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搜索文档
“闻到了2007年的味道”,大佬发警告
36氪· 2025-09-29 00:43
大规模杠杆收购卷土重来,风险债务激增,次级消费者违约信号初现——美国债券市场正在重现2007年 金融危机前的关键特征。 9月28日,据报道,从Electronic Arts Inc.潜在的500亿美元收购,到汽车贷款违约率攀升,再到私人信贷 市场的快速扩张,当前金融市场呈现出与2007年金融危机前相似的泡沫迹象。 尽管银行监管更加严格、资本缓冲更加充足,但市场观察人士仍对企业债务市场发出警告。美国投资级 企业债券的风险溢价本月早些时候触及27年来最低水平,目前仍徘徊在接近该水平附近。 虽然分析师普遍认为不会重演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灾难性后果,但历史的相似性仍值得警惕。 正如Thornburg Investment Management投资组合经理Christian Hoffmann所言: "当你将资产定价至完美时,任何不完美都可能引发修正。"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放缓的早期迹象正在显现。美国8月失业率升至2021年来最高水平,就业增长明显 放缓,周五报告显示美国9月消费者信心降至四个月低点。随着估值高企的金融市场面临经济放缓冲 击,投资者可能迎来颠簸行情。 01 泡沫信号频现 此外,债务市场在过去 ...
一周冲上全球前5,这款“卖声音赚钱”的App,暴露了AI时代的真相
36氪· 2025-09-29 00:41
Neon的短暂爆红背后,揭示了一个更深的趋势:在AI时代,数据不再是隐私,而是商品。你的声音、习惯、情绪,随时都可能被打包进训练 集,变成别人赚钱的筹码。 01 在互联网公司里,能真金白银带用户赚钱的不多。 最近,美国就蹿出了一家神奇公司,号称能带你"一夜暴富"。 它就是Neon-Money Talks。一款2025年突然爆红的语音聊天App,玩法简单粗暴:打电话就能赚钱,每天最高30美元,折合200多块人民币。 上线一周,Neon一路狂飙,冲进美区App Store免费榜第5、社交榜第2,单日下载量最高7.5万。 模式也很直白:从用户那里买到语音数据,再把录音卖给AI公司训练模型。 可高光还没捂热,就被国外科技媒体TechCrunch一篇爆料兜头浇冷水。TechCrunch说,Neon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有通话录音全部"裸奔", 任何人都能下载。 9月25日,创始人紧急拔线关机,App从商店下架,理由是"全面安全审计",复出时间未知。 打一小时电话赚30美元,冲到苹果应用榜第5 在Neon官网上,赫然写着一排大字:电话公司靠你的数据赚钱,现在轮到你。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爽? 和Neon用户通话,双方可获得0 ...
黄仁勋2小时反驳「AI泡沫帝国」论,英伟达将成全球首家十万亿市值公司
36氪· 2025-09-29 00:35
黄仁勋于本周接受了Bg2 Pod的专访,与Bill Gurley和Brad Gerstner进行了剪辑后仍达近2小时的对谈。 本次对谈信息密度格外高,黄仁勋集中表达了对英伟达近期包括对OpenAI的千亿美元投资、投资英特尔等一系列大动作的原因,对英伟达的产业角色的 定位,对AI产业的发展前的前瞻,以及AI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彻底重构。 观众也在视频评论区对本次访谈给予了高度评价,极尽溢美之词。 | | @aa1on 2天前 | | --- | --- | | | best nvidia interview i have ever seen | | | 这是我见过的最棒的英伟达采访。 | | | 翻译成中文(中国) | | | 回复 | | | > 8 条回复 | | m | @mshark2205 15小时前 | | | THE BEST Jensen interview! Criminally underrated | | | 这是对黄仁勋最精彩的采访!被严重低估了 | | | 翻译成中文(中国) | | | 回复 | | | ▽ 2条回复 | | | @dayobball6 2天前(修改过) | | | Co ...
米哈游“消失”在秋叶原
36氪· 2025-09-29 00:32
这几天,不少玩家都看到了国产二次元游戏在TGS2025上"大打出手"的盛况,就差向全世界宣布2026年将会是史无前例的二游大年。 《无限大》《异环》《明日方舟:终末地》《蓝色星原:旅谣》《二重螺旋》等大体量二游蓄势待发,腾讯也和合作方一起带着三款二次元新作《命运扳 机》《卡厄斯梦境》《追逐卡蕾多》登上TGS。 二游大战如火如荼的同时,距离千叶幕张展览馆40分钟车程的东京秋叶原,却呈现出另一番不同的面貌。 随着米哈游的"御用广告位"GiGO1号馆在8月31日闭馆,此前几个月内一直挂在1号馆外的《绝区零》2.0版本大幅宣传海报在闭馆前被撤下,至此秋叶原 街道上已经看不到任何一个米哈游的外墙海报,这和两年前"原神占领秋叶原"的盛景可谓是天差地别,似乎隐隐宣告着一个时代的变化。 左侧为GiGO1号馆,目前已经闭馆 2024年时GiGO1号馆上的原神海报 2023年年底时秋叶原的巨幅芙宁娜海报 但是,米哈游真的"消失"在秋叶原了吗? 当我们抛开这些外部的"表象",深入到秋叶原的各个周边店内,能够发现《原神》《崩铁》《绝区零》的周边还好好地摆在那些熟悉的货架上,不少店内 依然为米哈游旗下产品单独开辟了一块售卖区域方便玩家 ...
