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

搜索文档
李想:理想i6不同于Model Y和小米Yu7 是第三种风格的五座纯电SUV
凤凰网· 2025-09-16 05:35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理想i6定位为"新形态五座SUV" 是理想家族最适合年轻人的车型[1] - 公司提出纯电SUV三种风格分类 以Model Y和小米Yu7为代表 理想i6为第三种风格[1] - 2025年是公司正式进入纯电SUV市场的第一年 纯电车型整体月销量目标为18000-20000辆[1] 产品设计与技术配置 - 新车采用一体式鲨鱼形态和上下双色车身设计 车长4.95米 车内纵向可用空间超3.3米[1] - 全系搭载新一代5C磷酸铁锂电池和800V高压纯电架构 标称10分钟充电可续航500公里[1] - 提供智能后驱单电机(功率250kW)和智能四驱双电机(功率150kW+250kW)两种版本[1] 销量目标与上市计划 - 理想i6月销量目标为稳定后9000-10000辆 理想i8月销量目标为稳定后6000辆[1] - 理想i6确定于9月26日正式上市[1]
智界R7:买这车的大多是BBA老车主,新款换了车标客户表示舒服多了
车fans· 2025-09-16 00:30
销量表现 - 三线城市四家门店日均客流15组 其中40%客户专门关注智界R7[2] - 2025款现车大定21台 2026款小定82台 本月转大定仅17台[2] - 现车库存35台 其中2025款10台 2026款25台[2] - 颜色偏好呈明显分化:极光绿/鎏金黑各占30% 幻影紫/晴光蓝各占20%[2] 用户画像 - 核心客群为拥有BBA使用经验的中产家庭 以及为子女购置婚车的单位职工群体[3] - 典型用户为重点中学教师 家庭条件优越 原计划购买奥迪A4但转向电车[3] - 00后年轻客户更倾向选择竞品小米 有家庭客户则更易接受该车型[5] - 医生等专业人士因商务需求选择该车 注重成熟形象与交付时效[5] 产品竞争力 - 核心卖点为华为智驾系统与座舱体验 后备箱空间设计获得好评[3] - 内饰品质显著优于特斯拉Model Y 成为截流竞品客户的关键因素[5] - 2026款配置调整后 电吸门与空气悬挂改为选配 感知价格下降1.5万元[7] - 顶配Ultra版本月销仅6-7台 价格突破30万后客户流向问界系列[14] 市场竞争 - 主要竞品为特斯拉Model Y和小米Yu7 对比最多的是27.99万四驱Pro版[9] - 南方客户对四驱需求较低 但部分仍因驱动形式选择竞品[9] - 价格管控严格 但沿海省份存在3000-5000元额外优惠[7] - 品牌独立运营后老客户反响积极 认可度提升[20] 销售策略 - 最畅销配置为Max+版本 占销量70% 女性偏好幻影紫 男性选择鎏金黑[14] - 采用厂家金融方案 60期贷款20.6万元 月供3863元 总利息25659元[17] - 大客户渠道提供30000积分优惠 折合3000元现金价值[24] - 销售提成为大定800元 交付后再奖励500元 分期额外提300元[2] 产品改进点 - 客户对电池供应商敏感 中创新航电池认可度低于宁德时代[18] - 无框车门设计虽采用双层玻璃 仍存在隔音疑虑[21] - 车型定位介于轿车与SUV之间 导致认知模糊[21] - 老款车型缺乏品牌标识 需付费选装影响辨识度[18] 售后服务体系 - 增程版保养周期5000公里 费用700元 纯电版20000公里保养650元[22] - 纯电客户回店主要目的为充电/洗车/用餐 非传统保养[22] - 车主活动丰富 老客户推荐购车可获得10000积分奖励[23]
2025年7月政治局会议解读:如何理解政治局会议的“平淡”?
