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东白条
icon
搜索文档
解决“真问题”,京东要用AI重塑金融体验
华尔街见闻· 2025-09-26 08:51
AI时代里的 金融创新,正陷入内卷。行业普遍将 AI用于优化客服、营销等外围环节, 用户的体感却 未有根本性的改变 。 面对这一行业困境,京东科技在 9月25日的JDD大会上则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它推出了一整套 深入财富管理、支付和产业风控核心的智能体(Agent)矩阵。从拥有"数字分身"的京小贝,到意图 改写支付体验的JoyGlance,其目标是从根本上重塑用户交互和产业运行的逻辑。 会上,京东集团 CEO许冉为当前狂热的AI竞赛,指出了一个冷静而深刻的方向:"京东不片面追求运 动式的AI,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真正为产业创造价值的AI。" 这一论断,与京东科技提出的 "未来十年的关键词是重塑"形成呼应。其潜台词是:不再满足于用AI 修补旧的业务框架,而是要用多智能体协同的方式,原生再造一个更懂用户、更懂产业的金融服务新 范式。 京东试图借此, 率先向市场证明 AI金融的下半场,竞争已从单一模型的技术比拼,升级为全链路生 态的体系对抗。这种体系化的能力,源自其业内罕见的"原生一体化"组织架构——一种将核心技术、 金融业务与真实产业场景深度融合的独特优势,确保了技术创新永远紧贴最核心的业务需求。 当技术能力趋 ...
近1.6亿单“国补”承接 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激发消费产业新动能
中证网· 2025-09-26 02:30
公司战略发展路径 - 京东科技发布消费与产业融合、创新与场景融合、内循环与外循环融合三大发展路径 [1] - 公司通过国补+银补双重补贴及国补+白条免息分期等服务形成政策与平台福利组合拳 [1] 业务规模数据 - 截至9月末承接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订单量达1.6亿单 [1] - 全链路供应链金融服务年融资金额5000亿元 服务超3000家大型企业及200万家中小微企业 [1] 消费端产品创新 - 京东白条推出免息分期、先享后付、鞋服买一试三、家电先送新再回收、租房先住后付等场景化服务 [2] - 京东支付扩大银行积分抵现范围 激活沉睡银行卡积分价值 [2] 产业端服务升级 - 订货贷产品助力经销商在预付款环节提前使用货权锁定新品货源 [2] - 供应链金融科技围绕上游至下游全链路需求持续创新产品服务 [2] 跨境业务布局 - 依托京东跨境生态全方位布局 加速外循环战略实施 [2] - 通过跨境支付与融资双轮驱动 支持中国品牌出海 [2]
京东白条升级分期免息等多项服务
证券日报网· 2025-09-25 12:12
公司业务升级 - 京东白条升级分期免息、先享后付、以旧换新等多项服务以满足用户不同场景需求 [1] - 服务模式为"先消费、后付款、实时审批、灵活分期" [1] 用户覆盖规模 - 已触达近3亿消费者 [1] - 覆盖超过200万产业端商家 [1] - 合作100家以上金融机构 [1] 补贴与转化效果 - 累计为用户提供免息补贴金额达100亿元 [1] - 免息分期平均提升商品转化率超32% [1] - 在3C数码扩围国补后助力商户交易额平均提升超2.5倍 [1] 区域表现 - 北京、广东、江苏等地区交易提升效果显著 [1]
瞄准国补、国产算力、跨境三大新场景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助力产业链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0:31
核心观点 - 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以金融+科技双轮驱动 切入国家补贴 国产算力 跨境贸易三大新兴场景 通过全链路金融服务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为产业链整体升级注入新动能[1] 国家补贴政策场景 - 依托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协同模式 构建需求激活供给保障闭环 成为政策与市场间的转换器[2] - 供给端推出京保贝 订货贷 货押贷等产品 解决企业垫资规模大 结算周期长痛点 实现从采购到销售全链条资金覆盖[2] - 消费端通过白条免息+国补叠加降低用户决策门槛 白条分期支付国补订单占比超60% 开通白条用户下单量为未开通者的4倍[2] - 在深圳某手机经销商免息购机比例跃升至75% 高端家电品类增速显著 实现一份资金两份动能[2] 产品利率与效率 - 京保贝提供首贷年化利率低至3.8% 实现分钟级放款效率[3] - 货押贷与订货贷首贷利率降至5% 凭借不搬货不挪仓动态质押技术 3小时内完成审批放款[3] - 企业金采服务推出单户千元礼包 