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复用

搜索文档
从替代到登场,中国机器人抢占主角位|“十四五”规划收官
第一财经· 2025-09-29 08:12
多年前,中国工厂中的机器人大多来自外资品牌,多年后,在硅谷的实验室里,来自中国的人形机器人 正被用作科研主力设备。 中国的机器人,正在悄然改写属于它的时间线。 2023年,"十四五"规划实施的第三年,中国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首次在销量口径上超过外资品牌。 与此同时,国产机器人不再只是出现在国内车间与仓库,还出现在消防巡检、科研教育、商演导览等更 为丰富的场景当中。从实用性到影响力的跃迁,标志着中国机器人产业已从跟跑迈入并跑。 这一跃迁背后,是政策引导、产业升级、供应链效率与制造业纵深共同推动的系统性机会。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中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 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在这一愿景推动下,众多具备交叉技术能力的入局者正加速涌入,制造业基础 与供应链优势不断释放红利。 在制造范式变革与新技术浪潮叠加的窗口期,站在下一个五年的开端,机器人产业正从单点技术突破转 向系统集成创新,迈向融合算法、硬件、数据与场景的生态协同新阶段。 跨过临界点,国产机器人"反超" 博士毕业后,张建政便投身于工业制造领域。回忆起十多年前初入汽车、半导体等工厂调研时的情景, 他印象深刻 ...
泳池机器人全球市场爆发在即,激光雷达开辟技术新战场
新浪证券· 2025-09-26 02:17
全球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市场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市场出货1535.2万台 同比增长33% [1] - 割草机器人出货量达234.3万台 同比激增327.2% 成为最亮眼细分品类 [1] - 泳池机器人出货93.3万台 同比增长18.7% 展现强劲增长潜力 [1] 泳池机器人市场前景与竞争格局 - 每年5-8月为泳池机器人采购旺季 预计下半年销量进一步上扬 [1] - 全球泳池数量接近3000万个 但泳池机器人渗透率仍较低 发展空间广阔 [1] - 海外厂商曾长期主导市场 中国品牌正凭借无线产品技术创新强势突围 [1] 技术复用驱动品类拓展 - 割草机器人爆发增长源于家用清洁机器人技术成功外溢与复用 [2] - 智能导航、路径规划、障碍识别及电机系统可直接迁移至户外场景 [2] - 无边界割草机器人依赖RTK+视觉融合、激光雷达与多传感器协同方案 [2] 激光雷达需求激增 - 2025年第二季度禾赛科技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交付量同比增长743.6% [2] - 速腾聚创同期实现631.9%大幅增长 显示技术复用强劲动能 [2] 泳池机器人技术瓶颈 - 传统905nm、1550nm红外激光在水中衰减严重 传播1米后能量损失超60% [3] - 无法满足5米以上有效测距 浑浊水体中性能进一步下降 [3] - 技术瓶颈限制产品智能化升级 延缓市场普及进程 [3] 光峰科技水下激光雷达突破 - 发布远眸D10和远眸T1两款水下蓝光激光雷达产品 [4] - 远眸D10为业界首款消费级水下蓝光激光雷达 有效测距突破至10米 [4][7] - 采用450nm蓝光激光 水下抗衰减能力超传统红外光百倍以上 [7] 远眸D10技术规格 - 体积74x74x49mm 采用dToF测距法 测距范围0.2至10米 精度0.04米 [7] - 在浊度低于0.5NTU水下工作 符合世卫组织泳池水质建议 [7] - IP68最高防水等级 Class 1激光安全等级 对人眼和皮肤绝对安全 [7] 行业技术竞争趋势 - 竞争高地从单一功能转向底层感知技术、算法和系统集成能力 [7] - 远眸D10解决水下高精度导航难题 提供关键传感器支持 [7] - 有望加速泳池清洁产品智能化普及进程 [7][8]
再上层楼,追觅的全场景价值战
36氪· 2025-09-07 15:29
