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

搜索文档
外卖大战全景:三亿杯奶茶重新分配财富与辛苦
晚点LatePost· 2025-08-13 14:34
平台竞争态势 - 美团和淘宝闪购在2025年立秋期间展开大规模外卖补贴战 总订单量超过6亿单 其中茶饮咖啡占比过半[5][6] - 淘宝闪购采取攻势策略 单日订单量达去年平均的4-5倍 上周四五六单日均超1亿单 高于美团去年立秋规模[8] - 美团转向防御姿态 减少补贴投入 更注重已有用户的精细化运营 按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进行精准补贴[9] - 平台补贴规模巨大 仅上周四一天淘宝闪购在奶茶品类就投入4亿元补贴 主要流量平台效果广告单价较平日增长超两成[10] 订单与销售数据 - 8月7日当天美团和淘宝闪购共产生超过2.6亿个订单 为去年同期的两倍多 创历史新高[5] - 蜜雪冰城立秋当日卖出7500万杯饮品和冰淇淋 单店销量达去年平日三倍以上[6] - 瑞幸首日卖出2000万杯咖啡和奶茶 部分门店单日萃取数千份浓缩咖啡[6] - 茉莉奶白单店最高制作5000杯奶茶 平均11秒完成一杯[6] 品牌参与与策略 - 品牌参与顺序呈现梯度:先是库迪等新品牌 接着是蜜雪冰城 古茗 茶百道等平价品牌 最后是星巴克 喜茶等溢价品牌[19] - 蜜雪冰城总收入的95%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原材料 古茗该比例为75% 打折促销带动原材料销售增长[24] - 茶百道在二线城市单店GMV较蜜雪和古茗高出1-2万元 多家品牌6月店均GMV实现双位数增长[26] - 银流咖啡订单量较年初增长70% 原材料使用量翻倍 采购成本因规模扩大而下降[26] 供应链与运营挑战 - 库迪加盟商面临严重供应链断裂问题 杯子 杯托 吸管 小票纸 厚椰乳等物料都出现过断货 持续时间从一周到一个月不等[16][32] - 古茗门店通过提前调整排班应对高峰 早班延后1小时下班 晚班提前1小时上班 支付18元/小时加班费[32] - 冰原料成为瓶颈 古茗门店营业额达1.7万元后无法继续制作冰饮 而霸王茶姬因产品用冰量少可实现4-5万元营业额[32] - 柠季采用动态调节接单设置策略 当排队达500杯时关闭接单 200杯以下重新开启[24] 加盟商经营状况 - 库迪加盟商日均销量从4月的近250杯下滑至200杯 下降20% 保本线为150杯[16] - 加盟商参与活动需精打细算 最佳活动能带来单量增长且保证利润 最差活动导致负利润亏损[18] - 外卖订单利润较低 同样数量外卖单的利润仅为自取单的1/3到1/2[28] - 银流咖啡因门店面积小(30平方米以下) 外卖占比高 水电租金负担轻 具备特殊优势[27] 行业长期影响 - 茶饮咖啡快速饮料化 品牌价值加速消解 消费者更关注价格而非品牌[28] - 外卖占比持续提升 柠季外卖贡献GMV从35%升至45% 除非订单量翻倍否则盈利水平将下降[29] - 小红书奶茶类目帖子打开率和阅读率都在降低 显示品牌关注度下降[28] - 所有品牌都在担心破价风险 如何让习惯低价用户重新接受15元以上定价成为挑战[28] 一线运营实况 - 全国超过40万家茶饮店由数百万店员维持运转 部分品牌要求背诵几十页标准作业流程[31] - 店员工作强度极大 有人数月瘦20斤 有人在睡梦中手舞足蹈模拟打包动作[31] - 瑞幸给直营店员工每人发88元红包 星巴克给每位员工发放100认可积分(价值100元)[35] - 县城茶饮店员月薪4500元 早晚班轮班 无社保但有社保补贴[35]
外卖员曝光小作坊,外卖档口隔间内徒手做蛋包饭
新京报· 2025-08-13 14:17
