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6氪
icon
搜索文档
金光华集团旧改路开低速
36氪· 2025-09-30 01:27
在上面的分类之下,那些中小型房企其实也可以自成"隐形地主"派别,其中的代表便是金光华集团。 两个多月前,由于前万科深圳副总冯卷的加盟,金光华集团久违地曝光在公众面前,也引起了人们对其 业务发展的关注。 走上旧改道路 自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以来,土地市场的交易量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更新 成为房地产市场增量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金光华集团至今成立三十年,当前业务涵盖住宅开发、城市更新、商业投资及运营、产业园区开发及运 营、物业管理五大板块。 深圳今年旧改市场的动态不少,各区均有不少项目进展得到更新,包括光明区光明街道富力片区城市更 新单元、龙华区观湖街道松元厦向西片区城市更新单元、盐田区海山街道沙头角林场桐华大厦片区城市 更新单元、宝安区西乡街道西乡牛湾旧村城市更新单元等。 不过,蛋糕大,玩家也不少。深圳这片热土上,参与旧改的可以笼统地分成三派:以华润、招商等为代 表的央企军团;以佳兆业、鸿荣源等为代表的民企旧改专家;以碧桂园、福天兴业为代表的外地"深 漂"。 和其他许多房地产大佬一样,金光华集团的创始人李亚鹤也是"潮汕帮"成员。1964年出生的李亚鹤,在 17岁那年为了分担家里的经济压力,选 ...
从造车迈向“造人”,特斯拉下一个十年大计出炉
36氪· 2025-09-30 01:21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公布宏图第四篇,核心战略从汽车制造转向人工智能驱动,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富足",将人工智能作为底层技术,人形机器人和Robotaxi作为物理实体执行任务,现有汽车和储能业务整合为AI应用场景[23][28] - 公司推出史无前例的CEO薪酬激励计划,为期10年,全部实现后收益可达1万亿美元,旨在激励领导层将公司市值推向新高度,计划设置12个市值目标(从2万亿美元起每阶增加5000万美元)、4个营运目标和6个盈利目标[12][14][16] - 公司明确不再将造车作为主要侧重点,平价紧凑型车Model 2/Q和纯电商用厢式车项目已取消,未来车型集合仅限于S3XY系列、Cybertruck和Cybercab[6][8][22] 汽车业务现状 - Cybertruck交付量截至6月末仅4.6万辆,售价从原4万美元几乎翻倍,产能受制于4680电池干法电极工艺良品率低等瓶颈[1][3] - 纯电卡车Semi Truck因电芯问题延宕,错过市场窗口,沦为形象工程[5] - 2025年上半年全球交付量达72万辆,累计交付量已超800万辆,但全球多个市场销量出现下滑,业务进入平台期[36] 人工智能与新技术布局 - 公司人工智能业务立足两个半基本点:Cybercab(Robotaxi)、人形通用机器人Optimus,以及现有汽车平台的FSD服务算半个[23] - AI算力资源快速增长,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等效约6.75万张英伟达H100算力卡,一年前仅约1万张,需求主要来自FSD、Cybercab和Optimus项目训练[32][33] - Dojo超算项目已流产,团队解散,负责人离职,公司转向整合资源发展后续芯片[30] 营运与盈利目标 - 薪酬激励计划中营运目标包括交付2000万辆汽车、FSD活跃订阅用户达1000万、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100万辆Robotaxi投入商业运营[16][18] - 盈利目标设置6个EBITDA节点,从500亿美元开始,依次为800亿、1300亿、2100亿、3000亿和4000亿美元[16] - 2000万辆汽车交付目标折算每年不到120万辆,基于现有累计超800万辆的基础,被视为较低门槛,凸显业务重心转向AI[36] 中国市场与产能策略 - 公司未来不再大规模扩张全球整车产能,但汽车业务仍为核心现金流来源,中国市场重要性增强,上海临港超级工厂成为业务核心[37][39] - 中国团队主导Model Y L和廉价版Model Y等新车型设计与研发,Model Y L定位国内六座车市场,但未举办发布会[33][36][39] - 公司将更多产能和研发能力置于中国,以把握自身命运[40]
小米17系列手机销量如何,一线调查来了
36氪· 2025-09-30 01:21
