认同并提升社会效益 [5] 刀郎文化IP独特性 - 音乐融合传统戏曲、西北民歌元素(花儿、秦腔等),在乐坛同质化背景下凸显草根情怀与民族自信 [4] - 作品《罗刹海市》因文学性歌词(取材《聊斋志异》)引发全民二创热潮,形成社会共情效应 [4] - 覆盖60后至90后多年龄层听众,演唱会兼具艺术价值与集体怀旧属性,个人形象低调专注契合大众对纯粹艺术的期待 [5] 社会经济转型背景 - "明星IP+地方文旅"协同模式符合文化消费升级趋势,成为城市流量转化与服务业态升级的典型案例 [6] - 现象级效应反映民众对本土文化认同感提升,与当前社会经济转型阶段的需求高度契合 [4][6]
这家公司理财占净利“半壁江山”!现要重大资产重组!
IPO日报· 2025-08-05 00:32
芯导科技重大资产重组 - 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及支付现金收购吉瞬科技100%股权和瞬雷科技17.15%股权,交易价格暂定4.026亿元 [1] - 配套募集资金不超过5000万元用于支付现金对价及中介费用 [2]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直接/间接持有两家标的公司100%股权 [3] 标的公司背景 - 吉瞬科技为瞬雷科技控股股东(持股82.85%),无实际经营,盛锋系实际控制人 [7] - 瞬雷科技主营车规级/工业级功率半导体产品,覆盖TVS、MOSFET等,已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等领域 [8] - 2023-2025H1标的公司营收分别为1.95亿元、2.17亿元、1.04亿元,净利润2526万元、3879万元、1861万元 [10] 交易细节与业绩承诺 - 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涉及关联交易或重组上市 [9] - 转让方承诺标的2025-2027年净利润不低于3500万元、3650万元、4000万元 [11] - 公司上市后首次重大资产重组,8月4日股价上涨11.47%至69元 [4][10] 战略协同与业绩背景 - 标的与公司同属功率半导体行业,业务协同性强,可助公司拓展汽车电子等新领域 [13] - 公司2022-2024年营收3.36亿元、3.2亿元、3.53亿元,净利润1.19亿元、0.96亿元、1.11亿元,近年净利润约50%依赖投资收益 [15][16]
毛利率暴跌至个位数!这家公司筹划控制权变更
IPO日报· 2025-08-04 12:07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陈坤江正在筹划股份协议转让事项,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1] - 公司股票自8月4日起停牌,预计不超过2个交易日 [2] - 停牌前股价为6 86元/股,总市值29 56亿元 [3] 股东结构变动 - 一季度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五位新进、五位退出、两位增持 [7] - 新进股东包括刘金霞(300万股)、代学荣(229万股)、叶秋雨(208 5万股)等自然人 [7] - 邱佳芬大幅增持150 61%,持股量增至581 4万股,成为第三大流通股东 [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610万元,同比增长207 34%,归母净利润194万元,扭亏为盈 [8] - 2019-2024年持续六年亏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 58亿元、-0 49亿元、-1 05亿元、-0 77亿元、-0 67亿元及-0 58亿元 [10] - 资产负债率快速上升至2024年底的近90% [1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2019年0 31亿元下滑至2024年-0 44亿元 [12] 主营业务与毛利率 - 主营业务为音视频技术全链条服务,2024年广电系统集成及服务营收占比96 7%(1 44亿元),但毛利率仅3 55% [14][16] - 2024年产品毛利率暴跌83%,从28 83%降至4 81%,为2016年以来首次跌破20% [14] - 行业竞争导致价格战,公司承接低毛利项目拉动营收增长18 42%,但严重拖累盈利 [16] 新兴业务拓展 - 公司向游戏及云服务、VR/MR、虚拟数字人等多元化数字应用转型 [17] - MR沉浸式体验店因开业延迟及推广不足,2024年收入仅70 86万元,同比下滑74 39% [19]
两年亏损3.07亿!麦济生物估值增近45倍
IPO日报· 2025-08-04 02:02
公司概况 - 湖南麦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拟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1] - 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及其他炎症与免疫性疾病领域 [5] - 公司目前尚无产品上市,核心产品为MG-K10,是一款具有"同类最佳"潜力的自主研发长效抗IL-4Rα抗体 [5] 核心产品与管线 - MG-K10的首发适应症是特应性皮炎(AD),全球受累人群不少于2.3亿,中国患者总数约3609万,其中中重度患者约962.5万 [5] - 除MG-K10外,公司两条自研管线已进入临床阶段:MG-014针对TSLP,瞄准哮喘与COPD;MG-013为抗MASP-2单抗,靶向凝集素补体通路 [6] - 公司另有MG-012、MG-015、MG-018、MG-208及MG-242几款临床前候选产品正在推进 [7] 财务表现 - 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前三个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72.2万、2.4万和0元,净亏损分别为2.53亿、1.78亿和2730千万 [7] - 2023年收入主要来自一次性技术服务,2024年几乎"零收入",两年研发费用高达1.66亿元、1.5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合计约3.07亿元 [7] - 2025年一季度未录得任何收入,单季研发开支2430万元,继续亏损 [8] 融资与估值 - 2017年初天使轮估值5800万元,2025年5月Pre-IPO轮投后估值达26.4亿元,8年间增长近45倍 [9][10] - 控股股东张成海直接持股29.24%,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持股13.41%,合计持股约42.65% [10] -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康哲药业(8.13%)、湖南国创(6.59%)、天瑞丰年(6.36%)、上海张江(6.13%)等 [10] 上市计划与资金用途 - 公司依据港交所第18A章规则申请上市,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上市 [8] - 募集资金将用于核心产品MG-K10、MG-014、MG-013的临床试验,以及其他临床前及发现阶段资产的研发 [11]
三年亏近八亿!这家独角兽却估值百亿!两家上市公司是股东!
