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搜索文档
黄仁勋最新访谈:英伟达投资OpenAI不是签署大额订单的前提
创业邦· 2025-09-29 04:13
以下文章来源于明亮公司 ,作者主编24小时在线 明亮公司 . 追踪新商业、好公司,提供一手情报与领先认知。 近期,英伟达(NVDA.US)投资"出手"频繁,先是宣布50亿美元投资英特尔,随后斥资至多1000亿 美元投资OpenAI,而受此前OpenAI与甲骨文的合作,市场均在股价层面给予了积极反馈。 但市场也出现了质疑声音——称英伟达、OpenAI与甲骨文存在"收入循环",财务数字"操作"大于实 际营收。 9月25日,在播客BG2最新一期节目中,BG2主播、Altimeter Capital创始人Brad Gerstner, Altimeter Capital合伙人Clark Tang与英伟达CEO黄仁勋展开了一次对话。黄仁勋在对话中回应了 当下市场的关心的问题。 黄仁勋认为,投资OpenAI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并认为OpenAI将是下一家数万亿美元级别的 Hyperscaler。 此外,黄仁勋也特别解释了为什么ASIC芯片并不完全和英伟达GPU是竞争关系——因为英伟达是AI 基础设施提供商,其提供的能力范围已经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层面,也包括其不断迭代的速度、规模 优势带来的可靠性,以及整体能源效率等综合 ...
GPT-5为量子计算提供关键思路!大牛盛赞:不到半小时给出“灵魂一击”
量子位· 2025-09-29 03:46
一水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GPT-5还是被低估了?? 难如量子复杂性理论,它也能在 不到半小时内给出关键证明思路 。 消息来自量子计算理论大牛Scott Aaronson的一篇博客,他在当中无限感慨道: 如果是一个学生把它 (GPT-5提供的思路) 交给我,我会说他很聪明。 而且通过对比一年前使用GPT的相似经历,Scott直言: 之前的结果远不如现在……在2025年9月,我可以凭经验告诉大家,AI终于攻克了最具人类特质的人类智力活动,即证明量子复杂度类 之间的预言分离。 所以,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被GPT-5给出了"灵魂一击"? 来看Scott讲述的完整事件经过—— GPT-5不到半小时给出关键思路 大约几天前,Scott和另一位伙伴Freek Witteveen (来自荷兰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研究学会) 发表了一篇论文。 标题为《Limits to black-box amplification in QMA》,主要研究在量子复杂度类QMA中黑盒放大技术的局限性。 要想稍微搞懂这项研究,我们就不得不先了解啥是QMA (Quantum Merlin Arthur) ? 打个比方,想象你 ...
2025 能上桌的AI产品,前十独吞了 58.8% 的流量,其他都在陪跑?
菜鸟教程· 2025-09-29 03:30
根据 onelittleweb 的研究,已经分析了 10500+ AI 工具 ,总流量接近 1000 亿次访问 。但热闹归热闹,前 10 名聊天机器人就独吞了 58.8% 2025 年,聊天机器人真是迎来大爆发,之前也就几个大厂在搞大模型,现在倒好,成千上万家公司一窝蜂上阵。 尤其是 DeepSeek 开源之后,国内一下子多了好多能上桌的玩家——开源真的是互联网世界里的肥料,直接让产品百花齐放。 的流量, 这才是真正的头部垄断。 具体格局也很清晰: 简单来说:机器人虽然多,但真能天天用的,就那么几个产品。 ChatGPT 还是绝对霸主,妥妥的一超多强。 前 10 个聊天机器人,一年一共拿下 558.8 亿次访问 ,同比直接暴涨 123% 。 其中,ChatGPT 一家就翻倍到 466 亿次访问 ,一个人干翻剩下九个。 | | | | Visibility & | | | --- | --- | --- | --- | --- | | | | | Awareness | | | | | Final | Annual | Media | | Rank | Tool Name | Score | Web Visit ...
再见了ChatGPT,我只想堂堂正正地当个成年人
虎嗅· 2025-09-29 03:10
他们实在是太离谱了,偷偷修改了模型的路由机制。 关注GPT-5发布的朋友可能都知道,GPT-5在本质上不是一个模型,而是一群模型,由中间一个路由模型决定用户的问题是GPT-5里的哪个模型进行回答。 我用ChatGPT越来越少了,即使在它有记忆的情况下,我还是非常非常不喜欢GPT-5。 因为在很多话题的质量上,它现在跟Gemini 2.5 Pro相比几乎就是一坨。 但是作为一个自媒体博主,有时候为了抢一些热点,我还是一直保留着200美刀的Pro会员。 直到昨天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真的无言以对,对ChatGPT失望透顶。 我直接取消了200刀的Pro订阅,换成了20刀的Plus订阅,保留了最后一点对AI博主这个职业的尊敬。 虽然这个路由的体验一直都不咋地,大家也不是特别买账,但还没有到犯众怒的阶段。 因为这事本身没啥问题,OpenAI的模型实在太多了,也不可能每个问题都让用户用Thinking回答,那OpenAI的算力直接爆炸了,而且我要是问句1+1等于 几,你给我思考1分钟,那我觉得也挺奇怪的。 但这两天,离谱的事情来了。 有人发现,当在GPT-4o里聊天时,如果聊到一些情感相关或比较敏感的话题,你就可能直接就 ...