公司产品发布与战略布局 - 公司于9月4日全场景发布会推出30余款高端新品 覆盖清洁电器、个护产品、冰箱、空调、电视等多个品类 包括Matrix10 Ultra扫地机器人、T60 Ultra洗地机、X3吸尘器、PM30空气净化器、X30吹风机、极境系列冰箱等 [1] - 公司不以标签自限 定位为技术驱动型企业 通过多品类协同构建商业护城河 拒绝一味追求规模扩张和爆发式增长 专注于技术复用与用户需求深度融合 [3] - 公司全品类场景布局的根本动力是满足用户生活中未被言明但真实存在的需求 而非简单的品类扩张 [4] 用户需求导向的产品创新 - 公司聚焦用户真实需求而非参数比拼 例如在冰箱品类中发现用户核心需求是保鲜而非冗余智能功能 因此推出集成AI Cooling营养大师系统的极境系列冰箱解决保鲜失水和营养流失问题 [6] - 在扫地机赛道推出全球首创自动换拖布技术的Matrix10 Ultra扫地机器人 搭载三组不同材质拖布实现专区专洁 解决"一块抹布拖全家"问题 [8] - 公司产品哲学强调不追求技术生硬堆砌和功能冗余 专注于捕捉用户真实需求 执着于解决用户痛点 [8] - 公司推出AI智能戒指 融合睡眠监测、运动陪伴和女性关怀等功能 实现轻量化无感佩戴 聚焦用户健康需求 [6] 核心技术复用与系统化创新 - 公司以高速数字马达和智能算法为核心技术 具有高通用性与强扩展性 成为多产品研发的共性基础 [9] - 全球首款20万转/分钟高速数字马达实现量产 应用于吸尘器、洗地机、吹风机、冰箱散热系统、厨电产品等多品类 [10] - 机械臂技术从扫地机边角清洁复用于空调送风机械臂、洗衣机智能旋钮、厨电自动搅拌和投放系统 [12] - 技术复用模式有效降低研发边际成本 显著缩短新品迭代周期 [12] 用户共创与本地化策略 - 公司构建用户共创与创意筛选机制 在新品预研阶段邀请核心用户参与投票筛选 从100个创意概念中筛选10个进入研发 [15] - 采用"冒泡算法"机制 向用户投放约20个产品方案 通过多维度评审收集意见 仅综合排名前10%-20%的方案获得研发资源 [15] - 目前上市新品中约80%-90%功能源于用户共同筛选结果 [15] - 推行"一市一样"策略 针对不同地区用户习惯推出多SKU产品:欧洲侧重深度清洁与静音 北美适配大容量电池与高效集尘 亚洲侧重小巧紧凑机型与智能互联 [16] 长期发展战略与行业定位 - 公司在智能清洁行业增速放缓背景下坚持长期主义 避免陷入价格战与同质化困局 专注于用户体验真实提升和品牌忠诚度建立 [13] - 公司已成长为布局全场景的全球高端消费电子及智能制造公司 具备全球用户洞察与海外布局能力 [18] - 公司代表中国科技企业从"硬件供应商"向"产品与技术定义者"转型 在技术复用与用户体验间构建闭环 建立高端认知和生态粘性品牌架构 [18]
影石创新与大疆为什么都盯上了对方的生意
证券之星· 2025-09-05 06:04
核心观点 - 影石创新与大疆互相进入对方核心业务领域 影石创新推出全景无人机品牌"影翎Antigravity" 大疆发布首款全景运动相机Osmo360 形成高水平竞争格局 [1] 行业市场规模对比 - 全球全景相机2023年市场规模仅50.3亿元 预计2027年增长至78.5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不足12% [2] - 消费级无人机年复合增长率达10.32%以上 2033年市场规模预计超130亿美元 [4] 影石创新业务结构 - 2025年上半年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收入31.59亿元 占比86.06% [2] - 配件及其他产品收入4.64亿元 占比12.63% [2] - 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营业收入3,158,968,660.44元 营业成本1,583,618,308.31元 [3] - 专业级智能影像设备营业收入10,943,778.07元 营业成本4,149,631.61元 [3] - 配件及其他产品营业收入463,679,352.72元 营业成本189,678,397.43元 [3] 影石创新战略动机 - 全景相机领域市占率达67.2% 连续六年全球第一 主营业务增长空间受限 [2] - 通过无人机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计划2026年1月正式发售全景无人机 [4] - 用户画像与无人机潜在用户高度重合 均为摄影爱好者/户外达人/内容创作者 [6] - 构建完整产品矩阵提升用户粘性和客单价 形成设备销售-内容创作-社区活跃的正向循环 [6] 技术优势与竞争策略 - 开创"全景无人机"新品类避免正面竞争 启用新品牌影翎Antigravity建立用户心智 [8] - 全景相机与无人机均为光学元件与智能设备结合 存在技术复用可能性 [9] - 2025年1月上线"Insta360+"云服务 支持云存储/云分享/云剪辑等功能强化软件优势 [9][10] 大疆发展状况 - 遭遇发展瓶颈 产品被质疑"挤牙膏式创新" 需向市场交出新的答卷 [7] - 具备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 包括操作系统/电池/电驱/电控等核心零部件自研 [8]
