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持续富足
icon
搜索文档
史诗级!特斯拉AI芯片大动作,马斯克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9-07 05:07
特斯拉AI芯片研发进展 - 公司创始人宣布AI5芯片设计评审完成 称其为史诗级芯片 即将推出的AI6有望成为最好AI芯片 [2] - AI5芯片针对参数少于2500亿的模型 在推理芯片中成本最低 性能功耗比最优 [5] - 公司从同时开发两种芯片架构转变为集中开发一种 将所有芯片人才专注于单一芯片研发 [6] 公司计算资源战略调整 - 决定解散内部Dojo超级计算机团队 该团队原本负责构建自研高性能计算平台用于训练自动驾驶和AI模型 [7] - Dojo团队约20名核心成员加入新创AI公司Density AI 其余员工调配至其他数据中心或计算项目 [7] - 近年来愈发倚重外部伙伴供应高端GPU和AI芯片 包括英伟达 AMD和三星电子 [7] 战略转向背景与影响 - 自建超算平台投入巨大周期漫长 降低自研硬件占比可腾出资金与人力加速商业化落地 [7] - 战略转向标志公司正全力推进硬件自研 通过AI5和AI6芯片研发体现掌握内核技术主导权的决心 [8] - 芯片战略与宏图计划第四篇章相契合 通过整合AI和自动化技术加速可持续转型 [8] 公司发展计划与治理 - 宏图计划第四篇章核心包括太阳能发电 电池存储 自动驾驶车辆和Optimus机器人 [8] - Optimus机器人被明确用于替代人类重复危险工作 [8] - 公司提出新薪酬提案 若以最高支付额计算且股份数量不变 总价值约为9750亿美元 [8]
特斯拉的Master Plan,没有了特斯拉,也没有了Plan
创业邦· 2025-09-05 03:18
文章核心观点 - 特斯拉Master Plan第四篇章内容空洞 缺乏具体业务目标和数据支撑 与前三版形成鲜明对比[14][21][22] - 马斯克宣称特斯拉未来80%价值将来自机器人业务 但该表述未出现在正式报告中 仅通过社交媒体发布[22] - 第四篇章聚焦AI和机器人愿景 汽车业务仅出现一次 整体更像软性宣言而非实质性规划[20][21][35] Master Plan内容分析 - 第四篇章提出五项原则:增长无限性 创新突破约束 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自动化造福人类 普惠推动繁荣[16] - 报告完全缺乏具体业务指标 未包含任何数据表格或实施路径[21][24] - 相较之下 第三篇章Master Plan包含41页详细PDF 涵盖能源转型具体路径和减碳潜力量化目标[22][23] 历史版本对比 - 第三篇章明确提出热泵技术路线 目前已成为中高端新能源汽车标配并进入欧美家庭[26] - 早期Master Plan具有行业前瞻性 曾切实推动产业技术变革[26][28] - 第四篇章仅强调"可持续富足"愿景 未提供可执行方案[17][43] 市场反应 - 官方微博发布后 engagement极低:仅获6条评论 25次转发 42个点赞[9] - 马斯克亲自推广后 在X平台仅获15K点赞 远低于其其他内容63K点赞量[11] - 最高赞评论要求加快中国区智能语音助手和FSD落地 反映用户更关注实际产品而非愿景[9] 行业竞争态势 - OpenAI的Sam Altman正取代马斯克成为新技术布道者 提出更具体技术路径和成本核算[31] - Altman通过博客播客输出技术愿景 相较马斯克更符合硅谷技术派形象[31] - 马斯克近期专注政治议题和社交媒体争议 技术关注度显著下降[32][33]
特斯拉的Master Plan,没有了特斯拉,也没有了Plan
虎嗅APP· 2025-09-04 13:46