德邦证券· 2025-07-31 10:00
会议核心观点 - 7月政治局会议延续今年政策基调,关注长期目标、短期政策、政策工具、政策抓手、资本市场与房地产亮点[3] 长期发展方向 - “十五五”规划目标是“不惧风浪,争取主动”,向2035年远景目标靠近[3] 短期政策基调 - 政策基调与924以来一致,短期“以我为主、审时度势”,外部风险冲击有限[3][4] 政策工具 - 财政货币双扩张,上半年实际GDP增速达5.3%,继续推进存量政策落实[4] - 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思路,财政改善民生,货币支持多领域[4] - 经济大省挑“新质生产力”大梁[4] 政策抓手 - 提振消费关注供给侧革新,培育新增长点[5] -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5] - “反内卷”建立高水平市场体系[5] - 加大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关税冲击可控[5] - 就业、民生是政策底线[5] 亮点与意外 - 资本市场是亮点,增强吸引力和包容性[6] - 房地产是意外,政策措辞弱化,适应市场变化[6] 资产配置 - 股票采用哑铃型策略,港股或受资本回流利好[6] - 债券利率低位震荡,10年国债收益率在1.6% - 1.75%震荡[6] - 商品中长期利好黄金,关注“反内卷”和供需缺口品种[6] 风险提示 - 国内财政、货币政策超预期变化,国际地缘政治风险显化,房地产市场走弱[6]
阿维塔07:八成客户对比小米YU7,战胜案例全靠智驾和价格
车fans· 2025-07-17 00:29
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近一个月日均进店客户3-4人 周末翻倍 其中60%-70%客户专程来看阿维塔07 但进店量同比前两月下降30% [2] - 小米Yu7上市导致40%大定客户流失 单店当月销量腰斩至十余台 二十余位客户转向竞品 [2] - 紫色增程版07Max占订单总量50%以上 现车充足 绿色纯电07Ultra因35周等车周期及高价位滞销 [2] - 客户对比中80%聚焦小米Yu7 销售话术强调竞品价格虚高/电池混装风险/智驾能力差距 [8][10] 目标客群画像 - 90%客户为油车置换群体 核心诉求为智驾能力与性价比 典型客户为中年企业主 预算25万内 [4] - 决策关键因素:华为ADS 3.0系统支持120km/h AEB刹停 激光雷达暴雨环境稳定性优于特斯拉FSD [6] - 年轻客群流失明显 28岁电商从业者因加速性能不足(3.23秒 vs Model 3)转投小米 存在品牌信仰消费 [13] 产品配置与金融方案 - 主力车型07Max增程版优惠后落地价23万 较指导价降2万 享省补+充电桩 [6][15] - 金融方案:5年期贷款前2年免息 最高可贷19.79万 24期月供3298元 全款购车保险优惠4000元 [15][17] - 高阶配置包优惠券价值2万 Max版定金5000抵2万 Pro+版定金5000抵2.5万 [15] 产品优劣势分析 - 核心优势:华为800V纯电架构快充 192线激光雷达 城区NCA系统绕障能力 [6][8] - 用户痛点:底盘调校偏软高速稳定性差 隐藏式门把手设计争议 无线充电仅15W需加价升级50W [18] - 隐性优惠:长安员工额外5%折扣 体制内减2500元 大客户团购享3%优惠 [19]
品质消费时代,年轻人的钱包都去哪儿了?