含首单折上立减及专属优惠券 搭配先采购后付款灵活账期[3] - 京小贷新客享利率5折优惠 7×24小时随借随还提升资金灵活性[3] 国产算力场景 - 将货押贷服务扩展至服务器领域 推出入仓即可贷模式 精准服务国产算力企业[4] - 服务国产算力领军企业百信信息技术 通过货押贷将额度提升至1亿元 有效盘活库存资金[4] - 累计服务近20家国产算力企业 助力突破资金瓶颈巩固行业地位[4] - 通过金融+仓储+物流一体化服务优化供应链管理效率 推动国产算力产业链固链强链稳链[4] 跨境贸易场景 - 跨境物流货押贷产品上线 预计2026年为境外客户提供高达10亿美元规模融资支持[5] - 全球购覆盖超100个国家和地区 京东工业进入泰国越南匈牙利等多国市场[5] - 京东物流海外仓覆盖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 管理面积超130万平方米[5] - 推进金采跨境工业产品 为出海企业提供更长账期更低成本采购融资服务[5] 业务规模与影响 - 截至2025年6月 年度融资金额超5000亿元[6] - 服务大型企业3000余家 中小企业超200万家[6] - 展现出平台企业独特价值 不仅是交易场域更是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转换器[6]
新规倒计时!银行“圈定”合作白名单,这类助贷机构入围
搜狐财经· 2025-09-17 19:20
核心观点 - 助贷新规将于10月1日起施行 推动银行密集披露助贷合作机构白名单 大型互联网平台、头部民营银行、持牌金融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成为银行合作首选 新规要求银行实行名单制管理并自主风控 中小银行需加速互联网贷款自营能力建设 [1][2][4] 银行助贷白名单披露情况 - 徽商银行公布29家互联网贷款业务合作机构 包括蚂蚁智信、微众银行等 合作类型涵盖营销获客、共同出资发放贷款、支付结算、风险分担和逾期清收 合作产品包含花呗、借呗、京东白条 [2] - 东亚银行(中国)披露9家助贷机构 包括网商银行、支付宝等 并表示将不定期更新名单 [2] - 上海银行、富邦华一银行、江南农商行等机构早前已公开合作机构名单 蚂蚁系、京东系和腾讯系机构多次入选 [3] 助贷新规监管要求 - 商业银行需对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 通过官方网站、移动应用等渠道披露名单 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开展互联网助贷业务合作 [4] - 新规强调银行须将助贷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总行在合作机构选择、合作模式、贷后管理等环节的管理责任 [4] - 严禁合作机构干预银行核心风控决策 严禁不透明收费 要求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 [4] 银行业务表现与转型 - 青岛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84.58亿元 其中个人互联网贷款余额119.11亿元 该行正积极开展互联网贷款经营策略转型 [5] - 上海银行平台类互联网消费贷款投放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93% [5] - 中小银行需及时响应新规 规划互联网贷款自营发展路线 新规对持牌机构自营竞争能力、同业合作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5] 合规建设建议 - 银行应由总行牵头明确互联网助贷业务主责部门 完善从准入、授信、放款、贷后到催收的全流程管理制度 [5] - 银行必须独立完成授信审批、风险评价、合同签订等核心流程 建立严格的合作机构准入、评估和退出机制 [5]
新规倒计时!银行“圈定”合作白名单 这类助贷机构入围
国际金融报· 2025-09-17 14:58
助贷新规实施与银行响应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将于10月1日起施行 [2] - 徽商银行、东亚银行(中国)、上海银行等多家机构密集披露互联网贷款业务合作机构"白名单" [1][2] - 银行需对平台运营机构及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并通过官方渠道披露名单且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合作 [4] 银行合作机构偏好 - 大型互联网平台、头部民营银行、持牌金融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成为银行合作首选 [1][3] - 徽商银行公布29家合作机构包括蚂蚁智信、微众银行合作类型涵盖营销获客、共同出资放贷、支付结算、风险分担和逾期清收 [2] - 