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产能
icon
搜索文档
理想i6今年保守产能4.5万~5万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23:16
伴随重磅新车陆续发布完毕,新势力们到了比拼产能的关键赛点,是否能跨过交付难关,直接左右着新 势力今年的成绩单表现。蔚来CEO李斌此前在NIO Day后的采访环节透露,乐道L90的产能将在10月达 到1.5万台,而ES8将在12月达到这个数字。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曾在今年8月小鹏P7开卖时立下军令 状:"P7的目标是同级轿车前三,小鹏实际上就是奔着前三去准备产能的。" 9月26日,目前理想汽车旗下最小的一款纯电车型理想i6正式上市。i6全系只有一款车型、一个价格, 售价24.98万元。10月31日前为首销期,新车于9月27日起开始交付。 三个月销量承压后,理想i6是理想背水一战的纯电产品。为此,理想拿出了满满的诚意。首销期内,理 想i6直减1万元,价格为23.98万元,还标配后驱、空悬、VLA和冰箱,续航为720km。 空间方面,理想i6长4.95米,轴距3米,远超特斯拉Model Y,后者长4.8米,轴距2.98米。但在价格上, 理想i6比Model Y便宜1.37万元。 在i6的发布上,理想采取了一种新型的发布方式——跳过小订阶段,直接上市发布,用户有7天的时间 决定是否锁单。一位理想内部的员工告诉21世纪 ...
未验车先交几十万 小米被曝催收尾款:否则取消订单定金作废 车主炸锅:又不是买白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13:33
小米汽车交付争议 - 多个车主反映车辆未下线就被催7天内付清尾款 公司将该条款写入《购车协议》[2] - SU7 Ultra挖孔版车主群体遭遇最严重 支付50万元却面临新车无踪影和紧急催收[3] - 公司交付量表现亮眼 上市15个月交付31.17万台 超越蔚来同阶段用时(四年零七个月)[3] 行业对比与协议差异 - 行业惯例为"提车时付尾款" 蔚来等车企在满足交付条件后通知付款[4][6] - 公司采取差异化策略 在两种情况下要求提前付款:客户推迟提车或存在不提车风险[7][8] 黄牛问题与应对措施 - 公司通过两种方式判定"不提车可能性":客户拒不配合金融手续或流露弃车意向[10] - 协议规定异常订单可取消且不退定金 社交平台出现打击黄牛截图[11] - SU7 Ultra订单曾被炒至65万元 现二手价最高59.8万元(较峰值降5.08万元) 平均保值率86.07%[13][15] - YU7订单价格从2万元降至5000元以上 二手YU7均价36.81万元(高于新车Max版32.99万元)[15] 车主权益与误伤案例 - SU7 Pro车主遭遇提车半年前被催款 部分车主付款后交付仍延迟[18][19] - SU7 Ultra挖孔版车主因产能调整被催款 公司解释为"确认提车意向"[21] - 法律专家指出协议条款或违反《民法典》 未合理提示重大利害关系条款[24] 产能与交付挑战 - 一期工厂三班倒日产700-1000台YU7 但7月销量仅6042台(SUV排名第48)[25] - SU7与YU7产线复用困难 90%零部件需重新开发 YU7标准版交付最长需60周[26] - SU7积压订单导致部分配置下架 公司称优化生产流程[26] - 友商趁机争夺客户 小鹏P7、乐道L90等产品形成竞争压力[26] 市场反馈与品牌影响 - 13年老米粉发布告别信 反映用户信仰褪色[24] - 问界M8采取延迟交付补偿策略(超70天每日发200元) 可供借鉴[24] - 公司处于全球Top5目标冲刺期 需解决交付与信任危机[28]
太夸张!雷军卖车15个月,小米汽车收入已超700亿
搜狐财经· 2025-07-12 02:20
交付表现 - 小米汽车在2024年4月3日开启首批交付后,仅用七个半月时间达成首个10万辆交付 [1] - 从10万到20万交付仅花费4个月,于2025年3月份实现 [1] - 上市15个月后累计交付达30万台,意味着从20万到30万台同样仅花费4个月 [3] 财务表现 - 小米汽车均价为23万元/台,15个月内通过卖车实现收入超过700亿元 [3] - 公司市值从去年4月的3800亿港元增长至1.5万亿港元,15个月内增长1.1万亿港元,增幅近300% [5] - 目前市值达1899.2亿美元,在全球车企市值排行榜上位列第三,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超过比亚迪、法拉利等传统车企 [4][5] 产品与市场表现 - 目前仅依靠一款SU7车型就实现上述业绩 [7] - 新推出的SUV车型YU7市场反响更为火爆,预计交付量将超过SU7且售价更高 [7] - 若保持当前势头,下一个15个月汽车业务营收可能达到当前700亿元的3倍,即2000多亿元 [7] 产能挑战 - 公司原计划2025年交付35万辆,但当前产能已无法满足订单需求 [9] - YU7车型的等待提车时间已超过1年 [9] - 产能扩张面临建设周期长的挑战,需尽快解决"产能地狱"问题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