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搜索文档
武汉控股拟16亿收购武汉市政院100%股权
长江商报· 2025-09-10 02:56
收购交易概况 - 公司拟以16亿元收购武汉市政院100%股权 交易方式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1][2] - 同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1]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直接持有武汉市政院100%股权[2] 战略发展目标 - 通过收购构建水务环保主业"规划—咨询—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服务能力[1] - 推动传统水务环保行业全产业链智能化转型升级[2] - 培育"技术研发—场景落地—数据赋能"创新生态[2] - 形成"硬科技赋能—轻资产扩张—可持续变现"闭环价值体系[2] - 打造国内一流环境综合服务商[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76亿元 同比增长14.76%[1] - 扣非净利润7427.58万元 同比增长21.08%[1] 业务布局 - 聚焦污水处理 自来水 水务工程 隧道运营四大业务板块[1] - 深化厂网一体化与智慧水务建设[1] - 依托科技创新 管理优化与市场拓展推动高质量发展[1] 标的公司优势 - 武汉市政院成立于1954年 拥有多项甲级资质[1] - 在水务工程设计等领域实力强劲[1] - 已拓展数字化 智慧城市 绿色低碳 城市更新等新兴业务[1] - 拥有知识产权449项 包括发明专利56项 实用新型专利241项 软件著作权146项[1] 募集资金用途 - 计划募集配套资金13.6亿元[3] - 用于厂网河湖一体化全过程咨询中心建设[3] - 投资城市综合服务AI数智中心[3] - 提升公司信息化及城市基础设施更新运维能力[3] - 开展低空经济研究及试点应用[3] 预期协同效应 - 交易后将增强上市公司市场开发拓展能力[2] - 促进主营业务规模持续健康增长[2] - 上市公司总资产 净资产 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等将进一步增长[2]
威胜控股中标南网3.7亿大单 三大业务齐升中期净利增33%
长江商报· 2025-09-09 23:42
核心观点 - 公司中标中国南方电网计量设备框架招标项目 中标金额合计3.7亿元 在招标中排名第一 [1][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43.9亿元同比增长17% 净利润4.4亿元同比增长33% 三大核心业务均实现增长 [1][4] - 公司持续拓展海外市场 上半年海外收入12.44亿元同比增长19% 拥有6个海外生产基地 [1][5] 重大中标事件 - 附属公司威胜集团有限公司中标南方电网计量设备项目 合同金额2.01亿元(约2.2亿港元) [2] - 附属公司威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标南方电网项目 合同金额1.69亿元(约1.85亿港元)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中标国家电网1.86亿元集采项目 其中计量互感器业务首次中标1488万元 [2] - 在省网电网和地方电力公司业务方面获得合同1.45亿元 [2] 业务表现 - 电智能计量解决方案业务营业额18.8亿元同比增长30% [4] - 通信及流体智能计量解决方案业务营业额12.99亿元同比增长13% [4] - 智能配用电系统及解决方案业务营业额12.1亿元同比增长6% [4] - 非电网业务推出通信基站光伏叠光新产品 已实现批量生产 预计年订单需求超1亿元 [3] 海外拓展 - 业务覆盖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 [1] - 印度尼西亚工厂和马来西亚工厂正式投产 [5] - 下半年将重点开拓东南亚、北美及南美市场 并拓展欧洲和非洲市场 [5] 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3.15亿元 研发投入占比7.2% [6] - 2020-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3.35亿元、4.25亿元、5.77亿元、6.81亿元、7.3亿元 [6] - 拥有有效专利2042件、软件著作权1986件 累计知识产权超4000项 [6] 行业背景 - 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招标聚焦特高压基础设施与数字化升级双主线 [2] - 南方电网2025年计划固定资产投资1750亿元创历史新高 [2] - 公司客户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五大发电集团及海外电力公司等 [2]
湖北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水安全 “十五五”计划水利建设投资3500亿
长江商报· 2025-09-09 23:41