文章核心观点 - 特斯拉Master Plan第四篇章内容空洞缺乏具体业务目标和数据支撑与前三版形成鲜明对比[14][16][26] - 马斯克宣称特斯拉未来80%价值将来自机器人业务但该表述仅出现在社交媒体回复而非正式报告中[16] - 新版规划聚焦AI和机器人技术汽车业务仅出现一次反映公司战略重心转移[15][29] - 规划遇冷社交媒体互动数据低迷微博仅获42赞X平台仅15K点赞远低于马斯克其他内容[7][10] - 马斯克个人形象从实干家转向政治化言论输出削弱其技术布道者影响力[22][25][27] - 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正取代马斯克成为硅谷新技术愿景提出者[24] Master Plan内容分析 - 第四篇章提出五项原则:无限增长、创新突破束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自动化造福人类、普惠推动繁荣[14] - 全文未提供具体行业数据产品路线图或量化目标仅强调"可持续富足"愿景[16][29][42] - 第三篇章曾包含41页PDF详细规划减碳路径涵盖能源存储发电技术及投资需求等量化数据[16][18] - 第三篇章具体推动行业变革如热泵空调已成为新能源汽车标配并进入欧美家庭[19] 特斯拉战略转向 - 公司明确将AI与物理世界结合作为核心方向通过电动汽车能源产品和机器人实现技术复兴[29] - 规划强调自动驾驶汽车改善交通经济性人形机器人Optimus改变工作方式[37] - 公司历史发展模式从Roadster到Model S/X再到Model 3/Y通过迭代盈利推进产品生态[42] 行业影响与竞争 - OpenAI在宏大愿景输出方面超越特斯拉提出星际之门投资计划并核算智能成本边界[24] - 特斯拉机器人业务估值预期与当前以汽车为主业务结构存在重大差异需观察落地进展[16]
特斯拉的Master Plan,没有了特斯拉,也没有了Plan
虎嗅· 2025-09-04 03:11
文章核心观点 - 特斯拉发布Master Plan第四篇章 内容缺乏具体业务目标和数据支撑 主要聚焦AI和机器人愿景 与第三篇章41页详细报告形成鲜明对比 [9][13][14][16] - 马斯克宣称特斯拉未来80%价值将来自机器人业务 但该表述仅出现在其个人社交媒体回复而非正式报告中 [15] - 市场对第四篇章反应冷淡 在特斯拉微博账号仅获42个赞 在马斯克X平台转发后仅获15K点赞 远低于其政治内容63K点赞量 [3][6] - 该计划被评价为"软趴趴的宣言" 包含五项抽象原则:无限增长 创新突破约束 技术解决有形问题 自动化造福人类 普惠促进繁荣 [10][14] Master Plan内容对比 - 第四篇章仅包含指导性原则和愿景声明 未提供具体业务路线图 技术指标或实施时间表 [14][31][32] - 第三篇章包含41页详细PDF报告 涵盖能源 交通 制造等多领域具体规划 包括热泵技术推广 电池技术突破等可量化目标 [16][18][20] - 第三篇章提供具体数据支撑:评估储能技术 发电技术 美国及全球模型结果 投资需求 土地需求和材料需求等量化分析 [18] 业务重心转移 - 汽车业务在第四篇章中仅被提及一次 配图出现一次半 内容重心完全转向机器人和AI领域 [13] - 公司明确将AI与物理世界结合作为核心方向 通过电动汽车 能源产品和Optimus人形机器人实现技术复兴 [33][34] - 自动驾驶技术被描述为改善交通经济性 可及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特别针对全球日益拥挤的城市环境 [44] 行业影响与竞争格局 - 热泵技术从第三篇章建议变为行业现实 已成为中高端新能源汽车标配并进入欧美家庭 [20] - OpenAI的Sam Altman被视为替代马斯克成为新技术布道者 其提出的星际之门投资计划 用户增长愿景和业务反思更具技术派形象 [24][25] - 马斯克近期社交媒体活动集中于政治言论和品牌营销(如MacroHard公司梗) 而非技术讨论 [26][27] 公司战略定位 - 特斯拉定位为"工具制造者" 致力于以低成本大规模制造实体产品改善生活质量 [31] - 强调通过硬件软件一体化创造更安全 更清洁 更快乐的世界 加速全球繁荣和人类幸福 [35] - 提出"可持续富足"新目标 要求技术普及且经济实惠 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机会 [36][47][48]
对话特斯拉前工程师:独家解读特斯拉宏伟蓝图第四篇章,万字蓝图的真正野心是什么?