36氪· 2025-07-03 09:35
消费趋势与品牌出海 - 中国品牌如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凭借科技含量、文化底蕴和情感价值赢得海外消费者青睐,标志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转型[1] - 年轻人推动"品质消费",重视"质价比"而非单纯价格或品牌,选择符合个人需求的商品[1] - 网络传播缩短生产者与消费者距离,信息透明化减少试错消费,口碑效应与品质消费关联性增强[2] 服务业消费潜力 - 养老、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业存在未满足需求,消费者面临"有钱没处花"的结构性问题[1][2] - 优质消费供给可创造需求并带动行业发展,如《哪吒之魔童闹海》、泡泡玛特潮玩、小米Su7等案例显示个性化需求旺盛[2] 年轻群体消费行为案例 餐饮服务业 - 22岁餐厅服务员月薪4400元,50%收入用于储蓄,近千元固定支出为理发等颜值消费,体现小众爱好优先的消费观[3][4][5] 互联网从业者 - 33岁大厂运营年薪80万,年支出20-30万用于潮玩收藏,通过二手平台流转冗余款实现资金回收,部分收藏品具备另类投资属性[6][7] 设计从业者 - 25岁设计师通过主业+兼职攒钱后辞职旅行,消费观强调"钱为自我服务",职业选择以短期财务目标为导向[8][9] 行业现象与产品案例 - 泡泡玛特Labubu等潮玩产品出现"一娃难求"现象,二级市场价格波动反映IP价值与消费者审美认同[2][6] - 小米Su7和Yu7上市引爆预定,显示科技产品与个性化需求结合的市场潜力[2]
小米汽车系列之四:小米Yu7发布,正式进入1-N阶段【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7-01 11:48
小米Yu7发布核心观点 - 小米Yu7于2025年6月26日晚正式发布,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1-N阶段[1][12] - 本次发布三个SKU:标准版25.35万元(续航835km)、PRO版27.99万元(零百4.27s)、MAX版32.99万元(零百3.23s,支持5.2c超充)[2][13] - 市场反应火爆,上市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42] Yu7产品力分析 - 设计:流线型车身,3倍轮轴比/2.1倍轮高比/1.25倍宽高比设计,提供9种外观配色+4种内饰+6款轮毂[14][16][19] - 性能:全系搭载V6s PLUS电机+800V碳化硅平台,MAX版零百3.23s,最高时速253km/h[30] - 智能化:四合一域控制+英伟达Thor芯片+激光雷达,支持高速/城区NOA[36] - 舒适性:前排双零重力座椅,MAX版配备25扬声器音响+超静谧座舱[22][27] - 储物空间:前备箱141L+后备箱678L+36处收纳位[25] Su7 Ultra纽北表现 - SU7 ULTRA量产版以7分4秒957打破纽北量产电动车记录[6][45] - 原型车以6分22秒091位列纽北总榜全球第三[49] - 同步推出纽北限量版(81.49万元,限量100台)[47] 小米汽车业务进展 - 2025Q1汽车业务营收186亿元,Su7累计交付13.77万辆(2024年)+7.59万辆(2025Q1)[53][55] - 北京工厂二期即将投产,三期规划中,预计2025年销量40-50万辆,2026年突破80万辆[78] - 成功因素:十年布局+生态圈支持+集团研发赋能+产品力+品牌影响力[8][56][58] 中高端SUV市场分析 - 20-40万元SUV市场规模超300万辆,2025年1-5月新能源渗透率57.8%[64][66] - Model Y占据13.22%市场份额(2024年销量48.12万辆)[69] - Yu7对比Model Y后驱版:价格低1万元、轴距长110mm、续航多242km、800V平台优势[73][74] 供应链合作 - 主要供应商包括拓普集团(空气悬架)、华域汽车(内饰件)、均胜电子(智驾系统)等[80] - 供应链覆盖三电系统、底盘、智能驾驶等核心环节[58]
小米汽车专题系列之四:小米Yu7发布,正式进入1-N阶段