产品市场表现分化 - 小米17系列开售5分钟即刷新2025年国产手机全价位新机系列的首销全天销量和销额纪录[1] - 小米17 Pro Max单款机型打破今年国产手机全价位段首销全天销量和销售额纪录,在系列中销量占比超过50%[2] - 线下门店体验人流密集,样机因高强度使用而发烫,Pro Max机型首批到货百余台在首发日售罄,次日补货十余台也迅速售出[5] -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淘宝平台上小米17 Pro与Pro Max销量已突破一万台,而标准版销售量约为三千余台[5] 产品供应与需求结构 - 市场热情高度集中于高配机型,导致供应紧张,小米17 Pro Max需预订且等待至10月13日后才有货源,标准版和Pro版现货相对充裕[1][5][7] - 消费者倾向于选择Pro系列,因与标准版价差仅一千元左右,但性能更强且具备后屏自定义壁纸等功能吸引力更大[5] - 标准版需求低于预期,分析师指出其上市后销量占比仅为15%-20%,远低于预期的50%-55%[8] 公司回应与调整 - 小米手机部总裁回应,上代1TB版本销量比例较低,本代1TB版本将于10月5日开始交付,这对标准版首销产生了一定影响[8] - 公司强调目前没有任何缩减订单的计划,因新增标准版16GB+1TB版本以及Pro系列加单,整体产品订单会较上一代增加[8] - 公司对小米17系列销量抱有信心,称其销量会比上代小米15系列更多[1][8] 市场分析与争议 -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预警,据行业调查显示小米17系列出货量可能大幅下降约20%,原定目标约为1000万台,若未来无改进可能低于上代的约800万台[8] - 标准版表现不佳的一个关键原因是苹果iPhone 17标准款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强于预期[8] - 小米17系列自发布前因改名"碰瓷"苹果引发品牌自信质疑,上市后宣传手法如"逆光之王"标注为设计目标也被质疑玩弄文字游戏[8][10]
DeepSeek新模型开源,新架构亮了,国产AI芯片集体狂欢
36氪· 2025-09-30 01:15
DeepSeek离下一代架构,又近了一步! 智东西9月30日报道,昨日,DeepSeek宣布开源DeepSeek-V3.2-Exp实验版模型。该模型首次引入了DeepSeek Sparse Attention稀疏注意力机制,并在几乎 不影响模型输出效果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了长文本训练和推理效率,被DeepSeek定义为"迈向新一代架构的中间步骤"。 HuggingFace地址: https://huggingface.co/deepseek-ai/DeepSeek-V3.2-Exp 魔搭社区地址: 除模型本体外,DeepSeek还开源了相关技术报告及代码,并提供TileLang与CUDA双版本GPU算子,以便研究者在不同层级进行实验和优化。 https://modelscope.cn/models/deepseek-ai/DeepSeek-V3.2-Exp 这一改进还降低了DeepSeek新模型的服务成本,DeepSeek因此执行了新的价格政策,让开发者调用DeepSeek API的成本降低50%以上。 降价幅度最大的为输出token的价格:DeepSeek-V3.2-Exp模型输出100万个token的价格 ...
奢华之忧,丽思卡尔顿的"焦虑"
36氪· 2025-09-30 01:15
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奢华酒店品牌,丽思卡尔顿(The Ritz-Carlton)长期以来代表着酒店业的最高标准。 一句"我们以绅士淑女的态度为绅士淑女们服务"的座右铭广为流传,让其服务精神成为行业传奇。 因极致奢华,丽思卡尔顿甚至被誉为"全世界的屋顶"。然而,在当今瞬息万变的高端酒店竞争格局中,这顶奢华之冠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与焦虑。 传统荣耀之外,丽思卡尔顿如何应对新的消费群体、新兴对手和时代浪潮带来的挑战? 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丽思卡尔顿酒店 1 品牌定位动摇:经典标杆如何适应新时代 作为拥有逾百年历史的传奇品牌,丽思卡尔顿曾书写了奢华酒店的定义。 从1898年酒店业巨擘凯撒·丽兹在巴黎旺多姆广场开设第一家丽兹酒店开始,奢华酒店开启了崭新篇章。 20世纪末进入万豪集团体系后,丽思卡尔顿迅速在全球扩张,成为各国名流政要的下榻首选。 然而,进入21世纪后,奢华的定义已悄然转变,丽思卡尔顿昔日固若金汤的品牌定位开始出现动摇。 一方面,万豪集团内部自身拥有诸多奢华品牌(如圣 Regis、宝格丽酒店等),品牌之间定位重叠让丽思卡尔顿不再"鹤立鸡群"。 另一方面,新生代消费者对奢华的理解不同于过去,"新奢华"更强调个性化和 ...