七巨头之外不断涌现“新王”!AI生态进入“诸侯争霸”时代
新浪财经· 2025-09-29 02:09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七巨头"投资组合已不足以全面代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机会 需要扩展至"八巨头"或"十巨头"等新组合以涵盖更多AI受益企业 [1][2][4] - AI投资机会正从大型科技公司向更广泛生态扩展 包括芯片制造商、云计算服务商和AI软件公司等多元化领域 [1][4][8] - 原有七巨头内部出现显著分化 英伟达、微软、Meta和Alphabet表现领先 而苹果、亚马逊和特斯拉相对落后 [2][9] 七巨头市场表现 - 七巨头市值占标普500指数权重近35% 在13%营收增长支撑下 2026年盈利预计增长超15% [2] - 自2023年初以来七巨头贡献标普500指数超过70%涨幅中的超一半涨幅 [1] - 七巨头年内表现分化:英伟达股价涨33% Alphabet涨21% Meta和微软表现强劲 而苹果、亚马逊和特斯拉前景不明朗且股价严重落后 [2][9] 新巨头组合提议 - Seaport Research提议剔除特斯拉形成"六巨头"组合 [3] - Melius Research建议在七巨头基础上加入博通组成"八杰" 博通按市值已是美国第七大企业 [4] - Cboe推出"十巨头指数"期货期权产品 除七巨头外新增博通、Palantir和AMD 选择标准基于流动性、市值、交易量及AI领域领导力 [4] 被忽视的AI赢家企业 - 博通被多家机构视为新巨头候选 市值排名美国第七 [4][8] - 甲骨文2023年初以来股价表现超越多数七巨头企业 今年股价上涨75% AI云计算业务蓬勃发展 [1][4][5] - Palantir在纳斯达克100指数中表现最亮眼 2025年因AI软件需求强劲股价飙升135% [4][8] - 台积电被提名为AI生态系统关键组成部分 与甲骨文和博通并驾齐驱 [8] AI投资生态扩展 - AI受益行业名单延长至电力生产商、通信设备公司Arista Networks、内存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及西部数据、希捷科技和闪迪等存储企业 [9] - 多家关键AI企业尚未上市 包括OpenAI(估值约5000亿美元)、Anthropic和SpaceX [10] - AI普及将推动受益者从技术开发企业转向AI专用服务提供商 最终惠及运用AI提升效率的企业 [10] 历史组合演变 - 华尔街历来创建热门股票组合 从1960年代"漂亮50"到互联网时代"四骑士" 再到"FAANG"组合 [8] - 这些组合最终都将领导地位让给新名字 AI领域也将发生类似演变 [8]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马斯克第六次起诉
36氪· 2025-09-29 01:35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马斯克这样在X平台上怒斥自己亲手创办的友商,第N次提起诉讼。 上周,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xAI在加州北区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行业巨头OpenAI系统性 有预谋地挖角其员工,非法窃取商业机密。 这已经是过去一年半时间,马斯克对OpenAI发起的第六次诉讼大战,诉讼从加州法庭升级到联邦法 庭,指控也一次比一次严重,从最初的合同违约到不公平竞争到涉嫌垄断再到窃取商业机密。 这究竟是愤愤不平要说法,还是打击竞对的场外招?又或者这两者皆有之,还有待法院给出裁决。但可 以肯定的是,两家公司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也不限于产品与商战领域,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诉讼交 锋。 指控窃取商业机密 这一次,xAI指控OpenAI有预谋地挖角自己的核心员工,包括多位掌握Grok大模型源代码以及数据中心 战略计划的员工,这些技术可能让OpenAI获得巨大的产品竞争优势,同时节省数十亿美元的数据中心 运营成本。 xAI在诉讼文件中声称,OpenAI存在"令人深感不安的模式"和"战略性行动",故意诱导这些员工违反保 密协议,试图获取xAI的源代码、数据中心启动的运营优势、技术进步和战略业务计划。以在激烈的先 进 ...
