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夏时报
icon
搜索文档
下限低至0%!部分股份行信用卡透支利率大调整
华夏时报· 2025-09-29 09:4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明会 北京报道 信用卡用户精细化运营时代要来了。 某股份行日前发布公告称,拟对信用卡透支利率收取标准由"日利率万分之三点五至万分之五"调整 为"日利率0%-0.05%,按照单利算法近似折算年利率为0%-18.25%",该调整将于9月29日起生效。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这也是业内第一次有银行公开发布声明,打破"日利率万分之三点五至万分 之五"这一上下限范围,并且下限在被打破的同时,日利率更是低至0,这或意味着优质信用卡客户无需 为透支利息买单。 9月28日,该行客服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具体透支利率如何定价由系统根据客户情况综合评 定。"如果您希望降低透支利率,建议您多使用我行信用卡并按时还款,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 探索差异化市场定价 "信用卡透支利率可以出现完全的差异化市场定价,成为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三十多年来对透支利率市 场化的一次重大变革,一定程度上为信用卡业务实现了松绑。"资深信用卡专家董峥在接受《华夏时 报》采访时表示,不过,在随后的业务实践中,落实这一政策的发卡银行并不多,并没有在业内形成热 潮。 直至今年8月29日,央行发布公告,拟对《电子支 ...
数字资产财库“狂欢”退潮:股价腰斩、监管收紧,DAT公司陷“死亡螺旋”
华夏时报· 2025-09-29 09:33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赵奕 上海报道 过去一周,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资产经历了集体下跌。与此同时,数字资产财库公司(Digital Asset Treasury Companies,下称"DAT")作为一种新兴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也在经历挑战。 自MicroStrategy(现更名为Strategy)率先将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以来,数字资产财库成为美股市场 新兴"金融炼金术",众多公司因模拟Strategy模式,股价暴涨数十倍。但好景不长,大部分DAT公司的 股价均在近期遭遇暴跌,其中,Kindly MD与Helius Medical等公司股价跌超90%。与此同时,DAT模式 下资产泡沫、内幕交易等质疑声层出不穷,已经引起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等监管机构的注意, 并在近日开启调查。 美股综合医疗服务商KindlyMD在与数字资产公司Nakamoto Holdings合并后,专注于打造比特币财库平 台,其股价已从高点跌超90%,如今只剩不到1.5美元。 日本上市公司Metaplanet的股价也较今年达到的历史高点下跌超70%。 对此,香港注册数字资产分析师学会董事、香港Uweb商学院校 ...
火热AI竞赛京东健康跳出参数比拼,高质量数据撑起B端破局核心
华夏时报· 2025-09-29 08:01
不同于大模型在C端市场的应用多聚焦于泛娱乐化以引流,在B端市场,大模型的应用天然要求精准、 高效,健康产业尤其如此。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京医千询大模型于2023年上线,今年2月对外全面开源,6月升级至2.0版 本。据京东方面介绍,京医千询2.0实现了对文本、影像、检验报告等多模态医学数据的深度融合解 析,是行业首个能看懂医学报告、听懂病情描述的医疗大模型,也是行业首个可信推理模型。京东健康 探索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还表示,京医千询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技术渐进式逼近人类医生的临床认知边界。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卢晓 北京报道 "在我们长期投入AI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实践证明,医疗AI的价值,绝不是单纯技术参数的比拼,而是 要融入临床场景、解决实际问题。"9月25日,京东健康CEO金恩林在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下 称"JDD大会")期间对《华夏时报》等媒体记者这样说道。 当天,京东健康宣布京医千询医疗大模型2.0版本升级,并推出全新的"AI医院1.0"。在这背后,随着全 球AI热潮掀起,AI正在重构各个产业的供应链,大模型与产业间的深度融合也正加速落地,而高质量 数据则成为这场融合的关键。 ...