泥墙竹椅,柴火灶,这些土菜馆成了都市人的新食堂
36氪· 2025-09-30 01:04
行业规模与增长趋势 - 全国土菜相关企业总量已达11.3万家,门店数量突破10万家 [9] - 2024年前四个月新增相关企业近2000家,呈现快速扩张趋势 [9] - 土菜馆已从乡村城郊扩展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及众多二三线城市,初步形成规模化发展 [9] 商业模式与核心特征 - 土菜馆主打"土食材、土做法、土风味",注重选材本地化,选用农家自种蔬菜、散养家禽及自然河鲜 [5] - 烹饪工艺以传统土法为核心,强调慢火锅气、少添加,常见柴火慢炖、大火爆炒等手法 [5] - 菜品具有辣、鲜、美、价廉的突出特点,通过现炒现卖和"烟火气"征服食客味蕾 [9] - 经营模式主要分为传统土菜馆和现代改良土菜馆两类 [19] 代表品牌与市场格局 - 区域品牌表现突出,如合肥的"傻子土菜"、湖南的"田小狗的饭店"以及江西的"赣不怂"等 [11][18] - 徽菜系品牌"傻子土菜"虽在合肥仅设4家门店,但500平方米左右的单店月营业额可达150万元左右 [13][35] - 连锁化发展初见成效,例如四方桌在福建多个城市拥有近30家门店,兰湘子通过高度标准化实现全国快速复制 [18][40] 成功要素与竞争优势 - 传统土菜馆通过极致食材、传统工艺和乡土体验构建"可信的真实",形成品牌价值和消费忠诚 [32] - 现代改良土菜馆在保留"土"基因基础上,进行品牌化、标准化与体验化升级,关注"店好不好卖" [33][48] - 低成本、易复制的模式是优势,如选择200㎡左右的社区店,采用"土潮"装修,与本地农户直采控制成本 [52][53] 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现存土菜馆已接近11万家,其中约5万家存在经营纠纷 [54] - 面临菜品同质化、区域局限性强以及依赖厨师个人经验难以标准化等核心挑战 [54][55] - 未来突破方向包括产品创新实现"老手艺+新工具"结合、构建专业人才体系以及在同质化市场中找准差异化定位 [56]
低代码是效率革命,还是程序员鄙视链的底端?
36氪· 2025-09-30 01:04
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离不开各种各种的系统,从技术实现角度来说无外乎代码原生开发与低代码(零代 码)开发两种,很多人肯定要问哪种方式更优?喜欢低代码的认为其高效、能快速响应业务部门的需 求,而反对者尤其是企业技术部门的开发人员则对其是嗤之以鼻,认为低代码性能差、缺乏灵活性,让 其一直处于开发人员的鄙视链底端。那么低代码究竟是神器还是鸡肋?今天老杨就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 实际应用场景出发来客观地分析这一问题。 低代码省钱吗? 成本,是每个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谈及原生代码开发我们不得不 提及两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是技术外包,定制开发,按项目的规模进行人天计费,优势是企业不用自己养开发团队,节省人 力成本,但问题在于核心技术在外包团队手中,易受制于人,同时沟通成本高、需求易在传递中失真, 且响应不及时,存在一些未知的风险。 第二种是企业自建开发团队,好处是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需求响应快,但问题就在于人力成本高,管理 成本高,存在团队不稳定及人员流动带来的知识断层风险。 而低代码的出现,似乎在二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为什么说是"似乎",因为任何一种技术实现方案 都有其适用边界,而非万能。对于 ...
「一页纸」吃透产业链之:创新药,License-out BD进军全球市场
36氪· 2025-09-30 00:58
核心观点 - 2025年是中国创新药行业政策、产业、资本“三期共振”的复苏新起点 [3] - 行业投资逻辑应聚焦于能够突破国内市场天花板、具备资产全球定价能力的创新药企 [7] - 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商业模式正从依赖国内市场销售向“国内销售+对外授权”双轮驱动的国际化战略升级 [28] 行业规模与特征 - 创新药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全球首次获批上市的全新药物 [8] - 行业具有“三高一长”特征: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遵循“三十规律”:平均研发周期10年、投入超10亿美元、成功概率不足10% [11] - 2024年全球创新药市场规模达7826亿美元,占全球医药市场51.3%,预计2029年达111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7.4% [14] - 中国药企研发回报率超过20%,远高于海外大型药企的3.2% [36] 产业链结构与研发流程 - 产业链分为上游(原材料与支持)、中游(研发与生产)、下游(流通与支付)三大环节 [19] - 研发上市流程包括药物发现与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I-III期)、审批与上市后监测(IV期临床) [24][26][27] - 需获得IND批件以启动临床试验,完成III期临床后提交NDA/BLA申请上市 [26] 商业模式与盈利来源 - 盈利来源多元化:国内医保销售、BD授权收入、海外市场销售 [28] - 2023年医保基金对创新药支出达900亿元 [28] - 对外授权(License-out)成为核心增长引擎,2025年上半年BD交易首付款金额达241亿元,占同期融资总额28% [31] - 海外市场潜力巨大,美国创新药市场规模约4200亿美元,是中国的8倍以上 [35][36] 商业模式转型与BD交易 - 自2020年至2025年8月,中国内地创新药企参与的BD交易总金额从50.6亿美元飙升至417.6亿美元 [38] - 欧洲和美国公司是中国药企对外授权主要合作方,分别贡献55%和42%的首付款 [40] - 例如三生制药SSGJ-707项目以60.5亿美元总交易额授权给辉瑞,含12.5亿美元首付款 [42] 重点细分板块 - 主要细分板块包括小分子药物、大分子生物药、细胞治疗、基因治疗、mRNA疫苗、精准医疗六大领域 [43] - 大分子生物药技术壁垒高,2025年上半年成为中国涨幅最大的医药子行业 [44] - 细胞治疗以CAR-T技术为主流,对血液瘤客观缓解率可达80%-90% [44] - 基因治疗以CRISPR-Cas9为核心技术,可实现基因敲除或插入 [44]
加密市场复苏,竟是因为苹果CEO库克的一句话?
