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朗系列专项行动

搜索文档
“不敢发朋友圈”,清华学霸小红书晒1.67亿元年薪引调查!美国司法部:他处于在逃状态
新浪财经· 2025-09-17 09:13
核心事件概述 - 前Two Sigma高级副总裁吴舰因涉嫌电汇欺诈、证券欺诈和洗钱罪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美国司法部提起民事刑事双重起诉[2] - 其通过操纵至少14个投资模型进行欺诈行为 导致客户损失1.65亿美元 公司内部基金获得4.5亿美元额外收益[7] - 2023年小红书晒出2350万美元年薪成为调查导火索 公司于2024年将其解雇[4][7][9] 当事人背景 - 34岁中国公民 拥有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及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2] - 2018年4月加入Two Sigma 三年内晋升量化研究副总裁 2023年1月升任高级副总裁[4] - 曾就职于Citadel(城堡投资)担任实习生[4] 欺诈操作细节 - 2021年11月至2023年8月期间秘密修改投资模型 使其复制公司现有模型预测[7] - 违反公司要求新模型必须"不高度相关"的规定[7] - 擅自调整策略导致客户证券买卖数量、集中度和频率偏离预期[7] - 通过欺诈行为获取数百万美元激励补偿 包括购买曼哈顿高价公寓[7] 公司处理措施 - Two Sigma取消吴舰2021-2022年度800万美元绩效奖金[8] - 未收回其1780万美元现金奖金[8] - 公司对受损客户进行赔偿[9] 行业监管背景 - 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专项行动整治网络炫富乱象[9] - 平台需将社会责任融入算法设计 加强自媒体自律与用户监督[10] - 重点防范青少年群体受拜金主义影响 强化媒介素养教育[10]
对付假专家须打出组合拳
经济日报· 2025-08-18 21:17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假农技专家通过短视频平台以农技指导和公益助农名义推销高价劣质农资 对农业技术完全外行但精通流量生意 利用算法推荐和专家权威性获取信任 唯一目的是带货挣钱[1] - 假专家三大特征包括夸大承诺 用高大上概念包装并吹嘘神奇效果 身份模糊 白大褂只写农业研究所无具体单位和证书 文案雷同 账号背后由推广机构操作 从人设到内容均无含金量[2] - 农民受骗后损失不仅是购买农药肥料的钱 很可能是一年的收成 反映农业科技服务存在有效供给不足 与农户需求脱节 基层农技服务力量薄弱等问题[2] 解决方案与措施 - 平台需加大对真正农业专家和助农达人的流量倾斜与扶持力度 帮助扩大传播声量 同时响应清朗专项行动 整治内容以假乱真和缺失资质等问题 让假专家现形受罚[1][3] - 鼓励市场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和企业发展 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 科技小院和专家大院等公益性服务模式 千方百计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2] - 涉农高校院所需转变考核评价体系 体现为农业服务的实质贡献 农技推广体系需适应移动互联趋势 提升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效能 主力军需有效挺进主阵地[3] - 加大对假冒伪劣农资打击力度 健全农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从源头上净化市场环境 斩断假专家非法牟利产业链条 形成震慑效应[4] 市场需求与机遇 - 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存在强烈渴求 新型经营主体愿意花钱购买农业科技服务 亿万农民通过手机上网 用短视频平台找答案成为普遍方式[2][3] - 真正农业专家需把技术送到地头 到网上做指导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把成果送到产业中 但目前真专家拍摄视频存在叫好不叫座情况 粉丝数量较少[3]
网信办出手!针对“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乱象
证券时报· 2025-07-29 09:55
专项行动核心内容 - 中央网信办自7月24日起在全国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专项行动 [1] 恶意蹭炒误导公众问题 - 假冒当事人或近亲属编造身份蹭炒热点舆情或公众人物 [1] - 假冒知情人士编造重大舆情或突发事件的起因进展及伤亡人数 [1] - 虚构财经军事外交等领域的"权威报道""一手数据""深度揭秘"信息 [1] 多种手段歪曲事实问题 - 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合成技术仿冒他人或编造社会民生虚假信息 [2] - 通过剧情摆拍拼凑剪辑方式编造事件或虚构夸大情节 [2] - 歪曲解读公众利益政策法规文件宣扬"即将取消""重大变动"等不实信息 [2] - 对往年社会新闻政策旧闻摘头去尾掩盖关键要素恶意炒作 [2] - 借助网络黑灰产通过刷榜打榜买榜操纵热搜榜单呈现不实信息 [2] 不做标注以假乱真问题 - 未标注或未准确标注国内外时事公共政策社会事件的信息来源 [3] - 以"网传""网友表示"等方式模糊标注来源发布无依据内容 [3] - 标注错误来源或矩阵账号互相引用导致无法追溯真实来源 [3] - 以过小字号隐蔽位置进度条遮挡等方式刻意弱化标注标识 [3] 专业领域信息不实问题 - 冒用财经专家医生律师等身份进行虚假认证或过期认证 [4] - 杜撰篡改真实案例细节发布未经科学验证或违背科学常识的信息 [4] - 编造同质化文案或虚假故事借专业知识分享名义引流带货 [4] - 发布教程教授虚假摆拍蹭热引流等方式打造"网红专家"人设 [4]
网信办出手!针对“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乱象
证券时报· 2025-07-29 09:15
中央网信办整治自媒体不实信息专项行动 核心观点 - 中央网信办自7月24日起启动为期2个月的专项行动 重点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乱象 规范信息发布行为 [1] 重点整治问题分类 恶意蹭炒误导公众问题 - 假冒当事人或近亲属身份蹭热点 混淆视听 [2] - 假冒知情人士编造重大舆情或突发事件细节 干扰舆论 [2] - 虚构财经 军事 外交等领域"权威报道"或"一手数据" 误导公众认知 [2] 多种手段歪曲事实问题 - 利用AI技术仿冒他人或编造虚假信息 [3] - 通过剧情摆拍 拼凑剪辑虚构事件情节 [3] - 歪曲解读公共政策 宣扬"即将取消"等不实噱头 [3] - 篡改旧闻关键要素恶意炒作 [3] - 通过刷榜买榜操纵热搜榜单呈现不实信息 [3] 不做标注以假乱真问题 - 未标注国内外时事 公共政策等信息的真实来源 [4] - 模糊标注如"网传"等方式发布无依据内容 [4] - 故意弱化标注标识 如过小字号或隐蔽位置 [4] 专业领域信息不实问题 - 冒用财经专家 医生等专业身份发布虚假认证内容 [5] - 篡改真实案例或科学常识 张冠李戴历史事件 [5] - 借专业知识分享名义编造同质化文案引流带货 [5] - 发布虚假摆拍教程打造"网红专家"人设 [5] 其他信息 - 专项行动属于2025年"清朗"系列工作总体安排 [1] - 整治范围覆盖全国 持续至9月24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