lululemon会是下一个维密吗
36氪· 2025-09-29 00:25
作为衡量一家零售企业增长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lululemon的同店销售增长情况也不理想。贡献了7成以上营收的美洲市场,同店销售已经连续好几个季 度出现同比下滑,而在被视作增长引擎的中国内地市场,它一季度的同店销售增速从去年同期的26%猛然掉到了今年的7%。 还有新对手的追击。 Randal Konik是国际投行Jefferie的分析师,他可能也是lululemon 的头号「黑子」。从2022年开始,Konik对lululemon的股票评级就低于大盘,时不时强调 这家公司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而如今,他显然一语成谶。 进入2025年以来,lululemon已经接连发布了两份让人大跌眼镜的季报。今年上半年,它的营收只同比增长6.9%到48.96亿美元,同期库存却增加了19.5%。 与此同时,它的净利润还同比下滑了4%到6.85亿美元,是公司自2021年以来首次净利润下滑。 由于业绩太过拉胯,lululemon的股价今年以来已经腰斩,还成了今年标普500中表现最差的个股。 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了——要知道2022年时,营收不到阿迪达斯1/3的lululemon,市值一度超过了后者。而现在,巴克莱、美银、汇丰和罗氏柴尔德 ...
AI加速生物活性原料创新,「未名拾光」获数千万元B+轮融资 | 36氪首发
36氪· 2025-09-29 00:25
融资与战略规划 - 公司近期获得数千万元人民币B+轮融资,投资方为华泰金斯瑞和海邦投资,本轮融资将用于深化AI技术平台建设、拓展生物材料多元应用场景及加速业务全球化布局 [1] - 公司在今年5月曾获得欧莱雅、纳爱斯集团投资的近亿元融资,此次再获产业基金加持 [1] - 公司计划将AI研发支出逐步提高至总研发支出的50%,重点开发面向特定任务的“智能体” [4] 核心技术平台 - 公司构建了生物活性分子设计、筛选、功效评估到规模化生产的闭环合成生物技术平台,并通过AI全面赋能 [1] - 公司在合成生物底盘技术上同时布局微生物和植物两种细胞工厂,微生物工厂用于生产多肽、蛋白质,植物工厂用于开发珍稀植物活性分子 [2] - 公司利用植物愈伤组织技术,已成功诱导出昙花、古树梅花等80多种植物的愈伤组织,其中3种已完成化妆品新原料备案,占药监局批准的4种愈伤组织新原料的75% [2] AI技术应用与数据优势 - AI技术将公司研发效率提高了至少5倍,公司通过补充自有数据对现有生物大模型进行再训练以增强特定领域能力 [3][4] - 在数据层面,公司通过与高校合作、自主测序研发等方式沉淀非公开高质量数据,形成业务与数据相互促进的飞轮效应 [3] - 以重组胶原蛋白设计为例,AI通过理解已知胶原蛋白序列的构效关系,能结合下游需求进行定向设计和高通量虚拟筛选 [3] 商业模式与产品策略 - 公司探索出CRDMO模式,结合CRO和CDMO服务,与下游品牌商合作开发新型生物原料并提供代工生产服务 [1][5] - 公司采用“反向开发”思路,从下游品牌客户需求出发提供原料开发服务,该模式在植物代谢产物品类上已验证,客户数量已超过胶原蛋白品类 [6] - 公司现阶段重点开发具备高阶功效和市场差异性的新型成分,未来若成分被验证有潜力,可推动其向更基础、更大体量的应用场景渗透 [6] 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 - 公司开发的具体生物原料主要包括植物愈伤组织提取物和生物活性蛋白两类,如重组胶原蛋白和多肽 [1] - 在蛋白质领域,公司强调科学应用,例如针对抗衰防脱需求开发了适用于表皮层的XVII型胶原蛋白,并利用AI设计出500-800Da的功能片段以解决透皮吸收难题 [7] - 公司通过开发“活体透皮吸收拉曼光谱检测”技术作为市场破局点,与欧莱雅、宝洁、珀莱雅、上海家化等品牌建立联合开发合作 [7] - 公司未来计划将生物活性原料业务从美妆拓展至食品、日化等更具市场空间的方向,并积极谋求出海拓展 [8]
在中国亏麻了之后,福特终于知道该合并了
36氪· 2025-09-29 00:23