追觅官宣造车,做让人期待的“车界苹果”
第一财经· 2025-08-29 13:03
8月28日,知名科技企业追觅科技正式官宣造车,首款产品为超豪华纯电跑车,计划在2027年亮相。追觅超级马达加持下,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将为用户 带来极致的动力体验。追觅表示将持续长期投入汽车领域,目前该项目已组建了近千人的造车团队,且在持续扩张。 从梦想到战略落地:十年技术积淀支撑造车野心 追觅的造车计划并非临时起意。 早在创始团队求学清华期间,创始人俞浩便已在清华大学"天空工场"撰写数十页造车报告。 历经多年沉淀,追觅在高速数字马达、智能算法等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并凭借全球化布局成为智能家电领域的"隐形冠军"。 2024年,追觅扫地机器人全球销量达396万台,同比增长近六成。另外,截至24年年底,配备机械臂技术的扫地机产品年末累计销量突破200万台, 再次验证了创新技术对市场增长的有力带动。今年春促期间,追觅在西南欧、北美等市场实现销售高峰,"全球化+高端化"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提速。 追觅科技在消费电子和智能家电领域有着多年优势,长期关注用户需求和用户感受。追觅认为科技可以改变生活,也希望能为用户提供一种全新的出行体 验或生活解决方案。 事实上,"中国供应链+全球高端渠道"的轻资产模式,不同于传统车企的重资产投 ...
追觅升空,大疆落地
雷峰网· 2025-08-29 06:41
跨界战略动向 - 无人机霸主大疆进军扫地机器人市场 宣布推出首款扫地机ROMO [2][21] - 地面清洁巨头追觅反向切入无人机与智能影像领域 推出光子跃迁运动相机 [2][14] - 两大硬核科技企业跨越边界 向彼此核心战场发起高维技术奇袭 [3][26] 追觅升维战略与产品创新 - 追觅创始人俞浩出身清华航天专业 为全球三旋翼无人机发明者 核心团队源自清华大学"天空工场" [6][7] - 将航天技术应用于生活场景 用无人机技术逻辑打造扫地机、洗地机等产品 [7] - 光子跃迁运动相机内置完整AI智能体 支持离线模糊语音识别 实现毫秒级像素画质优化与自动场景构图 [15] - 采用模块化设计 可搭配延长电池、外接麦克风等配件 突破单一场景限制 [16] - 建立庞大场景数据库 针对夜生活场景训练AI夜景算法 实现从"能看到"到"拍得美"的体验升级 [19] - 机身仅手指大小 集成专业级性能 挑战工程学极限 [17][18] 大疆降维战略与市场布局 - 大疆2020年启动"Ground Space Intelligent Explorer"项目 研发扫地机器人 [21] - 全球家庭清洁市场规模从2020年1055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1221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3.7% [21] - 凭借无人机领域成熟的视觉感知、SLAM建图、路径规划与动态避障技术进行能力迁移 [22] - 首款扫地机ROMO因清洁效果与机械结构匹配度问题两度推迟 最终于2024年8月6日上市 [22] - 开售前京东单平台预约超6万人 开售20分钟部分版本售罄 [22] - 面临科沃斯、追觅、石头等巨头垄断市场 CR5超90% 需依靠后续迭代与生态协同突围 [24] 技术复用与系统创新 - 追觅智能影像技术依托扫地机积累的"感知-决策-控制"能力 底层由AI视觉与机器人系统支撑 [27] - 大疆扫地机技术源自无人机飞控、避障与导航架构 实现从天空到地面的技术迁移 [28] - 中国科技企业进入系统能力外溢阶段 不再满足单点突破 [27][30] - 以技术为锚、用户为轴、系统创新为引擎 构建高可靠、高体验、高复购产品体系 [30]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运动相机市场存在"性能冗余 场景不足"断层 传统产品为极限运动设计 操作复杂且场景狭窄 [10] - 追觅瞄准普通人Vlog、骑行分享等需求 重新定义轻量智能易用的智能影像伙伴 [11][13] - 中国制造从"供应链优势"升级为"系统创新力" 追觅打破戴森马达垄断 大疆重构消费级无人机体验 [30] - 硬核科技企业以技术为舟、用户为帆 将中国方案带入全球市场核心 [36] 产品理念与用户体验 - 科技产品本质为延伸人的能力、解放时间、丰富体验 实现"人专注创作 机器专注执行" [33] - 大疆始终追求通过技术实现极致效率与可控性 无论在天上或地面 [33] - 跨界不是边界消失 而是技术最终服务于人的必然走向 [34]
蔚来下笨功夫打造乐道L90 能否打赢“翻身仗”?