外卖行业卫生问题 - 上海浦东新区长青路一家外卖店后厨卫生状况堪忧 酸臭味混合着焦煳油味从门窗缝隙中飘出 [1] - 不足百平方米的空间被隔成九个外卖档口 生鸡排、熟咖喱饭和切了一半的蔬菜堆满桌面 苍蝇在发黑的砧板上盘旋 油污斑驳的地面黏着食物的残渣 [2] - 店员未佩戴口罩和手套 直接用手将炸好的猪排放入餐盒 案板上残留的生肉血水正顺着边缘滴落 生熟食材随意叠放在一起 角落里发霉的拖把紧挨着食材包装箱 [2] 外卖店铺运营模式 - 一份日式厚切猪排饭售价27.8元 使用优惠券后仅12.8元 在单一平台上该店铺月销量达到400+ [3] - 一个档口月赚1.2万-1.5万元左右 档口与操作人员实行"五五分成" 无需支付租金 只需分摊食材和水电费 [3] - 通过各大外卖平台运营着九家不同名称的店铺 一旦某品牌销量下滑便会"换马甲"重新上线 [3] 行业监管问题 - 这种操作已违反《食品安全法》关于食品加工场所卫生的规定 执法人员要求立即断水断电 立案调查 [2] - 平台需对入驻商家进行实地核验 此前江苏、浙江等地已对类似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要求平台下线违规商家并加强审核 [4] - 需建立"吹哨人"奖励制度 鼓励骑手、消费者参与监督 同时对纵容违规的平台实施高额罚款 [4]
9月1日起,“不缴社保”约定无效!最新司法解释护航劳动者权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12:22
社保缴纳新规解读 核心观点 - 最高人民法院新规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协商不缴社保"行为,包括书面声明、口头承诺或现金替代等方式,均被认定为无效民事行为 [1] - 新规自9月1日起实施,违规企业需补缴社保且可追回已支付补偿,员工有权离职并索要经济补偿 [1] - 政策旨在消除社保规避现象,保障劳动者权益,同时推动用工市场规范化 [2][3] 市场现状与问题 - 部分中小企业与员工形成"默契"不缴社保以降低成本,常见于外卖、快递、餐饮等高流动性行业 [2] - 社保规避导致劳动者养老医疗无保障,企业面临工伤风险增加等长期隐患 [2] 行业影响 - 短期内对人力成本敏感的中小企业竞争力可能受冲击,但长期将倒逼企业转型 [2] - 合规企业获得更公平竞争环境,避免因人力成本差异输给违规对手 [2] - 强化灵活就业者、务工者等弱势群体保障,解决"年轻时拿现金,老了无保障"的社会问题 [2] 长期趋势 - 推动社保成为用工"必选项",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 [3] - 引导企业将社保成本纳入正常经营预算,通过创新而非规避成本获取利润 [3] - 政策有助于形成"人才红利",促进资金和资源向人力保障领域投入 [3]
内地大厂,抢滩香港
36氪· 2025-08-13 10:22
互联网大厂集体布局香港市场 - 内地互联网巨头包括京东、美团、淘宝、拼多多、抖音等正加速抢占香港市场 从线上电商延伸至线下零售、外卖及生活服务 旨在将其作为出海练兵和全球扩张的桥头堡[6][7][9] - 香港投资推广署数据显示 2023年1月至2025年上半年有超过1300家海外及内地企业在港设点 其中近一半(约630家)来自中国内地[12] - 大厂通过收购本地企业实现快速本地化 例如京东以约40亿港元收购香港佳宝超市零售网络 美团收购Deliveroo部分资产[10][34] 业务拓展与市场竞争策略 - 美团旗下Keeta于2023年5月进入香港外卖市场 通过高额补贴策略(如10亿港元"十亿激赏"活动)迅速提升市场份额 上线首日在旺角地区订单量达1500-2000单[21][32] - 电商平台推出包邮服务争夺用户:阿里投入10亿元人民币提供满99元包邮 