水利建设投资规划 - "十五五"期间初步谋划推进重大水利项目近百项 计划投资3500亿元 [1] - "十四五"期间全省水利建设投资超3000亿元 居全国前列 [2] 水利基础设施成效 - 除险加固1636座水库和38个大中型水闸 [2] - 治理中小河流145条 整治河长2283公里 有效保护800余万人和800余万亩耕地 [2] - 供水管网总长达6.9万公里 较"十三五"增长23% [6] - 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由10.24%降至9%以内 [6] 农业灌溉与粮食安全 - 增加灌溉面积429万亩 改善灌溉面积1354万亩 [2] - 为粮食总产连续12年稳定在500亿斤提供水利支撑 [2] 城乡供水体系 - 建成城市自来水厂169家 日均综合生产能力1779万立方米 服务人口2897万余人 [6] - 实施农村饮水提标升级项目79个 59个县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2] - 累计改善1000余万农村人口供水条件 [2]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规模化供水覆盖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生态治理与水资源管理 -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363平方公里 恢复五大湖泊水面面积245平方公里 [3] -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连续下降 [3] - 连续三年国务院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获"优秀"等次 [3] 技术创新与改革突破 - 启动水资源水工程资产化改革 水权交易单数居长江流域17省市第一 水量第三 [3] - 全国首单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交易落地鄂州 [3] - 部省共建白蚁防治重点实验室挂牌运行 成立3家省级研究中心 [3] - 荣获省部级科技奖16项 其中一等奖5项 [3] 供水服务提升 - 完成5000余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移交 [7] - 推动1.14万公里老旧管网更新 [7] - 建立全覆盖水质监测机制 加强水质检测能力建设 [7] 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 重点实施六大体系建设包括水旱灾害防御体系 水资源配置网络体系 河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 [4] - 聚焦水质提升 智慧赋能 韧性增强三大重点方向 [8]
湖北鄂北工程惠及482万人口和千万产业集群
长江商报· 2025-09-09 23:41
工程概况与建设成效 -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为全国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 全长269.67公里 2015年10月底开工 2021年1月全线通水 历时6年建设 [1] - 工程累计惠及沿线220万人 设计供水范围覆盖襄阳 随州 孝感3市7县 最终惠及482万人 [1] - 在2022年特大旱情及2023年普遍干旱期间成为鄂北地区主水源和荆楚安澜水网主动脉 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与城镇供水发挥关键作用 [1] 运营保障体系 - 十四五期间从精细化运行管理 数字化智慧调度 法治化制度保障 生态化保护协同四个维度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 聚焦工程安全 调度安全和水质安全 [1] 未来发展规划 - 将通过打通工程最后一公里扩大供水范围 满足鄂北及周边干旱缺水地区优水优用需求 [2] - 作为省级骨干水网核心组成 十五五期间将改善湖北省水资源配置格局与承载能力 助力构建荆楚安澜现代水网并强化与国家骨干网互联互通 [2] - 目前串联工程沿线364万亩耕地 482万人口和千万级产业集群 未来将为鄂北区域经济社会及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提供水利支撑 [2]
长龄液压拟易主夏继发父子套现20.75亿 净利连降四年半分红率连续超90%
长江商报· 2025-09-09 23:33
实际控制人变更及套现计划 - 夏继发、夏泽民父子通过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方式合计套现20.75亿元 [1][3][5] - 协议转让24.99%股权给核芯听涛套现14.68亿元 其中夏继发转让18.19% 夏泽民转让6.80% [2][3] - 夏继发另转让5%股权给澄联双盈 要约收购12%股权套现6.27亿元 [1][3][5] 股权结构变化 - 交易前夏继发父子直接持股68.02%(夏继发40.81% 夏泽民27.21%) 通过一致行动人澜海浩龙控制2.91% 合计控制70.93%股权 [4] - 协议转让后夏继发父子持股比例降至40.94% [4] - 交易完成后核芯听涛方面将合计持有41.99%股权 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江阴市国资办 [1][5] 经营业绩表现 - 上市后业绩持续下滑 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从2.02亿元降至0.95亿元 累计降幅达53% [7][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65亿元同比下降1.22% 归母净利润6574.17万元同比下降0.03% [8] - 曾尝试跨界收购光伏企业江阴尚驰70%股权作价3.36亿元 但2024年标的公司扣非净利润2443.63万元未达业绩承诺 [8][9] 分红政策异常 - 2024年现金分红0.94亿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98.86% [9] - 2025年中期分红0.61亿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92.05% [9] 公司背景信息 - 公司2006年成立 2018年完成股改 2021年3月22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7] - 主营液压元件及零部件研发生产 产品包括液压中央回转接头、液压张紧装置等 应用于建筑工程、矿山开采等领域 [7]
密尔克卫稳增长半年营收超70亿 子公司斩获中海壳牌1.8亿大单
长江商报· 2025-09-09 23:33