稳电价、稳煤价!国资委带头抵制“内卷式”竞争,国企须走差异化发展与品牌竞争之路
华夏时报· 2025-09-29 07:28
华夏时报记者刘昱汝徐芸茜北京报道 日前,国资委主任张玉卓主持召开部分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座谈会,了解企业经济运行情况、面临的困难挑战。会议聚焦稳电价、稳煤价、防止"内卷式"恶 性竞争等核心议题,听取企业意见建议,旨在进一步研究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的政策举措。 张玉卓在会上强调,要带头坚决抵制"内卷式"竞争,坚定走差异化发展和品牌竞争路线,强化行业自律,引导行业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构建竞合并 存、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此次会议释放出国资委引导国有企业特别是能源类国企稳价保供、抵制恶性竞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明确信号。 稳煤价、稳电价 今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和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明确,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这意味着,"反内卷"已经不仅是口号,而 是有了具体的治理抓手。 "今年煤炭市场价格大幅回落,在行业利润大幅下降背景下,东部老矿区部分煤炭企业亏损严重,需引起高度重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委员张宏在7 月的2025年夏季全国煤炭交易会上表示。 而在4月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中,也有多项内容关注完善煤炭价格。其中,在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 方面,提 ...
困局中谋变?华熙生物押注圣诺医药,新赛道探索暗藏多重考验|创新药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9-29 04:40
融资交易详情 - 圣诺医药以每股12港元价格配售约1735.24万股新股 相当于当前已发行股本约16.50% 配发完成后预计占总股本约14.16% [2] - 配售价较9月5日收盘价14.97港元/股折让约19.84% 募集资金总额约2.08亿港元 净额约2.06亿港元 [2] - 华熙生物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出资约1.39亿港元认购1156.83万股 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达9.44% 成为第二大股东 [2][6] 圣诺医药业务与财务状况 - 公司核心聚焦RNAi技术新药研发 核心候选药物STP705是多靶点siRNA疗法 针对肿瘤适应症和局部减脂领域 [2][3] - STP705用于局部减脂的I期临床研究显示极佳安全性 局部皮肤反应极小 并出现早期疗效信号 支持推进至II期开发阶段 [4] - 2021年至2024年净利润亏损从2.16亿美元收窄至0.5亿美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349万美元 亏损幅度持续缩窄 [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仅为0.14亿美元 面临资金短缺和未盈利挑战 [6] - 2024年营收仅177.8万美元 渠道能力有限 [9] 华熙生物战略动机与业绩表现 - 此次投资是华熙生物在小核酸和RNAi技术领域的首次投资 旨在借助圣诺医药技术平台开辟继透明质酸后的第二增长曲线 [7] - 华熙生物明确表示不仅是财务投资人 更是战略投资人 后续将探讨更多业务层面合作可能性 [9] - 2022年营收达63.59亿元 同比增长28.53% 归母净利润9.71亿元 增长24.11% [9] - 2023年营收降至60.76亿元 同比下滑4.45% 出现首次负增长 2024年营收进一步降至53.71亿元 降幅扩大至11.61% [9]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2.61亿元 同比下降19.57% 归母净利润2.21亿元 同比下降35.38% 扣非净利润跌幅达45% [9] - 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9.12亿元 同比下滑33.97% 营收占比从2022年72.45%降至40.36% 毛利率从80%附近回落至69.7% [10] - 