京东初期斥资15亿元用于价格及物流补贴 拼多多与顺丰合作推出包邮服务(后终止合作)[21][26] - 物流效率大幅提升:京东实现最快4小时送达 淘宝将到货时间从3-10日缩短至3-4日 拼多多提供自提点及送货上门选项[26] 市场份额与竞争格局变化 - 外卖市场格局重塑:Keeta进入后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2024年超过Deliveroo成为市场第二(GMV份额约27%) 导致Deliveroo退出香港市场[32][34] - 电商访问量优势明显:2019年淘宝香港地区访问量达2395万次(占全球访问量3.98%) 远超本地平台HKTVmall[34] - 本地企业受到冲击:HKTVmall指责京东界面抄袭 香港零售业讨论如何通过免税优势及数字化应对内地电商攻势[18] 香港市场特性与挑战 - 市场体量有限但消费能力高:香港人口约753万 人均GDP位列全球前二十 但外卖渗透率仅12%(2023年) 电商零售额占比9.3%(2024年11月)[35][36] - 高昂运营成本:外卖员月薪中位数约1.98万港元 美团以3.5万港元高薪招募骑手 物流成本远高于内地[24] - 消费习惯差异:香港外卖起送价原超80港元 电商退货困难 大厂通过"退货宝"服务(首重1公斤减免16元运费)及准时达配送改善体验[21][28] 战略意义与全球化布局 - 香港作为国际化试验场:语言文化及商业环境与国际接轨 成功经验可复制至北美、欧洲等市场[37][38] - 美团将香港定义为"探索国际首站" 在沙特市场3个月覆盖9个城市 5个月市占率突破10% 下一步拓展巴西[38] - 大厂从云服务(如阿里云、腾讯云香港数据中心)转向重资产投入 包括物流网络、仓储设施及线下门店 深入本地消费场景[12][19]
价钱便宜一半?不少上海人发现了这个漏洞!快递小哥笑了,商家却哭了……
搜狐财经· 2025-08-13 10:11
外卖与堂食价格差异 - 外卖平台价格显著低于堂食 必胜客单人套餐堂食70元 外卖平台价格低于30元 折扣幅度超过50% [1] - 沪上阿姨奶茶店产品堂食价格23元和16元 外卖平台价格14元和10元 叠加满减优惠后总价29.7元获得原价四五十元产品 [6] - 快餐店堂食价格25元的产品 外卖平台仅售13元 价差达到12元 [11] 消费者行为模式 - 消费者通过外卖平台下单后选择到店自取 利用平台补贴实现成本节约 [3] - 部分消费者将配送地址设置为家庭地址 通过骑手提供的取餐码完成店内取餐 避免平台判定刷单 [8] - 有消费者在店内食用外卖产品后额外加购堂食小吃 缓解心理不适感 [8] 商家经营压力 - 商家需要承担外卖活动成本 包括平台佣金和配送服务费 某餐厅过去30天外卖营业额3.7万元 但补贴支出达3万多元 其中包含1.7万元商家活动成本 [14] - 外卖堂食化导致商家产生额外服务成本 包括人员服务、垃圾清理和餐具损耗 同时影响翻台率和整体经营效率 [14] - 部分商家出现亏损经营状况 某餐厅堂食营业收入仅1.5万元 经营者表示持续经营面临压力 [14] 行业冲突与应对 - 商家与消费者因外卖堂食产生直接冲突 有消费者因被拒绝在店食用外卖而给予差评 [11] - 部分商家明确禁止外卖产品在店内食用 通过张贴告示等方式进行管理 [11] - 行业出现建议消费者提前与商家沟通的做法 获得同意后再进行外卖堂食 并自行清理用餐区域 [17] 平台补贴机制 - 外卖价格优势主要来自平台补贴大战 包括满减券和折扣活动 [3][6] - 补贴成本由平台和商家共同承担 商家需要按比例分摊活动成本 [11] - 骑手在特定配送模式下可能获得更高收益 当配送地址较远时 骑手可获得更多配送费而不增加实际工作量 [8]
有人建议,取消外卖,关闭电商,恢复人间烟火气和市面繁荣,你同意吗?