重大合同中标 - 全资子公司密尔克卫化工物流中标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2025+公路运输及多式联运物流服务项目 合同金额约1.80亿元 [2][3] - 中标标的内容包括苯乙烯SM公路运输 MTBE公路运输 粤东区域道路运输+样品运输 集装罐海运及公路运输 辛醇公路运输 乙二醇/二乙二醇公路运输等共7个标的 [3] - 该项目标志着公司作为专业化工供应链服务提供商的运输交付能力获得认可 预计对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2][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0.35亿元 同比增长17.40% 创历史同期新高 [2][5]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52亿元 同比增长13.12% [2][5] - 扣非净利润3.25亿元 同比增长13.17% [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636.00% [6] - 合同负债余额4.52亿元 同比增长126.94% 显示未来业绩有保障 [6] 业务布局与战略发展 - 打造大中华六大战区建设 包括上海 南部 北部 山东 西部和长江战区 [7] - 2025年上半年完成多项收购及新设子公司 包括收购广东汇通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参股天津物泽物流有限公司等 [7] - 在美国 新加坡 马来西亚 越南等国家设有子公司 全球化布局全面启动 [7] - 深耕港口码头危化配套 完善三线城市和下沉市场网点建设 [8] - 自建基地项目进展顺利 仓储资产使用率长期保持在85% [8]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3088万元 [8] - 2017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从603.1万元增长至6093万元 七年增长9.1倍 [8] - 累计获得专利证书116项 其中发明专利12项 实用新型专利104项 [9] - 获得软件著作权证书231项 2025年上半年新增获批27项软著 [9] - 2025年上半年新增7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涵盖危化品检测 储存 无害化处理等领域 [9] 客户基础与服务范围 - 已与国内外众多著名化工 新能源 芯片半导体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 包括巴斯夫集团 陶氏集团 万华化学等 [4][5] - 有效客户数量超万家 [5] - 提供以货运代理 仓储和运输为核心的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 并延伸至化工品分销服务 [4] - 新业务包括快运 大件 冷链 厂内物流 云仓等 已初具规模并建立完整运营体系 实现收入超亿元 [8]
至正股份30.69亿创新式重组获批 全面转型半导体标的年营收逾24亿
长江商报· 2025-09-09 23:33
重组方案核心内容 - 中国证监会批准至正股份重大资产重组方案 交易对价30.69亿元收购AAMI公司87.47%股权 同时剥离传统线缆材料业务[2] - 重组方案微调:AAMI股权收购比例从99.97%降至87.47% 置入资产作价从35.06亿元调减至30.69亿元 因排除香港智信12.49%股权回购交易[3][5] - 交易完成后实际持有AAMI股权比例仍为99.97% 并引入半导体设备龙头ASMPT全资子公司作为重要股东[2][5] 交易结构设计 - 境内采用资产置换+发行股份+支付现金组合方式 涉及至正新材料100%股权置换及五方面操作[3][4] - 境外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ASMPT Holding持有的AAMI 49%股权 同步进行香港智信持股回购[4][5] - 配套募集资金不超过10亿元 已获证监会注册同意[3] 公司转型背景 - 至正股份原主营电线电缆材料 2019年起持续亏损 2019-2024年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2.5亿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额同比扩大266.10%至0.23亿元[6][7] - 曾尝试收购网讯新材(作价5.91亿元)未果 2023年以1.19亿元收购苏州桔云科技51%股权切入半导体设备领域[7] 标的资产质量 - AAMI为全球前五半导体引线框架供应商 深耕领域超40年 产品应用于汽车/计算/通信等高端市场[8] - 2023-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05亿元和24.86亿元 归母净利润合计7536.61万元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185.91万元[8] - 原属ASMPT物料业务分部 2020年分拆为独立公司[8] 战略意义 - 公司实现向半导体领域全面转型 通过收购切入半导体封装材料赛道[6][8] - 引入国际半导体龙头ASMPT作为股东 优化股权结构和治理架构 推动产业国际合作[5][8]
晶升股份半年亏745万毛利率仅3.87% 拟重组为准智能突围股价跌9.14%
长江商报· 2025-09-09 23:33