医疗终端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6.73亿元 同比下降9.44% 原料业务收入6.26亿元 同比下降0.58% [10] - 2024年末在职员工数量4444人 较上年减少211人 其中销售人员减少571人 降幅达31.78% 2025年上半年董事、高管及核心技术团队出现多人离任 [10][11] 技术协同与市场挑战 - 小核酸药物需完成多期临床试验 STP705虽显示减脂潜力 但需验证长期安全性及疗效稳定性 [8] - 小核酸药物递送系统需解决靶向性、稳定性等难题 华熙生物透明质酸递送技术与小核酸的协同效应仍需临床验证 [8] - 全球减脂医美市场已有溶脂针、冷冻减脂等成熟产品 STP705需证明差异化优势 [8] - 华熙生物缺乏创新药商业化经验 可能依赖圣诺医药销售网络 但后者渠道能力有限 [9]
A股现天价合同纠纷!美迪西遭鸿绪生物1.59亿元索赔,双方各执一词
华夏时报· 2025-09-29 03:51
诉讼案件背景 - 美迪西全资子公司美迪西普亚医药科技被鸿绪生物起诉技术服务合同纠纷 涉案金额约1.59亿元[2] - 诉讼于2024年7月立案 法院已冻结美迪西银行账户进行财产保全[4] - 美迪西公告称涉案金额为原告单方主张 案件尚未开庭审理 预计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2] 合同及项目细节 - 双方于2020年12月18日签署《技术服务合同》 鸿绪生物委托美迪西普亚对I类生物技术药进行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 合同金额557.6万元[3] - 合同约定美迪西需在8个月内完成分析检测、安全性评价等四个试验项目 并提供中英文版本试验报告[3] - 项目为鸿绪生物的HX-100101-1注射液 拟开展2型糖尿病治疗研究 为GLP-1/GIP双靶产品[3] 鸿绪生物指控内容 - 指控美迪西严重滞后提供中英文版安评研究报告 且报告未通过NMPA和FDA审查[4] - 声称因美迪西违约导致国内IND申报被退审 美国申请失败 最终通过第三方CRO补充试验才于2023年12月14日获批临床[4] - 要求解除合同 赔偿损失1.59亿元 其中1.5亿元为各项损失赔偿[4] 美迪西抗辩理由 - 表示已全面适当履行合同义务 助力项目于2023年12月14日获批临床[5] - 强调NMPA于2025年3月31日至4月3日进行有因检查 未查见真实性问题[5] - 指出项目延迟主因是鸿绪生物合格供试品交付延迟、多次暂停试验、更换样品及上海疫情等不可抗力[6] - 披露鸿绪生物未正式向FDA提交IND申请 仅进行会议咨询 NMPA退审是因要求补充合同范围外的制剂过敏性试验[6] 行业影响与案例特殊性 - 美迪西累计助力客户获批588项临床IND批件 服务超2000家生物医药企业 本案系首次涉及的重大合同纠纷[8] - 案例罕见性在于服务方已助力项目获批临床却仍面临高额索赔 为创新药研发产业链合作中的责任边界开创先例[8] - 引发对CRO合作模式与履约质量的重新审视 业界关注频繁非正常合作终止是否意味着以信任为核心的研发协作模式面临考验[8]
与现代化产业新城建设同频共振,广西贵港残疾人事业创新破局显成效
华夏时报· 2025-09-29 02:51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贵港报道 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内河明珠",广西贵港正经历着从传统农业地区向现代化产业新城的历史性跨 越,在此进程中,贵港残联从未将残疾人事业割裂于地方发展之外,始终让其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据记者了解,"十四五"以来,贵港残联始终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需求,以"精准服务"为核心,在就业创 业、医疗康复、教育文体三大领域持续发力,通过政策护航、资金保障、服务提质为支撑,推动残疾人 事业提质增效,残疾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这座承载着2200年文明记忆的城市,正以地方特色为笔、以民生温度为墨,把残疾人事业深深融入城市 发展的时代答卷。 "模式创新+技能赋能"破解就业难题 作为一座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地级市,贵港以体系化施策与特色化路径破解残疾人就业创业难 题,过程充满着传统与新潮的碰撞、普惠与特色的交织、稳定与成长的机遇。 在模式创新上,贵港残联深耕"互联网+残健融合"发展路径,以数字技术为纽带,打破残健就业壁垒, 构建起适配残疾人群体需求的协同就业新模式。 此外,为了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提质增效,贵港残联将技术赋能与岗位对接形成闭环。实施"阳光助残 ...