东亚银行(中国)披露9家助贷机构包括网商银行和支付宝且与徽商银行名单存在重叠 [2] 银行业务数据表现 - 青岛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84.58亿元其中个人互联网贷款余额119.11亿元 [5] - 上海银行平台类互联网消费贷款投放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93% [5] 新规对业务模式影响 - 商业银行需将助贷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总行在合作机构选择、贷后管理等环节的管理责任 [4] - 新规严禁不透明收费要求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推动银行转向精细化风险定价模式 [4] - 银行必须独立完成授信审批、风险评价和合同签订等核心流程并建立合作机构准入评估和退出机制 [5] 机构应对策略 - 中小银行需及时响应新规及早规划互联网贷款自营发展路线以提升风控能力和运营水平 [1][5] - 头部机构有望借助科技能力与流量积累为同业提供互联网贷款业务赋能 [3] - 银行应由总行牵头完善从准入、授信、放款到催收的全流程管理制度并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5]
国庆中秋假期火车票今日开售! 京东支付、白条为用户送10万份出行礼包
中金在线· 2025-09-16 01:41
行业合作与市场推广 - 京东支付和白条于8月接入铁路12306平台 提供多元支付方式 [1] - 公司于9月9日至10月9日期间推出"出行礼包"活动 发放共计10万份礼包 先到先得 [1] - 活动要求用户通过12306 App购票并选择京东支付完成支付 才可领取礼包 [1] 产品与服务细节 - 出行礼包包含4份零食 1瓶水饮及1份限量版一次性座椅套垫的实物礼品 [1] - 礼包还包含价值230元的线上支付券包 涵盖酒旅券 白条券和旅行箱包券等 [1] - 实物礼包可在广州南站 深圳北站 上海虹桥站等8个指定火车站贵宾厅领取 需与用户出发或到达站一致 [1] 战略目标与用户价值 - 公司旨在通过支付服务和礼包活动为用户提供更便捷优质的出行体验 [1] - 该举措是继接入12306平台后的又一服务拓展 专注于提升用户出行便利性 [1]
助贷新规倒计时 多家银行披露“白名单”
北京商报· 2025-09-15 16:14
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调整 - 多家银行加速披露助贷合作机构名单 包括徽商银行、东亚银行(中国)、恒丰银行、上海银行等 聚焦头部民营银行、流量平台及持牌消费金融机构 [1][2] - 银行合作呈现鲜明"头部导向" 选择资质经过市场验证、合规底线清晰、风控体系成熟的机构 以降低后期合作方不合规风险 [2][4] - 合作覆盖营销获客、共同出资发放贷款、支付结算、风险分担、逾期清收五大环节 例如徽商银行与蚂蚁智信、微众银行、支付宝等机构合作 [3] 监管政策驱动业务转型 - 助贷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坚持"总行集中管理、权责收益匹配、风险定价合理、业务规模适度"原则 推动银行从"流量驱动"转向"合规驱动" [5] - 新规推动银行从资金提供方转向全流程管控 总行需承担全部风控责任 分行失去自主合作权 [5] - 新规对持牌机构自营竞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倒逼其从源头重视与强化自主能力建设 [6] 行业格局与银行策略分化 - 头部银行有资金和科技优势 应向生态闭环方向发展 把控高频场景、搭建自营平台 甚至通过开放API扩大生态边界 [6] - 中小银行需聚焦区域深耕 绑定本地政务、社区商超等场景 依托线下网点与线上轻运营降低成本 通过合作合规技术公司补齐风控短板 [6] - 头部机构有望从持牌业务进阶到平台业务 为同业机构提供互联网贷款业务赋能 而中小机构需及早规划自营发展路线 [7] 业务合作具体案例 - 徽商银行合作方包括蚂蚁智信、宿迁钧腾信息科技、微众银行、重庆蚂蚁消费金融等 合作产品涵盖花呗、借呗、京东白条、微粒贷、微车贷等 [3] - 东亚银行(中国)披露9家互联网贷款业务合作机构名单 包括微众银行、蚂蚁智信、支付宝、网商银行等 涵盖民营银行、持牌消金、融资担保等类型机构 [4] - 支付结算环节引入支付宝、网银在线(京东系)、抖音支付等主流支付机构 明确不收取支付通道费用 [3]
新规实施倒计时!多银行披露助贷合作名单,资金“躺赢”模式不再
北京商报· 2025-09-15 13:49