证券日报网· 2025-07-13 12:59
产品发布与定价策略 - 乐道L90预售价格公布,整车购买27.99万元起,电池租用方式购买19.39万元起,将新能源大型SUV价格拉至20万元以下 [1] - 定价策略基于技术创新与规模化复用,轻量化技术为核心"黑科技",340千瓦后电机仅重79公斤,较主流产品轻10公斤-20公斤 [2] - 技术复用降低成本,如座椅、电驱等部件与蔚来车型共享供应链,强调从第一性原理出发优化成本 [2] - 市场对定价反应积极,订单增长迅猛,用户对"低价高配"接受度远超预期 [2] 市场战略与竞争环境 - 公司急需热销车型提升市场份额,以实现四季度盈利目标 [1] - 新能源SUV市场竞争激烈,7月有乐道L90、小鹏G7、岚图FREE+、理想i8等十余款新车上市 [4] - 公司对竞品态度开放,认为纯电车型是队友而非对手,内部协同是关键胜负手 [4] - 乐道智驾复用蔚来底层系统,端到端AEB即将落地,85度电池包换电储备有限但承诺供应稳定 [4] 产品设计与用户需求 - 乐道L90针对家庭用户痛点设计,解决空间不足与补能焦虑,主打"座座都是VIP、6人10箱无压力、前后都能装行李" [3] - 产品规划节奏围绕用户体验推进,2025上海车展亮相局部功能,后续逐步释放技术解读 [3] - 用户调研显示2700位家庭用户需求,产品设计直接回应这些需求 [3] 渠道与销售策略 - 发布会前全国400余家门店同步直播至凌晨,展车全部就位,确保消费者"所见即所得" [3] - 乐道门店采取"灵活选址、精准触达"策略,全国四五百家门店中与蔚来紧邻的仅为少数,避免内部竞争 [5] - 老用户换购权益转移问题正在研究,7月底正式上市将给出答案 [5] 公司经营与未来布局 - 公司经历艰难转型,全员经营机制下考核用户价值创造与ROI,研发投入累计超600亿元,其中60%用于芯片、OS等基础技术 [5] - 9月下旬NIO Day将发布新一代ES8,与乐道L90形成高低搭配,乐道品牌长期将拓展更多产品线 [5] - 换电站建设持续加码,目标是让纯电出行"比加油更方便" [5] - 公司强调"下笨功夫"的实干精神,应对新能源市场挑战 [6]
普渡机器人第10万台产品下线:全球市占率第一商用服务机器人企业探厂纪实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3 15:27
核心观点 - 普渡机器人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10万台,标志着服务机器人商业化进入新阶段[1] - 公司通过多品类产品矩阵和多形态技术布局引领行业创新[1][4] - 规模化量产能力和全球化战略推动市场份额达23%,海外营收占比超80%[22] 多品类产品矩阵 - 已构建覆盖服务配送、商用清洁、工业配送三大产品线的完整矩阵[4] - 产品包括贝拉、闪电匣、PUDU CC1、PUDU T300等多款机型,服务十大行业场景[2][4] - AI全能清洁机器人PUDU CC1 Pro实现清洁作业全环节自动化[2] - 在零售场景形成"配送+清洁"智能组合,在机场提供行李搬运服务[6] 多形态技术布局 - 业内首家完成专用、类人形、人形三种形态全面布局[7] - 推出类人形机器人PUDU D7和人形机器人PUDU D9[7] - 全球首款类人形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闪电匣Arm集成移动、操作、交互技术栈[9][13] - 基于10万台设备验证的成熟技术平台实现快速产业化[11][13] 全球化与本地化战略 - 猫形机器人贝拉成为出海现象级产品,契合日本二次元文化[16] - 在波兰、日本等市场形成粉丝文化,包括社交媒体运营和二创内容[16] - 日韩餐饮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有率稳居首位[18] - 业务覆盖60余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营收占比超80%[22] 规模化量产能力 - 建湖超级工厂满产年产能达10万台[20] -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20] - 2023年以23%市场份额登顶全球行业榜首[22] - 累计出货量突破10万台大关[22] 行业前景 - 预计203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950亿美元[23] - 商用服务机器人被视为关键增长引擎[23] - 公司正引领万亿级市场的商业化进程[23]