36氪· 2025-09-04 02:15
公司战略转型 - 特斯拉发布宏伟蓝图第四篇章 撕掉电动汽车制造商标签 转向AI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的可持续富足愿景 [1][4] - 战略从可持续能源转向可持续富足 提出五大指导原则:无限增长 创新消除限制 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自动化惠及全人类 普及推动增长 [8] - 投资特斯拉变为押注AI+能源+机器人集成生态系统 公司约80%未来价值将来自人形机器人Optimus [9][10] 技术布局与规划 - 人形机器人Optimus计划2025年底推出第三版原型机 2026年启动量产 五年产能目标达年产100万台 [10][12] - 自动驾驶Robotaxi已在得州奥斯汀启动服务 计划2025年底前扩展至湾区及其他州 目标车辆使用效率提升5-10倍 [13] - 特斯拉通过垂直整合能力保持优势 掌握从芯片设计 神经网络训练到电池系统和大规模制造的全产业链 [12] 市场前景与竞争 -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到2050年预计达5万亿美元 远超当前全球汽车市场的3万亿美元体量 [10] - 中国竞品萝卜快跑已于2024年7月进入武汉试运营 而特斯拉Cybercab最快2026年才能量产 存在两年时间差 [18] - 太阳能屋顶业务推广十年收入占比仍不足5% 部分历史目标如电动半挂卡车和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尚未完全实现 [16][20]
马斯克又来“画大饼”了?
搜狐财经· 2025-09-03 16:28
公司战略转型 - 特斯拉正通过整合硬件与软件 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现实世界 核心产品包括电动汽车 能源产品和Optimus人形机器人 [3] - 公司未来约80%价值将来自人形机器人项目 战略重点从"能源可持续化"转向"用AI重塑生产力" [6] - 第四篇章提出五项指导原则:技术创新解决资源短缺 突破技术限制 技术解决现实问题 自动化造福人类 普惠化产品 [8][9][10][11][12][13] 产品生态布局 - 构建以电动汽车/Robovan为载体的出行物流体系 太阳能发电实现能源可再生 Optimus机器人承担劳动者角色 [5] - 具体应用场景包括:太阳能与电池储能提升清洁电力可靠性 自动驾驶电动车提高交通经济性 机器人完成危险单调工作 [11] - 计划实现Optimus"今年推出 明年量产 5年内年产100万台"的目标 [24] 历史目标完成情况 - 第一篇章(2006年)第三阶段未完全实现:Model 3/Y未达到价格亲民 零排放发电未达全球标准 [17] - 第二篇章(2016年)四大任务进展有限:能源生态规模不及预期 产品线仅乘用车覆盖量大 FSD处于试点 共享车队未实现 [19][20] - 第三篇章(2023年)设定三大量化目标:240TWh年电池产能 20TW年可再生电力装备 10万亿美元制造投资 预计需20多年完成 [22] 市场反应与实施挑战 - 第四篇章被质疑缺乏具体实施计划 导致公司股价连续两日下跌 [7][25] - 北美三大仓储物流集团已签署排产意向书 要求首批机器人实现每日8小时工作 [25] - 成功关键取决于全球机器人保有量能否突破1000万台 实现大数据自训练闭环 [25]
特斯拉未来重心转向AI,押注机器人走向车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13:02