公司重组交易 - 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为准智能全部股份并取得控制权 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用于支付现金对价及交易费用 [1][3] - 购买资产发行价格确定为28.93元/股 标的交易价格尚未最终确定 减资事项尚未完成工商变更 [3][5] - 为准智能控股股东为本尚科技持股45.33% 小米智造基金持股6.85%为第二大股东 [5] 战略整合与协同效应 - 两家公司均属半导体产业链 本次重组实现从上游晶体生长设备到终端无线通信测试设备的垂直整合 [1][4] - 双方客户存在重合 交易有助于加强市场开拓 巩固原有客户并引入新客户 在研发和管理方面相互赋能 [4] - 交易完成后将进行深度融合和协同 标的资产纳入合并范围提振财务表现 [9] 财务表现分析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8亿元同比下降20.29% 净利润亏损745.09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1][7] - 毛利率从2022年35.22%持续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3.87% [1][8] - 上市次年2024年增收不增利 营收4.25亿元增4.78%但净利润5374.71万元降24.32% [7] 标的公司经营情况 - 为准智能2023-2025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7073.16万元 1.15亿元 7392.71万元 [9]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11.14万元 2752.9万元 2809.41万元 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9] - 截至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4.28亿元 资产净额3.8亿元 [9] 市场反应与影响 - 披露重组预案后次日股价盘中大跌超12% 收盘跌9.14%报37.97元/股 [2][6] - 交易完成后预计提升总资产 净资产 收入和净利润等主要财务指标 [9] - 行业周期性波动 产品结构变动及光伏产品毛利率下降导致中期亏损 [1][7]
湖北组团亮相第二十五届投洽会 19家企业集中展示37件前沿产品
长江商报· 2025-09-09 23:33
9月8日至11日,第25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在厦门举行。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重 镇,湖北以"建成支点 走在前列 谱写新篇"为主题,携19家企业、37件展品集中亮相,全面展示湖北在 加快推进"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本届投洽会由中国商务部主办,围绕"投资中国""中国投资""国际投资"三大板块设置不同主题专业展 区,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投资盛会之一。湖北展区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新材料、 高端装备、大健康、光电子信息六大板块为核心,彰显湖北创新驱动新活力、经济发展新成果以及对外 开放新形象。 六大领域展现最新成果 湖北展区面积约160平方米,围绕六大前沿产业全面展示创新成果与发展活力。 在备受关注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展区,小鹏汽车带来在武汉自主研发的AI智能家庭SUV车型G7。 这款车首次搭载3颗自研图灵AI芯片,算力达到2250TOPS,是全球首款具备L3级算力的AI汽车。它通 过视觉传感器可实现自主思考和驾驶路径规划,成为智能出行领域的亮点。 在新材料、高端装备与大健康板块,湖北同样展现雄厚实力。新材料产业已形成"3+3+X"体系,重点 ...
比依股份营收增34.5%净利反降21% 定增项目募资下调1.42亿缩水23%
长江商报· 2025-09-09 23:32
定增募资调整 -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由6.24亿元降至不超过4.82亿元 减少1.42亿元 降幅约为23% [1][5] - 募投项目"中意产业园智能厨房家电建设项目(二期)项目"总投资保持8.07亿元不变 [3][5] - 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新增1500万台空气炸锅 空气烤箱 环境电器等产能规模 [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57亿元 同比增长34.53% [2][9]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5371.22万元 同比下降21.04% [2][9]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0.59亿元 同比增长32.01% 净利润1.40亿元 同比下降30.84% [8]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呈现下降趋势 2023年21.21% 2024年15.55% 2025年上半年14.36% [10] - 2024年净利润下降主要系新品模具投入多及部分客户产品结构调整所致 [8] 资产负债结构 - 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 2022年末34.37% 2023年末32.78% 2024年末56.68% 2025年上半年末升至61.52% [2][14] - 存货账面价值快速增长 2024年末2.89亿元 2025年上半年末达3.38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66.85% [12][13] 股权激励考核 - 2023-2025年考核以2022年为基数 2025年要求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100%或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45% [8] - 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4.02% 净利润增长13.34% 未达考核目标 [8] - 2024年业绩未达考核目标 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显示可能连续三年不达标 [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