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调整 - 多家银行包括徽商银行、东亚银行(中国)、恒丰银行、上海银行加速披露助贷合作机构名单 聚焦头部民营银行、流量平台、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保险及融资担保机构等类型 [1][3] - 徽商银行合作方覆盖蚂蚁智信、宿迁钧腾信息科技、微众银行、重庆蚂蚁消费金融等头部机构 合作环节包括营销获客、共同出资发放贷款、支付结算、风险分担、逾期清收五大业务领域 [4] - 东亚银行(中国)披露9家互联网贷款业务合作机构名单 包括微众银行、蚂蚁智信、支付宝、银联数据、网商银行等 明确遵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规定开展业务 [4] 助贷合作头部集中趋势原因 - 银行选择头部合作方核心逻辑从冲规模转向保合规 头部机构资质经过市场验证 合规底线清晰 风控体系成熟 降低银行后期被追责风险 [5] - 头部流量平台用户基数和场景稳定性帮助银行在严控规模增速监管要求下维持基本业务盘 避免业务断崖式收缩 实现风险可控的业务总量平衡 [5] - 这种共性选择表明银行机构充分响应助贷新规监管精神 从源头规范互联网助贷业务 提升业务质量 [1][5] 助贷新规对银行角色与运营的影响 - 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坚持"总行集中管理、权责收益匹配、风险定价合理、业务规模适度"原则 解决过往分行自主经营导致合作机构鱼龙混杂问题 进一步隔离风险 [6] - 银行从资金提供方转向全流程管控 推动从"流量驱动"转向"合规驱动" 但分行失去自主合作权后积极性易受挫 总行需承担全部风控责任易陷入保守心态 [7] - 总行需同时控制规模增速和压低不良率 可能先砍掉高风险客群 短期内业务收缩几乎成为必然 互联网贷款竞争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机构可能受到较大影响 [7] 银行差异化发展路径 - 头部银行有资金和科技优势 应向生态闭环方向发展 把控高频场景、搭建自营平台 抓牢获客与风控主动权 甚至通过开放API扩大生态边界 [8] - 中小银行需聚焦区域深耕 绑定本地政务、社区商超等场景 依托线下网点与线上轻运营降低成本 通过合作合规技术公司补齐风控短板 无需追求"大而全" [8] - 头部机构有望从持牌业务逐步进阶到平台业务 借助科技能力与流量、客群积累为同业机构提供互联网贷款业务赋能 中小机构需及早规划自营发展路线 [8]
信用卡“大退潮”:半年缩水2000亿,年轻人开始告别“卡奴人生”
36氪· 2025-09-12 07:18
信用卡行业规模变化 - 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较2023年减少5200万张 连续下滑11个季度 平均每分钟注销近65张信用卡 [2] - 14家上市银行中11家信用卡贷款余额收缩 6家国有大行和8家股份行合计余额7.52万亿元 较年初减少1975.72亿元 降幅2.56% [2][3] - 信用卡总量降至7.15亿张 较2022年峰值8.07亿张下降超11% 二季度环比减少600万张 较去年末减少1200万张 [4] 银行具体业务表现 - 中国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5224.99亿元 较年初减少13.88% 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分别下降9.23%和8.07% [3] - 12家银行信用卡消费金额合计缩水1.42万亿元 同比下降11.05% 中国银行和光大银行降幅超18% [3] - 招商银行成为唯一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的银行 超4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终止营业 [3][8] 用户结构变化 - 35岁以下年轻用户占比从45%升至63% 但人均持卡量从2.4张降至1.8张 [6] - 90后主动销卡率持续提升 人均持卡量从5张锐减至2.3张 [2] - 00后无卡率达42% 45%的95后认为"花呗+数字银行卡"更便捷 传统信用卡开卡意愿下降28% [2][6] 行业转型动向 - 多家银行调整高端信用卡权益 招商银行经典白金卡新增消费满18万元兑换年费要求 中国银行停发24款联名卡 [9][10] - 建设银行发起文旅消费和宠物经济专项活动 农业银行升级惠农分期产品 交通银行开展县域营销 [10]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挖掘 重点转向高端客户需求满足和基础客户支付信贷便利 [4][10] 竞争环境变化 - 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672万亿元 同比增长16.7% 渗透率92.3% [8] - 花呗、美团月付、京东白条等产品凭借场景渗透率和高频次使用替代信用卡 [8] - 信用卡不良率持续上升 金融机构发布千条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加速出清不良资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