搜狐财经· 2025-08-13 09:05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实体商业面临客流减少困境 疫情后餐饮商铺客流量仅恢复至60%水平 部分门店外卖收入占比高达55% [1][13] - 消费需求收缩明显 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仅3.5% 非必需品支出显著下降 [14] - 同质化竞争加剧 部分地区500米范围内出现12家奶茶店等高度重复业态 商家陷入价格战 [14] - 经营成本持续攀升 实体店平均房租占营收25% 较2019年上升8个百分点 利润率下降5个百分点 [15] 外卖与电商的经济影响 - 外卖行业用户规模达5.2亿 25-35岁用户占比超60% 成为平衡工作生活的刚需 [4] - 电商深度渗透各年龄层 60岁以上网购用户突破1亿 72%认为显著提升生活便利性 [6] - 价格优势显著 同款商品实体店售价较电商平台高30% 成为家庭节省开支重要渠道 [7] - 创造庞大就业生态 直接从业人员7000万 关联岗位超1.5亿 占全国就业人口10% [8][9] 实体商业转型路径 - 82%餐饮企业依赖外卖维持运营 40%企业外卖收入占比超总营收30% [13] - 线上线下融合趋势明显 65%实体店通过电商拓展客源 线上订单平均提升25%销售额 [13] - 差异化经营案例涌现 南京老门东商户形成特色错位竞争 避免同质化内卷 [17] - 体验经济成为突破口 实体店转型烹饪课堂/定制服务等场景化消费模式 [17] 政策与创新解决方案 - 地方政府推出租金减免计划 上海提供3-6个月房租补贴缓解经营压力 [16] - 创新用工模式试点 杭州推行"共享员工"机制降低人力成本 [16] - 税收优惠措施落地 广州对小微企业实施增值税减免 [16] - 平台赋能实体商业 外卖平台开发到店自提优惠 电商平台协助线下体验转化 [17] 消费行为变迁 - 白领群体时间成本敏感 外出就餐耗时1小时vs外卖5分钟下单 价格差达15元 [3][6] - 特殊群体依赖度提升 独居老人/医护人员等通过外卖解决基本生活需求 [6] - 县域经济受益电商 云南山区野生菌销售年收入翻三倍 带动农村增收 [9] - 新就业形态涌现 残疾人士通过直播电商实现创业并带动5户家庭增收 [9]
国元证券每日观察-20250813
国元香港· 2025-08-13 08:19
美国债市与经济政策 - 美国财长贝森特暗示美联储应对9月降息50基点持开放态度[4] - 美国7月CPI同比上涨2.7%,低于预期[4] - 美国国债总额首次超过37万亿美元[4] - 2年期美债收益率跌2.93个基点报3.727%,5年期跌0.70个基点报3.824%,10年期涨0.97个基点报4.291%[4] 全球市场表现 - 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39%至21681.90点,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1.10%至44458.61点[5] - 日经225指数上涨2.15%至42718.17点,标普500指数上涨1.13%至6445.76点[5] - 恒生指数微涨0.25%至24969.68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38%至5439.16点[5] - 上证指数上涨0.50%至3665.92点,创业板指上涨1.24%至2409.40点[5] 商品与外汇市场 - ICE布油价格上涨0.18%至66.71美元/桶[5] - 伦敦金现价上涨0.18%至3347.64美元/盎司[5] - 美元指数下跌0.44%至98.07[5] 其他经济动态 - 香港资本市场前七个月新股集资总额同比升幅超过六倍[4] - 欧佩克上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至3%[4] - 韩国大白菜价格暴涨超四成[4]
外卖门店图用AI生成,市监总局出手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07:18
网络食品交易新规解读 - 市监总局发布《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和入网食品销售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覆盖外卖、直播、社交、短视频、社区团购、微信小程序等线上平台及自建网站销售食品的企业 [1] - 行业背景为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导致订单峰值从1亿单/日飙升至2.5亿单/日,引发监管关注 [1] - 5月和7月市监总局两次约谈外卖平台,强调需遵守《食品安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 [1][6] 食品安全责任划分 - 要求平台督促分支机构、代理商、合作商统一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3] - 