合资品牌今年的动作是越来越多了。 这两天,福特宣布了个不小的事儿,他们要在上海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这个公司会负责福特乘用车和皮卡车型在中国市场的营销、销售和服务业务。 而且这次福特动作很快,新公司刚宣布成立,马上10月1日就要开始运营。 为啥这么说呢?给大伙儿交代下背景。 大家知道福特之前卖车基本上都是通过合资品牌来弄的,福特现在在中国有两家合资企业,长安福特和江铃福特。 这几位也是合作多年的老搭档了。江铃早在1995年就和福特搭上钩,福特经典的大面包全顺,就是江铃福特生产的。不过那会儿它俩其实没有合资,而是 福特入股江铃,所以可以看到全顺的屁股上写的是"江铃汽车"。 长安福特则是在2001年成立,它这就是正规合资大军了,负责我们熟悉的福克斯、锐界这些车型。 那个时候,外国车企在中国有两家合作方很正常,像什么大众、丰田、本田也都是。 福特这俩合作,本来定位区分也比较开。长安福特主要做家用车品类,那些年福特在国内的销量大头都是长安福特贡献的;江铃福特这边是从商用车切 入。 脖子哥一听这个信息就觉得:好事,绝对的好事,福特这是开始上道了啊。 虽然都在卖福特,但因为两边产品没啥交集,彼此从制造到销售,也是相对独立的 ...
8点1氪|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清空多个账号内容;宗馥莉或无法使用“娃哈哈”商标
36氪· 2025-09-29 00:14
大连万达集团及王健林相关动态 - 大连万达集团及法定代表人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 此前被强制执行1.86亿元[2] - 大连万达集团累计被执行金额约142.93亿元 存在57条股权冻结信息[2] - 2024年9月新增5条股权冻结信息 被冻结股权价值145.33亿元[2] - 王健林名下42家公司中仅10家处于存续或迁出状态 其余为吊销或注销状态[2] - 万达称事件因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导致 此前正通过协商解决[2] 娃哈哈商标及业务调整 - "娃哈哈"商标转让存历史遗留问题 宗馥莉可能无法继续使用该商标[3] - 宏胜集团筹备启用新品牌"娃小宗"以应对商标权限制[3] - 浙江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桶装水销售业务转移至杭州迅尔城通商贸有限公司[3][4] - 业务转移方案于2025年3月25日实施 4月起要求经销商向新公司下单[3] 零跑汽车高管回应限高 - 创始人朱江明回应被限制高消费 称3天限高已解除[5] - 零跑汽车及其子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5] - 朱江明表示事件暴露团队能力不足 但增强了对公司的信心[5] 广汽菲克资产处置 - 广汽菲克核心资产拆分为两个资产包拍卖 总起拍价约8亿元[5] - 土地及建筑物资产包起拍价约6亿元 生产设备包起拍价约2亿元[5] - 长沙工厂此前五次流拍 起拍价从19.15亿元降至9.92亿元[6] - 本次起拍价仅为首次拍卖价格的40%[6] 长城汽车营销策略 - 董事长魏建军强调拒绝过度营销 高管在发布会过度夸张将受处分[6] - 公司主张建立正确价值观以保持发展稳定性[6] 胖东来销售业绩 - 2025年前9个月销售额达171.2亿元 超过2024年全年169亿元[9] - 超市业态销售额94.2亿元 珠宝类17.8亿元 百货类16.8亿元[9] - 电器类销售额15.9亿元 时代广场单店销售额43.8亿元[9] 小米产品动态 - 小米17 Pro Max需求超预期 公司已安排提产[8] - 小米SU7 Ultra首次在日本亮相 发售时间未定[11][12] - 日本市场计划采用智能手机与EV同步销售策略[12] 新能源汽车行业 - 宝马全球召回33.1万辆汽车 因启动电机腐蚀可能导致起火[13] - 美国市场需维修19.5万辆 德国市场修复13.6万辆[13] - 2024年因刹车系统故障已召回150万辆汽车[13] 企业融资进展 - 乐享科技完成2亿元"天使++"轮融资 9个月内总融资近5亿元[13] - 百型智能获金沙江创投数千万元Pre-A轮投资 专注外贸垂类AI Agent[14] 科技行业动态 - 腾讯开源多模态生图模型"混元图像3.0" 参数规模80B[15] - 91助手全面停止服务 用户数据永久丢失[7] - 新光光电董事长康为民被实施留置措施 由副董事长代职[12] 消费品牌事件 - UR回应长袖质量问题 称正品可包售后[8] - 小熊电器养生壶爆炸致儿童烫伤 公司称正在调查[9][10] - 五芳斋启动赴港上市筹备工作 拟拓展海外市场[13] 交通及文娱数据 - 上海铁路国庆预计发送旅客625万人次 同比增长14.23%[8] - 10月1日单日发送量预计79.5万人次 或创历史新高[8] - 2025国庆档新片预售票房破5000万元[10]