国信证券· 2025-07-01 05:3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汽车业务开门红,2025Q1营收186亿元,成功原因包括造车布局久、借力投资生态圈、集团研发支持、产品力和质量过硬、用户基础好品牌影响力大等 [2][47][55] - 小米Yu7于2025年6月26日发布,产品力优秀,上市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小米汽车进入中高端SUV广阔赛道,预计2025年销量40 - 50万辆,2026年突破80万辆 [1][3][37] - 小米SU7 Ultra量产版破纽北赛道量产电动车记录,原型车位列纽北圈速总榜全球第三,还推出纽北限量版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小米汽车Yu7正式上市 - 2025年6月26日晚小米Yu7发布三个SKU,标准版25.35万元,PRO版27.99万元,MAX版32.99万元,各版本在电池、续航、零百加速、配置等方面有差异 [1][12] - Yu7采用流线型运动风格车身,提供9种外观配色、四款内饰配色和六款轮毂,采用前排双零重力座椅,储物空间丰富,在舒适性、三电、底盘、智能化、生态等方面有提升 [12][13][16] - Yu7上市后市场销售火爆,上市3分钟获20万台大定,1小时大定突破28.9万台,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 [37] Su7 Ultra纽北再获佳绩,同步发布Su7 Ultra纽北限量版 - 小米SU7 ULTRA量产版以7分4秒957打破纽北赛道量产电动车记录,原型车以6分22秒091位列纽北圈速总榜全球第三 [2] - 推出小米SU7 Ultra纽北限量版,定价81.49万,永久限量100台,2025年版限量10台,赠送1年Ultra Club会员资格,包含赛道专业套装等 [44] 随着Yu7发布,小米汽车正式进入1 - N阶段 - 小米首款车型SU7于2024年3月28日上市,共三款车型,外形优雅、动态性能卓越,2024年交付13.77万辆,2025年3月后月交付超2.8万辆,助力营收增长 [47][49] 小米汽车开门红的原因 - 造车布局十余年,2013年雷军拜访马斯克,2014年参与汽车产业,2021年正式造车,2024年发布首车并获成功,制造端能力得到打磨 [55] - 借力投资生态圈,投资整车、智驾芯片及系统、传感器、三电、底盘、后市场等领域企业 [58][59] - 集团赋能汽车业务,提供研发费用和产业资源协同,底层算法、AI大模型、车机系统等受益于集团技术储备,有千人以上智驾研发队伍 [60] - 产品力和质量过硬,SU7外形经典获市场认可,机械素质优秀,一期工厂开工不久满产扩产,制造端稳定性经压力测试 [63] - 用户基础好,品牌影响力大 [55] Yu7正式发布,小米汽车进入广阔的赛道 - 以20 - 40万元SUV市场为参考,规模超300万辆,2025年1 - 5月新能源渗透率达57.80%,2024年纯电车型销量98.59万辆 [3] - 2024年该赛道Model Y销量领先,年销量48.12万辆,小米Yu7 18小时锁单量接近其一半,对比Model Y后驱版,Yu7在多数维度有优势 [67][71] - 北京工厂二期即将投产,三期规划中,武汉、上海生产基地推进,预计2025年销量40 - 50万辆,2026年突破80万辆 [3][76][80] 小米汽车产业链重点公司估值情况 - 关注小米汽车与供应链合作情况,列出部分产业链标的公司,包括拓普集团、华域汽车、均胜电子等 [82][83] - 重点关注小米集团、拓普集团、银轮股份、均胜电子、华阳集团、精锻科技、保隆科技等公司,给出投资评级、市值、EPS、PE等估值信息 [4][84][85]
还是摩根大通“有创意”!小米Yu7是中国电车版“Labubu”
华尔街见闻· 2025-07-01 01:51
小米Yu7产品定位与市场表现 - 产品定位超越交通工具,具有"有趣的大玩具"属性,吸引20-40岁年轻及中年买家 [1][2][4] - 前卫设计、科技感内饰及独特车身颜色(如绿色、珍珠粉、银灰色)构成核心吸引力 [2][4] - 女性购买力显著,预计30-40%买家为女性,影响男性购车决策 [5] 稀缺性驱动需求模式 - 产能瓶颈导致交付等待6-8个月,形成类似潮玩品牌Labubu的稀缺效应 [1][4][5] - 黄牛市场活跃,闲鱼平台订单转让溢价达1万-2万元(官方定金5000元) [6][8] - 预订量达30万台,但30-40%为可取消订单或Su7转化订单 [6] 竞争格局与行业影响 - 差异化避开与蔚来、小鹏、理想的直接竞争,主要冲击外资品牌份额 [1][4][9] - 特斯拉Model Y品牌光环消退,内饰设计落后且FSD功能需额外支付6万元 [10] - 小鹏G7目标客群为男性科技爱好者,理想i8/蔚来L90主打家庭用户,市场区隔明显 [10]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趋势 - 中国品牌乘用车份额从2023年57%升至2024年70%,预计未来几年突破80% [1][9] - 小米2026年交付量预期60-70万台,相当于比亚迪两个月销量,对传统龙头冲击有限 [10] - 理想汽车、吉利汽车和跃进汽车等中国品牌短期或受益于盈利预期上调 [1]