IPO日报· 2025-08-03 02:06
公司概况 - 视涯科技进入科创板IPO问询阶段,距离上市更近一步 [1] - 公司为合肥新增独角兽企业,估值不低于100亿元,但尚未实现盈利,三年累计亏损近8亿元 [2] - 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9亿元,专注于新一代半导体OLED微型显示器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具备"显示芯片+微显示屏+光学系统"全栈自研能力 [5] 核心技术与产品 - 核心产品为硅基OLED微型显示屏,并提供战略产品开发、光学系统和XR整体解决方案等增值服务 [5] - 研发了硅基OLED强微腔技术、硅基OLED串扰截断技术、硅基高光效叠层OLED全彩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 [5] - 2024年全球XR设备硅基OLED产品出货量中,索尼排名第一(50.8%),视涯科技排名第二(35.2%),境内第一 [5] 募资计划与用途 - 拟募资20.15亿元,其中16.09亿元用于超高分辨率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件生产线扩建项目,4.06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5] 股权结构与实际控制人 - 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顾铁,通过上海箕山及其控制主体合计控制公司29.36%股份,特别表决权设置使其控制表决权比例为61.79% [6] - 顾铁为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工程博士,曾主导奕瑞科技科创板上市,目前担任奕瑞科技董事长、总经理 [6] - 未来将向关联方奕瑞科技采购生产所需微显示晶圆背板,并签署协议保障产能 [6] 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 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75.59%、76.62%、73.61%,客户集中度较高 [7] - 精测电子和歌尔股份为第二、第三大股东,同时也是供应商,存在关联采购 [8]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亿元、2.15亿元、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1.5% [10] - 核心产品硅基OLED微型显示屏收入占比从2022年61.71%提升至2024年79.7% [10] -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7亿元、-3.04亿元、-2.47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近8亿元 [10] - 战略产品开发收入占比不超过10%,光学系统和XR整体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31.36%降至12.98% [10] - 核心产品毛利率从2022年19.14%上升至2024年21.52% [11] - 2024年末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账面价值分别为10.39亿元和5.12亿元,折旧成本较高 [11] - 2022-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23亿元、-2.87亿元、-0.76亿元 [11] -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分别为8.76%、10.15%、6.82%,偿债压力较小 [12] 行业地位与估值 - 2023年《合肥市独角兽企业榜单》中估值111亿元,位列合肥第7家独角兽 [8] - 2024年《2024全球独角兽榜》中以15亿美元估值入选,为合肥三家新增独角兽之一 [8]
国科天成8.8亿可转债获受理,加速布局四核心项目
IPO日报· 2025-08-02 02:03
行业技术发展 - 红外光电技术(包括红外成像、激光雷达、智能感知等)在防务、工业、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加速渗透[2] -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作为主力产品具有成本低、体积小、功耗低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民用安防、工业检测、车载夜视等领域[10] 公司融资动态 - 国科天成在上市不足一年之际提出可转债发行申请,总额不超过8.8亿元,债券期限六年[3][4] - 本次募集资金拟投向五个项目,包括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建设、超精密长波红外镜头产线建设、近红外APD光电探测器产线建设、中波红外半导体激光器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9]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分别为5.30亿元、7.02亿元、9.61亿元[6]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7亿元、1.27亿元、1.73亿元,呈现快速发展态势[6] 募投项目细节 -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建设项目投入2.2亿元,占比25.07%,旨在提升规模化生产能力[10] - 超精密长波红外镜头项目投入1.59亿元,占比18.08%,瞄准红外成像系统核心组件市场[10] - 近红外APD光电探测器和中波红外半导体激光器合计投入2.68亿元,布局激光雷达、通信、医疗、科研等领域[10] - 补充流动资金占比26.34%(2.32亿元),用于缓解快速发展带来的资金压力[10] 公司业务定位 - 专注于红外光电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产品覆盖防务、工业检测、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