把股市当游戏的新股民,带火了炒股专用外设
36氪· 2025-09-29 00:09
这两个月的牛市,彻底点燃了股民们的投资热情。 随着A股冲上3800点的十年新高,8月证券APP月活跃用户规模达1.73亿人,同比大增27.26%,A股的新开户数,更是激增了165%,大家正在跑步入场,生 怕错过这轮行情。 散户很兴奋,经济学家也很兴奋,很多专家都寄希望于,股民们在这轮行情里面赚到钱,然后投入消费,拉动制造业、促进经济循环,然后一切都好起来 了。 其实,专家还是太保守了,赚没赚钱另说,这届股民已经开始消费了 ——花钱买装备。 01 炒股装备,卷到极致 现在你去社交媒体或者电商平台上,搜"炒股必备"这个关键词,弹出来可能不是什么《股市快速入门》书籍,而是各种各样的特制炒股外设。 其中有价值七八千块的连屏组合电脑,4到6块屏幕拼在一起,显示范围大大拓展,盯盘能力也大幅提升。 你买了这东西,可以一个屏幕看大盘走势,几个屏幕看不同个股的详情,你也可以同时盯海内外几个不同市场,或者把股市、黄金、期货的行情都摆在面 前1,完全不需要再切来切去。极限微操炒股选手,也可以再从每一块大屏里面分出N个小屏显示K线,一套组合下来,你能同时盯上90来支股票的走势。 而七八千块,还只是入门的价格,很多商家都在疯狂堆"听起 ...
国际高尔夫品牌,排队进中国
36氪· 2025-09-29 00:03
海外品牌入华动态 - 2025年9月美国高尔夫潮牌Malbon Golf在深圳设立中国总部 与TKG Lifestyle成立合资公司 计划在零售、设计、社群运营全面落地[3] - 同样在2025年9月 美国品牌Calyn Golf进入中国 在上海设立运营总部 并在小红书、抖音、微博开设官方账号[4] - 经典老牌Munsingwear在2025年由利郎与迪桑特的合资公司万星威(中国)全面推进中国业务 并加快开店节奏 如成都SKP、武汉万象城的焕新店[6] - 韩国女性向品牌Piv'Vee于2025年1月在深圳平安中心开设首店 2025年3月8日在杭州万象城开出华东首店/中国第二店[7] 品牌定位与目标客群 - 新入华品牌如Malbon、Calyn、Piv'Vee不再只服务果岭和会所 而是把高尔夫服饰穿进生活 覆盖咖啡馆、商场到日常通勤等多场景[4] - Malbon以“街头潮流+高尔夫”的跨界风格出圈 目标是将高尔夫包装成年轻人也能消费的生活方式 而不仅是中年男性的商务运动[3] - Piv'Vee定位“时尚高尔夫” 目标客群是更注重穿搭与形象的女性用户[7] - Munsingwear的策略是保留传统正统高尔夫气质 同时通过更轻量版型与Golfcore风格吸引新一代消费者[6] 市场营销策略 - 高尔夫潮牌营销以联名、快闪、KOL/社媒种草为先 Malbon连续与New Balance、adidas、Nike等展开合作[21] - 品牌通过门店设计降低体验门槛 如门口铺设3米小推杆道 放置模拟器 举办“Office to Course”入门体验活动[25] - 营销策略强调“先穿后玩” 通过社交流量和内容生产绑定 把高尔夫从“技术门类”推向“潮流表达”[13] - 与传统户外品牌以功能性为核心的叙事不同 高尔夫潮牌更强调多场景一体化 覆盖球场、咖啡馆、通勤、社交聚会[13] 行业背景与趋势 - 疫情后中国户外运动和小众运动迎来增长 高尔夫因兼具“社交、身份、休闲”属性成为新消费热土[10] - 头部运动品牌近两年纷纷布局高尔夫领域 如2022年FILA成立高尔夫事业部并推出FILA GOLF lululemon推出高尔夫系列产品 2024年阿迪达斯携手设计师创立新兴品牌JAY3LLE[9] - 高尔夫穿搭“Golfcore”在社媒广泛流行 使该项运动从专业运动语境迁移为一种更可被日常消费的社交型生活方式[10] - 行业趋势是降低服饰门槛 吸引不打球的年轻人 关键在于能否跑通“先穿后玩”的路径 让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接受“高尔夫感”[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