万林物流业绩说明会董事长放话:营商环境无改善或将迁址!靖江市独家回应:不存在推诿
华夏时报· 2025-09-29 02:38
公司融资状况 - 公司在当地银行授信申请遇到较大阻碍 授信基本暂停已超3年 目前仅存子公司1000万元额度[2][3][5] - 2021年公司在当地银行授信额度超过10亿元 控制权变更前授信规模曾高达50亿元[4][5] - 当前有效授信总额仅2000万元 包括靖江盈利港务在苏州银行1000万元和宿迁子公司在沭阳农商行1000万元[5] 业务影响 - 贸易代理业务因银行授信暂停严重受限 营业收入从2021年6893.99万元下滑至2024年24.22万元[3][4] - 公司明确表示贸易代理业务面临全面停止风险 业务发展存在不确定性[3][4] - 公司申请授信主要目的是恢复贸易代理等自身业务发展[4] 战略调整 - 公司不排除变更注册地的可能性 如当地营商环境持续未改善[2] - 积极寻求多元化经营与融资渠道 降低区域因素对经营的不利影响[5] - 持续优化港口装卸业务 同步升级基础物流业务 逐步恢复并拓展贸易代理业务[6] 政府回应 - 靖江市政府表示已关注相关问题 承诺不会置之不理[2] - 当地金融办密切关注并积极协调银行机构交流 计划10月份组织10家银行上门对接金融贷款事项[5] - 强调金融机构不存在不提供服务情况 银行授信未通过是基于风险评估的决定[2][5] 资产规模 - 子公司靖江盈利港务拥有长江深水码头岸线752米 建有3个多功能深水泊位[4] - 陆域总面积约113万平方米 配备木材仓储货场、钢材期货交割库和物流配送设施[4]
300万元闲置商铺“入托”重生,天津首单不动产信托落地
华夏时报· 2025-09-28 18:45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佳 北京报道 面对闲置不动产,企业不再仅局限于出售、租赁两种处置方式,而是通过信托模式盘活资产,成为当下 可探索的新方向。 近日,天津完成首单不动产信托登记项目"津不动产1号",该项目由滨海新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 司的子公司宏泰房产(下称:宏泰房产)与北方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方信托)合作,标的 为大港某小区一处价值300万元的两层配套商业地产。 梳理天津试点具体条款,其在制度设计上的差异化创新,成为推动实践落地的关键。 天津试点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将"盘活存量资产"明确为不动产信托的核心应用场景,借助信托制度整合不 动产资源、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运营效率;除将已有不动产纳入信托外,还可委托信托机构代为购买不 动产;同时受益人可以为企业法人或自然人,兼顾民生与产业发展需求。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滕杰分析指出,除传统不动产转入信托模式外,天津试点创新增 设"受托人购买不动产"方式,有效兼顾存量盘活与增量创造,降低信托设立成本,减少了流转环节,不 仅可以满足委托人收购不动产的需求,也避免了委托人在当前税制环境下的重复纳税问题,进一步增强 信托的普惠属 ...
牌照信仰正在崩塌?收益法2037万元,市场法1.28亿元,黄河财险股权究竟值多少钱?
华夏时报· 2025-09-28 18:31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吴敏 北京报道 又有保险公司股权被摆上"货架"。 《华夏时报》记者从阿里拍卖平台获悉,黄河财险1.25亿股股权将于10月20日公开拍卖,起拍价为1.15 亿元,评估价为1.28亿元,出让人为兰州新区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兰州城投")。 这场看似普通的股权交易,却因资产评估报告中两种方法得出的估值结果相差超过1亿元而引发市场高 度关注。收益法评估仅2037.32万元,市场法评估却达1.28亿元,这不仅是数字的悬殊,更折射出当前中 小险企在资本市场的尴尬处境与估值体系的深层困惑。 "收益法与市场法差异极大,这背后揭示出'现实经营价值'与'市场准入价值'之间的撕裂。"北京大学应 用经济学博士后、教授朱俊生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经营层面面临很多挑战, 部分中小市场主体受车险综改影响,盈利空间被压缩,长期难以扭亏,因此收益法估值极低。另一方 面,市场法体现了财险牌照的"稀缺性",在强监管环境下,新增牌照几乎不再发放,现存公司具有准入 门槛和潜在战略功能。 1亿元估值落差背后 作为甘肃省首家全国性法人保险机构,黄河财险自2017年开业以来,虽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