宏图计划第四篇章核心内容 - 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 核心是通过整合人工智能 自动化技术和大规模制造能力 加速世界向可持续富足转型 实现不受限制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繁荣 [1] - 具体计划包括太阳能发电 电池存储 自动驾驶车辆和Optimus机器人 其中Optimus机器人被明确定义为替代人类重复危险工作的开发与创新 [1] - 该计划与第三篇章发布仅相隔两年半 节奏远快于以往 前三篇章发布时间间隔分别长达十年和七年 [1] 战略转向与估值支撑 - 公司CEO表示特斯拉未来80%的价值来自于机器人 当前特斯拉汽车只是带着轮子的机器人 [3] - 华尔街认为第四篇章标志公司战略逻辑已从电动汽车转向AI驱动 这将成激发公司想象力的重要经营事件 [3] - 公司正试图为万亿估值寻找新的支点 机器人成为书写新故事的抓手 [1] 计划具体性争议 - 第四篇章被华尔街科技专栏作家批评缺乏实质性内容 像大语言模型生成的废话 [4] - 与前三篇章包含具体车型计划 FSD安全目标 储能规模等细节相比 第四篇章除抒发壮志外缺乏具体实施细节 [5][6] - 批评意见认为可能由于宏图计划第二篇章还没完成 [6] Optimus机器人战略调整 - 机器人项目在2023年第三篇章中未被明确提及 但在第四篇章成为核心 [3] - 项目经历重大战略调整 从同时攻克家用 工业场景转向主攻工业场景 [6] - 工程主管于6月离任 由熟稔工业领域的接任者接手 [6] - 产业链传出砍单信息 因聚焦工业场景后零部件方案需全方位更改 包括灵巧手负载耐久 关节电机过热 传动寿命 续航等问题 [6] 人形机器人行业趋势 - 从下半年起 国内人形机器人厂商明显从展示阶段转向聚焦工业场景应用探索 [7] - 行业认为未来3-5年是人形机器人在工业等领域落地应用的黄金窗口期或加速期 [7] - 目前国内头部厂商的工业型人形机器人在全天全负荷运行下可达八小时工作制中自然人70%的工作效率 [7] - 预计从明年开始逐步具备替代单个工人能力 到2027年有望实现对普通工人作业能力的超越 [7]
特斯拉“宏图计划4”发布:大规模地将AI融入物理世界,未来80%的价值在于机器人
美股研究社· 2025-09-03 12:56
公司战略转型 - 特斯拉发布"大师计划第四篇章" 将发展重心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3] - 公司目标是通过大规模将AI融入物理世界 实现"可持续富足"的社会[3] - 马斯克宣称未来公司约80%的价值将来自人形机器人Optimus[3] 指导原则 - 提出五大指导原则:增长是无限的 创新消除限制 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自动驾驶必须惠及全人类 更广泛普及推动更大增长[6][10] - 公司宣称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增长革命时期 将是特斯拉和全人类的一次飞跃[6] - 最终目标是建立可持续富足的世界[6] 市场评价 - 部分观点认为该计划重新定义大规模自动驾驶框架 是已公布内容的扩展版[8] - 媒体Electrek批评计划缺乏具体执行路径 是模糊AI承诺的大杂烩[4][13] - 评论指出人形机器人目前连爆米花都端不好 质疑其技术可行性[4][13] 历史计划完成情况 - 2006年宏图计划1四步骤中 制造跑车和亲民汽车完成 但零排放发电选项未实现[18][19] - 2016年宏图计划2四步骤中 仅扩展电动汽车产品线部分完成 太阳能屋顶和自动驾驶均未实现[20] - 2023年宏图计划3六步骤中 除电动汽车外未实质性参与其他行业[20] - 过去19年未完成多数既定目标 新计划被质疑缺乏连贯性[20][21] 执行能力挑战 - 马斯克管理风格被指对工程师咆哮式管理 不利于AI研发[16] - 公司在招募顶尖AI人才方面面临激烈竞争 吸引力低于OpenAI微软等巨头[15][17] - 销量下滑和盈利下降背景下 转型被质疑是为维持股价搭乘AI泡沫[15]
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其中包含着哪些“秘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03 03:55