平台若开展自营业务(如京东七鲜小厨、美团浣熊食堂),需履行食品销售企业责任 [3][4] - 需配备与交易规模匹配的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 [4] 技术应用与风险管控 - 食品安全员需运用AI、大数据等技术监测商家资质、食品标签、广告宣传等信息 [4] - 发现风险后平台须采取屏蔽、下架、删除链接等措施 [4] - 2018年《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已明确平台对商家的审核义务 [4] AI虚假营销治理 - 部分商家使用AI生成门店/菜品图片,存在虚假宣传问题 [6][8] - 美团要求头图不得使用门脸图,成立专项小组治理AI生成图片 [8][9] - 京东组建治理团队排查AI图片问题,强调严格商家管理规范 [9] 行业动态与监管趋势 - 外卖平台商业模式创新:京东采用"自炒自销自送"模式,美团推出统一外卖档口品牌 [3] - 市监总局指出现有规定存在责任划分不细、管理人员不明确等问题,需进一步细化 [5] - 多地市监局约谈平台,要求规范促销行为并落实主体责任 [6]
外卖行业呼吁平台良性竞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07:09
外卖行业补贴战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外卖行业爆发新一轮补贴大战,主要平台通过提升骑手收入和用户优惠争夺市场份额与用户流量 [2] - 补贴战短期内刺激了外卖订单增长,提升了西部地区平台渗透率,但引发了资源分配不均、消费者认知扭曲、就业市场波动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2][4][5] - 平台需转向长期价值导向的良性竞争,平衡商业效率与中小商户权益,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6] 补贴战的积极影响 - 显著提升西部地区外卖渗透率,带动当地单量和骑手数量快速增长 [2] - 改变消费习惯,衍生出服务到家模式,对城市生活方式变革有积极意义 [2][6] 补贴战的负面影响 资源分配不均 - 1/3商户感知平台补贴存在大型连锁与中小商户区别对待 [2] - 大商户凭借供应链和规模优势更易获得补贴,美团等平台已启动中小商户扶持计划,追加投入覆盖超10万家小店 [3] 消费者认知与商户经营 - 长期低价补贴扭曲消费者价格预期,补贴退潮后可能导致需求萎缩 [4] - 订单激增造成商户运营压力,部分为维持低价牺牲品质 [4] 就业市场波动 - 7月美团众包、蜂鸟众包日均骑手数量增幅达百万级,但招聘放松管理要求埋下安全隐患 [4] - 补贴退潮后骑手收入可能下降,闲鱼二手电动车挂牌量激增420%反映市场过热 [4] 资源浪费 - "0元购"等促销导致超负荷运营和餐饮浪费,部分平台强制商家承担非主观原因损失 [5] 行业调整建议 - 平台需从亏损补贴转向提升服务品质、数字化赋能等长期价值 [6] - 流量分配向小商户倾斜,美团通过"零闯红灯"奖励等措施加强骑手安全治理 [6]
巴克莱:“全方位完美的财报”!腾讯音乐被“夸上天”:展示了每个环节的变现能力,竞争对手无法复制
美股IPO· 2025-08-13 05:37
腾讯音乐 - 腾讯音乐全面超越市场极高预期,展示出在用户音乐体验各环节(线上到线下)的强大变现能力 [1] - 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构成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核心护城河 [1] 快手科技 核心观点 - 摩根大通将快手目标价从71港元上调至88港元,上行空间22%,重申其为中国数字娱乐板块首选股 [2] - 公司被严重低估,核心广告业务增速加快及AI对广告的提振作用未被充分认知 [2] - 当前股价对应14/11倍2025/2026年预期市盈率,2026-2027年利润复合增长率预计达20% [8] 可灵AI业务 - 摩根大通将可灵2025/2026年收入预期从7.5亿/12亿元上调61%至12亿/19亿元 [3] - 2025年Q2可灵月度流水突破1亿元,PC端贡献主要收入(移动端数据波动属市场过度担忧) [3] - AI视频生成全球潜在市场规模超1000亿美元,可灵定价仅为海外同业的20-30%,海外增长空间广阔 [3] 外卖业务模式 - 采用轻资产聚合模式,与美团等合作引流至第三方平台完成履约,避免自建物流重投入 [4] - 该模式通过收取流量佣金创造额外变现机会 [4] 财务与增长预测 - 2025年Q2预测:净收入34.58亿元(同比+12%),在线营销服务收入19.595亿元(同比+12%) [7] - 2026-2027年广告与电商佣金收入年复合增长率13%,利润率提升驱动利润年复合增速20% [6] - 目标价88港元基于14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反映广告业务加速与可灵增长潜力 [10] 市场表现 - 年初至今股价反弹73%(恒生指数+24%),估值仍具吸引力 [8]