国泰海通 · 晨报0701|金工、建筑工程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6-30 12:33
股指上行趋势 - 6月中旬地缘因素导致指数小幅回落,但近期A股涨势明显,上行趋势未结束[3] - 场内融资余额仅小幅增长,显示投资者情绪未过热[3] - 截至2025-6-27,银行、通信板块赚钱效应最佳,食品饮料、煤炭表现较弱[3] - 有色金属、银行、通信行业抛压较小,汽车、机械、石油石化抛压较大[3] - 小盘股修复明显,大盘价值与小盘成长风格分化处于两年中枢水平[3] - IM股指期货年化基差从17%降至11%,市场观望情绪修复[3] - 中证红利指数2021年后呈现季节性规律,3-4月超额收益显著,5-6月分红阶段收益衰退[3] 建筑工程行业 - 建筑央企估值处于底部,股息率高,具备配置价值[5] - 央企市值管理通过并购重组、股份回购、现金分红等手段提升价值[7] - 国务院国资委举办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讨班,央企及地方国企参与[7] - 地方建筑国企基本面稳健,如四川国资委推动市值管理,四川路桥拟回购1亿-2亿元股份[7] - 2025年1-5月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450.8亿元(+6.6%),新签合同额7090.8亿元(+14.4%)[8] - "一带一路"国家新签合同额6102.7亿元(+22.1%),完成营业额3635.2亿元(+5.1%)[8] - 新质生产力建筑公司拓展低空经济、AI等领域,新型电力系统(BIPV、虚拟电厂等)空间广阔[8] - 化学工程建筑公司受益煤化工项目落地,推进催化剂业务[8] 其他行业动态 - 全球资本流向非美市场,国内杠杆资金加速扩张[11] - 军工行业因抗战80周年阅兵维持高景气[11] - 计算机行业受数字资产政策及科技自主驱动[11] - 海外科技领域小米Yu7放量,特斯拉启动Robotaxi试点[11]
2025下半年汽车行业投资策略:格局激烈重塑,制造与科技并举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11 04:57
核心观点 - 整车产业底层逻辑重构,利润池迁移,智电技术研发与服务成新利润高地 [5][32] - 截至2025年5月30日,汽车板块涨幅高于沪深300指数11.0pct,年初至今累计上涨8.6%,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2位 [6] - 零部件恢复弹性,千T时代算力膨胀,RoboXX新场景出现,VLA上车为明确趋势,汽零赋能机器人成产业趋势,全球化和机器人带动白马持续成长 [6] 行情回顾 涨幅情况 - 截至2025年5月30日,汽车板块涨幅高于沪深300指数11.0pct,年初至今累计上涨8.6%,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2位;细分领域中,零部件、乘用车和商用载货车涨幅较为突出,分别达10.67%、6.57%、3.45% [6][14] 持仓情况 - 2025Q1汽车板块基金持仓占比为4.98%,较2024Q4提高1.32pct,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服务板块分别提高1.14pct、降低0.01pct、提高0.18pct、提高0.01pct;持仓结构上,高景气度细分领域优势企业更受市场青睐,前三名分别为比亚迪、九号公司、福耀玻璃 [6][19] 销量情况 - 2025年1 - 4月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864万辆,同比+12.41%;4月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222万辆,同比+11.07%;1 - 4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405万辆,同比+45.15%,渗透率46.84%;4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15万辆,同比+42.19%,当月渗透率51.57% [26] 整车 格局的探讨 - 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变革带动产业利润池迁移,智电技术研发、软硬件为核心的全栈式服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国在智能电动车领域开始具备技术定义和主导权 [34] - 细分市场格局重新分配,A级车份额持续下行,让渡给B/C级产品;10万元以下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带动A00/A0级车型份额回升;20 - 25万元和25 - 30万元区间中部分智能电动车和新能源车型贡献显著增长,推动中高端新能源市场占比上行 [35] - 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跌破5%,单月利润同比降幅创新低,行业利润“失血”状况改善仍需时间,但阵痛期已进入下半场 [41][46] - 燃油车销量整体下行,2025年前四个月占比51%,A0、C+市场和30万元以下燃油车型下滑显著,合资车中美系、韩系出清及日系车销量下滑带来主流市场大洗牌;自主品牌吉利、奇瑞份额稳步提升,仅奇瑞实现燃油车销量逆势增长 [49][52] - 企业竞争格局从“金字塔式”分布向“无差别竞争”转变,车市“马太效应”凸显,头部玩家以规模与技术筑墙,尾部企业加速出清 [55][57] - 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集中度不断增强,21家企业合计占据市场90%的份额;欧美日等成熟市场集中度更高;中国车企之间销量差距悬殊,强者恒强、弱者难上的竞争格局正在加速成型 [66] - 汽车产业因规模效应驱动整合、技术迭代加速淘汰,中国市场处于“新能源+智能化”转型深水区,头部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构建护城河,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被挤压 [68][70][72] 以旧换新及价格战分析 - 2025年以旧换新成效显著,截至5月11日,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突破322.5万(2024年全年为662万份),其中103.5万份为报废申请,219万份为置换申请 [80] - 多车企开启一口价等优惠,合资品牌经销商生存压力加剧,若考虑产品竞争力衰减,预计整体出让份额约200万台 [85] - 2025年整体行业折扣率呈上升趋势,5月各厂商加大优惠力度,行业平均折扣率14.38%,环比+0.56pct;工信部将加大汽车行业过度竞争整治力度 [88] 新看点展望 - 理想i8、i6以及小米Yu7发布在即,补能基础设施完善、上下班通勤需求高的沿海地区及北京纯电渗透率高,内陆地区及充换电网络相对不发达地区对增程需求更高,沿海地区城市或成为三款SUV主战场 [94] - 30万元以上热销纯电SUV中,智能化成为核心竞争力,特斯拉Model Y、问界M9、蔚来ES6/EC6等在智能化配置上表现突出 [96][97] 零部件 千T时代,算力膨胀;RoboXX新场景 - VLA上车为明确趋势,对车端芯片算力需求明显提升,VLA模型可显著提升自动驾驶性能,2025年多家大算力芯片加速上车 [99][103][104] - ADAS+AD -> Robo -> 机器人 -> 低空经济 -> 深海科技存在技术外溢,产业复用现象明显 [109] - 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年中量产,车队规模快速扩张,BOM成本降低70%,L4技术进步,运营面积扩大,获得多个测试许可证和商业牌照 [111] 汽零赋能机器人已成为产业趋势 - 随着算法进步,机器人运动能力不断加强,产业化落地在即,多家机器人公司取得新进展 [116] - 机器人与智能汽车行业底层技术相通,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产业链可被复用,成功实现新能源转型的优秀零部件公司有望为机器人产品形态进化提供保障 [117][119] - 福达股份主业受益于新能源曲轴、电驱齿轮外包需求旺盛,机器人多维拓展,业绩预期良好,对外投资长坂科技,在平湖产能布局 [120][122] - 巨一科技业绩拐点明确,核心卡位机器人场景落地,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增长 [123][125] 全球化&机器人带动白马持续成长 - 2025Q1汽零板块整体表现稳定,营收增速快于利润增速,盈利能力略有下降,表现分化 [127][129] - 零部件马太效应加强,领头企业通过业绩证明保持营收和利润高速增长,原因包括客户结构多元化、全球化进展迅速、内控管理能力优势 [130][131] - 领头企业墨西哥产能提前布局,有效化解关税压力,多家企业在墨西哥有投资项目和产能建设 [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