36氪· 2025-09-30 00:58
加密货币市场近期表现 - 比特币于今晨回升突破11.2万美元,以太坊重回4100美元上方,BNB突破1000美元 [1] - 此次复苏前3日市场曾闪崩,比特币最低下探至108631美元,以太坊一度跌至3815美元 [1] - 加密货币总市值回升至3.85万亿美元,恐慌指数由28上升至39 [4] 市场复苏的潜在催化剂 - 市场复苏可能与苹果CEO蒂姆·库克一段关于加密货币的采访视频被疯传有关 [1] - 库克在采访中表示个人将加密货币作为多元化投资组合的一部分是合理的,并对加密领域感兴趣 [1] - 社媒将库克言论解读为苹果支持加密货币,并猜测苹果可能接受加密货币支付或将公司现金投入比特币 [3] 苹果公司与加密货币的关联 - 苹果在2024年5月更新美国应用商店指南,允许应用连接外部支付系统,被加密社区视为利好 [3] - 2024年6月有报道称苹果正与加密货币公司就整合稳定币进行初步洽谈 [3] - 但库克明确表示苹果公司暂无计划将2000亿美元现金投入加密资产或在销售产品时接受加密货币支付 [4] 宏观经济背景与市场环境 - 2025年9月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将利率下调至4.00%-4.25%区间 [5] - 降息后市场震荡强烈,9月22日加密市场全面跳水,单日爆仓金额高达17亿美元 [5] - 美国经济数据疲软,8月失业率升至4.3%,为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8月非农新增就业仅2.2万人 [6] - 美国8月PCE通胀同比上涨2.7%,核心PCE同比上涨2.9%,均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 [6] 比特币与以太坊的特定动态 - 比特币价格仍位于10.5万至11万美元区间,交易所存量降至212.6万枚,创近两年新低 [7] - 市场对以太坊存在分歧,有观点质疑其稳定币、RWA收入潜力及机构买入质押的可行性 [9] - 以太坊面临信心挑战,ETH质押退出队列达到213万枚,退出压力巨大 [11] 未来市场关注点 - 10月将举行TOKEN2049会议,市场关注是否会重现“峰会必跌”现象 [12] - 未来几周是山寨币ETF的密集审批期,市场预测SEC至少会通过一类ETF [12]
创新药企抢滩港股IPO:争BD船票,借新规东风
36氪· 2025-09-30 00:58
文 | 海若镜 港交所门口,排满了等待上市的创新药企。 9月28日,小核酸药企靖因药业递表港股IPO,上轮投后2.5亿美元。9月15日至今两周间,已有爱科百 发、新元素药业、先为达等六家创新药企加入港股IPO冲刺队伍。 今年4月映恩生物上市以来,沉寂多时的港股创新药板块,被高频的BD交易、汹涌的IPO热潮激活。维 立志博、银诺医药新股公开发售部分都获得超3000倍认购,出现上市首日股价翻一倍、两倍的表现,扭 转了此前三年药企到港股"上市即破发"的窘境。 "边走边看,祈祷行情可以持续,"一家近期递表药企的IR负责人说道。待上市药企,普遍渴望能抓住这 一波上市机会。 "现在大家都觉得很紧迫。因为市场很热,发行窗口难得,谁也不确定等自家通过聆讯时,行情是什么 样。"科律律师事务所上海办事处主管合伙人刘毅铭表示,"另外,当前创新药横向竞争也比较激烈,像 代谢领域,已有多家开发GLP-1靶点的药企上市,还有几家正在推进中。市场上能看懂创新药的二级市 场投资人,本身就有限,如果他投了竞品,可能不一定有胃口再投同赛道的另一家企业。" 因此,大家都在抢时间。企业家们组团走进港交所,了解18A制度和最新资本政策;多家投资机构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