再见了,ChatGPT,我只想堂堂正正的当一个成年人。
数字生命卡兹克· 2025-09-29 01:33
我用ChatGPT越来越少了,即使他有记忆的情况下,我还是非常非常的不喜欢GPT-5。 因为在很多话题的质量上,现在跟Gemini 2.5 Pro相比,几乎就是一坨。 但是作为一个自媒体博主,为了有时候抢一些热点,我还是一直保留着200美刀的Pro会员。 直到昨天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真的无言以对,对ChatGPT失望透顶。 直接取消了200刀的Pro订阅,换成了20刀的Plus订阅,保留一点最后关于对AI博主这个职业的尊敬。 他们这个事,实在是太离谱了。 这个事情,是因为他们,偷偷修改修改了模型的路由机制。 关注当时GPT-5的发布的朋友,可能都知道,GPT-5本质上不是一个模型,而是一群模型,通过中间一个路由模型,来决定用户的这个回答,是由GPT-5 里面的哪个模型来进行回答。 虽然一直这个路由体验都不咋地,大家也不是特别买账,但是还没有到犯众怒的阶段。 因为这事本身没啥问题,OpenAI的模型实在太多了,我也不可能每个问题都让用户用Thinking回答,那OpenAI的算力直接爆炸了,而且我要是说句1+1= 几,你给我思考1分钟,那我觉得也挺奇怪的。 但,这两天,离谱的事情来了。 有人发现,当在GPT-4 ...
Sam Altman:为什么 2030 年AI 将超过人类智能
36氪· 2025-09-29 01:21
柏林,现场灯光亮起。 当地时间 2025 年 9 月 25 日 ,Axel Springer Award 颁奖典礼在柏林总部拉开帷幕; 当晚的主角,是 OpenAI CEO Sam Altman。 在这次柏林之行,Altman 明确提出了一个判断: 到 2030 年,超级智能很可能出现。 几乎同一时间,一个更微妙的信号出现了。Altman 还在推特上宣布: "今天我们发布了我最喜欢的 ChatGPT 功能,叫做 Pulse。" 这条功能更新背后,是一次重大转向。提升的不是聊天流畅度,也不是反应速度,而是 AI 第一次开始主动为用户思考。 Altman 的描述简单明了:你可以偶尔提起"我想去博拉博拉岛",它可能会提醒你办签证。 这不是辅助工具,而是潜意识的外包。 这不是信息推荐,而是行为预测。 超级智能不是会说话的机器人,而是开始替你想的智能。 而 Pulse,正是第一步。 这一次,AI 的转折点,不是算力、也不是参数, 而是从等你问变成先替你想。 第一节|AI 不再等你问,它开始主动想 Altman 说,Pulse 是他迄今为止最喜欢的 ChatGPT 功能(如上推文)。 Altman 在对话中举了个例子: ...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马斯克第六次起诉!
新浪科技· 2025-09-29 00:43
xAI在诉讼文件中声称,OpenAI存在"令人深感不安的模式"和"战略性行动" 工违反保密协议,试图获取xAI的源代码、数据中心启动的运营优势、技术进步和战略业务计 系统性有预谋地挖角其员工,非法窃取商业机密。 这已经是过去一年半时间,马斯克对OpenAI发起的第六次诉讼大战,诉讼从加州法庭升级到联 邦法庭,指控也一次比一次严重,从最初的合同违约到不公平竞争到涉嫌垄断再到窃取商业机 密。 这究竟是愤愤不平要说法,还是打击竞对的场外招?又或者这两者皆有之,还有待法院给出裁 决。但可以肯定的是,两家公司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也不限于产品与商战领域,未来还会 有更多的诉讼交锋。 指控窃取商业机密 上周,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xAI在加州北区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行业巨头OpenAI 美元的数据中心运营成本。 ,故意诱导这些员 划。以在激烈的先进AI开发竞争中谋求不公平优势。 马斯克对这起诉讼的评论是:忍无可忍,无须再忍。他在自己的X平台上解释说, 们发送了多封警告函,但他们继续在欺骗作弊。在尝试其他所有方法没有结果之后,诉讼是我们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马斯克这样在X平台上怒斥自己亲手创办的友商,第N次 ...
撞墙的不是Scaling Laws,是AGI。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9-28 23:33
NIK @ @ns123abc 作者 | Trisimo崔思莫 编辑 | 大模型之心Tech 原文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38174154500215724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大模型之心Tech "公众号 戳我-> 领取大模型巨卷干货 本文只做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文 ,自动驾驶课程学习与技术交流群事宜,也欢迎添加小助理微信AIDriver004做进一步咨询 前言:Scaling Laws成立,不必然导向AGI,甚至会远离AGI 。 ——这是我的一个推论 wn that transformer-hased next-token prediction pernlexity scales o log-linearly with compute and the number of parameters Ex-OpenAl researcher (now at META) explains how scaling laws can never fail because it's a reflection of the data structure "wh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