汽车巨头杀入机器人赛道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02 13:44
核心观点 - 车企正主导人形机器人产业革命,技术复用、供应链共享和战略重构是核心逻辑 [4][6] - 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中国有望占据50%份额 [4] - 汽车与机器人技术同源性显著,算法迁移可缩短开发周期9个月以上 [7][9][12] - 车企布局机器人是打开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选择,特斯拉机器人业务估值已超汽车业务30% [15] 技术复用 - 智能汽车与人形机器人在感知/决策/执行环节技术架构重叠,特斯拉Optimus视觉方案复用Model Y FSD算法 [7] - 小鹏XNGP视觉算法移植至仓储机器人,识别反光零件精度达毫米级 [7] - 广汽新能源车电驱扭矩分配算法使机器人单腿平衡响应速度提升50% [9] - 汽车级供应链使伺服电机成本降至工业机器人同规格产品的63%,减速器采购价低至41% [13] - 特斯拉复用Model 3电机模具使齿轮成本下降82%,比亚迪刀片电池模组算法提升机器人关节续航 [13] 入局路径 - 特斯拉Optimus项目累计投入超35亿美元,目标将单机成本从20万美元压降至2万美元 [17] - 广汽GoMate灵巧手成本为市场同类1/3,计划2026年量产 [17] - 上汽通过投资智元机器人等企业,规避30%技术风险并缩短18个月产线建设周期 [19] - 比亚迪采用"自研+投资"双轮策略,同时启动"尧舜禹"机器人项目 [19] 人才迁徙 - 2023年汽车行业向机器人领域输送技术人才同比增长212%,35%流向人形机器人赛道 [32] - 智能驾驶背景创业者成立的机器人公司超50家,78%团队来自智能驾驶/车联网领域 [29][30] - 既懂汽车电子又掌握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工程师市场缺口超12万人,年薪比汽车行业高50% [34] - 特斯拉从波士顿动力挖角核心工程师,比亚迪百万年薪招募具身智能硕博人才 [34] 产业重构 - 汽车线束供应商50%产能转向机器人线束,改良材料使电动车充电桩寿命提升50% [37] - 小鹏将机器人作业数据打包成API服务,特斯拉用Optimus数据优化FSD算法准确率3% [38] - 车规级标准渗透抬高行业门槛,某国产机器人品牌为达标将关节寿命从5万次提升至8万次 [39] - 摩根士丹利预测2030年机器人数据服务利润率将超硬件销售3倍 [38] 未来挑战 - 特斯拉Optimus 75%减速器依赖日本进口,单台算法训练电费达3800美元 [42] - 人形机器人技术仅相当于L2级智能驾驶,北京理工测试显示复杂决策环节转化率不足30% [44] - 传统车企机器人项目审批需经8个部门,决策周期比新势力长14个月 [47] - 2025年人形机器人概念股涨幅超300%,但90%初创企业尚未实现营收 [48]
国金证券:给予汇川技术买入评级,目标价81.1元
证券之星· 2025-05-19 10:24
核心观点 - 国金证券给予汇川技术买入评级 目标价81.1元 基于公司工控 新能源车 机器人业务的协同发展和增长潜力 [1][4] 业务板块表现 - 新能源车业务24年营收160亿元 同比增70% 国内乘用车电控份额10.7% 第三方供应商第一 预计25-27年营收CAGR超30% [2] - 工业机器人业务24年营收11亿元 同比增37% 国内市占率9% 行业第三 预计25-27年营收CAGR约30% [2] - 通用自动化业务24年通用伺服/低压变频器/小型PLC市占率分别28%/19%/14% 均居内资第一 [3] - 电梯和轨交业务预计25-27年营收维持5%左右稳健增长 [3]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07-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年化复合增速分别为38%和30% [2]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54.6/66.6/78.3亿元 同比增27.5%/22.0%/17.6% [4] 行业与市场地位 - 自动化行业25年有望弱复苏 PPI/库存均处于底部 [3] - 公司为机电一体化平台型企业 具备持续超越周期的竞争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