公司愿景与战略方向 - 公司通过整合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技术和大规模制造能力加速世界向可持续富足转型 [2] - 公司使命为大规模制造实体产品并改善生活 将AI融入物理世界包括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系统和人形机器人 [3] - 公司宗旨在于通过前所未有的技术创新方式创造更理想的物质世界 提升制造能力与AI自主能力相结合推动全球共享经济增长 [4] 技术布局与产品创新 - 公司构建AI+物理世界协同网络 包括高阶自动驾驶FSD、Dojo超级计算机和擎天柱人形机器人Optimus [5] - FSD通过对千万英里路测数据持续学习优化 向全自动驾驶目标迈进 [5] - Dojo超级计算机算力达1.1EFLOPS 可快速处理海量数据提升AI模型训练效率 [5] - 擎天柱机器人专注于解决重复性危险性劳动 已在工厂搬运物料并在餐饮服务行业崭露头角 [6] - Powerwall家庭储能系统可储存太阳能电力 保障日常供电需求 [6] - Megapack储能机组每台存储超3.9MWh能源 满足3600户家庭一小时用电需求 [6] - 虚拟电厂网络将分散电池组连接形成电网缓冲池 在加州试点中显著缓解供电压力 [7] 商业模式与收入结构 - 公司通过Robotaxi共享网络和AI技术授权开辟高利润率软件收入来源 [8] - Robotaxi基于全自动驾驶车队 采用订阅制或按次付费模式 预计2030年相关收入占比达30% [8] - 开放Dojo算力平台和FSD算法授权 与物流出行等行业合作伙伴形成互利共赢生态系统 [8] 行业影响与发展前景 - 公司技术发展从单一产品创新转向系统能力整合 遵循增长无限理念突破传统商业限制 [9] - AI与物理世界融合需跨越算法理论、硬件工程、法规适配等多重关卡 [9] - 科技创新成为解决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和高素质劳动力短缺等全球挑战的关键力量 [10]
特斯拉发布“宏图4.0”!未来机器人主导80%价值
格隆汇· 2025-09-03 00:14
宏图计划第四篇章核心内容 - 宏图计划第四篇章核心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 通过整合人工智能 自动技术和大规模制造能力加速世界向可持续富足转型 [1][3] - 计划强调通过硬件与软件统一创造更安全 更清洁 更愉悦世界 公司处于革命性时期开端 为前所未有增长做好准备 [3] - 自动驾驶和机器人Optimus是公司最重要事项 未来特斯拉约80%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 [4] 宏图计划第四篇章五大原则 - 增长永无止境 技术创新解决资源短缺 类似工业革命 半导体和互联网扩展机会 [4] - 创新消除限制 例如通过电池创新颠覆化石燃料交通 推动可再生能源行业 [4] - 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产品包括太阳能发电 电池存储 自动驾驶车辆和Optimus机器人 提高清洁能源可用性 交通安全 解放人类从单调或危险工作 [4] - 自主性必须造福全人类 使日常生活更安全 更美好 [4] - 更广泛普及推动更强劲增长 通过低成本大规模提供先进产品促进社会民主化和生活质量提升 [4] 历史宏图计划执行情况 - 宏图计划1.0发布于2006年 核心是证明电动汽车可行性并将其大众化 通过高端跑车Roadster打开市场 然后开发Model S和Model X 最后推出Model 3和Model Y 同时提供太阳能解决方案 [5] - 截至2025年 电动汽车方面取得显著成功 但太阳能业务推广未达预期水平 [5] - 宏图计划2.0发布于2016年 包括开发与储能电池整合太阳能屋顶 扩展电动汽车产品线覆盖所有主要细分市场 开发比人类手动驾驶安全10倍自动驾驶技术 以及车辆闲置时通过共享为车主赚钱 [5] - 太阳能屋顶进展缓慢 完全自动驾驶尚未实现 Robotaxi服务未落地 [6] - 宏图计划3.0发布于2023年 聚焦全球可持续能源转型 目标是消灭化石燃料 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 储能 电动交通包括飞机和船舶 工业及家庭供热电气化 [7] - 除电动汽车领域外 公司在其他方面实质性参与和进展较为有限 [7] 战略转向分析 - 宏图计划4.0是公司重大调整 是从电动车和能源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战略转向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